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8 22:33:52
序論:在您撰寫通信工程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實驗室條件和環境較差
由于大部分學校都在進行學生的擴招和學校的擴建,通信專業的人數也會大幅度地增加,學校在擴建過程中會存在資金問題,導致對于實驗室儀器設備的資金投入不足,設備更新緩慢,與現代快速發展的通信技術嚴重脫節,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到的知識也是幾年前的,已經過時。同時在擴招過程中該專業人數大幅度增加,導致實踐教學的場地緊缺,存在多人共用一套實驗設備進行實踐學習的情況,這就導致實踐教學的質量不是很理想。
2.實踐教學的老師對于這門課程不夠重視
與老師熟知的理論教學相比較,實踐教學操作十分麻煩,其中各種各樣的環節讓人頭疼,長期從事理論教學的老師難以適應這樣的教學過程,他們就會選擇逃避,沒有將實踐教學真正地開展起來,學生只是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無法學到真正的知識,沒有獲得實際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有些學生在老師的影響下也是持比較消極的態度,認為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可有可無,沒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義。
3.提供給學生的實習單位較少
有些學校處在偏遠地區,當地沒有大型的通信企業,城市的經濟相對較為落后,只有一些移動、聯通、電信的服務型營業廳,沒有從事通信工程方面的產品生產的大型公司,所以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實習,如果到深圳、廣州等通信產業發達的城市進行實習,不僅組織起來比較困難,而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學生過去之后的管理問題也不是特別的方便。所以老師只是為學生講解一些實習的經驗供學生參考,學生學習效果不明顯。
4.集中式的實踐教學多是形式主義
在通信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大多采取的是集中式的實踐學習,在這個時間段學生要進行畢業論文的撰寫,學生在時間上存在較大的問題,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寫自己的畢業論文,往往就在網絡上下載一些資料,選擇一些沒有創新意義的主題,抄襲問題不可避免。學生專業工程實踐的時間和畢業論文的時間沖突,學生為了順利畢業,把很多時間用在寫畢業論文上面,集中實踐的效果從而受到影響,這樣就導致集中式的專業實踐教學形式化,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
二、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式
1.加強通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
通信工程專業的課程設計主要培養學生的能力,科學合理地構造該專業的課程模體系和專業模塊,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不同愛好,老師為他們選擇合適的模塊,讓教學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內容與學生能力密切聯系。
(1)通信基礎課程。學生主要學習的課程有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通信電子線路等,在對這些理論基礎學習的時候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分析處理能力,為以后的專業課奠定基礎,讓學生對通信系統有一定的分析和設計能力。
(2)通信技術課程。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有移動通信、光纖通信、計算機通信網、交換技術等等,主要讓學生能夠圍繞著通信技術進行其中的理論學習,掌握現代的通信技術,將其應用到通信行業,促進通信行業的發展,促進新產品的開發。
(3)專業任選課程。學生學習的主要課程有電子測量技術、數字圖像處理、光傳輸和光交換、電信業務開發等等,這些課程主要是根據學生興趣開設的專業方向課程,相對來說難度大一些,主要是讓學生有一個學習的專業方向,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學習專業課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提高,視野更加開闊,為以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專業基礎。
2.加強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
通信工程專業課程基本體系的建設要以實踐教學體系為重點,在通信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中,其設計性、科學性、創新性要全面地體現出來,讓每個學生在實踐中都能夠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要注重學生整體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的應用性,讓學生在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重點管理和監督,學生在實踐中有明確的目標,各自有明確的任務和分工,全面構造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提供有效保障。
3.加強通信工程專業實驗室的建設
在通信工程專業實踐中,實驗室是學生的主要實踐地點,學校應當關注實驗室的設備的更新,對實驗室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加大資金的投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室學習和實踐條件,同時實驗室也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損壞實驗儀器的學生應當賠償一定的費用,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之后要打掃衛生,保障實驗室的良好環境。實驗室應當長期對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和條件。
4.加強校企協作,在校外投資實習基地
