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5 22:15:43
序論:在您撰寫課堂教學評價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科學化的課堂教學評價能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帶動學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學生的素質得到較好的提高,對進一步加強和深化課改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文對評課的內容、方法、技巧以及應達到的功效進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keywords】ClassroomteachingevaluationTeachingStudents
【Abstract】Thescientificevaluationofclassroomteachingisabletopromotethe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teachingandtheteacherprofession,isabletoledtheschoolraisingthelevelofscientificresearch,isabletopromotethe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students.Itisverystrongpracticalsignificancetofurtherstrengthenanddeepenthecurriculumreform.Thispaperanalysisthecontents,methods,techniquesandtheeffectshouldreachonclassroomteachingassessment,andputforwardsomeownviewsandopinions.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盵1]這就是告訴我們,科學化的課堂教學評價(即評課)能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帶動學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學生的素質得到較好的提高,對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新一輪課改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課改的實施離不開課堂,最后的落腳點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只有建立能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并從多渠道獲取信息,才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好的教師來實施高質量的教學過程、好的評價體系來“催化”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才不是“一潭死水”。所以,要狠抓課堂教學及課堂教學評價,切實做到讓學生“減負”,優化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率。
特級教師徐世貴老師認為:“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實中肯的分析和評價,并能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一些現象做出正確的解釋??茖W正確的評課能較好地發揮應有的功能?!盵2]評課并不是專家、教研員、校長們的專利,只要是一名教師,就應該積極的參與到其中來。
那么,我們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應該評些什么內容,怎樣評,評課時應注意些什么問題,評課后又要達到一個怎樣的功效呢?
1.評課的內容課堂教學評價,既是對課堂效果的評價,以及對構成課堂教學過程的各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等)所產生作用的分析和評價。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三個階段的評價側重點不一樣。課前評價主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課中評價主要是了解、診斷學習狀況以便更好的進行教學調適、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課后評價主要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實現預期目標,以作為評價教學成果的一個依據,評價時我們應注重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作用、教師與教學方法的相互作用、教學方法與學生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評價課堂教學中的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教學目標與績效達成、教師專業成長等諸多方面[3]。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時也應該關注到學生學習的參與熱情、學習效率等方面的情況。
如教學小語北師大十二冊《人生禮贊》一課,不僅要評價教師如何執教即如何引導學生積極面對人生、對理想充滿希望,還要看執教效果如何。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成效,即學生通過什么方式來學習和感悟在不斷努力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有所收獲,看學生能不能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來表達對人生的憧憬、對人生的贊美。
2.評課的方法及技巧無論對于執教者還是聽課者,課堂教學評價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和作用,都必須堅持科學、堅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為了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評課應該針對教學現狀進行“挑刺”、找問題。然而,在現實的評課中,卻存在不少的弊端,沒有發揮評課應有的功效,如:有的聽后不評;有的評得很隨意,不痛不癢,讓人聽后覺得毫無意義;有的評得卻抓不住關鍵,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有的評課者充當老好人,凈說好話,使聽評雙方都沒有受益;有的則是追趕時髦,流行什么教育理論就用什么時髦的話題和理論去套,并沒帶給大家多少收益。
其實,評課是有一定規律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體現評課的科學性和實用技術性,這就需要遵循一些原則:
2.1以理服人,實話實說。評課最忌“就課論人”“評課評人”。評課要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來分析課堂教學中的種種現象,既要關注細小的細節,更要關注教育觀,并且本著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精神,提供給執教者與其他聽課者學習借鑒的機會,評課就有了實實在在的意義。
