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田排水溝水體與底泥中的氧含量決定了底泥中各種生源要素的最終歸趨,對維持農田排水溝的水環境至關重要。本論文以陜西富平縣鹵泊灘鹽堿地改良區農田排水溝水體與底泥為研究對象,從環境微界面角度出發,根據多年監測數據構建室內試驗,采用高分辨率微環境固液剖面傳感系統(丹麥Unisense微電極系統),探究了研究區農田排水溝水體與底泥界面氧通量變化規律。研究結果表明:底泥中的溶解氧隨深度的增加逐漸減小,直至溶解氧濃度為零,到達厭氧層;溶解氧剖面濃度的實測值與Profile模型模擬值的相關系數均在0.995以上,表明該模型能客觀地描述溶解氧在農田排水溝水體與底泥擴散邊界層和底泥中的分布;農田排水溝上游不同監測點位的底泥含氧層厚度在3.5~6 mm之間,而下游監測點位的底泥含氧層厚度約為1.5 mm,差異顯著;通過氧濃度線性分布、剖面拐點法得到氧氣擴散邊界厚度,上游監測點位的氧氣擴散邊界層厚度基本在1 mm,而下游監測點位的氧氣擴散邊界層厚度減少至0.2 mm。農田排水溝水體與底泥界面氧通量的測定,對于認識農田排水溝底泥的地球化學過程及水環境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可為農田排水溝水環境治理提供參考依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