實習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總是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無法學到真正的工作經驗,只有將學生帶到通信工程的企業,讓他們在其中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他們才會學到實際有用的東西。因此,學校就必須與校外通信企業進行良好的溝通,學校與企業之間聯合進行人才的培養,共同制定實習方案,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測試、開發、設計中,增加學生的興趣,畢業后學校為該企業提供專業型人才,保持與該企業的良好聯系。如果條件允許,學??梢栽谛M馔度胭Y金建設校企,這樣就更加方便學生進行實習。
三、結束語
應用型本科教育培養的是“應用性、工程性、創新性”的高級應用型人才[4],這就要求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要注重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及工程應用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因此,在調研的基礎上,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改革,不斷提高實踐課程在教學體系中的比重.實踐實習的課時由原有的162課時,增加到384課時,并在第6學期安排了8周的校內實習和在第8學期進行企業頂崗實習.實踐教學比重的大幅增加,不僅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同時打破了傳統的“一考定終身”的教學評價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加實習實訓的積極性.課程教學采用“專業認識教育——項目式課程實踐教學——課程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分層遞進的教學模式(見圖1).這種由簡單到復雜,由感性認識到模擬仿真實訓再到見習,由單一技術訓練到綜合技術訓練的層層遞進教學,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熟練掌握3/4G通信設備的具體操作,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并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提升工程項目的組織協調能力.課程的講授由校企雙方的優秀教師共同承擔,其中專業認識教育課程部分由企業派駐經驗豐富的企業講師到學校直接進行授課;技術類課程由校企合作的企業方負責定期組織培訓學校教師相關課程,并由企業方按照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進行培養,保證高質量教學.
2實行面向“實戰”的人才培養模式
(1)將工程教育理念貫穿整個專業共建培養教學環節.在強化基礎課程的基礎上,突出專業方向課程.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實習和3/4G系統實習實訓項目培養學生工程意識、現場解決實際問題和應用設計能力.與大唐聯盟企業攜手,根據用人需求修訂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使教學內容的設置和課程體系能夠直接反映通信行業的主流技術和最新發展.在教學組織形式、實踐環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強化企業和社會環境下的綜合工程實踐訓練,強調人才培養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2)學生實習實踐的考核評價機制采用學校、用人單位和行業部門共同參與的模式.利用校企合作實習基地,企業教師直接對參加實習學生進行企業化管理和工作安排,按照企業典型工作崗位流程及質量規范要求對學生的具體工作進行考核評價.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過程中由企業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崗位指導和技能提升.(3)建立學校、企業、行業部門和教學部門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搭建學生與企業的溝通橋梁,使學生一畢業即可立即開展工作,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同時大唐移動通信及其聯盟企業單位和行業部門定期對頂崗的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收集頂崗企業的建議和意見,組織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指導教師共同對培養體系進行優化.
3重視“雙師型”實習實踐
教師的培養高校課程改革中硬件環境的改革相對簡單,而改革過程中花巨資建設的實訓環境、投入大量資源開發的課程能不能真正發揮效果,教師是關鍵.學校教師的優勢在于理論研究和講授,往往缺乏企業實際工作經驗.所以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教師隊伍的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環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進行工學結合,產學結合,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雙師型”教師指具備淵博的專業理論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又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勝任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雙重職責的復合型教師,即具有大學教師和企業講師雙重身份的教師[5].“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通信工程專業實習實踐體系改革中的一個關鍵環節.雖然“雙師型”教師隊伍已經初具規模,但是目前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有效的高職教師培養模式、教學工作繁重、師資結構不合理、實踐能力不強、企業認識度不高以及產教結合不緊密等[6].為了能夠使承擔實習任務的教師達到具備企業講師素質的目標,通過選派優秀的專業教師深入合作企業內部學習并應用企業相應專業的理論和專業知識,熟悉企業的工作環境和流程的方式.激發教師不斷地鉆研與實踐,將所學專業內容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創新指導實習和實踐的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培養出的人才更加貼近職業教育和社會企業用人的需求.
