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6 05:51:05
序論:在您撰寫信息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了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并產生了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產業,使工業的發達國家轉變為信息經濟的行列,從生產型轉向服務型、從物質資轉向人才資源、從勞動密集型轉向“硅谷”智力型,從此可見,當代社會對智力、技術、創新及專業知識的迫切需求。從微觀經濟學的供需模型來分析,當需求大于供求時,一些新型產業的出現是個必然的趨勢,因此信息技術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滋長。
任何一個大規模企業都需要一個以人為本、利用計算機軟件、硬件、網絡通訊設備以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支持組織高層決策、中層管理控制、基層運作的集成化人機系統,即管理信息系統。它對是一個企業的影響猶如革命對社會一樣,也可以說MIS就是一個企業的戰略資源,一個沒有運用信息科學與技術結合而產生的管理信息系統,面對一個有管理信息系統戰略優勢的企業,簡直是不堪一擊的。而當一個企業制定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到外部的機會和威脅,還要考慮信息科學與技術產生的系統所帶來的戰略潛力,更加不可越級的是: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和原有的資源等等一系列的影響因子,但讓你不可不得不信的是:在調查數據的基礎上,運用信息系統,會給你一個無可比擬的戰略目標。21世紀是一個信息科學與技術為主要力的推動時代,從根本上來說主要是從企業這一方面來表現其影響力的大小,就對企業的運營管理來分析:首先,是對生產管理產生的影響,其主要的目標是: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主要體現在減少人力和提高勞動生產率上。利用信息技術,這個目標是很容易達到的,好比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對財務部門實行BPR,結果把原有的500人減到125人,勞動生產率差不多提高了4倍。其次,是用于管理提高效益。隨著信息科學與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機的應用,使得管理層對于方案及計劃的實施有了明顯的提高,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人力從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益。提高效率和提高效益合在一起,就是我國提出的“減人增效”,是提高生產力的一種手段,也可以說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對一個企業來說這些正是使利潤最大化的走勢。由此可見,對于一個企業,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同時也是不可替代的。
目前,信息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強勁的引擎,中國經濟增長也依賴于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經濟增長理論研究表明,當今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之一是信息,越來越多的人們擔心因信息不靈而處于與世隔絕的孤立狀態,擔心因信息系統失靈而造成巨大損失。傳統經濟增長的源泉包括:資本、勞動、技術進步等生產要素上,而技術進步在經濟的增長作用上體現在生產率的提高。內生經濟增長理論與傳統經濟增長理論相反,它認為:技術進步是內生的,并且原有意義上的勞動力概念也應為人力資本。內生增長理論中利用索洛模型來假設經濟的長期增長來自于技術的進步。技術的進步會引起人均產出的持續增長,此模型認為:在超長經濟中,只有技術進步才能解釋持續增長和生活水平的長期上升。信息產業的迅速崛起為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經濟增長用GDP的變化有表現,在信息產業中,尤其是通訊信息產業對中國GDP的貢獻份額比重比較大,可能它對GDP的拉動,實際上有二個效能,一個效能是信息產業自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新的增長點,所以我國經濟中的發展必須有它。第二,通信產業在經濟部門和其他少有幾個部門有很強的相關產業鏈帶動作用,比如房地產、汽車、通訊。最近幾年風靡全球的電子信息產業是電子商務,阿里巴巴是一個相對成功的案例,電子購物和郵政局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郵政局的50%的業務都是由各個網店來支撐的,所以信息化對經濟拉動的作用是非常直接,也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中國信息技術產品的市場還是相當大。不僅用戶對信息技術的需求還是很大,而且傳統企業對信息技術產品的改造的需求也很大。比如,信息產業在商業應用中運用就很不夠,現在制造業在信息技術市場規模中占的份額不到10%,要提高競爭力也將會引入信息技術方面有重大進展。中國西部大開發、電子商務的開拓、產品渠道的銷售等都表明了信息技術產業在我國的產業結構上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
信息科學與技術所帶動的信息技術產業大大地優化了服務行業的發展,并使其行業不斷的延伸和擴展如:計算機軟件設計、網絡編輯、計算機處理系統、軟件批發產業等等;改變了傳統產業的結構,運用信息技術大大改善了生產的模式并提高了生產效率,如電子廠中利用先進的儀器設備生產高端的電子產品,減少了勞動力的需求、并提高了生產效率;改變了原有的單一的貿易方式,現在人們利用網絡在家購物,并不僅僅是在實體商店里進行交易,大大地服務于各種用戶,將其市場擴寬,推向市場,商品的流通渠道也更加的流暢,資金的運行速度加快從而加快了經濟發展的步伐。
1.論信息產業經濟的形成基礎與發展規律─—關于信息產業地位、結構、機制、規模、管理模式的理論概述
2.2007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公報
3.信息產業經濟及其宏觀測度
4.信息產業經濟特征分析對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發展啟示
5.基于時間序列單方向因果測度的多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發展分析
6.信息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促進作用研究
7.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我國信息產業經濟效益審計評價體系構建思路
8.2005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
9.我國信息產業與信息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10.2007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狀況
11.2007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狀況
12.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影響的計量分析
13.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
14.我國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發展淺議
15.印度軟件信息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
16.2003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十大特點
17.信息產業拉動重慶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18.信息產業與信息經濟發展
19.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我國信息產業經濟效應分析
20.上海信息產業對經濟發展影響分析
21.2007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
22.上海市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的研究
23.信息產業經濟分析
