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標,需要生態經濟文明、生態社會文明和生態環境文明三個子系統協同推進與共同發展。降低碳排放強度是全球變暖背景下中國政府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和必然選擇。研究生態文明建設對碳排放強度的影響,尤其從不同維度厘清生態文明建設不同子系統對碳排放強度的具體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利用2004—2016年中國省域面板數據,在STIRPAT模型基礎上建立空間杜賓模型,實證分析了生態經濟文明、生態社會文明、生態環境文明對碳排放強度的影響。結果表明:①中國各省域碳排放強度的Moran’sI指數在0.425~0.473之間,存在明顯的空間正相關性,相互之間的碳排放強度可以相互影響,其原因在于相鄰省域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并且自然和經濟社會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②生態經濟文明、生態社會文明、生態環境文明與碳排放強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是-4.743139、2.865884、-0.3246447,生態經濟文明和生態環境文明可以降低碳排放強度,生態社會文明提高了碳排放強度。通過生態文明建設降低碳排放強度需要三個子系統均對碳排放強度產生負向影響,需要進一步轉變生態社會文明對碳排放強度的影響效應,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降低碳排放強度。③生態社會文明空間溢出效應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生態經濟文明、生態環境文明空間溢出效應的相關系數分別是2.046531、-3.238323,生態經濟文明上升造成了周邊省域碳排放強度上升,生態環境文明上升促進了周邊省域碳排放強度下降。相鄰省域之間需要確立共同的生態經濟文明目標,建立跨省域減少碳排放合作機制,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提高的同時共同致力于碳排放強度降低。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