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5 05:35:11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生物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學生物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中等生物科學素質的德、智、體、美、勞、知、情、意、性、行全面發展的人。為實現中學生物學教學目標,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生物課的開設除了國家教學大綱規定的《生物》正式課程即顯性課程之外,還必須重視隱性課程(非正式課程)與顯性課程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傳統信念、價值觀和道德行為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本文就中學生物的隱性課程作一些探討,以期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中學生物學開設課程分析
根據國家教學大綱的規定,中學生物學開設的課程包括中學生物學課程(初中植物學、動物學、高中生物學)和中學生理衛生課程等,它們統稱為《生物》,這些課程就是顯性課程。顯性課程可以通過考試、考查得出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反饋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但是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學生僅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三基教學”尚不能實現中學生物教學目標,還必須促進中學生德、體、美、勞的綜合教育和知、情、意、性、行的和諧發展,這些隱性課程至關重要,不可缺少。它貫穿于整個教學中,支持、補充顯性課程,在潛移默化中對中學生進行熏陶教育,共同實現中學生物學教學目標。
中學生物學隱性課程的內容及目標
中學生物學隱性課程的內容包括有關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情感、意志、行為和習慣等方面。
1 科學的世界觀、革命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
世界觀是指人們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以什么樣的人生觀把握自己,以什么樣的價值觀對待社會。中學生正處于逐步形成世界觀的時期,使他們懂得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引導他們克服主觀片面性,這不僅有利于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能正確認識生物界的種種事物、現象及其規律,而且能夠促進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科學的世界觀就是客觀地認識事物、辯證地認識發展、歷史地認識社會發展的動力、不懈地追求真理。革命的人生觀就是要求每個人都要有自尊、自信、自強、自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追求高尚、珍惜人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對社會負責。正確的價值觀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創造和奉獻,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不僅需要有牢固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實踐技能,以及對知識技能的精益求精的嚴謹敬業態度,更重要的是還要求生物學工作者必須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革命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要熱愛自己的專業,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對社會的價值是無私奉獻。只有這樣,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跡來??茖W的世界觀、革命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是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2 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后繼人的中學生,應當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認清歷史責任,維護國家利益,捍衛民族尊嚴,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實現自己的報國之志。集體主義要求人們的一切言論行動合乎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它要求學生熱愛集體、奉獻社會。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是永恒的主題。當今世界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如人炸、環境污染、食品短缺、資源危機等等,正日益威脅著人類生存,這些問題都與生物學有密切關系,只有樹立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才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理解國策、愛護環境、珍惜資源,激發起民族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產生解決人口、環境、資源等問題的緊迫感。
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強大動力,它們的培養并非彈指之間就能實現,需要進行長期的熏陶。
3 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調節行為的規范和良好的風尚。它反映在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紀律、風氣等各個方面。如熱愛學習、熱愛勞動、文明禮貌、遵守紀律、鍛煉身體、講究衛生、愛護生物、保護環境等。這些看起來似乎是日常小事,但極為重要。在社會公德方面,特別強調“慎獨”,就是指在鮮為人知的情況下不弄虛作假,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單獨處理問題的條件下要按社會公德去做。如愛護生物、保護環境這方面,損壞花草樹木、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捕捉青蛙等行為不一定有人看見,能否在沒有人看見,沒有人知曉的情況下做到嚴格要求自己,一絲不茍,完全有賴于學生的責任感,有賴于學生自覺的社會公德,而這些都有賴于多層次的道德行為教育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實現中學生物學隱性課程的途徑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應將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中學生得以全面發展。
1 優化學校育人環境良好的育人環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至關重要。首先要做好學校環境的美化工作。如在教室內張貼名人名言、畫像,在校園內設置警句、學生守則標牌,在墻報上張貼學生行為規范準則,教學用具及衛生用具定置管理,課桌、凳按統一規定擺放整齊,校內衛生清潔標準化、制度化。這些規范性的舉措無疑能為美化校園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環境熏陶,在學校生活中感到舒暢。其次是做好學生語言行為的優化工作。一個學校中每個學生的文明言行集中反映了該學校的校風,優化學校環境要從抓語言行為入手,注意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結合學生守則,開展認真討論,使學生懂得什么是文明行為,應以什么準則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三從八不”,即“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倒垃圾,不損壞花木綠地,不吸煙,不損壞公物,不違反交通規則,不賭博吸毒”等主題系列教育,并結合開展“人口日”“世界糧食日”“愛鳥周”“中國植樹節”等與生物學有關的節日活動,對學校優化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三是優化學生互助互學、團結友愛、尊師重學的風尚。學生間的團結友愛精神、尊師重學風尚是一個好的學校必須具備的素質。要在學生中營造這樣一種氣氛: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學生、學生互助互愛。學生由此而養成的各種文明行為習慣,勢必會造就出一種溫馨祥和的學習環境,從而使學生在視覺和心理行為上無形中受到感染,久而久之,學生的素質會不斷提高。
