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2 17:20:47
序論:在您撰寫全國大學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全過程進行科學的評價,一方面可以系統、全面、科學地掌握我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發展程度和現狀;另一方面可以“以評促建”通過評價發現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薄弱環節,針對這些薄弱環節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得出應對策略.本文將大學的創業教育作為一個動態的系統工程,從整個創業教育的全過程來考量大學的創業教育體系.在此視角下本著科學性、應用性、教育學與其他學科統一的原則,從“創業教育環境”、“創業教育投入”、“創業教育過程”、“創業教育績效”等四個方面建立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共涉及12個二級指標,強調決策導向。為了對本文構建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權重賦值,特組建了由15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其學科背景以教育學、勞動經濟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為主.專家組成員逐層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判斷,采用AHP方法求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權重.
2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評價
為了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筆者通過在渤海大學、遼寧工業大學等高校進行預調查,對問卷的導語以及選項不清楚的題項進行了修訂,并規定出每項最高得分為100分.正式問卷調查于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對東北三省的高校進行分層抽樣,分為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普通本科、高職高專等4類,每類3所,共計12所高校.每所高校按照文科和理工科分類發放.調查對象是大三、大四年級的學生,每所高校抽取樣本100人,總樣本為1200人.回收問卷814份,回收問卷率為67.8%;其中有效問卷746份,有效問卷率為62%.此次取樣考慮到了創業教育的時效問題,且數據表明樣本在學校、學科分布上都比較合理,注意了區分度與代表性.經過對746分問卷進行匯總。如果將創業績效三個指標的平均作為被解釋變量y,將權重較大且得到較高的指標(實踐平臺,創業支持)通過平均匯總記為x1,將權重大得分低的指標平均匯總為x2,將權重小得分高的指標(創業交流、創業項目)平均匯總為x3,獎權重小得分低的指標(經費投入)記為x4.從回歸結果也可以看出影響創業教育績效y的主要因素是x2(無論從系數大小還是從顯著性),即“創業氛圍”、“師資投入”、“組織保證”、“課程體系”是導致創業教育績效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3當前我國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選擇
3.1準確看待和引導大學生創業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念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種創新的素質教育,需要準確看待和引導大學生創業教育,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要“以理論課堂教育為載體、以創新創業活動為抓手,以培養大學生生的企業家精神、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營造勇于承擔、敢于創新、崇尚創造、尊重創業的育人氛圍”.要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情商培養,特別是加強學生的創業責任感,強化創業意志力、情緒自控力和團隊合作意識,鍛煉和培育其創新意識和創業思維.要充分利用各類學生自組織的創建和開展活動來著力鍛煉其組織協調能力,培養捕捉機會能力,并將其作為生動和有效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
3.2打造多元卓越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加大教育投入、完善考評激勵機制
一方面,要認真遴選基礎理論扎實,熱心適合創業教育的專任教師,加強創業教育知識培訓,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參與優秀企業管理實踐,積極開展案例研討,組織開展創業教育競賽活動.要多方邀請具有豐富創業或市場經驗的參與課堂教學、提供專業咨詢,組建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師資隊伍,從而打造一支多元卓越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另一方面,要加大創新企業教育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教師考核評價激勵機制.要建立和完善有針對性的激勵機制,對于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做出貢獻的老師在工作量計算、職稱評定、晉級、評獎評優等方面予以體現,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3加強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健全創新創業教育支撐體系
安全教育對高校安全穩定和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具有積極意義,2004年4月,教育部下發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強化師生安全意識”,2006年北京市教委提出:在首都高校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落實學分”(簡稱“三進”)的工作,2008年上海頒布了全國首個地方性《大學生安全教育大綱》,規定該市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式。以此為契機許多省市和高校逐漸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而安全知識課程教學也作為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取得了積極的發展。不過就全國而言,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的整體情況卻不能令人滿意,2012年通過對17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戲劇學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南開大學、揚州大學、云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三進”情況的調查發現,實現安全教育“進課堂”的不到60%,“進教材”的不到40%,“進學分”的只有10%左右。如今對于全國大多數高校而言,大學生安全教育依然僅處于宣傳階段,實踐教學遠未達到有計劃、有目標、規范的層次。同時,對于積極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高校,“教育效果不明顯”的問題讓人困惑,在校大學生因安全意識差而被搶、被盜、被騙、被害的案件及火災、交通事故等仍屢有發生,大學生參與違法犯罪仍呈增多趨勢,安全教育到底有沒有用?還要不要繼續?這樣的追問令人疑惑,更令人深思。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之原因分析
