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6 07:01:23
序論:在您撰寫戀愛心理學結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大學生;戀愛觀;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043-02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科技事業上也有“天宮”“神八”;文化上欣欣向榮;唯獨教育,一直在前進,一直在探討著正確而合理的前行路徑。大學是由學生時代邁入社會的橋梁,單從大學的角度來透視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大學青年,他們的價值觀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從他們的戀愛觀上,我們即可見一斑。
運動場上,一對對耳鬢廝磨,互吐甜言蜜語;林蔭道中,一雙雙挽手并肩,相談人生幸福。仿佛這就是他們兩個人的世界,真正地心無旁騖,這就是走進大學校園普遍的情景,似乎與學習的氛圍很難相容,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情形在大學校園里不得不稱之為司空見慣。一個大學生的第一節戀愛課上,老師如是說:學校不贊成但也不反對談戀愛。從當今大學生戀愛的趨勢來看,女生遠遠多于男生,而且結果都與初衷相違背,于是發生了一幕幕諸如大學生為情所困,被同學孤立,被老師批評,被戀人拋棄,甚至有了輕生念頭的現象。到這里我們不能再以戀愛自由來看待大學生的愛情價值觀,不能再由他們用其自己的方式來理解他們所謂的幸福。
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疏漏。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長廊中很少正式提及人類的愛情,倒是一些古詩中常有傾訴衷腸的句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倍蟛糠值慕逃齽t是家國大義、人生理想等。更何況是家庭,自小父母長輩的訓誡就是努力學習,發奮圖強,“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久而久之,對于戀愛教育和性心理的啟蒙則成了空白,所以當大學生遠離家庭之后,戀愛早已成為了不可逃避的課題,他們只能自己摸索,很容易陷入誤區
2.學校教育的欠缺。翻開中國大學生的學習歷程,從小學到初中,再升至高中,最后千軍萬馬奔赴考場,成績合格方能進入夢寐以求的象牙塔,為自己搭建一個更高的平臺面向生活。他們從前的課本上有文學、自然科學,單單缺乏心理學,即使有的學校開設心理課,面對升學壓力的老師和學生不得不蜻蜓點水般一筆帶過,轉瞬又是夜雨秋窗,黃卷枯燈下的莘莘學子。學校不僅是傳道授業的場所,更是鍛煉和培養人才的搖籃,不僅僅只是增長大腦的知識儲備,更要完善學生的做人原則。而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這些都很遙遠。當學生擺脫應試桎梏,自然長舒一口氣。
3.周邊不良環境的影響??萍嫉倪M步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在帶給人們效率和方便的同時,也挾雜著許多糟粕。打開電視,一部部贊美謳歌青春男女愛情故事的電影,一檔檔充滿作秀和炫酷的娛樂愛情節目,一首首作詞不當營養不良的愛情歌曲。更別說大學生接觸的最平凡的網絡了。生活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即使是一個健康有為的年輕小伙也難以保證不被其誘惑。
4.大學生自身的原因。作為教育者,往往提及學生問題,總會第一步想到教育體制或者教育環境和教育者自身的不足??晌覀儾荒芑乇艿恼胬硎菃栴}主體就存在著不和諧的思維。前面提過應試教育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偏向發展,不能全面塑造一個有志青年。但就國情而言,應試教育是一種相對公平選拔人才的考場。大學生在踏入大學之前自然有過艱辛和壓力。然而,他們在擺脫這種壓力的瞬間,沒能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松懈不得,這是一種缺乏自制力的表現。我國大學生的年齡普遍在19~24歲之間,這是青年性心理由萌動到成熟的時期,對異性的向往和對性的渴望是正常的生理反應,而談戀愛則是接觸異性的開始,故戀愛往往是青年最頻繁的話題。筆者從多年的觀察發現,戀愛其實是刺激消費的一種強大外力,在我所教育的學生之中,談戀愛的花費遠遠超出一個普通學生的正常消費,這些資金來源大部分就是學生的家庭。談戀愛的他們大都迷茫空虛,缺乏理想和實現理想的動力,沒有規劃,不知下一步該怎么走。
為了培養大學生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心態,戀愛觀的疏導尤為重要。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第一堂戀愛課。在大學生進入校園的時候,給他們上一趟戀愛課,對于這堂課,老師或輔導員應該重視,因為,新生的大學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的大學之路寬闊而分支多。上好這堂課,能有效地規避將來出現的戀愛問題。學校在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必須囊括大學生戀愛心理學,讓他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和位置。
2.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大學生制定大學生涯規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它包括大學期間的學習規劃、職業規劃、愛情規劃和生活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有無及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質量,更直接影響到求職就業甚至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敗。從狹義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來看,此階段主要是職業的準備期,主要目的是在于為未來的就業和事業發展做好準備??陀^而言,進行系統的學習和實踐至關重要,而能夠擔此教育重任的人應該具備豐富的職場經驗和并接受過系統的職業生涯輔導訓練。有了規劃,大學就不再是一場迷茫朦朧之旅。
3.組織積極向上的活動。在學習的間隙,老師或班委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有關于大學生戀愛的活動。如,老師可以請一些有名或者有經驗的教授講師進行一次戀愛講座,借以疏導大學生的戀愛問題。學生團體或班委可以組織以大學生戀愛為主題的辯論會或班會,讓同學們各抒己見,這樣,一方面可以讓他們吐露心聲,同時還能讓老師和同學了解他們的戀愛心理,對于存在問題的學生可以單獨進行引導,從而減少不正確戀愛觀造成的后果和危害。
4.凈化周邊環境。對周邊的不良環境,學校有必要與相關部門聯合,打擊一些違規違法的宣傳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同時開展相關法律講座,讓大學生明辨是非,自覺自主遠離不良誘惑。
大學生戀愛不是一個絕對話題,對于它的討論永遠不會有定論,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對所存在的現象進行合理分析、合理引導。在教育的改革征程上,積極探索,積極提出合理建議,這樣才能讓我國的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曉璐.淺析大學生戀愛觀教育中的性別缺失[J].廣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2).
