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3 07:29:27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使用手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 方法
1.1 調查方法
該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河北省某高校護理學院的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該學院在校生主要為2013級至2015級大一至大三的學生,考慮到調查的可實施性和樣本的代表性,該次調查從該學院的每個年級中均隨機抽取一個班級進調查,共納入研究對象251人。
1.2 統計方法
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篩檢,對無效問卷進行校正后逐一錄入。使用SPSS19.0軟件分別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和χ2檢驗,規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
護理專業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為3小時以下、3~5小時、5小時以上的人數及比例分別為70(27.9%)、83(33.1%)、98(39.0%)。
2.2 上課使用手機的目的
護理專業的大學生課使用手機的目的分別為聊天、看時間、刷朋友圈或微博等、看視頻或直播以及其他,其人數及比例分別是64(25.5%)、58(23.1%)、55(21.9%)、18(7.2%)、56(22.3%)。
2.3 每天使用手機時間的影響因素
通過統計學檢驗發現,護理專業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的影響因素主要為生源地、每周體育鍛煉次數和是否擔任學生干部,而與性別、年級、月平均花費、是否獲得過獎學金、是否掛科等其它因素未存在關聯。(見表1)
3 討論
護理專業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為3小時以下的僅為27.9%,可見大部分護理專業大學生將過多的時間投入到了手機上。另外,該研究還對護理專業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目的進行了調查,小學德育論文發現大部分學生上課使用手機是為了聊天、刷朋友圈或微博等與學習完全無關的活動。眾所周知,護理專業的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任務一般都比較繁重[4],因此,這一不容樂觀的校園現象很有可能會嚴重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應當引起高校相關教育、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通過影響因素分析,可以發現生源地為城鎮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為<3小時和3~5小時的比例均明顯高于來自農村地區的同學,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在大學校園中會比城鎮學生更有可能遠離親人,也就更易感受到陌生的環境與生活方式變化帶來的壓力,由此而來的不適應和孤獨等狀態[5]可能是導致他們將過多的時間投入到手機中的原因。護理專業大學生每周體育鍛煉次數越少,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5小時者所占的比例越高,這一結果與胡吳進等[6]得出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其他研究者[7]也得出相似結論:手機依賴與體育鍛煉相關,適度的體育鍛煉可以明顯改善大學生的手機依賴情況。體育鍛煉可以有效緩解學習與生活壓力,良好的體育鍛煉興趣與主動性可以有效避免大學生的手機成癮現象,防止他們過度沉迷于手機娛樂等活動中。該調查還發現,未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5小時者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學生干部。這也從另一角度體現了擔任學生干部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促使他們將精力投入到學生干部工作中,而不是將業余時間過多地投入到手機娛樂中。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相關教育、管理部門應當重點關注護理專業大學生中來自農村地區的同學,同時加強體育鍛煉的宣教工作以鼓勵更多地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采取靈活的學生干部換屆措施鼓勵更多地學生在校期間擔任學生干部。除此之外,還可加強護理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8],以盡力減少護理專業大學生群體中手機依賴現象。
參考文獻
[1] 吳含,金天星,王斐然,等.某醫學院大學生網絡成癮對學習狀況的影響[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4,31(1):57-60.
[2] 姜慶佳,孫楠,金剛.90后大學生手機媒體依賴心理的實證研究[J].科技資訊,2015(14):192.
