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5 21:23:01
序論:在您撰寫非英語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在現實中,為滿足大多數同學的要求,教材內容通常會集中在學生某些英語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如語法詞匯的學習,這就不可避免地人為地造成教材內容枯燥陳舊的現象。多數學生認為高中英語學到的語法知識已經夠完善了,大學英語和專業課程并無多大關系,上課內容只有在英語考試時會有所涉及,在日常生活和專業學習過程中基本用不上。而且,國內檢驗學生英語水平主要以書面考試為主,在考試前進行針對性的復習完全可以取得一定的理想成績,根本不需要認真學習,所以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較差,加之學生的英語能力良莠不齊,在教師未要求使用英語的情況下,多數同學不愿運用英語交流,這就造成其英語交際水平只能“紙上談兵”。
2社會對當代大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提升,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第一語言,是我們展示自我了解他人的重要工具。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新生力量,學習英語是時代對他們的要求。即使國內教育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教授英語,但縱觀目前大學生英語水平,除少數人可以靈活運用之外,多數人面臨聽不懂、說不出的尷尬局面。這主要是受了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學校開設課程的目的是使更多的學生順利通過各種考試,并未真正從學生自我提升角度考慮。而實際上當代大學生應在聽說讀寫譯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養。第一,要聽得懂。聽懂英語是掌握英語的首要環節。在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中,每個專業、每個崗位都可能會有與國際接觸的機會,只有聽得懂才能領會別人話語中的含義,與他人正常交流,從而真正參與到全球化大發展中來。第二,要說得出。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在生活中得以運用,而不是僅停留在研究其語法結構、詞匯含義上。在當代經濟文化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必不可少。大學生只有真正明白學習英語的目的,才能端正學習態度,做到把所學自如地用于口頭交際。第三,要讀得懂。在國際交流中,總是難免會接觸到各種文字材料,這些材料題材形式多樣,可能是學術論文、經濟評論,也可能是某黨派的政治主張,能否讀懂這些材料是對我們是否真正掌握了英語的一種檢驗。不論何種專業的大學生,投身于工作后,接觸到的英語材料都不再只是精讀課本中的文章。因此,大學生應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語閱讀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成功應對挑戰。第四,要寫得好。寫作一直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攔路虎。英漢語隸屬于兩種不同語系,雖有某些相似之處,但不同之處也不少。當今社會,大到論文的發表,小到程序的編寫,郵件的發送,無一不會用到英語。掌握正確的寫作格式,無誤地進行寫作已顯得日益重要。第五,要譯得準。也許有人覺得翻譯是翻譯工作者的事,與己無關。這種想法并不正確,翻譯工作者相對于其他人的確有更高的譯語水平,但他們中多數在過去的專業學習中因未能顧及聯系各種專業進行學習,而缺乏各種專業知識,比如一位醫生對臨床醫學術語的掌握往往要比一位普通譯者做得好。在某種程度上,一個英語水平達標的專業人才不亞于一位翻譯水平優秀的譯家,因此各種專業人才也應注重自身翻譯能力的培養,努力適應時展的要求。
3對大學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3.1改革教學制度
面對當代大學生英語教育的各種問題,改革教學制度勢在必行。大鍋飯式的教育已經不適用當代大學生的培養要求。首先各類大專院校應調整課程設置。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應有全局規劃,英語教學應貫穿于學生本科四年的學習中。大一階段,學習內容應以基礎英語為主,并兼顧相關方面水平的切實提高,得到了切實提高的英語水平可幫助學生在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在每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自由添加如美文賞析、佳片欣賞這類的活動,豐富課堂內容。在大二到大四階段,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可以采取必修課與選修課結合的方式。必修課應體現出各專業的專業特性,采取小班教學或者討論組的形式,開設與本專業有關的英語學習課程,督促學生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同時可以開設不同方向的英語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如經貿專題、科技專題、文學專題,真正全方位培養人才。教材內容可趨向多樣化,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編寫資料,學生則可根據選擇的課程自行購買相關資料。與此同時,學校也應改革期末考試制度。很多學生總是在期末前一周才復習考試內容,為了應付考試才學習,這已完全背離了大學教育的初衷。因此,學校對學生能力的考察應深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在參與每一次教學活動后累計一定的分數,以便扭轉期末一考定乾坤的局面,同時也可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另外,可多組織學生與外教及留學生的交流學習活動,將英語學習融入課堂之外的大學生活。
3.2提高教師水平,改善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真正的主體。一門課程開設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教得有多好,而是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是時代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全新要求。首先,大學教師要全面提升自我。大學英語教師多為英語專業畢業,英語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知識面不廣的問題,這點不容否認。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當注重自我能力的培養,拓展知識面,積累所教專業的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其次,教師應改善教學方法。改變過去“教師教,學生記”的老舊教學方法,如設計小組討論、競賽發言、口語交流、情景劇表演等環節,給予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90后大學生排斥舊事物,喜歡新事物,有更強的探索欲和積極性,教師應利用這一特點改變教學思路,選擇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引導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順應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注重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此外,教師應更多地參與到學生英語成績的評定中來,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接觸交流機會,對學生的能力就有更多的了解,故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真實可靠地評定學生的英語水平。