[2]盧紅輝.淺談當前大學生戀愛觀的教育[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科學教育家,2009,(5).
[3]趙娟.對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和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07,(17).
為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設置理應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教學模式也應從大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心理特點出發,使大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然而近年來,現今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文章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理論實踐與思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對現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路徑作進一步思考。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
據最近一項研究調查表明,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認為最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優化自我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自卑心理”、“控制不良情緒”等方面的問題,調查結果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解決他們現存的心理不健康問題。目前,現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教材編排上側重于心理發展規律及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與高校大學生平時學習生活明顯脫節,與大學生實際心理需求產生錯位。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往往存在“脫鉤”,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內容陳舊等問題逐步凸顯。
1.2課程設置單一化
課程設置單一化,即是指眾多大學只在大一新生班級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在其他年級如大二、大三、大四等則未設置、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而導致整個大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在大一已經全部講授完。然而,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卻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大一新生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完成的首要任務是尋找自我和調節心態;大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更多的是“健全人格”和“適應社會”;大三學生教學目標更多的是職業生涯規劃、求職心理、就業壓力等,然而現今大部分高校僅在大一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立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級特點、學生的實際需要,目標設置不具體、不明確。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不能針對大二、大三、大四等不同年級分別設立針對性、具體化的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課程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泛”而“空”,不具體不明確。
1.3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
通過作者對長沙理工大學、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等眾多高校的現場實地調研,并結合自身多年的心理健康教學經驗,不難發現,現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主要采用講授法,而講授法受學生的歡迎程度卻比較低,因此常常出現學生厭學、逃學、“隱性逃課”等問題,導致教學效果極不理想。從目前的課堂情況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授課形式主要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方式過于傳統,為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聽課注意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緊迫。
1.4課程考核單一化
通過作者對長沙理工大學等五所高?,F場實地調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考核方式,其中開卷考試、撰寫主題論文是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考核采納的主要方法,雖然有平時成績如作業提交、考勤、到課率、曠課率等方面的考核,但是很多流于形式,對實施全方位、全角度、全維度地評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瓶頸。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2.1課程設置多元化
