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6 20:33:31
序論:在您撰寫情感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094-02
一、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樂學
教師在以講授科學知識為主的堂教學中,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來描述抽象的概念、規律,兼顧理論聯系實際,盡量以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來構成概念、規律的感性材料,有助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同時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且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可以引導學生作自覺、深入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每一堂課,讓學生樂于主動學習。素質教育告訴我們,教師的“教”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學習,獲得知識。那么,教師與其嚴格要求學生去學,不如讓學生自己愿意學習。讓學生覺得學習知識是自己的需要的行為活動。沒有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講得再精彩,也只是對牛彈琴。挖掘教材中積極的情感教育因素,不同學科包含的情感素材不同,情感內容,表現方式不同,對學生的影響不同。在教學中,各學科教師根據學生情感發展特點和情感教育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合理運用教材中積極的情感教育因素,比如人物的高尚情感、感人的事跡、感人的情節等,達到以情優教,以情促教,知情互動,和諧發展。
二、要滿足學生健康的情感心理需求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有一種自我實現、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學習上的成功喜悅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正反潰,在成功課堂上,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設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教師要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創造條件讓他們獲得成功,并及時、恰當地加以肯定和鼓勵。要求不宜過高,超出孩子的能力,就會產生消極情感體驗。積極情感的建立會形成一種無聲的教育動力,積極情感教育的過程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要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過程中,充分展示老師的主導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摸索規律,尋找途徑,在教學過程中用最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積極情感的教育,著眼于人的情感發展的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踐證明,尊重是前提,激趣是先導,和諧是保證,而參與、激勵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道德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現有教材,把握教材情感因素,結合學校實際開展情感教育。要求各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特點,制訂情感發展目標,采取有效途徑,促使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同步發展。把時間還給學生,要求教師給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有主動活動時間,用于思考、操作、練習、討論等。這一看似簡單并略帶強制性的要求,實際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改革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把空間還給學生。通過學生個別學習、同桌小組互助學習、大組討論交流學習、學生情境表演等形式,增強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面和活動量。教師要注意傾聽、善于傾聽,及時發現學生問、答中的價值和意義,體驗學生的情緒。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不急著趕教學進度,不搞形式主義。培養學生對他人、家庭、社會的愛心、尊重他人、助人為樂、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情感,進而促進良好道德品質和人格的形成。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認識、激發、調整自己情感狀態,形成克服困難、達到學習目標的能力,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同情心,對同學、老師、父母的愛心,使他們適應學校的學習和集體生活,初步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和學習習慣。
