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6 16:19:38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為了更好地掌握“90后”大學生經濟價值觀現狀,探討大學生經濟價值觀實現的方法與途徑,我們對河北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了“當代大學生經濟價值觀”的抽樣調查。此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筆談和訪談為輔。運用典型抽樣方法,在河北省內抽取了河北聯合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六所本科院校進行問卷調查,所做問卷調查的對象覆蓋文科、理科和工科專業的各個年級,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注意性別比例、政治面貌比例等情況。問卷調查采用不記名填寫方式,共發放調查問卷數量3000份?;厥諉柧?850份,回收率95%,問卷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問卷總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反應被調查者的性別、專業類別、政治面貌、年級等基本情況。第二部分為問卷的主體,涉及經濟價值觀取向、誠信觀、競爭觀、金錢觀、消費觀五個方面內容,每方面三個問題,每個問題分為贊同、基本贊同、不贊同三個答案,如表2所示。
(一)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現狀
受社會轉型的影響,當代“90后”大學生的經濟價值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對“90后”大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既有積極又有消極的影響,根據整理的調查結果,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1.經濟價值觀取向功利化,理想模糊化在對待金錢和理想、實現自我價值、社會地位的問題上,分別有51.56%、69.41%、58.81%的大學生反對“一切向錢看,理想是次要的”“改善經濟狀況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經濟條件的優劣是社會地位的體現”這些觀點,這說明大部分“90后”大學生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他們希望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不斷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分別有48.44%、30.59%、41.19%的大學生贊同或基本贊同這些觀點。說明當代“90后”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必須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經濟目標。2.誠信觀念深入人心對“誠信是一切價值的根基”“言必信,行必果”“寧可失錢,不可失信”問題的回答中,有89.36%、93.78%、88.29%的大學生給予了贊同或者基本贊同的回答,有10.64%、6.22%、11.71%的大學生給予了否定回答。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都能將誠實守信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認識到誠信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3.競爭觀念不斷增強在對“在競爭中求生存”“實現經濟目標的最好方式就是競爭”問題的回答中,有98.33%、77.75%的大學生給出了贊同或基本贊同的答案,充分說明大多數學生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但仍有1.67%、22.25%的學生對這些問題持否定態度。在回答“公平是競爭的必要條件”這一問題時,99.03%學生持贊同或基本贊同的態度,0.97%的學生持否定態度。說明“90后”大學生認識到公平是競爭得以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只有公平的競爭環境,才能挖掘自身的潛力,才能充分實現自我價值。4.金錢觀趨于理性對“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的回答上,有96.07%的學生給出了贊同或基本贊同的答案,只有3.93%的學生持不贊同的觀點。說明“90后”大學生已經認識到物質基礎的重要性,這對于其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處理好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有著重要影響。對“努力尋找各種賺錢的方法”這一問題的回答,77.87%的學生持有贊同或基本贊同的看法,22.13%的學生持不贊同觀點,說明在如何采用合理和合法的途徑和方法獲取經濟利益,很多學生認識不清。在“收入水平體現個人能力”這一問題的回答中,84.23%的學生給出了贊同和基本贊同的觀點,15.77%持不贊同的觀點。說明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把收入看成了衡量自身能力的重要標準,這可能導致大學生能力培養的不平衡。5.消費觀念多元化在“只要有錢,想買什么就買什么”“追求時尚和名牌消費”問題的回答中,72.34%和84.76%的學生持有贊同或基本贊同的觀點,27.66%和15.24%的學生持不贊同的觀點。說明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勤儉節約意識淡薄,攀比、享樂思想嚴重。在對“畢業后考慮貸款買車、買房”這一問題的回答中,84.76%的學生給出了贊同或基本贊同的答案,15.24%的學生給出了不贊同的答案。說明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已經充分的認識了社會現實,并做好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準備。
