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4 17:59:18
序論:在您撰寫研修團隊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美術學科遠程培訓工作總結
陳衛和
今年是第四次教育部組織的高中新課改實驗省培訓,主要面向我國西部地區,參加的省市有西藏、貴州、甘肅、四川和重慶,青海后來加入。這項工作在教育部師范司的領導下,納入國培計劃由中央電教館組成項目組主持,具體仍由繼教網平臺運作。這次遠程培訓的專家團隊集中地點設在北京西郊鳳凰嶺實創西山科技培訓中心——2007年第一次遠程研修新思考網平臺也設在這里,期間平臺被黑客攻擊遭遇研修重創,這一“黑色記憶”今年又被喚起——這次遠程培訓開始兩天由于平臺技術問題登錄困難,后來調用去年平臺替換恢復正常。培訓時間從7月28日開始,8月6號團隊工作結束,8月7日至9日派出團隊三位專家網絡值班,繼續學員作業和班級簡報的評閱。
今年的遠程培訓工作盡管一開始遇到困難,但是在專家團隊與繼教網的齊心戮力下,迅速替換平臺轉移數據,發揮網絡研修的無窮魅力,仍然取得了極好的研修效果。在研修的平臺上學員紛紛轉錄首席專家尹少淳教授的留言:“網絡斷了思想不能斷,平臺塌了精神不能塌”,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投身遠程培訓。在美術學科遠程研修課程簡報第九、第十期后面的跟帖中,好評如潮熱評不斷,“感謝專家”、“感謝平臺”、“從來沒有參加過這么好的培訓”、“希望保留平臺內容”、“希望常?;貋韺W習”等等留言比比皆是,獲得超過預期的培訓效果。
以下是美術學科遠程研修培訓情況的全面總結。
一、 美術學科遠程培訓概況
美術學科遠程培訓工作總結
陳衛和
今年是第四次教育部組織的高中新課改實驗省培訓,主要面向我國西部地區,參加的省市有、貴州、甘肅、四川和重慶,青海后來加入。這項工作在教育部師范司的領導下,納入國培計劃由中央電教館組成項目組主持,具體仍由繼教網平臺運作。這次遠程培訓的專家團隊集中地點設在北京西郊鳳凰嶺實創西山科技培訓中心——2007年第一次遠程研修新思考網平臺也設在這里,期間平臺被黑客攻擊遭遇研修重創,這一“黑色記憶”今年又被喚起——這次遠程培訓開始兩天由于平臺技術問題登錄困難,后來調用去年平臺替換恢復正常。培訓時間從7月28日開始,8月6號團隊工作結束,8月7日至9日派出團隊三位專家網絡值班,繼續學員作業和班級簡報的評閱。
今年的遠程培訓工作盡管一開始遇到困難,但是在專家團隊與繼教網的齊心戮力下,迅速替換平臺轉移數據,發揮網絡研修的無窮魅力,仍然取得了極好的研修效果。在研修的平臺上學員紛紛轉錄首席專家尹少淳教授的留言:“網絡斷了思想不能斷,平臺塌了精神不能塌”,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投身遠程培訓。在美術學科遠程研修課程簡報第九、第十期后面的跟帖中,好評如潮熱評不斷,“感謝專家”、“感謝平臺”、“從來沒有參加過這么好的培訓”、“希望保留平臺內容”、“希望常?;貋韺W習”等等留言比比皆是,獲得超過預期的培訓效果。
以下是美術學科遠程研修培訓情況的全面總結。
一、 美術學科遠程培訓概況
本文以參加“國培計劃(2011)——高中數學骨干教師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一體化項目”的73個校本研修團隊為研究對象,運用內容分析法、視頻案例分析法、統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6個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和67個其他校本研修團隊共803名高中數學骨干教師在教師實踐性知識與教學實踐行為改進兩個維度上的差異進行了研究,并總結出了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三個特征,為進一步開展遠程校本研修培育優秀團隊提供了一定的實證研究基礎。
【關鍵詞】 校本研修;遠程校本研修;估秀校本研修團隊特征
【中圖分類號】 G4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2)12—0055—05
一、問題引入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進入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歷史新時期。教師是教育改革發展的第一資源?!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發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作為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性任務”[1]。教師培訓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構成。教育部從2009年就實施了“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計劃(國培計劃)”,把教師培訓推入到了快速發展時期[2]。
校本研修作為一種以學校為本、以教師為本、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標的研修方式[3],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和青睞。然而,目前對校本研修中的團隊建設及如何提升校本研修團隊績效等方面的研究尚少。筆者以遠程校本研修助學者的身份參加了由首都師范大學王陸教授團隊主持的“國培計劃(2011)——高中數學骨干教師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一體化項目”,該項目是2010年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為了更好地探索教師培訓的有效模式而開展的“集中培訓與遠程校本一體化研修”的試點示范項目。研修項目首先集中培訓了100名“種子教師”,然后運用遠程方式指導“種子教師”帶動1000名周邊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從而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范圍,提高教師培訓的效益。從項目的階段性績效評估結果來看,涌現出了一批優秀校本研修團隊。本研究聚焦于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和其它校本研修團隊在實踐性知識和教學行為改進兩個維度的差異分析,總結出了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若干個特征,從而為進一步開展遠程校本研修培育出更多的優秀團隊提供了一定的實證研究基礎。
二、文獻綜述
(一)混合式校本研修的基本概念
