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4 20:19:39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概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繁多而教學時數有限:西醫學基礎課程主要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等12門課程,教學內容多,跨度大,醫學專業性相對較強。如何選擇教學內容,注意教學內容相互銜接,避免重復內容的出現,同時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特點,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對西醫學基礎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用得上,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重視程度不夠:由于高校擴招,非醫學專業的學生生源具有多樣性,如文理兼收,有的學生沒有化學和生物學知識背景,有的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程就行,對醫學專業課程帶有排斥情緒。面對課時少、其他功課壓力大以及將來就業等問題,有些學生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復雜而精細的醫學知識。部分學生經常不參加課堂教學活動,或者上課時學習其他專業的教材,僅在考試前突擊復習,應付考試。
3師資隊伍薄弱:基礎醫學概論設置時間短,基礎薄弱,未能形成自己的優勢與特色。受財力有限和學術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新興非醫學專業的發展出現后勁乏力和生存空間萎縮現象。這些都大大影響了師資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措施
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由于專業特點和師資情況不同,各醫學院校所用的基礎醫學概論的教材存在明顯差異:一種是分系統編寫,即把西醫學基礎課程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按器官系統進行編寫;另一種是分學科進行編寫。
我校組織教師編寫的《西醫學概論》是采用把幾門主要西醫學基礎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學、人體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分學科進行編寫,這有利于非醫學專業的教學內容與醫學專業基本同步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述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的基本知識,力求內容少而精,概念準確清楚,突出重點,語言簡練易懂,便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基本的西醫學基本知識。
2優化備課:西醫學基礎課程存在著知識上的相依、相承和某些內容上的相似性。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加強教學過程的溝通,對教學內容有大致和全面的了解。任課教師不但要精通自身專業和所授部分內容,還要熟悉和掌握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要有更全面、更豐富、更系統的知識。備課時所有授課教師同時參加,大家從總體和細節上深入溝通,如授課內容的先后、內容取舍,相互之間如何協調,減少授課內容重復或脫節等問題。例如生理學的體溫調節,微循環,組織液等教學內容與病理生理學的教學內容發熱,休克,水腫等章節關系比較密切,為避免重復,可以安排病理生理學的老師統一講解。爭取在有限的課堂時間把教學內容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講清楚,講明白。
3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任課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數,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方法,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任課教師積極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PBL)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如講解病理學部分“血栓形成”的內容時,我會先提出問題:為什么術后患者(或產后婦女)不宜長時間臥床休息,以臨床和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引起學生的興趣,帶著問題聽課,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加深對“血栓形成的條件”這一醫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把抽象的醫學知識和臨床案例、生活現象等相聯系,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學的東西容易接受,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這不但激發非醫學專業學生對醫學的濃厚興趣,甚至部分學生產生希望做醫學專業學生的想法。
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網絡和圖書館等多種途徑,從課本外獲得更多的相關醫學知識。學生積極性很高,收集了大量資料和圖片,有幾位學生還做了精美的圖文并茂的幻燈片,將收集的內容展示給老師和同學。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開闊思路,加深印象。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滿足日益增多的非醫學專業西醫學課程教學的需要,更好地體現西醫學基礎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我校在2004年初成立了西醫學概論教研室,組建了有豐富教學、科研和臨床經驗的師資隊伍。在安排教師承擔非醫學專業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安排部分醫學專業的教學任務,這些措施保證了任課教師自身專業知識的更新,及時了解醫學知識的發展和前沿問題,同時也加強與其他專業課程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關鍵詞: 文藝概論 教學改革 理論 實踐
培養和提升人文素養,是高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藝類的課程,是承擔素質教育任務的重要課程。但是當今中國很多大學都從原來的培養知識性人才轉向培養應用型人才,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也更注重專業的實用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所謂的素質教育很容易被認為是空中樓閣,看著好看,實際上落不到實處。文藝概論這樣的基礎課程,尤其是對于非中文專業的同學來說,更是易于淪為學生混學分的工具,真正對文藝學感興趣的,寥寥無幾。但是,文藝概論課程不可能取締,素質教育需要落到實處。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我們應該怎么樣去改革文藝概論課程的教學?怎樣使其應時勢要求而變通,但又不失其根本?筆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在觀念上加強從道到術的轉變