2.2創設心理零距離。評課時要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評課的出發點和歸宿。評課者要站在執教者與幫助促進者的角度去分析考慮問題,給執教者一個中肯的指導意見,特別是一種十分誠懇的態度,在充分肯定的同時,誠懇地提出該課的改進之處,讓執教者感覺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執教者在一種融洽的氛圍中,在一種充滿“輕松”的心理狀態下感覺到你的善意,從而容易接受你的意見,這樣才有助于執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2.3激勵為主,共同促進。課堂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是要激勵執教者(特別是年輕的教師)快速成長,成為課堂教學直至課程改革的中堅力量。評價一堂不夠成功或不夠完美的課,一定不能對教師的執教能力下定性結論,否則會讓執教者喪失進取的信心,評課者要挖掘出執教者的優點,幫助他分析失敗的原因,提出具有建設性、可操作性的改進措施。這樣,執教者才會痛有所悟、喜有所獲,想方設法提高執教水平。這樣才能激勵聽評雙方共同提高。
2.4因人而異,重點突出。評課要根據執教的不同情況、課堂教學的不同形式而有所側重,而且要有一定的區別和特色。對骨干教師的要求就要提高一些,抓個性特點,挖教學特長,激發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
評課也不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重點部分詳細談,理論聯系實際,哪里需要改進,那里很有特色,哪個環節很有新意,都要評清楚,要讓人一聽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2.5方法多樣化、藝術化。評課的方法和步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適當的增減和調整。要講究藝術,掌握心理學理論,掌握“談話”的策略,注意評價的尺度,從幫助、教育、促進的角度去考慮方法的多樣性,可從評價方式上、內容上盡量將自我評價、同行評價與領導評價、學生評價結合起來,以提高評課的準確性。做到六個關注:關注課型、關注教學思路、關注學習方式、關注學習成效、關注教學風格和關注評價方式,尤其要從學生的“學”反觀教師的“教”,從學生學的狀態效果來評價教師教的成敗[4],但評議時也要為自己的觀點留有余地,評課也是一種交流、探討,不能說誰的觀點就是百分之百正確。
3.評課應達到的功效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學論教”。教師要認真的研究并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現學生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和創新,主動發展與創新,讓學生體會到和諧而充滿活力的課堂帶來的樂趣,并在其中體現探究的快樂,品嘗成功的喜悅。
實踐告訴我們,課堂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評價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將促進同事之間相互學習、共同研討評課的良好風氣的形成,其重點不在于評價教師的講授水平,也不在于鑒定某一節課的教學結果,而是要診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課評得恰如其分,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執教者的積極性,升華評課者自身的認識,還可以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教師的個體發展需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同時,評課不能忽視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要評價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否有效,要從學生的學習心境、個性發展、學習動機、學習參與度、學生的協作能力、技能發展、思維發展、認知狀況、學習績效等等方面來考慮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2]徐世貴.《怎樣聽課評課》,遼寧民族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1、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
教學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課堂教學又是教學工作的一項最主要的工作。課堂教學離不開評價,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內在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堂教學亦如此。一堂語文課,其教學的基本目標是什么?教師是怎樣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的?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教師對教學進程的調控是否得當?等等,對這些方面能否作出科學的準確的評價,不僅直接決定語文教學效率的高低,語文教學標準的落實,還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無論是教學目的、任務,還是教學過程、環節和方法。
另一方面,近幾年的教育改革實踐也表明:不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教學改革工作很難全面展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也成為一句空話。長期以來,我國總是把考試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方式,把一次考試、幾張試卷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一把尺子,這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因為考試僅僅是質量評價的一小部分,用一小部分來代替全部是不科學的,是不能反映出教學的全部質量的。因此,建立完整的課堂教學評價制度,對于克服“片追”現象,克服“高分低能”現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有重要意義的。
2、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功能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1)改進功能
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所提供的反饋信息,可以使師生明確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課堂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進所規定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積累資料以便提供關于如何才能更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和修改教學目標的依據。
(2)評定功能
通過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了解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優點和缺點等,以便對教師考查、鑒別,同時也對學生的學業、能力、發展水平作出考查和鑒別。
(3)激勵功能
教育心理學表明:正確的、公平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調動教師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激起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因,維持教學過程中學生適度的緊張狀態,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
