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21:15:53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情緒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生理發育已趨成熟,但心理成長正經歷著急劇的變化,這將在大學生情緒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所以,大學生的情緒調適是否適當將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的情緒管理對高校學生管理者來說同樣顯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好學生情緒管理,必須先了解學生情緒的特點,通過日常觀察和案例分析,大學生情緒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1.情緒的復雜多樣性
情緒是人對外界的客觀事物或事件行為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態度體驗或外在的表現形式。能帶來這種態度體驗的東西既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進入大學后,新的生活環境、新的交際對象、新的學習內容、新的希望和目標使大學生的需求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化,這些需求在不同階段、不同的學生身上體現出不同態度感受,表現出不同的情緒特點,情緒在大學生身上體出了復雜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的特點給學生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給學生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復雜性。
2.情緒的不穩定性
現階段的大學生正處于理智與情感的發育階段,是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生活在一個更加寬松、更加開放、信息源沖擊力更強、更復雜的環境下,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地發生調整甚至變更,這種環境下的情緒不僅僅受外界環境的控制,而且極易受到個人心境的影響,心境好時,情緒就會表現出積極、亢奮、善于言談;心境不好時,情緒就會表現出消沉、低落、悶悶不樂、不愿跟別人交流,體現出大學生情緒的極不穩定性。
3.情緒表現的隱蔽性
隨著大學生對校園生活的深入了解,社會閱歷的不斷豐富,人生經驗的不斷積累,心智逐漸成熟,各種能力都有所增長,尤其是控制能力。遇到一些問題時,不論是自己滿意的還是自己不滿意的,當面不去做過多的評論,把自己對所遇到的事情或事件的情感反應隱藏起來,比如近來出現的新名詞——陽光抑郁癥。這種情緒不易被別人覺察,有時,面對不滿意的事情反而會表現得更加高興甚至是非常滿意,給人造成一種假象,這種表現會因個人的性格不同而表現出一定的持久性,會對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比如:近年來在高校頻繁發生的學生自殺事件,這些自殺學生平常在老師的眼里是表現較好的學生,有禮貌、不惹是生非、不逃課曠課、跟學生之間的關系較融洽。但在某些事情上面,這樣的學生不善于發表意見,常表現出老好人的形象,不易讓同學或老師察覺他真實的內心想法,要想真正了解這類學生的內心世界非常困難。
4.情緒表現出的易沖動性
易沖動性是大學生情緒活動的一個突出特點,由于大學生正處于由不成熟到成熟起來的過渡階段,情緒活動表現出極不穩定性,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往往不假思索,情緒的表現像疾風驟雨般來得快去得也快,這個特點可以通過具體案例進行說明。案例:在一次校運動會上,某院的一位二年級的紀檢部部長在檢查學生到場情況時,發現被安排的一年級某班的學生沒有按時到場,于是就找到該班班長,并告訴他,你班的學生今天沒有按要求到場,咱院的出勤率低就扣你班的分,班長一聽惱了,立刻反擊:昨天我班的學生到場了,你給加分嗎?你只知道給自己加分,并煽動本班學生不配合院里的工作。紀檢部長立馬惱火,在眾目睽睽之下給了班長一拳。這一拳在其他學生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本案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不論紀檢部長還是班長在處理問題時,都沒有能夠平心靜氣地去商談出現的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從各自的觀點出發,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在學生中間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明顯體現了學生情緒的易沖動性,造成這種沖動性的根源是他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情緒管理對學生個人和老師的成長和發展都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以上情緒特點如果不能給予及時和正確的引導,非常容易導致大學生的不良情緒產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打擊,同時也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生的管理工作帶來困擾。
二、造成大學生情緒多樣性特點的因素分析
由于現代的大學基本上都是開放式的,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往往是分開的,學生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習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會造成學生的情緒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長期的學校教育管理中缺少對學生的情緒教育管理
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學生的成績,只要成績好,就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學生的個人感受和表現出來的反常情緒往往被忽略,甚至是置之不理。班主任或者德育導師的學生管理管理工作也常常把紀律、學習成績作為對學生好壞的衡量標準,很少有老師在管理學生時考慮用一種藝術的手段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在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去關注學生的情緒感受。在大多數的高校學生管理中,注重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卻忽視了學生的情緒管理教育,情緒表現又是個人心理活動的重要表現之一,能從中體現個人的心理素質,在人才素質整體結構中具有基礎和核心的作用。這是學校教育長期存在的一個嚴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才的培養模式。
2.所學專業影響著學生情緒
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情緒,如果學習的專業是自己喜歡的,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起來就感覺很愉快,沒有壓力感,學習視野也會不斷擴充,心情自然就會放松,狀態就表現良好;如果所學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是家長的意愿,學習起來就被動,沒有積極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整個的學習生活會產生厭倦情緒,同時也會感染到個人的生活當中去,尋找其他的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方式以求解脫學習帶來的厭煩情緒。