在這個概念里,道應該理解為理論和思想,術是方法和途徑。文藝概論是一門理論課程,從課程目標來說,要求學生學習文學藝術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理論,但是,對于非中文專業的文科學生來說,以學習理論為目的,顯然對他們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和吸引力。那么,如何將無用之用轉為有用實用,筆者認為,首先要進行觀念上的轉變,即從道到術的轉變,把學習文藝概論的道改為以其道為術,使其成為學生理解文藝作品、增強人文修養的工具和途徑。
在以往的授課過程中,教師以文藝概論中的理論為中心,所舉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這個理論,那么在以后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用理論作為工具,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作品。例如在講到文學作品中情感與理智的關系時,文藝概論中有這樣的描述:在文藝作品中,情感與思想密切相連,情感應該受到理智的控制。魯迅先生說,“我以為情感正烈的時候,不宜作詩。否則鋒芒太露,能將詩美殺掉?!濒斞?“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焙诟駹?“啼哭在理想的藝術里也不應是毫無節制的哀號……把痛苦和歡樂滿肚子叫喊出來也并不是音樂。”黑格爾:“藝術要馴服并且涵養沖動?!边@些理論都是比較簡單容易理解的,把這些理論理解了記下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目標,我們能運用這些理論去理解文藝作品。教師要求學生運用文藝作品中情感和理智的關系來鑒賞郭沫若的作品《天狗》和艾青的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是一條天狗呀!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我把全宇宙來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地光,我是X光線底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能量底總量!我飛奔,我狂叫,我燃燒。我如烈火一樣地燃燒!我如大海一樣地狂叫!我飛跑,我飛跑,我飛跑。我剝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嚙我的肝,我在我神經上飛跑,我在我脊髓上飛跑,我在我腦筋上飛跑。我便是我呀!我便是我呀!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郭沫若的這首《天狗》一向被譽為五四精神的代表,其中狂飆激揚的感情,通過熱烈奔放的詞句表達出來。抒發了詩人否定舊的社會現實、擺脫舊的思想束縛、張揚個性、追求解放的強烈愿望,集中體現出五四時期提倡科學、民主和自由的時代精神。在我們學習了文藝概論之后,我要求學生按照文藝作品中情感與理智的關系和詩歌的美學特征,重新感受一下郭沫若的這首《天狗》。學生們感覺到這首詩歌缺乏詩歌的審美特征,情感太過奔放,缺少理智的束縛,所以情感就像洪水一樣泛濫,失去了美感。那是不是白話詩就容易顯得簡單直接,缺乏含蓄蘊積之美呢?接下來,我們舉了艾青的一首白話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讓學生體會,在理智束縛之下的情感表達,是怎么樣體現出含蓄而深沉的美感的。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媳。……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嘗到飯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補好了兒子們的為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兒們的襯衣上的虱子一顆顆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顆雞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笱吆?為了生活,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開始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
從這首詩歌里面,我們可以在這些平白如話的詩句里,感受到詩人對他的保姆,和他的保姆對詩人所具有的深厚的感情。而這種感情的表達沒有用號哭或者吶喊的方式來表達,而是用細節的描繪和平實的語言,潤物細無聲地把感情的流露潛入讀者的心中,讓我們感動。
在運用理論來學習和分析作品的過程中,相信能一箭雙雕,既能讓學生對理論的認知更加深刻,又能加強他們對作品的深入理解。
【關鍵詞】醫用物理學;教學改革
1引言
醫學是以人體為研究對象的生命科學,而生命現象是物質的一種高級運動形式。現代物理學是醫學發展的基礎,一方面,物理學是揭示和闡述生命現象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物理學所提供的技術和方法也不斷地應用于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反過來,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又不斷地向物理學提供新的研究課題。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1]?;仡櫖F代醫學的發展歷史,它幾乎是與物理學同步發展的[2]。
醫學物理是醫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講授醫學物理的目的,一是讓醫學生掌握系統的物理理論知識,為后繼課程的學習打下物理基礎,二是讓醫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規律和研究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1]。但是目前的醫學物理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本研究歸納了當前醫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2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在醫學物理的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大學胡新珉教授、北京大學喀蔚波教授和第四軍醫大學楊繼慶教授等前輩的努力下,醫學物理教材得以不斷完善,相應的輔導教材也層出不窮。但是,一門課程的發展和教學改革,靠幾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我們仍應面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思想上不重視
對醫學物理的不重視是教學中的最大障礙。大家都明白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及其運動,但很少有人把生命體和新陳代謝理解為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很多醫學生不明白學習醫學物理的實際意義,沒有把醫學物理當成是一門專業必修課,表現為學生學習興趣嚴重不足,其學習的動力僅是為了通過考試。而有些高校的決策者對醫學物理的認識也存在偏差,表現為一些高校把醫學物理設置成選修課,有的醫學專業甚至不開設醫學物理,或者減少課程的教學時數。在這種思想環境下,許多擔任該課程的教師,只能以一種應付的心態進行教學,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2.2內容上不統一