4建立與通信技術發展相同步的通信
針對畢業生找工作的現狀,找工作是一個難點,找到滿意工作不容易。我們要找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來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這就需要社會、家庭、學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來緩解就業工作的壓力。拓寬就業渠道是當前擺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有以下幾點:一是,采用市場營銷策略。我們要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主動向社會用人單位宣傳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優勢和人才特點。通常學校都有實習課程,這正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好機會,建立相關實習基地,促進實習基地與學校人才培養之間的合作。再有通過與用人單位長期良好的合作,與校友之間的合作,拓寬就業渠道。此外還可以發揮教師的個人作用,直接向用人單位推薦優秀畢業生,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機會。二是,就業需求預測。在推動就業工作時,學校應提前給與一定的就業需求預測,這需要學校就業部門的老師與班主任共同完成,主要就是進行市場調研,聽聽用人單位的意見。意見聽多了,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找到學生就業的突破口。通過預測分析結果,找準通信工程專業就業的位置在哪里,及時對專業的培養計劃進行調整,做到人才培養的科學性。三是,就業位置的轉移。就業不只是在發達地區,也可以去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對那些有志向去西部及貧困地區工作的畢業生,國家和社會應提供優厚待遇進行支持,以減少地區上的差別,這樣才能把人才引到這些地方上來。在某些偏遠艱苦的地方,盡可能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同時也要培養創業的優秀人才,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
二、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應適應電子信息各主要領域的工作,比如計算機硬件、信息服務業、通信產業、軟件產業、數字家電產業、光電子產業、互聯網產品、微電子產業等等。在大學四年里我們要了解自己,對什么業務感興趣,硬件、軟件、通信、網絡、市場、企業管理等等;特長是什么,理論、動手能力、軟硬件開發、管理等等;在工作中最需要什么技術,軟件、硬件、通信、網絡、電子等等;喜歡什么樣的職業,設計、銷售、管理、研發、技師等等;畢業以后是就業還是讀研。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學校期間進行考慮,給自己一個努力的方向。目前,高校教育還存在的問題有,社會上需求知識更新速度快,而學校教學更新有些緩慢。學校的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不能夠適應社會所需人才的能力。再有社會需求與學校教學發展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眾所周知,高校在教育教學各方面正進行相應的改革,因種種原因沒有達到社會的需求。高校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等等不夠完善,最后的畢業設計也是大打折扣,沒有按最初設定的目標去完成,而是讓學生花大量時間找工作,用小部分時間做畢業設計,對畢業設計的投入不足,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就顯得不夠,達不到用人單位的需求,結果出現了畢業生出去工作不被用人單位看好的現象。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首先,我們要根據社會上各行各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以及本科畢業后的人生計劃是什么,提前規劃自己的各種能力進行鍛煉,達到全面發展。社會所需求的技術更新快,學生的規劃也要隨時改變,不斷調整自己的階段規劃,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實際上就是要求畢業生提前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里,為進入社會工作打好基礎。其次,通過教學改革有效地提高通信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使通信專業學生的就業率能有一個新的突破。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避免出現厭學、不學等現象。有的同學并不是自己非要學習這個專業,都是家里給選的,這樣一來就有一種抵觸的情緒。作為班主任,要讓這部分人明白,學習興趣是可以建立的,只要我們對自己不失去信心,慢慢來了解自己的專業,認真對待學習,時間長了就會覺得我們的專業是一個不錯的專業。我校的通信工程專業是2003年開始招生的,對我們來說,經驗不是很豐富,需要就業工作部門及輔導員和班主任繼續努力,積累更多的經驗,有效地提高通信工程的就業率。我們學校的通信工程專業是農業院校中的工科專業,在社會上的認可度相對較低,這就給推動就業增加了難度,我們要通過多方努力來提高社會對我們的認知度,促進學生的就業。
四、學生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能力培養是大學教育中的重要目標。實際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校提供的只是條件,教師對學生大多是起引導作用。學生本人不學習或是不努力學習,學校提供的環境再好也看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學生自主性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知識不是外界灌輸的,而是學生個人努力學習的結果,需要個人勤于思考、善于實踐、懂得應用才能獲得。所以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大學教育的重點。而綜合能力對于學生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能力有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合作能力、學習能力、持之以恒等等多方面的能力。綜合能力需要長期培養,有可能需要個人努力一輩子。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和鍛煉,為今后成就一番事業做準備。但是,通常學校教育并不是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是學生的業務能力?;诰C合能力在學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高校需對學生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
