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飲食是觀察社會的一扇窗口,飲食行為的形成是個體與他者互動過程中經濟、文化、地域、階層等因素共同塑造、建構的結果,透過飲食行為模式往往可以窺見與之相關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與文化結構。從生命歷程視角來看,幼年時的飲食行為(包括健康的與不良的)都將對成年時期的飲食選擇和健康狀態產生深遠影響。本文聚焦農村學齡兒童的零食消費行為模式的社會建構過程,探討地域、階層、家庭教養方式、學校教育是如何對零食的選擇與偏好產生影響的,并分析在群體交往過程中"辣條"的符號意義的產生,以及零食消費行為如何在鄉村公共社會空間中成為社區文化組成部分。本文指出農村學齡兒童零食消費行為模式的形成不單單是個體選擇的結果,而是具有復雜的社會邏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