格林漢姆(Graham)認為,混合式學習是“一種將面授教學與基于技術媒介的教學相互結合而構成的學習環境”[4]。而麥森和萊恩尼(Mason& Rennie)則認為“混合式學習是技術、場所、教學方法的多方面融合”,而不僅僅是教學組織形式的結合[5]。李克東教授等認為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人們對數字化學習(E-Learning)進行反思后,出現在教育領域尤其是教育技術領域中較為流行的一個術語,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對面(Face to Face)教學和在線(Online)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有機地整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種教學方式[6]。
所謂校本(School Based),包含三方面的含義: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于學校[7]。根據校本發展的理念,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兩方面含義,其中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訓的拓 展[8]。校本研修主要是指立足于本校工作實際,根據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和鍛煉,提高教師的專業修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師繼續教育形式[9]。從概念分析來看,校本研修首先要以教師的工作環境為基本場所;立足本校校情,以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研修內容;以研修教師為主體;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促進教師教學行為改進為直接目標,并構建成專家、學校領導、研修教師共同參與的學習型組織;以最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據目標的教師教育形式。它是一種集學習、教學和科研三位為一體的學校及教師行為;是一種基于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來自于教師、服務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活動;是一種對教育教學經驗理論提升的過程[10]。此外,校本研修需要特別關注教師的三個方面的內在需求,即要符合教師的職業特點、認知特征和滿足教師的情感需求[11]。
本文提出的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是將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應用于校本研修的一種新型研修模式,充分發揮和利用了網絡學習和傳統學習的優勢,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旌鲜叫1狙行拊谛问缴鲜窃诰€研修與面對面研修的混 合[12],其目的是采取豐富多樣的信息傳遞方式以適應不同的學習需求,從而最大化地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范圍,提高教師培訓的效益,幫助教師實現其專業發展。
五、研究結論
(一)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特點
1. 教育信念是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建設的核心
上述數據分析顯示出:優秀校本研修團隊與其它校本研修團隊相比,在團隊教育信念知識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陳向明教授認為,教師的教育信念具體表現為教師對教育目的,學生所應接受的教育,“好”的教育以及如何實施和評價“好”的教育,教師職業等問題的認識和理解[17]。教師的教育信念是教師堅守教育事業并不斷為之奮斗的根本動力,在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中占有最中心的地位[18],對教師專業發展起統帥、引領和定位的作用。教師專業發展之路上如果缺乏教育信念的支撐,就如同廣袤的大地上沒有了指路標,就會使教師迷失專業發展的方向,喪失專業發展的主體性,只會成為一個以教師職業為謀生手段的教書匠,而不會從一個研究者的視角出發把教育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去奮斗。
2. 自我知識是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建設的保障
帕爾默(Palm,erRJ.)指出:“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identity)與自身完整(integrity)”[19]。上述數據分析也顯示出:優秀校本研修團隊與其它校本研修團隊相比,在自我知識這一維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教師的自我知識,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評估、自我教學效能感、對自我調節的認識等[20]。自我知識是當前的教師群體中最為缺乏的,但它又是保證教師理解其本身工作特性的關鍵因素,并且是支持教師進行更高層次反思的必要因素。自我知識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基礎,對于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專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實現對自我的認識,才能更好地處理自身發展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并且才能把自身的發展當作自己認識的對象和自覺實踐的對象;教師只有實現自我認識,其自身的成長與發展才能更具有計劃性和目的性;教師只有實現自我認識,才能成為自己完整意義上的發展主體,才能有自我發展的意識,才能實現自我的專業發展[21]。
3. 反思是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實現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教學實踐經驗是教師實踐性知識最重要的來源。但是,當經驗受習慣和常規支配的時候,就常常成為理性和思考的相對面[22]。所以,教師必須經常對教學實踐經驗進行深入反思,用審視的目光觀察分析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并通過反思指導新的教學實踐。
