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12:29:35
序論:在您撰寫藝術培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根據國家文化部對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的要求,對大理地區所有進行藝術等級培訓的,無論是學校、社會團體、個體應進行清理,對不具備進行少兒藝術培訓教學的培訓班堅決取締;條件不過關和不符合要求的責令整改,合格以后才準予進行招生和進行教學活動;對進行少兒藝術培訓教學活動的師資隊伍嚴格把關,把那些以進行藝術教學培訓為幌子,實際斂取錢財的人擋在文化藝術培訓的大門之外,保證業余藝術培訓班的師資的純潔和高水平、高起點和有較高的藝術教學質量.
2.業余藝術培訓自身建設
要向專業化、高標準努力業余少兒藝術培訓班的教學活動受學生來源廣,絕大多數是中小學學生的客觀因素制約,其教學活動一般安排在周六或周日,安排的教學內容要保證學生正常學校學習下進行,要做到課程安排、教學方法正規化、科學化,采用全國育和考級教材,保證少兒業余藝術培訓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質量。同時配合藝術培訓教學進度應適當進行一些樂理知識教學,采取具有自己特點的教學方法。在進行業余藝術培訓教學的實踐中我們體會到,除了嚴格遵循《考級教材》教學外,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條件、興趣加進一些自己編寫的內容來提起學生學習藝術熱情和興趣,再按照教學進度進行教學,收效會更好。社會辦業余藝術培訓教育,要在培訓班自身建設上向專業化、系統化發展,教學活動要向高標準方向努力,教學中因材施教。例如:業余古箏藝術培訓的要求,一是初學時期原則上按照初級課程進行教學,以教師示范為主對音區、節奏、音準,以及每一個基本的指法(如“鉤、托、抹”)都要求學生做到準確、標準、到位,以求夯實根基。二是練習曲時期以教材為主,循序漸進的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以民歌曲目為主進行教學彈奏。三是節目時期,即把所教所學曲目組織成不同形式的演奏會、音樂會為學生獲取公開上臺演出的機會,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業余少兒藝術培訓需要
(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二者的興起與發展提供了外部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及需求類型的多樣化的發展,藝術教育成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高校藝術類教育成為此時代的主要培養模式,為滿足社會需求,培養四有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單一的高校教育培養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深層次需求時,社會藝術教育模式得以產生并不斷得到發展,縱觀二者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二者的產生都與社會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對于高素質藝術人才的需求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二者的產生與發展,有力推動了地域特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斷的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二)高校藝術教育培養模式為社會藝術培養模式的發展創造了可能性
早期的高校藝術教育模式雖然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卻存在者地域性與創新性的缺陷,無論是學科發展還是人才培養,乃至社會服務方面,其空間和舞臺是相當狹窄的。同時單單依靠單一的高校藝術教育,不僅難以為廣大受教育者提供應有的資源保障,而且會加大藝術教育的城鄉、區域,及需求群體之間的差距,從而造成新的更深層次的教育不公平。為此避免上述缺陷的出現,社會藝術教育模式得以產生與發展,與社會高層次的需求適應,可以肯定的是,社會藝術教育培養模式的產生是建立在高校教育模式的基礎之上的,正是因為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才為社會藝術教育模式的產生創在了必須的社會基礎。
二、高校藝術教育培養模式與社會藝術培養模式的不同點
兩種教育模式從產生到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二者卻同樣存在著大量的不同點,分析二者的不同點,找出其差異性,為我國藝術教育模式的進化提供理論支持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藝術教育模式與社會藝術培養模式的教學模式的不同
高校藝術教學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以班級為單位,以集中授課的課堂教學為基礎的模式之上,各高校根據國家相關制度政策的要求,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開設相似的課程,選聘各種層次的專業教師,制定專門的教學培養教案,集體授課,并進行統一的作業布置和考核,此種模式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多為班級為主要培訓單位,學生數量多,較少關注學生個人素質的差異性,同時高校教育模式有著學費相對較低的優點。而相藝術培訓模式則與高校教育模式大不相同,其主要是建立在針對受訓人員的個性需求的基礎上,社會培訓機構為受訓人員量身定制符合其自身特征的教學課程,較多的關注學生個人素質的差異性,培訓機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對藝術能力的培養,強調創造性和自由性的結合,是一種典型的差異化基礎上的非學模式,其主要特點在于受訓人員流動制較強,學生數量為定額,人數較少,相對于前者,學費相對較高。
(二)高校藝術教育模式與社會藝術培養模式的教學內容不同
應用型藝術人才的核心是能力,許多大學畢業生不受用人單位歡迎,根本原因是能力不行。藝術實踐具有連結、轉化、評價和創新等多維功能,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間環節,是主體客體化的辯證統一過程,離開了藝術實踐,藝術能力就無從談起。