(二)“90后”大學生經濟價值觀出現這些特點的原因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90后”大學生經濟價值觀產生了雙重影響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效率經濟、競爭經濟、法制經濟,但是市場經濟也有盲目性、自發性和逐利性的特點。所以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對“90后”大學生經濟價值觀產生了雙重影響。(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積極影響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強調每一個經濟主體的價值和獨立性,這就為大學生追求自我價值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市場經濟的這種要求能夠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重視自我、追求自我的過程中完成社會所賦予的責任。從宏觀角度講,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這種競爭已經存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調查結果來看,“90后”已經明白“適者生存”的道理,他們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積極參與競爭,在競爭中求得更深、更廣的發展?!?0后”大學生的公平意識在不斷增強。市場經濟是公平經濟,它為每一個經濟主體提供了公平競爭的平臺,每一個經濟主體根據自身經濟利益進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就能夠使經濟主體的效率盡可能發揮到最大。正是市場經濟的這種本質要求為“90后”大學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使得每個人平等的享有抓住機遇的權利。(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消極影響在新舊體制轉型過程中,傳統的經濟體制模式存在很多限制自由競爭的因素,比如原有的國有企業壟斷帶來的行業間的資源占有、員工收入差距等問題,在社會中產生了不良影響。這些現象使“90后”大學生的競爭觀念發生了扭曲。導致很多學生在入黨、評獎過程中尋找各種捷徑。2.高校教育方式、方法的影響學校教育是大學生經濟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高校教學中,教學內容要根據實際變化不斷調整,如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企業失信問題、國有企業改革問題、反腐敗問題、就業問題等等。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公平、競爭等相關內容,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經濟價值觀。教學方法上,仍然以傳統的灌輸方式為主,缺乏增加師生的互動,實踐教學模式陳舊,學生僅限于課堂學習,不能真正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學生不能夠獨立的運用相關知識去分析各種社會現象,不能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覺的意識。考核方法上,大多數學生都可以通過突擊的方式過關,影響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3.“90后”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從人的成長角度來看,“90后”大學生價值觀體系正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思維較為活躍,敢于創新,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所以成長環境的不同和個性化差異都會導致其產生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如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的金錢觀等等。從青少年思想形成過程來看,“90后”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比較強烈,他們注重學習生活的獨立性、追求自我、要求公平競爭,這是他們思想逐漸成熟的表現,但是崇尚獨立、追求自我容易形成以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這與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背道而馳,只有不斷加以正確引導,才能真正形成適應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在現行的高考體制下,中學階段的學習模式,讓他們在經濟價值觀的形成上存在很多弱點。進入大學校園,各種環境都發生了變化,他們在價值觀念方面的弱點暴露無遺,顯示出與社會現實的不協調。這也是很多大學生已有的價值觀體系和社會現實格格不入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90后”大學生樹立正確經濟價值觀的對策
從總體上來看,我國“90后”大學生經濟價值觀是比較健康成熟的,但也存在著官本位至上、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因此,應加強對大學生的經濟價值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金錢觀,正確處理好金錢、權力與理想的關系。幫助大學生分析社會經濟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經濟現象,樹立正確的經濟價值評價標準。幫助他們培養經濟自控能力,強調獲得財富的合理化和合法化,形成正確的經濟價值手段。
(一)加強信仰教育