上述數據分析顯示出:優秀校本研修團隊與其它校本研修團隊相比,在反思知識這一維度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教師的批判反思知識,主要表現在教師日?!坝行摹钡男袆又?,其實是教師與自我的一種內部對話,反思有助于教師將理智的思考轉化成為教師自身的實踐性知識,反思的過程實質就是教師專業成長與專業發展的過程。所謂“反思”就是深思熟慮的思考。教師的反思是一種實踐取向的反思,表現為“對實踐反思,在實踐中反思,為實踐而反思”[23]。眾多的研究表明,教師反思是改變教師實踐的重要成分,教師反思被看作是教師協調他們的信念與實踐之間矛盾的關鍵[24][25]。
(二)培育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建議
校本研修團隊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導情境。建立一支優秀的校本研修團隊,也是學校教師專業管理的目標追求和必然選擇。首先,團隊教師應確立共同的專業發展愿景,設定相同的目標,以教師個人愿景為基礎,以學校發展愿景為導向,樹立使全體團隊成員都愿意為之奮斗的理想追求。共同愿景建立之后,團隊成員在團結、和諧、相互信任的氛圍下開展專業學習,使團隊成員的智慧力量實現最大化。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個體性和創造性,在協作中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個性特點,擴大教師的創造空間。此外,研修團隊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使用反思工具進行強化、鞏固、改進和修正,并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研修形式促進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持續增長,最終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除了以上因素外,培養優秀的團隊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激發自身能量、創造激情、組建親密無間的團隊、合理的付出、尊重成員的個性等[26]。由于本文以教師實踐性知識為主要影響因素,所以對上述幾點不再贅述,但在培育優秀校本研修團隊時卻不容忽視。
教研組是指以同學科教師為單位,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發展,采取一定的活動方式進行教學研究的組織。教師作為一種特定的職業,其發展的關鍵是實踐知識和實踐智慧的不斷豐富和提升,因此公開課和觀、評課一直是學校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這種形式多年來對教師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弊端,諸如公開課主要是用于經驗推廣,往往也被稱之為“示范課”等,不主要用于研究問題;聽課過程中捕捉的信息相對分散,沒有明確的針對性和聚焦點;評課主要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和評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止于評論,沒有實踐改進的環節,不能填補“知”與“行”之間的鴻溝,疏于知行合一。課例研修中的上課主要是用于研究問題,教師帶著特定問題,為了解決問題而深入課堂進行觀察,觀察之后的研討功能是診斷和研究問題,在反思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后行為跟進。筆者目前在組織某課題研究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教研組建設過程中采用課例研修這種草根化的教學研究模式,有利于推動教師去關注課堂教學中潛在的問題,在研修中經歷觀點交鋒,在思想碰撞中達成共識,促使教研組在持續的反思和實踐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學習共同體。
一、為有源頭活水來:組建團隊,共同反思
走向“和而不同”的學習共同體,首先需要組建一支成員各具特點、優勢互補的團隊,這是有效組織教研活動的源頭活水。筆者在組建研究團隊時,充分考慮到成員內部結構的優化組合,以教研組內不同特點的一線教師作為課題研究的主體,同時還邀請學校校長的加盟,以及課程專家(學科教研員)作為研究顧問。實踐證明,這支團隊在研究過程中成員之間注重協作,經驗分享與互助是貫徹始終的。學校領導的參與在保障團隊研究時間和研究順暢進行方面起著重要的行政支持作用;課程專家有深厚的理論積累和對教學本質的深刻把握,在團隊研修中為一線教師提供理念指導和專業支持;一線教師在研修中和課程專家共同反思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然后行為跟進實現理論和行為的結合。研修過程中多方人員的互助合作,為教師搭建合作交流和共同反思的平臺,讓教師在和諧的氛圍中、兼收并蓄,最終形成一種“和而不同”的新型教研文化。
課例研修在系統開展的過程中,課程專家與一線教師的合作一般會經歷一個縱向發展過程。最初,專家對研修活動主要起指導作用,這種指導包括課程理論指導、研修技能指導和學科專業指導。隨著研修活動的深入和持續開展,專家的指導作用不斷淡化,而促進和合作作用則不斷增強。專家和教師共同確定研修主題,形成研修方案,專家提供教學設計的指導意見,教師負責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在多次課堂教學和建構性反思中探尋彌合理念與現實差距的有效途徑。在此階段,專家從理論層面走向教學實踐,教師從實踐層面走向理論提升,理論與實踐不斷交互作用,雙方在互補中實現共同發展。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三次實踐,兩次反思
