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4 11:17:18
序論:在您撰寫守護者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節育手術 計劃生育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3-0285-01
基于國內計劃生育基本政策下,為適合階段婦女實施計劃生育手術是一項有力手段。但受到受術者自身各方面限制,很可能對其造成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損害,不利于術后康復[1]。因此,針對各個階層的對象,有效的心理護理變得尤為重要。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對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觸到的受術者進行分析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600例受術者前來放置或取出節育器,其年齡為26~44歲,平均年齡34.67±6.28歲。254例終止妊娠,年齡16~42歲,平均年齡31.05±5.75歲。本研究中所有受術者均來自農村,具有文化水平低,思想封建,心理素質不高等特點。
1.2 護理方法
(1)全面觀察,提供個性化護理:前來實施手術對象無論是年齡、性格、文化素質、經濟實力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心理狀態相差較遠,所以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必須堅持“全面性”和“差異性” [2]。整體掌握可能對受術者造成心理影響的不同因素,同時引導其正確的看待自身心理存在的問題,遵循彼此間的“差異性”,以受術者實際出發,逐漸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克服不良心理,確保其在良好心理狀態的前提下實施手術;(2)真誠態度,建立良好關系:醫護間的良好關系無論是何種病癥的護理都非常重要。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至出院過程中,通過真誠的態度,實現有效的溝通。在潛移默化中為受術者灌輸科學觀念,逐漸矯正其錯誤的心理觀念和思想,幫助其樹立有利于手術實施的心理狀態;(3)針對性,合理選擇途徑:對于不同的受術者,應該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法。比如,對于終止妊娠者,其自身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自卑情緒,醫護人員必須堅定立場,對她們完全沒有歧視態度,并且不斷引導她們將心理的不安、難過、迷茫等情緒表達出來,通過有效引導,減輕其心理負荷。在必要范圍內,對受術者保證手術安全性,承諾并做到有關其隱私的保密,以減少受術者的不安和擔憂。體諒受術者處境,考慮到其想表達又礙于面子羞于表達的問題,讓她們感受到溫暖。對于手術中必須承受的痛苦,以準確適當的話語提前告知受術者,使其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做好思想準備,并告知其采用哪種方式能夠在術中或術后有效緩解疼痛;對于放置或取出宮內節育器的對象,醫護人員需為其耐心講解節育環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使其認清通過節育器的放置能夠長期有效,且對機體傷害小,不會影響生理等優點,從而打消受術者由于不了解而產生的不安和恐懼,消除她們的思想壓力,保持良好情緒配合手術開展[3]。手術過程中操作醫師還應與受術者進行適當的交談,從而分散其注意力。關于術后可能會出現的狀況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對其告知,并在置器后進行為期一年的電話隨訪,如果有疑慮或問題,及時作出解釋和宣講。對于這些受術者,最為重要的就是告知其計劃生育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義,實施計劃生育是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應肩負的責任和義務。呼吁整個社會都來關注、關心、支持他們。從而消除其思想疑慮,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術后恢復和并發癥的預防有重要意義。
良好的手術氛圍能夠很大程度上消除受術者負面情緒[5]。受術者大多都極為敏感,對于周圍環境或氣氛,都存有較深印象。較差的手術環境基本上會對受術者產生更大層面的壓力和恐懼,因此,開展計劃生育手術時使用的手術室,必須保證環境干凈整潔,無喧嘩吵鬧者,物件擺放整齊有序。一定不能出現床單或其他地方存留血跡,手術器具擺放明顯,手術室內多張手術臺等不良情況。
2 結果
通過有效的溝通和科學的心理護理,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計劃生育受術者均在良好狀態下開展手術,對其表示理解。且手術效果良好,無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出現。
3 談論
實施計劃生育手術,其手術對象為適齡階段健康或亞健康人群。雖然就本質而言該手術與傳統醫療救治手術存在一定區別,但如果手術對象沒有一定的避孕節育意識或認識,還是會對其生理或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損害[5]。因此,開展有效的心理護理,醫護人員提高有關受術者心理情緒改變的觀察,引導其紓解緊張、焦慮、不安、憂郁等不良情緒,能夠有效提高受眾對于計劃生育手術的接受程度,同時改善心理狀態,無論是對于手術恢復還是今后生活,都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譚建益.心理護理對計劃生育手術患者焦慮程度的影響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7):152-153.
