摘要:利用1985—2015年間7個節點年份的全國分縣小麥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單產數據,運用集中度指數、變化率等指標和重心遷移、單產面積貢獻率分解方法,基于農作制分區,對過去30年我國小麥生產的時空變化進行分析。東北、西北干旱和華南農作區小麥種植面積明顯減少,而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沿海平原農作區北部迅速增加;黃淮海平原農作區的海河低平原、黃淮平原和汾渭谷地亞區2015年集中度指數分別達到20.64%、25.77%和21.65%。各農作區的小麥平均單產持續提高,黃淮海平原和西北干旱農作區提升幅度最大,每年分別達到103.5kghm^-2和92.9kghm^-2。相較于1985年,2015年黃淮海平原農作區小麥總產量增加4.8×10^7t,長江中下游沿海平原農作區增加8.0×10^6t,東北農作區減少2.6×10^6t。在小麥總產增加區域,黃淮海平原農作區以單產主導型及單產與面積共同作用型為主;長江中下游沿海平原農作區以面積主導型及單產與面積共同作用型為主;小麥總產減少地區主要因為種植面積減少。從總產量貢獻率變化趨勢看,單產主導型地區減少,面積主導型地區增加,單產與面積共同作用型地區較穩定。中國小麥生產越來越向高產地區黃淮海平原農作區集中,海河低平原、黃淮平原和汾渭谷地亞區為小麥生產集中區域;小麥單產和種植面積增加共同增加了該區域小麥總產量增加,而長江中下游沿海平原農作區和新疆地區的小麥總產增加主要靠種植面積擴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