針對“90后”大學生理想模糊的現狀,高校應加強信仰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遠大理想。教育他們將個人理想和社會需要相統一,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服務社會。對“90后”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使他們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同時,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充分利用高校各種校園文化形式、網絡等手段提升他們的道德水準,以滿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經濟主體的需要。
(二)轉變經濟價值觀教育的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經濟價值觀形成的主要途徑,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的轉型,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任務就是將這些變化通過課堂傳達給學生,并轉化為學生的思想意識。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要根據實際變化不斷調整,使學生能夠理解什么是適度消費,什么是正確的金錢觀,如何正確處理公平和競爭的關系等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經濟價值觀體系。從教學方法上來看,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加強師生的互動,探索創新實踐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河北大學開展的微電影實踐教學模式??己耸菍虒W效果的檢驗,可以將考核和實踐教學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并掌握知識。
(三)拓寬高校進行經濟價值觀教育的渠道
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借助于宿舍文化建設、學校網絡平臺等多種途徑開展經濟價值觀教育,加強經濟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積極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引進來”即采用報告和講座的形式,將學者、知名企業家請入校園,以親身經歷講述市場經濟為企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幫助學生加強市場經濟意識。“走出去”即走出校園,深入企事業單位,親身體驗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經濟主體的決策過程,感受各經濟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正確認識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
(四)引導自我教育,挖掘受教育者的內在潛力
2002年4月,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了《關于印發國家獎學金管理辦法的通知》。文件規定了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茖W生向所在學校申請國家獎學金的條件和要求。200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遵循“方便貸款、防范風險”的基本原則,《通知》要求進一步理順國家、高校、銀行、學生之間的利益關系,對國家的助學貸款政策、還貸年限、貸款利息、信貸審批程序等進行了調整,進一步提出了健全國家助學貸款管理體系、完善助學貸款的風險補償機制、還款約束機制,以及強化高校和銀行在助學貸款發放中的管理責任的目標要求。2005年7月,財政部、教育部聯合《關于印發國家助學獎學金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規定了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全日制本??茖W生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的措施和辦法。2006年5月,國務院制定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意見》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金融機構要大力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獎學金制度、助學金制度,落實黨和國家的助學貸款政策。2007年6月,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制定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勵志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這些文件的貫徹執行,擴大了我國大學生教育資助的范圍,提高了大學生教育資助的額度,拓展了學生教育資助的途徑和方式。從“免費+助學金”到“收費+貸學金”的政策架構的變化,標志著我國學生經濟資助政策體系的形成。盡管在學生經濟資助政策的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現象,但隨著資助工作的內容、措施、方法的豐富和完善,我國學生經濟資助政策整體上已經適應了社會主義建設與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政策合法性和政策實施效果。
二、分層:少數民族大學生經濟資助政策的特點
