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特征及預后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近4年收治的371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的性別、年齡、基礎疾病、飲酒史、肝損傷藥物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從2015年至2018年,我院DILI患者在肝病住院患者中的年度構成比逐漸增高,其中男女比例為1:1.25,年齡主要集中在40~69歲(221例,59.57%);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主要藥物有中藥(33.25%)、抗腫瘤藥(17.63%)、抗微生物藥(14.61%),其中單藥環磷酰胺(5.54%)最多;74.39%有臨床癥狀,主要為乏力(56.33%)、食欲下降(55.53%)、黃疸(36.93%);臨床類型以肝細胞損傷型為主(69.54%),ALT、AST升高易出現肝細胞損傷型(P=0.000),年齡大者、ALP高者易出現膽汁淤積型(P分別為0.01、0.000),有腫瘤病史者、白蛋白高者易出現混合型(P分別為0.01、0.000);85.98%的DILI預后好,14.02%預后差,預后的危險因素為年齡(OR=4.12,P=0.00)、基礎肝病(OR=2.54,P=0.02)、總膽紅素(OR=1.01,P=0.00)、膽汁淤積型(OR=4.04,P=0.01),危險程度為年齡>膽汁淤積型>基礎肝病>總膽紅素,白蛋白為保護因素(OR=0.21,P=0.00)。結論多種藥物可引起DILI,其發病呈上升趨勢,臨床癥狀無特異,臨床分型以肝細胞損傷型為主,多數預后良好,少數預后差,年齡大、有基礎肝病、TBIL高、膽汁淤積型的患者預后不良的風險增加,白蛋白高有助于DILI的好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