一個好的育人環境,應該有優美的校園環境,濃厚的學習風氣,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道德素質。
2 教師的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在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加里寧曾經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種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著全體學生”。因此,規范教師的言行舉止,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發揮教師的典型示范作用,將對學生起到春雨潤物、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比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強制約束影響要大得多。教師應注意自己的儀表,裝束打扮,要做到嚴于律己,言行一致,舉止文明,行為得體。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樹立可以作為學生言行表率和楷模的榜樣,敬業愛業,對自己的學生“以誠相待,以情感人,揚善為主,激勵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遠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用自己的真誠感染學生,關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每個細節,要從內心熱愛自己的學生。有時教師一個真誠的微笑,可以立即縮短自己和學生的距離,一句富有哲理的語言,可以激勵一個學生終身為事業而奮斗的決心,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3 嚴格的操行評定
操行評定是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規范。中學生物的操行評定內容應針對專業特點進行制定,通過嚴格的操行評定,找出差距,總結經驗,以達到不斷規范學生的行為,養成正確的行為方式,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4 寓教于樂
根據生物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校園文化為載體,舉辦一些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競賽,文體活動。如手抄報、大自然攝影賽、生物知識搶答賽、生物小論文競賽等;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爬山、游覽等活動;有條件的可以邀請專家來講學、講座;建立生物園讓學生自己動手培養或養殖生物,或者組織學生改造小環境,栽樹、植花、種草,讓學生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步入社會,改造自然大環境打下基礎。通過這些寓教于樂的活動,既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生物學是一門很重要的自然科學,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除了完成國家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任務(顯性課程)外,還必須重視隱性課程。隱性課程涵蓋了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只有當隱性課程支持并補充顯性課程時,教學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 生物學特長生的概念源于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隨著一年一度的競賽活動的開展以及優異的競賽成績的取得,生物學特長生的概念也在逐步得到強化,牢牢地限定在生物學競賽這一活動上面??墒请S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糧食、資源、環境等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重大生物學難題,人類為了生存,就要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由此在資源開發、能源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思想,也就是使人口、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等相互協調,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需求能力構成威脅的發展??梢娚飳W研究的范圍很大,內容十分豐富。社會發展需要多種多樣多層次的人才。21世紀是生物學領先的世紀,生物學知識將應用于21世紀的方方面面,各種生物學人才在21世紀將發揮各自的巨大作用,創造出較多的成果。如果僅把參加生物學競賽的學生作為生物學特長生來培養,這是遠遠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我們培養的生物學特長生,應當是能夠在將來應用各種生物學知識和技能,解決與人類生活有關的各種問題,能夠在促進人類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一定貢獻的人才。
? 可以看到,為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依據生物學知識涉及的范圍,中學生物學特長生的含義應當具有較為廣泛的意義,從而使生物學特長生培養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在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努力學習生物學知識,對生物學具有濃厚的興趣,立志從事生命科學事業,能夠運用生物學知識,積極參加生物學科技活動,具備一定能力,并有突出表現,這應當就是中學生物學特長生。
中學生物學特長生的培養
在中學生物學特長生培養方面,弄清生物學知識的涉及范圍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實踐中的應用狀況至關重要,它有利于我們搞清楚生物學特長生的發展和培養方向。?
1.課堂教學應是培養中學生物學特長生的主要陣地 中學生物學課程主要有植物學、動物學、人體生理衛生和高中生物學。實施新教材后,初中教材統編為生物,分為第一冊(上)、第一冊(下)和第二冊3冊。中學生物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涉及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演化、遺傳和變異、生態等方面。這些生物學知識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并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這是培養生物學特長生的基本途徑。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培養生物學特長生的數量和質量。豐富的課堂內容、良好的教學方法、生動的教學場面能夠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更加熱愛生物學。持之以恒,能夠使學生對生物學由一時的興趣轉化為志趣,從而樹立從事生物學事業的遠大理想。這些學生在生物學的學習上,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方法,有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對生物學問題的研究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并能夠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因此,課堂教學應是培養中學生物學特長生的主要陣地。?