醫學生學習物理的目的一是為了掌握物理理論,二是為了培養物理思維,因此,醫學物理的教學內容也應圍繞這兩個目標進行。但現在各大高校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學大綱,教學時數不同,內容上不統一。有的學校側重于物理理論的教學,為醫學生開設的課程是《大學物理》;有的學校僅講授有限的幾章內容,把醫學物理中與醫學聯系較少的章節從教學中刪除。各高校所開設的實驗內容也不統一。
2.3學科發展落后
我國醫學物理學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或其他發展中國家。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醫學物理不只是一門課程,而是一個完善的學科,如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物理研究生學科和威斯康星大學包括本科生在內的醫學物理系等已有數十年的歷史[3]。而國內現在許多醫院的放射科、放療科已經引進或購置了大量的的高端設備,我們培養的醫學生要進入這些科室工作,僅靠醫學物理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有資料表明,中國對醫學物理學人才的需求是幾十萬人[3]。
3教學改革思路
我國的醫學物理學學科目前還沒有建立,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醫學院校的醫學物理教育質量不高,不能滿足當前國內醫學的飛速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對醫學物理教學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
3.1明確教學目的
教師要明確醫學物理的教學目的,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分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教學中去。以我校為例,原來醫學物理的教學安排在大學第一學期,學生沒有學過高等數學,普遍反映物理聽不懂,學習困難大。針對這種現狀,筆者在教學中安排兩個學時向學生講授微積分,盡可能使學生能夠運用微積分的方法去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理論的同時,也掌握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的兩個目的。
3.2規范教學內容
目前各個醫學院校的教學內容差異較大,這不利于學科的發展,也為各個高校之間的合作教學造成了障礙。物理學中的各個部分都與醫學緊密聯系,如分子動理論與呼吸系統、熱力學與消化系統、流體力學與血液循環系統等等。因此在教學中不應對教學內容進行章節性地刪減。
我校五年制臨床本科教學采用的是四川大學胡新珉教授主編的醫學物理學第6版,安排68學時。為達到教學目的,我們安排51學時完成前17章的理論教學,后3章安排學生自學或通過講座的形式向學生講授,實驗安排17學時,由原來的每實驗3學時減為2學時,以保證理論教學的課時數。實踐證明,學生在2學時內能夠完成實驗。
3.3提高醫學修養
醫學物理是用物理學中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醫學中的問題,教學對象是醫學生,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兩者的聯系。但目前承擔醫學物理教學的老師大多畢業于物理系,沒有醫學基礎,從而影響了學科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為讓學生掌握物理理論的醫學應用,醫學物理的教師應該通過各種途徑系統地學習醫學基礎知識,找出物理知識和醫學之間的對應關系,并把它充實到教學當中;物理學的發展推動醫學的發展,現代醫學已經從宏觀形態的研究進入微觀機制的研究,從細胞水平的研究上升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并日益將其理論建立在精確的物理學基礎之上[4]。因此,醫學物理教師還應隨時了解當前醫學研究的新進展,并把這部分內容也充實進課堂。當前,很多醫學物理教師已經認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5,6]。
3.4激發學生興趣
醫學生對物理學缺乏興趣是一種普遍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沒有高等數學基礎,上課聽不懂,我們把安排在第一學期的醫學物理課調整到第3學期,在學生學完高等數學、人體解剖學等課程后再進行講授;學生覺得學習時間少,教學內容多,我們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和開設網絡課堂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學生覺得學習物理學沒有實際意義,我們通過強調物理學在醫學中的應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課堂上的例子也盡可能采用醫學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用物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去分析解決醫學問題;有的教師則通過安排學生去醫院相關科室參觀學習[4],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或者在教學中引入物理學史[7],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5醫學物理師培養
我國各級醫院大量進口高檔醫療設備,每年要花費大量的外匯,我國自己開發的醫療設備,雖然價格便宜,但檔次低,口碑較差,很多醫院仍然首選昂貴的國外設備。
為了培養能夠從事高端醫療設備開發和操作的人才,教師首先應重視醫學物理學科的建設,提高科研能力,把科研中產生的新思想灌輸給醫學生,從醫學生中培養醫學物理師。目前,北京大學在核技術及應用學科內已開設了醫學物理方向,2001年成立了醫學物理和工程重點實驗室[3]。
4結束語
隨著現代物理學和醫學的發展,兩者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醫學物理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增加,教學中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和新的情況,教師只有努力學習新知,發現問題,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合格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胡新珉.醫學物理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陸申龍、馬世紅,等.醫藥類物理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物理實驗,2005,25(12):20~22.
3包尚聯.促進中國醫學物理學科的良性發展.中國基礎科學,2004,4:48~53.
4岳萍.醫學物理教學探討.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15(2):47~48.
5王淑萍、石永鋒,等.對《醫用物理學》教學改革的思考.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1997,18(3):234~235.