高校領導和心理健康教師應高度重,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和不同心理需求,對課程設置實施全面改革,可實施“對癥下藥、量身定制”課程設置,實施課程設置多元化,教學目標具體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大學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在針對大一新生開設的基礎上,還應針對不同年級的心理需求作為公共選修課“對癥下藥、量身定制”開設一些心理健康課程,采取“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的課程設置模式。公共必修課應涉及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教學目標和基本心理需求,公共選修課則針對大二、大三、大四學生開設不同主題或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分年級、分主題進行,設置系列化的課程,如學習心理學、戀愛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工作心理學、異常心理學、團體心理輔導等,為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針對每個年級的需求不同“對癥下藥”、“量身定制”課程,針對性、具體性解決大學生每個年級階段的心理問題,推動課程設置多元化、教學目標具體化,避免一次課堂教學目標“泛”而“空”,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注意力,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2.2教學內容實用性
針對心理健康課程的教材及教學內容、章節的選擇,高校與心理健康教師團隊應通過眾多本科、高職院校實地調研,在遵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實地學情分析,通過問卷、調研、訪談等形式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調研、問卷與實地訪談與調查,了解大學生針對心理健康教學目標以及大學生現存的問題,喜歡教師“講什么、怎么講、如何講、什么方式講”等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需求“量身定制”、“對癥下藥”教學內容與教學計劃,強調教學內容的時效性與實用性的統一。有調查研究顯示,60.5%的大學生不喜歡老師講復雜難懂、理論性高的教學內容,這進一步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傳授、選擇應避免復雜難懂,應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實際接受的程度,應遵循“量體裁衣、對癥下藥”的法則,教學內容強調實用性,能解決孩子們的實際問題。
2.3教學方法多元化
針對心理健康教師課堂上教學方法單一、方式過于傳統、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應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體驗活動、小組討論、行為訓練等形式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堂參與度、體驗度,引導同學們進行積極的師生互動。學習心理學理論提出:成人學習80%是由于自身體驗而獲得成長的。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由傳統的“我講你聽”的教學方法改為“你做我聽”,引入互動體驗式教學,教與學形成一種積極地互動,通過互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和統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是一門填鴨式的灌輸課,而是一門體驗性、參與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體驗課程。在課堂上,教師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并重視大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增強課堂授課形式的靈活性,強化授課方式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
2.4課程考核方式多樣化
為全方位公平、公正地考核、評估大學生的課程教學效果和大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考核方式在設有撰寫課程主題論文、開卷考試、問題解答的基礎上,應采取活動展現、案例討論、比賽答疑等多種考核方式,對全面、綜合性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奠定基礎。
2.5注重優秀師資隊伍的培養與選拔
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學工作的主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要建設一支以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為骨干,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應堅持少量、精干的原則,在按比例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基礎上,高校還應鼓勵、積極推薦高水平的、有豐富實戰經驗心理學理論背景的教師參與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去。另外,學校應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培養,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方法討論,參加心理健康學術講座、學術研討以及教育教學培訓等活動,全方位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水平,為保證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 大學生;戀愛沖突;沖突解決模式;戀愛關系質量
分類號 B849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3.005
1 問題提出
沙利文的心理發展理論認為,因感受到異性間強烈的吸引,青春期的個體有可能會對某一異性產生喜歡與愛慕的情感,并渴望與之建立戀愛關系(賈曉明, 2003)。實際的調查數據也表明,大學生戀愛現象非常普遍,比例從30%~53%不等,甚至可達63% (何影, 2010)。對大學生來講,戀愛關系有其重要的心理意義,諸如自我價值感的確立,歸屬感和親密感需求的滿足等(Meier & Allen, 2009)。