國內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是經濟社會深刻轉型,特別是信息科技變革帶來的安全教育“教”“學”雙方觀念需求沖突的結果,其原因可歸納為:
(一)教育體制滯后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們思維觀念的更新,“安全”一詞的內涵已擴展了許多,非傳統安全、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先后進入安全視野,但一直沿用的大學生安全教育體制模式卻沒有對此及時做出調整。教育規劃上,國內卻至今沒有統一、權威、可操作的政策條例來落實大學生安全教育,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開展缺乏強制力,知識內容缺乏深度廣度和系統性,帶來了諸如教學隨意、目標模糊、主體不清、評價缺失等等一系列問題。
(二)內心認同缺失
當代大學生中許多是獨生子女,不少人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心理素質脆弱,一方面普遍對自身的安全期望很高,總強調別人的責任,另一方面又對自己的安全防范、身邊的安全隱患視而不見,對學校的安全教育不當回事;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對安全教育多為發生問題后非常重視,但具體落實卻是重管理輕教育,重形式輕內容,重事后輕預防;高校職能部門地位尷尬,落實空間和能力有限;具體從事安全教育教學的同志,對安全教育的前途發展方向迷茫、信心不足。對安全教育缺乏內心認同的普世心態,導致安全教育的思想根基脆弱,難有作為。
(三)教學創新乏力
當前,校園和社會安全形勢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手機等各種現代信息媒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安全概念、安全情勢、犯罪形態、教育手段等諸多領域的深刻變化。在新生活方式沖擊下,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明顯,他們追新求異,對知識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化需求,在對安全知識的興趣上:新穎的形式、輕松的課堂、互動的模式、感興趣的知識點、社會熱點安全問題等,才是他們更愿意看到,并能留得下深刻印象的安全教育。這些變化,沒有被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員及時捕捉、重視和研判,安全教育缺乏思考和創新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大學生對安全知識的需求,也讓高校在持續、深入推進安全教育方面力不從心。
三、創新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體系
破解大學生安全教育發展困局,需要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需要高校安全教育保守思想的轉變,更需要從教育教學體系構建上銳意創新、尋求突破。
(一)完善體制“要重視安全教育……”、“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2章第4條和第22章第70條的規定,雖然其再次重申了安全教育的重要,但缺乏配套細則,可操作性不強,難以有效落實。而翻看《普通高等學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規定》《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學生行動準則(試行)》《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等政策法規,也存在類似“落實難”的問題。因此,必須制定一份專門針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統一、權威的規范性條例或文件,以強制力和導向性解決大學生安全教育“落實難”的體制障礙。文件應由教育主管部門為主負責起草,根據當前安全情勢和大學生特點,將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體制、目標、內容、形式、時間安排一一規定,明確高校在大學生安全教育方面的主體地位和責任,指導各項安全教育教學工作的落實開展。
(二)科學規劃
1.明確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是教學性質在教學開展中的具體表現,分為選修課與必修課,不同的教學形式因其教育定位、教學投入、師生重視度、考評的不同而教學效果大相徑庭。當前,大學生安全教育應明確為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因為只有從制度上規定安全教育“進教材、進課堂、落實學分”,才能給高校領導、職能部門及學生帶來約束和壓力,有效保證安全教育質量和效果,在課時學分設置上,建議不少于32學時/2學分,并在大一首學期開設。同時,應積極發揮選修課的作用。相對選修課,雖然必修課效果更好,但開設難度較大,不僅需要部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而且教學資源也不是每個學校都具備。而選修課則不同,一般具備中級職稱的高校教師或專技人員就可以申請開設,在落實安全教育教學方面更靈活及時,可以成為安全教育必修課教學的有益補充或過渡形式。
2.化解師資困擾
任何教育最終都需通過人來落實,教師就是其中實現知識傳承的紐帶,當前大學生安全教育面臨師資方面的多重困擾。首先,高校內部長期存在對安全教育權責劃分不明晰的問題,學院認為安全教育是保衛部門的工作,保衛部門則認為安全教育主要是學院領導和學工處的責任。對此,從職能歸口和專業性角度出發,保衛部門是校園安全歸口職能部門,熟悉校園與周邊治安狀況,安全教育能有的放矢,牽頭安全教育名正言順,是最為合適的施教主體,能有效主導教學和指導各院系、學工部門共同落實安全教育工作職責。其次,專業安全教育師資匱乏。安全教育沒有對口的學科設置和專業師范生,也無專業培訓機構,師資來源和素質一直是落實安全教育教學開展的瓶頸,因此必須著力拓寬師資途徑。對此,可以在高校開設安全教育學科來培養科班師范生,也可由教育主管部門或社會機構成立專業培訓機構,組織高校教師或保衛干部等進行安全教育崗位技能培訓,解決教師數量和質量上的困擾。最后,還需優化安全教育師資環境,著力解決高校保衛、學工、思政部門中從事安全教育工作人員的崗位、職稱、待遇、科研課題、交流培訓等,為其創造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促其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