“三次實踐,兩次反思”的研修模式,是指研修團隊確定研修主題、形成研修方案以后,選擇一個課例進行教學設計,指定一位教師負責實施課堂教學,研修團隊分工合作進入課堂觀察,并在課堂觀察之后進行反思研討,探尋理念與現實的差距,提出行為改進的方案之后,授課教師再度進入課堂,實踐修改后的教學設計,整個過程包括第一次課堂教學以及兩次反思研討后的行為跟進?!叭螌嵺`,兩次反思”之后還要對課堂教學和研修活動做一個綜合性評價,對研修主題的目標達成度做一個整體評估。這種研修模式有利于教師將他人的經驗擴充進自身的經驗范圍,關注自身與他人的差距,避免狹隘的經驗主義。筆者在2012年11月的一次研修活動中,團隊確定了“高中政治課生活化課堂研究”的研修主題和“文化創新的途徑”研修課例。通過集體討論形成研修方案后,采用“三次行動,兩次反思”的研修模式開展研究,探討和實踐如何使用貼近生活的探究活動貫穿課堂教學:如何通過舞蹈《云南映象》的創作歷程,探究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如何通過欣賞蘇州市歌《蘇州好風光》和了解市歌的創作過程,探究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如何通過討論、分析《中國好聲音》為什么那么受歡迎,得出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貼近生活的探究活動非常感興趣,課堂教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時也表明,將研討過程中獲得的建構性反思成果再次付諸于課堂的過程是跨越理論與實踐鴻溝的有效途徑,是使教師將建構性反思真正內化、獲得專業成長的必經過程,為研修團隊獲得實踐智慧提供了厚重積淀。這是一個的過程,教研組在的合作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學習共同體。
在“三次實踐、兩次反思”的研修過程中,為保證研修活動的有效性,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第一,在教學設計中,要圍繞研修主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保證研修活動不偏離主題;授課教師在三次實踐中都要提供規范的教學設計,以利于團隊通過教師的變化來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教師成長的規律。第二,在研討反思環節,也要緊緊圍繞研修主題,把課例作為載體,作為探尋問題解決的平臺;在群體中形成一種和諧的反思氛圍,注重思想和思想之間的交換,不要把他人或集體的觀念強加于人,這樣才能創造出一種和而不同的教師關系。第三,有時經過三次實踐和兩次反思之后,沒有獲得有效的策略解決所要研修的主題,此時第三次實踐就不應成為研修活動的終點,可以進行第四次實踐或者采用說課的方式繼續研究。第四,綜合性評價應包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對教師進步的評價,對研修團隊獲得收獲的評價等。
三、采菊悠然見南山:交流總結,理論提升
經歷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積淀后,研修團隊進入交流總結、理論提升階段,教師以教育者、研究者和學習者的多重身份,在研修過程中享受著提升教育理念的樂趣、獲得新知與技能的喜悅,以及教學相長的益處。當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問題,就會對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和產生的新問題更為敏感。課例研修提升了教師的反思能力,使教師在實踐中形成和檢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彌合理論與實踐的差距,進一步了解教育教學規律的復雜性,形成一系列研修成果,提高教育教學實踐智慧。研修成果是研修團隊長期在教學反思與實踐中慢慢積淀出來的經驗總結和理性升華,是為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提供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有效資源。成果種類可以分為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兩類。階段成果包括行為跟進的教學設計,課件、課堂實錄,群體反思記錄集等;最終成果包括課例研修報告、教師科研論文論著等。階段成果具有單一性和記錄性,最終成果則是研修團隊對階段成果加工和提煉后進行的重新建構和理性升華,具有綜合性和提升性。筆者所在的研修團隊在平均每月一次的研修活動中,形成了多篇課題研修報告上傳至校園網資源共享;隨著研究活動的深入開展,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在全市和跨省范圍內開課均獲得好評;教師的理論水平不斷提升,一年來有多篇在各類期刊上。
一、“聚力共成”的三類研修團隊
隨著教育教學要求的提高和中小學教學規模的發展,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對自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一校之限,實現廣泛群體上的合作與交流,組建更寬、更深層面上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共同體,讓教師的模仿、學習、反思、研究具有便利條件,“培育研修團隊”的舉措正是對這種挑戰的一個響應。我們通過研修團隊的培育過程,把“夯實研討環節”作為一個切入點,在此基礎上總結反思、謀求創新,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一)“互學創新”的高中教育創新團隊
培育嘉興市高中學科創新團隊的目的是通過學科團隊的研修,形成一個交流研討的平臺,創設一種總結反思的氛圍,尋找一種開拓創新的機制。希望通過高中學科創新團隊的培訓,進一步提升本市高中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研究水平,促進本市高中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
1.教育創新團隊成員確定
2011年,嘉興教育學院依據《嘉興市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辦法(試行)》的精神,開始培育九大學科的嘉興市高中教育創新團隊。組隊方法上采用了三級協調、共推共議的辦法:首先由本院各學科教研員形成初步名單;再經縣市教研員會議討論并作適當增刪形成建議名單;最后由各縣市教研員和本院教研員與所屬區域高中領導聯系后確定最終名單。語文、數學、英語每科35人,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每科30人。
2.教育創新團隊研修內容
研究內容上結合高考、注重創新,主要開展新課程高考方案等相關文件研習;高考《考試說明》研習和交流;學員外出交流高考復習;高考試題研究及命題技術培訓;新高考復習與備考研訓;高三課堂教學研討;等等。
3.教育創新團隊研修方式
研訓方式上注重理論研習和教育實踐相結合;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專題研討和系統學習相結合;請進專家與外出交流相結合。
(二)“聚力示范”的高中學科基地
自2006年起,嘉興市陸續在全市范圍內物色了一批同一學科中相對發展良好、研究能力較強、教學水平突出,并具有一定特色的學科教研組,作為這個學科的嘉興市基地。目前,我們已成立17個學科的基地?;貙W校之間通力合作,專家、名師、骨干強強聯手,在對高中學科基地的逐步培育中,夯實研討環節,并逐步發揮引領、輻射和輔助的作用。
1.學科基地建設的目標