實施黨和國家的教育資助政策,必須堅持“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的資助理念,貫徹“為了國家利益,資助貧寒學生,培養精英人才”的指導思想,遵循“絕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目標要求。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探索,我國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資助已經建立了由補償到引導、由普遍優惠到分層實施的資助機制,實現了由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價值目標轉型。[3]這一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貸學金和獎學金的形式區分。與全國大學生一樣,獎學金、貸學金是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資助的主要形式,助學金、勤工助學、學費減免是教育資助的輔助形式。獎學金是政府、高等院校以及其他個人、社會機構為表彰和鼓勵學業優秀的大學生而提供的一種助學資金。貸學金作為一種推遲的付費性資助方式,是由政府的財政渠道給于貸款或提供貸款擔保,由政府或學校共同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由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給貧困大學生提供的助學貸款。助學貸款的利率低于市場利率,主要目的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能夠順利入學或接受高等教育。助學金則是無償地“贈予”在校的大學生,目的主要在于解決學生的學習生活困難,使他們不因為經濟困難而失學。“獎優”與“助困”的標準劃分。成績是否優秀、經濟狀況如何是執行少數民族大學生資助政策的主要依據。2002年,我國的國家獎學金對資助對象明確為“在校期間學習品學兼優或參加統一高考成績優秀、家庭經濟困難?!笨紤]到各類人群的起點不同,我國在原有獎學金制度的基礎上增設了國家助學金制度、國家勵志獎學金制度。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的標準分別為“在校期間品學兼優或參加統一高考成績優秀、家庭經濟困難”、“勤奮學習,積極上進;家庭經濟困難,生活樸素”?!蔼剝灐迸c“助困”的標準更加明確,國家獎學金只獎勵優秀,不考慮家庭經濟方面的情況;國家助學金助困,但受助者必須“勤奮學習,積極上進”國家勵志獎學金堅持獎優與助困相結合,要求資助對象必須是“品學兼優且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經濟資助與心理援助的方法結合??傮w上,貧困生在獲得各種資助時心理體驗往往是積極的,尤其是對于努力學習與辛勤勞動付出的獎學金和勤工助學方式。但也有一部分貧困生在獲得資助時產生消極的心理體驗,因資助的不均和失衡等原因產生壓力或自卑感。針對大學生經濟資助政策執行給貧困生帶來的消極影響,教育管理者需要注意教育資助的方式方法,合理地疏導部分貧困生的消極心理。尤其要不斷探索經濟資助和心理援助相結合的路徑,關注貧困生的心理體驗,建立動態的貧困測定和資助評價模型,掌握貧困生的心理狀況,促進貧困生的人格完善,提高心理援助的實效。綠色通道與勤工助學的路徑組合?!熬G色通道”指在資助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采取專事專辦、特事特辦、專人專辦的方針政策。“綠色通道”是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經濟資助和生活關懷的權利的優先確認,是加快形成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經濟資助政策認同的重要途徑,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享有平等、公正的教育機會的一把綠鑰匙?!扒诠ぶ鷮W”是指在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活動過程中,為經濟困難的學生設立勤工助學崗位,讓他們通過從事一定時間的勞動,獲取一定的報酬,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勤工助學體現了“教育成本分擔”的辦學理念,擴大了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選擇的機會,有利于搭建自我教育的平臺和機制,是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普遍樂于接受的教育資助方式。
三、和合: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資助政策的走向
根據以上調研結果,我們建構大學生網絡交易平臺,這一平臺的主要欄目為:首頁、全部分類。其中,我們依賴電子商務的B2C模式來建構二手之大賣場。所謂B2C主要指第三方與換物者之間的電子商務交易。二貨專場中產品包括:二手書本、二手電子產品、二手自行車、二手電瓶車、二手其他物品。系統采用阿里的云服務器,云服務器不但可以根據具體的需求調整運行的配置,而且還可極大地降低運營的成本。運行環境使用linux+php5.4+mysql(數據庫),這套運行環境也是當下最流行的Php網站的配置,具有速度快、架構靈活、低成本等優點。系統主要由4大模塊組成:用戶購物模塊、商家管理模塊、后臺管理模塊、WAP模塊。在交易過程中,先由商家向后臺管理方提供物品并標明物品種類、屬性;后臺管理方在看到信息后與商家協商,評估物品并確定物品的購買價值,把物品貼到網站上供用戶瀏覽;用戶可以通過網站了解所需物品的相關信息,并與商家進行協商確定購買方式;商家賣出成功后再與后臺管理方聯系,抽取相應傭金;最后,由用戶對物品進行評價。
2“二貨網”交易平臺的運維
“二貨網”交易平臺的運維由專業老師指導下的課題組成員及其他有興趣的志愿者承擔。運維主要包括兩大塊工作:一是交易平臺的網站系統的運維;二是交易平臺的宣傳推廣。在交易平臺的網站系統的運維方面,主要工作包括: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參與系統方案設計,提出運維建議,完成運維方案的制定及應急故障演練等相關工作;負責網絡交易平臺的日常運維工作,對網絡交易平臺系統的性能、狀況等進行監控和報警;對交易業務數據及其它重要數據進行備份和保管;負責金融交易系統日常運行檢查、應急操作、系統和網絡監控及相關操作文檔確定工作等。在交易平臺的宣傳推廣上,平臺以紹興市某外語院校為基礎,在穩定運營后在紹興各大高校推廣,然后進一步從紹興各大高校推廣至全浙江省各大高校,利用本平臺為大學生商品交易以及信息交流提供方便。宣傳推廣上我們采用了品牌推廣、口碑營銷和新媒體推廣三種方式。
(1)品牌推廣。即在校園內通過海報宣傳、座談宣傳等方式,讓更多的人知道“二貨網”這一校園交易平臺,讓更多的人去使用它。網絡交易平臺以最優質的服務和最優惠的價格,迅速打開市場,建立校園交易平有的品牌。