五、結束語
1.選取適合案例教學的專業課程和教學內容在制訂教學大綱和構建教學體系時,要充分考慮通信工程專業各門專業課程的特點,選取適合專業課程或者某門專業課程中部分教學內容來實施案例教學。教學內容選取的原則是看案例能否通過其移植性涵蓋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和理論,以實現學習的有效遷移。通常,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信息論與編碼等理論性強且各知識點高度相關的專業課適合于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而移動通信、數據通信等工程應用性課程更適合案例教學;除理論課外,部分課程設計、實習實訓也適合引入案例教學。
2.編寫或選取合適的案例案例是完成教學目標的載體,編寫或選取合適的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通常先從課程教學內容中提煉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再根據知識點設計出對應的案例,這些成系列的案例關聯在一起就能完成知識建構。好的案例需要具有完備性(包括真實性、典型性、時效性和完整性)、移植參照性和綜合性。
3.把握好案例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幾個要點(1)發揮好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即要當好“演員”,又要當好“導演”。作為“演員”能解說、分析好案例,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提問、傾聽、反饋工作;作為“導演”能把控好教學流程,能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教學軌道中,防止課堂成為一個漫無目的的閑聊場所。(2)發揮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到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要在課前做好前期知識的儲備學習,另一方面在課中要積極參與討論,善于觀察與思考,適時給出自己的分析,多和教師以及同學進行交互,課后還要做好知識的提煉和歸納工作,為今后的工作實踐積累經驗。(3)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盡量營造與教學相長的課堂情境。教學案例的介紹與分析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來表達,使之更形象直觀,加深學生印象,提高課堂傳遞的信息量,并保障信息傳輸的有效性。可以采用網絡討論、交流的方式延伸案例課堂教學,一方面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時間不足,另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去查閱資料、思考和分析,給出的方案將會更精細、全面;方案上傳到網上表述更明確、清晰,有利于學生討論、查驗。
二、長沙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的案例教學實踐
長沙學院通信工程專業定位于培養應用型工程人才,為加強其工程素質和能力培養,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積極引入了案例教學實踐,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強研究,制訂計劃,打好基礎,穩步開展案例教學方法改革為開展好案例教學方法的改革,通信工程教研室組織專業教師進行過專題研究和學習,掌握了案例教學的基本理論、課堂場景構建方法、實施教學的具體流程、案例構建原則和方法,研究了案例教學在通信工程專業課教學的適應性問題。在2011年、2013年兩次修訂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時,在提煉教學內容和歸納知識點的基礎上,開設出一些全案例教學的專業課,如移動終端應用技術開發、移動通信網絡工程、無線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等;決定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路由交換技術、SDH原理與技術等12門課程的部分教學內容引入案例教學。加強校企合作,聯合開發教學案例。
2.積極培養適應案例教學的師資從以傳授知識、呈現知識為目標的傳統教學方法過渡到以培養能力為目標的案例教學方法,大部分教師也表現出不適應。為此,展開了針對性的師資培訓:一方面安排教師以兼職的形式到企業參加工程實踐,增加其工程經驗;另一方面采用觀摩、專題培訓的方式使教師掌握案例教學的流程和教學技巧。
3.建立案例教學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判,不能和傳統教學方法一樣采用試卷測試的方式來進行,需要對學生在案例分析、討論、方案提交、實踐結果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再就是對案例教學過程與效果進行全程質量監控,包括對教師的前期準備情況、案例質量、教學實施過程和最終的教學效果進行全面評判。
三、工科教學實施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長沙學院的教學實踐表明案例教學適用于工科教學,能發揮很好的效能。但也要把握以下幾點:
1.抓住案例教學的本質,而不是其教學形式智慧是不可傳授的,而是需要學習者去“悟”。案例教學提供的是一種親驗型或準親驗型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分析、討論和實踐中去提高能力并獲得知識。不要將其簡單處理為理論課中的舉例教學以及傳統的實驗實訓,教學實踐中要突出其教學目標的明確性,案例的真實性、綜合性、啟發性和實踐性,教學過程的動態性,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擺脫案例教學對象的局限性,發揮其優長研究表明,案例教學在小班教學和職業教育中能更好地發揮效能,因此它能更好地適應研究生教育和職業院校教學,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學中,就要盡量在高年級本科的專業課程中開設。