四、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睅熒P系的好壞直接影響教與學的效果。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接納、理解、尊重等積極情感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起重要作用。教師積極情感會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尊敬與喜愛,愿意接近老師;教師的良好情緒也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使學生形成一種輕松愉快的心境;特別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理解、信任和耐心,能夠填平師生間一些難以逾越的鴻溝,使不良師生關系得以改善,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新型教育理念應是服務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的作用是促進學生的“學”,是為學生服務。尊敬師長的美德應體現在生活禮儀上,而不是知識的尊卑傳道中。就知識而言,師生是平等互動的,所以才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教師才不以先學而自高,學生也不以后學而自低,所以師生平等探究,互動教學,才能其樂融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熱烈的期待、充滿真誠的信任和坦誠的愛去點燃學困生心中自信的火種。這種期待要流露于言談舉止,甚至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使學生受到感染,使知識交流和情感交流融為一體,使師生都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同時,教學中還要善于洞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幫他們排除心理障礙,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由此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
五、重視學困生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教育;情感教育
收稿日期:2007―12―15
作者簡介:朱俊梅(1968―),女,漢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是發展人的,人的發展是按照認知、情感兩個維度進行的,并且是兩者的平衡發展,互相作用,否則其發展勢必受到影響,但是現代社會過度強調物質的發展,教育也隨之高度關注人的認知世界,由此引發的問題日益顯現,如現在的學生普遍感到壓力大、活得太累,這本不該是他們應該有的感受,卻已成為學校教育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什么我們的教育不能讓他們過得愉快、輕松, 為什么我們的教育如此發展卻沒有給他們帶來歡樂,為此許多學者提出21世紀的人類文明建設的核心就是進行人類情感世界的重建。
一、 情感教育對人才培養的意義
情感教育就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它對學生的全面成長,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凡的價值。需要指出的是情感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倡導情感教育是要呼喚教育的情感回歸,是要實現教育關懷人的本質。
(一)情感教育是教育本質的體現
教育活動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活動,在人類走向文明的漫長過程中,教育擔負著健全人的心智、培養人的精神的責任。情感教育能使學生更好、更健康地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這樣的人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情感;這樣的人能友善地與人相處,能理解、寬容他人;這樣的人能對生活、學習、工作充滿熱情,勇于克服困難;這樣的人能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因此有人說情感教育就是幸福教育、愉快教育,這是當下教育所應追求的。筆者認為只有加強情感教育才能回歸教育培養“人”的本義,也才符合培養人才的教育目的。
(二)情感教育是學生學習動機形成的基礎
培養人才的前提,是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對于情感在學習中的作用,我國的孔子就曾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挥小皹分摺辈艜W習有極大的熱情,好學不倦,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因此只有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才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才能促使學生良好學習動機的形成。
(三)情感教育是良好人際關系形成的保障
隨著社會經濟活動領域里全球化的趨勢,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之間的交流、合作成為彼此的必需,正因如此,與人協作、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取得成功的一半保證。在人際交往中,情感具有 “心理監控器”的作用,能幫助個體正確認識自我、控制情緒,同時了解他人感受、增強理解,因而有助于人們通過情感表達和交流,進行人際溝通,消除彼此間因文化、認知、性格等差異而產生的誤會、隔閡,使合作活動順利進行。
(四)情感教育是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手段
