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小麥-水稻輪作盆栽試驗,共設7個處理,包括不施氮CK,摻混控釋氮肥0、10%、20%、40%、80%、100%,依次記為CK、T1、T2、T3、T4、T5、T6,分析不同處理下稻麥季土壤微生物數量、酶活性動態變化,探討控釋摻混尿素對土壤生物學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稻、麥季拔節至成熟期,T4處理較單施尿素T1處理分別顯著提高細菌、放線菌數量30.22%~44.12%(小麥季)和13.98%~66.96%(水稻季),真菌數量以摻混20%~80%控釋氮肥處理較高。稻、麥分蘗期,土壤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細菌數量均以T1處理最高,拔節期后氨化、硝化細菌以摻混40%及以上控氮比處理最高,反硝化細菌數量則以摻混80%及以上控氮比處理最大。拔節至成熟期,摻混40%及以上控釋氮肥處理可提高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尤以T4處理最高。細菌、真菌數量與小麥季土壤蛋白酶活性相關性達極顯著水平,但水稻季無顯著相關,土壤氨化、硝化、反硝化細菌數量與土壤酶活性相關性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綜上,適當摻混控釋氮肥(20%~80%控釋氮肥處理)在水稻、小麥生育中后期(拔節至成熟期)有效提高土壤細菌、放線菌、真菌和氮轉化細菌數量,增強了土壤脲酶、蛋白酶活性,從而改善了土壤生物學特性,促進了土壤養分釋放,其中以摻混40%控釋氮肥處理效果最優。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