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0 18:58:18
序論:在您撰寫教師課后作業輔導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8-0077-01
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中,農村教學一直以來都占據著相當重要的比重,它的教學質量直接關乎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根基。在農村小學的數學課堂上,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所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讓他們深入數學內容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注重教學內容的實踐
農村地區的小學課堂上,很少會具備電教化的教學手段,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內容拓展時,要考慮現實環境,不妨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形象化的展示。
例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學生可以拿出剪刀和彩紙,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設計一個剪紙內容,然后教師再將大家的作品集中到一起進行點評。有的學生剪出像正方形、長方形等的規范圖形,有的學生剪出一些不規則圖形。這時,教師拿出其中一張剪紙作品――正方形,向學生提問:“你們認為這個圖形具有怎樣的特點?!睂W生回答:“四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教師繼續引導:“現在我就利用剪刀和彩紙,教你們如何剪出一個標準的正方形。”教師帶領學生利用折疊的方法裁剪出一個標準的正方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將相關的概念直接拋給學生,而是讓他們根據實踐的過程進行自主總結。比如說裁剪出的正方形紙上的折痕就可以看作是圖形的對稱軸,進而總結出“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后兩部分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這樣的教學方法,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彌補了農村教學中教學手段不足的缺陷,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形式。
二、 鼓勵學生對課程進行拓展式總結
在農村小學中,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進行課程總結時多采用“代勞”的總結方法,即教師在課尾將講課要點總結一遍。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學生對待這樣的總結過程缺乏正確的認知,一個原因是教師沒有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總結觀念,另一個原因則是沒有激發起學生自身的學習欲望。
例如,學習“平行和相交”后,教師不妨讓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感悟為基礎,主動提出對W習過程的看法。先讓學生列舉出一些關鍵點,如“平行線的基本概念”“學會平行線的畫法”等。然后,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來對相關概念進行總結鞏固。有的學生會將“鐵軌”“橋墩”等生活實例,結合“平行線”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對于這種總結方法,教師要給予鼓勵,讓學生勇敢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既能豐富課程中的教學內容,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關課程內容的記錄,由于農村小學中教學資源的限制,教師不妨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總結本”,指導學生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記錄下來,定期和教師進行溝通,循序漸進地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
布置課后作業也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關鍵內容。對于數學作業,學生大多抱有消極、負面的情緒,究其原因,是由于學生在課后得不到良好的輔導,導致未能及時完成作業。教師不可能對每位學生的課后作業進行細致的輔導。針對這樣的情況,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不妨加入一些有趣的實踐內容,既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改善窘境,也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學習“統計”后,教師布置了一道習題:對田野中的農作物進行種類的統計。當學生在實踐中得出相應的數據后,就要自主思考如何將調查內容呈現在作業本上。農田中主要的農作物有玉米、大豆、棉花等,如果想直觀地表達不同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可以采用條形統計圖;如果是為了表示不同農作物在種植區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采用扇形統計圖。這樣布置課后作業,有效地利用了農村地區的有利資源,有助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
(一)學生參與度的管理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無論教師教學設計多么精彩,都需要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能達到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來,可以運用多媒體呈現精美的圖片,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教學時間的管理將每一節課的教學時間做精密地劃分。每個教學環節和內容,教師都要做詳細地精確到分的時間安排。學生活動和練習的時間都通過投影告知學生,讓學生明確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避免了學生活動時的松懈和拖沓。這樣通過精細的時間安排,實現了授課內容的詳略得當,重點的突出,為難點的突破作了時間上的保證。時間的合理分配是實現高效益課的重要措施。