然而,由于性別、個性、家庭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戀愛關系中的雙方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沖突。國內一份調查表明,戀愛問題占本科生心理咨詢案例總數的12.9%,排名第三(馮蓉, 馬喜亭, 2015)。本科生常困惑的問題集中為戀愛過程中的患得患失,這說明擁有了戀愛關系不等于就真正擁有了親密關系給人帶來的幸福與滿足;而且,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戀人對戀愛關系的未來走向都是不確定的,這可能與大學生戀愛沖突頻繁,同時又不知道如何有效解決沖突有關。既然沖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指導大學生如何應對沖突,在面對沖突時選擇積極的解決模式是大學生戀愛咨詢中的必然選擇。
有關戀愛沖突對戀愛關系的影響,已有研究的結論并不完全一致。有研究者發現戀人之間的沖突與戀愛關系的滿意度呈顯著負相關(Campbell, Simpson, Boldry, & Kashy, 2005),并且沖突會一直影響戀人之間的關系,激烈的爭論甚至可能會導致戀人傾向于否定彼此的戀愛關系(Fincham, 2007)。也有研究者認為,沖突本身并不足以影響親密關系的質量,其解決方式才是關鍵因素,這一點在夫妻關系的研究中得到了驗證。當夫妻面臨沖突時,他們的沖突解決模式可以顯著的預測婚姻滿意度,甚至可以預測幾年后夫妻關系的變化(Bradbury & Karney, 1993),并且夫妻雙方的建設性溝通模式對婚姻滿意度的正向預測力最強(琚曉燕, 方曉義, 戴麗瓊, 2012)。那么,在戀愛關系中,沖突和沖突解決模式到底哪個因素對戀愛關系質量的影響更大?而這兩個因素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共同對戀愛關系質量產生影響?這是本研究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目前國內探討大學生戀愛關系影響因素的研究大多是從人格等個人因素(張田, 傅宏, 2013)和親子依戀等家庭因素(劉文, 毛晶晶, 俞?,|, 李鳳杰, 2014)的角度進行,很少從戀人間互動的角度進行分析;而戀愛沖突方面的研究則更多在關注戀愛暴力這個極端現象(奧登, 周虹, 白文興, 2014; 何影, 張亞林, 王純, 李麗, 張迎黎, 2012),對于日常戀愛沖突的研究還比較少。國外研究者指出,戀愛關系中的沖突及解決模式可能會延續到將來的婚姻關系中(O’Leary, Barling, Arias, & Rosenbaum, 1989; Gottman, & Levenson, 2000)。國內研究者也指出,大學階段的戀愛經歷是個體獲得后期婚姻幸福的保證(孫時進, 李淑梅, 2010)。由此可見,對于大學生戀愛沖突和沖突解決模式的現狀特點,以及這兩個因素對大學生戀愛關系的影響機制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試
本研究以戀愛中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分層整群取樣的方法,從北京市四所不同類型大學(綜合類、工科類、文科類、醫科類)選取1052名本科生作為研究被試。根據被試對于題目“是否正在戀愛中”的自我報告,最終篩選出正在戀愛中的有效被試323名(其中,綜合類高校有效被試87名,工科類高校有效被試84名,文科類高校有效被試108名,醫科類高校有效被試44名),剔除回答不完整和不認真作答的問卷后,剩下有效問卷 319份,有效率為98.76%。具體被試信息詳見表1。
2.2 研究工具
(1) 戀愛沖突的測量選用由蘇彥捷和高鵬(2005)編制的“親密關系沖突問卷”。共包含10個題目,采用7點評分,從“意見總是一致(1)”到“意見總是不一致(7)”,得分越高代表個體在戀愛關系中體會到的沖突越多。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0。
(2)戀愛沖突解決模式的測量選用由Heavey, Larson, Zumtobel和Christensen(1996)修訂的“溝通模式問卷”(Communication Pattern Questionnaire)。共包含16項目,分成“建設性溝通”(指雙方在遇到沖突時均能以積極的方式面對問題,進行協商并努力找到可能的解決方法)、“要求-回避”(指遇到沖突時,被試/戀人積極地尋找協商和解決的可能,而戀人/被試則采取回避的方式)、“相互回避性溝通”(指雙方在遇到沖突時均用回避的方式應對)三個分量表。采用9點計分,從“最不可能(1)”到“最有可能(9)”。得分越高,表明戀人之間采用某種沖突解決模式的頻率越多。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2。
(3)戀愛關系質量由兩個指標構成,包括戀愛關系滿意度和戀愛關系承諾度。其中,戀愛關系滿意度采用《簡版親密關系滿意度問卷》,該問卷由Patrick, Knee, Canevello和Lonsbary(2007)修訂,共6個題項,采用7點計分,從“完全不贊同(1)”到“完全贊同(7)”,得分越高代表個體對當前戀愛關系的滿意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4;戀愛關系承諾度采用《親密關系承諾度問卷》,該問卷由Rusbult, Verette, Whitney, Slovik和Lipkus(1990)編制,邱莎莎(2010)修訂,共5個題項,采用7點計分,得分越高代表個體對戀愛關系的承諾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6。
2.3 研究流程
首先,本研究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問卷施測,由經過嚴格培訓的心理學研究生和被試學校的老師同時擔任主試。施測過程采用統一指導語且匿名作答的方式,在自習課或主試任課老師的課堂上完成,測試時長30分鐘,測試結束后當場回收問卷。之后,使用SPSS21.0將回收的問卷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 。
3 研究結果
3.1 大學生戀愛沖突和沖突解決模式的現狀特點
對大學生戀愛沖突總分、沖突解決模式各維度以及親密關系滿意度和承諾度總分進行描述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建設性溝通沖突解決模式、親密關系滿意度和承諾度得分均高于各量表的中值,處于中等偏上水平(M建設性溝通=6.16, M滿意度=5.65, M承諾度=5.90);大學生戀愛沖突、相互回避和要求-回避沖突解決模式的得分均低于各量表的中值,處于中等偏下水平(M戀愛沖突=2.74, M相互回避=3.34, M要求-回避=3.07)。其中,性別差異明顯,具體而言,男生感知到的沖突明顯高于女生(M男-女=0.38, p