學科基地原本就是一個有一定研究基礎與能力的教研組,加上教研員的參與,外聘專家的指導,我們期望學科基地能成為學科建設的樣本;校本研修的先導;課改實踐的先行團隊;優質資源的共建網絡。
2.學科基地的組織運行機制
嘉興市教育局組成學科基地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交流情況,布置工作。市教育研究院成立工作指導小組,協同縣(市)教研室負責對學科基地的工作指導、業績考核,參與相關高中學科基地的活動,開展相關的研討活動,提出高中學科基地建設的指導性意見?;厮趯W校校長為高中學科基地主任,另設副主任兩名,分別由分管副校長及組織協調能力強、學科教學能力強、教學研究能力強的教師(必須具備中學高級教師職稱)擔任。學校相關學科骨干教師為該學科基地的主體成員,可在嘉興市高中學科基地工作指導組的協調下,各高中學科基地在全市范圍內自主確定邀請相應學科的省特級教師、部分嘉興市學科帶頭人和縣(市、區)教研員作為高中學科基地成員,成立若干工作小組,如學科專家組、專題研究小組、信息收集采編組等,實行力量整合,分工合作。
3.學科基地的基本工作方式
學科基地主要開展學科教學研究與聚焦課堂的校本研修;開放教室,開展教學示范,將更多地思考學科建設研究,思考在教學開放中的傳達與交流,吸收更多的同行意見;建設學科優質資源,服務課程改革;開展學科網站建設,使我們的學科基地的工作狀況、學科資源、研究成果等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高位引領”的特級教師工作室
組建特級教師工作室,旨在通過特級教師引領學科名優教師快速成長,并通過示范、輻射,帶動農村地區、薄弱學校教師提高教育教學專業水平,從而有效推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
1.特級教師工作室概況
嘉興教育學院于2011年11月出臺了《嘉興市特級教師工作室建設與管理辦法》,并于同年12月底,組建了嘉興市首批10個特級教師工作室,招收學員116名。2013年9月,又組建了第二批9個特級教師工作室,招收學員104名。目前正在運行的19個特級教師工作室涵蓋了從幼兒教育、小學、初中到高中、職業教育的17個學科,220名學員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教師來自全市各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
2.特級教師工作室運行理念
基于實踐,高位引領,是團隊合研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課例研究是團隊合研的重要方式,從課題選擇、教學設計,到教學實踐、課后反思,再到理論提升、固化成果,讓團隊合研過程扎實,成效顯著;走出去,請進來,為團隊合研搭建更高、更廣闊的平臺。
3.特級教師工作室工作方式
以團隊共讀夯實理論根基,由導師精心選擇團隊共讀書目,定期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教育沙龍,強調理論聯系實際,以教育教學最前沿理論對照自身教育教學行為,思考并尋求改進策略;以團隊合研突破教學疑難。梳理學科教學疑難問題、分析厘清疑難成因是工作室合作研究的起點;以團隊共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在研訓一體理念指導下,工作室團隊既是研修團隊,也是教師培訓團隊,工作室導師、學員就是一群兼職學科教研員。以主題教研、攜手農村等途徑定期展示研修成果,在全市的教研、培訓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上述三類研修團隊中,學科基地側重于培育本市教師的“領頭團隊”;而創新團隊則側重于通過創新團隊的培育,進而培育本市教師的“領頭個人”;特級教師工作室則側重于“領頭人”教學風格的形成。三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以“培育學科研修團隊”的模式促進嘉興市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態度、專業理念和專業能力的發展。
二、“學科、理念、教學”為一體的研修旅程
在培育高中學科研修團隊的過程中,我們強化教師的“內功”是工作中的一個立足點,并通過強化教師的學科功底和人文思考來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
(一)強化學科功底
在對教師學科功底的強化中,我們把工作重點放到了命題磨題培訓、實驗教學研究及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這三個方面,希望通過命題、磨題培訓強化習題教學能力,通過實驗教學的研究強化實驗教學能力,通過課程與教學資源的建設強化課程整合能力。
1.命題磨題培訓
在高中創新團隊和高中學科基地的培訓中,分別由教研員和外聘專家開設了相關講座,從命題理論和命題技術兩方面,結合命題科學性和命題規范性兩個角度進行了詳盡的交流和研討,并要求學員從“改編經典習題”“深化教材習題”“亮化常規習題”“媒體信息入題”“聯系生活實際”“關注實驗操作”等六個方面做好總結和反思。學員從這六個方面逐一進行命題練習,并按科學性和規范性嚴格“磨題”,而且以書面形式上交培訓作業。
2.課程資源建設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給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學科基地利用研修團隊的力量,形成共建機制,制作和積累了大量的可用于實際教學的多媒體課程資源,構建起區域的共享網絡資源庫(如表1),為區域教育發展搭建起交流研究、共同參與、共享成果的教研平臺。
無論是命題磨題培訓還是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過程都是艱苦的,但是從強化教師的學科功底,促進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這個角度來說,研訓效果得到了學員的認可。
(二)加強人文思考
我們在強化學員學科功底的同時,關注經驗和問題背后的理念和行為方式,換言之,關注的是這些經驗怎樣才能形成和重新形成,使學習和研究成為教師共同的職業生活方式,使教研組、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我們希望通過人文思考促進教學理念的提升,優化教學的策略,學習為人處世的態度。
1.思考教學理念的提升
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學行為和教學策略。因此,在研修團隊的培育過程中,我們更多思考“為何而教”的價值觀問題,以轉變和提升學員的教學理念。確實,教學應該讓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我們努力讓學員能深刻感受到:教學應該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素養而教!