3.3注重自身興趣培養,主動參與教學實踐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其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態度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大學授課方式與高中有較大不同,不再是教師一味地按照課本內容滔滔不絕地講授,而是以引導學生學習為主。否則,盡管一節課的內容信息量很大,但因幾乎沒有時間消化而收效甚微。一般說來,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往往不適應大學的授課方式,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自己及時調整學習方法,改變學習思路,端正英語學習態度,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其次,因大學課堂集體學習時間有限,故學生應當自覺地在課余時間自行制定英語學習計劃,規劃英語學習活動,努力提高英語水平,與此同時,也可以多從欣賞外文歌曲或者歐美影片的角度,以輕松愉快的方式業余自主學習英語。當然,掌握英語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學活用,即積極主動地運用英語,多與人口頭交流,加強翻譯與寫作能力的訓練,培養自身興趣,不斷成就自我。
4結語
一、突出層級性
語言的習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斷加深認識、加深學習的。并且語言的學習也是由易到難的相互聯系的過程。語言教學者和學習者可以參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最新推薦詞匯量的要求,其具體的要求,包括一般要求、較高要求以及更高要求。每個部分都有詳細的詞匯量要求。這些要求能夠給語言學習者提供參考。其中,一般要求的詞匯量約4795個單詞和700個詞組,相當于大學英語四級水平;較高要求的詞匯量約6395個單詞和1200個詞組,相當于大學英語六級水平;更高要求的詞匯量約7675個單詞和1870個詞組,高于大學英語六級水平。[3]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弄清楚在什么階段應該教什么詞匯,應該教多少詞匯量,以及高頻詞匯即常用的詞匯。突出詞匯教學的層級性,把握詞匯教學的規律性,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更得心應手,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二、增強緊迫性
筆者隨機抽取了本院3個非英語專業班級的學生(共131人),開展了一項關于英語詞匯學習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達到41%的同學認為,英語單詞很難記,即使記住不久便忘,找不到記憶單詞的方法;有20%的同學認為,英語的詞匯量只是停留在中學階段所掌握的單詞,不愿意吸收新出現的詞匯;有11%的同學認為,英語單詞沒有規律性,只有死記硬背;甚至有9%左右的同學根本不知道單詞的發音,無法完整地讀出英語單詞(據學生反映,從未學過音標);只有19%的同學認為,記憶英語單詞有規律可循。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對于詞匯的學習和掌握只是停留在盲目記憶的階段,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如果所學詞匯有限,在接受信息和傳遞信息時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語言始終不能作為工具來運用,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不但不能進步而且原有的進步還會喪失。反之,如果詞匯量大,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則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綜上所述,加強詞匯教學,既是學生學習所需,更是教師教學之本。筆者通過對雙重代碼理論(由加拿大心理學家佩維奧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知識的認知表征理論,是很有影響力的認知理論之一)的學習理解,總結出以下兩種詞匯教學方法:一是以言語碼和意象碼為基礎,形成經緯相交的記憶網絡。雙重代碼理論認為,言語碼和意象碼都具有層級性,前者專門編碼、組織言語信息,即將具體事物及抽象概念編碼后形成的文字符號。[4]如“table”,“horse”,“dog”等單詞,激起的是學習者對這些符號的語言反應;后者則處理有關非言語的物體和事件的信息,形成事物的心理意象,它包括非語言的客體、事件信息及情感反應,如,看到“restaurant”一詞,大腦里浮現的是“服務員”、“菜單”、“酒”、“飲料”等相關的聯想信息。如看到“storm”一詞,腦海里出現的“暴風雨”的場面。言語碼的組織是線性的、序列的,這與語言的序列特征有關。[5]如,看到“clever”,“a”,“child”三個英文單詞,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acleverchild”,而不會在大腦里形成“cleverachild”或者“childaclever”類似這樣的短語。再如,看到“life”,“happy”“,my”三個英語單詞,也會很容易想到“myhappylife”,而不會形成“lifehappymy”或“happylifemy”諸如此類的短語的。并且,視覺言語碼的組織和聽覺言語碼的組織形式是不太相同的。其中,從字母到單詞再到句子及篇章的序列為視覺言語碼;從音素到音節,從音節到單詞發音,然后從單詞發音到詞組發音為聽覺言語碼。二是以表象碼和語義碼為重點,形成長短互補的記憶模式。雙重代碼理論還包括表象碼和語義碼,這兩種代碼具有相互關聯性,表現在存儲信息方面,如在表象系統中,是由表象碼存儲信息的;在語義系統中,是由語義碼存儲信息的。另外,著名認知學家Atkinson-Shiffrin’s(1968)提出的記憶多存儲模式把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其中,短期記憶是與感覺記憶相聯系的,而感覺記憶是通過人的感官系統進行加工處理信息的,感官系統處理的信息量有限,所以通過短期記憶即感覺記憶的大部分信息遺忘的可能性會比較高。而長期記憶指的是一種相對穩定的信息存儲[6]。這種信息存儲遺忘的可能性小得多了。
高職學生因地域及教育背景的不同,英語水平尤其是語音也是良莠不齊,一些學生在高職英語學習中發現自己發音不準,聽力能力也十分遜色,在課堂上更羞于表現,對于英語學習興趣也越來越少,生怕在課堂上因為發音不準被取笑。日復一日學生在課堂上就越來越沉默,對于英語課堂的氛圍影響十分不樂觀,因為語言上的弱勢導致學生在生活中不自信,在情感交流上也唯唯諾諾,從而影響到在高職院校的學習。