[2]周春.計劃生育手術中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2(5):156.
[3]孫琴.女性輸卵管結扎術后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32):206.
文化休克是指一個人處于一種社會性隔離,而產生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而不是指臨床上那種由于疾病引起的喪失意識的病理性休克。由于手術室環境的特殊性,導致手術患者文化休克的程度增高,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發生急劇變化,從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進展。為減輕患者的文化休克,提高手術患者的手術質量,對手術患者產生文化休克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
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3月手術的32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1-50歲,平均年齡35歲。其中剖腹產210例,婦科手術110例。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76例,高中以上105例,高中以下139例.該320例患者均對其進行交流、評估和訪視后發現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沮喪、恐懼、焦慮以及緊張等心理。
2 原因分析
2.1 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是指患者自身以外的因素,主要是反映手術室的物質環境。手術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又是一種創傷的過程,因此手術室在醫院內形成了特殊的治療場所,有獨特的治療儀器和設施,形成了特有的醫療環境。此環境對進入手術室的患者來說都是陌生的,面對的是各種生疏的儀器設備,聽到的是各種儀器的報警聲,看到的是醫護人員緊張、嚴肅的面孔和忙碌的身影,感到的是諸多的強迫臥位的捆綁感,這些都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影響;再者,多數患者對于手術有著恐懼心理,害怕手術疼痛、出血、出現不良后果等,這些又都影響著手術的正常進行。治療環境的改變,使患者出現明顯的文化休克。
2.2 內在因素:內在因素是指患者的自身因素。由于每個患者的個性、生活環境、教養、文化修養、社會經歷不同,對同一種文化環境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因而會產生不同程度文化休克。由于手術室環境的特殊性,患者極易產生孤獨、恐懼、焦慮的心理,此時患者自身因素引起的文化休克程度表現出明顯的不同。
2.2.1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認識到手術室的各種設備和特殊布局對自身疾病康復的促進作用認識較好,因此比文化程度低的人適應能力強。
2.2.2 手術室的各種情況,可加劇文化休克如有的患者及家屬,對科學持有相反的認識態度與信仰。由于態度具有穩定性,患者往往習慣用自己已有的態度體系去看待,只有乞求上帝保佑,便利適應手術室文化環境的時間相對延長。
2.2.3 自尊與習慣:由于治療方法的特殊需要,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大多需要全身,這種變化使患者感覺失去了自尊,加之進入手術室后,一切活動均要服從醫護人員的安排,無自我意識表現,這樣極易產生強烈的文化休克現象。
3 護理對策
在健康服務體系中,護士是幫助患者減輕或解除文化休克的最重要成員。手術室護士的作用是通過實施包括文化護理在內的整體護理,使患者盡快渡過文化休克期,提高護理滿意度。
3.1 手術前2天對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主要是對患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及生理、心理情況進行評估,以了解患者有無文化休克、文化休克的程度、引起的因素,為實施文化護理提供可靠的依據。評估內容包括:(1)評價的一般情況;(2)既往健康狀況、疾病治療情況,患者對麻醉方式、手術方式以及對各種儀器設備的認識程度;(3)心理狀況
3.2 根據不同層次患者,采取相應的對應措施,以對應手術患者所產生的文化休克
關鍵詞:消化道疾病患者;老年;圍手術期;護理
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老年人手術機會增多,但與年齡相關的生理改變和重要臟器的功能減退,也使老年人術后并發癥增多,圍手術期病死率增高[1]。如何使老年患者安全渡過圍手術期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科自2008年6月1日~2009年8月30日共有90例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接受手術,取得較好效果,圍手術期護理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90例。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齡60~85歲,平均71.2歲。其中胃大部切除術10例,闌尾切除術15例,嵌頓疝加腸部分切除術1例,疝修補術10例,左半結腸切除術8例,右半結腸切除術5例,乙狀結腸切除術3例,直腸癌骶前吻合術5例,常規膽囊切除術13例,急診膽囊切除術5例,常規膽總管探查術3例,急診膽總管探查術1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8例,膽總管空腸吻合術1例。術后并發心律失常3例,高血壓4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