24.印度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25.上海信息產業經濟效益投入產出分析
26.信息產業與信息經濟發展分析研究
27.廣西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
28.2013年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暨彩電行業研究會在京召開
29.地理信息產業的經濟特性分析
30.信息產業的經濟特征分析
31.2003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
32.第四屆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舉行
33.山東省2010年第三季度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會議召開
34.我國信息產業與經濟增長影響關系研究
35.經運司部署明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11項重點工作
36.2009年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
37.淺析我國信息產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因素
38.2008年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分析
39.2011年上半年山東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
40.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
41.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基本經濟規律
42.中國信息經濟狀況與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43.信息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評價:以新疆兵團為例
44.2008年1-3月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
45.信息產業對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
46.2006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調控目標
47.山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再上一層樓
48.信息經濟對產業劃分的影響
49.論信息產業與經濟可持續發展
50.知識經濟和信息產業
51.2006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調控目標
52.2011年1-8月份山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53.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分析——體制、戰略、政策
54.2006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調控目標及工作要點
55.淺論信息產業經濟的形成機制和發展動力
56.信息時代的產業經濟創新
57.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舉行婁勤儉出席并致辭
58.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會議召開
59.誰是信息產業領軍人物?——2005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
60.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與發展的回顧和展望
61.信息產業經濟分析芻議
62.2004年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
63.2004年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工作會議預測2004年全行業增速將保持25%
64.信息產業與信息活動產值——馬克·尤里·波拉特的《信息經濟》
65.2004年上海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分析及2005年預測
66.信息產業集群與經濟發展的關聯效應分析與研究
67.生產快速發展增幅逐月提高──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
68.2004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舉行
69.信息產業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評價問題研究
70.日本信息產業經濟發展迅速
71.安徽省信息產業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
72.大連市信息產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73.信息產業對安徽經濟增長影響分析探討
74.信息產業與地區經濟發展
75.信息產業: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
76.湖南省信息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研究——基于菲德模型的檢驗
77.信息產業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78.信息產業經濟(總論)
79.中國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區域差異——基于熱點經濟區域面板數據的分析
80.信息經濟下產業結構的優化
81.信息產業投入產出經濟效應分析——兩部門視角
82.信息產業的特點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83.淺析旅游新經濟——旅游信息產業的形成、發展與提升
84.網絡時代信息產業與新經濟發展的互動
85.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計量分析
86.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研究
87.中國經濟增長來源實證研究——基于對細分的信息產業、資本投入、勞動投入與全要素生產率的分析
88.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
89.信息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的實證研究
90.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研究
91.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分析
92.信息產業與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分析
93.基于C-D模型的信息產業細分要素對經濟增長貢獻分析
94.基于菲德模型的信息產業細分要素對經濟增長貢獻分析
95.江蘇省信息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
96.信息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性研究:實證與分析
97.中國信息產業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
98.三網融合:網絡信息產業經濟結構調整的序曲
信息產業經濟論文3900字(一):基于投入產出的安徽省信息產業經濟效應論文
運用投入產出理論,將信息產業細分為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以安徽省2007年和2012年42部門投入產出表為例,揭示了信息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等指標,并對安徽省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產業關聯和產業波及效應進行比較分析,由此揭示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前言