3.家庭教育方式嚴重影響個人的情緒
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基本單位,是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生活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生活環境,在什么樣的家庭環境下生活,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樣的,甚至會有很大的差別,如果在家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過于嚴厲甚至粗暴,孩子就易形成自卑、內向的性格特點,經常表現出憂郁的神情;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過于保護、過于干涉、拒絕甚至否認孩子的行為,孩子就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特點,表現出對人對事不信任、消極、松散懈怠的態度;如果父母過于嬌慣孩子,對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就會形成飛揚跋扈、自私、唯我獨尊的生活態度,稍有不順就會大發雷霆、不顧及場合,認為一切都應該圍繞他一個人轉;生活在一個和諧、相互尊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較活潑、開朗,給人非常陽光的感覺;生活在一個四分五裂、整天家里烏煙瘴氣的環境下的孩子,性格就比較孤僻、自卑、往往帶有暴力傾向。這些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后期的性格養成都有很重要的影響,當然這些也會影響到個人情緒的表達。
4.理想與現實生活及個人的自我認識度影響著個人情緒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生活習俗影響著個人的情緒,一般高校的學生生源地域較廣,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城市,來自農村的學生遇到城市的學生時,由于生活上的差距,常會產生自卑的情緒,感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才藝不如人,生活質量不如人,知識面不如人等。這方面的認識會嚴重影響在校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性格內向的學生就容易形成自閉癥。從農村來到城市,對大學充滿著幻想和期待,但面對現實時,又會發現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這時如果不能正確認知自我,把自己位置擺正,生活在這種種矛盾沖擊的心理下,大學生容易形成抑郁的情緒,所以,對大學現實生活的滿意度會影響學生的情緒。針對大學生的情緒特點及成因分析,作為高校學生管理者來說,應該全面分析問題,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管理。
三、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對策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人格發展、人生觀和世界觀確立的重要階段,面臨著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課題和抉擇。穩定、積極、健康、向上的情緒是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保障,也對高校學生管理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保證大學生很快適應學校生活并適應社會需要的重要基礎。為更好地管理大學生的情緒,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大學生的情緒引導教育
情緒引導教育就是通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從內心深處引發學生積極的、愉悅的情感體驗。在情緒引導教育的過程中,引導者要注意尊重和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品性,培養他們的情緒調控能力、正確認知自我、悅納自我的能力,加強大學生與同學、老師的交流互動,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引導他們積極參加校園活動,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促進他們對學習、學校生活和周圍事物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及認識到作為大學生應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培養出情感豐富、思想活躍、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新時代大學生。
2.不斷完善學校情緒管理設施、提高學生管理人員的情緒管理水平
學校設施對學生的情緒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硬件建設比較完備的學校,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課程學習來滿足對現實大學生活的不滿情緒,軟件建設方面,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心理培訓和教育,也可以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提供展示大學生不同類型才華的舞臺,給學生提供適時釋放學生內心壓力的環境和對象;其次是選擇中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學方面能給以學生引導,在情感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經驗,自身有較好的情緒掌控能力,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能給學生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進行溝通。最后在校內成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配有專職心理咨詢師,一旦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能及時提供疏通和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和途徑,避免事情向縱深方向發展。
3.努力營造寬松、和諧、健康的家庭生活環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個環境,父母的性格、人格、心理素質和教養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個性發展和心理發展,鑒于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教育,更應該延伸到家庭的健康教育,成立家長學校,學生在校時,應及時跟父母取得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從深層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另外,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時的表現,在學生管理上,與父母達成一致共識,雙方協作,共同做好學生的情緒管理工作。
四、總結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不斷興起,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視角不斷拓展延伸,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也從以往對消極情緒、對人類的疾病和弱點的對比分析中轉向更加關注人的健康情緒體驗,關注人對社會的積極態度,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培養與美好心靈的挖掘。
