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2003-2013年東中西三大區域的數據,分析了財政轉移支付對區域經濟差距的調節作用,發現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影響下,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形成資本量相比于人力資本、技術水平過多,資本邊際產出遞減。這使得原本經濟發展就相對落后的地區缺少拉動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即西部地區在接受較大規模的財政轉移支付的條件下依然沒有很好地促進經濟產出。同時,通過實證檢驗得出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本身會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努力,地區間的財政競爭會導致財政收入的不穩,進而影響到政府用于科教文衛等方面的支出規模。并且,地方政府對于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結構不合理,轉移支付占地方政府支出或財政收入的比重越大,用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比重越小。政府的財政選擇并沒有向拉動經濟長期增長的新要素傾斜,原本經濟落后地區未能在轉移支付制度作用下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因此,中央政府可考慮合理調整轉移支付結構,構建具有正向激勵機制的轉移支付制度,并糾正地方政府在此制度下財政支出的結構性偏向問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