2.選修課是發展中學生物學特長生的重要陣地 教師應結合生物科技發展的狀況及生物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不斷地向學生介紹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事例,進一步深化課堂學習的內容,拓寬知識視野。要努力使學生看到生物學發展的前景,看到生物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學的信心。學生通過參加選修課的學習,達到對生物學知識的熟練掌握,能夠運用生物學知識,初步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一些問題。通過輔導學習,自學能力、實驗技能、心理素質大為提高。在各門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表現更為突出,參與意識和競爭能力都比較強,能成為奧林匹克競賽選手的好苗子,再通過全面的培養和鍛煉,使之成為21世紀的生物科技后備人才。
??3.活動課是培養中學生物學特長生的又一重要陣地?生物學活動課的開設要注意體現全面性、主動性,面向全體學生,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教師的主導作用。聯系有關部門,結合當前實際,尋找存在的一些生物學問題,確立課題進行研究,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這也是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活動課的開設,學生能夠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和掌握的生物學技能,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實踐及實驗中的生物學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取得課題研究項目的成果,得到社會有關部門的認可,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應。通過活動課,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制作研究,通過創造技能學習,研制一些生物技術產品,進行小創造、小發明活動。這樣,使學生產生進行生物學研究和創造的萌芽。學生掌握的生物學知識是全面的,并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不屈的研究探索精神。通過一定時間的培養,使之具有生物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以及生物科學價值觀。?
考試(中考、高考)能提高社會、學生對生物學科的重視,但實質上那只是對其“分數”的重視。有了考 試,未必一定能讓社會、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科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教師也未必能真正實現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 。事實上,生物學科的高考說取消即取消,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即使在屬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學科也并 沒有凸現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學科教育價值。
因此,要真正讓生物學科在中學課程體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讓社會、學生真正重視中學生物學教學, 我們必須切實重視中學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實現,這樣無論考與不考、怎么考,中學生物教學一定會有穩步可 持續的發展。
一、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
課程理論告訴我們,課程牽涉到各種價值取向。目前社會上各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已經開始對學校課程產生 了較大的影響,教育者若要在價值日漸多元的社會形勢下擔負起課程價值整合和實現的使命,必須成為理性的 行動者。生物學科教育價值可從學科教育價值關系中的主體(社會需要、個體需要)和客體(生物學科教育價 值屬性)來分析。
就生物學科來說,社會需要體現在中學生物學科設置和生物學科教學總體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學科教學大 綱中,生物學科教育的社會需要尚未充分體現,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標、技能目標、德育目標等太過原則、籠 統,而知識目標過分強調系統、嚴密。從中學生物教學具體情況而言,生物學科的教育目標應放在人與自然的 開放系統中,從生物科學自身發展、生物科學對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以及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等角度,提出 體現當代社會需要的生物學科教育的知識、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標。而生物學科教育的個體需要來自于個體 生存與發展的內在需求。這種內在需求對生物學科教材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只有當中學生物學科的教育 誘發了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了探究的興趣和欲望,習得了分析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這種內在需求才是 持久的,才能激發出無盡的學習力量。
生物學科教育本身亦具備其特有的價值屬性。除了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培養外,它在唯物 觀點、辯證統一觀點培養,用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觀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培養等方 面,有獨到的價值屬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學與人及自然界的緊密聯系,生物學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學教 育, 尤其是科學價值觀培養方面,有其獨特的價值屬性。
二、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實現
作為中學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們不能左右生物學科在中學課程體系中的設置及教學總體要求,但我們可 以通過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整合,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教育培養的基礎上,通過生物學科教育的改革實踐, 在充分實現生物學科教育價值上有所作為。
(一)小課堂、大自然、大社會