2教學方法
語音知識在我國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中普遍不被重視,一是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本身重視程度就不夠,二是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普遍重視語法和詞匯,對語音教學的認識也不足。對于發音和聽力的講解不夠,訓練也不足,通常都是教師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發音領讀,或者只是播放錄音,學生試圖通過模仿錄音中的發音去學習英語,靠這樣的模仿卻忽視了語言是有感情交流的,這樣學習出來的英語是機械生硬的。
3提高英語語音教學的策略
3.1聽音感知練習
語音學習的基礎就是聽音感知練習,通過聽,來讓學生感知內容,對一些短文、詩歌、短句等語音材料通過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內涵,讓學生融入到語言交流中去。在播放材料的時候,教師要通過自己對讀音的示范,教學生發音的要點,爭取在語音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都能夠掌握準確的英語發音,來理解英語的交流方式和獲得語音的語感。為了達到地道英語的目的,還需要了解句子中哪些詞匯的讀法需要注意,例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需要重讀,在發音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冠詞和介詞之類的虛詞通常都不需要重讀,在這些不重讀詞語中元音音節都需要弱化;以及何時連讀,何時需要不完全爆破等。
3.2模仿練習
通過簡單的語音感知練習,下一步就需要進行模仿練習,通過對語音的模仿強化記憶,讓學生在模仿中感受到語音的刺激,感受到英語讀音的方式,在這種反復的訓練過程中,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對音調的掌握都會有所提高,雖然不提倡機械性的模仿,但是在高職學生的英語教學中,這種模仿確實能形成一定的語音基礎,對英語語調的掌握也有所提高。再讓學生通過所掌握的方式,進行對話,模擬情景練習,感受英語的語言語調。
3.3多樣教學方法
大學英語教學具有覆蓋面廣、學時較多、指標較硬和關注度高四個特點,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為我國各行業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英語人才。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也成為當今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加快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有助十形成我國人才竟爭優勢,有助十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助十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高質量的大學英語教育符合時展的要求,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潮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英語學習環境的變化,大學英語教學需進一步改革,具體體現在教學模式的改革即微課和課程設置的改革ESP令門用途英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服務以翻譯服務為基礎,并為轉換語言信息技術提供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那么高校學生對微課和ESP有怎樣的態度,語言服務在微課與ESP中可能會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如何幫助學生在微課和ESP中獲得更好的翻譯服務、語言知識以及技能,本文主要討論這些問題,以滿足當今大學畢業生學習和土作的實際需要,同時為廣大高校土作者一提供借鑒。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運城學院2015級非英語令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180人,分成三組,每組60人,三組學生分別討論其對大學英語微課、ESP的態度以及語言服務如何與以上兩者一銜接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并分析、整理了中國知網以及運城學院圖書館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語言服務與大學英語微課、ESP的最新研究動態。
2.令家訪談法
就大學英語微課、 ESP的定義、性質及特征等請教運城學院相關令家確定微課、ESP課程開展的必要性。并針對語言服務的定義,經過令家討論后得出語言服務應如何與大學英語微課、ESP銜接,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以便適應他們今后的土作需要,同時為廣大高校土作者-提供參考。
3.問卷調查法
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80份,其中有效問卷1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男生90份,女生90份。
二、研究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第一組58名學生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微課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第二組60名學生均認為他們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較低,ESP課程有助十訓練其這一能力;最后一組學生普遍認為語言服務在大學英語微課和ESP中起重要作用,它既能為學生提供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也能訓練學生實際應用英語交流的能力。
三、分析與討論
(一)大學英語微課的分析
微課即微型視頻網絡課程,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疑難問題、例題習題等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網絡視頻課程資源。微課的特點是短、小、精、悍。}7微課的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時長不超過10分鐘(這一時長符合當今的科學要求),否則學生無法將注意力一直集中十視頻。明微課不同十課堂視頻,它是用來講清楚一個知識點的微視頻。微課的評價標準是微課主題要準確,集中解決疑難問題,選取內容要精準恰當,教學目標要具體清楚,教學過程要完整,教學方法要具有新意,教師表達要清晰。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第一組58名學生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微課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以上有關微課定義和特點等的分析得出,微課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