3.豐富教學內容
安全教育不僅包括行為安全、防護技能、心理健康,還包括思想安全、非傳統安全等諸多方面,因此教學內容上,一方面要力求豐富,不僅要包括傳統的法制教育、防盜搶騙、火災交通、避險逃生、急救護理等,還應將非傳統的食品安全、網絡信息安全、環保生態等知識一并涉及,并注意顧及學生對熱點安全問題的關注、對感興趣安全知識的需求,結合各校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建立系統全面的安全觀。另一方面還要注意知識的層次,既要有感性層次的講解——具體意識形態、法律、防護技能、心理常識等技能知識的學習和社會閱歷的開闊積累;也要有理性層次的引導——在具體知識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建立從安全角度看問題、想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思考能力,培養學生更新擴展自身安全知識的學習能力。在此,需要強調的是:所有教學內容的安排都需圍繞核心——安全意識的培養,因為安全的最高境界不是事發和事后的處置,而是事前的防微杜漸,能做到這一點的根本就是學生自覺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
(三)創新引領
1.興趣引領,創新教學手段
興趣能激發學習動力,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特別是對于像安全教育這樣的課程,首先,大學生大多認為安全教育就是訓導說教、索然無味,而實際中也確實普遍存在忽視對學生興趣激發與引導的情況,因此急需創新理念,努力激發學習興趣以提高教學效果。激發興趣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特別是借助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發力。一方面要提高教師的課堂把握力,把安全知識用精彩的形式講授,如充分發揮視頻教學、案例評析、情景模擬、分組辯論、團體討論等教學方法手段的效果,配合師生互動,營造愉悅氣氛,讓學生對安全知識留下清晰深刻印象;另一方面要重視PPT課件的作用,制作內容精煉、簡單易懂、形象生動、要點突出的PPT課件,從書籍、網絡、新聞等渠道選取素材,插入相關案例照片、現場圖片、漫畫、falsh、游戲測驗等,配以頁面動畫、音效將枯燥的安全知識點新穎豐滿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2.借助網絡,放大教學資源
網絡在當前信息傳播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最大的信息傳播渠道,青年大學生群體恰是網絡信息傳播的忠實受眾,占領網絡信息陣地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未來至關重要。為此,既可通過與安全教育教學開展成熟、經驗豐富的高校聯系,開展遠程視頻教學,共享兄弟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也可將精彩的安全教育教學課堂攝像刻錄下來,或制作短小精煉的“微課”視頻,掛到校園網專門的安全教育視頻教學專區,學生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安全知識,點擊學習即可。還可以通過網絡將最新的社會熱點安全問題、安全提示、防范經驗視頻下載下來,通過校園安全教育網站平臺把安全資訊及時,給學生多樣的安全知識學習了解途徑。
3.多途多法,重視教學評價
對安全教育教學效果的評價有三方面,第一是老師給學生的評分,它有助于學生客觀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明白不足之處,增強安全自信心;第二是學生對教學的評價,它有助于老師真實掌握課堂狀況,改進教學、提高水平;第三是安全教育對校園整體安防體系建設的貢獻評價,它有助于校園安防體系的完善和安全管理政策措施的改進。但現實中注意收集分析這些評價,并重視利用這些評價的不多,甚至不乏對安全教育不評價和亂評價的情況。對此必須轉變觀念,重視評價,并創新評價方法——多途徑、多方法綜合評價安全教育的效果,比如:將學生答問、作業、互動參與等課堂的表現計入對學生的期評成績,考試試題的設計著重考察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與拓展學習的能力,注重收集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意見和建議,將校園發案情況與安全教育掛鉤,整體評價教育效果等。
四、結語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大學生;愛國主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011-02
愛國主義隨著社會環境轉變不斷的變化,是一個屬于歷史范疇的概念。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它就必然會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征。伴隨著以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跨國公司的增多以及市場經濟在全球的普及,全球化己成為當今時代的主要潮流。全球化對傳統意義上的民族國家意識、安全意識以及民族意識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這些東西反映在人們的意識層面上,也讓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在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下,如何面對愛國主義教育變化的挑戰,如何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問題,就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
一、經濟全球化和愛國主義的內涵
1.經濟全球化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邁克爾?帕金的《經濟學》認為,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簡單的說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的過程開始的比較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以后,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的加快。