1.積極情緒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表現,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由于缺乏情緒管理教育指導而導致大學生中出現的人格問題、道德問題、情感問題、生活問題、就業問題等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現象的不斷頻發,積極開展以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積極情緒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進一步發揮積極心理學引領下的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促進高校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通過探尋解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更好地發揮積極情緒管理在解決大學生情緒問題中的主導作用,科學利用積極情緒會匯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更好地發揮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的引領、指導、激勵和升華的心理功能作用,充分體現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的價值在于充分發揮積極心理學在促進大學生為引領,以大學生情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依托,以積極情緒匯聚的正能量為載體,以有效發揮積極心理學重要的功能作用為目標,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審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賦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內容和制高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預防和矯正心理問題和關注發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須把積極心理學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學有效地心理健康模式,科學利用積極情緒會匯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更好地實現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的引領、指導、激勵和升華的心理功能作用,對于進一步提高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激發大學生學習潛能,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成才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明確目標任務,激發大學生學習潛能,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積極心理學的取向賦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內容和更高目標。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問題,其目的就是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因素。
1.發揮積極情緒管理匯聚正能量的積極作用,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因素。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賦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內容和更高目標;積極情緒管理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為高校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明確而目標任務。它以全新的視角改變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重點,將關注心理問題消極方面產生的不良影響,轉向關心大學生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塑造,關注大學生的積極認知加工、積極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社會行為,并將如何培養積極健康的快樂的人才作為未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最高目標提出,為深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充分發揮積極情緒管理匯聚正能量的積極作用,讓積極情緒管理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助力正是本文開展研究的亮點所在。
2.培養大學生個體發掘自身的潛能與力量,激發大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大學生好學、樂學、勤學與積極樂觀向上。運用保護性因素促進心理彈性的形成,增強大學生社會適應性,以充滿快樂的希望和散發著青春活力的心靈狀態,運用科學有效利用積極情緒管理策略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不斷增強大學生積極情緒的感受力,提高大學生情緒智力,挖掘潛力、培養調控情緒的能力,提升幸福指數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發揮積極情緒管理作用,提高大學生情緒智商,讓積極情緒在情緒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發揮積極情緒在情緒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勢在必行。
3.開發大學生情緒智力,自覺養成積極的品質,塑造積極的自我,追求積極的改變,營造積極的關系。調節情緒健康應重在關注人的積極面,調動人的積極性。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并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學利用這些資源來幫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發掘自己的潛力,并以此努力獲得美好的生活??茖W有效利用積極情緒管理的方法策略,就要學會積極認識情緒,積極表達情緒,積極地調整情緒。從認知、情境、平衡、社會支持等角度全面調節情緒,達到情緒健康。調節情緒、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應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為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加油。
4.以積極情緒心理學“培養個體積極心態”理念為指導,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積極心理學這種關注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心理學,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從關注負性情緒轉向關注積極情緒。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積極心態,通過自我教育實現積極的認知加工,積極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樂觀、希望、自我接納、自尊、寬容、逆境中的心理彈性、審美體驗、智慧靈性等;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包括人類的幸福感、滿意感、流暢感、快樂感等;人對社會的積極態度,包括社會凝聚力、利他行為、社會責任感、寬恕、仁慈、愛的能力等,為大學生擁有陽光心態,閃亮青春給力。