二、語文課堂教學要素的邏輯分析
對語文課堂教學要素的邏輯分析,是評價課堂教學的基礎。從信息論的角度看,在課堂教學活動這一信息系統中,教師作為信息的載體,通過各種途徑、方法,向學生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知識信息、語言信息、思想信息和心理信息。在輸送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水平、教研成績、教學風格以至品行情操,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是檢驗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如語文技能:閱讀、寫作、書法、說話、聽話等;計劃技能:處理教材、選擇教法、編寫教案、設計板書、制作教具等;實施技能:聽、說、讀、寫的教學技能、學法指導、學習指導技能等)的綜合尺度,也是考核師生雙邊活動效益的主要渠道。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的評估至少要從五個要素去考慮:目標、內容、方法、進程及效果(預期目標)。
目標,是語文課堂教學最核心的要素,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一節課的靈魂,它影響統帥其他要素(包括內容、方法),影響課堂教學的進程。
內容,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它受目標的制約并為實現目標而規定,是目標實現的物質載體。
方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另一重要因素,它受制于目標,并為目標服務,同時它又受內容的影響,內容的不同決定了選擇方法的多樣化。教學目標正是以教學內容為載體,通過具體的教學方法才得以實現的。
進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教學時間是其外在表現形式,教學環節與節奏是其內在要素。
目標的最終歸宿是教學效果。效果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進程的綜合反映,是各要素相互作用力的外化形式。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素的評價標準
(一)目標的評價
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評價主要從兩方面來看:
1、目標的制訂:主要看是否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接受的可能,來制訂切合實際、明確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
2、目標的落實:主要看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教學的進程是否圍繞目標進行,以及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
(二)內容的評價
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評價也從兩方面去看:
1、內容的選擇,包括三個方面:
(1)內容的質量:質量的選擇必須確?!八男浴保嚎茖W性、目標性、思想性、啟發性。其中,科學性是前提,即選擇的內容必須是正確的;目標性是核心,即選擇的內容必須是為課堂教學目標服務的。
(2)內容的深度:所選擇的內容,深度要適宜,必須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掌握的,即選擇處于維果茨基所說的“最近發展區”的內容。
(3)內容的廣度:廣度要適當,內容的廣度又決定課堂的密度、課堂的節奏。要圍繞教材內容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內容的處理:這是最能體現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一個環節,主要看重點是否突出,如何突破難點,是否抓住關鍵,是否揭示前后內容的聯系等。
(三)方法的評價
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評價著重從三方面去進行:
1、方法的選擇:主要看所選擇的方法能否為目標、內容服務,是否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學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方法。
2、方法的運用:
從四個方面去看:
(1)指導思想:看有沒有把面向全體學生與注意因材施教相結合。
(2)認知方面:看有沒有把知識傳授的系統性和方法培養的有效性相結合。
(3)情感方面:看能否注重師生雙方彼此情感的交流。
(4)調控方面:看信息反饋是否及時、調控是否得當、教育機智的發揮情況如何等。
3、教師基本功:主要從教師教學語言是否準確、生動、清晰和簡練,板書設計布局是否合理,字跡是否清楚,教態是否自然,教具設計是否實用合理,演示是否恰當、適度等方面去衡量。
(四)進程的評價
語文課堂教學進程的評價也從三方面去進行:
1、教學環節的進行:看各環節是否活潑而不死板,充實而不空洞。
2、教學環節的交替:看環節與環節之間交替是否自然,能否做到井然有序。
3、課堂結構:看整個課堂結構是否嚴密、緊湊。
(五)效果的評價
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看學生掌握的程度、能力培養的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收獲,主要從兩方面著手:
1、課堂上觀察學生的接受程度。
2、課后運用各種測評手段,進行測試反饋,了解大多數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所預期的效果。
四、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量化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確立后,就要將整個評價體系分為三級指標:A級指標,即目標、內容、方法、進程各要素;B級指標為每一要素的各方面;C級指標為具體做法,這樣評價體系就建立起來了。評價體系建立后,再根據每條指標以其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賦予不同的權重系數(分值),給起重要作用的指標以較大的權重,給起次要作用的指標以較小的權重。
根據以上方法,可確立如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見第2頁右欄下表)
批評評語可以用委婉的話語來呈現,但是課堂決不能夠缺少批評評語。批評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這是一味的贊賞所不能達成的。但是批評卻不意味著打擊,教師不能用嘲弄、諷刺、挖苦的語氣。因此教師的語言應注意尺度,在不挫傷學生心理的前提下,讓學生能夠受到激勵,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不應武斷否定,評價語應具有民主性
評價語言要指明學生的不足與錯誤,但一味武斷的批評,特別容易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因此評價語應用啟發和商量探討式的語言,既能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語中學有所得,又能讓學生樂于接受。
三、對學生的贊賞要落到實處,忌用套話
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回答的創新點、閃光點,從這些方面著手對學生進行贊揚,既能讓同學明確自身優勢,又能讓同學感知教師評價語言的用意,創建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
