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自然保護地具有生態和文化雙重價值,文化景觀作為自然與文化的交界面,如何識別其價值對中國自然保護地的管理至關重要。以泰山為例,通過古籍文獻和實地勘察等方法,從歷時性角度對泰山的文化景觀價值演變進行剖析。研究發現,泰山文化景觀價值經歷了山岳崇拜的自然價值、君權神授的政治價值、佛道信仰的宗教價值、祭祀游居的民俗價值及保護利用的綜合價值五個階段。結論認為:自然保護地文化景觀價值的演變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名山自然保護地的文化景觀價值演變是從自然到文化再到綜合、從御到民、從單一到多元、從分離到融合的過程;自然保護地文化景觀價值的構成要素包括思想基礎、環境條件、行為方式及空間結果四部分,具有鮮明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動態性特征。文章還對自然保護地文化景觀價值的識別策略進行了討論,為相應類型的國家公園和其他類型自然保護地建設提供參考。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