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了中國沿海 13 種代表性海參的骨片,并獲得了 8 種海參的線粒體 16S rDNA 基因序列,通過整合網上序列聯合分析以期了解 13 種海參的系統發育關系和骨片演化規律。結果表明, 13 種海參的骨片包括桌形體、假桌形體、扣狀體、桿狀體、穿孔板、花紋樣體、顆粒體 7 種類型;8 種海參的 16S rDNA 片段長度在 465 bp左右,富含 AT堿基, A+T的含量平均為 55.8%,符合無脊椎動物線粒體 DNA序列的特征。從 GenBank中獲取 11 種海參 16S rDNA 基因序列,以雜色角孔海膽(Salmacis sphaeroides)為外群,聯合本研究中所測序列構建了 NJ 和 ME 系統樹。結果表明, NJ、ME 系統發育樹基本一致,海參科(Holothuriidae)內,柄體參屬(Labidodemas)與海參屬(Holothuria)親緣關系極近且骨片形態均相似,可劃分為同一個屬;與傳統形態學分類不同,刺參科(Stichopodidae)同尻參科(Caudinidae)、沙雞子科(Phyllophoridae)、硬瓜參科(Sclerodactylidae)、瓜參科(Cucumariidae)聚成一簇,而與海參科親緣關系較遠,符合最新分類系統。本研究根據 NJ 和 ME 系統發育樹結果,結合海參骨片的形態學資料,對海參科內骨片的演化進行了分析,認為雖然桌形體的進化史尚不清晰,但在海參科內,海參骨片由復雜的桌形體、扣狀體向簡單的花紋樣體和顆粒體演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