信息化已經成為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信息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諸多行業部門存在著千絲萬縷的交錯關聯。國內不少學者對信息產業的關聯效應作了相應研究,例如徐麗梅指出我國信息產業是中間投入型產業,對上下游產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推動力;蓋建華認為信息制造業對現代服務業的影響力很強,但整個信息技術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比較低;周敏認為浙江省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賴,但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對信息產業的推動作用還比較小。
目前的研究成果對于我們認識信息產業的發展狀況,并為后續進一步深入研究信息產業以及促進國內信息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現有的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應用我國或者某一個地區的單獨一張投入產出表,這并不能看出信息產業的關聯效應動態變化情況。安徽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首個新型城鎮化試點省份,其信息產業經濟關聯效應和波及效應如何?基于以上分析考慮,本文基于最新的安徽省2012年42部門投入產出表以及安徽省2007年42部門投入產出表對安徽省信息產業經濟關聯效應和波及效應進行動態比較分析。
二、研究方法和數據選取
1.投入產出分析說明。投入產出分析法是利用投入產出表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再生產各環節之間數量依存關系進行分析的經濟數量方法,投入產出表的平衡關系是:中間需求+最終需求=總需求(總產出),中間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總投入,總需求=總投入。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投入產出表,投入產出表是反映國民經濟各產業投入與產出的數據表,投入產出表的平衡關系是:中間需求+最終需求=總需求(總產出),中間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總投入,總需求=總投入。投入產出分析的主要指標有:
(1)直接消耗系數也稱作投入系數,計劃公式為,其中,是部門生產中消耗的第部門產品的數量,是部門的總投入。直接消耗系數越大,說明部門對部門的依賴程度越大。
(2)影響力系數。影響力系數越大,說明該部門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越大。大于1,說明產業對社會生產的影響程度高于社會平均水平;小于1,說明產業對社會生產的影響程度低于社會平均水平;等于1,說明產業對社會生產的影響程度等同于社會平均水平。
(3)感應度系數,感應度系數越大,說明該產業受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大。某部門的感應度系數大于或者小于1,說明該部門的感應程度在全部部門中位于平均水平以上或者以下。
2.數據來源和結構調整。我國或者某地區的投入產出表每逢尾數是7和2的年份編制一次,本文所需基礎數據來源于安徽省2007年以及2012年投入產出表中的42部門表。根據2007年投入產出表與2012年投入產出表,結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11)中對信息產業的表述,本文將信息產業分為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其中信息制造業主要是指“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信息服務業主要是指“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為研究需要,本文將2007和2012年投入產出表調整為包含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剔除信息制造業)、信息制造業、第三產業(剔除信息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的5×5部門的投入產出表。
三、實證分析
1.信息產業發展狀況。為了了解安徽省信息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我們利用調整后的2張投入產出表分別計算出各產業部門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整體而言,安徽省信息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較少,遠遠落后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且信息產業2012年的比重比2007年有所減少,說明安徽省信息產業總體規模和發展水平還較低,從信息產業內部來看,2012年信息制造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07年有顯著增加,反映出信息制造業發展相對較好。
2.產業關聯效應。產業關聯效應是指經濟系統中各部門間的關聯關系,其衡量指標主要有直接消耗系數。通過計算安徽省5部門各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信息制造業對第二產業、信息制造業自身以及第三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都大于0.1,說明信息制造業每增加1萬元的總產出,需要第二產業、信息制造業本身以及第三產業各投入1000元以上,反應了信息制造業對第二產業、信息制造業自身、第三產業的依賴度較強。信息制造業對第一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2007年和2012年均為0,說明信息制造業對第一產業的發展沒有起到任何拉動作用,且這種狀況沒有得到改善。(2)信息服務業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都大于0.1,說明信息服務業每增加1萬元的總產出,需要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各投入1000元以上,信息服務業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依賴程度較大。信息服務業對第二產業的依賴度較強,這主要是因為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對為其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的上游產業的拉動能力較強,但是2012年的系數要小于2007年的系數,反映出信息服務業對第二產業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這種情況應該得到重視。信息服務業對剔除自身的第三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較大,說明部門內部產業性質相近、相互關聯度大的特征,這有利于服務業內部集聚經濟的形成和生產效率的提升,且2012年的系數要高于2007年的系數,說明信息服務業對其它服務業的拉動作用在增強。以上主要分析了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對其它產業的依賴程度,下面分析其它產業對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務的依賴程度。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對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直接消耗系數都低于0.01,且2012年的直接消耗系數都要比2007年有所減少,反映出這些產業對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直接關聯度和依存度本就較低,且依賴程度還在減弱,尤其是第一產業對信息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均不大于0.001,第一產業每增加1萬元的總產出,需要信息產業投入不高于10元,反映出安徽省農業對信息化的需求較低,安徽省農業信息化水平仍處于較低的水平。