為擺脫教學模式的單一性,更好地開展微課,本文提出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微課。1.選擇主題。大學英語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英語語言技能,即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技能,達到使學生用英語有效進行信息交流的目的。因此,大學英語微課選擇的課程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2.具體化內容。要求教師要全面理解英語教學內容。3.確定目標。要具有具體、可測、可量的目標。4.細化步驟。這涉及到怎樣教的問題,教學過程要循序漸進。5.撰寫腳本。撰寫好腳本要反復修改。6.反復練習。7.制作視頻
(二)ESP(專門用途英語)的探討
ESP是學習英語的一種方式。其特征為:必須用十學習者一的令門用途,內容設定圍繞特定令業領域,教學或學習重點放在與令業相關的語言內容上,明顯區別十通用英語即EGP。
英語大體上分為通用英語和令門用途英語兩個部分,令門用途英語又可分為學術英語(即學術交流所使用的英語)和職業英語(即用十具體職業的英語,例如商務英語、飯店英語)。學術英語再進一步分為令業學術英語(又稱令業英語,例如科技英語、化學英語)和一般學術英語(如學術研討、令業文獻閱讀)。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第二組60名學生均認為他們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較低,ESP課程有助十訓練這一能力。根據ESP的特征和分類等的分析,發現ESP課程在培養英語令業人才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需要在各方面具有更高水平的新型復合型人才。與此同時,也對英語令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在語言實際應用方面。這就要求大學生不但具有英語語言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英語交際能力,同時要具有社會發展需要的令業英語知識。近幾年,社會用人單位多對大學畢業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較為不滿,另外令業英語人才的醫乏阻礙了中國融入世界的進程。今后大學英語教學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思路,要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并為學生創造出實際應用語言的真實環境,來提高大學畢業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順應職場人才發展的潮流,ESP課程的設置也勢在必行。例如主修國際經貿令業的大學生要能很好的從事未來的土作,必須先掌握關于國際經貿的令業英語詞匯,而且還能讀懂與本令業相關的英語文章,能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因此,令門用途英語有利十學生在今后的土作環境中更好地使用英語。再者一,當學生發現能夠用英語討論自己所學的令業時,相信他們會對ESP課程的學習投入更大的熱情??傊?,ESP課程的發展是當今大學畢業生土作和學習的必然要求。
基十ESP課程的重要作用,很多高校進行了教學改革,來適應大學畢業生的學習和土作需要。其中運城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部設計了課程教學改革方案。該方案課程內容包括通用英語、令門用途英語和拓展英語三類。有關詳細課程安排,請參考下表。
(三)語言服務與大學英語微課、ESP的銜接
語言服務是為了解決語際交流中的語言障礙,而為人們提供的語言知識、技術、技能、教育等服務。曰隨著服務的全球化、市場化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語言服務的內容也在不斷擴展,不僅包括翻譯服務,還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土具等服務。曰研究結果表明,最后一組學生普遍認為語言服務在大學英語微課和ESP中既為學生提供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也能訓練學生實際應用英語交流的能力。
時代在不斷進步,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同時英語學習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大學英語教學需進一步改革,具體體現在教學模式的改革即高校微課和課程設置的改革即大學英語ESP(令門用途英語)。為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本文結合語言服務的定義、內容等以及最后一組學生的研究結果,從以下兩方面探討語言服務視域下非英語令業的ESP教學:1.語言服務與大學英語微課: 大學英語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英語語言技能,即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技能,達到使學生用英語有效進行信息交流的目的。因此,大學英語微課選擇的課程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包括語音知識、語法知識、語義知識和語篇結構;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等技能。2.語言服務與ESP:要想通過ESP課堂達到使大學畢業生在特定土作環境中真正運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設計教學任務,創設語言交流環境。與此同時,教師要將相關的令業知識、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融入各教學環節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英語視聽說教學的特點,探討如何用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和激勵措施組織教學實踐,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并豐富及延伸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問題。
長期以來,大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一直受到諸如四、六級英語應試教育的禁錮,若想向“素質教育”這一目標邁進,高校英語教學則必須將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我在仔細調研、努力實踐的基礎上,試圖找到一條具有時代性、實用性、創新性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新模式,現闡述如下。