三、發揮積極情緒管理策略效用,提高高校大學生心理品質,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研究的一種全新研究價值取向,為進一步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問題以新的啟示。隨著當今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傷害事件不斷頻發,加強高校大學生積極人格塑造,進一步發揮積極情緒對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成長成才都有著重要意義。
1.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情緒管理策略研究需考慮性別、年級、生源以及產生情緒障礙原因等差異。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個體逐步由依賴走向獨立,進入成人社會的關鍵時期。許多大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準備,因而出現不適應現象,包括奮斗目標的失落、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學習適應的不良、交往的困難等。相應地采取的對策就應該不僅包括樹立牢固的科學人生觀、在學習中探索“適應期”規律、進行“適應期”的心理調整、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等,更應該考慮大學生情緒管理中的性別差異、年級差異、生源差異、產生情緒障礙的原因差異,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導大學生在學習中的專注、快樂、興趣、挑戰性,干預的關注點在學生體驗主觀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學習樂趣,建構學生的積極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滿意度,培養學生創造性和戰勝挫折的心理彈性,而不是單純的克服消極情緒,這樣才能通過積極心理學更有針對性地發揮大學生人性中的積極情緒的功能。
2.發揮積極情緒效用,增強學習動力。積極心理學的關注點在積極的情緒和動機。積極情緒具有更加持久的適應功能。比如,失敗的反饋會造成對悲觀的夸張,夸大危險,令人焦慮;而成功的反饋造成人對成功的整體的“樂觀偏向”,使人積極克服困難,低估危險。研究發現,伴隨著正性情緒的積極狀態的認知,產生了不同尋常的思考、靈活和創新的學習,對新知識的接納變得更加敏感。對大學生情緒問題的產生與影響的進一步研究表明,積極的情緒比中性的和負性的情緒更能促進大學生學習、提高智力,挖掘潛能,激發創造力。且積極的情緒還有助于消除負性情緒、擴大人的心理資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彈性。積極的情緒更能維持長久的行為動力,更加有利于人們發揮潛能,尤其是高級的學習、創造性智力。積極情緒使人變得更加穩定,目標明確,效率更高,目光更加深遠,力量更加強大。這種積極性不是一時的熱情和沖動,而是永久的、可持續發展的、穩定的,它能引導大學生在幸福感中學習,幸福快樂成長。
3.運用積極情緒管理的方法策略,客服消極情緒帶來的影響。在激烈競爭的社會,壓力會越來越大,挫折如影隨形,增強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尤為重要。作為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積極情緒管理心理素質。高校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專門機構,如何發揮情緒的主要作用,有效利用積極情緒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克服不良情緒帶來的影響,調動積極情緒匯聚的正能量,為促進大學生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情緒管理是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智商、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確保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并由此產生良好的效果。情緒管理隸屬管理心理學,是尋求激勵人心理和行為的各種途徑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生活質量,幸福程度。
4.運用合理情緒療法,改變大學生不合理認知。管理情緒要運用改變認知是一種非常重要情緒管理策略。任何事物都有兩面,積極的認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面的同時,更能看到積極的一面,使人增強信心,情緒飽滿。調節情緒要注意行為調節。不良情緒已經發生時,可以通過一些行為上的改變而加以調節。也許這些行為是瑣碎的,但卻是獲得良好情緒的有效途徑。加強情緒智力的培養,積極的方法手段應對不良情緒,調整解決副性情緒帶來不良影響,幫助大學生自覺養成積極的品質,塑造積極的自我,追求積極的改變,營造積極的關系。開發大學生情緒智力,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關于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當前,關于積極情緒的研究很多,主觀幸福感、快樂、愛等,都成了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新的熱點。關于積極情緒與健康關系。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四、結束語
1.1情緒具有內隱性與外顯性并存的特點
女生情緒具有一定的內隱性。與男生比較,女生性格內斂,表面上平和細語,但內心深處卻積攢著抑郁、憤怒、苦惱、恐懼、興奮、激動等情緒,所以,有的時候很難發現她們真實的想法。女生情緒具有一定的外顯性。他們喜歡與自己的閨蜜聊一些她們關于生活、學習、愛情的方面的話題。在尋求幫助的同時,敞開心扉,這個時候他們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全部暴露出來。所以女大學生的情緒變化無常,讓人難以捉摸。
1.2情緒中表現出感性大于理性的特點
女生的某種情緒得不到控制,一旦持續時間較長就會產生集聚效應,使得情緒大范圍的擴散,將這種情緒強加到相似的事情或相似的環境當中。不自覺的將情緒帶給別人或帶到這件事情當中,感情用事,失去理性思考,這樣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也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2.網球隊女大學生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教練開展訓練
隊員情緒管理對教練員展開訓練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通過認知、產生動機、情緒調整等配合完成的系統工程。學生有一個好的情緒才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加強學生情緒管理,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將幫助學生抵制抑郁、煩躁、憤怒、激動等不良情緒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在網球訓練中,學生只有保持一個好的情緒才會對訓練抱有積極的態度,在執行教練訓練意圖及在完成訓練任務上會有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有利于促進球隊內部的和諧