因此,藝術實踐是藝術素養和藝術能力的源頭活水,藝術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的根本途徑。三是明確了學生主體性與藝術實踐的關系,樹立了藝術實踐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根本要求的基本觀點。學生的主體性是以人為本和以生為本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是學生“要我學”變“我要學”、“學會”變“會學”的基本方略。學生不愛學習是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學生不愛學習固有自身的原因,但傳統教學中“三為主”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收器,不講個性和個別差異,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藝術實踐教學是學生作為主體作用于客體(任務)的客觀活動,是學生動手、動嘴、動腦,親歷、親為和自我展示的過程,是調動學生內在積極性,張揚個性,激活創造性的活動。因此,藝術實踐教學是激發學生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最佳平臺,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根本要求。
“三個基本觀點”的確立,使全院形成了共識:藝術實踐教學在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上處于核心地位,不抓或抓不好藝術實踐教學,就使得教改無法深入,人才無法培養,學校無法發展。至此,學院上下形成了學習、研究、宣傳、實做和改進藝術實踐教學的濃厚氛圍;在藝術實踐教學中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已經成為學院各項工作的中心,成為深化藝術教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
建構藝術實踐教學的新體系
藝術實踐教學體系是指把學生在藝術實踐教學中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標準的內容系統化,是藝術實踐教學科學化、規范化的必然要求。為了實現藝術實踐教學全時全員全覆蓋的教育目標,我們經過幾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學分為紐帶的“三個課堂”聯動的藝術實踐教學體系。
第一課堂(課內)是按教學計劃進行的藝術實踐教學。課內藝術實踐有多種形式,但重點是藝術專業的基本功訓練?;竟κ菓眯退囆g人才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A是靠“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長期刻苦練出來的,不長期刻苦練習,就不可能成為應用型藝術人才。因此,對課內的藝術實踐教學我們在周密計劃的同時,突出抓好各專業的基本功訓練,不僅用教學計劃把基本功訓練的課時、內容和要求固定下來,而且還制定了各專業基本功訓練的標準,凡不合格者不能進入下個階段學習。美術系把學生素描、色彩和寫生作為學生繪畫的基本功,既有共性要求,又有個別指導,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學生經過扎實的基本功訓練,一方面藝術技能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制力,而自制力又是學生成才最重要的內在動因。近幾年,美術系的學生作品多次獲得各級獎項,2011年,參加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選送的4件作品,全部獲遼寧省一等獎,其中油畫《是誰撥動了琴弦》被選送到教育部。用美術系主任、大連油畫協會會長項誠學的話說:“這完全得力于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完全得益于學生鍥而不舍的意志力。”
第二課堂(校內)的藝術實踐教學包括校園文化活動、大學生藝術節、文藝社團活動、各種文化藝術培訓和藝術的展演賽等。校內藝術實踐教學不僅具有廣泛性、豐富性和陶冶性的特點,而且由于多數活動是學生自己組織,又具有培養藝術興趣、發揮藝術特長、激發藝術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組織能力的多維功能。為此,我們對校內的各項活動都精心設計、精心組織,努力做到高質量、高水平,使每個參與的學生都能受益。一年一度的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已舉辦了10屆,每屆都停課一周,歷時一個多月。文化藝術節已成為學生期盼的習得藝術、享受藝術、展示自我的盛大節日。藝術節上各種活動和演出令人目不暇接,精彩紛呈,人人參與、人人有節目、人人受熏陶成了文化藝術節的突出特點。我們提倡文化藝術節的節目最好是原創或獨創的,使學生在創新節目中提高創新能力。許多獲獎節目就是來源于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學?!拔栌侄种弧苯治枭鐖F成立6年來,有2000多名學生參加。在“舞出成就、舞出精氣神”的口號下,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舞技的長足進步和參加各層次街舞比賽獲得18次冠、亞軍的好成績。
第三課堂(校外)的藝術實踐教學包括社會調查、頂崗實習、畢業實習、服務社會的文化藝術活動、參加各種展演賽和國際上的一些文化藝術交流等活動。校外的藝術實踐教學具有要求高、難度大、影響廣的特點,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藝術能力和融入社會能力的有效載體。為了落實“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創新”的大學職能,為了借助廣泛的社會資源培養人才,我們始終把校外藝術實踐教學作為以文化引領和服務社會、展示學院形象和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的長期戰略,設專門機構有計劃地抓好落實。根據校外藝術實踐教學內容豐富、隨機任務多和工學矛盾突出的實際,我們重點抓了周密計劃、科學管理和質量制勝三個方面。通過周密計劃和科學管理做到了統籌協調和合理安排,不打無把握之仗,形成了校內外統一、校企結合、學訓合一和學演一體的培養體系。校外藝術實踐教學的成效關鍵在質量,否則,就可能成為無效教學。為此,我們始終以求新、求精、求名為原則,高標準地搞好各項活動。學院的畫展不僅在遼寧省有名,還先后到美國、意大利辦過畫展;民族樂團受中國音樂家協會委派,參加白俄羅斯民間藝術節拿了3個金獎;參加遼寧省大學生戲劇節獲得了10項金獎和并列第一的好成績;大三學生莫龍丹參加湖南衛視和青海衛視的“花兒朵朵”總決賽,一舉奪得了總冠軍。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藝術創新是校外藝術實踐教學的生命,所謂質量就表現在創新上。藝術創新是個性化的產物,鼓勵個人和團隊出名和出精品,是獲得創新成果的內在動力。