四、教師應重視課前預設
充分的課前預設,讓老師能夠更游刃有余的掌控課堂。提出一個問題后,應盡可能的展開想象,預想學生的思路,學生的回答,這樣在課堂上,教師就能掌握主動性,更全面的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
五、教師應不斷強化自身專業素質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并不會一直在聽講或者是思考問題。一節課45分鐘,有一部分學生甚至是好學生也不能完全集中精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設置一些合理的問題,可以讓學生一起討論,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提問,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性。此外,語文課本上有很多需要背的內容和生詞生字,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注意不能只關注學生的作業,還要教給學生背的方法。然而,有些教師習慣性地提問或者是默寫,對于不能通過的學生就罰寫,少則幾遍,多則十幾二十遍。這樣不但不能使學生記住知識點,很好地去利用知識,反而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厭煩感。因此,教師要適時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趣,自己愿意去背或者去寫。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想學習而且想學好的,教師要肯花費精力,在課堂上多關注學生,多了解學生是否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如果不感興趣,那么原因是什么。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有效的教學,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好了,成績自然也就好了。
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有效的評價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要采用積極的態度,主動接納學生的想法,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評價是對或者是錯,這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要信任學生,關心學生,這樣能縮短教師和學生心靈上的距離。教師肯定的鼓勵的評價能夠使學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滿足,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再次,教采用體態語言對學生進行親近式的評價,可以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在一節課快結束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回答問題的情況,給一個總的有效評價,可以打分,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獎勵。最后,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表現性評價實際上是對被評價者在完成某一項或者某些任務的過程中的整體表現情況進行觀察和評估。總之,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讓學生在知識和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結語
論文摘要:為了促使化學課堂教學能適應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必須擁有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本文介紹了制定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的理念和評價指標等,突出了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新課程需要以發展性教師評價為指導思想,構建新的教師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創立包括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包括專家評價)在內的量化和質性(即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教師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使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成為教師、學生以及評價者等課堂教學參與者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形成共識的過程。為此,筆者對如何構建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進行了探索。
一、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課堂教學評價必須適應這些變化。
1.為學而教,以學評教。
在教學活動中,主體是學生,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服務于學。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最終都會在學生方面得到體現。在“為學評教”問題上,以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在課堂內的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中的行為和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過程等。在“以學評教”問題上,著力于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既要關注教師在教學中的行為,更要把評價重點放在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學”所起的作用之上。
2.重三維目標的落實。
三維目標對學生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中不但應注重“雙基”和“學科能力”目標的落實,更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方法和思考,關注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培養與形成。評教師的教學能力更多地應體現在能否及時地了解學生在課堂上所做、所說、所想,能否了解學生學會了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能否為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能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等。