情緒是一種表達內心想法與情感的心理活動,在人與人之間起著表達與傳遞信號的作用。事實上情緒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較語言更具有優勢,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所以良好的情緒管理將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那么,在球隊中保持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需要教練對隊員進行良好的情緒管理教育,認識到情緒管理對對內和諧的重要性。好的情緒可以傳播甚至泛化,使得大家都具有好的情緒;消極的情緒也會互相傳染,將大家的情緒搞得消極。只有每個人都抱有積極的情緒才會保障球隊內部環境的和諧。
2.3有利于自身訓練水平的提高
自我情緒的管理對于隊員自身訓練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積極地情緒使得學生有好的心情、好的狀態,從而會積極投身訓練當中,充分理解技、戰術的應用;如何合理的分配體能;積極承受訓練帶來的強度與負荷,保質保量的完成訓練任務,從而提高訓練水平。相反,情緒管理不好會導致訓練懈?。徊荒苷J真理解教練意圖;甚至思想怠慢導致身體肌肉消極運動所產生的意外受傷,傷病的產生不只是訓練效率的低下,還有可能長時間的養病,這種狀況隊員自身從何談訓練水平的提高。
3.網球隊女大學生情緒管理策略
3.1提高認知水平,做好自我情緒管理
提高自我認知水平。情緒的不穩定并不是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是否有理性的思考,女生看待事情往往帶有感性色彩去解釋與評價,如果改變我們的認知水平,理性看待問題,改變了對事情的看法,消極情緒、不穩定的情緒將會改變。提高認知水平,理性思考人或事將會促進自我情緒的管理。合理的宣泄與表達。合理的宣泄與表達在一定意義上會釋放不良情緒,讓心胸豁然開朗,有如釋重負只感覺。合理宣泄可以通過打墻、發球等練習手段進行,可以對墻狂打但注意千萬不要受傷。合理表達注意觀察對方的情緒,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就會在表達出自我感受的同時不去傷害到對方。嘗試不同的情緒體驗。情緒急躁的時候可以做一些平靜心態的事情。如練習第二次發球,要求穩定性,這樣可以調節急躁情緒。情緒抑郁時做一些亢奮的事情。如練習第一發球,調動自己的興奮度,從而調節抑郁的情緒。
3.2建立師生間的交流平臺,輔助學生情緒管理
教練是一支隊伍的靈魂,沒有教練的技術與精神指導,這支隊伍是沒有戰斗力的。其實教練有時像隊員的父母,有時像隊員的哥哥姐姐,他們需要教練的關懷與指導。教練作為隊里面年長者在人生閱歷和情緒管理上都更有經驗,所以,教練在訓練場上是技術顧問,在場下是心理醫生,這種角色的轉換不可缺少。尤其作為隊員情緒的間接管理者更需要和隊員進行溝通,而且察言觀色、建立信任、有心靈上的溝通這些一樣都不能少。所以教練與學生應建立一個心靈交流的平臺,輔助學生進行情緒管理。
3.3加強隊伍凝聚力,提高情緒管理效率
一個好的球隊并不是訓練的時候到,結束離時開,它一定是大家除訓練外還有其他情感的交流,這樣的隊伍才是有凝聚力的隊伍。重點是,一支凝聚力強的隊伍會給所有隊員精神上的支持,而且當團隊的凝聚力驅使時,帶給大家的是自信、樂觀、快樂等積極情緒,遇到煩心事或困難會有大家的支持與幫助,有利于個體不良情緒的宣泄與表達,抑郁、急躁等情緒會明顯改善。
4.結語
1.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總體情況
蒙古族大學生情緒調節能力總問卷及各個維度的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情緒調節能力良好。
2.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性別差異男性蒙古族大學生和女性蒙古族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情緒控制維度上,呈現了顯著的差異(p<0.05),女性蒙古族大學生的情緒控制水平要高于男性蒙古族大學生。注:*p<0.05;**p<0.01(下同)
3.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年級差異
在年級方面,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總分有顯著差異(p<0.05)。根據事后檢驗得知,大三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低于大四。
二、蒙古族大學生攻擊情況
1.蒙古族大學生攻擊的總體情況
2.蒙古族大學生攻擊的性別差異
在性別方面,攻擊的總分沒有顯著差異,但是蒙古族大學生言語攻擊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p<0.05)。就總分來看,男生的攻擊總分明顯比女生高。在其他維度上,男女性別差異不顯著。
三、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和攻擊的相關關系
情緒控制與攻擊中的言語攻擊存在顯著相關,也就是說,情緒控制能力越強,言語攻擊行為越少。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與攻擊中的言語攻擊存在顯著相關,說明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越強,言語攻擊行為越少。
四、相關建議
1.對于情緒管理能力較低或攻擊水平較高的蒙古族大學生
建議對其情緒管理能力進行干預,干預方式可采取思政教育“、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結合引導、心理教育、心理預防以及各類方式相結合的方法。
2.應加強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輔導。
要重點提高他們的人文修養素質,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增長見識、開闊心胸,教給他們遭遇情緒不適時尋求外界幫助的技能,以及理智地對攻擊進行調控的技巧,不要過度壓抑情緒,也不能任由情緒肆意發泄。
3.要重視對男性蒙古族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的培訓。
在對男性蒙古族大學生進行情緒管理能力輔導的時候,要重點加強對他們理智控制攻擊的能力。
4.鼓勵蒙古族大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社團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合理情緒療法
一、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原理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認知因素在情緒產生中起關鍵作用,情緒是環境刺激、生理激活和認知三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認識是決定情緒性質的關鍵性因素。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諾德認為,刺激環境并不是直接決定情緒的性質,而必須通過認知認定才能引發一定情緒。情緒產生的基本過程是:刺激環境-評估-情緒,也就是說,大腦皮層對外界刺激的認知評定是產生情緒的關鍵。免費論文參考網。
理性情緒治療(rational-emotivepsychotherapy) 是一種以認知重建為核心內容的認知行為治療方法。 認知行為治療是基于這樣的一種原理:認知,也即我們的思想和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情感。很多痛苦的情緒(憤像怒、焦慮、抑郁、自責和自卑等)都是由于自我挫敗、不切實際的認知造成的。艾利斯提出的著名的產生心理障礙的“ABC”理論 可用于解釋這一心理現象,他用“A” 代表“前因”,指是引緒情感有關的激發事件,,“B”代表觀念, 指個體對激發事件的觀點,“C”代表結果指對激發事件的反應結果,即情緒和行為 。艾利斯用“非理性觀念”來形容那些造成情緒不安的認知活動,艾利斯認為,來自外界的刺激事件,是否會引起情緒后果? 引起什么樣的情緒后果?在這里, 起決定作用的是認識與信念系統是否符合現實與理性 。對于情緒障礙的發生來說 ,起決定作用的是非理性非現實的認識系統。非理性信念可能是“妄下結論” 和 “個人引申 ”在沒有事實根據的情況下武斷的下結論;另一方面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把外界事物聯系到自己身上。心理治療的要義就在于抓住認識與信念這個關鍵有的放矢進行說服教育,變非理性信念為理性信念艾里斯進一步提出所有的心理問題是由“ 非理性 ”想法引起的。解決心理問題便需要改變思想 由 “非理性” 轉為 “理性”。