系統理論強調層次性、目的性和整體性,只有當層次的目的性服從系統的目的性,才能產生1+1+1>3的整體效應。那么,如何使課內、校內、校外的藝術實踐教學形成合力,避免碎片化呢?學院的做法是以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為根本目的,以素質學分、技能學分和創新學分為紐帶,使三個課堂形成相互聯動的一個整體,共同作用于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上。其中,素質學分是指在第一課堂以外實施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活動中獲得的學分,可以按照學生參加的時間和考核的結果來計算學分;技能學分是指學生通過各類培訓,并經過行業主管部門考核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能等級的學分;創新學分是指學生在藝術實踐教學中取得藝術創新成果認定的學分。學院明確規定,學生在第二、三課堂上獲得的學分均可以替代第一課堂的選修課學分,修滿規定的學分可以申請提前離校。同時,學院還制定了三種學分的認定標準、程序和辦法,及時準確地認定三種學分。這樣不僅做到了學分在三個課堂中互動,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加校內外藝術實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把藝術實踐教學延伸到課外、拓展到社會的過程中產生了一批高質量的藝術成果,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能力。2009年,我們總結的《以學分為紐帶,構建三個課堂聯動的藝術實踐教學體系》的教改成果獲遼寧省教改成果一等獎。
創造藝術實踐教學的新模式
建構藝術實踐教學體系突出了藝術實踐教學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但要做到在整體中既照顧一般又突出重點,就必須結合學院的實際,抓住重點,大膽突破,才能把藝術實踐教學不斷引向深入。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項目教學、劇目教學、校企合作教學、服務社會教學和展演賽教學已成為學院藝術實踐教學的新模式。在建構新的藝術教學體系的同時,不斷豐富和完善新的藝術實踐教學模式,使其成為學生尤其是優秀學生提高藝術能力、展示藝術才華的大舞臺。
(一)項目藝術實踐教學(簡稱項目教學)。
學院的項目教學是與工作室教學相結合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項目任務的實做模式。項目既可是實有的,也可是虛擬的,但不管虛做、實做都是以完成項目和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熟悉市場運作過程為目的。以雕塑工作室為例,他們先后承接了內蒙古鄂托克前旗鷹駿廣場的群馬雕塑、大慶大同區廣場“四世同堂”人物雕塑和大連艦艇學院“大海方陣”國慶閱兵主題雕塑等20多個項目,通過產學結合的形式,不僅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也獲得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有了顯著提高。2010年畢業的周鎮在畢業實習時,從為家鄉新農村建設的藍圖繪制和雕塑開始創業,不到8個月的時間,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簽訂了760萬元的合同。同屆的訾文大宇的單筆合同已達200萬元。周鎮、訾文大宇之所以能成為自主創業的典型,是雕塑項目教學培養了他們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創業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實踐使我們體會到,項目教學關鍵是拿到項目和以項目為牽引,重點是項目設計和完成項目,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不斷創造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目前,學院已創建了71個工作室,都是按照這個思路運作的。
(二)劇目藝術實踐教學(簡稱劇目教學)。
劇目教學就是創造條件,把學生學習、排練和演出劇目聯為一體的藝術教學模式。學習音樂和藝術表演的學生需要在舞臺上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進而實現表演、聲樂、形體、技能技巧和情感的完美融合。上臺演出,才能真正體驗到藝術的真諦,學到真本領。為此,學院注重抓了以下四點:一是選擇劇目或自創劇目;二是對劇目的綜合排練;三是在舞臺上演出;四是對演出的效果給出恰當的評價。幾年來,參與排練的音樂劇、影視劇和話劇共有20余部,如音樂劇《貓》《蝶》《獅子王》《悲慘世界》等,影視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捕鼠器》《靈魂拒葬》等,還有原創話劇《木蘭》,原創舞蹈《趕海樂》等,公演后獲得普遍好評。英國音樂劇《貓》曾多次在校內外演出,2006年美國百老匯《貓》劇組來華演出,在全國海選10名“貓”演員,學院就有兩名扮演者入選。劇目教學要求高、難度大,真正演好不容易。從嚴格意義上講,學生還處在模仿階段,還不可能完全掌握表演的基本規律和表演技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引導學生從研究和準確把握劇本、人物和情節入手,以演得自然、自如和逼真為標準,讓學生在苦練技巧和二次創作中,不斷提高學習能力、表演能力和表演技巧。
(三)校企合作藝術實踐教學(簡稱校企合作教學)。
校企合作教學是以市場和就業需求為目標,校企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擔負起培育人才的藝術實踐教學模式。校企合作讓學生在企業中了解社會、親臨實踐,為提高能力創造了條件,也為就業開辟了前景,本是雙贏之事,但由于校企之間缺乏天然聯系(企業辦學和校辦企業除外),企業缺乏積極性。這也是迄今為止校企合作不盡如人意的根本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把校企合作的著眼點首先放在為企業提供人才、技術和信息服務上。葫蘆島市德榮集團有經濟基礎和先進設備,但缺少高端的設計人才,而學院有遼寧省知名設計師和一批在國內外獲獎的教授、副教授,研發實力雄厚。兩家共同成立了泳裝研發中心,他們無償為我們提供了泳裝先進設備。我們的目標是設計出亞洲領先、與歐美媲美的泳裝。視覺傳達系要求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必須依據企業的需要去研發自己的作品。自2008年至今,視覺傳達系學生的畢業設計平均有50%以上的作品被企業采用,最多一年達到85%,學生的設計能力顯著提高,企業也提高了經濟效益。我們感到,校企合作對學校來說是借企業之力來培養人才,在目前還缺乏必要法規政策的情形下,學院必須樹立為企業服務的思想,充分發揮學院知識、信息、人才的優勢,幫助企業、提升企業,企業就會歡迎我們的學生,心甘情愿地為學生實做、實習提供條件。