2.思考教學策略的優化
學科研修團隊的學員來自不同生源的學校,所面對的學生,學習基礎不一。因此,我們在強化學員學科功底的同時,也要求學員思考如何更好地使學生得到發展。如來自重點中學的學員確立了“培養和提高學優生學習動機的心理學思考及實踐”這樣的課題;來自普通中學的學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在“學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輔導”上傾注了很多的精力。通過教學策略的研討和反思,突出了研修團隊成員“為所有學生的發展而奮斗”的共同目標。
3.思考為人處世的態度
培育研修團隊的過程中,我們采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使學員和本市及本省的名師接觸、交流。通過和名師的聯系及面對面交流,熟悉名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學習名師的成長過程、學術經歷和工作作風,感悟前輩的科學態度、治學精神和處世態度。通過對為人處世態度的思考和學習,增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增強對學科團隊的強烈感情,從而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學科研修團隊成員在強化人文思考的過程中,專業理念和專業態度得到了較好的提升。在教學理念上更多地關注了學生的學,在具體教學行為和策略上,更多地關注了不同類型學生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材的原則,體現了教學的長期效應和學生素養的提高。
(三)聚焦課堂教學
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主陣地;對研修團隊的學員而言,課堂是最能體現學員專業理念和專業能力的地方。因此,課堂教學的研討和交流也是學員的一個主要任務。在“聚焦課堂教學”這個著力點上,我們著力創設課堂教學研討的氛圍,并為學員建設課堂教學展示的平臺。
1.創設課堂教學研討氛圍
盡管課堂教學對每一個學員來說,是天天都在接觸的工作,但要有好的研討效果,首先要創設研討的氛圍。
(1)聽課評課
聽課評課是一個普通的環節,但在研修團隊的聽課評課中,卻有不普通的要求。每位學員不僅有聽課的要求,也有評課的任務。評課時,不僅要講出開課者的優點,更要講出開課者的不足,還要結合自身的理解提出對不足之處的建議。這樣的安排,使學員能“帶著任務來聽課,經過思考再評課”“突出聽課的目標,體現評課的智慧”,使開課者和聽課評課者都能成為聽課評課活動的真正獲益者。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實實在在的交流研討,并形成慣例,形成氛圍。
(2)集體磨課
除聽課評課外,研修團隊的學員,定期有開課的任務。在開課學員寫出教學設計方案初稿后,研修團隊還專門安排時間,以集體磨課的方式研討教學設計的相關環節。開課學員有發表自己設計方案初衷的機會,參加磨課學員也有發表對教學設計看法的任務。在對修改方案達成一致意見后,研修團隊的學員還有不同的修改任務,如教學所需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具體教學環節的修改和補充等。在市級、省級,甚至全國級的觀摩課和評比課中,更是全體參與、互幫互學,研討氛圍濃厚。
(3)總結內化
對聽課評課、集體磨課過程中的一些觀點、體會、想法,我們要求學員隨時總結,書面上交。必要時確立課題,撰寫論文,不斷反思,力求內化。
其實,聽課、評課、磨課只是教學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最普通的環節。通過創設研討的氛圍并做實、做細相關工作,我們盡可能把這些普通環節變得不普通,使研修團隊的學員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案例的研討、改進和打磨,得到專業的發展和提高。
2.建設課堂教學展示平臺
聚焦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建設課堂教學展示的平臺。通過展示平臺的建設,提高學員和本區域教師對課堂教學研究的積極性,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
(1)“雙高”教學能手
“雙高”是“高質量、高效率”的簡稱?!半p高”教學能手是本市課堂教學展示平臺中的一個項目,每兩年評比一次,主要內容是課堂教學的現場展示,通過現場的課堂教學展示學員的學科功底和人文修養。
(2)學科優質課評比
中小學各學科的優質課每兩年展評一次,我們要求學員在規定時間內備課,在統一地點上課。展評按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和學員的教學設計方案兩方面進行評比。
(3)教師教學能力展評
一、專業成長,重在引領
建立名師工作室的目的就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養名優教師。在首席名師的示范、督促、引領下,參與者就能夠快速成長,團隊也能夠共同成長,名師自身也能得到鍛煉和提升。因此,首席名師的角色如何定位、如何帶領團隊進行有效研修是關鍵的問題。
(一)角色定位,發揮作用
1.平等中的首席
在研修中,首席名師與成員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大家為著共同的愿景走到一起來,沒有上下級關系,沒有師徒關系,只是作為研修活動的帶頭人,首席名師首先要起到示范作用。
2.合作中的組織者
首席名師作為團隊的牽頭人,在學習、研究的共同體中,不僅是參與者,更是組織者。要對團隊活動做長遠的規劃、短期計劃與認真實施,要對每一次活動進行有效的安排和組織。
3.教育思想、理念的引領者
首席名師是指具有理念先進,嚴謹篤學,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學科造詣深厚,業務技能精湛,在學科上有鮮明的教育風格或教育教學特色,教育教學業績突出,樂于奉獻,對教師的培養具有指導示范能力的教師。因此,作為工作室的首席名師,要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理念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4.實踐的示范者
教育教學實踐探究是中小學教師學習的主要路徑。通過實踐才能掌握理論觀點。首席名師要嚴謹篤學,教學技藝精湛,有鮮明的教育教學特色。因此,在研修活動中要做到事事身先士卒,起到示范作用。