二、大學生就業的主要的情緒問題
心理專家認為,大學生擇業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心理變化過程,體現在認知心理、情緒心理和社會心理等不同的維度。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才能以最好的競技狀態,才能取得擇業的成功,進行職業生涯的開始。從情緒的維度看,普遍體現為悲觀情緒心理、不滿情緒心理、焦慮情緒心理等。這些負面的情緒如果得不到理性的控制,就會破壞人的心理平衡,損害人的認知功能,使得無法正確的評價和反應周遭的環境或者事件,甚至有可能引發身體、心理疾病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干預的自殺等危機事件的出現。
基于情緒感染理論,處在社會互動中的人與人,尤其是近距離接觸中的人與人,會相互模仿的彼此的情緒和行為,是一個雙向的過程。而且模仿不是情緒感染的重點,而且會使得被感染者產生相應的情緒。情緒感染不僅包括正向的過程,即正面情緒對對方的感染;相比而言,負向感染即負向情緒對近距離接觸的互動雙方的情緒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大學畢業生是一個群體,在這個群體中往往以宿舍、班級等組織形式相互影響,在畢業生中存在的悲觀情緒心理、不滿情緒心理和焦慮情緒心理等負面情緒,如果沒有妥當的管理,在群體中肆意蔓延,也將極大的影響到整個群體的健康成長。
三、合理情緒療法在大學生就業情緒調適中的實施步驟
合理情緒療法的所關注的焦點是形成實事求是的認識,從而盡量減少我們的不安情緒。質疑那些是大學生在就業中感到難受的想法和觀念是直接的途徑;也可以通過改變某些影響和強化消極認知的行為的作為間接途徑。合理情緒療法的目標,不是消除所有的痛苦情緒,而是幫助我們對可能引起的痛苦的情緒做出適當的反應。
著名的心理學家安德爾說過:“人類最奇妙的特質之一就是,能把負面的東西變成正面。”我們的某種缺陷往往也可以變成我們的優勢。
(一)引導個體矯正自我的認知偏差
情緒性質主要取決于個體的認知,認知不同,即使情境刺激相同,情緒也不同。這就啟示我們,情緒問題或者認知障礙可能是由個體的認知錯誤造成的。治療情緒問題的關鍵是改變個體的認知錯誤,而要改變認知錯誤,主要是依賴于個體自己。
埃利斯在“ABC”理論中引入“D”,“D”代表辯駁,埃利斯用“辯駁”一詞描述我們自己質疑自己思維方式的過程。一旦弄清了使得自己難過的想法和觀念,下一步就是辯駁它們。例如為了辯駁我們“我應該有一份好工作”的期望和“在就業面試中屢戰屢敗”的現實的重大落差使得自己覺得焦慮時,我們可以告訴自己:“過去的經驗告訴我,雖然好像都是失敗,但是大部分就業的人都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如果在失敗中能發現自我的不足,并且不斷積累經驗,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雖然面試都失敗,但是沒有必要弄的像世界末日一般。”
用這種方式來辯駁我們的觀念,有助于體驗到更恰當的情緒:放松,而非高度的焦慮。這種辯駁還會使得我們行為得當,比如在這個避免面試焦慮的例子中,可以避免消極不作為。對于無益的想法和觀念進行辯駁,是合理情緒療法中最重要的方面。學會辯駁,從而最終改變使得我們感到難受的認知,是避免和釋放很多不安情緒關鍵。然而,這樣做之前,我們的需要識別那些在我們的大學生的就業過程中制造不安情緒的觀念和思維模式。
埃利斯觀察到,人們天生就傾向于用不合理的、挫敗自我的方式來思考。如果我們的思考違背了我們追求生存和幸福的內在欲求,它就是不合理的。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常見的不合理信念如下:“世界應該提供我需要的東西。生活過的舒舒服服。我不應該遭罪,不應該遇到麻煩”、“事情如果沒有按照我喜歡的方式發展,就太糟糕”、“面對問題、處理問題,還不如逃避問題那么容易。”、“心情是由生活境遇決定的;當事情進展的不順利,我就不可能開心。”
不合理信念,它們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是專制的,是絕對的。認為事情“應該這樣”或者“必須那樣”,而不僅僅希望或者是傾向于事情怎么樣。“我的生活應該無憂無慮。”、“我是受到的待遇應該是公平的。”、“我應該有一份好工作”等絕對化的要求、僵硬化的程度都是一些導致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心情糟糕的觀念。把事情的某個方面絕對化,以致產生心理或行為問題。
(二)恰當的進行歸因和認知訓練
斯多斯和尼斯柏特曾用患失眠癥的病人作了這樣一個實驗說明了可利用歸因來治療某些心理和行為問題,典型的就是適應性情緒問題。正如上述實驗所說明的,我們可以恰當利用個體的歸因或重新歸因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措施或手段,如在治療自卑問題時,可以引導個體把成功歸因于能力等內因,而把失敗和挫折歸因于運氣不佳、條件惡劣等外因,以增強其信心。
蒙田說:“我們的生活就像是世界的協奏曲,由不同的音調組成,夾雜著不和諧音。這些音調既有甜美的,也有刺耳的;既有尖刻的,也有舒緩的;既有輕柔的,也有舒緩的。如果音樂家只喜歡其中的一部分,他如何譜寫出最好的樂曲?”事物和事情都有兩面性,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塞翁失馬”作為中國很著名的一則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它是為闡述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倚伏觀服務的。東漢班固的《通幽賦》,有一句“北叟頗知其倚伏”的話,也提示了它的寓意。免費論文參考網。因此,遇到任何事情時,既要看到其消極的方面,更要看到其積極的方面,這樣便可保持良好的心態,遇到失敗與挫折時不氣餒不懊悔,獲得成功時不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因此預防心理與行為問題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進行積極歸因,必要時不免用一些調節,即找一些合理的理由來自我安慰。
在求職過程中遇到挫折時,要用冷靜和坦然的態度對待之,客觀的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進行正確的歸因。首先,在市場經濟背景的就業市場化、金融危機形勢下的需求形勢不佳,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高學歷畢業生比例劇增的就業競爭激烈的條件下,出現求職的失敗是難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職都是成功的。求職失敗能力不行不是唯一的絕對的原因,還有選擇的求職意向不適合自己,企業的文化與自我的價值觀等偶然等因素。要正確分析自己的額原因,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策略。
著名的心理學家安德爾說過:“人類最奇妙的特質之一就是,能把負面的東西變成正面。免費論文參考網。”我們的某種缺陷往往也可以變成我們的優勢。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積極的自我肯定和尋求社會支持系統的支持等都是進行就業心理調適的良好方法。以自我肯定為例:用肯定的陳述來幫助自己鞏固可信的信念。假如面試一份工作,可惜沒有發揮好,感到心情抑郁。其實可以這樣自我安慰自己:“這算不上一場災難”,“每一次的經歷都是一次都是學習的經歷”,“羅馬不是一天完工的”。類似的自我肯定的成熟會對自我的良好情緒的持續有極大的助益。
參考文獻:
(1)(澳)埃德爾曼著;黃志強,殷明譯.思維改變生活[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07:14.
(2)李成才,譚群英.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07,24(1) :14.
