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彗星實驗是瑞典科學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發明的檢測毒物DNA損傷效應的方法。它經歷了從最初的微電泳技術、中性彗星實驗、堿性彗星實驗、酶切彗星實驗和雙向垂直彗尾彗星實驗等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在毒理學、遺傳學和環境生態科學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歐洲食品安全局等國際組織推薦的測定遺傳毒性的方法之一。彗星實驗的關鍵點包括單細胞懸液的制備、細胞裂解液的成分與比例,低熔點瓊脂糖凝膠的濃度,電泳條件等。在典型應用領域,如蚯蚓、魚、兩棲動物、鼠和人的彗星實驗很難找到標準實驗方案。成功的彗星實驗還需關注,實驗設計時必須包括陽性對照,結果表述時必須有圖為證,實驗方案可能因物種或細胞而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