情感因素影響個性傾向,影響著人的心理健康。在愉悅的情緒、情感狀態下,學生的,思維敏捷,有利于接受新知識和解決難題。道德智慧的形成、情感體驗的升華、人格健全的程度、社會適應性的高低等都與情感的發展密切相連,所以,重視情感教育能夠在發展學生智力因素的同時,注重和發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控制情緒,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當前情感教育的問題
當前情感教育并未能很好地體現教育的宗旨“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主要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一)情感教育不受重視
在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被看成是促進知識掌握的輔助手段,而不是教育的本身。正如葉瀾教授所說“不少教學論著作也強調教育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對情感的重視,實際上只是把它作為服務于學習的手段”。我們在現實中也會發現,許多教育工作者從方法、手段上探討情感教育的應用問題,但這些研究還是著眼于情感的服務角色,僅是對情感的表現形式與認知關系的分析,而沒有從情感本質意義上去探討情感的內涵,而情感自身就是所要教育的內容。
(二)情感教育理解錯誤
把情感教育簡單地理解為關愛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表面看這并沒有錯,問題是關愛學生什么、滿足學生哪方面需求?,F實是教育者往往根據學生的表面現象按自己的理解去判斷、選擇關愛的內容和學生的需求,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教師關愛的不是學生真正需求的,沒有觸動學生的情感和心靈,甚至成為負擔,也就難以達到應有效果。
(三)情感教育實施方式不當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把情感過程等同于認知過程,重視情感的馴化,忽視情感的提升和發展,重視行為的規范,忽視心理的感受和發育。把學生當作教化的對象,不是從人的需要發展考慮,而是從社會管理和規范出發,過于強調對他人、對社會的情感,忽視學生自身情感的體驗,這種說教式的方式會引起學生心理的排斥反應,教育結果適得其反。
三、情感教育實施的基本途徑
情感教育的實質就是關愛人的心靈,發展人性的教育,教育應立足于對“人”的培養根據情感形成過程研究以及學生情感特點和學校教育特點,筆者認為情感教育應從四方面入手:
(一)學會關心賞識學生
作為教師,無須去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需在學生感到失意時,能愿意傾聽他們的訴說;在學生感到無助時,能愿意伸出熱情的雙手;在學生感到無望時,蹲下身去,用溫暖的話語去撫慰他們的心。教師一次真誠的贊揚、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親昵的動作、一個贊許的微笑,足以讓一個屢遭失敗的學生興奮許久,甚至影響他的整個人生。所以教師要拿出愛心與誠心,學會賞識每一個孩子,教師對待學生不能把愛僅停留在概念化、表面化、空洞的話語交流和情感馴化上,教師要有包容的心態、諒解的胸懷、尊重、接納和關愛學生,形成雙方交互式的、平等的、真誠的溝通。我國一位學者曾說“做教師不是僅有知識、能力就行,還必須對孩子有愛心”。愛心是作為教師的基本前提。
(二)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向交流活動,要實施情感教育,促使學生情感發生積極變化,產生教師所希望的情感品質,要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創設一種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處于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這樣他們才會“自由表達”、“自由參與”,處于壓抑、緊張的課堂氣氛中,要激活他們的思維力、創造力,喚起他們積極的情感體驗,只能是一句空話。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問題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之一,師生關系和諧了,校園才能處處充滿人文陽光。學生情感具有不穩定性和直覺性,他們往往憑直覺而不是經過理性的分析來感知事物,如果他們覺得外界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就會不感興趣,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協調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性。教師要以真誠、熱情、民主、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并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使學生在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中獲得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學生一旦得到老師的尊重與信任,他們就會感到溫暖,尤其是后進生,就會產生強烈的學好這門課的愿望,反之,如果學生不喜歡哪位老師,那么對他所教的學科也往往產生厭煩情緒,可見,教師要想在教學上獲得成功,就必須注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改變學生認知方式
情感是個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需要的一種態度的體驗,而客觀事物是否滿足需要最終受個人已有認知方式的影響,同樣的事物會因不同的認知產生不同的情感。認知方式既與個人的認知態度、思維方法有關,也受外界影響,個人的生活環境、父母、教師、同學的思想、行為都左右著個體的認知方式。教師對學生的認知方式有更大影響,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及時調整學生的認知,調節學生的內部需要,調整學生對誘發事件的認識和評價,從理性角度認識事物,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他人,客觀看待社會,建立有利于學生健康情感形成的認知方式。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9).