關鍵詞 大學生 手機依賴性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Studen ts' Mobile Phones Dependency Issues Analysis
and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XU Yue, CUI Jizh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2)
Abstract Mobile phon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and culture and cultural life, it also makes the emergence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widely used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phone, to "'mobile phone addiction study and lif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se mobile phone, discuss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mobile phone addiction" problems in teaching,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provide a valuable research dat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idea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據調查顯示,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的保有量為5.8億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在這一群體中,大學生是使用手機人口中的新生主流,在校大學生手機擁有率接近100%,其中智能手機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與微博、微信,等媒體軟件的推廣,使手機成為大學生信息與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有研究顯示:57.4%的大學生當手機無法正常使用的時候會感到惶恐不安這種行為可以稱之為手機依賴癥(Mobile phone addiction)又稱手機綜合征、手機焦慮癥、手機癮,是指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它并不是指對手機本身的依賴,而是過度濫用甚至沉湎于游戲、網絡、短信、拍照等手機功能,并因此危害了工作、學習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手機依賴癥實質上是一種行為成癮(Behavioral Addiction),一些學生沉迷手機游戲,陶醉新聞圍觀,樂于手機拍照。在如此情景之下,手機依賴癥如同網癮般影響著大學生的正常生活,深刻改變著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和生活交流形式。大學生是一個最具有代表意義和社會影響力的群體,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新事物的影響。但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使用手機并逐漸依賴手機這種間接的交流方式,“手機依賴癥”已經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亟需得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本論文以大學生手機使用現狀分析為基礎,以“手機依賴癥”的危害為立足點,探討大學生“手機依賴癥”對大學生生活和學習造成的不利影響。從理論上論證擺脫“手機依賴癥”的必要性,為大學生的實際教學中提供可供參考的數據分析,提供具有價值的基礎研究資料及建設性的意見。
1 大學生手機使用及依賴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手機的更換代頻率的提高和手機功能的不斷增多。使手機這一媒介工具所承載的只能和功效已遠遠超出了一般意義的溝通和聯系。手機不再只是“通訊”工具,它滿足眾多人們的需求(圖1),通過調查分析可以得到大學生經常使用的手機功能的情況和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具體情況。
圖1 大學生經常使用的手機功能
從圖1中可以看出,“通訊”占絕大多數,占到87%,其次就是“瀏覽網頁”和“掛QQ”,分別為67%和35%?!奥犚魳贰闭嫉?5%,“看小說”占到15%,“玩游戲”占到5%??梢?,手機對于大學生來說,還是一個娛樂休閑工具。
從圖2中可以明顯地看出,62.75%的人在上課使用手機是上網、玩游戲、聽音樂等來打發時間。28.1%的人是因為工作需要。這將近90%的人上課可能是經常地做“其他事”,也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偶爾地做其他事,或者是偶爾地因為工作需要而不得不使用手機。大學校園相對寬松的環境,讓大學生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這也就讓大學生有了更多可以玩手機的時間。
圖2 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情況
大學生在享受新的通訊工具帶來的便利和娛樂的同時,出現了對手機過分依賴的現象,甚至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開始被手機依賴癥所困擾,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出現的手機依賴癥狀有:(1)暫時性的書寫困難癥狀,當進行書寫的時候,提筆就忘字,要依賴手機或者網絡進行查詢。(2)出現手機幻聽現象,那就是手機放在兜里,總感覺它在響或者在震動,但等到拿出來的時候發現并沒有人給你打電話或是發信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幻聽和幻震?!笆謾C幻聽”的心理問題很大部分源于大家對高科技產品過分依賴所造成的心因性強迫。(3)玩手機游戲上癮,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了手機游戲。有些手機游戲是主打輕松愉快,很適合消磨時間。還有一些是偏大型游戲,有劇情或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級。對于還在上學的學生來說,游戲本來就有無上的誘惑力,再加上智能手機的便攜性,這就使得許多的同學玩游戲上癮。(4)集體活動玩手機,很多時候在大家聚在一起,閑暇時每個人都會不自主的擺弄自己的手機,或是發短信或是聊QQ或者是在刷著朋友圈,似乎人情味變淡了。當玩手機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你其實已經患上手機依賴癥了。
以上的手機依賴癥狀,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人際交往方面造成了極大的隱患。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變得單一化。
2 大學生手機依賴癥狀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1)隨著手機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功能的日益強大,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通訊工具,它已經幾乎具有電腦所擁有的全部功能。極大的方便的大家的生活,也使得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2)壓力過大,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人際交往日益頻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這些原因使得手機成為大多數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機無形中在這些人的心里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機沒電或來電頻率突然降低就會出現情緒波動,如焦慮、煩躁、抑郁等癥狀。(3)性格內向更易得一些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機依賴癥”的高發人群。這些人往往交際圈小,朋友少,想與外界聯系缺乏自信,他們在面對各方面壓力又找不到突破口時更容易讓自己 沉迷于手機世界里 。(4)大學氛圍的影響,大學課余時間充足,雖然這不能確定大學生依賴手機,但也為大學生對手機依賴提供了客觀條件。因為大學課程少,許多大學生下課后無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這樣就會造成課下休息不足,上課的時候打瞌睡或者注意力分散,影響學習成績下降等。
3 教學中的對策分析