讓生物課的課堂成為“小課堂、大自然、大社會”是生物學科實現其教育價值的基礎。一本生物教材的信 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滯后的,其知識相對也是基礎的。教材不經教師精心處理,教法、教學模式不經 教師精心設計,不把教與學的知識、內容融入自然、融入社會,不把運動的、變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現 象,盡可能多地直接或間接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觸摸”,生物課將不是真正意義的生物課,其本身亦將缺 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1.精心設計好教學媒體的應用,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呈現實物、標本、模型,充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尤其 是電視、錄像、影碟、多媒體電腦等?,F代教育媒體輔助生物教學,除了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一定的交 互性外,更明顯的是它可以讓學生獲得書面教材無法出現的聲像信息。它可恰當地呈現大到生態系統,小到生 物分子結構的圖像,也可以把復雜的或微觀的生理活動、生命現象簡潔地、直觀地表現出來。總之,教育媒體 ,特別是現代教育媒體可以讓課堂更活起來,更有生命力,更富想象力。
2.讓書面教材無法承載的或是變化、發展了的有關生物科學知識,以及與生命科學有關的自然、社會知識 、材料經過精心篩選后再進入課堂。如細胞學說的創立史、哈維和血液循環理論、 克里克和沃森與DNA雙螺旋 結構、達爾文和進化論、卡爾文和光合作用、關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組技術、保護臭氧層、無磷洗衣粉推廣 、控制“白色污染”、 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以各種生物興趣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讓學生到大自然、到大社會中去觀察、調查、實驗,從愛護一 草一木,飼養小動物到參與生物科技活動,使其體驗到生物科學知識、技能之于人、自然、社會的價值。
(二)培養生物學科基本觀點
生物科學中,有許多樸實而又博大的基本觀點。這些基本觀點不僅對學好生物學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 能對學習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導價值。教師必須充分地利用每項生物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 中,逐步明確、認同、確立這些基本觀點。
1.唯物的觀點。一切生命和生命現象都有其物質基礎:生命起源的物質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 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進化過程演變而成的。生命的物質性——C、H、O、N、S、P等元素 組成了核酸、蛋白質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構成了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命現象的物質性 ——生物的新陳代謝、生長、應激性、生殖發育、遺傳變異等一切生命現象、生理過程均可給以物質基礎上的 解釋。
2.辯證統一的觀點。自然界、生命、生命現象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辯證統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 統一性——生物有明顯區別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一切生命均由非生物界中的普通元素組成,且與非生物界 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細胞和生物體自身結構的統一性——這些自身結構各有其結構和功能的特點,但同 時又相互聯系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這是生命科學最基本的觀點之一。如葉綠 體、線粒體的結構分別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統一,脊椎動物前肢的結構與其各自特有的功能相統一,魚的 形態結構適于水中生活,家鴿的形態結構適翔生活,等等。生命活動的辯證統一——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遺傳與變異,生長與衰老等,正是在這一系列的矛盾、對立中,生命及生命活動才有 了其完美的、和諧的統一。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辯證統一——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進行 著生存斗爭,而生存著的生物均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環境,正是這種既斗爭又統一的各種復雜關系,構成了生 態系統,建立了動態平衡。
3.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組成生物的物質、生物體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的。 生物的組成物質是動態變化的——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使生物體每時每刻進行著新舊更換。細胞和生物個體是動 態、變化的——他們都有一個發生、成長、衰老、死亡的動態變化過程。細胞和生物個體的結構與生理、生物 和環境的關系等也是動態、變化、發展的。
(三)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組已有知識、經驗,從而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成果的思維 。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獨特性與求異性、流暢性與變通性、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統一,邏輯性 與非邏輯性的統一。結合這些特征及生物學科教學的特點,我們可以建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和方 法。
1.充分重視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思想,努力實現課堂教學民主。課堂教學民主是師生共創的,符合“主 導主體”思想,存在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間的平等、互助、參與、進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創設出一種民 主、和諧、開放的課堂氣氛,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膽地思考、質疑和創新。根據課堂教 學民主化思想,生物學科教學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其兩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間接式教學,開展課 堂教學改革實踐:教師的直接指導可以在前,起開路帶頭作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起輔助學習作用,也可以 在后,發揮點撥、解惑答疑作用;教師也可以應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結論式、不作詳細指導的間接指導 ;教師可以講,可以不講,可以多講,也可以少講。這樣,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去主動思考、質疑:這 個生物學概念是否準確、完整,有無例外?這個生物學實驗的設計是否科學、有什么干擾因素?該觀察結果、 生命活動或生理現象如何從本質上作出規律性的解釋?等等。