3.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應以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為先導。教師的角色應由重“教”向如何指導學生去“學”轉變,由簡單地呈現教材內容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轉變?,F代信息技術已成為課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恰當地選擇和使用傳統或現代教學媒體,也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否整合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能否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宜的學習方法指導,能否恰當地選擇和使用現代教學媒體,是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的重要方面。
二、課堂教學各項評價指標的內容
課堂教學各項評價指標著重考查教師的教是否體現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
1.聽課者(同行或專家)評價內容。
(1)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指標。
*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堅持開放的教學觀;堅持學科與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及整合;堅持不斷探索與創新;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勵者。
*學科功底——學科教學基本功(實驗操作、粉筆、鉛筆、普通話、簡筆畫,恰當運用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能力),本學科相關知識水平及教師自身習慣與能力;創造性地理解與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識傳授準確無誤。
*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實際選擇最適當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運用。教師注重自己教的方法與學生學的方法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其次,現代化的教學不僅要體現教育觀念的現代化,而且要體現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現代化。*教學任務——根據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要求,全面正確地理解和落實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突出重點,注重基礎,學科特色明顯。
*學習動力——創設和提供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善于激勵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一直注意引導和調動學生,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
*科學方法——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重視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教育。教學過程體現問題性、參與性和實踐性,給學生機會,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與探究。促使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積極表達交流。
*人文關懷——運用恰當的教學評價激勵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等的選擇,均應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通過教學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展”。
(2)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指標。
*活動廣度——一方面是學生學習中的動腦、動手、動嘴、用眼等情況,另一方面是學生參與的廣度。
*參與方式——學生參與方式多樣,獨立學習、小組學習、群體間的交流協作、動手操作等。
*學生狀態——濃厚的興趣、較高的熱情、飽滿的情緒、強烈的求知欲。
*活動時間——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科學探究的時間。
*學習品質——善于傾聽,很好地與他人溝通,能質疑發問,敢于表達不同想法和觀點。
*參與效果——教學目標的達成,能力發展趨向的形成。
*生成狀態——學生學習中的投入、認識提高的情況;是否伴有滿足、成功、愉悅等體驗,并對后續學習更有信心;學生的個性是否得以顯現。2.上課教師自評的指標。
*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科學方法教育的情況。
*落實情況——指導學生在學習中落實知識,提升能力的情況。
*教學創新——利用學科特色,進行價值觀教育和教學中的創意突破情況。
3.學生代表對學習效果自評的指標。
*知識與技能——主要知識點的落實情況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是否已較完整地學會了所學的知識。
*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過程,所用的學習方法是否適合本人的實際情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過程中本人的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參與程度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情況。
三、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的使用和結果表述
1.課堂教學評價流程。
*評課者熟悉學科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研究和閱讀教師教案,做好詳細的聽課記錄。
*運用座談會或書面檢測等方法進行課后測驗與調查。
*評定課堂教學評價表(附件略)各項指標的達成等級。
*對等級賦值計算。
*寫出評課意見并反饋。
2.數椐處理和結果表述。
對課堂教學評價表中的各項指標,用等級賦值方法計算后,再用等級表述評價結果。
*指標得分計算:
評價指標的等級賦值為優:95分、良:80分、一般:65分、差:50分。
指標得分=等級賦值×權重。
*評課總得分:總分=∑指標得分(所得總分按照四舍五入取整數)
*評課結果的等級表述:總分在95~86分為優、85~71分為良、70~56分為一般、55分以下為差。
*評課結果的定性描述。
3.評價方案的應用拓展和反思。
*本評價方案不僅適用于化學學科,若對指標、指標權重進行微調,還可用于大多數文化課的課堂教學評價。
*本評價方案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由聽課者進行“他評”,執教教師和上課學生進行“自評”,能很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對評價表的統計處理建議用MicrosoftOfficeExcel進行處理,能更迅速準確。
參考文獻:
新課程需要以發展性教師評價為指導思想,構建新的教師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創立包括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包括專家評價)在內的量化和質性(即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教師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使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成為教師、學生以及評價者等課堂教學參與者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形成共識的過程。為此,筆者對如何構建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進行了探索。