目前我國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兩大部分,其中公共衛生服務包括疾病預防控制、計劃免疫、健康教育、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精神衛生、衛生應急、急救采血服務以及食品安全、職業病防治和安全飲水等12個領域。群眾對全科醫生服務的需求調查顯示,95%的調查者要求,全科醫生能對疾病的預防和促進機體健康等方面進行健康知識教育;96%的調查者要求,全科醫生能進行傳染病防治和預防接種及除四害的工作指導。但我國現行的醫學包括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傳統的重疾病臨床治療輕疾病預防保健的思想嚴重”,因而造成注重疾病治療,忽略融預防、治療、保健、康復為一體的醫療衛生全程服務,對社區預防保健、社區護理、社區健康教育等課程不感興趣,其相關知識和技能欠缺。為提高基層全科醫生公共衛生服務理論知識,國家出臺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而就其實踐能力的提高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目前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仍處于過渡期,完整的全科醫學大學教育體系尚未形成,沒有與之匹配的全科醫學臨床實習醫院。對于全科醫學的公共衛生服務實踐能力的教學實習方面的研究較少,我們希望通過本次的課程改革來彌補這方面的空缺,努力提高全科醫學畢業生服務社區的能力,培養服務基層“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實用型全科醫生。
2基于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崗位能力的課程內容改革
2.1課程改革目標
現代醫學教育培養的臨床醫學(全科方向)學生應該滿足基層民眾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滿足基層醫療機構對從業人員應具有的基層衛生服務的崗位能力要求,滿足衛生行政部門對基層衛生服務的要求,滿足國家衛生事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醫藥衛生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創新能力要求,并能在畢業后盡快通過國家執業醫師(助理)考試,取得醫師執業資格證書。
2.2課程內容改革目的與理念
臨床醫學開設的預防醫學課程,多沿用的是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五大學科課程的壓縮版,知識缺乏整體性,強調理論知識,忽視應用型、創新型、科研型人才的培養,也忽視了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相結合,畢業后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工作需要和自身職業發展需要,難以滿足居民及國家對他們職業能力的需求。在課程內容改革過程中,應結合基層醫療機構衛生人員應具備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作為執業醫師應具備的專業能力、衛生行政機關要求的衛生行政能力和自身職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知識素養,發揮預防醫學的學校課程教學內容對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社區科研、專業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的引領和儲備作用。所以在教學內容的改革中要兼顧多方要素,摒棄過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承,而忽視了由知識帶來的受教育對象的知識、能力、思維模式等的全面發展,摒棄過往為工作而工作的態度,轉化為工作是我的能力體現,推陳出新。
2.3課程內容改革實施思考
預防醫學涵蓋的的五大學科,看似一盤散沙,其實他們都緊緊圍繞著“健康”這一主題。結合新時代公共衛生主題,在預防醫學課程內容改革中應緊密結合臨床醫學、全科醫學,以及強化學科內部知識間的兼容、滲透與連貫。既然他們都屬于醫學這個大的學科體系,他們之間就一定有著必然和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改革中,將內容可以分為六個模塊,第一模塊為現代健康觀即緒論部分;第二模塊為健康影響因素研究即原環境與健康;第三模塊為健康研究的方法,主要涵蓋醫學統計和流行病學;第四模塊為健康相關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原預防與控制。添加第五模塊健康相關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第六模塊健康相關行政管理。通過合理整合和序化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強化現代健康觀,并將預防醫學觀念、知識和技能貫穿到整個社區衛生服務、基層醫療服務、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和終身醫療服務(活動)中去。
2.4課程內容改革實施實例