目前國內高校車輛工程專業網絡通信類課程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課時比重偏低,缺乏對新概念、新技術的介紹;
(2)設備陳舊,缺乏實用性實驗的開設;
(3)科研活動參與率低,未形成完善的創新培養體系;因此,在培養體系、課程平臺、教學模式等方面對車輛工程專業網絡通信類課程進行全新的探討,既可以作為對“機電結合,特色分流”交叉教學的補充和深化,也可以通過車輛工程專業“以點帶面,見賢思齊”,帶動其他專業學生對網絡通信類課程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培養體系的改革
現有網絡通信類的課程教學以車載CAN和LIN網絡理論的認識為主,實驗教學則以演示性和驗證性內容為主。但是,傳統的車載網絡已失去原有的主導地位。針對“以車為本兼顧網絡”的原則,需要逐步擴大網絡通信類的廣度和深度,鼓勵學生立足本專業課程,學科交叉,勇于探索。通過車輛工程專業導論和認知實習,重點在于拓寬學生視野,初步建立學生對車載網絡知識體系的感性認識。展示本專業前期積累的各項成果,如飛思卡爾智能小車等,為后續知識體系交叉學習打下基礎。在驗證、鞏固和加深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選擇車輛相對獨立、功能簡單,但系統結構較為完整的網絡通信類實驗項目,力求學生能在課程實驗中能加深對車載網絡通信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車載網絡算法優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課程設計、競賽的形式,選擇適當的課題展開具有實際工程應用的綜合訓練。圍繞汽車行業生產、研發過程中具有實際工程意義的問題進行選擇,力求實現能正常運行的實驗室樣機,提高學生在車載網絡通信及優化方面的綜合能力。
3課程平臺的改革
圍繞培養體系的三個層次,對車輛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創新性規劃,在專業基礎課中增設網絡通信類基礎課程,整合優化成“大機械類基礎課程平臺”,并配合車輛工程專業主干課,適當增設專業特色選修課,引導學生進行機械設計方向和車載網絡通信方向的分流。在先修機械類、通信類公共課程的基礎上,以學生的專業興趣為主要依據,搭建“車載網絡特色課程平臺”。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既要增設網絡通信類課程,還要兼顧原有機電類課程的設置。相互支撐,構建車載網絡特色課程群,通過車輛機械與電子信息學科體系的交叉,實現創新型、綜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3.1基礎平臺
通過增設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等基礎課程,結合相應的課程實習,將通信網絡類課程融入到基礎課程平臺中。以主題會議、專家報告等方式向低年級學生介紹行業前沿技術以及網絡在汽車中具體應用,形成直觀的認知,增強學生的興趣。由于總課時的限制,通信網絡類基礎課程以小課時、重實踐、多交叉的形式進行調整。由于機械類課程在車輛工程總課時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網絡通信類的課程根據“不同方向不同要求”的原則進行壓縮。在總課時不變的前提下,壓縮課時量,以增設相關網絡通信課程。需要注意的是,在總學時不變的前提條件下,如果不進行專業分流,勢必會造成機械類課程與電子信息類課程在學時分配上發生沖突。面向高年級學生進行專業分流,形成車輛與通信互為支撐、優勢互補的格局。創新性的將部分學生引導到車載網絡通信方向,有效緩解機械與通信類課時沖突的問題。
3.2特色平臺
圍繞新能源汽車、車載網絡等汽車行業重點研究方向,設置課題研究小組,由教授或副教授擔任負責人,配備2-3位中級職稱的教師和實驗室教師,團隊結構合理,知識體系交叉,階梯分工明確形成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鼓勵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選擇部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參加科研課題研究,為學生的科技創新提供支持。創新平臺的課程覆蓋了車輛、機械、通信等領域,涉及汽車電子、新能源和通信網絡等多個方向,滿足車輛工程本科專業學生的興趣要求。團隊結構合理,知識體系交叉,階梯分工明確;對部分優秀本科生,仿照研究生的培養方式實行導師指導的培養制度,進入實驗室協助配合研究生完成相應的課題研究,實現導師負責、研究生協助的雙導師培養制度。
4教學模式的構建
教師在課程中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網絡通信類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同時具備車輛工程和網絡通信的知識,既能將教學內容從機械知識結構拓展到網絡通信領域,也能夠將網絡通信領域的最新技術應用到車輛工程中。但我國高校中在機械工程和電子信息領域中的“雙師型”教師數量明顯不足,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中高級技術人員。為了充實教學隊伍,可以聘請汽車行業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同時,支持和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學習新技術。鼓勵學生將新想法、新創意,以發明專利、科技創新競賽的形式實現。對構思新穎的選題給予必要的科研經費和指導,同時設定創新學分,進一步推動創新研究。
5結語
目前國內高校車輛工程專業網絡通信類課程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課時比重偏低,缺乏對新概念、新技術的介紹;
(2)設備陳舊,缺乏實用性實驗的開設;
(3)科研活動參與率低,未形成完善的創新培養體系;因此,在培養體系、課程平臺、教學模式等方面對車輛工程專業網絡通信類課程進行全新的探討,既可以作為對“機電結合,特色分流”交叉教學的補充和深化,也可以通過車輛工程專業“以點帶面,見賢思齊”,帶動其他專業學生對網絡通信類課程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培養體系的改革