[2]陳平,陸衛平.情感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石油教育,2003,(6).
[3]邵軍.情感的培養與激發――讓學生作文駛如快車道.學科教學探索,2004,(1).
[4]吳志華,鄒翠霞.情感教育――新的課程標準.教育科學研究,2006,(4).
[5]張銘.實施課程標準 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成才,2002,(6).
[6]金鈞,陳秉初. 課堂教學中學生情感傷害的反思.生物學通報,2006,(4).
從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活動由動機、需要、興趣、情感、意志和智力等心理因素決定。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僅是師生之間信息的交流,而且是一種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創造一種有利于交流的氛圍,是教育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而情感的投入卻能將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拉近,將教師和學生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其實情感教育就是一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教于情的教學方法。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是單獨存在的,人存在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教育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無論是學習活動的準備階段,還是進行階段或是結束階段,學生的認識過程是交織在一起的?!比魏芜m宜的環境都可喚起相應的情感,人在樂觀的環境中就能產生愉快的情感。所以,在課堂上創造一種和諧的、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環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他們思維開闊、思路敏捷、大膽創新,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特別是職業中學的學生,情感教育尤為重要。他們普遍功底很差,學習態度極不端正,思想波動也很大,大部分都存在著厭學情緒,家庭教育也談不上,對于這樣的學生,在教育教學中如不施以情感教學,就很難激發起他們的情趣,難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目標。那么,究竟從哪些方面才能搞好情感教學呢?經長期探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教師要特別重視第一堂課的成功與形象。在第一堂課上教師和學生都很陌生,學生對老師充滿好奇心。在第一堂課上教師留給學生的水平和形象,將會在學生心理上長期起作用,上課講得好,學生就喜歡你、崇拜你,非常樂于上你的課,學習你所教的這一門學科,甚至還會起到情感遷移的作用。如果第一堂課水平太差,學生就會排斥你,厭煩你所教的科目,從而失去對你的信任,嚴重者還會導致學生對你的不尊重。在這種情況下,要想重樹威信,就非常不容易了。
第二,教師的講課要有感彩,要能藝術地再現知識。風趣、幽默的老師容易讓學生親近。老師的講解藝術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葉瀾教授曾經提出:“如果從形態的角度看,我們認為教育起源于人類的交往活動。”教育就是這種交往的特殊變體。教學是有知識經驗的人與獲得這些知識經驗的人之間的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中,如果教師的講解有感彩,能通過藝術的語言把知識傳授,學生就容易接受。如果教師的講解只注重條理、結構,為講知識而講,那么學生聽起來就會覺得枯燥無味,甚至坐立不安。
第三,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興趣,他就會認真聽講,并努力去探索知識的奧妙;如果學生對學習無興趣,就會產生厭學情緒,教師花再大的功夫也收不到效果。所以,教師要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教師可利用名言警句、名人刻苦學習的事跡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一些具體事例或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教育學生大膽面對現實,克服困難,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各種挫折,不斷爭取新的進步,有信心。同時作為老師,還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有疑問,教師要耐心講解、循循善誘,和言悅色,一直到滿足學生的欲求為止,隨時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敢于猜想,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一些細微末節的工作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以發展,從愛老師到愛老師所教的課,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潛能。