3.產業波及效應。產業波及效應指某一產業發生變化后,會引起其直接相關產業的變化,并且這些相關產業部門的變化又會導致與其直接相關的其他產業部門的變化,依次傳遞下去。反應產業波及效應的具體測度指標有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1)通過計算各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可知2007年、2012年信息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分別為1.2670、1.2351,信息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都高于1,說明信息制造業對社會生產的影響程度高于社會平均水平,信息制造業對國民經濟有較大影響,加大對信息制造的投資,將促使國民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信息服務業無論是2007年還是2012年的影響力系數都小于1,但2012年的影響力系數要高于2007年系數,說明信息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程度有所增加,其對國民經濟其它產業的影響、輻射能力在逐步提高。(2)信息制造業、信息服務業2007年和2012年的感應度系數都低于1,說明信息產業還沒有成為國民經濟的關鍵部門。且和2007年相比,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2012年的感應度系數有所減少,這說明其它產業的發展對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務的需求在減少,但也反映出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受其它產業的制約作用有所減少,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獨立性在逐步提高。
四、結論和政策性建議
1.分析結論。(1)安徽省產業結構仍然體現出明顯的“二三一”格局,第二產業比重最大,信息產業規模還比較小,且信息產業2012年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07年有所減少,說明安徽省信息產業發展水平還比較低。(2)安徽省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對其它產業有不同程度的依賴,尤其是對第二、三產業的消耗系數較高。(3)無論2007年還是2012年,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都要大于感應度系數,因此安徽省應該采取主動發展的模式來發展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其他產業來推動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4)安徽省農業信息化程度還不高。第一產業對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直接消耗系數都很小,說明農業對信息產品的需求極少,反映出安徽省農業信息化程度不高。
2.政策性建議。(1)推進信息產業與其它產業的互動融合。信息化在安徽省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體現的作用還不夠,需要安徽省積極實施“互聯網+”系列行動,逐步提高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三化”融合。(2)加快信息產業創新平臺建設。作為科技大省,安徽省應積極推進現有的創新研發平臺建設,同時積極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以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契機,積極加大對研發創新平臺的引進力度,逐步增強安徽省的科技創新水平和信息化水平。(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單純依靠信息產業自身能力還很難實現快速健康發展,這就需要政府通過集聚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加大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電子商務等信息產業細分行業的支持力度,積極培育基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信息產業發展新動能。
信息產業經濟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信息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探討論文
摘要: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就是信息化,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信息產業的不斷壯大,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紛紛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的背景之下,信息產業逐漸成為了支柱產業,其對于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提升作用越來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本文通過全面的探討信息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圍繞信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為信息產業的更好發展,為地區經濟的更好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
關鍵詞:信息產業;經濟發展;關系;策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227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將信息產業看成是的戰略性產業,給予各方面的支持來推動信息產業的發展,希望以信息產業為突破口,來帶動經濟社會的更好發展。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國家提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模式全面轉變的背景之下,信息產業發展的落后對于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我國深刻地把握信息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圍繞信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出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實現的信息產業的良好發展,充分發揮其對于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1信息產業發展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
信息產業的發展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甚大,一方面信息產業對于經濟結構的優化,對于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對于產品附加值的提升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信息產業發展水平較高,將會助推、引導信息產業的更好發展。另一方面則是信息產業發展滯后,將會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還有經濟發展與經濟發展是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關系,經濟發展反過來也會給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但是如果經濟發展水平偏低,這會一定程度上拖累信息產業的發展。本文這里探討的主要就是信息產業發展對于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具體闡述如下:
1.1信息產業拉動經濟發展