2.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造性思維方法。從心理學角度,可以抽引出許多種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具有普遍 性意義的有:發散思維法、集中思維法、逆向思維法、側向思維法、治弱思維法、統攝思維法、組合思維法、 辯證思維法等。生物教學中,這些思維方法的培養途徑很多,其中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探究、分析、歸納、綜 合、推斷等過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我們可以在新課導入時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側向 思維等,可以在解決教材的重、難點問題時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集中思維、逆向思維、辯證思維等,可 以在新舊知識的聯系教學時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治弱思維、集中思維、側向思維等,可以在學習生命現 象研究的進一步深化、概念內涵進一步豐富及外延進一步拓寬的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統攝思維 、集中思維、辯證思維等。
1 感知是形象思維的源泉
人們認識事物總是從感知開始,主要通過視覺把所學的生物形象信息傳遞給大腦,在大腦中留下痕跡,當 事情不在面前時,這種痕跡會再現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學稱為表象。人腦用表象材料進行思維,創造出新形象 的過程就是形象思維。沒有感知作基礎,表象就不會產生,沒有表象作材料,就談不上形象思維。因此,要為 形象思維準備豐富的表象,在教學中應抓好以下幾點:①加強實驗教學,這是形成豐富表象的主要途徑,一個 成功的實驗,會留下深刻的表象,應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實驗過程,從中獲得生動形象的表象。②運用 形象教具,來豐富學生的感覺,如模型、圖片、掛圖等。③理論聯系實際,廣泛攝取表象,引導學生到自然界 去識別生物、調查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等。④從聲象教材中攝取表象,聲象教材的優勢,能同時喚起聽覺和視 覺的興奮,促進左右腦協同工作,發揮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作用,以達到對生物本質的認識。在施教中,我 們提倡多種生物信息的滲透,以便形成豐富多彩的表象。例如“兩棲綱”的教學:①觀察青蛙外部形態,從而 培養學生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②觀察內部的結構,掌握結構的特點。③觀看青蛙生殖和發育電視片,理 解變態發育的特點。④從幾方面說明青蛙適應水生和陸生。
2 能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學生只有理解生物知識,才能把握生物的本質屬性。若脫離形象思維的支持,學生學起來就感到抽象、空 洞、難學。學生感到難理解的知識,往往是難以想象所造成的。因此,學生在教師誘導下,主要利用視覺接受 生物形象信號,在大腦中形成感知表象。然后利用豐富的感知表象,通過聯想、類比、分析、綜合、構思等形 象思維,把握事物的本質,獲得典型表象,把它表達出來,得到創新形象。例如用血循環這個典型表象,用聯 想和類比形象思維,結合形象特征,剖析脊椎動物中的代表動物,從而去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見下表:
血循環特點 鯽魚 一心房一心室,一條血循環途徑 青蛙 二心房一心室,兩條血徨途徑,動靜脈血未分開 晰蜴 二心房一心室,有不完全隔膜出現,動靜脈血分開 家鴿 二心房兩心室,兩條血循環途徑,動靜血完全分開
從類比可知,脊椎動物進化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一般而言,形象思維力強,理 解能力也相應高,理解需要形象思維的支持,形象思維在理解中展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理解過程既 需要邏輯思維,也需要形象思維,兩者都是達到對事物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的理性認識過程。
3 能促進對知識的記憶
記憶是知識的源泉,是智慧的倉庫。在記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表象。表象屬雙重編碼,即表象不僅有形象 編碼,而且有語義編碼。雙重編碼的材料有利于理解、保持、回憶、應用和遷移。例如叩打膝蓋下部的韌帶時 ,產生了小腿突然跳起的反應,這一知識點以語義和形象相聯系的形式存入記憶中。形象記憶另一特征就是統 攝性,就是把一個完整的表象作為一個單元,儲存在大腦中,例如把人體血循環作為一個單元,記憶在大腦中 ,比分散的概念記憶要容易些。在施教中,應盡可能采用聲象教材,去強化記憶。實驗表明:人腦貯存形象信 息是語言信號記憶的1000倍,同樣的學習內容,單純用聽覺學習、單純用視覺學習視聽兼用學習,三小時后, 記憶效率分別是60%、70%、90%,可見聲象教材能提高記憶效果。
4 能有效地優化概念教學
生物概念的形成,一般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行為掌握,主要通過實驗觀察去感知基本事實,從中獲得 表象;第二層次是圖象掌握,主要從形象思維方面去掌握基本事實的本質特征,即通過聯想,類比、分析等形 象思維,去獲得典型表象;第三層次是符號掌握,以語言形式或數量關系去掌握基本事實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 系,即通過分析、推理、歸納、概括出生物概念。這三個層次,就是感性認識層次,形象思維層次,邏輯思維 層次。教師按照行為—圖象—符號三個層次去教,就可使概念教學處于最佳的狀態。例如“兩棲綱”的教學。 其過程簡要歸納如下:
附圖{圖}
5 有效地促進知識遷移
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其實質是一種揭示新、舊知識共同本質的過程。一般有兩 種方法,一是用聯想的方法,由舊引新,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是舊知識的發展。例如講“視覺形成 ”時,首先復習眼的結構,然后再去講視覺的形成,即物體反射
折射 沖動 傳導的光線─成象于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視覺形成。這 是利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認識結構,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最佳的固定點,新知識經同化或順應,構建新的認識 結構。二是用類比方法,比較新舊知識的異同點。人們對知識的學習有還原趨勢,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以原 有知識先入為主,把新知識理解為已有的知識。因此,要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以抵消原有知識對新知識的“ 還原”和“取代”,要善于類比新舊知識的異同,從求異中促進新知識的遷移。例如學了物質循環后,應與能 量流動作對比,見下圖:
物 流 能 流 流動 以無機物化合物形式 以有機物形式 內容 方向 返復 單向 流動 在一定范圍內能自動 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是遞減 規律 調節,維持平衡 的,傳遞效率為10~20% 范圍 生物圈 各級生產系統