在戀愛沖突解決模式方面,以三種模式得分為被試內因子,以性別為被試間因子,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首先,大學生戀愛沖突解決模式主效應顯著(F(2,318)=304.69, p
Contrast檢驗顯示,大學生建設性溝通模式得分顯著高于要求-回避模式得分和相互回避模式得分
(F(2,318)=18.33, p
3.2 大學生戀愛沖突、沖突解決模式與戀愛關系質量的相關分析
對大學生戀愛沖突、沖突解決模式與戀愛關系質量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如表4所示),結果表明,戀愛沖突與戀愛關系滿意度和承諾度均呈顯著負相關,說明戀愛關系中的沖突越多,關系質量越差;同時,戀愛沖突解決模式中的建設性溝通模式與戀愛關系滿意度和承諾度均呈顯著正相關,相互回避模式和要求-回避模式與戀愛關系滿意度和承諾度均呈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說,戀愛中積極的沖突解決模式使用越頻繁,戀愛關系質量越高;消極的沖突解決模式使用越頻繁,則戀愛關系質量越低。此外,戀愛沖突與沖突解決模式中的建設性溝通模式呈顯著負相關,與相互回避模式和要求-回避模式呈顯著正相關,由此可見,在戀愛關系中,大學生體會到的沖突越多,他們越傾向于選擇消極的沖突解決模式。
3.3 戀愛沖突、沖突解決模式對戀愛關系質量的預測作用
3.3.1 對戀愛關系滿意度的回歸分析
首先,把性別放入第一層;接著,把中心化后的自變量(戀愛沖突、建設性溝通、相互回避和要求-回避)放入第二層;最后把中心化后的自變量之積(戀愛沖突×建設性溝通, 戀愛沖突×相互回避, 戀愛沖突×要求-回避)放入第三層。
從表5可見,在控制性別變量后,戀愛沖突、建設性溝通、戀愛沖突×建設性溝通進入了回歸方程。具體而言,戀愛沖突對關系滿意度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建設性溝通的沖突解決模式對關系滿意度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同時,建設性溝通與戀愛沖突的交互作用顯著。
采用簡單斜率檢驗進一步分析建設性溝通解決模式在戀愛沖突與戀愛關系滿意度中的調節作用。以平均數加減一個標準差的方法將調節變量(建設性溝通解決模式)劃分為高分組和低分組。在控制協變量的條件下,分別考察兩組被試的戀愛沖突對戀愛關系滿意度的影響。結果如圖1所示,戀愛沖突對戀愛關系滿意度的負向預測作用在低相互溝通組(β=-0.57, t=-8.02, p
親密關系滿意度影響中的調節效應
3.3.2 對戀愛關系承諾度的回歸分析
采用同樣的方法考察戀愛沖突和沖突解決模式對戀愛關系承諾度的回歸模型。從表6可以看出,在控制性別變量后,戀愛沖突、建設性溝通、相互回避、戀愛沖突×建設性溝通進入了回歸方程。具體而言,戀愛沖突對關系承諾度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建設性溝通的沖突解決模式對關系承諾度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相互回避的沖突解決模式對關系承諾度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同時,建設性溝通與戀愛沖突的交互作用顯著。
以同樣的方法進行簡單斜率檢驗的結果表明,在控制協變量的條件下,分別考察兩組被試的戀愛沖突對戀愛關系承諾度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戀愛沖突對戀愛關系承諾度的負向預測作用在低相互溝通組(β=-0.52, t=-7.13, p
4 討論
4.1 大學生戀愛現狀
從均值結果可知,大學生總體戀愛關系比較和諧,即使在遇到沖突時,也會更傾向于以積極的方式面對問題,通過溝通和協商努力找到可能的解決方法。這一結果提醒我們應該客觀地認識大學生的戀愛沖突行為,而不能隨意將問題嚴重化和擴大化。
另外,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幾乎所有變量中(要求-回避溝通模式除外)都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具體而言,男生感知到的戀愛沖突明顯高于女生,并且男生報告了更多相互回避的沖突解決模式和更少建設性溝通的沖突解決模式;男生對戀愛關系的滿意度和承諾度也都顯著低于女生。對于解決沖突的模式,男生的回避傾向更明顯,這一結果跟以往研究結果類似。以夫妻為對象的研究發現,在解決夫妻沖突方面,丈夫比妻子更多地采用回避的方式(Baucom, Atkins, Eldridge, McFarland, Sevier, & Christensen, 2011)。關于宿舍沖突解決方式的研究發現,男生比女生更傾向于采用回避方式解決沖突(鄧林園, 劉丹, 伍明明, 方曉義, 2015)。這可能與社會普遍存在的性別角色標準有關:男性角色的標準通常為事業有成,不感情用事,情緒不外露,而女性角色的標準通常與人際關系、情感有關,喜歡聊天,愛發泄等(Hall, 1994)。
有研究指出,在婚姻關系中,雖然丈夫報告的回避性沖突解決方式明顯多于妻子,但丈夫報告的婚姻質量,尤其是婚姻滿意度要高于妻子(鄧林園, 戴麗瓊, 方曉義, 2014; 梁麗, 郭成, 2014),這與本研究結果有所不同。在本研究中,男生對戀愛關系的滿意度和承諾度都顯著低于女生。這可能與在戀愛關系和婚姻關系中的性別角色存在一定的轉變有關:在戀愛關系中,更普遍的情況是男生主動追求女生,為了確立和維持戀愛關系,男生對女生更為包容,因此,在被追求和被包容的關系中,女生的滿意度會更高,也更愿意將關系持續下去;當進入婚姻關系之后,受“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以及現代生活壓力的影響,大部分女性在不輕易放棄事業的同時也需要更多地卷入家庭,在事業和家庭的平衡與沖突的較量中,女性對婚姻的滿意度可能會降低,而婚姻中的大部分男性只需要關注于事業即可。
在本研究中,男生感知到的戀愛沖突明顯高于女生。這與以往針對友誼關系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女孩的友誼表現為具有更高水平的支持性(Colarossi, & Eccles, 2000; Jenkins, Goodness, & Buhrmester, 2002),而男孩的友誼有更高水平的沖突性(Updegraff, Helms, McHale, & Sales, 2004)。鄧林園,劉丹, 伍明明和方曉義(2015)
的研究也發現,男生的宿舍關系也比女生表現出更高的沖突性。