一、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課堂教學評價必須適應這些變化。
1.為學而教,以學評教。
在教學活動中,主體是學生,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服務于學。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最終都會在學生方面得到體現。在“為學評教”問題上,以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在課堂內的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中的行為和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過程等。在“以學評教”問題上,著力于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既要關注教師在教學中的行為,更要把評價重點放在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學”所起的作用之上。
2.重三維目標的落實。
三維目標對學生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中不但應注重“雙基”和“學科能力”目標的落實,更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方法和思考,關注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培養與形成。評教師的教學能力更多地應體現在能否及時地了解學生在課堂上所做、所說、所想,能否了解學生學會了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能否為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能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等。
3.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應以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為先導。教師的角色應由重“教”向如何指導學生去“學”轉變,由簡單地呈現教材內容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轉變?,F代信息技術已成為課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恰當地選擇和使用傳統或現代教學媒體,也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否整合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能否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宜的學習方法指導,能否恰當地選擇和使用現代教學媒體,是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的重要方面。
二、課堂教學各項評價指標的內容
課堂教學各項評價指標著重考查教師的教是否體現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
1.聽課者(同行或專家)評價內容。
(1)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指標。
*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堅持開放的教學觀;堅持學科與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及整合;堅持不斷探索與創新;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勵者。
*學科功底——學科教學基本功(實驗操作、粉筆、鉛筆、普通話、簡筆畫,恰當運用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能力),本學科相關知識水平及教師自身習慣與能力;創造性地理解與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識傳授準確無誤。[*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實際選擇最適當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運用。教師注重自己教的方法與學生學的方法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其次,現代化的教學不僅要體現教育觀念的現代化,而且要體現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現代化。*教學任務——根據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要求,全面正確地理解和落實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突出重點,注重基礎,學科特色明顯。
*學習動力——創設和提供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善于激勵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一直注意引導和調動學生,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
*科學方法——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重視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教育。教學過程體現問題性、參與性和實踐性,給學生機會,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與探究。促使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積極表達交流。
*人文關懷——運用恰當的教學評價激勵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等的選擇,均應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通過教學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展”。
(2)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指標。
*活動廣度——一方面是學生學習中的動腦、動手、動嘴、用眼等情況,另一方面是學生參與的廣度。
*參與方式——學生參與方式多樣,獨立學習、小組學習、群體間的交流協作、動手操作等。
*學生狀態——濃厚的興趣、較高的熱情、飽滿的情緒、強烈的求知欲。
*活動時間——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科學探究的時間。
*學習品質——善于傾聽,很好地與他人溝通,能質疑發問,敢于表達不同想法和觀點。
*參與效果——教學目標的達成,能力發展趨向的形成。
*生成狀態——學生學習中的投入、認識提高的情況;是否伴有滿足、成功、愉悅等體驗,并對后續學習更有信心;學生的個性是否得以顯現。
2.上課教師自評的指標。
*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科學方法教育的情況。
*落實情況——指導學生在學習中落實知識,提升能力的情況。