現有網絡通信類的課程教學以車載CAN和LIN網絡理論的認識為主,實驗教學則以演示性和驗證性內容為主。但是,傳統的車載網絡已失去原有的主導地位。針對“以車為本兼顧網絡”的原則,需要逐步擴大網絡通信類的廣度和深度,鼓勵學生立足本專業課程,學科交叉,勇于探索。通過車輛工程專業導論和認知實習,重點在于拓寬學生視野,初步建立學生對車載網絡知識體系的感性認識。展示本專業前期積累的各項成果,如飛思卡爾智能小車等,為后續知識體系交叉學習打下基礎。在驗證、鞏固和加深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選擇車輛外圍相對獨立、功能簡單,但系統結構較為完整的網絡通信類實驗項目,力求學生能在課程實驗中能加深對車載網絡通信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車載網絡算法優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課程設計、競賽的形式,選擇適當的課題展開具有實際工程應用的綜合訓練。圍繞汽車行業生產、研發過程中具有實際工程意義的問題進行選擇,力求實現能正常運行的實驗室樣機,提高學生在車載網絡通信及優化方面的綜合能力。
3課程平臺的改革
圍繞培養體系的三個層次,對車輛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創新性規劃,在專業基礎課中增設網絡通信類基礎課程,整合優化成“大機械類基礎課程平臺”,并配合車輛工程專業主干課,適當增設專業特色選修課,引導學生進行機械設計方向和車載網絡通信方向的分流。在先修機械類、通信類公共課程的基礎上,以學生的專業興趣為主要依據,搭建“車載網絡特色課程平臺”。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既要增設網絡通信類課程,還要兼顧原有機電類課程的設置。相互支撐,構建車載網絡特色課程群,通過車輛機械與電子信息學科體系的交叉,實現創新型、綜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3.1基礎平臺
通過增設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等基礎課程,結合相應的課程實習,將通信網絡類課程融入到基礎課程平臺中。以主題會議、專家報告等方式向低年級學生介紹行業前沿技術以及網絡在汽車中具體應用,形成直觀的認知,增強學生的興趣。由于總課時的限制,通信網絡類基礎課程以小課時、重實踐、多交叉的形式進行調整。由于機械類課程在車輛工程總課時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網絡通信類的課程根據“不同方向不同要求”的原則進行壓縮。在總課時不變的前提下,壓縮課時量,以增設相關網絡通信課程。需要注意的是,在總學時不變的前提條件下,如果不進行專業分流,勢必會造成機械類課程與電子信息類課程在學時分配上發生沖突。面向高年級學生進行專業分流,形成車輛與通信互為支撐、優勢互補的格局。創新性的將部分學生引導到車載網絡通信方向,有效緩解機械與通信類課時沖突的問題。
3.2特色平臺
圍繞新能源汽車、車載網絡等汽車行業重點研究方向,設置課題研究小組,由教授或副教授擔任負責人,配備2-3位中級職稱的教師和實驗室教師,團隊結構合理,知識體系交叉,階梯分工明確形成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鼓勵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選擇部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參加科研課題研究,為學生的科技創新提供支持。創新平臺的課程覆蓋了車輛、機械、通信等領域,涉及汽車電子、新能源和通信網絡等多個方向,滿足車輛工程本科專業學生的興趣要求。團隊結構合理,知識體系交叉,階梯分工明確;對部分優秀本科生,仿照研究生的培養方式實行導師指導的培養制度,進入實驗室協助配合研究生完成相應的課題研究,實現導師負責、研究生協助的雙導師培養制度。
4教學模式的構建
教師在課程中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網絡通信類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同時具備車輛工程和網絡通信的知識,既能將教學內容從機械知識結構拓展到網絡通信領域,也能夠將網絡通信領域的最新技術應用到車輛工程中。但我國高校中在機械工程和電子信息領域中的“雙師型”教師數量明顯不足,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中高級技術人員。為了充實教學隊伍,可以聘請汽車行業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同時,支持和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學習新技術。鼓勵學生將新想法、新創意,以發明專利、科技創新競賽的形式實現。對構思新穎的選題給予必要的科研經費和指導,同時設定創新學分,進一步推動創新研究。
[關鍵詞]通信工程;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環節
0引言
大連海洋大學是我國北方地區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涉海高等院校,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適應遼寧省及全國沿海省市對海洋漁業通信工程發展的需要,發展區域經濟,滿足我國和全省經濟建設對海洋漁業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建設,通信工程專業自2003年開始招生。在開辦的這十二年時間里,我們下大力氣,狠抓專業建設規范,注重教學質量。隨著本專業師資力量的逐步增強,我們對本專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規律的深入研究把握,對專業定位的認識逐步統一,大連海洋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特色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逐步清晰明確。
1培養目標
大連海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是從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特點和學科特色出發,合理配置學校的教學資源,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和航海技術的學科交叉基礎上設立的專業。學校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立足遼寧,面向黃、渤海,輻射全國,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為國家水產和海洋事業服務,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面寬,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敬業、專業、樂業、創業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戰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任務和要求,加強海洋漁業通信方面的特色教育。在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經多方調研,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通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練掌握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并具備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固定通信、移動通信及船舶通信等現代通信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開發與應用的,具有海洋、漁業科學背景的人才。