4.2 戀愛沖突、沖突解決模式與戀愛關系質量的討論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戀愛沖突與戀愛關系質量的兩個指標(滿意度與承諾度)均呈顯著負相關,說明戀愛關系中的沖突水平越高,關系質量越差;回歸分析也支持這一結果,無論是否考慮沖突解決模式的調節作用,戀愛沖突均可以顯著負向預測戀愛關系滿意度與承諾度。
親密關系滿意度是指個體對所處的親密關系質量的主觀感受和判斷(Rusbult, 1980)。根據社會學習和行為交換理論,關系滿意度下降是關系中積極行為減少而消極行為增多的結果(劉漪蓉, 2012)。親密關系中的沖突體現了個體之間的不相容性,常常涉及到消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戀愛關系中沖突越多,個體對這段關系的滿意度也就可能越低。這一點在以往的實證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Cramer(2003)的研究證實親密關系中沖突的消極行為與關系滿意度呈顯著負相關。
親密關系承諾度是指個體保持親密關系的愿望或意圖(Rusbult, 1980)。Rusbult的投資模型認為滿意度Q定了親密關系中的“承諾”,當個體在親密關系中體驗到幸福的時候,是愿意與現有的伴侶保持關系,也更容易對親密關系做出承諾(劉潔, 2014)。在本研究中,親密關系滿意度和承諾度呈高度顯著正相關也證實了這一點。因此,戀愛沖突在顯著負向影響戀愛關系滿意度的同時,也在顯著地負向影響個體對這段關系的承諾度。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戀人沖突之后如果能進行良好的溝通會緩沖戀愛沖突帶來的負面影響。交互作用分析的結果顯示,隨著戀人之間建設性溝通水平的提升,戀愛沖突對戀愛關系質量的消極影響明顯減弱。這一結果與婚姻關系領域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無論是國外研究還是國內研究均發現:積極的溝通方式與婚姻滿意度和穩定性有很高的相關;消極的溝通方式則與離婚率呈正相關,并能在很大程度上預測離婚率(Stanley, Markman, & Whitton, 2002; 曾紅, 2012)?;橐霾恍业募彝ケ然橐鲂腋5募彝コ尸F更多的消極溝通方式(Christensen & Shenk, 1991)。
4.3 本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有待改進:(1)本研究樣本均取自北京市,考慮到大都市的價值觀念和極為豐富融合的文化底蘊,大學生對戀愛關系及戀愛沖突的認知可能與其它地區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因而,本研究的結果推廣需謹慎;(2)有研究指出,沖突解決行為對婚姻關系滿意度存在同伴效應,伴侶更多建設性的沖突解決行為可以使個體注意到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因而有利于進行深入的交流,獲得更多的親密感(劉澤文, 崔萌, 韓易靜, 2014)。但是在本研究中,由于條件的限制,被試中的男性比較少,無法進行戀愛關系中同伴效應的檢驗。
5 結論
(1)大學生戀愛沖突總體水平較低,戀愛關系質量較高,沖突解決模式較積極,三者均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2)戀愛沖突、相互回避和要求-回避模式與戀愛關系質量均呈顯著負相關,建設性溝通模式與戀愛關系質量呈顯著正相關;
(3)建設性溝通模式在戀愛沖突影響戀愛關系質量的過程中起調節作用, 隨著戀人之間建設性溝通水平的提升,戀愛沖突對戀愛關系質量的消極影響明顯減弱。
參考文獻
鄧林園, 戴麗瓊, 方曉義 (2014). 夫妻價值觀相似性、溝通模式與婚姻質量的關系. 心理與行為研究, 12, 231-237.
鄧林園, 劉丹, 伍明明, 方曉義 (2015). 父母沖突與大學生宿舍沖突方式的關系: 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 心理與行為研究, 13, 145-152.
馮蓉, 馬喜亭 (2015). 研究生與本科生常見心理問題差異性研究. 教育與職業, 6, 94-96.
何影 (2010). 大學生戀愛及戀愛暴力調查與暴力影響因素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中南大學.
何影, 張亞林, 王純, 李麗, 張迎黎 (2012). 大學生戀愛及戀愛暴力行為發生情況. 中國學校衛生, 33, 1153-1159.
賈曉明 (2003). 學習建立親密關系: 大學生戀愛心理分析. 中國青年研究, 6, 67-69.
琚曉燕, 方曉義, 戴麗瓊 (2012). 澳門和東北地區夫妻溝通模式與婚姻滿意度研究. 心理與行為研究, 10, 131-137.
梁, 郭成 (2014). 高校已婚青年教師的婚姻滿意度與成人依戀.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8, 865-868.
劉潔 (2014). 親密關系建立與維持的影響因素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吉林大學.
劉文, 毛晶晶, 俞?,|, 李鳳杰 (2014). 青少年戀愛關系, 內隱傾向發展特點及其與依戀的關系. 心理科學, 37, 395-600.
劉漪蓉 (2012). 親密關系中的滿意度與沖突研究綜述. 社會心理科學, 27, 290-294.
劉澤文, 崔萌, 韓易靜 (2014). 青年戀人的成人依戀、沖突解決行為與親密關系滿意度.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8, 597-601.
奧登, 周虹, 白文興 (2014). 童年期被虐待經歷對大學生戀愛暴力發生的影響.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2, 1247-1249.
邱莎莎 (2010). 成人依戀、親密關系動機、與大學生親密關系質量的相關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陜西師范大學.
蘇彥捷, 高鵬 (2005). 親密關系伴侶在沖突中的行為及其歸因. 北京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42, 122-130.
孫時進, 李淑梅 (2010). 研究生特定群體婚戀問題研究. 心理學探新, 50, 60-65.
曾紅 (2012). 婚姻溝通模式、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的研究. 西北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 49, 123-127.
張田, 傅宏 (2013). 宜人性對大學生戀愛寬恕的影響: 有中介的調節模型.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1, 508-511.