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各種職業能力融入預防醫學教學中,是本次課程內容改革研究的重點之一,以基層慢性病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為例。第一部分學習認識三級預防的開展在高血壓的預防、治療和康復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學習完后,總結和思考“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自然、職業、飲食、心理、社會、行為生活方式等),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壓、如何在社區開展高血壓的三級預防”;第三部分是高血壓的社區考核,指標計算方法、社區高血壓調查報告、本地區的高血壓流行病學研究;第四部分是高血壓的社區控制干預(社區危險因素、干預方法、效果等)研究;第五部分是根據社區人群社會—心理—生物特點分析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案、社區管理方法、分析社區服務能力和服務提供與服務需求,提出改進措施;第六部分是高血壓防治相關政策、法規與衛生服務。課程學習最后,學生結合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全科醫學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健康與衛生問題,通過查閱論文、教師指導開展學術研究和/或論文撰寫。
3結束語
老舍認為“知道了文學特質,便知道怎樣認識文學了”,文學批評也“要拿這些特質作裁判的根本條件”。作為一本概論性質的課堂講義,凡事點到為止,老舍或為顯現某種科學性與時代感,因此莫能免俗,欲借西方學者的學說觀點來增強授課內容的豐富性和可信度,抑或如他所言,“文學批評有許多種,我們為省事起見,就用莫爾頓(R.G.Moulton)的方法,將文學批評劃分為四大類:理論的批評、歸納的批評、判斷的批評與主觀的批評”。具體說來,歸納的批評通過分析文學作品來形成一個批評標準;理論的批評使人們用新眼光看新作品,具有指導作用;而判斷的批評只是在批評史上有講述的必要……分析、比較過各類批評的短長之后,老舍從中分出了哲學的批評與歷史的批評兩個元素,即“文學批評與文學批評史”,其中“批評的任務必是由檢考文學、由特別的而達到普遍的”,批評史“所記載的批評意見只是歷史上的演進”,“批評史對文學批評的重要,不在乎歷史,而是在文學方面?!睆闹胁浑y看出,老舍是反對客觀的批評與“個人借著批評來發表心中所蘊”的主觀自由的批評,肯定“那有價值的是批評的自身也成為藝術,就是當它的內容已經陳腐,還能使人愛讀”的批評——“判斷的批評是指出對不對多于愛不愛,對不對是以一定的法則衡量作品的自然結果,愛不愛是個人的,不管法則標準。愛不愛是批評中的事實,而主觀的批評便基于此?!崩仙嵊纱说贸觥拔乃嚤仨毰c文學特質相合”,批評一個作品須看“作者在這作品中完成了文學的目的沒有”,“建設一個文學理論必須由多少文藝作品找出文學必具的條件”,老舍指出這才是“文學的正路”,合格的批評者“必須由文藝本身為起點,因為只有文藝本身是文學特質的真正說明者”。老舍援引其他幾個歐洲學者的文學批評觀點來證明他自己的主張:“文學本身是文學特質的唯一的寄存處”——他充分肯定了阿瑙德對批評家的界定——“不但批評文學,也批評生命;他批評文藝,也批評批評者。他以為文化的意義便借求知而進于完善,求知便能分辨好壞善惡,這便是批評。因為批評的事物是‘要知道世界上所知所想過的最好的,然后介紹出去,以創出一個真的新的思潮’”;他稱贊王爾德的批評家必須具備“一種敏銳感受美及美所給予我們的印象的性情”的主張;更是對詹姆斯將藝術家比作“探看荒林的探險者”,批評家則是“檢查者去考察這條路”的說法大段引介。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老舍以上所引西方學者的觀點,盡管系統而好看,但實在缺乏深意,講來講去也只是常識性說法,而老舍由此所作的引申才真正顯示了有著人本情懷的“寫家”本人對文學與批評的獨特理解。他說,“文學家也許是寫自己的經歷,像杜甫與Wordsworth,也許是寫一種天外飛來的幻想,像那些烏托邦的夢想者,但是無論他們寫什么,他們是給人生一種寫照與解釋……他們的哲理是用帶著血肉的人生烘托出來的……我們到了他們所設的境界中自然能體會出人生的真意義”。因此,讀者“應當站在創造者的地位去觀察”,才“不至于武斷……這樣,他不但只是了解文藝,他也一定要明白文藝中所含的生命是怎樣,那就是說,他必須明了人生,才能明白文藝所表現的是什么”。寫家老舍相信“詩只能被詩人摩撫”,“藝術家自己明白自家藝術的底細”,因此才“會寫出最有價值的批評來”,但他也承認藝術家并非事事精通,其局限性正好可以由專門的批評家來彌補。作為一個批評家,必須要“對創造家表同情”(“沒有同情,便不會真誠”),老舍援引Coleridge的話來佐證之——“對于青年人我必須這樣說:以缺點判斷任何作品永遠是不智慧的,第一個嘗試應當是去發現良美之點?!崩仙嵴J為作家的感情、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這三者怎樣的運用與調和不是個容易的事”,而“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如何,與能引起讀者的感情與否,是作者首先要注意的”。比照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對凡俗生命的關注,個體遭逢命運捉弄的無力無奈以及流露于字里行間的悲憫情懷,我們可以體會到有著多年創作實踐的老舍對于文學、個體、社會的深切把握。他說,作家取材“必是對于人生與自然有極深的了解與心得,他根本的必須是個藝術家”,而“社會自覺是含有重視個人的意義”,“個人之所以能引起興趣,在乎他的生命內部的活動”,由此,“小說之所以為藝術,是使讀者自己看見,而并不告訴他怎樣去看,它從一開首便使人看清其中的人物,使他們活現于讀者的面前,然后一步一步使讀者完全認識他們,由認識他們而同情于他們,由同情于他們而體認人生;這是用立得起來的人物來說明人生,來解釋人生”,正合了阿瑙德的“不是說以道德的標準去批評文藝,而是以文藝和文藝時代的生活相印證”的說法,也就是避免用外在功利的評判準則來評判文學。