2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優化
課程體系主要包括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課程結構,是教學思想、教育理念的具體化,也是實現創新能力培養與綜合素質提高的保證。課程設置是否科學,教學內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按照我校建設“藍色大學”理念,構建了通信工程專業藍色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堅持“加強通識教育、拓寬學科基礎、凝練專業方向、提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人才培養原則,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構建課內、課外一體化的培養模式,依照“淺藍、蔚藍、湛藍、深藍”的藍色課程體系,用藍色課程元素來承載水的精神與海的文化,延伸至涉海涉水教學內容要素。(1)淺藍(通識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外語、大學計算機基礎、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體育等),公共選修課(軍事理論、健康與安全教育、選修課),公共集中實踐環節(軍訓)。通識課程雖然不一定與通信專業有直接聯系,但它是培養具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學的思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里的人才,為進一步學習提供方法論的不可缺少的課程?;趯W校開展課程建設的“雙百工程”,從公共選修課著手,打造了藍色海洋類、人文與社科類、藝術與體育類、自然科學與技術類共100門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其中藍色海洋類公共選修課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海洋知識背景。(2)蔚藍(學科基礎課)包括復變函數、電路理論、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數字信號處理、微機原理與應用、電磁場與電磁波、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通信原理等。學科基礎課是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必須具有的基本知識結構,為專業課程提供有效的支撐,使學生具備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工程應用能力,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為學生后續學習專業方向課打下堅實的基礎。(3)湛藍(專業課)包括專業必修課(電子線路仿真、電子線路CAD、移動通信、計算機通信、DSP技術與應用)、專業方向課、專業任選課(C++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隨機信號處理、電視原理與技術、現代通信系統仿真技術、計算機網絡安全、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數據結構C、擴頻通信、通信工程專業英語)。通過對其他高校相同專業的大量調研,反復論證比較,通信工程專業設立兩個專業方向:通信工程(程控交換技術、船舶通信、光纖通信)、計算機通信(數字通信、多媒體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專業依托海洋信息技術,在船舶通信、船舶導航、海洋漁業3S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嘗試,同時,緊隨時代的發展,對部分課程進行壓縮和調整,開設一些學生喜愛的,又能與現實接軌的課程,如擴頻通信、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等選修課。(4)深藍(專業集中實踐環節)包括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電子線路仿真課程設計、電子線路CAD上機、高頻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現代通信系統仿真技術上機、通信原理課程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設計、通信工程專業教學實習、通信工程專業實習、通信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等。專業集中實踐環節對培養通信專業逐步樹立工程觀念、提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3強化實踐環節,培養提高創新能力
通信工程專業將實踐環節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構建了多層次、全程化實踐教學體系,較好地保證了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堅持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實踐教育與創新教育結合,對構成實踐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整體設計,所有的實踐環節圍繞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展開,把實踐環節分成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科技創新五個模塊,模塊之間銜接緊密、層層推進,為學生從入門到提高再到創新夯實基礎。