(三)教學內容的管理教師在課前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讓學生和教師都明確本節課的任務和目標,緊緊圍繞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學生先自學教材,學習有關概念,學習內容都直接來自于教材,在教師引導拓展時加以適當地拓寬,提高興趣。教學內容的正確選擇是實現高效益課的前提和必要條件。
(四)學生活動的管理按照新課改的精神,課堂上要進行大量的學生操作活動。學生活動如果組織不善,一是可能流于形式,只有活動的形式,達不到活動的目的;二是可能學生不能真正動起來,學生可能利用活動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三是學生可能沒有明確的目的和任務,不知道做什么和該怎么做;四是部分學生操作能力較弱,動不起來。因此教師要對活動作精心的準備,對活動的程序作精心的設計。利用投影呈現活動的目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巡視,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幫助和指導。這樣即使是基礎較弱的學生也能對照程序完成活動,達到活動的目的。這也是讓學生全員參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環節。
(五)教法和學法的管理成熟的老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本來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教學模式只能對教師的教學起適當的指導和引導作用。因此,教師不能拘泥于某種模式,不能用僵化的模式束縛了教師的教學活動,束縛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束縛了教師的創造性。只有運用最適合于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獲得最高的課堂效率。同時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學生總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讓學生運用總結出的方法進行練習強化。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應該是一節高效益課的重要標志。
(六)課堂練習的管理學生習得的知識,必須通過適當的練習加以強化,才能得到鞏固,才能靈活運用。所以,課堂練習不僅是對本節課教學效果的檢測,也是學生對知識進一步學習的過程。因此對課堂練習題的設計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又一個重要環節。課堂練習的形式不一定都要是書面的,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合理設計,如概念性知識可以設計成搶答題。也不一定都要集中在某個時段,可以在課的末期時間集中練習,也可以邊學邊練。對題目的設計既要有對有關概念知識點識記型的,也要有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題型,使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課后的管理
(一)課后作業的管理課后作業同樣起鞏固和強化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的作用。課后作業的管理一個方面是作業的設計,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的管理。對于實行學生住校封閉式管理模式的學校,對學生的課后作業實行在教師的監控下定時完成,作業完成質量較高,效果顯著。而對于不住校的學生,如何提高作業的質量是一個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課題。可以說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質量高低對課的效益的高低起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減負 課后作業 作業設計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60-01
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是指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為學生安排的練習,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能促使學生初步運用課程知識。因此,小學語文課后作業難易失當、量大質差等導致學生負擔過重、學習效率低下,嚴重阻礙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和發展,急需找尋有效的課后作業創新設計對策加以解決。
1 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1.1作業設計脫離學生生活,實踐性較差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課后作業都是以考試為軸線、以課本為中心進行設計的,被教材局限,導致需要學生通過課后作業來解決的問題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同時,學生在完成這些課后作業時不需要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學生也無法沖破教材內容、考點內容的限制,因而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升。
1.2作業設計一刀切,缺乏層次性
當前,雖然有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分層設計課后作業的概念有一定的認識,但他們對于課后作業分層設計的了解并不全面,因而對課后作業的分層設計還停留在作業量的分層上[1]。這種課后作業難度一刀切、分層隨意的做法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約束學生、激勵學生,但從長遠來看,該分層方法缺乏科學性。
1.3作業設計隨意性較大,課內外脫節