(2)口碑營銷。校園平臺可以通過以個人賬號前一個月免費上傳自己的二手物品和新物品的方式,讓大學生進行網上交易,讓他們體會到創業的樂趣,使物品得到更好的利用。體驗過后的消費者會相互轉告傳播,從而使我們的校園交易平臺有一個良好的口碑。
3)新媒體推廣。在日趨網絡化的時代,微信等新媒體的出現使人們的距離更加接近,可以足不出戶了解世間百態。網絡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可以通過會、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推廣,能夠增加效益。而且,已經構建了二貨網的手機app軟件和微信公眾平臺,所以推廣起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3結語
首先,任課教師要進行自我介紹。教師在給學生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把自己的姓名、聯系方式、微信、微博、郵箱等信息介紹給學生,還要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成果介紹給學生,身教重于言傳,便于學生了解任課教師的特點。其次,教師要把所授課對象的情況向學生做介紹。因為新生都剛到一個班級,彼此之間不熟悉,對同學的生源地、學習成績等情況都不熟悉,任課教師要向學生一一介紹,班級同學的最高分是多少,數學的最高分是多少,班級的平均分是多少,使同學們能夠盡快適應環境,更好、更順利地進行溝通和學習。筆者在介紹班級自然情況時,用到了統計學的知識,用圖表向學生介紹班級同學的生源地、入學分數、數學的最高分、總分最高分、班級平均分和數學平均分,讓學生在知己知彼的同時感覺到數學的應用是無處不在的。
二、經濟數學課程重要性介紹
1.介紹科學家對該門課程的重要性評價。
恩格斯說“:在一切理論成就中,未必再有像17世紀微積分學的發明那樣被看作人類精神的最高勝利了。”馬克思說“:一門科學,只有當它成功地運用數學,才能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美國著名數學家柯郎說“:微積分是人類思維的偉大成果之一,它處于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的地位,使它成為高等教育的一種特別有效的工具,這門學科乃是一種憾人心靈的智力奮斗的結晶。”數百年來,在大學的所有理工類、經濟類專業中,微積分被列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
2.從經濟數學課在培養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在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和專業案例等方面介紹數學的重要性,給學生直觀的感覺。
由于專業類型的不同,學校類型和培養目標的不同,以及地域的差異,使人才對大學數學的要求呈現多樣化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數學的教學應根據不同需要,精選內容,把握基本要求,通過知識載體傳授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與自主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能力。近年來,我們在數學基礎課中嘗試案例式教學,針對不同專業,在數學概念的導入、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采取了選取專業案例的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的同時,了解了數學對今后專業課學習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1)從培養方案中數學課所占的學時、學分比重,讓學生了解數學課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2)選取專業案例,介紹經濟數學知識在專業課中的應用。經濟數學是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開設的數學基礎課,在當前專業認證背景下,其重要性程度主要體現在:一是數學在經濟、管理中的使用充滿了活力,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提供必備的工具;二是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水平;三是提高學生對數學美的審美能力。通過對經濟數學重要性認識的講解,在結合生活實際中的一些生動的案例,用數學的工具巧妙地加以解決,讓學生有直觀的重要性認識。
三、經濟數學課程的特點介紹
1.經濟數學與初等數學研究對象的區別。
初等數學研究的是
規則、平直的幾何對象和均勻有限過程的常量,也成為常量數學,經濟數學是研究不規則、彎曲的幾何對象和非均勻無限變化的變量。
2.經濟數學與初等數學研究方法的區別。
初等數學研究方法是孤立、靜止、片面地考慮問題,經濟數學研究方法是變化運動中考慮問題,也就是極限的思想。
3.兩者的結合點。
經濟數學與初等數學因其所處歷史時期不同,因此研究對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教師在新生一入學,就要向學生介紹經濟數學特點,同學們思考問題的角度、方法都要改變,把初等數學的片面、孤立、靜止的思想方法轉變成在變化運動中考慮問題的極限方法,這樣就能很快適應數學的學習,迅速入門,順利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
四、經濟數學的學習方法介紹
經濟數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與初等數學的差別,要求學生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法國數學家笛卡爾指出:“沒有正確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會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著名教育家錢令希院士說“學習如同在硬木頭上鉆螺絲釘,開頭要先搞正方向,錘它幾下,然后擰起來就順利了。否則釘子站的不穩不正,擰起來必然歪歪扭扭,連勁也使不上。求學之路慎起步呀。”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大學新生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學習準備:
1.堅持預習,每次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大學課堂與中學不同,學時長,課堂信息量大,只有提前預習,掌握老師當堂課要講的內容,知道重點和難點,帶著問題去聽課,學習效率才會大大提高。
2.認真聽講,積極思考。
要充滿對新知識的渴望,認真思考老師是如何引入新概念,如何抽象為數學問題,如何進行分析,如何建立數學模型,如何進行求解的,要緊跟老師的思路,心、腦、手、耳并用,重點是積極思考。
3.有選擇做好課堂筆記,及時復習。
上課要學會有選擇的記好筆記,要記錄老師強調的重點、難點和補充的知識點,特別是老師總結和提煉的好的方法和記憶規律。教材上的內容一般不要記錄,否則時間上就很難掌握,容易錯失老師講課的內容。
4.按時完成作業,及時答疑解惑。
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已經持續十余年,大學畢業生人數也隨之增加,由此引發的就業問題收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近兩屆政府都始終把大學生就業放在重要位置。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727萬,比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再增加2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答央視財經記者問時提到:截至2014年年末,全國就業人數達到77253萬人。其中不乏歸國的精英人才,其中也包含大量的再就業人員,這樣的人員結構不管是技術,還是經驗都是其勝過大學生就業群體的重要砝碼,也一定程度上提高的大學生就業的難度。然而,在供大于求的就業市場下,很多的HR招不到滿意的畢業生,出現了崗位空缺和失業并存的現象。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問題的科學,從經濟學供需匹配理論看,政府和高校應積極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推動者,即分別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結構調整,雙管齊下,創造更多的大學生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實現大學生就業的供需平衡,與此同時,為大學生就業開通綠色通道,促進大學生求職信息和用人單位需求信息的多渠道交流,實現有效的供需資源共享。
二、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大學生就業難
從以上的現狀我們不難看出,供求失衡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供求理論強調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的一定時段內,所有商品的供給量與需求量應當相等,實現供求均衡。反之,則是供求失衡,表現為兩種情況,即如果供給量小于需求量,商品供不應求,在市場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供給方。相反如果供給量大于需求量,商品滯銷,在市場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需求方。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是也是商品,高校是這種商品的供給方,用人單位是需求方,如果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較高或者較低就會出現供求不均的現象,而如果該需求和人才的供給相適應,則供求均衡。實踐中,往往表現為人才的供給量較大,人才的需求量較小,供求不均,才有我們看到的就業難問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分析就業難的問題。
(一)供給方面
供給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生產者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或勞務的數量。從供給的量上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高校的擴招,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不斷增加,近幾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再加上每年滯留下來的待業人員,這就使得在就業市場上的絕對供給量大大提高。整體來看,大學生畢業人員總的數量是在增加,充實了人才的供給量,但是,在大學生泛濫的今天,用人單位要相中自己的千里馬卻顯得更為困難。在存在競爭的人才市場中,大部分畢業人才面臨的是在面試中落榜,因此,就業難的現象被擴大,進而成為一種社會問題。
(二)需求方面
需求是指一定的時間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消費者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或勞務的數量。從需求看,在經濟學領域,GDP和就業崗位成正比例關系,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它所帶來的就業崗位量是80~100萬個,所以,我國一直在追求GDP的增速。但我國采取的主要是增長優先發展戰略,對就業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略,才會有勞動力需求有增加,但增速總是低于經濟發展速度的“高增長、低就業”的現象。從就業需求的主體即自主創業、政府、企業來看,市場的風險,社會經驗的缺乏,創業對畢業生的吸納作用微乎其微。政府部門減員增效,機構改革,人員需求日趨飽和,難以吸納更多的畢業生?,F在就剩下企業了,但是目前高校專業的設置及教育模式又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嚴重脫節,造成結構性失業的現狀,即崗位空缺與失業并存。
