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江口是我國最大的河口,監測數據有限且水沙變化和水下地形演變復雜,開展長江口各分區演變規律、演化趨勢和影響因素研究至關重要。利用長江口南支1861~2013年間7個年份地形數據,建立了近百余年來長江口南支的水下地形數字高程模型(DEM),探究長江口南支整體沖淤演變規律、不同子研究區沖淤變化時空差異、典型斷面發展演變特點,并從自然演化和人為活動干預角度分析了特大洪水、徑流輸沙、人類活動等因素對研究區水下地形演變的影響。結果表明:①長江口南支在1861~2013年間整體處于沖刷狀態,呈現淤積-沖刷-淤積-沖刷的變化過程,各子研究區的沖淤變化存在明顯的時空差異特征,只有崇明淺灘淤漲不斷。②1861~2013年間,南支上段沙洲、槽溝擺動頻繁,沖淤變化較為復雜;南、北港經歷了一系列主次更替的變化過程;橫沙東灘呈現上段沖淤變化不定、中段先沖后淤、下段相對穩定的演變特點;九段沙表現為不斷淤高擴寬且下延的趨勢。③長江口南支的演變是自然演化和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1861~1958年,南支水道的沖淤變化主要以自然演化過程為主;1958~2013年,流域人類活動引起的長江來沙減少及口內工程建設對南支沖淤演變的影響顯著。研究成果可為長江口的治理規劃提供技術支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