信息產業拉動經濟發展方面有著非常直接的貢獻,統計數據顯示,這些年我國信息產業保持了一個較快的增速,產業規模越來越大,2016年我國信息經濟規模已經占到了國民經濟總量的1/4以上,信息產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同時這一產業連續多年保持較高的增速,成為了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1.2信息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信息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信息產業是典型的智力密集、資本密集型行業,同時本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點,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主要的業務的信息產業蓬勃發展,可以帶來產業結構優化。我國目前產業結構并不是很理想,具體表現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高,低端產業比重高,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通過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可以提升高端產業的比重,使得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實現國民經濟運行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1.3有助于帶動新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信息產業本身具有先導作用、助推作用,先到作用是指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證具有核心地位,的很多新技術的開發、應用都需要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重要的突破口,可以說沒有信息產業的發展以及支持,很多新技術就不會出現,新技術的應用也會因此受阻。助推作用是指信息產業具有高度的滲透性,可以與其他行業進行充分的融合,帶動其他產業的產生以及發展。無論是信息產業的先導作用也好,還是助推作用也好,都會使得新產業形成以及發展,從而帶來國民經濟的更好發展。
2推動信息產業與經濟發展協調的具體策略
2.1大力支持信息產業的發展
在大力推進信息產業發展方面,需要國家給予高度重視,將信息產業的發展提升到戰略發展、全局發展的高度,詳細制定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在財稅、土地、信貸等方面給予信息產業更多的支持,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這一行業,助推信息產業的發展壯大。國家要鼓勵信息產業企業加大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在關鍵技術方面有所突破,解決好信息產業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情況,同時還要鼓勵信息產業加強行業的整合力度,打造一批實力強、規模大的信息產業標桿企業,改變行業無序競爭的局面,推動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
2.2加快信息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力度
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行業,加大信息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力度,這一方面可以推動信息產業本身的更好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相關產業以及經濟的發展。信息產業與物流行業、制造行業等傳統行業的融合空間非常大,信息產業的發展可以極大地提升傳統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實現這些產業運行效率的提升,給民眾帶來更好的體驗
2.3大力刺激信息消費的持續增加
信息消費信息產業繁榮發展的關鍵,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需要加速諸如物聯網、云計算、4G、大數據分析等概念的落地,盡快實現產業化并作用于社會經濟才能產生消費作用。在上述新技術的產業化方面,國家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提供輿論層面引導,讓這些技術的全面應用盡快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各種便利。我國需要以三網融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為重要的突破口,一方面創造能夠較好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的信息產品,另一方面則是要注意降低信息產品的價格,尤其是要做到提速降費,從而帶來群眾信息消費能力的提升。我國要在電子政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信息化應用方面著手,讓民眾能夠借助于各種信息技術來辦理各種業務,從而實現信息消費的不斷增加。
許多研究與調查已經發現,經濟動蕩是引發危機的主要原因,因此解決的途徑也應當訴諸經濟新理論。“系統分析”理論在二十年前曾被人們寄予厚望,而其發展到現在也依然不能通過它獲得一種關于人類發展的新經濟模式。正如梅利尼科夫•列昂尼德•格奧爾吉耶維奇說的那樣:“任何一種體制實現起來都得依靠正、反兩種反饋制度。負面制度有助于維持體制的當前穩態,即恒定平衡,以及進行持續的新陳代謝,即體制與外界進行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盵3]正如作者所言,沒有負面制度,體制不可能存在。對于經濟主體而言,金融貿易平衡的特征及結構是衡量體制是否穩定的指標,而新陳代謝的特征則體現在貿易貨幣的流通量上,借助某種貨幣,企業或地區才能與其他經濟主體進行交易。體制正常運轉時,“自由能”在體制內部不斷聚集,保障體制升級并提高穩態水平等,漸進轉變的先決條件也逐漸成熟。而在“自由能”減少的情況下,體制不得不降低穩態水平同時精簡結構。這種方法并不能完全揭示一定的因果聯系,和解釋被稱為奇談怪論的一些非正常現象。包含直接和反饋式聯系的體制,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聯系,都不能讓我們看清事情全貌。當然,我們也可以不卷入以上的聯系當中,從而擺脫因果聯系的束縛。目前需要一個以新哲學原理為指導,以新操作辦法為基礎建立的新經濟模式?,F代經濟學無法解決地區與乃至全球范圍內層出不窮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它也不能為建立新經濟體制提供理論依據。而是需要學科之間的融合,因為這樣的需求已經出現:把局部研究轉化為一個統一的跨體系過程,把分散的調研對象資料系統地合并為高度概括的知識體系。在對多種實用學科系統化歸類時也需要首先創造共同的科學基礎。經濟學的信息邏輯體系恰好為此奠定了基礎。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曾出現過工藝水平與精神水平嚴重失衡的情況。為了保證人民生活富足,受利益驅動就衍生出一些反常態的模式,如今這些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生態環境污染、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等,大自然已不堪重負。
無論科技革命取得了多少偉大的成就,人類在精神進化方面仍是落后的:想解決問題就得來硬的。21世紀初期,世界范圍內爆發了50多場軍事沖突,不僅破壞了人們的生活,而且留下痛苦和創傷。直到今天,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仍然嚴重脫節。貧窮、饑餓、流行性疾病的陰影揮之不去,但即便如此,人類每年用于軍事目的的開銷仍高達17億美元。每過一天,人類社會距離崩潰的深淵就又進了一步,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信息時代的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為了爭奪市場而爆發的殘酷競爭不斷上演,這在過去根本難以想象,除此之外,圍繞著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資源,這其中包括能源載體、空氣、土壤、水,斗爭也在持續。今天的現實不會回答: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誰勝誰負,但不管是以上哪種,它們把水和土地資源消耗殆盡之后,又以驚人的速度撲向了近地宇宙空間。最可怕的是,在民主、發達的工業國家,對人類而言,破壞力強、有害無益的“億萬黃金”觀念正漸漸浮出水面。德國兩位政治評論家漢斯•皮捷爾•馬丁和格拉利特•舒曼在其1996年底發表的著作《世界騙局》中公正地評論道:“在目前世界地理條件下,其他國家的公民永遠不可能富裕到對自然產生巨大的破壞力的程度?!?/p>