由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量較繁重,加上缺乏對語文課后作業設計的認識、對減負的重視等,隨著市面上商業化的配套試題、作業練習、隨堂練等資源越來越多,很多教師在設計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時沒有對學生的認知需要進行認真的分析,沒能從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入手,且缺乏對市面上各種輔導資料、習題等的歸類和分析,沒能合理挖掘、整合、重組這些練習題目等,最終導致一些教師只花費幾分鐘時間為學生設計課后作業,很依賴現成的作業習題,大多都是機械照搬教輔資料里的習題。
2 減負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創新設計對策
2.1貼近生活,提高作業實踐性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家庭、社區、社會處處都蘊含著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2]。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巧妙運用這些源自生活的語文資源,充分設計跟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課后作業,開展語文綜合性活動,促使學生能獨立完成跟自身水平相符的、跟自身生活環境貼近的課后作業。
例如,小學二年級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講述的是沿著小溪、小路尋找雷鋒足跡的故事。結合當下我們生活中頻繁發生的小悅悅事件、老人跌倒無人扶等現象,教師可以這篇課文為契機,為學生設計好人好事的實踐性課后作業,以期讓小學生們結合實際運用課文中學習過的知識。
2.2統一目標,作業難度要分層
在減負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量分層已失去科學性,教師應注重統一創造目標、發展目標和基礎目標,設計出難度分層的語文課后作業[3]。針對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能力方面客觀存在的差異性,教師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一定要合理把握作業的難易程度,層次不同的學生應有相應難度的課后作業。
例如,當三年級學生學完蘇軾的詩《飲湖上初晴后雨》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三個層次的課后作業:第一項是創造性課后作業,要求基礎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課后搜集幾首跟水相關的古詩,并簡單總結出搜集到的寫景古詩的特點,提醒學生要重視日常積累,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鼓勵學生活用知識,創造性地把問題解決掉;第二項是發展性課后作業,是寫話練習,要求中等生把這首古詩翻譯、改寫成一小段描寫景色的文字,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學會簡單地運用知識,理解詩句含義;第三項是基礎性課后作業,要求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這是較簡單的鞏固性課后作業,練習的目的在于鞏固課堂基礎,積累語言。
2.3拓展設計,重視聯系課內外
雖然小學語文課本內的知識豐富多彩,但內容有限,所以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不能只完成課本上的作業練習題目,還要重視拓展設計,注重課外知識跟課內知識之間的結合[4]。
例如,對于四年級上冊的《秦兵馬俑》一課,雖然這是標記*的選讀課文,但卻是教師開展課后拓展練習的好機會,能為學生快樂作業奠定基礎。當學習課文描寫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內容后,教師可設計創新性的課后作業,適當引入一些課外的資料,并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兵馬俑圖片,為學生講解兵馬俑坑里馬俑的種類、數量等,當學生大致了解兵馬俑的總體情況后,教師順勢要求學生完成課后作業――課外拓展練習,讓學生認真觀察兵馬俑的各種神態、形態,以此判斷兵馬俑的地位、年齡、性格、心理活動等。
3 結語
作為教育的中堅力量,學校承擔著不可推卸的減負責任。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課后作業,進行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創新設計就成為減負的必備條件之一。要減負,只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量、縮短課后作業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及時轉變傳統課后作業設計觀念,拓展語文課后作業內容,促使語文課后作業重視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能更具層次性、拓展性和實踐性,真正實現小學語文課后作業的創新設計。
參考文獻:
[1]陳漢輝.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后作業設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4):190.
[2]劉維偉.淺析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現狀與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244.
一、目前物理課后作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作業量大,機械重復。調查研究表明,不少教師通過大量機械重復的課后作業鞏固課堂知識,利用各種教輔資料提高學生成績,學生的課后生活空間幾乎完全被課后作業所占據,負擔過重,導致他們作業質量低,甚至相互抄襲。
2.作業形式單一,內容統一。目前教師布置作業,多以書面形式手段來完成,探索、實驗等手段少之又少,書面形式手段只能以知識接受為中心,忽視了其他能力素質,這與目前的素質教育不符。大多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內容很統一,這勢必在一個班級里造成“吃不飽”和“吃不了”兩種現象。
3.作業內容脫離生活實際,缺乏趣味性。通常情況下,多數學生在無任何壓力的情況下都不愿主動完成課后作業,問卷調查顯示70%的學生對作業有厭倦和懶惰情緒,主要原因有:作業內容脫離生活實際、缺乏趣味性,對他們沒有吸引力,無法調動他們在學習上的主動性。
二、確立物理課后作業新理念
有效教學理念認為,教師和學生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效果,這樣的課后作業才是真正有效的作業。整個課后作業過程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到獨具慧眼的評價作業,再到發現學生的認知差異實施個別輔導,這個過程是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饋──矯正──改進的良性循環過程。