(1)學校加強對“手機依賴癥”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大學生了解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功能的日益增強,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日益加重,這已經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生和生活。學校應該針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問題所反映的大學生心理問題,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宣傳,教育和引導。(2)充分利用學校的社團活動或者學?;顒?,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家的課余生活。校園活動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能夠涉及到學術,文藝,體育,社會實踐各個方面,這樣可以照顧到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自身所擅長的方面。(3)加強對學生心理疏導和課余生活的關心。大學生處在一個心理尚未成熟,情緒波動性比較大的階段,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采取積極的措施消除大學生的不良情緒,可以采取心理老師或者是輔導員與學生心理交流活動。通過積極的引導讓他們的不良情緒可以得到合理的釋放,通過積極認真的交流溝通,消除學生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覺悟和建立自信心,改變手機依賴心理。(4)加強大學生自身的管理,當大學生自身意識到自身可能存在的手機依賴問題的時候,應該采取積極的方式來應對手機依賴問題,首先,擺正手機在我們生活中的位置,消除盲目的手機依賴。其次,制定合理的手機使用規范,盡量逐步減少手機的使用頻率。最后,大學階段課余時間相對比較寬松,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
4 總結
本文從大學生的手機實際使用情況出發,以“手機依賴癥”給大學生帶來的危害為立足點,以實際調查研究作為分析問題的核心手段,分析“手機依賴癥”給大學生帶來的焦慮,憂郁,學習成績下降等不利影響,并根據其不利影響提出與之相對應的應對措施。從理論上論證擺脫“手機依賴癥”的必要性,為大學生的實際教學中提供可供參考的數據分析,提供具有重要價值的基礎研究資料及建設性的意見。
*通訊作者:崔基哲
參考文獻
[1] 艾瑞咨詢.2013年中國智能終端規模數據[R].艾瑞咨詢(傳播版),2014.1.
[2] 屠斌斌,章俊龍,姜伊素.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問卷的初步編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29(4):48-50.
[3] 師建國.手機依賴綜合征[J].臨床精神醫學,2009.19(2):138-139.
關鍵詞:手機媒體;思相政治教育;大學生
大學生使用手機非常的普遍,手機已成為師生交流不可或缺的媒介,是輔導員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本文從大學生手機媒體的使用現狀,分析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探討對策,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一、大學生中使用手機媒體的現狀
一是普遍性。大學生手機使用突出表現為普及率高和使用率高。“90年代”的大學生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機,有90%的大學生認為手機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沒有手機將會非常不適應。
二是時間長。據調查,每個大學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都在3小時以上。每個人用手機上網都有一年以上的歷史。每個月的上網流量都超過了500M,且還有加大的趨勢。
三是依賴高。大學生非常依賴手機,手機好像成為了人身體的一種器官。沒有了手機,就會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性緒。甚至上課的時候都在使用手機。
二、手機媒體的使用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1.大學生愿意接受這種交流方式。手機相對于傳統電腦而言手機上網更加便捷,許多大學生都愿意使用這種快捷、高速的上網方式。學校可以利用手機互聯網覆蓋范圍廣和使用便捷的特點,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網頁并組織學生瀏覽學習。
2.有利于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90后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是人格獨立的具體實踐期,個性的張揚凸顯常常容易造成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矛盾。而手機交流不需要正面接觸,能降低正面交流所具有的緊張感,有助于同學間師生間相互之間的溝通。
有利于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在手機媒體和網絡出現之前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主要渠道就是書籍和培訓,但由于資源有限,他們所接觸到的知識有可能相對過時,以致于無法第一時間得到最新訊息,而手機海量的信息擴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有利于大學生的社會化。用手機瀏覽網頁、看信息、寫微博、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了解社會、接觸知識、感悟文化。手機媒體的思想政治內容拓展交往對象的范圍,讓交往內容走向心靈世界,成為了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手機媒體的應用也對大學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1.手機輻射有損學生身體健康??茖W研究已明確表明長時間頻繁使用手機會使人體內分泌紊亂、睡眠質量下降;
2.上課玩手機,嚴重影響老師教學質量。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上網、玩游戲、看視頻,無心聽老師講課。“低頭族”不僅影響自身的聽課質量,也嚴重影響授課教師的情緒,這致使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
3.部分學生經常利用手機網絡瀏覽不良垃圾信息,嚴重影響心理健康。經常瀏覽不良信息會導致學生學習分心、性格異常、思想極端,成為校園的不穩定因素。
4.愛慕虛榮、盲目攀比。手機已成為學生手中的炫耀之物。蘋果手機也成為一個時尚的標志。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在盲目攀比的氛圍下很可能會迷失自我,從而對社會產生怨恨社會的情緒,失去自我。
三、利用手機媒體全方位的展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輔導員要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要有所創新。
一是利用手機媒體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輔導員利用手機短信、QQ平臺開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QQ群、微信群能夠將身邊的重大事件、重大新聞以及身邊的好人好事迅速發給同學們;對熱點新聞、時事政治、文化觀點和就業信息等能與同學們進行現場討論。
二是利用手機媒體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海量性。網上有很多關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行為道德規范內容,這些個內容以大學生喜歡的動畫、PPT、視頻等形式出現,內容豐富多彩。
三是利用手機媒體增強班級凝聚力、加強班級班風學風建設。QQ 群有很多功能,除了基本的聊天功能之外,還可以上傳群文件,共享相冊。同學們可以利用QQ群分享對一個時事的看法,輔導員加以引導,在辯論中理清楚自已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用微信群引導學生發言,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加有效地提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是利用手C媒體加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手機媒體提高了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利用手機方便瀏覽網頁,同學們對于不懂的道理,隨時可以網上查看,主動學習。網上的信息很多,虛幻的東西有真有假,同學們要加以判斷,鑒別。
高校是提高大學生素質的主陣地,輔導員加強學生思想教育要利用好手機媒體,用好有利的一面,規避消極的一面。
參考文獻:
[1]王煥成.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趨勢[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8).