一、視聽說課堂中文化教學、情感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胡文仲指出:“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反過來講越深刻,越仔細地了解所學國家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細節,就越能正確理解和準確使用這個語言?!庇⒄Z教學具有很強的文化性。英語教師應在“視聽說”課堂上有意識地輸入英語國家的人文特色,讓學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礎上掌握語言,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實踐能力。杜瑞清(2010)提到會說外語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關鍵是解決說什么及如何說的問題。也就是說,既要“會說能道”,又要有內容,說得恰如其分。這就要求英語教學必須把對文化的學習和把握貫穿于英語學習的始終。
情感教育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生動活潑的英語生活和學習環境。在美國影片《DeadPoetsSociety》中,奇亭先生作為詩歌文學教師滿懷愛心,抒懷,教會學生的不僅僅是詩歌,而更多的是影響其一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奇亭先生運用了大量的情感教學法啟迪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情感教學結合英語視聽說教學實際,能使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愉悅、興致盎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二、視聽說課堂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更好地完成視聽說教學任務,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擺脫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思維模式的影響,趨利而避弊。如英文歌曲(MV)欣賞與歌詞填空、經典英語散文詩歌聽讀與背誦、英語視頻欣賞與模仿,新聞英語的引進等。
英文歌曲中包含了西方歷史、文化、思想和情感。學唱英語歌曲有助于學生英語語音技能的提高,英語詞匯量的增加,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夠消除大腦疲勞,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很好地促進英語學習。帶有MV的英文歌曲,通常是短小的精品,將美妙聲音與生動圖像相結合,英語語言與特定情景相結合,深得學生喜愛。
缺乏語言環境及學生對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是當今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影視英語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些不足,影視材料不僅可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原汁原味的生活口語,而且生動的畫面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激發熱情,既進行了語言聽說訓練又自然而然地學習了西方文化和風土人情,真正做到了“視、聽、說”相結合。
引進新聞英語完善和優化了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和內容。語言脫離了時代和社會環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新聞英語的時事性和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學生通過網絡等媒介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視聽說課堂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以學生學習為主,引導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如對子活動、小組活動、給角色配音、角色扮演、辯論、主題演講、做幻燈片等,使學生充分進行實踐。例如,每次上課后的前幾分鐘安排兩個同學上臺做英語自我展示。
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視聽說的視聽材料與補充演講之外,我還挑選了一些英語經典劇,如《泰坦尼克號》《大話西游》《暮光之城》等,要求學生自主組合排演。有時,我要求學生給某電影編一個短小的續集或者對電影的結局進行改編,并表演出來。
另外,我通過每課跟讀單詞和繞口令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四、在視聽說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評價策略的科學性
教師應注重啟發和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表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精神。我認為,教師不應該采用點評式評價。情感教學法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是英語口語課堂氛圍的關鍵。如果教師不放過學生的每一個錯誤,師生之間就會缺乏尊重和信任。這樣會大大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于學生重要的錯誤,應該適時指出;而對對內容沒大影響的過錯,可選擇忽略。在調查問卷中,65%的學生表示“沒有自信,很怕出丑”。這就是焦慮,它是大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攔路虎”,必須趕跑。在評價策略中,如果過多運用點評式評價就會打斷學生的語流、思維,大大增加學生的焦慮感。
對于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自信、放松、積極熱情這一問題,還需要教師在情感教學法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五、視聽說教學應注重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
課外我鼓勵學生欣賞或學習優質的音、視頻資料,如:英語演講大賽實況,VOA和BBC廣播,英文經典歌曲、影片,網絡上好的英語視頻及多套優秀英語學習資源,如:《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等等。
注重開辟第二課堂。我利用休息時間為同學們進行英語視聽說輔導,網上答疑等。我校英語角為愛好英語的同學提供了練習英語口語的場所。
另外,采用更多樣的形式,對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生加強引導和指導,使他們通過圖書館、網絡、相關課外交流活動、自發研討等,獲取廣博的知識和更深入的理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使學生很好地把握英語的運用和內涵。
六、結語
在英語教學中,“視”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時,突出“聽”的訓練,把視聽結合起來,是為了“說”。視聽說課程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教師必須正確處理好“視”“聽”“說”三者之間的關系,達到教育部的《課程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4.