1.2患者合并癥1例,主要合并癥為高血壓4例,糖尿病1例,心臟病4例,心電圖異常變化3例,慢性支氣管炎3例。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一般護理 入院即對患者進行認真的評估,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不同疾病,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參與??漆t生的會診及病歷討論,以便對患者的疾病有足夠的認識,及早預防和發現并發癥。
2.1.2心理護理 針對老年患者具有"病種多,病程長"的特點,以及對手術的恐懼心理,我們要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講明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特殊檢查的方法、目的、手術方式、預期效果及注意事項,介紹本科以往成功的同類病例,使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和疑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手術。
2.1.3術前準備 ①除常規檢查項目外,對合并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肺部疾患的患者,需請各專科醫生,麻醉師共同會診,制訂方案,增加24 h心電動態監測,血糖監測,必要時做肺功能檢查,常規應用擴張冠脈血管的藥物及心肌營養藥,控制高血壓,禁煙,霧化吸入,呼吸鍛煉,咳嗽訓練,以保證術后能正確地咳痰,改善肺功能,控制血糖在8.9 mmol/L以下手術為妥[2]。②按腹部手術常規給予腸道準備、皮膚準備、麻醉前用藥、留置導尿管。
2.2術后護理
2.2.1及時了解術中的情況 患者回房后,責任護士交接患者,及時向手術醫生及麻醉師了解術中的情況,明確手術的范圍性質。
2.2.2氧氣吸入 由于老年人生理性的退行性變,使肺容量下降,彌散功能減弱,呼吸困難發生率高,本組患者術畢常規給予氧氣吸入,2~4L/min,持續8~24 h,效果良好,無1例發生呼吸困難。
2.2.3生命體征監測 患者術后生命體征的監測,是監控患者病情變化,判斷預后和及時采取相應救治措施的重要依據。因此,術后采取持續心電、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尿量的監測,出現異常需采取積極的救護措施,并根據患者綜合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復和治愈水平。
2.2.4疼痛的護理 由于切口處疼痛,①影響了患者深呼吸的有效咳嗽,容易引起肺部感染;②疼痛可誘發血壓高,增加心肌缺氧,誘發原發心臟病發作或加重,合理止痛可減輕痛苦,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因此,術后采用鎮痛泵的應用。本組中有185人應用了鎮痛泵,鎮痛效果良好,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2.2.5并發癥的護理
2.2.5.1心律失常及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最嚴重、最常見的危險疾病,對老年人生命危險最大的是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及傳導系統疾病[3]。高血壓是老年手術患者主要危險之一[4]。由于老年人對手術的刺激及疼痛的耐受力減弱而誘發器官功能失調,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可出現血壓、心率及心律的改變?;颊弑憩F為頻發室性或房性早搏,自訴胸悶、心悸等癥狀。本組3例術后出現心律失常,立即給予氧氣吸入2~4L/min,持續48 h,控制液體速度,40滴/min,同時口服普羅帕酮50~100 mg,3次/d,48~72 h后,心率逐漸恢復正常。本組4例24 h內發生高血壓(Bp 145~180/95~125 mmHg),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5~10 mg,使血壓控制在150/90 mHg左右。
2.2.5.2低氧血癥和肺部感染 本組發生低氧血癥和肺部感染3例,持續的低氧血癥和肺部感染對老年消化道患者是潛在的危險。術后常規靜脈給予祛痰藥和霧化吸入,持續低流量給氧,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早期下床活動,行痰培養,根據痰培養結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本組患者術后10~15 d肺部感染治愈。
2.2.5.3切口愈合不良 本組1例發生切口愈合不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組織愈合 能力差,血糖水平的異常,白蛋白低下,是造成傷口愈合不良的原 因[5]。根據血糖水平,應用胰島素營養支持,提高白蛋白水平。密切觀察切口 滲血、滲液情況,敷料浸濕及時更換,有引流管者,確保引流管通暢, 避免引流管折疊、扭曲。注意觀察切口周圍有無紅、腫、熱、痛,必要 時給予紅外線照射傷口15~20 min/次,1~2次/d,通過積極的護理和治療,術后12~15 d切口愈合。
3討論
老年人臟器功能退行性改變明顯,代償功能較差,常并存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等老年性疾病,使手術風險增加和術后并發癥增多。因此,術前控制和糾正老年性疾病,術后積極監測和治療,將有益于降低圍手術期的死亡率,使老年患者能安全渡過圍手術期。
參考文獻:
[1]Jin F,ChungF,Minimizing Pirioperative adverse events in the elderly[J]. Br J Anaesth,2001,87:608-624.