【關鍵詞】手機;大學生;影響
一、手機文化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研究意義
(一) 理論價值:
本論文的理論意義在于:隨著手機使用的普及,隨著手機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機已經遠遠超出了通訊工具這一基本用途,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核心性的作用,它也不僅僅局限于娛樂平臺,而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寄托。手機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日益擴大,研究手機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有助于了解他們的思想發展水平,為手機文化在大學生中的推廣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二)實踐價值:
本論文的實踐意義在于:利用手機文化的積極作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手機文化的消極作用予以防范,使得手機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朝著積極健康的的方面發展。高校應當利用手機快捷方便、隨身攜帶等優勢,把手機作為傳遞知識、通報信息、促進學習、融洽關系的溝通平臺,應當把手機作為塑造人格、培育精神、涵養道德、提升境界的德育平昏川,還應當把手機作為了解學生、幫助學習、關心生活、解決問題的管理平臺。
二、手機文化對大學生負面影響的分析
研究手機文化,迸一步研究手機文化與大學生的密切聯系。目前看來,這一問題還沒有引起高校管理層的普遍關注。但手機的負面作用是每個上課的大學教師都能感受到的。課堂上經??梢妼W生不是在看書,記筆記,認真聽講,而是在擺弄手機,發短信,甚至接電話,等等。手機文化特有的快餐式、娛樂化,正侵蝕著大學生的思維,他們滿足于淺層次的短信文學,滿足于輕松自在的娛樂方式,而排斥緊張的學習,不愿意閱讀深奧的書籍,不愿意進行深入的思考,對于教材與教學持排斥態度。
(一)生活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手機發揮著最重要的通訊功能、娛樂功能。手機成為大學生與親朋好友交流溝通的最為依賴的工具,無論是接打電話或接發短信,它都是最快捷的溝通途徑。很多大學生表示,手機大大提高了與家人朋友溝通的頻率,有助于消除孤獨感,拓寬了與社會接觸的渠道。但是手機對于大學生的生活也帶來一些困擾,學生主動反映的主要是:垃圾短信、騷擾電話、騙人信息這幾類。
(二)學習影響
手機對于大學生的學習也具有重要的影響。但似乎正面的影響并不樂觀。在大學課堂上,大學生低頭擺弄手機、觀看短信的現象十分普遍,甚至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在課堂上接打手機按說是比較嚴重的違紀行為,因為它直接干擾了課堂秩序很多手機文化本身就是快餐文化,不需動腦,只求輕松,這與艱深枯燥的知識學習是完全兩碼事,長期依賴手機只會加劇二者的對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刻苦鉆研精神。
(三)健康影響
從身體健康的角度說,手機輻射可能會對大學生的身體發育有一定影響。對于低年級大學生,手機輻射可能會影響其大腦的發育。在,過分使用手機短信會導致孤獨感增強,對于交往能力、現實情感、價值取向產生很大影響,甚至會降低智商。手機的便捷性必然有其不利的一面,就是容易養成懶惰的習慣,導致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心態調整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演繹能力等方面會有所下降。
手機文化作為新時代的一種文化形態,在實踐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個性、解放思想和加強民主化傾向的作用,這對于人性的重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利于人們追求個性的解放;同時,手機文化作為商品經濟的產物,市場機制控制著手機文化的發展,手機文化為盈利而制作,手機文化消費表現出庸俗性、娛樂性,在手機文化的運作過程中,平庸化的東西被奉為新潮而流為時尚,深刻而且崇高的東西被視為落伍,文化生產與消費中所出現的媚俗現象越來越嚴重,文化消費過分追求趣味的通俗,從而滋生出人的浮淺俗氣的娛樂需要,這有悖于人性的自覺提升。正由于大眾文化實踐功能的二重性,手機文化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也具有二重性――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并存。
三、應對手機文化影響,加強大學生教育的對策
(一)積極跟進,領先潮流
首先是端正心態,不是居高臨下對于新時尚元素一律排斥,而是放下架子,擺好位置,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大學生追逐時髦行為的深層次的文化脈搏。進而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走進手機文化的核心地帶,乃至成為時代潮流的領先者而不是被時代潮流拖著走。這就必須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及時掌握最新態勢,調整好心態,事先做好面臨新現象新問題的思想準備,形成必要的完善的預警機制。
(二)加強引導,掌握主動
對于大學生的手機使用,必須積極發揮管理一方的引導教育職能,從而變被動為主動?,F在很多高校都重視校園文化氛圍的釀造,但卻忽視了手機文化的重要性。需要轉變觀念,把手機文化納入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乃至把手機文化當作校園文化建設的突破口。
(三)適度規范,除弊興利
對于大學生使用手機,必須采取有效適度的管理,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形成必要的約束機制。應該把手機使用納入到教學管理、生活管理中來。