5.人際關系的協調者
名師工作室的研修活動,涉及經費的開支,涉及活動場地、辦公用品、教學用品等硬件的使用,涉及人員的調配、資源的借用等軟件資源的整合,涉及與教育主管部門、師培教研部門、成員的各個學校等交往,需要首席名師出去協調。就團隊內部而言,由于在分工、性格、閱歷、觀念、觀點等方面的不同,也會產生意見的分歧,需要首席名師去協調。
6.生活中的朋友
首席名師與團隊成員不僅是在學習和工作上的關系,還要多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成為他們的朋友,給予必要的建議和幫助。雖然談不上“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但是和諧的團隊關系,會增強團隊的凝聚力,促進團隊的快速成長。
(二)注重策略,講究方法
1.以專業發展為導向,以問題為中心,選擇研修內容
名師工作室的研修內容的選擇主要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選擇成員專業發展必備的知識與能力作為研修內容,二是通過調查了解成員在“教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來確定內容,使研修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以活動為載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名師工作室的研修要以活動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成員積極參與,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梢酝ㄟ^讀教育名著、專家高端引領、名師指導實現專業引領;可以通過同伴互助、小組共探實現互助探究;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反思總結、實驗研究實現任務驅動;可以通過校本研修、跟蹤指導、網絡研修提升能力。
3.以評價為驅動,促進專業發展
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是促進名師工作室不斷發展的有效驅動策略。主要從自我規劃與研修計劃的目標是否合理、活動參與的出勤和參與表現及任務完成情況、自主研修的典型案例和論文及課題成果、培養本校青年教師效果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建立評價量表、確立評價標準、選擇評價方法,既注重量化評價,又注重質性評價;既注重過程,又關注結果。
二、專業發展,重在參與
名師工作室成員不僅是研修活動的參與者,還是研修任務的合作者,更是教學研究的學習者、實踐者和研究者,也是專業成長示范者。因此,要制定好專業發展目標,主動參與各類研修活動。
(一)制訂規劃,確立目標
工作室成員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不足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在首席名師的引領下每一位團隊的成員,需要制定自我發展規劃,確立奮斗目標,提出具體的提高措施與辦法。
(二)主動參與,實踐反思
主動參與到每一個研修活動中,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貢獻一份力量,體現自身價值;積極完成各項研修任務,有創新意識,把研修任務作為發展的動力,能持之以恒;把理論用于實踐,內化為自己的觀念、態度、知識、技能,提升自身素質。堅持反思,積累經驗,不斷總結,提升能力。
三、三層遞進,生態發展
一方面,首席名師在整個研修活動中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起到引領的作用。另一方面,工作室成員需要步步緊跟,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名師與成員之間需要建立良好的關系,即構建“三層遞進式”名師與成員的生態發展關系:“帶與動”―“引與跟”―“領與追”的關系。
(一)“帶與動”的關系
當團隊初建時,大家還不是非常熟悉和了解,首席名師以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特色為向導,帶領全體研修室成員開展一系列活動,讓成員參與到研修中來,理解和感受研修的價值與意義,形成第一層關系,即“帶領與參與行動”的關系,呈現出一種被動關系。
(二)“引與跟”的關系
當團隊通過一段時間的合作與參與,參與者比較了解,特別是首席名師對每一位成員有了進一步了解后,就進入第二層的關系。首席名師以具有自己獨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導研修活動,研修室成員跟隨與前進,轉變自己教育觀念,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形成“引導與跟進”的關系,呈現出一種較為緊密的主動關系。
(三)“領與追”的關系
【關鍵詞】縣級教師發展中心;職責;置換培訓;送教下鄉
一、“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背景
(一)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對于解決當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學校任教,穩定鄉村教師隊伍,帶動和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高,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號]
(二)從2015年起,“國培計劃”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繼續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采取頂崗置換、送教下鄉、網絡研修、短期集中、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方式,對中西部地區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繼續實施“國培計劃”――示范性項目,加強培訓團隊建設,探索培訓新模式,為各地開展鄉村教師培訓培養“種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師[2015]10號文件]