而《第三次浪潮的政治》的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人的理智上。第三次浪潮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與之相關的有:“可再生能源、證實大部分生產線已足夠老舊的生產方法、可以被稱之為‘電力小屋’的社會機構以及被徹底改造的未來學校和工廠。撲面而來的新文明為我們準備了一套新的行為準則,打破程式化、同步化、集中制,擺脫能量、金錢和權力的束縛。新文明包含獨特的世界觀,詮釋時間、空間、邏輯及因果關系的方式,還有掌控未來的準則。作者提到,下一個十年,即使發生重大變故,甚至暴力可能會被應用得更為廣泛,但人類無論如何也不會自己消滅自己。我們現在擔心的變化,并不是混亂無序的或者是偶然發生的,而實際上是建立在一種明確、合理的經濟模式之上的變化。這些變化最終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交往及思考方式,我們所期待的美好的未來完全可能實現,所以才有結論,現在發生的,不是別的,正是全球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飛躍。另一方面,我們的提案源于一種假說,即我們是舊文明的最后一代,又是新文明的第一代。因此,我們的許多煩惱、痛苦和迷失可以直接追溯到我們自身內部的矛盾和政治制度內部的矛盾,以及垂死掙扎的第二次浪潮和正以雷霆萬鈞之勢欲取而代之的第三次浪潮之間的矛盾。
當我們最終明白這一點時,曾經我們覺得毫無意義的事情開始變得明了易懂。很多變化的模式也開始變得明顯清晰。生存下來也變得可能而且可行??傊?,革命的先決條件釋放了我們的心靈和意志。與此同時,兩極向三級世界的歷史性轉變可能會把這個世界推向這個星球上最殘酷的斗爭,因此,每一個國家都試圖在新興的三層結構中給自己找到具有影響力的位置。由于分配力的差異,出現了角色、優先權和知識本質的改變。整個經濟系統以知識為基礎。它在社會中形成,所有的商業聯盟在一定程度上都取決于這一因素。人類應該借助于信息和智慧開闊預測視野,重新思考發展目標。在世界經濟系統傳統的發展目標下,人們阻擋了文明力量的不斷增長,對這一問題應予以特別關注。市場是盲目的,根據系統的狀況進行選擇時,并沒有考慮到該選擇會產生怎樣的預測結果。源于實踐的過程總是會早于用科學的分析手段來理解事物的過程。世界經濟體系的快速發展使人類面臨了更多的問題。未來不僅屬于那些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較高水平的國家,同時也屬于那些能夠在自己與自然之間產生新想法的國家。自然與人類之間的矛盾不斷增加,這比技術領域代替生物圈的趨勢更加明顯。選擇自己發展道路時一定要明白,融入生態圈的能力以及把自己的活動與自然綜合體的資源進行比較是快速確定人類成功的標準。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將成為各國政府及個人活動的決定性動機。
顯然,能為人類發展方針的根本性改革承擔責任的人將成為領導者,另一種人最終則必須承認,一味追求經濟增長不是去除生態災難的靈丹妙藥,恰恰相反,它是對生物棲息地的不斷破壞,這種人也將成為領導者。在選擇發展道路時,不僅要融入全球生物體系,還要與自然的發展規律相協調。社會戰略與自然發展戰略的協調程度將成為有關社會組織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走這一道路的國家將在“全行星系統”中發揮特殊的作用。而作為操控對象敢于利用生態經濟系統并能對該系統所引發的一切后果采取相應措施,這樣的人將成為真正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者。在投資領域經驗豐富的邁克爾•米爾肯做了這樣的總結“:人力資本取代了貨幣資本”。這是因為知識在原材料、勞動力、時間、空間、資金和其他資源中的需求減少,使人力資本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這也是現代經濟的主要資源,并且該資源的價值還在不斷增長。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信息和知識主要集中在同一個資本的維護和增加上,如果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現有模式的話,該資本只會加速全球性災難的發生。引起災難發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在經濟理論的全球危機中找到。只有克服這一危機,我們才會制定出有效的機制來消除其他全球性威脅。
二、結論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會計信息的質量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是國家、社會和個人進行決策和評估判斷可靠的依據,會計信息無論對國家宏觀決策還是對企業經營決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會計工作的管理,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全面、有用和及時非常必要。目前,政府和企業對會計工作都很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工作?!?,政府財政部門加強了對本地區會計工作的領導,企業不僅重視會計人員的素質,而且還加強了會計的基礎工作,使會計管理工作制度化,做到目標明確、責任落實、考核嚴格、獎罰分明,會計工作的加強,必將使會計信息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2會計核算越來越走向規范化
會計核算規范化,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為進行會計核算而采用具有標準性、統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業務越來越復雜,會計核算內容不僅范圍擴大,而且也越來越復雜,客觀要求會計核算規范化。為確保會計核算規范化,國家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及其他會計法律法規,并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時嚴格遵守。目前,政府和企業對會計工作都很重視。政府財政部門加強了對本地區會計工作的領導,企業加強了會計的基礎工作,會計工作的加強,必將使會計核算越來越走向規范化。
3會計管理工作逐漸向全方位方向發展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會計管理工作逐漸向全方位方向發展。首先,會計管理工作逐漸走向系統管理,即對會計系統的整體進行全面管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會計工作不再是簡單的會計核算,它還包括財務分析和財務預測等工作,會計工作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個會計工作。因此,會計管理工作要對會計系統的整體進行全面管理;其次,會計管理逐漸走向人本管理,重視對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在會計工作中,人始終是決定的因素,重視對人的管理,對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三,會計管理逐漸走向戰略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發展戰略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業財務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戰略的中心,加強財務戰略管理,是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第四,會計管理逐漸重視無形資產管理,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形成了大量的無形資產,企業的無形資產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會計管理將會逐漸重視無形資產管理,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4會計人員的素質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經濟管理;管理信息技術;優勢
前言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現象呈現出日漸復雜的發展趨勢,經濟管理中融入信息技術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其是經濟管理的技術支撐。在信息技術的有效幫助下,可以將管理的水平和質量大幅度提升,從而推動企業更好的發展。所以分析經濟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有效發揮就顯得很有必要了,文章就是針對這方面的問題展開分析。
1信息技術簡介