關鍵詞:手機;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
(一)研究背景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手機網絡也日益成為新興的網絡陣地。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截至2014年6月,我國成為世界上使用互聯網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5.27億,較2013年底增加約269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占比提升83.4%,手機成為我國網民第一大上網終端。報告同時指出,大學生是所有青少年上網人群中使用手機上網比例最高的,約97.4%的大學生都使用手機來上網。以上數據顯示,手機的使用己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和其個人的發展。
(二)研究意義
1、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情感生活的影響
大學生有非常充足的精力和豐富的情感,經過緊張的學習后他們需要為自己減壓,此時人際交往就是最好的方式。經過人際交往活動,大學生可以獲得友情,可以融入集體的生活中,更加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從而也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因此,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2、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個人情緒的影響
年齡在18―24歲左右的大學生正處在生理及心理都漸趨成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大學生的發展也容易受消極因素的影響,一些不好的情緒,如憤怒、焦慮、緊張等都會給其成長帶來不良影響。實踐證明,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對疏導和調節大學生不良情緒具有重要意義。
3、社會的發展要求大學生要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
當代大學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之一,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夠幫助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促進社會和其個人的積極發展。同時,大學生可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更好的認識自己和了解他人。通過與他人的接觸,大學生可以更好的認識彼此,大家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二、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現狀分析
(一)調查問卷設計
1、調查問卷的構成及設計目的
(1)問卷的構成。本次調查問卷在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自行編制,在發放、收回的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綜合分析。調查對象即本文主體――大學生。本次問卷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論文主體即在校大學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對分析大學生的性別、年級進行分析,了解各個不同年級和男女使用手機的比例和基本信息特征,進而了解整個樣本的特征。第二部分是本次問卷的重點,主要內容是問題的選擇,通過對在校生手機使用過程娛樂、通訊及人際交往行為的使用頻率的調查,分析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進行人際交往的范圍、方式和特征。進而分析手機對大學生人際圈的影響的認識。
(2) 問卷設計的目的。通過對大學生的調查,分析手機對其的影響和大學生對這些影響的認識,在了解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的同時分析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的影響及其影響因素,從而對進一步發揮手機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積極影響提出相應的對策。
2、數據收集及樣本特征分析
(1)數據收集 本次問卷主要采取現實隨機發放的途徑,在蘭州財經大學和平校區圖書館進行。共發放160份,回收157份,有效問卷153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5.6%,覆蓋大一到大四的在校生。
(2)樣本特征 整理分析樣本后發現,受訪者年級、性別比例分布均勻,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有利于對整體在校大學生的研究,樣本特征具體如下圖:
圖1受訪者所在年級
(二)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積極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手機顯然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經常使用的幾種重要工具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其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積極影響如下:
1、消除了空間的限制,有利于遠距離情感維系