綜觀其創作生涯,老舍的《文學概論講義》中呈現的“文學批評”觀實際上貫穿了他的創作實踐或者反過來說他實踐了他的關于文學的判斷:“文藝才配稱為生命的解釋者?!薄拔膶W根本是一種有生命的東西?!薄耙孀匀慌c人生作出些有力的解釋?!薄跋耦A言家似的為千秋萬下一個真理?!睆睦仙岬闹苯颖硎龊蛯χ型鈴墓胖两竦摹拔膶W的傾向”的細致梳理中,我們不難看出老舍對于“人”的重視,對于“生命”的溫情關懷(不論是現實的或虛構的人物之間,還是創造家或批評家之間都需要真誠相待,用心去理解彼此的生命)。事實上,老舍這里講的“生命”是無法具體明晰與傳達的,此話怎講?“生命”是個別的具體的當下的,歸于個體經驗,而每個人的境遇不同,故只能大而化之,以文學打通內外,溝通人類共通的東西(“生活”),用普泛的人的生存狀態或人性來呈現“生命”的“律動”,這一點與中國傳統文論中的“氣”有相同之處?!拔膶W討論它自身”,也就是有著自身特質的主體“文學”如何以“生命”為節點去認識去理解作為客體的“文學”,同時作為手段的“文學”與作為對象的“文學”又是互相映現的——作品與讀者,生活與作品,作家與作品以及作家與批評家之間溝通、重合,貫通著經驗的相關的“生命”聯系。入乎其內,故能寫之(藝術源于每個人的內心,理解個人的內心就是理解生命);出乎其外,故能觀之(以美的本質,以物感物,構筑生命的有機整體,“使我們看到我們的光景是美好”)。真誠的同情的“生命”意識正是作為讀者的批評家批評的前提,只有深刻感受到創作者表現在作品中的“生命”律動,用內在的文學特質去體悟呈現于眼前的各類文學形態,用批評家個人生命的體驗來理解創作者的生命狀態以及體現在作品中的人物命運的起伏,批評家才能創作出有價值的批評來,老舍的這一思想為我們今天如何看待批評與文學間的關系,如何建構合理的批評觀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老舍的《文學概論講義》是老舍比照中西文學史并結合自己多年創作實踐寫就的一本關于文學問題的系統性論著。盡管將文學的特質歸納為“感情、美、想象”并不新鮮、準確,但他通過對文學的創造、起源、風格、形式、傾向的考察,分析說明詩、散文、戲劇與小說等不同文體的特點與分別,揭示出文學源于人類“表現”的天性,經過“心覺”創造,目的在了解和解釋生命,而這命題顯然有所出處,有著老舍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入思考的。對文學的這種主體的生長性認識,自然滲透到了老舍的批評觀——批評家個人對生命的認識與對“創造者”同情的統一。
展開閱讀全文
從切爾諾貝利事故的發生原因,不難看出當時的人們對防原醫學的認識還不到位,對核輻射的防護認識遠遠不夠。防原醫學源于1955年我國做出研制核武器重大決策后,應對核武器損傷而發展起來的。防原醫學闡明了核武器的殺傷作用和核爆炸各類損傷的發生情況、發病規律、救治原則和措施,為應對核與輻射事故、核恐怖等事件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由此制定的應對預案、措施和方法。但是由于近20年來,我國已停止了核試驗,對其的臨床研究逐漸減少,研究進展和救治措施都相對滯后,因此大多數學員認為防原醫學這門課程并不重要,心理上不夠重視這門課的學習。此外,由于大多數教學單位和科研機構的研究方向往往會緊跟前沿學科,加上科研體系的考評機制多以科研論文來衡量,也導致了多數教員對防原醫學的教學不夠重視。然而隨著新軍事革命的挑戰,我們必須注意到當今核電站建設數量的增多,國際和國內核與輻射事件的頻發,以及核恐怖襲擊仍有可能發生,再加之民用輻照中心在全球的建設和各領域的廣泛使用,尤其是在農作物育種、食品消毒等方面的大量使用,都極大地增加了人類受到輻射照射危險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培養大量具備防原醫學和放射衛生學知識的專業人員[5]。隨著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30周年,再一次讓人們意識到加強防原醫學和輻射防護知識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防原醫學改革,提高全民對防原醫學的認識和應對核與輻射突發事件醫學救援處置能力。任何形式的教學改革都應從教學理念的革新開始。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唯有從信念上得到重視,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對教學內容的認識[6]。教員應當認識到防原醫學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所凸顯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防原醫學基本的理論體系知識外,要適當引入國內外最新的核事故和醫學處理案例,從學員所學專業和今后工作的實際需要調整授課內容。從教學理念出發,做到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效果的有機統一。
2淡化知識的單一灌輸,側重知識的實際應用
本科生的防原醫學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核武器的殺傷作用和核爆炸各類損傷的發生情況、發病規律、救治原則和措施,以及核與輻射事故應對預案、措施和方法。教員在授課時著重講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將大量的時間都用在概念的講述和基本原理的闡述上,而對于放射輻射防護的具體操作以及放射輻射監測各類儀器的操作使用的課時安排很少。據筆者調查發現,在軍事院校的課程安排中,除給預防專業的學員會設置大約占總學時三分之一的課時用于學員的實踐教學外,臨床專業、檢驗專業、影像學專業等專業較少或基本不設置實踐教學課時,因此這部分學員僅僅只是學習了防原醫學的理論知識,對于放射防護的實際運用知之甚少,當遇到突發核事故事件時將無法正確應對。另外,應著重考慮學員今后工作的需求,他們未來的工作很可能會涉及突發核事故應急救援的部署和實施、核輻射醫學救援的處置以及給基層官兵教授放射防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7]。因此,在授課內容設計上應側重知識的實際應用。