三、新理念下提高初中物理課后作業有效性的探索
1.作業精簡化。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明白,只有精簡化的作業才是最有益的。什么樣的作業才算精簡?首先,教師對物理教學大綱要非常清楚,按不同的教學目的設計出作業的適宜度;其次,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不僅能使學生獲取知識,還能品味到思維的樂趣、知識的升華。第三,將作業題目活頁印刷化,這樣可以大大減輕學生書寫負擔,減少教師翻作業本時間。
2.作業層次化。作業也應因人而異,讓作業成為學生自己的作業,即以人為本的作業。將作業分A、B、C三類,根據不同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增加作業的層次性。
3.作業多樣化。在這一年中,我常常試探性地在作業中加入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以及一些討論探究。形式多樣化的作業,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得到更好發揚,也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體會到物理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4.作業合作化。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學習的過程,也是思維碰撞、潛能發揮的過程。通過作業,學生分工合作,培養學生團隊精神,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形成學習的動力。
5.作業的興趣性、實踐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年齡較小更是如此,有興趣的東西易于接受、掌握。實踐性就是使知識得以活學活用。
6.作業的綜合化、時代化?!冻踔形锢硇抡n程標準》提出:“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義務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的同時,要考慮數學、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之間的滲透,使學生能有機地綜合運用自己所學的各方面知識。
7.作業評價人文化。在一年的課后作業有效性探索中,我試探性地使用了多種評價手法:自我評價法、小組評價法、當面評價法。事實證明,多種評價手法綜合使用對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非常有用,評價語言的藝術性不僅可以激勵學生將智力優勢領域發揚光大,更能促使其弱勢領域的發展。
四、初中物理課后作業有效性探索反思
探索表明,提高作業有效性,不能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布置作業、完成作業、批改作業,而是一個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得知識、習得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的認知過程。高效地參與作業,能使學生明確評價標準,學會總結知識、歸納規律。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后作業;多樣化
課后作業的布置是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個很關鍵的環節。數學不同于語文這類偏文字類的科目,在語文學習中,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就能掌握所學的知識內容和結構,并且進行基本的運用。而數學的學習十分看重對知識理論的實踐和鞏固,短短四十五分鐘,學生很難能徹底的掌握知識的體系和結構。課后作業的布置就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內知識的同時,深化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讓學生了解知識點在不同的題型呈現的方式。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要注意作業形式的多樣化,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學生自主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保持學生課后學習數學的興致和樂趣。
一、總結小學數學的課后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的課后作業的布置中,我在研究了傳統的數學課后作業布置的方式后,發現主要存在兩點問題。
(一)課后習題缺乏必要的針對性
教師習慣在講解完一節內容后,直接給學生布置書本上的習題留作課后作業,以及相應的配套數學練習冊。這些課后作業一般是由教師統一布置要求完成的,而且題量較大,題型的操練上缺乏針對性。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對這種統一的作業要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數學成績平時比較優秀的學生,對待這些題目可以說是游刃有余,部分學生的水平甚至能超越這些題目的水準要求。而對于少數嚴重偏科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數學作業很難如期完成,容易出現認為“數學難學”的現象。難免會有學生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只好抄襲他人的作業。
(二)課后作業的布置形式過于單一
縱觀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的總體,我們可以發現教師一般是采取“先講解,后鞏固”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后作業的布置往往放到了教學的最后環節。這種作業的布置形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惰性的心理。
二、促進數學課后作業多樣性的措施
(一)將課后習題適當地加到課堂中來
教師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將課后習題操練運用到課堂中來,鼓勵學生當堂及時進行知識點的操練,強化了課堂訓練的力度,能快速有效的提升教學的效果。而且將課后作業適當的放到課堂上來完成,也減輕了學生的課后學習的壓力。在課后習題的題型安排里,普遍會有一個預習的模塊。對于這個模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正式進入課程內容提前完成,再拿到課堂上來進行簡單的講解。