數據是信息的基礎,信息技術是數據的獲取、傳輸、處理、存儲、顯示和應用技術,是采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信息技術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綜合處理后,信息技術幫助人們分析數據,進而得到科學合理的判斷和決策。信息技術涵蓋了多種學科,如科學、技術、工程以及管理等,它們在設備和軟件的作用下發揮出了信息的儲備、傳遞、處理和應用等功能。
2經濟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
2.1缺乏對信息技術的重視
受到傳統思想的制約,有的企業的管理者對經濟管理中的信息技術重視程度不夠,所能發揮的作用也不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往往被忽略,使得信息技術的作用沒有得到良好發揮,造成了經濟管理水平較差,不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
2.2信息技術管理體系不完善
企業要想提升獲得信息的效率,在企業經濟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是有效方式之一,這樣企業就可以以市場的供需情況來研究更為優質的產品。就現階段的發展來看,企業在信息技術的管理和應用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沒有形成統一的、較為專業的管理體系,使得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不高,其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2.3信息技術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
有的企業由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重視不夠,直接形成了從事信息技術的專業人員缺乏,技術掌握程度不夠的問題。特別是那些同時具備經濟管理技能和信息技術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少而又少,使得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信息技術自身的優勢沒法體現,應用時它的價值和作用也沒有得到發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企業的發展也會相應地受到影響。
2.4信息搜集不充分
在經濟管理中,企業還會忽略信息的搜集工作,信息的整理工作也沒有及時跟進,導致沒法采取有效措施改進和完善經濟管理工作,使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阻礙。
3信息技術對經濟管理的影響
在經濟管理中,信息技術應用范圍是很廣的,能夠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是信息技術的主要工作,分析市場的現狀,使管理者有一個清晰明了的認識,這對于管理者決策的科學性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信息技術被用作經濟管理的戰略措施時,經濟組織的發展戰略與信息戰略相結合,并以信息戰略為主體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幫助企業的管理者能做出準確的判斷,確保企業的發展方向不偏離。企業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在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企業的經濟管理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除了體現在操作和管理上,更多的還體現在戰略上。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被企業的管理者作為企業的戰略價值來加以應用,戰略信息系統應運而生,其是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除此之外,還能使企業的管理者將視角轉向外部管理,進而對企業組織的內部力量做以調整,達到適應和改造外部環境的目的。信息技術的廣泛飲用,增強了企業的內在素質,并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使企業的競爭力得到全面提高。知識經濟社會的主要經濟資源就是信息,知識經濟的重要生產力就是信息技術,它的適用范圍極為廣泛,幾乎所有的知識經濟領域都適用。信息技術是一種知識產品,具有投入少、產出多、效益高的天然優勢。信息技術能夠促進經濟的建設,進而形成以信息和知識產品為主要特征的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
4信息技術的優勢
信息技術系統主要應用計算機技術,收集和存儲信息的方法和途徑非常廣泛,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大量準確、真實可靠的信息是它的一大優勢。正因為有了信息技術,才促進了業務流程再造和組織結構重建,進而改變了管理組織、管理方法,各種新的管理方法和生產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另外,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共享,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論也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發生了改變。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等管理模式的出現,使物資流、資金流、技術流、人員流由信息流來引導、支配、組織和協調。新的管理理念層出不窮,如學習型組織、精益生產、敏捷制造、柔性組織以及虛擬企業、網絡銀行,這些都能夠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企業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多,企業重組與資源整合過程中顯現出的問題也逐漸增多,使企業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企業還是墨守陳規,還是固守傳統的思想來發展,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就很容易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近年來我國加快了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進程,在大型企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來改進管理手段,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性能,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并發揮網絡優勢,以便擴大市場比重。如,大數據的概念不斷受到關注,經濟金融是大數據的重要產生者,交易、報價、業績報告、消費者研究報告、官方統計數據公報、調查、新聞報道等都是數據的重要來源。信息技術在金融業中也能發揮作用,屬于數據驅動行業。金融機構希望能夠收集和分析大量中小企業用戶日常交易行為的數據,判斷企業的一般發展狀況和前景發展,解決由于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無法了解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的問題。信息技術為經濟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科學地處理各種信息,使企業的管理者能夠站在市場前沿,把握住市場先機,所以完善經濟管理模式,更新信息技術,不斷提升經濟管理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就能夠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濟管理在企業的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就需要不斷提高經濟管理質量和水平,先進技術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其中信息技術是提高經濟管理質量的有效手段,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企業的發展。對此,企業的領導層應給予充分重視,以便促進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學知報,2010.