經濟全球化,簡而言之就是把原料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地方去加工,做成半成品后再運到另一個地方去半加工或深加工,最后加工成商品,到一個特點的地點去進行交易。經濟全球化有利于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于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2.愛國主義是指集體或個人對“祖國”的一種支持和積極的態度。本文所謂“祖國”,可以是一個區域,也可以是一個城市,但愛國主義一般只用于某個聯邦或者國家。愛國主義表現為一種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它是一個人在長期生產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帶有自發性質,是長期以來個人民族意識和祖國意識的沉積。它源于由骨肉親情而擴展形成的同胞之情;源于由眷戀鄉土之情而擴展為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源于對祖國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熱愛;源于對祖國未來發展前途的向往和信心。它是對個人同祖國關系認識的感性階段,通常處于一種潛在和模糊的狀態,尚屬非理性的東西。
愛國主義是一種帶有情感主義色彩的價值觀,反映的是主體對國家價值的情緒體驗。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主體對國家價值產生的“臍帶”感情,在這個感情的基礎上生出對一定民族國家(或者說“祖國”)強烈的歸屬感、自豪感和認同感。愛國主義,它有時候還暗示著個人應該把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和團體利益之上,國家利益大于一切。在戰爭時期,祖國戰死沙場,為祖國犧牲生命,便是一種極端的愛國主義。
二、經濟全球化的愛國主義教育
經濟全球化也是一個歷史范疇的概念,它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隨著世界市場的出現而出現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后,隨著前蘇聯的解體,東歐國家巨變,以我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不斷深化改革轉入了市場經濟軌道,世界范圍內的市場競爭和市場逐利行為打破了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的限制,把世界各國的國民經濟逐漸變成一個整體的全球經濟。它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和文明成果共享的同時,也對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國家意識、民族文化和傳統的安全觀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愛國主義的核心成分是建立在個人所在國中的人對于所屬國家的認同,希望并接受該國所提倡的社會道德和信仰。它的目標是維護并希望別人接受自己的思想道德和信仰,它倡導的是一種以國家利益為上的價值思想。不論是在汶川大地震上全國人們表現出來的那種愛國奉獻精神,還是我們在抵制家樂福的事件上,都為我們的國家贏得了巨大的影響力。
當代大學生要不斷加深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和認識,在這個時代,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它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它在實現人生價值等許多方面都有著重大意義。高校要大力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引導,加強對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強烈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并教導他們處理好關愛世界和熱愛祖國、盡國際主義義務和為祖國服務、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
1.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之間的矛盾關系。經濟全球化和愛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體現在了他們核心價值和目的的不同,經濟全球化號召人們盡可能的把自己和世界聯系在一起,通過生產力的鏈條把我們創造出來的價值得以商業化。生產出來的價值流向的主要方向不是國家,而是某個地區,某個集團,或是某個人。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使在生產過程中的所在國的資源,人才創造出來的價值得到虧損。如果這個虧損是在可接受范圍之類的,或許國家和個人不會有很大的矛盾和沖突。而如果虧損達到了人們和國家所接受的最大值時,矛盾,不可避免的就會發生。此時,國家與經濟全球化就會有沖突、有協商、有條約。國家的利益蒙受損失時,愛國主義便會悄然而生,便會充當先行官的角色。而愛國主義最易表現出來的是我們大學生。因而,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之間的矛盾是最易表現出來的。在當代,大學生的行為已經開始代表一個國家的態度和民聲走向了。
這本該是一個酷暑難耐的赤日炎炎之月,而在彩云之南的春城昆明,跳動的網球將年輕和活力注入這座明媚之城,專屬于高校學子的網球夢想在藍天白云下放飛,茌鳥語花香間彌漫。
相比于上屆在西安舉辦的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暨校長杯,此番這項高校間的體育盛事來到昆明后,多了些許清涼與愜意。這是中國大學生網球協會走過的第18個年頭,一代又一代的高校網球工作者將網球文化推廣帶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也帶進了祖國的西南邊陲。2012年“中國移動杯”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暨全國高?!靶iL杯”網球賽就在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校區盛大舉辦。呈貢區在當地有著“昆明未來的浦東”之稱,是未來昆明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盡管遠離市中心,距昆明市新建的長水國際機場路途遙遠,但這些都不能阻擋各高校校長和學生滿腔的網球熱情,大家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齊聚昆理工,共享這一年一度的高校網球饕餮大餐。
7月18日至28日,來自全國143所高校的近千名校長和學生選手參加了今年大網賽和校長杯的角逐,本屆賽事不僅是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首次落戶云南高校,更是充分貫徹了大網協“走向西部”的推廣方針。大賽共吸引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體育大學、暨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的1,412人報名參加,包括運動員、教練員、領隊、工作人員等相關人員。其中學生組運動員658人,校長組參賽選手295人。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在昆明理工大學的賽事報名人數、參與高校數量和規模均創歷屆之最。