(四)服務社會的藝術實踐教學(簡稱服務社會教學)。
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創新是大學的根本職能,也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作為藝術院校的服務社會教學,主要體現在文化傳承創新和文化藝術為社會服務,引領、融入社會并獲得社會營養、提高師生的藝術創新能力。一是舉辦或參加各種演出,為社會提供精神食糧,如參加教育部慶祝教師節的大型演出、國家舉辦國際海洋日的演出、服裝節的演出、大連保稅區成立17周年的演出、大連市各區(市)的各種演出等。二是在中小學普及民族藝術。在大連開發區松林小學、紅梅小學教孩子民族音樂知識、傳授合唱技巧,成立少兒民族管弦樂團,讓孩子們從小就熱愛民族藝術。三是與大連市教育局合作,對大連市所有的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合唱培訓,使大連市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合唱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社會是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大舞臺,在服務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師生的收獲是前所未有的;同時,學院又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了力量,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事實使我們認識到,文化藝術服務社會具有廣闊的空間,能否做好,關鍵是觀念和實力。樹立服務社會的藝術教育觀和獲得社會認同的藝術實力,就會使服務社會教學越走越好。
(五)展演賽的藝術實踐教學(簡稱展演賽教學)。
展演賽是學生參加藝術實踐的最高形式,也是檢驗學生藝術素養和藝術能力的重要標準。因此,學院一直把展演賽作為藝術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展演賽教學。學生作品的展出、展示在學院已成為常態,幾乎周周都有學生繪畫、書法、動畫、設計、服裝的展出。服裝系在“七彩霓裳•青春校園”首屆全國高校服裝類專業教學成果展演活動中,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優秀獎5個,學生張刊獲得了模特大賽的冠軍。文藝演出是我們的強項,校內演出常年不斷,校外演出任務十分繁重,但只要學生有機會登臺,我們都想辦法創造條件,滿足社會的需求,使學生得到鍛煉。僅2011年就為企事業單位與駐軍部隊演出70多場;不僅在校內外演出,學院還創造條件走出國門,到國外去演,去宣傳我們的民族藝術,學院的民族樂團曾去美國、意大利和白俄羅斯等國演出,受到了歡迎和好評。
比賽尤其是各種大型比賽最能鍛煉隊伍,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凡上級或各藝術協會組織的賽事,我們都積極參加。近兩年,師生共參加全國、省、市各種比賽有40多次,獲獎130項,其中一等獎30項。2010年,第三屆海峽兩岸之歌合唱節獲“金茉莉獎”,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唱響神州”藝術展演獲銀獎、銅獎,學院“-30°C”室內樂團獲第64屆世界杯手風琴錦標賽金獎,學生徐嵐在國際友誼小姐湖南賽區總決賽中奪冠。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展演賽教學是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的最重要的形式與方法,展演賽教學絕不只是學院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為應用型藝術人才成長提供了最有效載體和最佳平臺。
實施藝術實踐教學的新舉措
針對藝術實踐教學人多面廣、要求高、難度大的特點,學院一方面加強藝術實踐教學的常規建設,從全程各個環節上抓好落實;另一方面是針對藝術實踐教學帶有根本性長遠性的難點問題采取特殊的解決辦法和新的舉措,保證了藝術實踐教學的健康發展。
(一)聘請專家,突出教師的指導能力建設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藝術實踐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指導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藝術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
針對現有教師的狀況,從自我認識入手,引導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正確認識藝術實踐教學能力上的差距,提高自我的緊迫感;每年假期都組織教師進行社會調查、企業實習,有計劃地進行短期培訓;采用以老帶新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對一些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通過幾年的努力,一大批青年教師已成為藝術實踐教學的優秀骨干教師,他們不僅獲得了藝術實踐教學的豐碩成果,而且藝術實踐教學能力也有了顯著提高。在大力培養中青年教師的同時,學院還從公辦大學和社會上聘任一批兼職教師。這批兼職教師藝術造詣深厚,師德高尚,不僅在課堂教學和藝術實踐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對學院的教師隊伍建設也起到了表率和引領的作用。
為了使學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學院不惜重金,聘請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大師來學校演出、講學、指導藝術排練和演出,如世界知名作曲家、鋼琴家羅美妮•韋勒,意大利知名女畫家LOVEDANA,世界知名吉他演奏家拉法謝諾,世界知名低提琴演奏家巴比奴,世界知名女畫家羅雷達那•薩瓦多莉,世界知名建筑大師烏及諾,世界知名長笛大師諾瓦,世界知名歌唱家芭芭拉•吉爾伯特,美國知名聲樂教授丹尼斯•凱勒等;還有徐沛東、鮑國安、劉學文、王鐵軍等國內知名藝術家已成為學院的客座教授,僅交響樂指揮就請了呂嘉、滕矢初、張培豫等知名指揮家,男、女聲合唱團就請了徐錫宜、周躍峰、王克儉、鄒躍飛等知名合唱指揮家和作曲家。國內外藝術大師的到來使師生受到了世界頂級的藝術指導,不僅領略了大師的風采,而且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平時難以學到的藝術真知。