第四,教師應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并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當代的學生是生活在一個科學昌盛的時代,他們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思想豐富,眼界開闊,興趣廣泛,他們的所思所想,往往會超出老師的專業知識領域,所以教師不僅要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對教材要細心研究,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教法,講解時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善于組織材料,掌握藝術表達方法,讓學生愉快地學習知識。據調查發現,教師與學生關系和諧的,教學效果極好;教師與學生關系僵化的,課堂教學效果極差。特別是雙差生,教師更應該對他們傾注愛,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的可親可敬。在一次教學調查中,有90%的學生提出:“如果老師關心我,愛我,瞧得起我,那我就會好好地學,爭取各方面的進步來報答老師。”我們應充分地認識到,情感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平時與學生談心、接觸,教師同樣也要有關愛心。師生各抒己見更能融洽師生感情,使學生喜歡學習。
他長得很高,六英尺三英寸,又瘦又高。他的頭小,頭形古怪(他的室友迪米特里有時說他長得就像一塊楔形奶酪),鷹勾鼻子。他想在比較語言學領域當一位教授,他也崇尚美。他一天到晚都在學習,有時會對自己多么用功感到吃驚。他看電影會哭這件事出了名,他也不算缺乏運動細胞。
不知怎么,他變得相信自己是個怪人,只有怪怪的女生才會喜歡自己,那些根本無法把眼光放得更高的讓人同情的女生,這讓他自尊心受損。
然而命運讓他就在這天晚上,看到一位女生走上懷登納圖書館的臺階。她中等個頭,黑色短發;她穿一件淺色短大衣,在她身后飄了起來,因為她走得很快,幾乎是跑,但又不完全是跑;她額頭的曲線和她的眼睛讓他心旌蕩漾。她很漂亮,儀態極佳,有種十分健康和自傲自滿的樣子,讓埃爾金嘆了口氣,他想到這位不是那種怪女生,她能給她喜歡的任何一個小伙子(以及他的自信)帶來難以描述的好處。她正是屬于那種女生——遠非不快樂,而是萬物皆備于我的那種——他相信她絕對不會喜歡上他。
她把書本抱在胸前,埃爾金的目光跟隨她上了臺階,他的鼻孔因為激動而張大。她走過去,消失在懷登納圖書館里。
“肯定會是在今年,”他看著天空想,“既然我就快十九歲了?!彼斐鲭p臂,樹上的葉子(隨著秋天來臨,已經開始變干)在微風中簌簌作響。
后來的幾天里,他又想到過那個女生一兩次,但是直到兩星期后,當他在拉德克里夫學院在卡博特堂舉辦的舞會上他再次看到她時,對她的渴望才算扎下了根。那是一間照明不佳的公共交誼廳,一對對舞伴幾乎在是黑暗中不知疲倦地跳舞。埃爾金正在跟幫他學德語的一個女生在那里搖擺(他跳舞跳得不好)時,看到了在懷登納圖書館見到過的那個身影。下首舞曲開始時,他穿過一對對舞伴去找她,要從別人那里把她搶過來,但是走近她時,他轉身走到墻邊,在那里調整呼吸,意識到自己是嚇壞了。
這次對他打擊極深。知道自己害怕那個女生,他又對她充滿了渴望,就像那些覺得自己是懦夫的人渴望參戰,好證明自己并非懦夫。要么是出于別的原因。那個女生貌美驚人,她的樣子中有種年輕、驕傲、純潔的感覺,令人心動。
但是無論原因何在,他的確開始認真地想她。他讀書時每次遇到遇到某些詞(“愛人”是其一,“美麗”又是一個,其余的你可以猜到)時,她都在五彩云端冉冉升起。他寫了篇論文,關于“吟游詩人作品中無望得到之愛人”。他去上課走過校園時,他的眼睛緊張地轉動,從不歇息,在每條小路上一張一張臉看過去,希望能看到她。事實上,他走路去上課時,顯得很是魂不守舍,以至于他的朋友問他感覺是不是生病了,這讓他感到開心,這樣過了頭一兩次后,他回答說他的確是,他害了相思病。
晚上去餐廳吃晚飯之前,他會穿上浴袍,溜去亞當斯宿舍樓的地下游泳池。在那里,在木梁下,他會生氣地從泳池的一頭游到另一頭,越游越快,直到胳膊感到酸疼。然后他會去沖個涼水澡。
他睡覺時,夢到了大屠殺、馬和開得飛快的汽車。他去看法語電影,把膝蓋在前方座位上磨。他嘲笑自己,決定戒掉這個荒唐的習慣,不要一天到晚去想他還沒能結識的這位女生,但不是很成功。最后他向自己承認愛上了她。一天夜里,他躺在自己的下層鋪位上,迪米特里在他上方發出沉重的呼吸聲,他的眼里涌出淚水,因為他很傻,的確渴望那個女生。他只見過她四次,兩次是前面提到的,兩次是另外的。
在讓自己安于一種永遠渴望的狀態后——這是在效仿但丁——他感覺平靜了一點,用一種悲傷的學者式眼睛來看待世界。然而這種平衡未能持續很久。十一月時,迪米特里開始跟拉德克利夫學院的一個名叫費利西亞的女生好上了。高年級學生下午可以帶女生去宿舍,只要他們為她們在校警那里登記,那位校警坐在宿舍大門口旁邊的一個小房間里,走的時候再登記??偸怯锌赡苄>瘯硭奚岵榉?,但即使在昏暗的十二月的下午,穿得嚴嚴實實的迪米特里還是會去懷登納圖書館尋找埃爾金,要他六點鐘后再回去,因為迪米特里要帶費利西亞去宿舍。埃爾金會坐在他的書本前,麻木得看不進去書,他的上唇和前額上沁出細細的汗珠。
有一次他回到房間,發現迪米特里躺在壁爐里的火堆前面,用來燒火的,是迪米特里的課堂筆記?!芭?,天哪,我真討厭你那張丑陋的面孔!”迪米特里說,可是埃爾金懂他的意思:此時,是埃爾金而不是費利西亞是件大不該的事。他踮著腳走過房間去掛好外套,然后又踮著腳出來。
一月份,就在剛考完試后,埃爾金因為流感而病倒了,他渾身無力。病好后,他感覺自己被清洗和凈化過。他幾乎沒怎么再去想那個女生。
【關鍵詞】幼兒情感教育;情感;體驗;生活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7)04-0019-03
人的情感不是自然成熟的過程,而是教育促其發展、成熟的過程。前蘇聯教育家阿扎羅夫說過:“在情感世界里,任何東西都不會自然地產生,因為這是與學習或者其他工作一樣復雜和費力的心、腦、精神工作。”幼兒階段是人類基本情感形成的重要時期,情感的輻射作用貫穿于幼兒的認知過程與社會性發展進程,對幼兒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必要而且重要?!?〕
幼兒情感教育在實踐中存在著不少問題,較為突出的有兩個:一是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偏重于認知教育而忽視情感教育;二是不能準確把握幼兒情感教育與幼兒體、智、德、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將情感教育當作單獨的一育,情感教育本身成了教育目的,因而流于形式,難以對幼兒產生深遠的影響。