(三)“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
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省級教育、財政部門組織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按年度分批遴選項目縣,主要面向鄉村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進行2-3年的周期性培訓,持續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
實施置換脫產研修,建立鄉村教師培訓團隊;實施送教下鄉培訓和教師網絡研修,建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形成區域與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實施短期集中培訓,支持村小和教學點教師、鄉村幼兒園教師和鄉村校園長培訓。
二、“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中縣級發展中心職責分解
在國培計劃有關文件中,明確規定采取頂崗置換、送教下鄉、網絡研修、短期集中、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方式,對中西部地區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同時也明確了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的各項職責。
(一)送教下鄉活動
由省級統籌,項目縣組織,高等學校、縣級教師發展中心、鄉鎮片區研修中心協同承擔,以本地教師培訓團隊為主體,整合全省(區、市)專家資源,分學科組建送培團隊,開展送教下鄉培訓??h級教師發展中心在此項活動中的職責為:
1.制定縣級送教下鄉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2.積極整合本地培訓資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鄉校四位一體送教體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團隊,制定激勵政策,按1:30標準建立縣培團隊。4.落實培訓經費,保證經費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實職責。 6.加工生成性資源。7.進行過程監管, 績效評估。8.發掘先進和典型經驗,宣傳推廣。
(二)網絡研修,鄉村教師工作坊
遴選具備“國培計劃”遠程培訓資質的高等學校和教師培訓專業機構承擔網絡研修任務,組織實現網絡研修任務承擔機構與項目縣對接,每縣對接1家機構,支持雙方協同開展2-3年周期性培訓,建立縣域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形成區域與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
網絡研修包括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師工作坊研修兩類培訓
1.按省市要求,制定計劃方案。2.完善制度,明確職責,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3.加強中心建設,建立協作機制。4.建立縣級網絡研修社區。5.建立縣級培訓者隊伍,加強校長培訓。6.經費落實7.開展跨校區研修。8.做好資源庫建設。9.過程監管,績效評估。10.發掘先進推廣宣傳。
(三)置換脫產
遴選培訓成績突出的高等學校、網絡研修績效居前的國培遠程培訓機構、能發揮示范作用的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顯的中小學幼兒園協同承擔,組織高年級師范生頂崗支教,置換出擬承擔送教下鄉和網絡研修培訓任務的中小學幼兒園骨干教師教研員,進行為期4-6個月的脫產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實施。培訓主要包括院校(機構)集中研修、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和中小學幼兒園“影子教師”跟崗實踐、返崗培訓實踐和總結提升等四個環節,跟崗實踐時間不少于1/3。須建立工作坊,將網絡研修貫穿始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專家統籌設計課程,合理配置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系統整合網絡研修課程,堅持教研類課程與培訓類課程并重,培訓類課程須涵蓋送教下鄉培訓、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實施方法與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崗實踐,返崗實踐,總結提升四個階段。
1.建立協同機制。2. 遴選優質學員,實行(四級協同)局、鄉、校。3.組織置換。4.建立優質資源庫。5.總結宣傳,激勵卓越成長。6.經費落實。7.組織影子培訓。
(四)鄉村教師訪名校校訓
分批組織本?。▍^、市)教學點教師到一線或東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師到本省(區、市)省會(首府)或東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進行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訓,針對教育教學突出問題,采取專題講座、案例研討與名校觀摩等方式,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專題講座、案例研討、名校觀摩;
2、15天跟崗實踐研修,提升課堂課堂教學能力。
三、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的任務綜合匯總
搭建平臺提供資源,組織研修實地指導,線上線下活動助學,培養骨干建設團隊,開發資源提煉特色。
四、優秀縣級發展中心的要求:
1.實現培訓教研電教部門的整合。 2.承擔過省以上培訓項目,效果好,社會譽高。3.教師培訓團隊數量足,機構合理,水平高。4.課程資源建設豐富,質量高。5.注重模式創新,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