[2]杜瑞清.跨文化交際學選讀.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3.
[3]王偉.大學生情感因素對英語自主學習的影響[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
摘 要:在學術日益國際化的今天,英文學術論文,特別是其摘要,直接關系到科研成果能否被國際知名學者所接納。因此,對于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摘要的成功寫作被看做是論文寫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本文將試圖對比分析英語專業研究生和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論文摘要中連接手段的使用,找出相同之處及其差異從而有助于他們的摘要寫作。
關鍵詞:論文摘要;銜接手段;連接
1.引言
韓禮德和哈桑在著作《英語的銜接》中,認為銜接是一種語義概念;銜接是指存在于語篇中的語義關系。同時他們還提出了分類,他們將銜接分為兩大類: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其中語法銜接包括指稱,替代,省略,連接。詞匯銜接包括復現關系和共現關系。
因為銜接在語篇的構建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很多語言學家從不同角度對它進行了研究(如:韓禮德&哈桑1976,侯易1992,Van Dijk 1985,胡壯麟1984,張德祿2001,羅選民2003等)。對于銜接的研究大部分是針對理論的研究以及對銜接理論整體的研究。而對于此分類連接的詳細及深入研究很少。本文將采用韓禮德&哈桑的理論對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論文摘要中的連接進行對比研究。
2.連接的概念及分類
針對連接的特點及銜接功能,韓禮得和哈桑解釋道:“連接成分本身不是銜接的而是間接地通過其包含的具體含義達到的銜接的,他們并不是主要的連接上下文的銜接手段?!憋@然,互相連接的成分本身有具體的明確的含義,“并且通過語篇中的連接詞,人們可以準確的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語義關系,甚至能夠通過前句預測后句的句意?!保ê鷫痒?994)例如:“the boy is very handsome but he is also…”中的連接副詞“but”。前句中的意思是積極的,但是通過連接副詞“but”我們可以推斷出后面不完整句子的含義。連接副詞“but”表明了意義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后面句子的意思應與前面句子的意思不同或相反。
從形式角度看,連接詞可以分為三類:單詞,短語,小句。(黃國文 1988)從意義角度,對于語義關系的連接分類有不同的觀點。韓禮德將連接詞分為四種關系詞:1)附加2)因果3)轉折4)時間。以下列舉各類連接例子:
1)附加連接:and,also,too,furthermore;2)因果連接:because,for this reason;
3)轉折連接:although,however,on the contrary;4)時間連接:first,second,third…,
1)“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theory…as well as all modes of presentation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該句中的短語“as well as”是附加連接詞。該短語表明了社會語言學和話語分析之間的關系,并且它還顯示了謂語動詞“introduces”和名詞短語“all modes of presentation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之間的關系。
2)“Different reporting…different kinds of texts;therefore,it is worth… functions.”該句中單詞“therefore”是因果連接詞。它表明了句子前后之間的因果關系。由于因果連接詞的出現,讀者可以很輕松的辨別出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3)“In the past,the study of…developing is more,but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ground…system is less.”該句中的“but”呈現出意義章的轉變。大多數這類詞都很凸顯,都很引讀者注意。這類連接詞可以幫助讀者抓住句子或段落的主要意思。
4)“Hence,reporting verbs have another function as discourse function.”在該句中出現的“Hence”是是時間連接詞,能夠表明前后句之間的時間關系。用這類連接詞,作者可以連接兩個或多個句子。
3.方法
3.1 數據收集
該研究的對象是長安大學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摘要及公路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摘要。分別隨機選取20篇。由于摘要是隨機選取的,該研究就保證了高度的客觀性和可比性。
3.2 研究目的
該研究主要是對英語專業研究生和非英語專業研究生進行的對比研究,從而發現他們摘要寫作上的不同之處。從而有助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摘要的寫作,提高他們自如運用連接手段從而達到語篇銜接,連貫的能力。
3.3 數據分析
通過數據的總體分析發現,公路學院的學生用了大量的連接詞匯,比英語專業的學生多很多。但是四類連接手段的使用情況有很大差異。表一顯示的英語專業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的使用,表二是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的使用情況。如下表:
表一:英語專業研究生causaladditiveadversativetemporal140(146%)520(543%)83(87%)213(222%)表二:公路學院causaladditiveadversativeTemporal97(94%)799(772%)18(17%)121(117%) 從上表可看出,英語專業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因果,附加,轉折,時間)的使用比率分別是146%,543%,87%,222%。而公路學院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因果,附加,轉折,時間)的使用比率分別是94%,772%,17%,117%。
由此,可以發現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都經常使用附加連接詞,并且非英語專業研究生使用的比率比英語專業的研究生要高。另外,上表還顯示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對表因果,轉折,時間的連接詞的使用要少于英語專業的研究生。這說明,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經常使用簡單的連接詞,而很少使用像因果,轉折,時間這幾類的連接詞。