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應試教育是以應付考試,特別是應付升學考試,追求升學率為 目的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發展的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心理、身體健康、勞動技能等方面,而每 一方面又因時代不同、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現階段文化科學素養方面,除文化科學知識外,還 要加強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訓練和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的培養。應試教育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方面是突出智 育,忽視其他方面,以文化課考試代替了素質的全方位要求。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教育的平等。現代的教育質量觀是“卓越教育”,既求公平又求效率 ,所以基礎教育的重心應從少數“重點?!鞭D向大批“薄弱?!?,辦好每一所學校,培養好每一個學生,應成 為我們實現基礎教育公平與效率的最完美的途徑。應試教育是只抓少數尖子學生,放棄整體學生的“精英主義 教育”,既談不上公平,更談不上效率。素質教育的價值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因為少數的精英可以引進,但整 個國民的素質是無法引進的。
素質教育是人的終身教育。隨著終身學習社會的到來,基礎教育不過是“終身教育”的一個環節,而非“ 終結教育”?,F代學校擔負著兩個課題:一是促進“人格形成”;二是促進“學力形成”,這種學力是由學習 動機、學習方法、可持續獨立學習的態度這三個要素組成。學生時期是主要的學習時期,既要學會立足社會、 推動社會發展的本領,更要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學校應創造適應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教育體制 ,形成學校適應學生的校園文化。而應試教育則急功近利,為一時的分數的提高而排斥其他。
素質教育注重開發個人的智慧潛能和形成人的健全個性。個性發展的核心是創造能力的發展,而創造能力 發展的關鍵是學生能夠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學校的功能首先是發展功能,而不是選拔功能。因此學校應從傳統 的偏重單向灌輸知識轉變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的教育,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的教育 ,使其有機會把某一方面的潛在的才智得到良好的啟蒙、發現、培植和發揮,從而高于一般人。而應試教育注 重的是選拔,就很難發展人的個性和創造才能。
相對于應試教育來講,素質教育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我們教育工作 者應努力追求素質教育的目標,用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辦法去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樹立生物學教育的素質觀
學校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科教育則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學校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主要是通過學科教學來完成的。在生物學教育中落實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在傳授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 同時,充分利用生物學知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積極探討生物學知識與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以促進學 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潛能的充分開發。中學生物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一定生物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具 有廣泛適應能力并有一定創造性的人。這就是生物學教育的素質觀,從這樣的素質觀出發,在生物學教育中實 施素質教育應把握以下幾方面:
1.政治思想、道德行為素質
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觀,生物教材在這 方面的內容非常豐富、生動。如世界是物質的原理;物質世界是運動的;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事物是普遍 聯系的;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等觀點在生物科學中幾乎都可以找到例證。再如,結合教材內容可以講解《森 林法》《環境保護法》《漁業法》《婚姻法》等法規,幫助學生樹立法制的觀念。
2.科學文化素質
教育要面向未來。從未來需求來看,科學教育要把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品質、科學價值 放到和科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同樣重要的位置。
(1)科學方法。生物學教學除使學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學方法(觀察、實驗方法;分析、概括方法; 類比、推理方法;科學假說方法等)之外,更需要的是訓練學生學會科研方法(提出問題、搜集資料、設計構 想、整理分析結果;實驗工具、實驗材料的選擇)。生物學教學中觀察實驗,不僅是為了印證某一生物學知識 的科學性,而且是讓學生學會科學的方法。
(2)科學思維。素質教育強調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此,在生物課堂上要加強對學 生進行以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各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由微觀到宏觀,由現象到本質的推理判斷能力;對生物學 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分析歸納能力;對生物學概念、規律的運用和遷移能力;自學和閱讀能力?,F行的人教版 初中、高中生物教材,在內容選取、體系編排、文字敘述、插圖、練習等方面都注意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 師應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在鉆研教材的同時,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考慮教法的同時,也要研究學法, 做到既傳授知識,又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主動發展創造條件。
(3)科學態度、科學品質。生物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通過實驗 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高度的責任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 學習習慣。
3.心理素質
在生物學教學中可以進行如下幾方面的心理素質教育:
(1)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在介紹生物學的概念、規律發展的來龍去脈,生物學事實的發現過 程,科學家的事跡和我國的生物資源等知識時,可使學生對知識的創造和創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個全面 深刻的了解,從中受到感染和影響,并由此激發學習的興趣和鉆研精神,從而樹立為國家為科學獻身的遠大志 向。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態。讓學生了解與生物學有關的環境、資源、能源、土地、糧食、人口 等問題,培養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利益、關心地球的生存條件等的情感和責任感,樹立環境保 護意識。生物課本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生物的結構與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我們要讓學 生知道人不能被動地等待淘汰,而是要主動地適應自然的變化和社會的變革。中學生應該學會多種本領,增強 耐挫折的能力,提高適應能力,培養健康的心理。