[2]張宏.圍手術期高血壓處理[J].中華麻醉學雜志,1998,18(1):59.
[3]唐大年.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圍手術期死亡病例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6,25:36-40.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仡櫩偨Y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間入站行計劃生育手術的女性患者的一般資料,從中抽選7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按入站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分別為一般組(36例)與實驗組(36例)。一般組中年齡最小為25歲,最大為46歲,平均年齡為(34.56±2.41)歲;小學文化水平患者有3例,初中文化水平患者有9例,高中文化水平患者有12例,大專及以上水平患者有12例;其中,有3例患者為中期妊娠引產,18例患者為安放(取出)宮內節育器,15例患者為人工流產術。實驗組中年齡最小為24歲,最大為46歲,平均年齡為34.36±2.26歲;小學文化水平患者有4例,初中文化水平患者有10例,高中文化水平患者有11例,大專及以上水平患者有11例;其中,有3例患者為中期妊娠引產,19例患者為安放(取出)宮內節育器,14例患者為人工流產術。比較分析兩組計劃生育手術患者的一般資料發現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1.2護理方法。一般組:告知患者減壓方法,以釋放患者的壓抑情緒;給予患者生活上的幫助,指導患者正確用藥,交代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實驗組: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方法如下:(1)術前護理:分析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由于大多數患者對手術具有抵觸心理,常出現情緒失落、悲憤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將計劃生育手術的相關知識、性健康知識等告知患者,讓患者認識到計劃生育手術實施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時,護理人員應該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解除患者的疑惑,以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美化病房以及周邊環境,可以在病房內放置鮮花、綠色植物等,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注意通風,定期對病房消毒,為患者營造舒適的護理環境。(2)術中護理:由專業的護理人員全程護送患者進入手術室,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談話,以緩解患者的緊張不安情緒,可為患者講解打趣的故事,或向患者介紹手術操作的儀器、方法、流程等,將患者的注意力轉移;手術進行時,護理人員嚴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控,并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感,并安撫患者,給予患者身體上的溫暖,如握住患者雙手,向患者傳遞情感上的關懷,并采用溫柔的言語安慰患者,給予患者最大的人文關懷。(3)術后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如血壓、意識狀態、情緒變化等,并為患者更衣保暖,尤其是腹部,以防著涼;調整患者的臥床,以減輕手術部位的壓力,緩解患者得傷口疼痛;護理人員詳細為患者講解疼痛形成的原因,以防患者由于不明疼痛來源而胡思亂想,若患者疼痛較為嚴重,可給予患者相應的止疼藥物進行處理,以減輕患者的病痛折磨;給予患者手術部位的護理指導意見,叮囑患者做好個人衛生清潔工作,告知患者手術后的禁忌,給予患者飲食上以及避孕上的指導意見。1.3觀察指標。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狀況。焦慮狀況評定用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項目包括十四個,采用五級評分方法(0至4分)進行評定,分數越高表示情緒越焦慮[3]。1.4統計學方法。數據分析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狀況。實驗組護理后的焦慮狀況優于一般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3討論計劃生育手術是一種非機體疾病,它不是由于女性患者生病引發,因而,對患者進行計劃生育手術容易給患者帶來困擾。據調查研究表明,多數計劃生育手術女性患者均會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焦慮情緒[4]。由于女性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焦慮情緒,因此,在手術圍術期中,應該對其進行適度的護理干預,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而提高手術的有效性,促使患者身體早日恢復[5-7]。本文研究中,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心理評估,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之下,采用針對性的舒適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術中護理以及術后護理三者相結合,可以全面地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整,從整體上改善患者的焦慮不安情緒。由于大部分女性患者對計劃生育手術缺乏了解,對手術的認知水平不足,容易產生懷疑和排斥,護理人員于術前為患者講解計劃生育手術的相關知識可以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水平。由于傳統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對性健康知識比較缺乏,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性健康知識,可以提高患者對生殖健康的重視度,繼而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術中對患者進行情感關懷,是一種“以人為本”的醫學服務理念,術中安撫患者,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使其配合手術工作。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可以從整體上給予患者最好的護理體驗,進而將患者的焦慮情緒降到最低[8-10]。
1 臨床資料
324例病例均為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自愿接受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年齡為24-46歲,平均年齡為35歲,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可知:(1)學歷:18例為小學;160例為初中;146例為高中及以上;(2)生育情況:73例為未生育,141例生育孩子為1個,110例生育孩子為2個及以上(3)手術類型:158例實施宮內節育器放置與取出術,9例實施輸卵管結扎術;134例實施人工流產術,23例實施中期妊娠引產術。所有患者計劃生育手術均順利完成。
