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庫建設所導致的生態問題正引發前所未有的深度思考,梯級水庫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的影響效應更加值得探究.為揭示新老水庫有機碳分布特征及其沉積物TOC來源的差異,于2017年11月采集了苗尾、功果橋和大朝山這3個不同時期建設的水庫的水樣和沉積物樣柱.測定了水體的溫度(T)、溶解氧(DO)、總有機碳含量(TOC)、沉積物總有機碳(TOC)、氧化還原電位(ORP)、總氮(TN)和總磷(TP)等指標,并利用15N和13C同位素,結合Iso Source軟件,解析沉積物中TOC來源及其來源物質對相應水庫沉積物中TOC的貢獻量,從而探究其內在的碳循環機制和梯級水庫演進模式.結果表明,苗尾、功果橋和大朝山水庫水體有機碳質量濃度平均值分別為0.95、1.97和4.64 mg·L^-1.對應水庫沉積物中有機碳含量變化范圍分別為4.41~81.63、18.30~28.42和9.16~14.46 g·kg^-1.水庫的梯級建設,使得新老水庫的沉積物來源,周圍補給等出現差異,使得新老水庫TOC出現巨大差異.對于水體TOC,水體熱力學狀態和溶解氧的差異從而間接影響了水體中TOC的分布趨勢.沉積物中主要考慮生源要素的影響,即沉積環境對有機質的保存能力是造成DCS、MV和GGQ沉積物垂向分布有差異的主要原因.而梯級水庫的演進模式中,MV時空尺度上處于第一級段,是以累積上游來流TOC為主;GGQ處于第二級段,是以主要消耗分解上游來流TOC;DCS處于第三級段,是以主要積累水庫周邊TOC來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