3.1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模塊主要依托遼寧省海洋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提高實驗動手能力為主線,以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和方法、融會貫通科學知識、促進創新思維為主要教學目標。加強基礎課、主干課實驗;實驗內容優化配合,避免重復或脫節;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比重,形成基本實驗、選做實驗、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組成的立體化實驗結構;對含有實驗的課程,加大實驗教學在整個課程考核中的比例;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在2013版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中都有體現。針對不同課程的特點,有選擇地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仿真實驗環節,以緩解實驗設備和空間的緊張情況,有效擴展實驗空間和時間,節省資金。
3.2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著眼點是把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初步掌握設計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以單門課或課程群為主選擇題目,它是畢業設計的初級階段。課程設計教學中壓縮驗證性課題,增加能夠體現設計型、綜合型和創造性的課題。在課程設計教學設計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選題,自行討論方案,自己組織實施,給予學生自我發揮的余地,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個性的發揮和創造能力的鍛煉創造條件。
3.3實習
以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平臺,以使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建立工程意識和鍛煉實際操作技能為主要教學目的,并且通過接觸社會,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目前,通信工程專業校外實習基地2個(人民4810廠,北京尚觀科技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合作的企事業單位有18個(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等),同時學校也正在積極運作與通信公司合作。到企業參觀實習和請企業技術專家來校講座,通過參觀和專家公開課的形式,使學生對企業文化、船舶通信及導航設備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和本行業領域的前沿技術等有所了解,有利于學生學習目標的確定和職業素質的提高。
3.4畢業論文(設計)
以學院各類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平臺,學生通過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在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信息資料檢索和收集能力、論文撰寫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上有較大提高。為切實保障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加強:①精心設計備選題目,組織開題報告。學生選題后,在指導教師指導下,查閱文獻和撰寫文獻綜述,并精心組織好開題報告,以保證畢業論文的先進性、可行性;②加強畢業論文的中期檢查,以保證畢業論文在有限的時間內按質按量完成;③建立畢業論文答辯規范和質量標準,在畢業論文答辯期間開展“畢業論文檢查周”活動,有效提升了畢業論文的質量。④學校出臺了《大連海洋大學本科生學位論文學術規范檢測暫行辦法》,針對畢業的本科生的學位論文進行了學術不端行為的檢測,有效地杜絕了學術不端行為。3.5科技創新以各類興趣小組和科技社團、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科研實驗室為平臺,學生通過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科學研究等活動,使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提高。低年級的學生專業基礎還比較薄弱,鼓勵他們參加興趣小組或者科技社團,以增加學生對創新的認識,提高學生對創新的興趣;高年級的學生參加各種校內外的競賽,使學生在競賽過程中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目前,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在教師有針對性的訓練下,參加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4結語
大連海洋大學通信工程專業作為涉海高校的“非特色”專業,在復合性應用型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己的優勢資源,發揮地方特色、行業特色;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素質培養的同時,主動適應國家和遼寧省沿海經濟帶發展的新需求,抓住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核心,對通信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學校的定位與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松松,郭顯久,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2):51-52.
[2]劉冬,石煥玉,等.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5(29):72-73.
[3]江海,田春艷.機械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10(3):159-160.
[4]焦冬莉,李晉生,等.應用型通信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9):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