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茶具的一種,壺的形態隨飲茶的方式變化而發展,創始于明代的宜興紫砂壺為典范。同為四大名陶的建水紫陶在其歷史上很少制壺,直至本世紀初才因普洱茶的興起而開始探索制壺技藝,雖在十余年間已取得顯著的成效,但要形成獨立的體系尚需進一步明確定位,對照宜興紫砂壺所建立的材質美、造型美、工藝美、裝飾美、功能美標準,認識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在實踐中堅持'文人陶'的文化內涵,堅持陶土泥料的原生性,堅持'刻填裝飾''無釉磨光'的工藝傳統,并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宜興紫砂壺的造型經驗,廣泛借鑒前沿的陶瓷技術與現代陶藝觀念,通過改進原材料的配比、控制燒成溫度與窯爐氛圍開拓創新,彰顯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