比賽開始之前,還舉行了“2012年全國高校體育(網球)科研論文報告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校長和體育工作者們在論壇上暢談了自己對體育教育和網球文化的獨到見解,共商中國大學生網球事業發展大計,90多名與會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網球運動進行了廣泛深入研討,取得了豐碩成果,對推動網球運動理論和實踐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科研論文報告會自去年在西安首次舉辦以來,得到了各高校領導的大力支持,而像這樣的校長論壇在全國大學生體育分會中獨樹一幟,大網協歷經十八年風風雨雨,有這樣光明的發展,的確得益于這些熱衷于高校網球推廣的領導們。
作為本次賽事的東道主昆明理工大學,他們所付出的努力是每一位大網賽參與者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2011年,昆理工就已成功舉辦了全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明年也即將承接全國大學生排球錦標賽,可見昆理工對于高校體育事業的一片熱忱。而此次昆明理工大學也高度重視大網賽的承辦工作,多次研究解決比賽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等工作,改造、修建網球場地19塊,共15,000多平方米,其中室內球場13塊,室外球場6塊,新修建的網球二號館為本屆比賽主場館,采用屋蓋拉模技術,采光性能好,減少了開燈時間,做到了節能減排。在云南省,甚至在全國范圍內,擁有像昆明理工大學這樣高水平、大規模的網球硬件設施的高校實屬不多,這是昆理工對于高校網球發展的決心,也寄托了西部學子對于網球運動的深切渴望。
如今,高校網球推廣之路逐步深入全國各個角落,不僅是在東部沿海發達的區域,近幾年,大網賽的足跡來到過哈爾濱,走進過桂林,涉足過西安,這些充滿網球文化探尋意味的腳印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而網球文化從無到有的過程也讓更多的高校校長和學子加入這項運動,網球之花遍布菁菁校園。
tips
第十七屆大網賽團體成績榜
男子甲組團體前三名:
桂林電子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石油大學
男子乙組團體前三名:
浙江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江西師范大學
男子丙組團體前三名:
上海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體育大學
女子甲組團體前三名:
香港城市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南昌大學分獲
女子乙組團體前三名:
浙江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關鍵詞: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教學改革,電子技術,本科
0.引言
作為全國最高規格的學生電子類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直引導高校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1]每一屆的競賽都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動手能力強的電子人才,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現今高校電子類本科教學的許多不足之處。
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參賽的大多是每所高校最具動手能力的學生。但從交作品的情況看,即便是優秀學生,某些學生的電子設計水平還是明顯不足:有的學生拿不出一點成果,既沒有硬件電路,也沒有軟件程序,甚至沒有設計論文;有的參賽學生雖然把一些硬件電路板做出來了,卻因為程序調試不通過,即使設計論文寫得再好,也沒有達到題目的基本要求。而從這些學生的參賽過程,可以分析其在電子設計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知識面窄
面對競賽題目,方案選型、實際產品制作,學生表現出知識面非常狹窄,思維不夠活躍,不能夠提出多種設計方案來選擇。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甚至個別教師,在教與學過程中都過于注重教科書的個別經典案例,而對實際應用、設計思路卻知之甚少,導致面對設計題目時不知所措。論文大全。
因此,電子專業教學中就要加入大量的關于電子設計、應用的內容。應該在保證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適當剔除對實際應用意義不大而偏重理論研究的內容,將這些內容留給考研學生或研究生學習。另外,集成技術和芯片封裝飛速發展,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時,增加新器件和專用集成電路內容,使基本原理和實際應用有機結合,進而著重分析由功能單元構成的通用集成電路的應用。因此,應該根據社會的需求和電子設計競賽的內容增加介紹一些新集成電路和可編程器件等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組織開展一些跟電子設計有關的選修課、講座以及技能訓練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開拓學生的專業視野。
2.實踐動手能力較弱
部分學生雖然做過相關課程的實驗、實習,但制作實際產品時卻不知從何做起,基本的電子制作技能較差,不能做到布線規范、焊接牢固、懂得排除故障等等。若一個電子設計者不掌握這些技能,那么他不可能把自己的設計成果做成實物來調試,也就不能驗證其設計的合理性。論文大全。因此,這些都是把電子產品付諸實際的基礎技能。而部分學生缺乏技能鍛煉,能力亟待提高。
要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壓縮純理論的教學內容,把時間留給學生多做實驗、多做實習、多做電子產品的設計,而且學生要有足夠的時間把這些實踐練習仔細做、重復做。譬如電子工藝實習時,制作電子產品的每一步驟都應該讓學生操作:從電子元器件(包括貼片元件)的識別與檢測,到印制電路板的設計、制作,再到電子元器件的安裝、焊接(包括拆焊),整機調試、測試,最后寫出總結報告。整個過程缺一不可,而且應該在實習中安排若干件電子產品,讓學生通過這幾件產品把每個步驟都重復幾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練就制作電子產品的功底,在真正設計電路的時候,就會減少因為制作上的失誤而導致調試失敗、產品完成不了的機會。
3.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差