81.1%的在校生認為手機交流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比面對面交流更方便。通過打電話、發短信、社交軟件,能在第一時間與好友分享信息,交流感情。由于經常通過電話、短信聯系,通過社交軟件查看朋友圈等,即使相隔多年沒有碰面的老友也不會感到生疏,仿佛彼此剛剛交流過一樣。
2、利于消除近距離的交往困境
鑒于大學生的特殊年齡階段和心理發育特征,他們對于良好人際交往技巧的了解不夠充分,實踐過程中更是缺乏經驗,因此,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人際交往的困境。問卷數據顯示,56.2%的大學生使用手機交流是為了避免尷尬。正處于人際交往困境的雙方,對于面對面的直接交往產生排斥時,以手機為媒介的間接交往在此時是化解近距離人際交往困境的最佳選擇。是維護彼此尊嚴,增進彼此了解,解決交往矛盾,促進大學生更深層次交往的一種好方法。
(三) 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消極影響
1、出現嚴重的偽親密性、人情淡漠化現象
自從手機介入人際交往之后,交往主體間見面的時間變少了,交心的機會也隨之減少。手機的便捷取代了面對面交談,問候短信代替了真心的祝福,也隔斷了情感的交流。在方便的遠程交流的同時加劇了大學生的交往負擔,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情味銳減。
2、手機依賴成癮,忽視甚至逃避現實中的人際交往
享受到了手機所帶來的便捷后,有的人幾乎一天24小時和手機捆綁在了一起,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上廁所,走在路上都有手機相伴,這種現象在大學校園中更是常見。有上述行為的同學被稱為“校園低頭族”。手機作為一種人際交往的工具,確實表現出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手機同時也集娛樂、游戲等一些附加功能于一身,無形中加重了大學生與手機的粘性。
3、沉迷于虛擬世界,現實人際交往能力減退
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溺在手機的便捷與多媒體功能不能自拔。其主動的人際交往減少,甚至逃避現實,出現輕微的“社交恐懼”,缺乏人際交往的熱情,使其人際交往得不到健康發展,甚至影響以后進入社會的人際交往。
(四)培養大學生自身素質,減少手機的使用
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頻率相當高,因而減少手機的使用是解決其負面影響的關鍵之一。這就需要大學生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對手機網絡、流量等手機使用內容進行適當的控制,加強自身網絡防范意識,減少不必要的手機使用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防止自己整日使用手機,過度依賴手機。不要把時間都用在手機的使用上,應多與他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溝通,在必需的時候使用手機,使其能夠真正發揮其積極作用,促進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健康發展,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參考文獻]
[1] 匡文波.手機媒體的傳播學思考[J].北京.國際新聞界.2006.7.
[3] 朱海松.無線營銷-第五媒體的互動適應性[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6.
[4] 佟西原.手機網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 大學,2013.
[5] 李旦.碎片化語境下手機媒體的機遇和隱憂[J].2011.23.
[6] 劉瑜,王歡.手機媒介及時性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效用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 2011, 27.
[7]張巖松.大學生手機媒體素養淺析[J].新聞傳播,2012.04.
關鍵詞:手機 大學生 影響
一、手機文化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研究意義
(一)理論價值
本論文的理論意義在于:隨著手機使用的普及,隨著手機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機已經遠遠超出了通訊工具這一基本用途,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核心性的作用,它也不僅僅局限于娛樂平臺,而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寄托。手機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日益擴大,研究手機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有助于了解他們的思想發展水平,為手機文化在大學生中的推廣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二)實踐價值
本論文的實踐意義在于:利用手機文化的積極作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手機文化的消極作用予以防范,使得手機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朝著積極健康的的方面發展。
二、手機文化對大學生負面影響的分析
當下在課堂上經??梢妼W生不是在看書,記筆記,認真聽講,而是在擺弄手機,發短信,甚至接電話等等。手機文化特有的快餐式、娛樂化,正侵蝕著大學生的思維,他們滿足于淺層次的短信文學,滿足于輕松自在的娛樂方式,而排斥緊張的學習,不愿意閱讀深奧的書籍,不愿意進行深入的思考,對于教材與教學持排斥態度。
(一)生活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手機發揮著最重要的通訊功能、娛樂功能。手機成為大學生與親朋好友交流溝通的最為依賴的工具,無論是接打電話或接發短信,它都是最快捷的溝通途徑。很多大學生表示,手機大大提高了與家人朋友溝通的頻率,有助于消除孤獨感,拓寬了與社會接觸的渠道。但是手機對于大學生的生活也帶來一些困擾,學生主動反映的主要是:垃圾短信、騷擾電話、騙人信息這幾類。