(二)創設環境,注重藝術實踐教學的條件建設
藝術實踐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勤奮努力,也需要優良環境和必要條件的支撐;只有在優良環境和必要條件上提供充分的保證,藝術實踐教學才會卓有成效。
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藝術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的根本途徑、藝術實踐教學是學院建設的核心特色、藝術實踐教學是學院社會知名度的最佳載體的理念,經反復宣傳和實踐成果的現實教育,在學院上下形成了人人講藝術實踐教學、人人做藝術實踐教學、人人研究實踐教學的環境氛圍,為藝術實踐教學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證。這些年我們為藝術實踐付出很多,也收獲很多。在建新校區經費緊張的情況下,也盡全力為藝術實踐教學提供充分的經費保證。從為社會和企業服務入手,急企業之所急,幫企業之所需,實現了校企合力共育人才的目標。從2003年至今,全院已建藝術門類各專業實訓、實習基地96個,為藝術實踐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場地保證。我們成立了與教務處并列的、院長直接領導的藝術實踐教學管理中心,每個系都配備了專職的藝術實踐教學助理,專門負責藝術實踐教學工作,還根據需要成立了文化創意發展中心和演出辦公室,為藝術實踐教學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證。
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設置
鑒于每個藝術設計院校都有差異性的辦學定位,因此在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上,必須結合院校的具體辦學定位和社會的人才需求,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從學生設計策劃、執行、推廣等能力入手,融入人才培養目標當中,使得人才培養符合辦學的實際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還必須結合地方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這一點可以通過與這些企業的合作,讓學生在工作實踐過程中了解企業對其藝術設計知識和技能的具體需求,然后學校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適當調整,使得目標與企業的需求一致,迎合了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需求。
提高實踐課程的比例,注重教學實踐性
實踐課程是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加大課程的課時比例,針對學生實踐能力差的客觀情況,加大實踐課程和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上的比例,以便為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需求很高,在課程的安排上,除了要加強本專業所需的綜合素質培養之外,同時需要結合本專業所指行業崗位的工作能力需求,針對性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實踐性需求,尤其是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要適時要求根據所學的知識,完成布置的作品設計作業,或者開辦設計比賽活動,讓學生在設計實踐活動中,綜合應用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實踐中了解設計的細節,從而更加深刻地掌握單項和綜合的藝術設計技能。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學生的藝術設計知識和技能的創新實踐能力,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順利就業。因此學校在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設置上,要加強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這樣才能讓人才的培養和人才的實踐掛鉤,符合學校的辦學宗旨:
1)在日常課堂教學的實踐性環節,要通過演練積累實踐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模擬實踐機會,模擬實踐課程要結合社會性質的工作所需,以商業運作為依據,注重設計環節中的實踐細節,通常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創意構思;二是效果圖表現;三是模型制作;四是創意設計;五是施工圖繪制。
2)設置真實的課題,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實課題是教學機制中的實踐性環節,課題中融入了社會上對藝術設計的實際需求,將各類需求融入到課題當中。通常情況下,課題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綜合性課題;二是專題;三是畢業類課題。這些課題需要在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掌握企業藝術設計工作運行規律的基礎上,讓學生真實體會企業項目設計的氛圍,包括市場調查研究、分析設計任務要求、制定設計目標、探討設計創意、實施設計方案、開展后期制作工作和分析反饋信息等,也只有這種模擬企業工作的設計任務,才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校實踐培訓基地的建設
為了給學生提供專業的實踐環境,學校要建設與專業對口企業聯系的實踐培訓基地,聯合這些企業合作開拓實訓課程。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的崗位,學校將實踐培訓基地作為實習的地點,而學生實踐培訓的內容,正是企業實習崗位所派發的工作任務,這樣一來,實踐培訓工作將取得三方面的好處:一是學生在培訓中,提高了實踐動手的能力,以便在就業以后,快速地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并及時上手;二是企業充分利用了學校提供的資源,除了可以完成企業本身的工作任務,還能夠為企業培養后備的儲蓄人才;三是學校能夠借助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提高課程的針對性,促進學校實踐性課程的順利開展。