一個電子產品的開發,包括方案論證、器件選取、單元電路調試、電路圖的設計、電路板的制作、程序編寫、調試及系統測試等內容。這一方面要求設計者有很強的系統概念,對整個方案的選取有宏觀的把握;另一方面,又要求設計者對每個單元電路有相當的把握。在電子系統的設計中,部分學生會因一個很小的細節問題而導致整個系統最終失敗或開發停滯不前。而另外一些學生,雖然對每個知識點都熟悉,但是多個知識點結合起來,關系錯綜復雜,多個模塊組合成一個系統的時候,駕馭能力明顯力不從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不強。論文大全。
學生出現此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缺乏電子設計的鍛煉。所以,可以改變以理論帶動教學的傳統思維,嘗試以典型產品來帶動電子技術理論課程的教學,能使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教學效果。譬如以電子時鐘作為主題,當學生學習數字電子技術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數字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一款電子時鐘;當學生學習單片機技術時,教師引導學生采用軟件和硬件相結合的思想重新設計一款電子時鐘,用與之前完全不同的電路結構實現同樣的功能;隨著課程的繼續,在基本的電子時鐘的基礎上逐步加入鬧鐘、整點報時、語音報時等等功能。用這種方法推廣到以多個典型產品來帶動教學,學生就既能掌握到理論知識,又能掌握到設計技術,更對基本的電子產品爛熟于胸,這不止對其比賽,對其以后的工作或深造也是極為有利的。
4.眼高手低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極能檢測學生的電子設計功底。若學生在課外不花大量時間浸在電子設計的世界中,很難鍛煉出設計實際產品的能力。很多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老師布置的作業、實驗、實習、小設計等都能很好地完成,考試也能高分通過,就覺得自己能自如地參與競賽。但實際上,在有限的四天三夜的競賽時間里,真正能踏踏實實做出實物,調試成功的卻鳳毛麟角。這反映出學生缺乏對自身能力的審視,眼高手低。
針對此情況,可以開展校內電子設計大賽,這樣既可形成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讓學生有審視自身能力的機會,也可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間,為更多的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創造條件,更能為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選拔優秀學生。其次,建立電子設計競賽訓練中心,定時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己或組隊選題、設計,進行電子制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
5.結束語
“重理論輕實踐”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問題。[2]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再一次證實了問題的存在,也正在促進各大高校的教學改革。而教學改革又會提高競賽的水平。競賽與教改,必將互相要求、互相促進,共同為培養優秀的電子人才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侯蕊,劉國通.電子設計競賽對高職實踐教學改革的啟發[J].中國電力教育,2009,(147:145-146
[2]鞏恩福,江興盟.從全國電子設計大賽談第二課堂與人才培養[J].電子制作,2008,1:7-9.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主辦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中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競賽活動,創辦于1989年,每兩年舉辦一屆。競賽旨在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促進高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學術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
該競賽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迎接挑戰”的宗旨,自創辦以來,已分別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連續舉辦了13屆。已形成校級、省級、全國的三級賽事,參賽同學首先參加校內及省內的作品選拔賽,優秀作品報送全國組委會參賽。
競賽章程規定,凡在舉辦競賽終審決賽的當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高等院校在校中國籍??粕⒈究粕?、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大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粕U軐W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六個學科內??萍及l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競賽以學校為單位計算參賽得分,團體總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榮譽“挑戰杯”為流動杯,授予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學校;設“優勝杯”若干,分別授予團體總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學校。累計三次捧得“挑戰杯”的學校,可永久保存復制“挑戰杯”一座。
大賽影響
2013年10月13日至17日,第十三屆“挑戰杯”交通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在蘇州大學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并列以總分480分獲得本屆“挑戰杯”。決賽期間,內地及港澳地區45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師生代表參賽參展。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界、科技界、企業界、新聞媒體代表和當地中小學生觀摩了作品展。近百家企業與所關注的參賽作品作者進行了投資意向洽談,有的還現場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書。
關鍵詞: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物流人才,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4-0132-03
一、引言