*教學創新——利用學科特色,進行價值觀教育和教學中的創意突破情況。
3.學生代表對學習效果自評的指標。
*知識與技能——主要知識點的落實情況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是否已較完整地學會了所學的知識。
*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過程,所用的學習方法是否適合本人的實際情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過程中本人的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參與程度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情況。
三、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的使用和結果表述
1.課堂教學評價流程。
*評課者熟悉學科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研究和閱讀教師教案,做好詳細的聽課記錄。
*運用座談會或書面檢測等方法進行課后測驗與調查。
*評定課堂教學評價表(附件略)各項指標的達成等級。
*對等級賦值計算。
*寫出評課意見并反饋。
2.數椐處理和結果表述。
對課堂教學評價表中的各項指標,用等級賦值方法計算后,再用等級表述評價結果。
*指標得分計算:
評價指標的等級賦值為優:95分、良:80分、一般:65分、差:50分。
指標得分=等級賦值×權重。
*評課總得分:總分=∑指標得分(所得總分按照四舍五入取整數)
*評課結果的等級表述:總分在95~86分為優、85~71分為良、70~56分為一般、55分以下為差。
*評課結果的定性描述。
3.評價方案的應用拓展和反思。
*本評價方案不僅適用于化學學科,若對指標、指標權重進行微調,還可用于大多數文化課的課堂教學評價。
現代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等理論認為,閱讀是一種復雜的、主動思維的心理活動,是根據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識和經驗對信息進行篩選、驗證、加工和組合的思維過程,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認知行為。積極高效的閱讀教學活動應具備以下特征:
1、個人參與。有兩層含義:作為閱讀主體—學生要使其心智全方位參與;作為實施教學的教師要設法讓每一個學生都作為主體參與閱讀活動。
2、自我發起。就課堂上某一次閱讀活動而言,學生可以借助外部的推動或刺激使其轉化為自我閱讀的需求,才能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才能使學生的閱讀活動從形式化的表面上升為閱讀的本質—理解內容并伴隨著各種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及閱讀情感的實際體驗與交流。
3、自我評價。積極的閱讀體驗和自我評價是閱讀主體不斷進行閱讀活動并獲得更多實踐的心理基礎,也是閱讀主體不斷調整和完美自己閱讀行為的動力源。因此,閱讀體驗的強烈程度和評價能力的高低,是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具體體現。
當前,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不盡如人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未能真正參與課堂閱讀教學過程,從而缺乏相應的、及時的課堂教學環節評價,即形成性評價。閱讀課上仍以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為主,即使有檢測閱讀理解效果的提問或討論,也往往流于形式,或局限于教師與個別學生的相互“應和”上,而大多數學生更多的只是充當“聽眾”的角色,因此,初中閱讀教學的方法必須加以改進。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做的不僅僅是語篇內容的知識的傳播,更重要的是積極創設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條件和氛圍,使教、學和課堂評價一位一體;課堂評價應成為教師和學生教學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課堂評價始終貫穿于教與學的整個過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將課堂教學程序評價化是進行閱讀教學行之有效的一條途徑。
一、 課堂教學程序評價化實施的理論依據—形成性評價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明確規定:“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边€提出了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評價思想,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形成性評價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推動因素。如果形成性評價使用恰當,就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并得到激勵,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形成繼續進步的動力;也可以讓學生反省和反思自己的欠缺之處,調整學習策略,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適當監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 將課堂教學程序評價化的閱讀教學的具體操作
(一)實施前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給學生閱讀的具體目標及策略。學生在閱讀中檢驗自己是否達到了這些目標、運用了這些策略,這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自我進行評價的過程。
李靜純先生的“閱讀的具體目標”具有極大的參照性,見下列卡片:
卡片一、閱讀過程
1、 Considering the purpose for reading.
在接觸文本之前的幾秒鐘內對閱讀目的進行定位。
2、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the text.
確認文本的體裁
3、 Predicting what massage might follow.
隨著視覺掃描進程不斷地對接踵而來的信息進行預測。
4、 Controlling the speed.
依據閱讀過程的實際需要把握閱讀速度。
5、 Scanning
跳讀
6、 Skimming
略讀
7、 Deciding what the active words should be in the text.
根據閱讀目的確定文本中起作用的積極詞匯。
8、 Deciding what the receptive words should be in the text .
根據閱讀目的,確定文本中需要暫時接受的詞匯。
9、 Deciding what throw—away words should be in the text .
根據閱讀目的,確定文本中可以忽略的詞匯。
10、Stor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為了后續的需要,把掃描過程中的有用信息暫時存儲在頭腦中。
11、Recognizing the presuppositions underlying the text.
確認作者根據接受對象而預先略去的信息表述。
12、Recognizing implication and making inference.
確認隱藏在文本“深層”的因素,并據此進行意義上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