(二)學習影響
手機對于大學生的學習也具有重要的影響。但似乎正面的影響并不樂觀。在大學課堂上,大學生低頭擺弄手機、觀看短信的現象十分普遍,甚至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在課堂上接打手機是比較嚴重的違紀行為,因為它直接干擾了課堂秩序。
很多手機文化本身就是快餐文化,不需動腦,只求輕松,這與艱深枯燥的知識學習是完全兩碼事,長期依賴手機只會加劇二者的對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刻苦鉆研精神。
(三)健康影響
從身體健康的角度說,手機輻射可能會對大學生的身體發育有一定影響。對于低年級大學生,手機輻射可能會影響其大腦的發育。過分使用手機短信會導致孤獨感增強,對于交往能力、現實情感、價值取向產生很大影響,甚至會降低智商。
由此可見,手機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但我們不必杯弓蛇影,也不必草木皆兵。手機文化的潮流是無法阻攔的,但我們要對手機文化建設和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導向肩負起責任。文化生產者要以社會效益為根本出發點,以主流文化引導手機文化,提升手機文化的審美情趣,爭取給人以智的啟迪和美的提升。
三、應對手機文化影響,加強大學生教育的對策
當然,既要看到手機文化的負面效應,也要發揮手機文化的正面作用。首要的是重視手機文化,引導手機文化,對沉溺于手機文化的大學生積極疏導,幫助他們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學習中來。因此,研究手機文化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包括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影響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對于有效地從事大學教育管理工作有著針對性的指導作用
(一)積極跟進,領先潮流
首先是端正心態,不是居高臨下對于新時尚元素一律排斥,而是放下架子,擺好位置,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大學生追逐時髦行為的深層次的文化脈搏。進而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走進手機文化的核心地帶,乃至成為時代潮流的領先者而不是被時代潮流拖著走。這就必須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及時掌握最新態勢,調整好心態,事先做好面臨新現象新問題的思想準備,形成必要的完善的預警機制。
(二)加強引導,掌握主動
對于大學生的手機使用,必須積極發揮管理一方的引導教育職能,從而變被動為主動。現在很多高校都重視校園文化氛圍的釀造,但卻忽視了手機文化的重要性。需要轉變觀念,把手機文化納入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乃至把手機文化當作校園文化建設的突破口。
(三)適度規范,除弊興利
對于大學生使用手機,必須采取有效適度的管理,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形成必要的約束機制。應該把手機使用納入到教學管理、生活管理中來。
總之,手機作為一種先進的通訊工具與媒介手段,本身并無對錯利弊,關鍵在于它怎么用,做什么用。大學校園理應發揮手機的積極效用,讓手機文化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徐華,吳玄娜,蘭彥婷,等.大學生手機依賴量表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
[2]宮佳奇,任瑋.蘭州市高校大學生手機依賴狀況分析[J].新聞世界,2011
關鍵詞:大學生;手機成癮;程度;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5-0062-02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手機已成為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尤其是對大學生而言,手機除了用于和親人、同學聯系外,更是獲取外界信息、娛樂休閑的必備產品。然而,手機在為學生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顯露出許多弊端。通過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程度的差異性研究,使大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手機成癮的危害性,從而健康使用手機。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法,隨機選取上海6所高校的部分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抽樣調查,發放問卷1320份,回收有效問卷1226份,回收率為92.8%。運用spss對問卷進行結構效度分析,得出KMO值為0.915>0.7,說明結構效度較好。采用再測信度的方法,測得問卷信度系數為0.896>0.800,表明問卷信度較高,穩定性較好,符合統計研究的要求。
對于手機成癮的界定采用由熊婕等人編制的《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MPATS),該量表共16個項目。根據問卷統計分析,16個項目的總體平均數M為44.4,標準差s為14.1,根據統計學標準將總分大于M+S的組定義為手機成癮組;將總分小于M-S的組定義為非手機成癮組;M-S~M+S之間定義為手機依賴組。進一步分析得出,調查者中13.8%的大學生為手機成癮者,66%的大學生為手機依賴者,20.2%的大學生為非手機成癮者。由此可見,近80%的大學生都對手機有依賴感。
二、大學生手機成癮程度與在校情況的比較分析