筆者采用完全隨機抽樣法,于2015年10月份對華中地區5所高校的共計896名學生調查發現,學生對高校心理健康課程期待值高,同時失望度也較高。在課程設置方面,80.91%的學生認為心理健康課程非常重要,87.72%的學生認為所有在校生都要掌握基礎性的心理健康知識;在課程內容方面,大學生認為最應當學到的心理學內容從高到低排列分別是:情緒管理(50.89%)、學習心理(46.65%)、人際關系(46.21%)自我認知(40.40%)、愛情心理(33.59%)和網絡成癮(27.34%);在課程教學方式方面,有80.47%的學生認為不應當設置試卷考試,84.6%的學生認為應當多種教學模式并用。
可見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確實存在問題,學生的滿意度較低,傳統教學方式傳授心理學知識得不到學生的認可。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筆者認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貫徹情感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可及課程的實用性。
情感教學指的是教師通過一系列教學方法與手段,以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從而達到促進教學活動積極化目的的過程。情感教學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并且充分考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提升教學效率。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學習行為中伴隨著產生的情感與學習是互惠互利的關系,情感態度上對課程認可,就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產生積極的作用。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特殊性,目的在于給學生減負,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因此只有學生情感上認可,態度上接受,才會把學習心理健康看成樂趣,達到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目的。
一、情感教學模式應用原則
要保證情感教學有效應用到實際,需要設置凸顯人文關懷的教學目標,還需要富于情感和意志的教學過程,更需要貼近現實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付諸實踐,在實踐中成長。因此,教學中應當堅持以下原則。
(一)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情感的積極因素。
情緒情感對學習的影響在很多方面是顯著的,正面的、積極的情緒情感能有效提高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而傳統傳輸式教學模式,將知識死記硬背式灌輸給學生,容易引起學生反感,有違情感教學模式的初衷。另外,傳統課堂環境嚴肅而生硬,學生的天性受到壓制,容易造成學生的抵觸心理。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堂中,教師應當調動課堂內的有利因素,創造寬松的環境,激發學生的正面情緒。
(二)建立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減少學生功利學習。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前傳統課程考核模式如考試、論文反而加深學生學業負擔。學生的學習具有強迫性和功利性,使學生對此產生排斥心理。因此,多樣化、更輕松、更實用的課程考核體系應當被積極地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中。
(三)引導學生應用知識,體驗知識獲得的愉悅。
心理學知識在生活中各方各面都能得以應用,要突出這個特點才能使得學生內心真正接納和喜愛這門課程。教師應當積極地在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有調查研究顯示,學生更傾向實用、高效、有趣的教學模式,喜歡積極主動地參與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筆者的調查證實了這一點,學生更喜歡情景模擬法(20.1%)、案例分析法(18.7%)、輕松教學氛圍創設(15.1%)和角色扮演法(12.8%)等可以模擬實際應用的教學方法。
(四)轉化教師角色,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負責傳授教材上的知識。而心理學課程理論知識豐富,傳授方法不當教師容易成為機械的灌輸者,從心理上被學生排斥,引起消極的情緒。所以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轉變,加強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做學生人生的導師及生活的朋友。
二、情感教學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具體操作建議
現有對情感教學應用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論方面,都是一些概括的、籠統的而非具體操作性的研究,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情感教學應用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要真正發揮情感教學的積極作用,將情感教學應用到實際中,貫穿整個教與學的過程,就必須將理論轉化為操作,將操作量化,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情感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巨大價值。筆者通過一個學期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初步嘗試,總結出以下幾種實際操作方法,旨在為后繼研究提供參考。
(一)創設問題情境,以學生為案例引發討論與思考。
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與思考,在與學生的討論中完成知識的講解。例如: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第四講――情緒控制,以本校學生劉某某(化名)為例,介紹其面臨的兩難困境(學業壓力與異地的女友),一天晚上終于爆發出情緒問題,提問引發思考“假如你是小劉,應當如何處理情緒問題”,“小劉的處理方法是否合理”。
問題情境討論平均每兩個課時一次,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鐘,優點在于引發主動思考,學生積極性高。
(二)巧用課堂內外因素,調動學生積極情緒。
靈活多變地利用課堂內外因素引發學生積極情緒,例如:在緒論部分,介紹心理學之前提問學生是哪個星座,講出這個星座的種種特性,再提問同學們相信不相信,最后將星座與科學做對比;第十一講挫折應對中,引入肯德基創始人的案例,講述挫折應對的重要性。平均每節課一次,課前充分準備,學生反應較明顯。
(三)以教師自身為例,舉出現實案例,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以教師自身為例舉出案例,較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積極情緒的效果更加明顯。另外,以自身為例可以避免學生出現投射反應,清晰地認識到人格的界限。
(四)組織分組對抗,引發良性競爭。
【關鍵詞】校園文化;心理環境;以人為本
1.緒論
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心理學家認為,環境因素對于人們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群體高效率地完成組織目標。良好環境的建設不僅包括物質環境,還應包括心理環境的建設。校園文化作為影響學校心理環境營造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對于廣大師生員工有著良好的思想情感的導向作用。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營造良好的大學心理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校園文化與心理環境的關系
校園文化首先是一種亞文化。它受社會主流文化的影響與制約,并與其基本傾向保持一致,且與其他亞文化如家庭文化、企業文化等存在密切的互動關系;接著它是一種群體文化。它是在高校校園環境中,由學校師生員工在教學科研等活動中所創造和形成的;然后它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其中物質文化(如圖書館、學校的標志性建筑等)是基礎,是校園文化發展的前提。精神文化(如校風、學風等)是核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著力點。制度文化(如學校的規章制度),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行為文化(如學校流行的歌曲、服飾等)是表現形式。