2 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
2.1 術前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
2.1.1 抵觸特點及其護理干預
一些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實施手術前,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并且會引發恐懼,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完成,會對手術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術前護理干預工作,詳細向患者講解落實計劃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患者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義務。
2.1.2 恐懼特點及其護理干預
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取得相關的計劃生育知識,擔心實施計劃生育手術會產生較大風險,產生一些手術后遺癥,擔心對自己術后的性生活和生育造成影響等,很容易引發恐懼心理,并且會產生焦躁和不安等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講解計劃生育手術方法,結合手術的要點,讓患者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應耐心解答,保持親切和熱情的態度,運用合適、體貼的語言,讓患者獲得安全感和信賴感,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減少患者顧慮,有利于計劃生育手術的順利完成。
2.2 術中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
部分計劃生育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面對陌生的環境,加上受到手術室氣味的刺激,在聽見手術器械的聲音后,會產生恐懼感,臨床表現主要為心率加快、言語增多和面色蒼白等。出現這種情況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感覺進行詢問,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及時向患者解釋,并對患者進行安慰,指導患者深呼吸,以平定心緒。護理人員在做各項準備操作時,應該讓患者注意保暖,盡量減少患者的暴露,保護患者的隱私。同時,醫護人員應保證輕柔動作,減少刺激聲響。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可緊握患者的手,向患者傳遞溫暖和支持,如出現緊急情況,應保持冷靜,迅速反應,并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保證患者可安全度過手術期。
2.3 術后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
一些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在成功完成手術后,術前和術中各種不良情緒完全消失,隨著身體的逐漸康復,心情逐漸好轉。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手術產生疼痛,或者引發術后并發癥,從而出現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對這類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詳細向患者描述其手術效果,告知患者手術十分順利,讓患者安心靜養。針對患者出現的術后疼痛不適等隨癥反應,應采取對應的措施進行處理,以保證手術效果。根據相關臨床資料分析可知,患者術后產生的疼痛不適等隨癥反應,其相關因素不僅包括手術方式和手術部位,還包括患者的文化教養、注意力、個人經驗、情緒和心理因素等,需在術后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并保持良好氛圍,對室內溫度進行調節,最大程度降低噪聲,通過分散患者注意力等方式減輕疼痛,讓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關鍵詞】心理特點;護理干預;計劃生育手術
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對人口的控制越來嚴格,計劃生育是一項實現人口控制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計劃生育手術主要包括人工流產術、節育器放置與取出術、中期妊娠引產術和輸卵管結扎術?;颊邔嵤┦中g,很可能會導致疼痛并引發一定的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直接的影響。我院對324例計劃生育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總結其心理特點,并給予臨床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整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324例病例均為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自愿接受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年齡為24-46歲,平均年齡為35歲,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可知:(1)學歷:18例為小學;160例為初中;146例為高中及以上;(2)生育情況:73例為未生育,141例生育孩子為1個,110例生育孩子為2個及以上(3)手術類型:158例實施宮內節育器放置與取出術,9例實施輸卵管結扎術;134例實施人工流產術,23例實施中期妊娠引產術。所有患者計劃生育手術均順利完成。
2 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
2.1 術前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
2.1.1 抵觸特點及其護理干預
一些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實施手術前,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并且會引發恐懼,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完成,會對手術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術前護理干預工作,詳細向患者講解落實計劃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患者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義務。
2.1.2 恐懼特點及其護理干預
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取得相關的計劃生育知識,擔心實施計劃生育手術會產生較大風險,產生一些手術后遺癥,擔心對自己術后的性生活和生育造成影響等,很容易引發恐懼心理,并且會產生焦躁和不安等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講解計劃生育手術方法,結合手術的要點,讓患者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應耐心解答,保持親切和熱情的態度,運用合適、體貼的語言,讓患者獲得安全感和信賴感,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減少患者顧慮,有利于計劃生育手術的順利完成。