1.手機成癮程度在學習情況上有顯著差異。數據顯示,在學習成績方面成癮組、依賴組、非成癮組平均績點在3.5以上的分別占19.5%、20.5%、31.0%;3.0―3.5的分別占37.3%、37.0%、38.3%;2.5―3.0的分別為22.5%、26.6%、22.6%。可見,平均績點3.5以上的高分生在非成癮組中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平均績點2.5以上的成癮組只占到79.3%,而非成癮組卻占到了91.9%。經卡方檢驗P=0.001
2.手機成癮程度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情況上有顯著差異。在是否參加校園文化活動方面,表示“有去過”和“偶爾會去”的各組并未有太大差異;表示“從來不去”的,成癮組為13%,依賴組為4.6%,非成癮組為2.8%;有41.4%的成癮者表示“每次都去”或“一般都去”,依賴組的比例為37.9%,而非成癮組的比例為52.9%??梢姺浅砂a組的大學生更愿意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但在是否在各部門任職上并無顯著差異(P=0.410>0.05)。
3.手機成癮程度在是否談戀愛上有顯著差異。在手機成癮者組中,有52.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正在談戀愛;在手機依賴者組中,有41.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正在談戀愛;而在非成癮者組中,僅有27.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談戀愛??梢姶髮W生談戀愛提高了手機的利用率,對手機成癮會起促進作用。
三、大學生手機成癮程度與家庭情況的比較分析
1.手機成癮程度在家庭所在地上有顯著差異。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中有18.2%的學生為手機成癮者,高于來自城市和鄉鎮的12.5%與12.8%;來自鄉鎮的大學生中有71.2%的學生為手機依賴者,高于來自城市和農村的64.5%與64.8%;而來自城市的大學生中有23%的學生為非手機成癮者,高于鄉鎮和農村的16%與17%。經卡方檢驗P=0.015
2.手機成癮程度在家庭背景上有顯著差異。在對家庭背景的調查中,選擇“和父母雙方生活在一起”的占82.7%,選擇“只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占11.4%,選擇“父母都不在身邊,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自己一個人生活”的比例較少?!昂透改鸽p方生活在一起”的有12.2%為成癮者,67%為依賴者,20.8%為非成癮者;“只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則有27.1%為成癮者,56.4%為依賴者,16.4%櫸淺神者。因此,父母離異的家庭更容易使大學生產生手機成癮。
3.手機成癮程度在與父母的關系上有顯著差異。在與父母關系很好的受訪者中,成癮組占12.1%,非成癮組占22.7%;在與父母關系一般的受訪者中,成癮組占20.4%,非成癮組占12.4%。由此可見,父母與子女的親疏顯著影響了手機成癮的程度。
四、大學生手機成癮程度與手機消費習慣的比較分析
1.手機成癮程度與所用手機的價位有顯著差異。大學生所用手機價位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占44.5%;3000―5000元占23.3%。手機成癮程度隨手機價位升高而不斷變化。隨著手機價位的升高,成癮組所占比例先升后降,非成癮組所占比例先降后升,在1000―3000元時達到成癮組最高和非成癮組最低,而依賴組所占比例卻是一直在升高。經卡方檢驗P=0.007
2.手機成癮程度與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有顯著差異。大學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機時長集中在3―6小時占41.1%,1―3小時占23.7%,6―9小時占22.3%。大學生手機成癮程度隨每天使用手機時長而變,每天使用手機時長越長,其在成癮組所占比例就越高,在非成癮組所占比例就越低,而在依賴組所占比例則是先增后減。如每天使用手機時長1―3小時的,其在成癮組占比為7.2%,依賴組占比為65.3%,非成癮組占比為27.5%;6―9小時的,在成癮組占比16.8%,依賴組占比66.7%,非成癮組占比16.5%;大于12小時的,在成癮組占比30.9%,依賴組占比60%,非成癮組占比9.1%,顯然存在顯著差異(P=0.00
3.手機成癮程度與平均每月手機直接消費價格區間有顯著差異。大學生每月手機的直接消費價格主要集中在150元以下,占94.3%。隨著手機直接消費價格的升高,大學生手機成癮的人數也在不斷攀升,而非成癮者人數卻在不斷下降,因此手機成癮程度與平均每月手機直接消費價格存在顯著差異(P=0.00
五、結論與分析
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分析,總結大學生使用手機成癮的程度與在校情況、家庭情況及手機消費習慣等方面的關系。總體來看,大學生手機成癮程度較嚴重,近80%的大學生對手機產生了依賴。在學習情況、校園文化活動、是否談戀愛、家庭所在地、家庭背景、與父母的關系、所用手機價位、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平均每月手機直接消費價格等維度中,手機成癮程度均有顯著差異:手機成癮程度越深,學習成績越弱,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比例越少,談戀愛的可能性越大,與父母的關系越疏遠,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越長,平均每月手機直接消費的價格越高。
參考文獻:
[1]熊婕,周宗奎,陳武.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J].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201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