在北京,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舉辦的一個專家論壇上,各位專家都普遍認為,物流管理人才的匱乏是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1]。隨著第一、第二利潤源被各個企業挖掘殆盡,作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的物流的重要性就愈發凸顯。為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許多企業紛紛去各大高校找尋物流人才,卻發現可用的物流管理人才寥寥無幾。針對我國物流人才的巨大缺口,各個高校開設的物流課程的滯后性、學生所學與實際情況脫節難辭其咎。縱觀各個高校開設的物流課程,學生所用教材滯后,無法適應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此外,教材中的知識抽象難懂,無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即便有部分W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弄懂了書本中的知識,可是由于缺乏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仍是無法實現高效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
基于這樣的背景下,通過教學改革讓學生所學與社會實際相接,提高學生解決現實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需求迫在眉睫。為此,本文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調查研究,對物流課程改革提出幾個設想。
二、課程改革方式方法
(一)與物流企業相結合
毋庸置疑,培養物流人才的目的就是解決各個物流企業在現實中面臨的問題,所以提高高校培養的適應性至關重要。高??梢酝ㄟ^聘請產業界專家為學校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進行咨詢指導、為企業建立專業實習基地、與企業開展培訓及技術項目合作方式與產業界建立穩定的聯系,進行訂單式培養,讓學生上崗實訓,在實踐中積累經驗[2]。
此外,通過實踐,學生可以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參透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提高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與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相結合
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目的在于實現物流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大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策劃能力、協調組織能力,促進大學物流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推動物流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為全國高校搭建開放的物流教學改革及學術交流平臺,建立社會群眾宣傳普及物流知識的平臺,更好地培養和發現物流人才。
通過以上對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的目的的解讀,可以得知將物流的課程改革與其結合將大有裨益。舉例來說,第五屆“鄭明杯”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的案例13為鄭明物流如何切入冷鏈零擔物流市場,參賽學生可以充分調動自己所學的倉儲、運輸、配送等方面的知識來解決這個案例,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物流課程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學生對物流課程的學習。
(三)與數學建模競賽相結合
自從1985年舉辦了第一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因其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拓展學生知識面的突出作用,各個組織也紛紛舉辦了自己的數學建模競賽,如全國組委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舉辦的全國大學生電工數學建模競賽、校苑數模舉辦的亞太地區的數學建模競賽等,數學建模的受眾面上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推動教學改革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宗旨之一,為了貫徹其宗旨,數學建模的賽題旨在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2015年亞太地區的數學建模競賽的A題題目為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物流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調用自己所學的國際物流學等知識去解決這道問題,這不僅可以很好地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也有助于學生對當今全球的國際物流形式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國際化物流視角。
本科生通過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重要意義。
1.數學建模競賽是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檢驗指標,通過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學生在這幾個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2.學生參加暑期的數學建模競賽,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在炎熱的夏季在教室上課也是對自己意志品質的一種鍛煉。以鄭州大學為例,鄭州大學每年都會對擬參加本年九月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同學進行暑期為期一個多月三個階段的培訓。以2015年為例,學校對擬參加本年9月份的學生進行了三階段的培訓,第一階段為2015年月23日至2015年6月14日,培訓時間為這期間的每周周末,培訓內容為系統工程、運籌學、計算機軟件等方面的知識。第二階段為7月13日至7月18日,培訓內容為往屆建模案例分析,第三階段為8月14日至8月29日,這階段只要是進行競賽的模擬訓練,每訓練完一道題,老師再給學生講解思路,同學們也分享自己的做題經驗。通過系統的訓練,學生們可以在多個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3.由于數學建模競賽是三人組成一個參賽隊伍,隊伍中的三個人一般來自于不同的院系不同的專業,由于專業背景的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難免會有很大的差異,通過與不同院系的隊友交流,學生不僅可以提高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還極有可能在團隊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4.競賽的三天三夜是對大家拼搏精神和毅力的考驗[3]。三天三夜的競賽歷程無疑是十分辛苦的。初見賽題的興奮,選題時的激烈爭論。然而,分析題目,弄清題意才是問題的關鍵。大家字斟句酌,各抒己見,直至說服別人或被別人說服,堅持是一種毅力,妥協亦是一種藝術。選擇怎樣的數學方法也是在爭論和商討中進行。接下來就是隊長將任務進行分解,責任到人,分頭查閱資料,上網搜集信息。競賽的日日夜夜里已然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參賽隊員們在教室里通宵達旦,不知是哪里來的勁頭與精力。