總之,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學校不能在短時間內就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學生在面對繁重學習任務的同時,還要面對未來的就業壓力,因此通過實踐培訓基地展開的實踐培訓任務,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任務,又能夠逐漸培養工作的綜合素質,為今后步入社會參與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藝術類;行政人員;培訓;人才隊伍建設
一、引言
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藝術類高校教育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藝術類高校要想保障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就必須不斷加強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努力培養出一支專業化、實用型的行政人才隊伍。行政管理人才隊伍的有效建設,能夠幫助學校合理分配各項資源、優化學校各個部門的人才結構,不斷提高行政工作的綜合管理水平,促進高校建設和諧穩定的持續發展。
二、當前藝術類高校行政人員培訓與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培訓工作不夠科學完善。存在一部分藝術類高校領導過于重視教學人員的培養,一定程度忽視了行政人員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導致學校內部行政管理人員缺乏專業進修和培訓的機會,學校行政管理整體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學校對于行政管理人員缺乏科學完善的培訓運用機制[1],培訓工作更多是流于形式,無法起到有效的促進學習作用,行政人員更多是抱著以娛樂為主、學習為輔的心態參加各項培訓活動,從而造成培訓工作效果不夠理想。第二,行政人才隊伍建設規劃設計不夠合理。由于藝術類高校在行政人才隊伍上缺乏明確的建設目標,內部結構較為混亂,從而導致當前學校無法有效建設出一支專業化的行政管理人才隊伍。與此同時,由于學校高層領導缺乏對行政管理工作的認知,未能夠從各個角度去分析思考行政人才隊伍建設,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判斷,促使人才隊伍建設過程較為盲目,不能根據科學的建設方案實施培訓工作,整體人才隊培養水平偏低,難以充分發揮出行政人員之間的互補效應,實現他們的共同進步發展,成為現時代高素質、高層次的行政管理人才。第三,行政人員管理制度的落后性。由于部分藝術類高校在行政管理工作上的不重視,高層領導缺乏創新改革意識,從而導致學校一直仍在沿用傳統的垂直性行政管理體制,在行政人員培訓與人才隊伍建設上缺少與之對應的科學管理制度,各個考核工作無法有效實施,行政人員培訓學習激勵效果不夠明顯。此外,學校未能建立起健全的行政管理制度,行政人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各項服務工作執行力偏低,成員之間職責不夠清晰,從而導致行政管理工作的混亂局面。高層領導對于行政人員的評價方式也過于單一,缺乏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2]。
三、藝術類高校行政人員培訓與人才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第一,建立科學長效的學習培訓機制。藝術類高校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和條件,有針對性應用科學的行政人員培訓方式,不斷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專業水平,促使他們樹立起先進的工作理念,成為現代高素質、高文化的行政管理仁慈啊。例如,學??梢圆扇∶摦a學習、集中時間培訓、網絡平臺學習等多元化培訓方式,讓行政人員自主進行選擇,這樣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第二,加強行政人才隊伍建設的規劃設計工作。藝術類高校要針對行政人才的培養工作,科學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建設規劃,明確行政各部門崗位的發展目標。通過采取行政人員的選拔制度,切實落實職業資格認證,督促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員都要參加崗前培訓,認真修完安排的具體課程。此外,學校要根據不同部門崗位行政人員的職責,明確他們的崗位要求和工作任務,不斷優化學校行政人才隊伍的結構,注重不同成員之間的互補性,促進他們培訓學習的共同進步發展,最大程度滿足現代行政人才隊伍建設的需求。第三,創新行政管理制度。藝術類高校在行政人員培訓管理工作上要積極創新各項制度,打破傳統垂直管理模式的弊端,有效建設出信息共享、協同共管的人才建設管理體制。對于不同部門崗位行政人員的任用,各部門領導必須嚴格遵守相關任用制度,確保行政人員具備專業資格證書。此外,高校要建立起健全的崗位責任機制,根據不同部門崗位行政人員,明確他們的工作要求和任務,實現內部人才隊伍建設的規范性和科學性[3]。學校針對行政人員培訓工作,要合理設計出績效考核體系,采取科學的激勵措施推動各項培訓活動的順利開展,充分發掘出行政人員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校行政管理的整體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藝術類高校要想推動學校教育的持續發展,培養更多的社會人才,就必須不斷加大行政管理的培訓教育力度,努力建設出一支專業化的行政人才隊伍。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針對行政人員的需求,有效開展相關培訓活動,不斷提高行政人員隊伍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校高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許珍花.當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創新路徑[J].廣西教育,2013(5):121-123.