“情感―體驗”和“邏輯―認知”共同構成完整的教育過程,情感教育是人的體驗過程,作為教育意識、教育思想滲透于體、智、德、美、勞諸育之中,情感教育有類似粘合劑的作用,使諸育實現功能性統一。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把握生活中的契機,讓幼兒在生活中體驗,在生活中學習。
一、“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共同構成完整的教育過程
越來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認識到情感與認知同樣重要,然而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片面強調認知教育的問題。例如,在一些常見的育兒論壇上,幼兒家長熱烈地討論幼兒識字、學數學、學珠心算、接受思維訓練、學習英語等問題。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幼兒園也舉辦各種興趣班,社會上甚至還出現了以“培養幼兒MBA”為噱頭的早教機構,且受到眾多家長不惜重金的追捧。家長和教師對認知教育的過分強調給孩子帶來了過多的壓力,使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將學習視作負擔。我們最近在貴州山區進行了一次幼兒小學入學準備的調研,絕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家長和教師認為,小學入學前的準備就是識字與算術等,很少有家長和教師提到還應包括有關社會情感方面的準備。參與調查的兒童在社會認知方面的情況令人擔憂,有些孩子甚至連喜、怒、哀、樂等基本表情都辨識不清。我們相信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貴州山區。
我們知道,情感是人對他人及事物的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得到滿足與否的反映。情緒和情感有別于認識活動,它具有特殊的主觀體驗性,外化為顯著的身體―生理變化和外部表情行為。〔2〕情緒與認識過程是不同的心理形式,如果說表情是情緒的外顯行為,體驗則是情緒的心理實體。情緒體驗給行為提供動機,對認知和行為起著組織或瓦解的作用。情緒體驗的意義和特有色調不是從認知加工系統獲得的,而是從主體與環境在進化的長期相適應的過程中,在生存和需要的滿足與否之中發展而來的?!?〕
“情感―體驗”和“邏輯―認知”是兩個不同質的教育層面,各自有相對的獨立的運行機制。同時,它們又是統一的,在一定條件下構成相輔相成的共存關系,發揮出整體的功能?!斑壿嫧D認知”過程旨在發展孩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培養孩子從事腦體活動的技能,著重提高孩子認識能力和行動效率?!扒楦楔D體驗”過程則注重情調、情緒、心境接受或拒絕的程度,不僅培養孩子對認知產生驚異、好奇的心向態度,而且根本的目的在于培養人對是非、善惡、美丑的愛憎喜厭之情,提供人調節行為的精神力量,解決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及行為的價值判斷問題?!扒楦楔D體驗”和“邏輯―認知”共同構成完整的教育過程?!扒楦楔D體驗”活動是“邏輯―認知”活動的動力系統,“邏輯―認知”活動促進情感的分化,提高情感思維與情感交往能力,升華人的情感境界,“邏輯―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組合產生“總體大于部分”的系統效應。〔4〕
二、情感教育是人的體驗過程,作為教育意識、教育思想滲透于體、智、德、美、勞諸育之中,情感教育有類似粘合劑的作用,使諸育實現功能性統一
近來,作為情感教育的一種形式――感恩教育在中、小學和幼兒園中成為熱門話題。為了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有的學校讓孩子每天帶生雞蛋上學,以此體會父母呵護孩子的一片苦心;有的學校讓孩子給家長寫“感恩信”,以體悟來自父母的慷慨無私的愛;有的學校給孩子播放“分娩手術”錄像,讓孩子體會母親的偉大;〔5〕還有的學校在三八婦女節組織孩子為媽媽們獻上一臺精彩的晚會,為媽媽包餃子,為媽媽洗腳;在父親節組織孩子為爸爸制作賀卡、禮物;平日給孩子布置家庭作業時,要求孩子回家后做小幫手、說感謝的話,以感謝家人的養育之恩……學校為實施情感教育可謂挖空心思。這些活動對于提倡情感教育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仔細想想,當孩子口口聲聲將“感恩”掛在嘴上時,他們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感恩”,是不是能發自內心地“感恩”呢?這種讓學生為了“感恩”而“感恩”的情感教育對學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為了尋找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首先要厘清什么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與體、智、德、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情感教育是在教育的作用下,個體情感世界發生變化、人生經驗日趨豐富的過程,是人的體驗過程。然而,體驗并非目的,只是手段,它具有兩重意義,其一是用體驗的方式達到認知理解,其二是體驗人的生存方式,追求人的生命意義。教育不僅關心人是否有知識,而且關心人是否有體驗,關心人體驗到什么,追求什么樣的體驗,以及如何感覺自己的體驗。情感教育也并非某種實體性的存在,而是作為教育意識、教育思想滲透于體、智、德、美、勞諸育之中,發揮粘合劑的作用,使諸育實現功能性的統一?!?〕
希望通過專門的、片斷的情感教育實現需要通過長期體驗和積累才可能發生的情感態度的形成或轉變,結果當然會事倍功半,難以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情感教育中將體驗本身當作目的,讓孩子為了體驗而體驗,為了“感恩”而“感恩”,就使情感教育流于形式,有“作秀”的嫌疑。
三、在生活中體驗,在生活中學習