(3)培養學生勤奮、堅毅、合作的優良品質。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刻苦、自制的意識和品質;通過課堂上 分組討論、小組競賽可以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優良品質。
(4)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從美育的內容上看,生物學可以進行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的教育 。生物是自然美的主體。如動物、人體外表的對稱美;各種葉形、花冠的姿態美;動物(蜜蜂、螞蟻)社群生 活表現的和諧美;生物學上一些名詞概念(如生長素)、規律(如孟德爾遺傳規律)、學說(如自然選擇學說 )發現的過程體現一種嚴謹的科學美;科學家的優秀品質體現了社會美。引導學生投入到創造美的活動中去, 如養鳥、護鳥、種花、種樹、綠化美化校園等。
4.身體技能素質
培養學生能夠自覺地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身體和心理都發生著急 劇的變化。為此,學生必須了解自己的身體,科學地對待自己體內發生的一切生理變化,愉快地接納自己(不 管是男還是女,是胖還是瘦),并自覺地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些內容在教材中都有闡述,教師 應該充分運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生動具體的教育;同時也要指導學生了解綠色食品、各類補品,正確對待 減肥藥品及增高妙方等等。
探索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方法
目前,在生物學教學中進行了大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改革。如過程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引導—探 究法、發現探索法、實驗探究法、目標教學法等。通過對這些改革的思考和分析,我們認為適應素質教育要求 的生物學教育方法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要素:
1.構建好有利于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在具體制定單元課題的教育目標時,一定要全面、具體、恰當。所謂“全面”是指在文化科學、身體技能 方面應指明達到的水平;在思想道德、心理、能力方面要指明通過哪些內容或活動培養哪種能力或品德。所謂 “恰當”是指從學生實際出發來制定教學目標應達到的水平。例如,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部分,教材 中有3個知識點:葉綠體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的意義;此外還有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的實驗 ?;谶@些因素,教育目標可確定為: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過程。通過介紹科學家研究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于水分解的實驗過程,進行 科學方法的訓練;通過揭示光反應和暗反應之間的本質聯系,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2)明確光合作用的意義。
(3)學會用丙酮—研磨法提取高等植物葉綠體中的色素,并用紙層析法將色素分離,從而明確葉綠體中色素 的種類、顏色和作用。
(4)通過比較光反應、暗反應的關系,接受辯證統一的觀點;通過光合作用的意義的學習,增強生態意識。
能否制定一個全面、具體、恰當的教育目標,這是在操作上落實素質教育思想的第一步。
摘要德育教育是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主渠道。發揮學科教學的特點,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是學科教學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
關鍵詞生物德育教育方法
一、運用生理知識滲透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內在的科學文化素養,科學文化知識在塑造健康的心理,培養積極的人生,優化人文素養方面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力求運用生理知識滲透,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正所謂“因教成德”。為此,在講解“人的生殖和發育”一節課時,要抽出5至10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有關生命珍貴的教育。如果遇到挫折或不如意,不要退縮,生命來之不易,應該加倍地去珍惜。如果在需要付出努力的時候懈怠了,將來一定會后悔的。通過幾分鐘的舉例,使學生深刻認知生命的來之不易,重新認知自己,感悟人生,從而懂得珍惜生命、珍惜青春,并化作不懈奮斗的動力。
二、圍繞探究課題開展在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生物教師長期而又緊迫的任務。因此,教學中,應該從生物學的特點出發,認真挖掘教材中愛國主義的教育素材,尋找知識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結合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如探究“對人體的危害”一節時,首先讓學生觀看危害個案的錄像片,使他們目睹到:毒癮發作的人,輕者頭暈、耳鳴,重者嘔吐、涕淚交流、大小便失禁、渾身打顫,難受得撞墻、自殘,甚至自殺,更有甚者喪失理智和人性,為了獲取,不惜傾家蕩產,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原因,吸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危害?老師適時指出,人腦中本來就有一種叫類嗎啡肽的物質,用以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吸毒后,外來的嗎啡肽進入人體,減少并抑制了類嗎啡肽的分泌,最終使其完全停止分泌,只能靠攝入外界的嗎啡肽來維持人體的生理活動。一旦停止吸毒,人的生理活動就會出現紊亂,產生劇烈的痛苦,只有繼續吸毒,才能解除痛苦,這就是所謂的“上癮”。不僅如此,吸毒會引起人的免疫力迅速下降,嚴重損傷大腦,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影響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生理功能,使人的體質衰弱,精神頹廢,壽命縮短。19世紀,英國殖民主義者向我國大量輸入鴉片,毒害麻痹我國人民,掠奪我國財富,從而達到侵略我國的目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加深認識。通過這樣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主動地獲取對人類危害的知識,進而增強終身遠離、拒絕、珍愛生命的意識,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又如抓住新教材中提供的研究性課題“調查媒體對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報道”,明確了調查中要特別關注我國生物學技術發展的報道,開展調查研究活動,看看祖國的生物科技發展情況,想想自己的努力方向,以報告會的形式總結自己的調查研究結果。