論文摘要:隨著跨文化交際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跨文化交際對英語專業學生的影響顯而易見。然而,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也不容忽視。因此,如何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們理應密切關注的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對跨文化交際的作用及其課堂教學反饋說明跨文化交際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重要作用。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使得來自世界各地人們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不斷增加的文化間的交流要求涉外人員不僅具各嫻熟的外語語言知識,還要熟悉對象國的風俗習慣、思維模式及日常禁忌。因此,跨文化交際己成為對外交往中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因為它關系到交往的成敗,甚至會導致民族間的誤解或隔閡。過去人們一貫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對外語專業的學生的來說十分重要,因為他們是中外交流的橋梁。然而,隨著中國的進一步對外開放,非英語專業畢業生直接參與涉外活動的頻率大大增加,本文主要就跨文化交際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作用進行探討。
二、跨文化交際的作用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語言符號系統、不共享同一交際能力的人們之間進行的互動交往(Samo-var,2004)。盡管它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跨文化交際已成為外語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從1951年發展至今,跨文化交際己有近60年的歷史了。如今,跨文化交際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科學體系,正逐漸成為一門成熟完整的學科。在國外,跨文化交際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尤其是在美國,現在己有多所大學開設了跨文化交際這一課程。然而,在我國,雖然跨文化交際的發展也有2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跨文化交際課程的開設并不十分廣泛。在我國,現階段跨文化交際課程的開設對象主要集中在英語專業本科學生,而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跨文化交際的知識了解甚少,然而畢業后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直接接觸不同國家人士的機會卻在與日俱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超過了外語專業畢業生。因此,如何提高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值得當前教育工作者們密切關注的問題。
由于所處的生態、物質、社會等環境不同,不同的人就會形成不同的文化,這就使得中國和其他眾多國家在文化交際方面必然存在著差異。英語學習過程中,注重對文化差異的對比研究,尤其要注重交際過程中兩種語言之間文化差異的對比研究,不僅能夠避免交際過程中的言語障礙,達到交際的目的,同時還會使語言學習充滿了新奇與挑戰,提高學習動力。如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由于所處的環境不同,人們的思維方式會各不相同,因此他們會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國人遵循一貫謙虛謹慎的作風,傾向謙虛的思維方式,常用”不行,差遠了”來回應別人的恭維;西方人則喜歡實話實說,他們會欣然接受別人的贊揚,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進行進一步的交流。中國人比較關心細節,關注周圍的一切事物,常使用勸告的表達方式,會告訴他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而西方人傾向自由,喜歡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對于這種中國式的關切有時不但不領情,還會產生反感造成交流障礙。再如,打招呼時,中國人一般比較關注對方的處境或動向,會問”去哪兒?”,”吃過了嗎”,‘,您是上班還是下班?”等等(可譯為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而西方人則認為這完全是個人隱私,所以會感到困惑、茫然,甚至會引起誤解。因此他們見面打招呼時會說一些不會涉及實質性內容的話語,如”Hello/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How do youdo?", "It’s a lovely day, isn’t it?”等等,純屬客套的lb]候語。因為”Have youeaten?"對方可能會認為這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邀請。"Whereare you,going?"更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快或反感,他們會想"It’s none ofyour business."同時,漢語里的寒暄有時還表示對對方的關心,如”你今天氣色不好,病了嗎?,好久不見,你又長胖了。”,中國人為此并不生氣,會認為這是一種關心,而西方人聽到’’You are fat, You are so thin’,則會感到尷尬,認為很不禮貌。所以說,語言與文化在社會環境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底座。二者相互依靠,密不可分((Fraise,2000)。因此,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入文化的概念和思維方式,即引入跨文化交際意識與知識,不但有益于學生的外語綜合知識的習得,而且也會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他們開放包容、積極樂觀、獨立自主的性格,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根據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7月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修訂),”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苯虒W要求中明確指出,跨文化交際己成為英語學習的主要內容,跨文化交際知識在我們的語言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同時也說明各高校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必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先進通訊方式的普及,跨文化交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從仁世紀80年代起,以可口可樂公司、美國花旗銀行、商業聯盟保險公司、IBM公司、雀巢奶品公司等為代表的全球大型跨國公司相繼設立了專門的跨文化交際培訓機構,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作為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必修課。