Baucom, B. R., Atkins, D. C., Eldridge, K., McFarland, P., Sevier, M., & Christensen, A. (2011). The language of demand/withdraw: Verbal and vocal expression in dyadic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5, 570-580.
Bradbury, T. N., & Karney, B. R. (1993). Longitudinal study of martial interaction and dysfunction: Review and analysi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13, 15-27.
Campbell, L., Simpson, J. A., Boldry, J., & Kashy, D. A. (2005). Perceptions of conflict and support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role of attachment anxie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8, 510-531.
Christensen, A., & Shenk, J. L. (1991). Communication, conflict an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n nondistressed, clinic, and divorcing couple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9, 459-463.
Colarossi, L. G., & Eccles, J. S. (2000). A prospective study of adolescents’ peer support: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9, 661-678.
Cramer, D. (2003). Facilitativeness, conflict, demand for approval, selfesteem, and satisfaction with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7, 85-98.
Fincham, F. D. (2007). Attribution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From balkanization to integra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Gottman, J. M., & Levenson, R. W. (2000). The timing of divorce: Predicting when a couple will divorce over a 14-year perio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2, 737-745.
[關鍵詞]管理心理與行為;大學生;情緒化特征;干預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7.01.239
1 大學生情緒化特征的概況
1.1 大學生情緒化特征的內涵
1943年,在《人類激勵的一種理論》一文中,馬斯洛正式提出了需要層次論,即五種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上述五種需要是按順序逐級遞升的。一般說來,當下一級需要獲得基本滿足以后,追求上一級的需要就形成了驅動行為的動力。當他的基本生理需要未被充分滿足,必定會影響其他幾項高層次的需要的實現。[1]學生作為社會的一類特殊群體,當大學生的五種需要未被充分滿足時,就會產生上述的情緒化問題。
情緒化是指缺乏對自己情緒控制、不能很好地克制不良情緒,也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得體情緒的思想狀態、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心理學家把情緒界定為四個基本類型,即喜、怒、哀、懼,認為其他情緒都是從基本情緒中分化出來的。[2]大學時期是青年心理逐步成熟的重要時期,也是情緒豐富多變,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成熟的時期,時而單純,時而復雜,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會因為知識學業、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產生各類不理解和不適應,從而導致情緒化。隨著大學生的步入校園、學習活動、人際交往以及戀愛情感的影響,大學生的情緒帶有鮮明的特征。
1.2 大學生情緒化特征表現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第二個“心理斷乳期”,是一個非常關注自我,注重個性表達,情緒體驗豐富,情緒波動起伏的時期。他們的情緒特征不僅具有青年期的強烈性特點,還有自身一些鮮明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消極性和依賴性。此特征主要表現為大學生步入校園時期,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理想大學與現實大學的差距使學生產生挫敗感,通常帶著遺憾、失落、沮喪的情緒入學,表現出對學校或專業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形成消極心態;另一方面,大學生受社會經驗和認識限制,無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生活,對家庭、學校和社會具有明顯的依賴性,從而會出現畏懼、退縮等畏難情緒。
(2)階段性和層次性。在學習活動中,大學生的情緒特征表現出階段性和層次性的現象。新生陌生感與好奇感、自豪感與自卑感混雜,情緒波動感較大,學習環境、課程、方式的改變,容易產生學習上的困惑、迷茫,喪失學習信心;大二、大三逐漸失去了那種毫無掩飾的單純和率真,面對專業課及學習成績、考研的壓力,往往被一種無助和抑郁的情緒所淹沒,很長時間不能擺脫,抗挫折能力較差,同時缺乏對專業知識的客觀評價,對工作前景缺乏正確認識或者不感興趣,導致缺乏學習熱情;畢業班學生面對畢業論文及擇業問題,壓力感倍增,會表現出沉默寡言、充滿焦慮等情緒。
(3)內向性和表現性。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大學生的情緒又表現出內向性和表現性的雙重特征。大學生會在某種場合將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隱藏于心。學生依賴感較強,安全感較弱,在集體生活中變得敏感、脆弱,缺乏人際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缺乏人際交往的基本能力和技巧,產生人際交往障礙。自卑、孤僻、消極的不良情緒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經常發生。戀愛方面,大學生戀愛觀較為開放,重感情、易沖動的情緒產生較強的表現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同時也缺乏理智的駕馭能力。
2 大學生產生情緒化特征的原因
不同性格的行為動機和基本心理需要各有偏好,偏好程度決定大學生對某方面事項的敏感性,這些敏感事項也就成為個體情緒產生的敏感源即情緒誘因。[3]大學生的不良情緒的產生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和社會因素,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思想和生理的成熟程度。由于剛剛成年就步入大學校園,大學生的生理趨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心理方面未趨于穩定。面對一些新生事物和環境思想不能從容地適應和接受,時而獨立,時而依賴,很容易被情緒所左右,產生情緒沖突。
(2)大學生情緒體驗不夠深刻,畏難情緒很重,壓力大。由于當今的“95后”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這樣的家庭環境造成了大學生承受苦難的能力非常差,一旦發生不順心如意的事情或者是學習困難,情緒馬上轉為悲觀,害怕困難,不敢擔當,甚至很長時間會陷進無助的困境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面對高校年年擴招,很多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就失業的窘境。父母的期望、自己理想與現實的差異一直圍繞在大學生的頭腦里,進而產生很多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自卑等復雜情緒。