例如,我在教小學數學《認識分數》這一章時,我會讓學生課前提前完成數學輔導訓練里的“預習天地”。在進行正式的教學活動前,讓他們先了解基本的概念和分數的表達形式,如“分母、分子的概念”等。在講解完課程內容以后,我再讓學生去看自己預習天地里的習題操練情況。這時候他們往往能自己查找出練習里的不足。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我會選取作業中較難的題目進行簡單的講解。這主要是為了照顧到數學成績偏下的同學,讓他們在老師的提點下能摸清解題的思路,提高他們作業的完成度。
(二)課后作業允許出現留白
課后作業允許出現留白,主要是考慮到不同學習能力和層次的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提出的一個策略。我在上文中也提到過,數學學習比較靠后的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效率上和水平比較高的學生存在一定的距離。在面對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中較難的一部分時,往往很難動筆。因此,為了避免此類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抄襲他人作業的現象,教師可以允許學生在作業中出現適當的留白。同時,教師在檢查課后作業時,也能從學生的留白情況中了解到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及時根據這些反饋的情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調整。
例如,在《多項式》這一章的課后習題中,我發現有少部分學生在單項式和多項式概念題的認識上,還存在一定的偏差,我及時的在下一章課程內容開始前,對他們的認知進行了糾正,保證了學生不會遺漏一個重要知識點。還有部分學生留著一些看似難度高,實則考驗學生解題技巧和思維的題型未寫,這些題目都成為我后面習題講解的重點。
(三)選擇適當的校輔教材
校輔教材上的習題在學生的課后習題中占據著極大的比例,是學生進行習題訓練的關鍵教材。所以教師在校輔教材的選擇上一定要嚴格的把好關。不僅要和數學教材的版本保持一致,還要考慮到上面習題的分布和類型,一般訂購校輔教材都是以教育部門推出的目錄來的。校輔教材的題型布置,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規劃,在提升學習效果的同時,要適當的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結語
提升小學數學課后作業多樣性的布置,是教師必須致力于實現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后的作業適當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平時的作業訓練中允許學生留白,規劃好校輔教材的習題訓練,一定能讓課后作業布置的效果得到顯現。
參考文獻:
一、有效作業設計
1.課前作業設計
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初步解決課題,提出深入研究的問題,交流。這一作業往往在上課的前5分鐘
檢查落實。先是由個別學生把預習的本節知識展示給全班同學,這一部分基礎知識,學生會自主學習完成
,不需要教師再作講解。同時,展示的同學提出預習中的疑惑,先由其他同學解答,同學之間交流,不能
完成的,再由教師解答。這樣,學生養成自學自練的習慣,每節課課前堅持預習,明確重點、難點、疑點
,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課本上的小練習或教師編寫的“學案”、看懂課本上的例題,同時把自己
自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困難記錄下來,在班或小組內和同學交流研討,帶著問題再在課堂進行學習,學
習效益會大大提高。
2.課中作業設計
這部分作業為教學過程中的隨堂練習、自行小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初步掌握本節簡單知識點的
情況下,對重點知識加以強調,對難點知識進一步解析,特別是對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技巧進行點
撥;組織學生隨堂練習,由學生反思歸納總結,讓學生通過思想碰撞產生火花,對其中有價值的部分加以
強調提煉。
3.課后作業設計
課后作業練習的主體內容發揮著鞏固知識、提煉方法、訓練技巧的關鍵作用。為了鞏固本節課的知識,應
精選課本或輔導書上的配套習題2~3個,在課后做。同時,這幾個題要有層次性,甚至最后一個題有些綜
合性,有點難度,是選做題,主要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課后作業設計,教師應注意與下一節的課前作
業設計的銜接,形成良性循環的閉合回路。教師應注意設計形式的多樣性:如在作業本上完成的、動手操
作完成的、在網絡等媒體查找信息了解與本課有關知識的、設計調查問卷的等。
從課前到課后,學生從預習到復習,逐漸掌握知識、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
訓練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通過技能的學習與提高,鞏固知識,深化知識,進而形成用數學知識解決問
題的思維和能力。
二、有效作業布置時機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始終在以作業的形式進行學習。課中作業是一種載體,學生通過這一載體
進行獨立思考、與教師互動、與同學互動,緊張而有序。在課外,每天的作業安排20~30分鐘為宜,其中
10~15分鐘的課前預習作業時間,10~15分鐘的課后作業時間,學生如果對數學有特別興趣和愛好,還可
以自主進行拓展。由于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多樣而有趣,學生做作業將不再感覺枯燥,從而提高完成作業的
效率。
三、有效作業目標
1.課前作業——“預習”
課前作業內容以預習為主,是下一節課堂內將要學習的知識點。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點,提前自學,并能在
作業本上作出簡單的體現,同時,學習中的疑問和困惑也記錄下來,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一般地,
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大多數學生都能自主學會。通過課前預習,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
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課中作業——互動
課中作業內容主要是課本上的例習題,有的由教師引導規范完成;有的由教師點撥解決問題的思路,學生