通過這樣的調查研究活動,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三、借助美學因素熏陶審美教育即美育,它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對提高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和塑造人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美育是通向人格完美的必要途徑。學校的審美教育應貫穿于包括生物學在內的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之中,在達到認識、技能領域里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實現美育目標。在教學中,充分了解和準確把握教材中的美學因素,這是實施審美教育的前提。生物學作為一門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自然科學,美學因素不僅存在于研究對象生物之中,還滲透于其理論體系的構思與表達之中。因此,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從生物學知識中發掘和提煉美學因素,努力把它上升為美的形態,從而創設美的意境,讓學生耳濡目染,感受生物學之美。
關鍵詞:生物教學;感恩教育;滲透方法
當今世界存在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安全問題,安全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問題,也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一大熱點。當今社會關于關愛生命、珍惜生命的宣傳太少了,尊重生命是人性的基礎。在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化解社會矛盾的熱潮中,中學生物教學對青少年一代進行感恩教育,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當前的生物教學中,對感恩教育方面的滲透,仍普遍做得不夠。針對這一現狀,以“生物圈中的人”為例,談談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教材內容,培養感恩意識
教師應依據教學大綱緊扣教材,認真鉆研教材中有關教學內容,使生物學知識與感恩教育緊密聯系起來,明確教材各章節中有關教育的內容,把感恩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生既獲得了生物學知識,又懂得感恩和珍愛生命的道理,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1.講述課本知識,樹立學生感恩意識。在“生物圈中的人”這一單元中有許多關于人的生理結構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時,能將這些知識與父母、學生、自然、社會聯系起來,使學生樹立感恩意識。例如,在“人的生殖”這一節中,我首先用“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來描述孕育一個生命的不易,然后再講述懷孕、生產的過程的艱辛、不易,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形成感謝父母、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意識。再如,在講“青春期”一節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征,愛護身體,加強鍛煉,為自己一生有個健康的身體打下基礎。我用“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句話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健康的身體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的珍惜,是感恩的一種形式。2.介紹生物現象,使學生懂得感恩。在教學中,我向學生介紹在自然界中有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的現象,說明動物尚且知道感恩,何況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呢?有一句話叫“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應知物力維艱”,就是告訴我們吃的、穿的來自自然,來自他人,來自父母,我們應該懂得感恩。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
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感恩意識
在學生牢牢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去實踐。例如,我在講“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一節時,引導學生分析“什么是合理營養”,再問“在日常的飲食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有關合理營養的知識,為父母或長輩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要完成好這個作業必須對父母或長輩的健康狀況有所了解,這就促成了學生與父母長輩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學會關心父母長輩,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再如,在講“輸血與血型”一節時,在學生掌握了血型和輸血的相關知識后,我講述了一位澳大利亞現年74歲的老人哈里森在獻血長達56年的時間里挽救了200多萬名嬰兒的生命的故事,培養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懂得感恩,樹立無償獻血回報他人和社會的觀念。
三、豐富課外活動,與現實聯系,強化感恩意識
組織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活動,不但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而且能加強對學生進行感恩意識的教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1.舉辦感恩教育講座是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延伸,可讓學生更加認識到感恩的意義和重要。如學校舉辦的感恩形象大使丘禮飛的“感恩讓我飛得更高”的報告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學生意識到感恩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道德,對于個人來說,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種深刻的感受,能夠增強個人的魅力,開啟神奇的力量之門,發掘出無窮的智能。2.利用特定節日,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等都是與感恩教育有密切關系的節日,也是培養學生感恩意識的關鍵時間,在這些節日里,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如出一期以感恩為主題的墻報,組織學生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演講、攝影、小論文、小報比賽等,讓學生懂得感恩的重要意義,時常懷有感恩之心,使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