復合型藝術人才培養必須依托創意產業實踐
如何快速響應發展迅速、漸成規模的創意產業對創意人才的迫切需求,盡快向創意領域培養輸送適應產業發展要求的創意人才,已經很現實地擺在了我們面前。而復合型藝術人才培養必須緊密依托創意產業實踐,理由如下:首先,創意產業本身尚處于發生、發展階段,定律未成,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藝術人才培養規格理所當然應當結合產業實踐來研制,比較傳統產業的人才培養,創意產業人才培養與產業的結合顯得更為迫切;其次,創業產業依托的學科背景復合交叉,而作為培養創意產業人才的教育者大都從事某一專業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學科視界專門、單一,教育者自身必須在創意產業的實踐中拓展視界、重塑自我;再則,創意產業自開始就呈現全球化、國際化態勢,其人才規格當然也不例外,國際化的創意人才規格離不開國際化的市場導向,只有緊緊跟隨國際前沿的創意產業發展步伐,培養的創意人才才有可能介入引領產業發展的頭陣,創意人才的規格形成才有可能在產業發展中大浪淘沙,積淀精髓,趨于規律。
文化底蘊、越界思維、創新能力可以說是創意人才的立身之本,也是復合型藝術人才的必備素養。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導致了對創意產品與服務的消費需求的逐步旺盛,這是創意產業發展的前提,因此文化成為創意產業生存必不可少的土壤;“越界”是指突破原有事物質的范圍,發展生成新的事物,創意產業的根本觀念是通過“越界”促成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重組與合作,尋找新的增長點,推動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并且通過在全社會推動創造性發展,來促進社會機制的改革創新;創意是經濟主體通過創造性思維而獲得的,對某種潛在獲利機會的原創性識別和認知,創意的產生必須充分調動蘊藏在其成員內心深處的個人知識,使其能動地創造新知識來應對變化的世界,創意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只有經過多次的實驗和遴選,才能最終產生適合市場化經營的行之有效、切合實際的創意產品。
文化底蘊、越界思維、創新能力這三條看似簡單,卻顯然無法在單一的學科背景知識框架內習得,也難以通過傳統的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來獲得。創意產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召喚規定或指引著創意人才培養的跨學科性研究方向,反過來復合型藝術人才的培養又離不開創意產業的實踐指導。
復合型藝術人才培養的策略
第一,要堅定不移地開展創意產業背景下的藝術學科建設。把以藝術學為核心的包括傳播學、文藝學、戲劇學、電影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建筑學、語言學、通信與信息系統等學科的交叉研究作為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形成文理工乃至其他學科內容有機滲透結合的藝術學科建設特色體系。重點研究傳統藝術學學科內容之于創意產業背景下的藝術學科的基礎支撐性,思考傳統藝術學學科內容與創意產業背景下的藝術學科內容的關聯節點。復合型藝術人才培養無論在知識架構方面還是在實踐技能方面必須注重學科層面上的交融滲透。如動畫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在學科建設上可把重點放在如何將文學、影視、美術、運動學、數字藝術設計、計算機應用、營銷等學科內容有機滲入動畫學科的核心區,使學生在動畫學科的核心區域積極主動接受到以上學科內容的科學輻射。
第二,要不斷深化藝術類專業的內涵建設。把跨學科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作為專業建設的切入點及主要內容。專業負責人對復合型藝術人才的培養應當做到認識清晰、目標明確、措施科學。
第三,要建立以藝術學為核心,多學科交叉的創意產業研發中心,依托創意項目鍛造學科隊伍,使每個教師練就扎實的服務社會的專業技能,用產學研成果反哺學科建設。也可以建立產學研結合的復合型藝術人才培養實踐平臺,在產學研結合實踐中,根據市場需求塑造人才。政府對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市場不成熟、產業鏈不完備的風險性可以說認識是比較清楚的,一般地級市都會在相應的經濟開發園區建立創意產業“孵化器”,輔佐新技術、新發現和原創思想實現生產力轉化。高校應充利用政府創意產業孵化機制,為復合型藝術人才培養所用,用“政企校聯動,產學研一體”的創新型運營模式進行人才培養實踐,以項目帶動培訓,以培訓推進項目,以復合型特色人才承攬優質項目;應當充分借助政府已經建立的平臺資源,積極主動介入創意產業實踐,活躍于日益成長壯大的創意產業舞臺,惟其如此,復合型藝術人才培養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人才定位不清的問題
綜合性大學藝術院系在創辦之初普遍承襲了各重點專業藝術院校的培養目標、專業結構、課程體系等框架,對自身生源情況及社會需求情況缺乏準確分析,人才定位模糊不清。盡管多年來一直努力思考,摸索,提出了關于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倡導大眾化教育,但在具體操作上,人才定位還是瞻前顧后,既陶醉于精英教育,留戀曾經的象牙塔,又想關照市場所需的實用型人才,使這種復合型人才培養出現“兩層皮”現象。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方式等仍個性不足,缺乏科學規劃及創新點。教學中傳統的重專業課,輕通識課,重技能課,輕理論課的傾向依然嚴重。
辦學軟硬件不足的問題
目前大部分綜合性大學藝術院系的歷史不過20年,其中表演、編導、動漫設計、數字技術、播音主持等專業是新增專業,辦學歷史不足10年,且在師資和教學設備上幾乎都是零起點。雖然經過幾年的積累摸索,專業建設的軟硬件有很大改觀,但缺口仍很大,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在校生需求。尤其是在師資上,初期由兩三個在職教師加上七八個外聘教師撐起一個專業的現象不在少數。隨著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穩定的專業教師隊伍已基本確立,來源構成主要是專業藝術團體一二級演職員、升格后的老中專教師以及剛走出校門不久的本科或碩士畢業生三大群體。他們的職稱與學歷水平呈現高職稱低學歷,低職稱高學歷的狀態。高職稱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強,而學術研究弱,難以發揮真正學科帶頭人的作用。