競賽最后的夜晚主要是修正模型、寫摘要以及為模型潤色的時間,這時也是參賽隊員們最為疲憊的時候,有參賽隊員在分享參賽體驗時曾說:最后的一夜是最難忍受的,但是為了不給自己留下遺憾,還是在拼命堅持。隊友們拿出各種方式來為整個隊伍提神,咖啡、笑話,你能夠想得到的提神方法都派上了用場。次日早晨,交卷了,隊友們都深吸了一口氣,慶幸自己不曾放棄,慶幸自己又一次戰勝了自我,亦慶幸自己的這段比獲獎更重要的經歷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與科研項目相結合
隨著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整,科研在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4]。
1.通過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接觸科學家,受到科研文化的熏陶的同時,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悟科研精神。
2.通過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掌握科研的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美國波杜大學教授萬科特和奧雷維克孜指出:“本科生從事科研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計算機技能、時間管理技能、特別是項目設計和按時完成任務的技能。每周一次的與導見面,可以培養學生非正式的口頭表達能力,撰寫科研報告是練習寫作能力的好機會,參加會議正式宣讀論文則有助于提高交流技巧?!?/p>
3.通過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增強對課題學習的理解。
4.通過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順利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本科生科研使學生受到早期科研訓練,可以增強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能力和信心,也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力以為接受美國衛生研究院資助從事過三年科研的學生說:“當我申請讀研究生時,我肯定比其他申請人有優勢?!绷硗?,通過本科生科研,可以陶冶本科生的情感和人格,培養合作精神和技巧。
(五)與畢業設計相結合
畢業設計及其論文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科生在系統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基礎上,按照規范化的研究程序與方法所進行的科研活動,是為學生參加未來工作所進行的科研準備,也是提高學生科研和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5]。
畢業論文寫作的質量與本科生專業理論的學習與實踐,以及自身的綜合運用能力密切相關。目前,高校許多學生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對專業核心知識沒有宏觀系統的框架;綜合運用能力差,既無法做到知識間的融會貫通,又不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缺乏創新精神。再者許多高校缺乏對學生專業論文寫作的培養,本科生在進行畢業論文寫作之前,很少進行相關學術論文寫作的練習,加上許多學生缺乏文獻檢索能力和學術規范意識,盲目照搬或者斷章取義,甚至抄襲剽竊的現象比較嚴重[6]。
通過本科生課程改革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在以下幾個方面將對學生有重要作用。第一,讓學生提早認識何為畢業設計,消除學生對畢業設計的恐懼心理,讓學生用一個正確的、平常的心態去面對畢業設計;第二,將畢業設計引入課堂,可以讓學生提早為畢業設計做準備,避免最后在大四下學期一個學期中因時間匆忙而導致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低下問題;第三,可以讓學生將課堂所學快速應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論
我國物流業發展迅速,社會和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為彌補物流人才供需的巨大缺口,高校物流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只有通過不斷探尋與完善我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不斷為社會和市場輸送與國際接軌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物流人才,從而解決我國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造福高校畢業生和社會。
參考文獻:
[1]劉顯波.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人才支撐體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
[2]張旭風等.物流企業人才需求與高校物流專業培養模式分析[J].研究與探討,2009,28(1):53-54.
[3]韓成標,賈進濤.高職院校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大有可為[J].工程數學報,2003,20(8):140-142.
[4]劉寶存.美國大學的創新人才培養與本科生科研[J].外國教育研究,2005,(12):39-43.
[5]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7,30(2):49-51.
[6]陳艷嬌.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改革設計方案新構思[J].教學研究,201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