三、大學生就業問題解決的路徑探討
(一)供給方的行為要求
從有效供給的角度來講,高等教育要培養出適應企業和社會需求的產品。這就要求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選擇應服從市場,正確定位自己的辦學目標和方向,人才培養要與市場緊密聯系,所有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應當首先以準確的市場定位為基礎。合理預測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結構,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對職業設置與教學過程進行合適的調整成為高校決策者要做的頭等大事。此外,要針對學生個體,進行多樣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鼓勵大學生加強社會交往,提高對社會和自身的了解,引導學生全方面發展。
(二)需求方的行為要求
從需求的角度來講,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時,應放眼長遠,適當的采用邊際分析的方法。在進行人才選擇時,應改變只注重經驗和學歷的慣例,雖然剛畢業的學生,在社會實踐方面鍛煉少,但絕大多數畢業生悟性高、責任心強。用人單位可以改變固定的用人標準,靈活設置招聘的條件,給他們證實自己能力的機會,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用人單位的理性選擇會幫助許多的大學生的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三)社會經濟環境的塑造
政府是宏觀調控的主體,它應當積極引導高等教育模式的改變以適應市場的需求。使得資源更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相關的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服務部門,應通過對市場的發展分析,靈活運用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對高等教育的方向進行引導,調節作為人才供給方的人才培養方向,防止出現高等教育領域的“通貨膨脹”,形成合理的教育布局和專業設置,為市場需求服務。
四、結語
(一)有利于學生社會網絡資源的培育與擴張同學關系,實際上是一種社會網絡。同學網絡、校友網絡,對同學、校友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當今高校,都非常重視校友工作,建立起以校友為節點的社會網絡系統,在促進同學、校友關系交融的同時,促進母校建設與發展。但我們注意到,目前的做法,注重的是事后,而不是事前,沒有將在校生納入校友的考慮范疇,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在不同專業在校生中培育、建立起社會網絡系統。事實上,在傳統住宿模式下,除了一些在學校社會活動別積極的同學外,多數同學基本不認識外專業的同學,更不用說建立起某種親密的社會關系。而在創新轉型后的住宿模式下,同學既可以通過行政班級活動、上課,認識同班、同專業的同學,也可以通過宿舍的環境,與其它專業,甚至不同年級的同學建立關系,且這種同學關系數是呈指數增長。
(二)有利于彌補學生能力的缺失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以及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的養成,對學生未來事業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生代大學生能力的缺失,是用人單位普遍反應的問題。我們往往把學生能力的缺失,歸咎于學生的本身,而沒有在培養主體上尋找原因。大學之前的家庭、社會、學校的過度關心,弱化了學生本應具備的能力,如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大學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還面臨著彌補學生之前缺失的基本能力。在創新轉型住宿模式下,學生不再有班長、組長或同班同學的提醒,必須根據自己選課的情況,安排作息時間。由于不同專業的同學上課時間不同,作息時間也就不一樣,因此,他必須學會兼顧他人。此外,不同專業的同學思維方式不同,如何與不同專業的人交往,對學生而言,也是一個挑戰。這種住宿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就部分彌補了大學生之前最為缺乏的生活、處事、為人的能力。
二、大學生新型住宿模式的探索——以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為例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是由福州大學與福州大學資產運營公司舉辦的獨立學院,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目前已擁有39個專業,12000多名學生。在較為自由的辦學模式下,2008年開始,學院開始探索實施大學生創新轉型住宿模式。由于獨立學院屬于民辦高校,早年至誠學院的新生報到率都在90%左右,近年新生報到率雖有提升,但還在95%左右徘徊。因此,新生報到率與新生宿舍安排就構成了一對尖銳矛盾。此外,學生在學期間退學、轉學、休學、參軍、出國等等,也提出了房產資源的利用問題?;诖?,學院開始嘗試性實施新的住宿模式,解決房產資源的經濟合理性問題。學院按照如下步驟開展了住宿新模式的試驗:第一階段,嘗試階段。為了減少新模式介入引發的波動,保持學校穩定,學院采取老生老辦法,新生新辦法,即:2007級以前的學生仍按舊的住宿模式居住,2008級新生按新的住宿模式居住。同時,建立起學生社區管理中心,建立系、社區輔導員專業化分工協作系統。這一階段的試驗結果:學校房產資源利用率提高,宿舍安排人員工作負荷減少,學生沒有波動、較為認可,來自系輔導員系統的排斥力較大,社區輔導員比較忙亂,極個別有后門可走的家長對宿舍床位抽簽結果不滿意,但總體狀況良好。第二階段,總結與推廣階段。2008級新生入住后,褒貶不一。學院通過新舊宿舍住宿模式而引發的學生行為管理的比較,不斷思考總結,并強化系、社區輔導員角色意識,強化新模式優勢。并且,在2009級及以后的新生中,不斷擴大試驗范圍,直到2011年,全校全部實行新的住宿模式。