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象""象罔"并無神秘,實即"非對象性"之狀態。人與自然之間從"物我分裂"的對象性關系,經由模仿、想象而建構"物我合一"的非對象性關系,也就進入"大象"之境,由此而體道得意。"立象盡意"就是指由對象性之"象"轉換為非對象性之"大象"而體道得意的過程。對"象"與"道"之關系的理解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實踐。在文學藝術活動中則體現為"象"與"大象"互換互動互生互釋,無論"意象""意境""境界"都同時包含著"象"與"大象",是雙方共同構成的張力場,或曰"象-大象"。"象-大象"是中華審美文化的細胞,它生成了中華審美文化的獨特品格,也決定著中國古典美學和古代文論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