同時,在外交官、跨國工作人員、和平組織志愿者的培訓中,跨文化交際能力課程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莊恩平,2006)。由此可見,跨文化交際己經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三、跨文化交際的課堂教學與反饋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使得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英語基礎知識和跨文化交際知識已日趨重要,這不僅對英語專業的學生如此,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更是不容忽視。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更多地選擇了在公司或企業就職,他們有的從事技術工作,有的從事研發工作,有的搞營銷,有的搞人事管理等等。工作性質各有不同,然而不管哪項工作,都離不開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一定的英語知識已經不足以滿足日后工作的需要,顯示其優勢。因為就職于公司或企業的人,不僅要掌握先進的技術,還要有很好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的高低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自己的職業發展與前景。隨著經濟一體化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往越來越密切,這就意味著中國人將不可避免的要擴大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人交往,在這個交往過程中,每個專業的同學在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的同時也要注意各國的文化特色和一定的交際原則。假如你是位技術工作者,你就不可避免地會與擁有這項先進技術的國外工作者進行交流,或參加某項活動,那么此時你就應遵循一定的交際原則,如怎樣問好,如何友好地進行交流,采用何種方式進行交流,交流過程中要注意哪些細節、哪些禮儀等等,交流的順暢與否會直接影響日后的合作。因為不同國家的人會有不同的習俗和文化,如何避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文化交際的差異是當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為了提高本校學生的競爭實力和綜合能力以滿足社會對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需要,我校特對非英語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開設了《跨文化交際課程》
起初,同學們對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并不很高,期望值不大。在他們看來,自己現在己經通過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這就足以證明自己己經掌握了足夠的英語語言知識,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檢驗的就是大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能通過測試的同學,說明其英語水平相當不錯,綜合能力也很強,對于一般的交流不成問題。所以,他們認為這門課程對他們英語能力的提升空間并不大,選讀《跨文化交際課程》純粹是為了幾個學分。然而,隨著課程學習的循序漸進,學生不斷地發現自身在外語交流與溝通方面所存在的問題。聽說讀寫方面竟然都出現瓶頸。例如: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除講解一些交際知識和外國文化知識外,還會結合社會實際案例組織學生課堂討論,無論是課堂上口頭表達,還是課后是書面論述,都讓學生看到了不足之處和學習方向。他們的外語學習欲得到了激發。過去所表現出來的自滿厭學情緒現在完全被渴望求知所取代。第一次做書面作業時,有的學生不以為然,有的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所寫的文章不錯,傳達了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可是,經過老師課堂上從跨文化角度對中英寫作特點進行比對分析后,他們翻然醒悟。自己的文章原來是破綻百出一立意不清、組織不嚴、結構有誤、用詞不當,語句不順,邏輯性差。不僅不足以傳達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很容易產生歧義,造成誤解。對照所學內容,分析病因,他們發現自己所寫的英語文章之所以不地道是因為自己在語篇的組織過程中沒有形成英語思維習慣,從而文章不夠連貫,篇章結構散亂,整篇文章缺乏洋味。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們逐步意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感覺到英語知識的無限和自己英語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限,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跨文化交際課程已深得人心,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他們強烈要求1)提前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2)延長該課程的學時,以此來幫助更多的學生更早地接受跨文化交際知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結語
隨著世界經濟的漸漸復蘇,我國對外交往的幅度也會不斷增強,這就要求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也要有超強的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跨文化交際課程》是一門理論加實踐的綜合課程,是訓練實際應用能力的課程。理論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改善自己的思維模式,培養自己的英語思維能力;實踐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通過有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鍛煉其主動參與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犊缥幕浑H課程》還培養了學生禮貌待客、文明出行、尊敬他人、規范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