這一階段的試驗結果:當缺乏新舊住宿模式比較時,個別領導、教師常把學生管理問題,歸因于住宿模式的轉換;基本做到了只要有空床位,就可以安排學生,極大地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減少了資源浪費;系輔導員與社區輔導員對立性減少、協作性提高;社區管理中心建立起了較強的學生自治組織結構及干部隊伍,社區建起了黨員服務站,學生自發辦起社區期刊《家》,以情為核心的社區文化基本形成。第三階段,住宿環境利用階段。新模式所具備的比較優勢,在前兩個階段試驗中,我們沒有過多的強調,而是讓實踐說話,學生對宿舍環境的利用,基本是無意識的。但在2011年以后,我們不斷宣傳這一住宿環境對學生行為的改造作用,促使學生有意識的利用環境,完善自身知識學習、能力訓練和綜合素質養成。目前,大學生住宿創新轉型模式已實施六年,整體較為順利,解決了所遇到的問題,也為至誠學院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資源。但仍有許多工作需要探索與完善,主要有:社區管理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社區文化建設有待加強、學生利用宿舍環境的主動性有待啟發等。
三、大學生新型住宿模式構建與推廣的關鍵點
從宏觀角度看,大學畢業生年供給量大于市場需求量。1999年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做出的高校擴招決議,使我國高等教育在規模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依據世界銀行劃定的標準,大眾化高等教育的標準是入學率為15%以上。我國2003年大學生入學率已達15%,隨后又歷經10年連續擴招。擴招導致畢業生激增。2003年擴招后的第一屆畢業生人數達280萬,10年后的2013年,畢業生人數增至699萬,預計2014年將達727萬。連年擴招使更多高中畢業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全民文化素養有了飛速提高,但與之相伴的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每年數十萬畢業生無法及時就業。伴隨著時間的延續,延遲就業的大學生數量還在不斷累積,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具體而言,大學生就業實際現狀比公布的統計數字更加令人擔憂。從有關部門公布的畢業生就業數據來看,所謂“就業率”實為“落實率”,如公式一,公式二所示。此外,高校就業率依據簽約率來統計,一紙協議并不能代表準確、真實的就業情況。這表明,實際就業率與官方統計和公布的就業率存在一定偏差。同時,統計數字無法準確反應不同高校,不同專業和不同性別的就業差別,以及已就業大學生的就業滿意度等就業質量問題,從而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顯得晦澀復雜?!?00%公式1:年度大學生就業率公式落實率=×100%公式2:年度大學生落實率公式。
二、大學生就業現狀成因分析
大學生就業難,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首先,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本質是經濟問題。從經濟學理論來看,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在總量上必須保持平衡,供給大于需求會導致勞動力過剩。中國勞動力資源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而資本資源(以國內投資額為標準)僅占世界百分之四,勞動力數量與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在理論上成為大學生就業難的必然因素。從國際經濟形勢看,全球經濟不景氣是導致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就業量的增加歸根結底要依靠整體經濟增長拉動。近年來世界次貸危機的發生對大學生就業而言無疑更是釜底抽薪。從國內目前的經濟結構來看,盡管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受中國歷史因素的影響,經濟結構仍屬勞動密集型,科學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權重還很小,經濟發展能帶來的勞動力市場需求主要還是體力勞動者群體。因此,也就出現了大學生就業難與民工荒并存的現象。另外,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國家行政事業單位機構精簡等也對大學生就業帶來不利影響。其次,供需對接錯位、高校教育缺乏前瞻性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又一重要原因。首先,意識時間對接錯位。在實行市場經濟的今天,用人單位需要怎樣的人才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但高校專業設置的調整改革,在時間和周期上卻明顯滯后于市場變化。等高等院校調整完成到大學生畢業尋覓就業機會,已經用去若干年時間,人才市場的需求已經產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原先的熱門專業已經冷卻,畢業生產出過剩。二是辦學特色的對接錯位。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與市場需求同步,是多種多樣且不斷變化著的,但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受傳統計劃經濟和管理模式影響,缺乏獨立性,缺少特色,所有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幾乎具備相同的特點。這很難滿足市場需求。三是期望值對接錯位,大學生普遍希望穩定的工作崗位,但近年來承載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是第三產業;大學生期望從事理論性較強的工作,而用人單位則更加注重人才的實踐能力,大學生在工資待遇上希望與期望值匹配,而用人單位則希望節省開支聘用直接可創造財富的員工,這種教育傳統的誤導導致的期望對接錯位仍將繼續影響實際就業率的提高。
三、大學生就業難相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