3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興趣,讓學員主動學習
由于醫學專業的學生課業比較繁重,有部分學生會選擇性地學習,把時間花費在那些其認為更重要的學科上,比如內外婦兒等學科,而對于他認為不重要的學科就想著臨時抱佛腳,考試時突擊過關。而防原醫學這門課程就被很多學員認為是不重要的學科,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對所學專業和未來工作性質的認識不夠;二是學生缺乏對軍隊衛勤現狀以及軍事預防學科相關專業的認識;三是對核輻射、核威脅、核恐怖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這些離自己很遙遠,未來戰場相關核輻射醫學處置的相關工作與自己無關,因此總是將防原醫學視為科普性基礎學科,不感興趣。為了提高學員的興趣,首先需要在開課時做好國防醫學教育,將目前國際形勢、未來戰爭發展趨勢的走向以及醫學最新發展做深入的剖析,讓學員認識到核輻射威脅離自己并不遙遠,既是社會熱點話題,也與民生息息相關;其次,利用模擬核爆炸演習等視頻資料,讓學員了解放射沾染的處置、核應急救治的部署和實施、核輻射的個人防護等內容,加強學員對防原醫學的感性認識,讓學員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最后,了解學員未來工作走向和工作內容,在授課時結合未來戰場核輻射醫學處置的相關問題,培養學員的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學生帶著目標學習,這將很大程度上調動學員的學習主動性[8]。
4加強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避免單一性教學
充分利用網絡視頻和多媒體教學,將一些難以理解和較復雜的概念、基本原理用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邊講解邊演示,方便學員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講解核武器四種殺傷因素時,可以將核爆炸的影像視頻展示給學員。學員通過視頻,生動形象地看到核爆炸的特殊景象,即蘑菇云的產生,通過形象記憶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9]。另外,在急性放射病章節講授中,采用病例討論的方式,教員提出問題,讓學員自己查找文獻,尋找相關病例,總結成幻燈形式,并在講臺上講解。這種方式有助于學員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其綜合分析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多樣化
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是評價學員綜合能力的有效保證。學員的成績評價體系應該包括期終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和實踐課成績。不僅要考核學員對于理論知識、重要概念的掌握程度,還需要考核學員對于核事故應急處理的應對能力,以及基本防護措施的掌握和相關儀器使用的熟練程度。通過筆試、操作、實驗設計等多種形式,考核學員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這將避免部分學員為了應對筆試考試、臨時突擊背誦就通過考試的想法[10]。此外,通過演習等方式,模擬戰場環境,讓學員親臨感受放射沾染的處置、核應急救治的部署和實施、核輻射的個人防護等,并將演習的成績記入總成績中[11]。因此,考試形式的多樣性將一定程度上增加學員學習的興趣,提高學員的創新性。
總之,切爾諾貝爾事故所造成的巨大傷亡和災難,值得我們再一次反思,并將核輻射的正確使用和合理防護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加強防原醫學教學改革,為應對當下國際形勢,培養更多適應新軍革的專業人才。
作者:許楊 王軍平 劉登群 徐輝 李蓉 單位:第三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院防原醫學教研室
參考文獻:
[1]劉術,蔣銘敏.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醫學救援的經驗與不足[J].人民軍醫,2011,54(4):267-268.
[2]劉登群,李蓉,史,等.從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談防原醫學教學改革[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7):630-632.
[3]崔建國,蔡建明,高福,等.防原醫學教學改革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2):1034-1035.
[4]程天民.程天民軍事預防醫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686-690.
[5]程天民.我國放射醫學、防原醫學發展的歷史回顧[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5,30(23):3.
[6]劉聰,李百龍.加強防原醫學教學,促進學科發展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5):26-28.