互動交流;有的由學生獨立完成。在學習課堂新知識后,學生在作業本中自主進行反思小結,談收獲、疑
惑等,歸納提高。另外,配以當堂小檢測,師生都能看到本節課掌握的收獲和差距。教師的作用在于“導
”——引導學生明確問題、提供信息、得出結論、提煉方法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和家長還可以通過課中作業本的內容,看到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及時對學生的數學
學習加以調整和糾正。
3.課后作業 ——鞏固拓展
由于初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還不高,也缺乏自覺的意志鍛煉,課后的鞏固拓展還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
發揮教材配置習題的作用,并與部分教輔材料整合。通過課后作業練習達到鞏固提高、反饋學習情況、檢
測學習成績、教師了解學生的目的。
課后作業的內容呈多樣化,有課本習題原題及變式,有其他輔助材料的綜合性題,有針對以往作業中的錯
例而設計的改錯題等。特別是在復習課中,設計一部分改錯題從而進一步厘清思路,鞏固知識。
四、有效作業評價
教師應認真批改和評價學生作業,糾批錯漏,劃定等第:優、良、中、差,并附有鼓勵性的評語。
研究發現,情緒、情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變量。教師及時的、中肯的評價,鼓勵性的語言,能給
予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和愉悅。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論綱要》著作中,發出了注重情感教育的呼吁
【關鍵詞】課后作業 作業批改 作業講評 作業設計
一、課后作業
1.定義
國內對家庭作業的概念有多種釋義,其界定還未達成共識。顧遠明(1990)認為作業是:“根據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一般認為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有助于鞏固和完善學生在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并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敝袊蟀倏迫珪?985)定義作業:“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在上課以外的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課后的練習、作業或實習是上課的延續,通過各種類型的課外作業,學生在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能夠更加鞏固與完善?!痹谖覈毡橛^點是家庭作業等同于課外作業,因此,本文不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區分。
2.課后作業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
(1)教學活動的支流
從教學活動的角度看,課程教學是“主業”,而課后作業則是“副業”,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分支,因此課后作業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課堂教育是前提和本源,而課后作業則是輔導性的學習任務。課后作業對“主業”的深化和鞏固是必不可少的,離開作業談教學,是不完整的、殘缺的。我們雖然強調不能本末倒置,但“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做法同樣是不可取的。由于害怕批改繁重的作業量,或者教師因本身教學壓力過大而不布置、不批改、不講評課后作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明確課后作業的地位后,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業的時間和量分配的“度”。
(2)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
課后作業本身就是一種教學手段。如何利用作業提高學習成績、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利用作業來實現師生交流、學生與家長間的交流,這都是每個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這可以從課后作業的布置、批改和講評三個過程進行發揮。布置課后作業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批改作業可以反映出學生的接受情況,講評作業可以讓犯錯誤的學生意識錯誤所在,加深印象。因此,課后作業是實現教學目的不可缺少的環節。
(3)師生溝通的橋梁
課后作業是溝通師生之間的橋梁。教師批改作業除了得到反饋信息之外,還應該給予恰當的點評和反饋, 使學生在作業的鼓勵評語中得到肯定,并引起反思(浦曉湘,2010)。這體現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也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可以讓學生道德和人生中得到升華。長期以來,教師評改學生作業時都是用“√”或者“×”來批改學生作業,這種評改方式單一,缺乏鼓勵性,沒有從感情上照顧學生。關于這一點,邊玉芳(2004)提出了作業展示性評價的思想。她認為學生的每一分作業都是他們的展示,教師不應該簡單地以“√”或“×”去評價學生的展示。學習展示性評價是指“通過學生自己給出問題的過程與答案和展示的各種作品來判斷評價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等各方面”。
二、國內學生課后作業現狀分析
根據前人的調查研究,任寶貴(2013)總結了我國中小學家庭作業的幾大現狀,主要是對中小學家庭作業的時間、類型、內容、批改及新課改對家庭作業影響的調查研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作業時間嚴重超標。研究者一致發現我國中小學的每日課后作業量普遍超過我國教育部門的規定,初中與高中更為嚴重。將近80%的學生每日作業量達到了3到4個小時,70%的學生認為目前的作業量過多。劉世穩(2001)調查了某省會城市三所小學、三所初中的家庭作業情況,發現兩所重點小學的日平均家庭作業量超過2小時,其中五、六年級的日平均家庭作業量超過3小時;一般小學的日平均家庭作業量1.5小時,五、六年級日平均家庭作業量在2.5小時左右;三所初中的日平均家庭作業量為4小時,其中初三的日平均家庭作業量達4.5小時,畢業年級的日家庭作業量甚至超過5小時。
2.家庭作業類型單一。中小學家庭作業形式集中在書面形式,習題基本上定位在課后練習以及配套的習題冊,相關內容基本上是對課本內容的復述,內容單一.