情感體驗存在于幼兒的日常生活與教育活動之中。人的體驗可分為被動體驗和主動體驗。被動體驗是指伴隨著主體意識的直接的、經常的情緒形式,作為人們情感的內在形式,天長地久地悄悄地累積著。主動體驗是指體驗活動,它的積極意義在于不僅把情緒看作一種特殊的反映方式,而且主動地感知已出現的情感活動。體驗活動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既然是人的體驗過程,那么良好的情感教育契機必然蘊含在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使人們樂于從生活本身學習,并樂于把生活條件變成一種境界,使人人在生活過程中學習,這就是學校教育的最好產物”?!?〕兒童的學習是在生活過程中實現的,兒童的生活在教育中得以延續,兒童的學習與生活本來就密不可分。
因此,兒童對情感的體驗必然在生活過程中實現,且在教育中得以延續。對幼兒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應該是關注幼兒在日常生活與活動中的體驗并加以適當的引導,使幼兒形成自己的生活經驗。幼兒在日常的喜、怒、哀、樂中體驗著父母的關愛、教師的期望及同伴間的幫助與友誼,在體驗中了解自我、了解周圍的人、自然與社會。家長和教師所要做的,便是給予幼兒體驗生活的各種機會,以自身的言行作為幼兒的榜樣,并適時地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以恰當的形式影響幼兒,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美好的情感,在積累生活經驗的同時認識周圍的世界,在生活中體驗,在生活中學習。
參考文獻:
〔1〕王余幸,袁愛玲. 略論中美日韓學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異〔J〕.幼教園地,2006,(1-2):22.
〔2〕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3〕孟昭蘭.情緒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60.
〔4〕〔6〕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56-60,139,149-152.
一、情感教育的目標
一般目標是制訂具體目標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情感教育理論的核心。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標包括三個內容,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提高他們情緒情感的自我調控能力,幫助他們對自我、環境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三個方面最后均指向整個教育目標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養,這也是情感教育的終極或最后目標。
階段目標:它分為小學、初中和高中目標。高中目標是向他們介紹多種多樣的職業,使他們認識并體驗到每一種職業都是必要的和偉大的,形成一定的敬業精神;引導并具體幫助他們區分友誼與愛情,區分朦朧的情感需要與真正的愛情需要;防止并矯正學業不良和學業失敗者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和的人格態度;幫助他們進一步發展自己的道德感,可以就一些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或辯論,以促進道德態度與科學精神的結合;進一步培養他們深刻的學習體驗,從對學習結果的體驗發展到對學習目的的體驗;防止他們產生一些庸俗的美感,用高尚的作品和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熏陶他們。
二、情感教育的實施
1.“關愛”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基礎。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是教育的橋梁。愛,如同陽光讓人間充滿溫暖;愛,如同春風給班級帶來和諧;愛,如同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愛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能消除師生間的隔閡。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愛心是教師運用一切教育藝術、技巧、方法產生的基礎與源泉,也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起點。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愛是人的一種積極的高尚的情感。要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教師就應該關心學生、熱愛學生,這是情感教育賴以實施的基礎。
如果孩子從小對人對事淡漠無情,長大后就不可能與人共事,也不可能對家庭、對事業、對國家有責任感。良好的情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永遠無法彌補。”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用自己的誠摯熾熱的情感去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興趣和愛好,與每一個學生打成一片,才能達到師生的心理相知、心心相印。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和尊重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金鑰匙。教師只有對學生以誠相待,充分信任他們,建立和諧融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可親、可敬、可信賴時,他們的心靈之窗才能打開,教育才能奏效。
2.“激勵”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條件。