人才出口(就業)的尷尬
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學生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調,專業單一、知識結構偏窄,加之藝術人才在就業上存在的注重專業對口,以及文藝體制改革和用人制度改革等因素,造成綜合性大學藝術類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學生就業與入學相比形成“冰火兩重天”的尷尬局面。
新形勢孕育出新機遇———化解尷尬
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日趨擴大,大眾期盼接受藝術教育,提升自身藝術素養的愿望更強烈,這成為當前綜合性大學藝術教育發展迅速的主要動因。然而,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人們開始懷疑社會、市場對藝術人才的真實需求,擔心藝術人才市場可能會出現泡沫化。
主席在全國第九屆文代會、第八屆作代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以下簡稱《講話》),發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認清時代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堅持為人民服務,創作生產更多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奮力開創文藝發展的新局面的總動員令。認真學習研究《決議》和《講話》精神不難看到,所提出的關于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讓人民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關于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擴大文化消費,增加文化消費總量,培養文化消費新的增長點;關于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等指示精神,及時化解上述的擔憂,擴大藝術人才的就業空間,為綜合性大學藝術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更為其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綜合性大學的藝術教育應該以此為契機,站在《決議》描繪的我國文化繁榮的新藍圖的高度,重新思考自身的藝術人才培養問題,解決好以什么樣的視角認識人才定位,以什么樣的理念對待人才培養,以什么樣的思路抓好專業建設的問題,切實擔負起推動高等藝術教育繁榮發展的歷史使命。這也是高等藝術教育能否實現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體現。
全新視野下的觀念轉變
1.新視角下的人才定位
《決議》中提出關于建設宏大人才隊伍,包括:一要造就高層次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二要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的戰略目標。據此,應結合自身生源和辦學條件等實際情況,正視自己與一類專業院校的差距,發揚綜合性大學的整體優勢,將人才定位在本科層次教育應以大眾化為主,側重為基層文化建設培養能從事各種文化服務的實用型人才;研究生層次教育應以培養創作型,研究型、管理型的精英人才為主,為造就高層次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服務。
2.新理念下的人才培養
《決議》中提出的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等指示精神,以及主席的《講話》中對全國文藝工作者提出的“四個希望”,即希望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正確方向,自覺主動地承擔起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自覺主動地承擔起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的歷史責任;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銳意創新,自覺主動地承擔起推進文化創造的歷史責任;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德藝雙馨,自覺主動地承擔起弘揚文明道德風尚的歷史責任。從中皆傳達了出這樣一個信息,即新時期我黨已從宏觀到微觀為我們提供了重新界定高素質藝術人才的質量標準,為重新思考高等藝術教育的人才觀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考其德行,察其道藝”這個傳統的擇才標準在當下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因此,綜合性大學藝術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德藝雙馨、和諧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藝術人才。同時,要求教育觀要放在關注學生和諧發展、全面成長這個重心上。協調好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關系,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人文情懷的培養和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協調好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的關系,堅持普遍培養重點提高,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協調好技能教育與理論教育的關系,重視引導學生研究、質疑、探索、創新的學術精神的養成;協調好專業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的關系,踐行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職業操守;協調好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的關系,堅持三貼近原則,通過參與藝術惠民等實踐活動,鍛煉藝術才干。
3.新思路下的專業結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