3.家庭作業內容枯燥乏味。大多數研究發現,中小學課后作業基本上是以機械背誦、默寫為主。
以上調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學生作業量大、類型單一、反饋信息不到位。
三、解決辦法
針對我國學生課后作業存在的種種弊端,怎樣設計作業才是合理的?怎樣才能在減少批改作業量的同時又可以及時得到較為合理的反饋?在什么時間講評作業才能達到最大的功效?以下將從作業設計、作業批改和講評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作業設計
張慶霞(2013)認為在作業設計的形式上,應選擇不同層次的題型進行多樣性設計,包括課堂練習題、口語表達題、觀察積累題、動手操作題、搜集整理題、續寫課文題、畫圖想象題等。但她在內容編排上沒有進行較為系統的闡述。浦曉湘(2010)從學生和時間的角度出發,認為作業布置應該考慮作業的人的匹配和作業的時間匹配。作業的人的匹配就是作業的布置必須要考慮完成作業的主體,針對不同層次的主體提供不同層次的作業,以充分體現作業的難度、信度和效度;作業的時間匹配是指作業的布置一定要考慮作業完成主體不同時間任務完成的重點、難點和關注點;此外,還要找準時間,可以在課前、課中或課后布置作業,以激發和牽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作業質量。浦曉湘充分考慮了學生個性化特征進行設計,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金筱艷(2006)認為,除了突出課文重點和難點外,應該強調以下幾個原則:作業的實踐性生活化,層次性彈性化,即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或者設計任務型和開放性作業供學生選擇,多樣味化。金筱艷將作業設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可極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曹道錦(2004)認為應該強調學生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定變結合,自定為主,突出個性,合作創新,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提高效率。綜上所述可以得出:課后作業的布置必須以所學知識為基礎,題型設計應多樣化,在難度的把握上應根據教材內容由淺入深,在時間的把控上要合理分配,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2.作業批改
傳統的作業批改方式單一,忽視學生感受,不加評語,或者干脆只評不改,這是不可取的。研究者認為,教師批改態度與學生做作業的態度是緊密聯系的。作業是學生的展示,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展品,學生就會有被忽視的感受,其對作業的態度自然是消極的。因此,如何對學生作業進行展示性評價,教師可在批改符號、評語等方面下功夫。此外,針對大量的批改量,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抽查批改,一次抽查20%―30%,或者在教師監督下,讓學生自評、互評。這樣可以減輕教師負擔,讓學生參與到作業的批改中,也有助于他們提高綜合能力(于娟,2004)。邊玉芳(2004)認為,作業展示性評價可以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作業過程,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從而形成優秀的學習品質。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可以選擇抽查批改、學生自改或互改等方式,也可以結合實際交替使用以上批改方式。
3.作業講評
很多情況下,課后作業活動只完成了前面兩步,即布置和批改,而作業的講評卻被忽視掉。有些人認為通過批改作業,老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就夠了,其實不然。教師掌握了學生對知識的把握,但學生自己并不知情。沒有講評,他們知道錯在哪里,但不知道怎么更正。此外,很多教師盡量把時間用來上課,只留課后幾分鐘進行講評,草草收場,這種時間安排是不科學的。當學生作業出現很多錯誤時,老師該不該拿來“示范”,老師做示范時該如何用語才不會傷到學生的自尊,很多老師并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有關研究者認為應該講評作業,并且作業的講評應該放在上課的前10分鐘內,這樣學生的印象更深刻。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穿插講評,但這樣顯得有點散。此外,教師批改作業不應該太久,否則得不到及時的反饋信息,因為耽擱太久,有些小學生已將作業拋之腦后了。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予以展示,讓學生“開闊眼界”;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拿來當范例,但要照顧該學生的感受。教師也可以在課后對學生進行點評,指出錯誤,幫助改正,但這種情況只適用犯錯誤的學生人數較少的情況。
四、小結
總結以上研究,課后作業在教學中不應當廢除,而應該加以利用并服務于教學活動。一方面,課后作業是課堂活動的延伸和補充,是學生鞏固已學知識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通過合理設計課后作業,人性化地批改并及時地講評作業,學生做作業的良好習慣也得到培養,自主性得以增強,創造性思維也得到提升。因此,在作業的設計、批改和講評上,教師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邊玉芳,蔣蕓.作業展示性評價: 學術學業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3).
[2]曹道錦,趙晨曦,彭震輝.“指導性作業布置”的新方式初探[J].長沙大學學報,2004(04).
[3]金筱艷.有高職特色的英語課外作業設計[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4).
[4]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1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劉世穩.關于中小學家庭作業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1(2).
[6]蒲曉湘.高職院校學術完成作業的因素探究[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0(Z).
[7]任寶貴.我國家庭作業研究綜述[J].教育科學研究,2013.
[8]于娟.大學英語中不容忽視的環節――作業[J].遼東學院學報,200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