激勵教育作為一種能培養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教育方法,正被我們學校教育工作所重視。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本身是一種巨大的內在力量?!睘榱藥椭鷮W生獲得成功體驗,教師必須轉變評價觀念,改進評價方式方法,取消一個標準、一個答案,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的評價方法,鼓勵創新和進步,努力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對學生的任何出色表現和進步,都要給予真誠的表揚和鼓勵。同時教師還要強化學生的自我激勵意識,引導學生學習那些善于自我激勵的人,尤其是那些身殘志堅與命運抗爭的成功者,使他們學會正視困難與失敗,在人生路上不斷取得成功。
教師要針對學生想象力豐富、易受暗示、爭強好勝等心理特點,強化學生心中“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有關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潛能有信心,并把這種信念傳遞給學生,會使學生感到自己具有才能,從而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教師要指導和鼓勵學生設定符合實際且略微高于自己過去的成就水平,通過努力完全能夠實現的奮斗目標,通過給學生布置一系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梯度學習任務,使學生經常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教師應熟知學生可能遇到的難題,對于學困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為師者在態度和言行上尤其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恒心”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關鍵。
“堅持就是勝利?!苯逃ぷ髡邔W生實施情感教育必須做到“恒”。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只有長期堅持下去,義無反顧地落實下去,才能收到實效。
中學生情感的雙向性表現明顯,如取得好成績時非常高興,甚至忘乎所以,一旦失利又極端苦惱,甚至悲觀,失去信心。教師要教育引導他們,使他們的情感符合社會需要,既熱烈又有社會價值。教師不能因為情感教育在開始或中途實施過程中不利或受到重大挫折,于是就放棄。相反,教師應該知道和認識到“前途是光明的”。教師應該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去戰勝一切困難、一切艱難險阻,去堅持并努力實施情感教育。同時,教師對學生也有著潛移默化、深刻而持久的影響?,F在的學生普遍缺乏毅力,缺乏持久性,做事情往往是三分鐘熱度,“辦事沖動”“意氣用事”……這些都應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加以矯正?!罢嬲墓饷鞑皇菦]有黑暗,只是沒有被黑暗所掩蔽,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怯懦,只是沒有在怯懦中屈服”,要擁有恒心,就在一念之間,如果你在退縮的時候想想未來,并給自己鼓點勁兒,就能戰勝一時的消極,而這種小小勝利的積累,就鑄造了你堅持不懈的恒心。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教育教學中真正讓學生具有“恒心”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運用情感教育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較高的心理素質;
1.經常保持良好的情緒。情緒對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作為教師還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
2.要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即對祖國的自豪感和尊嚴感:對學校的集體主義感和榮譽感:對同志的友誼感、對學生的責任感:要有積極的求知欲和對本學科的興趣:要有符合中國的民情和習慣和民族風格的審美觀。
3.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人一生的精神財富,忠誠正直、堅強勇敢、自強進取、無私奉獻、愛國敬業等品質歷來備受推崇。作為教師具備了這些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施教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健康情感影響和感染學生。
其次在教育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原則。不論是哪個學生。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人格尊嚴是平等的,受教育權利是平等的。千萬不得依據學生成績的好壞、家長地位的高低和權力的大小、家庭的富裕與貧窮,采取不同的態度和教育方式。
2,公平原則。在處理班務、協調學生之間關系時要抱有公正的態度,不能偏三向四。否則如果稍不慎。就可能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產生不良后果。同時還要創造學生公平競爭的機會,使每個學生的才華都得到充分展示。
3.尊重原則。即尊重學生的人格。渴望表現自己、關心自己的形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是青少年自尊自信的主要特點。如果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經常對個別學生諷刺、挖苦、歧視,就會使他喪失自尊心。教師與學生之間一旦產生對立情緒,就會失去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