[7]曾倩倩,劉玉龍,王萬銀,等.如何增進軍醫大學本科生《防原醫學學習效果和興趣》[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77-79.
[8]王鈺,孫慧勤,李蓉,等.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防原醫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4):558-559.
[9]郝玉徽,任洞,劉晶,等.提高防原醫學實驗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09-110.
關鍵詞:教學改革評價體系心理社會適應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為全國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指導思想,同時也為每一位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及課程開發提供了決好的機會。有許多體育教師都在探索新《標準》發展思路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也會有一些人在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標準》的理解上有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從而導致《標準》不能正常的發揮作用。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歸納總結了幾點,以供專家學者和老師們進行討論。
一、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加大體育教學改革的力度,不流于形式
《標準》以促進學生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即身體、心理、社會的三維健康觀,融入了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例如:心理、生理、環境、社會、安全、營養、保健等,構建了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領域并行推進的新課程結構。
《標準》的正確實施就是要真正關注學生健康、鍛煉和衛生習慣的養成,把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始終貫穿于課程實施整個過程。目前,在整個學校教學中應試教育還比較嚴重,體育也不例外。中學體育大部分還以身體素質達標和競技體育為主。
有的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減少體育課時量,甚至犧牲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占為他用,致使滿足不了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需求。還有的學生為了考取高級學校,明知自己的身體素質不行,但還要刻苦練習,嚴重摧殘了學生的身心。
學校體育教學不單單是通過學生練習,增強學生的身體健康,還要起到調節學生心理的作用,增強學生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到體育課是快樂的,而不是一種負擔。我們要把學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下大力氣,使教學改革不流于形式。
二、打破舊的體育教學模式,建立新的體育評價體系
以往的體育教學模式單一,過于強調體育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壓榨了學生的發展空間,著重于身體素質和競技體育,側重于運動技術,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東西,比如,心理、社會適應、學生的創新、不同需求、個別學生的身體體能等諸多方面。
在學生的體育考核中不能做到區別對待,例如,個體差異、先天條件、興趣愛好等。且容易造成差生的心理波動:抑郁、自卑、害怕、沮喪,甚至對體育失去興趣,影響同學間的交往及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
《標準》的實施對教學做了很多具體的說明,把學生健康發展放在首位,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營造一個師生互相學習、互相觀察、互相幫助的體育氛圍;為學生提供機會突出創新教學,突出學生個性,培養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嘗試學習;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讓學生收集綜合社會信息,體育信息,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和社會健康問題責任感;發揚民主,鼓勵大膽創新,聽取學生意見,改進教學,提高興趣,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另外,還要建立新的體育評價體系,做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受益。在建立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我們要側重于學生學習成績評定形式的研究,在評價學生成績時,除了身體素質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出勤、態度、創新、自我鍛煉的能力、進步的速度等因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我們可以采用體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和教師觀察、測驗、自我評價、互相評價的綜合方法來評定。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發揮自身優勢,激發學習的潛能,做到師生互動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并不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要特別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在教學中,不要過于統一標準,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個性差異的,要多給學生動腦、動手、動嘴的機會,鼓勵自主和嘗試創新學習,同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善于啟發誘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勵學生前進,體驗到自己的喜悅,使其增強自信。例如:在課上的準備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出要求讓其在規定的時間內自行活動,并且教師要積極全面參與,做到互動,既可以拉近師生關系,又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學。
四、深化教學及課程結構和內容,利用各種因素、手段,為體育教學改革服務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要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結合教學改革精神,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出發,制定出符合教學改革,符合學生成長的有特色的教學體系。新大綱加大了選修課的比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各占50%,其中選修課程分為限選和任選兩個部分。新大綱的調整和《標準》的出臺,對教學計劃的制定提高了難度,制定計劃的時候,我們要對全體學生進行調查,例如:學生掌握的體育理論知識、特長、發育情況、興趣等等,在計劃的制定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每周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的搭配,特別是活動課,活動課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自己的活動,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自身機能,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機會,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在說一下選修課程,選修教學有較大的靈活性,應根據確定的體育教學內容、本校情況,以及教育性和安全性,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選用。在教學計劃中還要注重某單個項目的層次性,例:足球在第一層次的教學內容,要以簡單的技術、基本戰術為重點。要掌握好內容的難易程度,在第一層次里就不能出現難度大的技術和戰術。另外,還要注重新興運動項目和民族、民間傳統資源的利用。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靠體育教師是遠遠不夠的,體育教師要發揮最大能量,注意人力、設施資源的開發。我們可以動員班主任、有體育特長的教師、學生、校醫、及當地校外的體育名人為教學改革服務,起到督促、幫助、榜樣的作用。設施資源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增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體育教師要與領導多溝通,結合實際,有計劃,有步驟配齊體育器材,發揮作用。
五、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并且把這一點作為重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