大學環境,按其對人的心理作用來劃分,可以分為大學客觀環境和大學心理環境。所謂客觀環境,是指現實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社會及歷史文化。而心理環境,特指對人的心理活動實際產生影響的環境。也就是說,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來,以觀念的形式而出現的環境,就叫做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它指人腦中對人的一切活動發生影響的環境事實,也即對人的心理事件發生實際影響的環境。是指客觀環境被感知并作用于人的心理的各種環境因素。與物質環境不同,心理環境是無形的、潛在的,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與人文環境相比,心理環境對個體的影響更直接、更明顯,它像一個磁場,左右人們的心理,引導人們。這一原則認為不管是人意識到的事件,還是沒有意識到的事件,如果它們成為心理的實在,都可影響人的行為。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調節心境,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和塑造性格等功能。以完美的形象去感染師生的心靈、行為,促進大家奮發向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有一個穩定的心理環境,能使心理變化正常、鎮定從容,適應現實,從而改變現實,使之向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方向轉化。反之,不穩定的心理環境,會造成不穩定的情緒,導致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甚至熄滅智慧,扼殺個性,使人產生自卑感、絕望感。因此心理環境的營造既關切又迫切。
3.航運類高校校園文化的特點
航運類高校校園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在價值追求、人才觀念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相對穩定的模式,表現出具有航運特色的獨到之處。概括地說,它主要有以下特點。
3.1 學術風氣濃厚
一方面,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十分嚴格,實行“一日生活制度”的策略。除此之外,學校還制定了一些鼓勵競爭、激勵上進、淘汰后進的規章制度,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因素都促成了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另一方面,很重視學術氛圍的營造,積極開展學術活動,努力提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術興趣,高校經常邀請專家學者舉辦學術講座、組織定期座談,使學生開闊眼界、了解學科的最新發展態勢,及時獲取最新信息。為了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高校還為學生科研創造條件,如提供科研經費、開放實驗室等。對于教師,則通過多種激勵機制,如舉辦學術經驗交流會等,不斷提高他們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航運類高校濃厚的學術氣氛。
3.2 注重學生個性化和行業特色
最突出的校園文化是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航運特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2.1 學校通過實行學分制、彈性學制等,使學生能自主安排學習生活、自由選擇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
3.2.2 課程體系的特色化和專業化。對各學院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并沒有做完全統一的規定和要求,各學院可以根據本學院的特點與需要、學校傳統(航運背景)、課程基礎及教師專長來確定自己的課程體系。只要是本學校的學生, 不管哪個專業,都了解或掌握航運業的基本知識,體現了航運類高校學生的大行業特色。
3.2.3 課程開設的多樣性。為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注意同一課程的多樣化,同一門課程為學生開出不同難度的若干課程,同一難度的課程由不同風格教師講授,同一領域的課程開設不同方向的課程供學生選擇。除此之外,還有大量選修課的開設。在必修課中也引入選課的形式,給學生以充分的選課自由,以此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
3.2.4 學科專業的建設與時俱進。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為上海建設兩個中心,結合自身優勢,加強了特色學科專業的建設,適當調整專業,應對新時期對航運、金融人才兼具的挑戰。
3.3 校園文化活動
根據形勢需要和學校特色,有針對性地舉辦各項活動,如文化節、藝術節等,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個鍛煉、提高的平臺。高校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鼓勵并資助學生成立各種各樣的課外、校外活動團體,這些團體的活動內容與方式完全由學生自主決定。學生也都積極主動參與,在活動中求得知識,獲得技能,謀得發展,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心理環境的措施
4.1 堅持以人為本
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處理好學科建設、校園建設和隊伍建設、校風學風建設的關系,營造良好的校風、學風。從和諧文化出發,以培育人才為目的,切實關心大學生的發展,解決他們在成長成才中的困難。大學階段是人格、心智不斷健全的特殊時段,大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活、學習、工作問題,需要我們為其排憂解難,解疑釋惑,奉獻出我們的愛心。要把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困難與和諧校園建設緊密地聯系起來,以大學生的和諧成長來促進和諧文化建設,要關心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4.2 營造大愛氛圍
和諧校園需要全員育人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全校教師都有育人的職責,專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術,還要積極參與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中來,在與學生的深入接觸中,加深對大學生的了解,準確解讀大學生心聲,知曉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困難,培養對大學生的深厚感情,帶著感情投人日常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切實增強教學效果。教師不僅從學業上,同時也要從生活上和人格上對學生進行培養。
4.3 校園活動特色化
探索大學文化融合的新機制,既傳承學校的歷史文脈,又體現“大愛”的特征,即以高尚的人格和優良的師德感染學生,又以豐富的學識和求實的精神引導學生。每一個層次,每一個類型的高等學校,都必須有一個共同的培養規格,有一個基本的質量標準。在這個共同的培養規格的基礎上,要著力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和特長。因為發展個性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這也是許多著名大學成功的經驗。
4.4 校園文化信息網絡化
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載體,要充分發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積極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使網絡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陣地。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
4.5 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文化
開放性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得師生們加強了信息的交流,與社會的交流與日俱增,表現在跨?;顒釉絹碓蕉?,與社會、企業的交流日趨頻繁。與很多企業建立了實踐基地。但是隨著目前很多高校校址搬遷,招生人數逐年上升,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這就迫切需要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文化,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和合作。
參考文獻
[1]吳立奇,羅志偉.淺論心理健康教育與校園環境的關系[J].當代教育論壇,2007(9):
72-73.
[2]孫艷杰.論校園文化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9):230-231.
[3]郭玉玲.加強高校校園和諧文化建設的意義與對策[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8(4).
[4]王云霞,劉雨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