[2]徐建芳.科學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冷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
1.1利用企業自有資產作假通常情況下,會計審核都將會按照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進行審查,這也是最簡單的一種審核方式。在大多數企業發展過程中,為了應付各方面檢查的需要,采用各種手段利用銀行貸款來增加自身的自由資產以及提升整體利潤空間,為其審查制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不僅如此,為了獲得更多的國家支持以及政府優惠將實際利潤作假,降低整體收益利潤,以便減少稅收金額,增加企業自身的負債數額,壓縮利潤空間,以便獲得更多的政府資金支持。
1.2根據實際考察擅自變動自己的負債和利潤負債作為企業外借資金的主要形式,對企業未來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現實企業發展過程中,大多數的企業都不會將其自己的負債值進行公開,很多企業為了獲得政府資金支持以及應付公眾監督審核,將自身空間獲得利潤大大提升,減少庫存數量。即便是上市公司,也很容易將負債值數量進行偽造,從而嚴重影響整個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
1.3故意壓縮或者擴大自己的利潤空間利潤計算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是指企業具體銷售數量與收入成本之間的差額,企業根據檢查機構的差異性來斷定其自身銷售數量以及成本收入的多少;二是將具體記賬收入的利潤從記入時間開始進行計算,常以收入時間來確定其企業利潤,為了減少應交稅費,從而人為改變原有的記入時間,對于未提前或是當季的本息利潤進行拖延來縮短企業所獲得的最終利潤,以上兩方面都將對信息的真實性產生影響。
1.4產品成本和其他費用之間的界限模糊,影響信息的準確性產品成本主要有廣義與狹義之分,通常情況下,會計記賬方式主要是參照狹義標準進行,針對產品原材料價格、中間價格以及成品價格等三大部門進行成本計算,但是在此過程中,企業往往會把人員的各種費用、產品進出場費用以及其他費用混淆,各種界限模糊的不確定性,導致了企業會計賬本的混亂,同一賬本上體現了不同的記賬內容,進而導致信息不準確。
2會計信息失真所帶來的危害
2.1原始憑證失真會計原始憑證質量的好壞將對整個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原始憑證信息的失真主要是指它所記錄的原始憑證會計信息與實際經濟發展現狀不符,或是填寫原始憑證的過程中不能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正確的填寫,又或是對其進行造假。從而使原始憑證信息不能真實有效的反映出實際發展現狀。原始憑證的失真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會計人員因為某種利益驅使所致。憑證失真從長遠角度來講極其不利于企業經濟建設發展,嚴重時將影響整個經濟建設的發展。
2.2會計報表虛假故意失真是指在企業管理當局的授意下,利用會計規范給予企業的靈活性,有偏向性或誘導性地提供信息,或者違背會計規范制造假賬。這是危害最大、后果最嚴重、也最難以防范和察覺的失真行為。人為地調整報表數字,甚至編報兩套報表,一套自用,一套對外提供,導致報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3收入、成本、費用、資產失真會計信息的不真實以及不合理性將對國家及企業造成極其重大的經濟財產損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國家經濟資產的大量流失,導致經濟政策的執行以及宏觀調控等舉措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2)企業因會計信息的不真實以及不準確,難以對企業發展做出正確的判斷,在經濟管理上處于被動狀態。(3)會計信息虛假程度的擴大,極其嚴重地影響了會計人員的使命感以及責任感,進一步影響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4)會計信息長期的不確定性,不真實性,將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的發展及企業的發展進步。
3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3.1健全法制,嚴厲的查處會計信息失真。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發展的基礎,所以,會計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長久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管理與監督。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完善各項法律法規。(2)制定確實可行的處罰機制,針對會計人員虛假做賬以及任意篡改信息行為要給予一定的懲處,以便更好的加強管理。(3)針對會計人員中,職業道德素質比較差的人員要加強培訓,提高他們的使命感以及責任感,讓他們深刻意識到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意義及作用。
3.2提高認識,不斷提高法律觀念和業務水平。要加強企業領導和財會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律觀念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法制意識和遵守財經法規的自覺性,從根本上保證成本信息及其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3.3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可以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及財務會計實行監督,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先進性和有效性。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作用,相互制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