2.2 術中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
部分計劃生育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面對陌生的環境,加上受到手術室氣味的刺激,在聽見手術器械的聲音后,會產生恐懼感,臨床表現主要為心率加快、言語增多和面色蒼白等。出現這種情況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感覺進行詢問,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及時向患者解釋,并對患者進行安慰,指導患者深呼吸,以平定心緒。護理人員在做各項準備操作時,應該讓患者注意保暖,盡量減少患者的暴露,保護患者的隱私。同時,醫護人員應保證輕柔動作,減少刺激聲響。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可緊握患者的手,向患者傳遞溫暖和支持,如出現緊急情況,應保持冷靜,迅速反應,并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保證患者可安全度過手術期。
2.3 術后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
一些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在成功完成手術后,術前和術中各種不良情緒完全消失,隨著身體的逐漸康復,心情逐漸好轉。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手術產生疼痛,或者引發術后并發癥,從而出現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對這類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詳細向患者描述其手術效果,告知患者手術十分順利,讓患者安心靜養。針對患者出現的術后疼痛不適等隨癥反應,應采取對應的措施進行處理,以保證手術效果。根據相關臨床資料分析可知,患者術后產生的疼痛不適等隨癥反應,其相關因素不僅包括手術方式和手術部位,還包括患者的文化教養、注意力、個人經驗、情緒和心理因素等,需在術后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并保持良好氛圍,對室內溫度進行調節,最大程度降低噪聲,通過分散患者注意力等方式減輕疼痛,讓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手術室;圍術期;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320-01
外科手術圍術期的護理問題是護理工作者研究的重點之一,常規護理的護理操較為簡單,無法滿足當前患者的醫療護理服務需求[1]?隨著“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流行,圍術期的護理模式也得到了普遍關注[2]?本院手術室為了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在手術室推行人性化護理服務,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術患者11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5例,觀察組男24例,女31例,年齡16~72,平均年齡(45.9±5.4)歲其中,普外科手術患者21例,骨科手術患者18例,婦產科手術患者16例;對照組男26例,女29例,年齡18~73,平均年齡(46.2±4.9)歲,普外科手術患者20例,骨科手術患者20例,婦產科手術患者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人性化護理?
1.2.1 術前人性化護理 護理人員在術前訪視時,應耐心?細心的和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及當前心理狀態?手術前主動向患者及家屬客觀詳細地介紹手術室設備及主刀醫生,手術時間,術前注意事項,麻醉方式等情況,讓患者對于整個手術過程有所了解,消除患者的心理疑問及恐懼心理,樹立患者對即將進行的手術的信心,從而積極主動配合手術治療?
1.2.2 術中人性化護理 調節手術室溫度濕度,麻醉前幾分鐘護士應注意微笑主動與患者交流,給予鼓勵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穩定情緒?向患者說明術中配合的注意事項,在手術過程中尊重患者的隱私權,盡量避免或減少暴露,手術過程中調整麻醉等各項護理操作應做到動作輕柔,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如手術過程中患者出現緊張恐懼,可給予眼神交流或者輕輕握手,讓患者體會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從而緩解緊張不安情緒?
1.2.3術后人性化護理 術后將患者送回病房向病房護士交接時,注意告訴患者及其家屬相關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深呼吸以及與家屬聊天的方式緩解術后疼痛,另外也需注意術后的基礎護理,關注患者切口愈合情況,積極預防病癥等,指導患者鍛煉,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統計處理及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55例患者,滿意42例(76.36%);比較滿意9例(16.36%);一般滿意3例(5.45%);不滿意1例(1.82%),總滿意度為98.18%?對照組,滿意患者29例(52.72%);基本滿意6例(10.91%);一般滿意8例(14.55%);不滿意12例(21.82%),總滿意度為78.18%?兩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0.576,P
3討論
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準備?術中相關記錄等常規措施?人性化護理強調以人為本,重在對患者的尊重與關心,以疾病治療為中心,把護理人員的愛心?責任心融入到每項護理工作的操作中,讓患者的心理與生理均處于穩定而舒適的狀態?本研究中55例外科手術圍術期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性化的護理措施,通過術前?術中?術后各項人性化關懷,緩解患者對手術治療的焦慮情緒,樹立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提升了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達到了和諧的醫患關系也對手術治療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提升了醫療服務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與患者護理總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措施在外科圍術期的實施可以降低患者焦慮程度,提高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對于和諧醫患關系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