(3)社會因素及自我監控能力的影響。社會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在生活浪潮和物質利誘面前,中學時代的率真和單純漸漸退去,從眾心理使大學生們失去了性格的自然性,在人際關系方面時常表現得很內向。人際交往過程中,大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較弱,溝通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差也影響到人際關系的處理。[4]
(4)戀愛動機不端正,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大學生的戀愛動機不是出于愛情本身,而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孤獨或從眾心理。這類學生在衽際焙萇侔蚜蛋行為與婚姻結合起來考慮,自主性強,缺乏責任感。面對單相思、愛情錯覺、失戀等戀愛心理挫折,不僅對學習造成嚴重影響,還會產生許多失去理智的嚴重后果。
3 對大學生情緒化特征的干預策略
情緒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隨著人們對情緒功能的認識加深,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情緒應對的適應價值,考慮到大學生的情緒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在管理心理與行為視角下,真正地解決大學生情緒化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從多方面入手。
3.1 思政策略
高度重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完備預防干預體系。大學生處于青年中期,出現情緒心理上的障礙是一種客觀現象。畢竟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成熟的時期,單憑大學生自身的力量,還不能順利地實現心理成熟和社會成熟的任務,還避免不了種種障礙和問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學生情緒化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當然,高校成立預防和干預領導小組也是必不可少的。
3.2 抗挫折策略
在大學生發生情緒化傾向時能及時遏制不良情緒并采取積極引導。大學生在挫折面前經常會手足無措,面對困難情緒比成人更強烈。這時候正確的積極引導,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在發現學生朝著不良情緒化方向發展時及時遏制,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顯得尤為重要。
3.3 危機策略
高校要具備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輔導機構,心理健康咨詢老師要真正地把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幫助大學生處理好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困擾的心理咨詢機構必不可少,要配備一支高素質、專業性強的心理咨詢教師隊伍,真正地為情緒化學生解決心理的實際困難,而不是簡單流于形式。
3.4 調查策略
高校要經常能開展心理問卷調查進行宏觀監控。心理問卷調查是簡潔地反映大學生內心真實想法和存在問題的有效辦法,經常開展心理問卷調查顯得尤為重要,這樣能夠避免遺漏因情緒化問題而導致心理問題的一些學生。
3.5 引導策略
輔導員專業化素質要過硬。輔導員是大學生在四年學習生活中影響最深的人,輔導員的一言一行,包括對待學生的各種態度、處理學生事務的方法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內心發展。專業化素質過硬的輔導員會很實際地解決很大一部分情緒化學生的心理問題,其為高校心理工作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
3.6 心理策略
高??梢葬槍Σ煌瑢I的學生開設不同類型的心理課程。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高大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為應對不期而遇的危機做好準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開設不同類型的心理課程,這樣會為大學生面對就業時而產生的情緒化問題掃清障礙。同時,通過建立心理輔導室,發揮心理輔導室溝通、疏導的作用,使他們在認知、情感、行為方面向正能量方向發展。
3.7 制度策略
高校應建立相關的工作制度。制度就是執行力。通過國家各項法律制度、學校各項的規章制度及大學生手冊來規范大學生的行為,同時,建立完備的心理危機預警制度、心理問題學生的后期跟蹤制度,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最大限度地避免心理突發事件的出現。
3.8 網絡策略
隨著現代信息化教育的不斷發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平臺,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端正專業思想及技能,為社會培養出真正的醫學管理人才。積極嘗試把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創新教育方式真正地提上日程。在網絡化的社會環境下,利用網絡發展,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從理念到內容、方法、途徑與運行模式。當然,如何化解大學生網絡心理服務需求強與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不能滿足之間的矛盾也是迫在眉睫。[5]
4 結 論
曾經說過:“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痹诠芾硇睦砼c行為視角下,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難生的角度出發,不斷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機制,不僅可以減少危機事件發生,對充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高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種便捷、有效的途徑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安妍.不同情緒狀態下自我監控能力與人際素質[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1).
[2]任寶崇.組織管理心理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3]劉偉.大學生情緒化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華北礦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0(4).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新生;挫折;應對
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經過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和公立院校、民辦院校構成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的一個新格局。中外合作辦學通過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機制,推動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和現有教育體制的改革創新,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緩解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社會供需矛盾并增加了多樣性和選擇性。[1]因為辦學性質,辦學條件的特殊性,其生源構成相對于于公辦一本、二本院校存在一定的差異和特點。本文希望通過對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入學新生挫折狀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學生抵抗挫折的心理能力,建立和諧穩定的校園秩序,推動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并為相關的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一、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一般特點
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特征是人性化的培養理念、科學化的培養方法、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國際化的培養目標。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校園文化是國際視野中的多元文化的大融合;注重校園環境建設、風景優美,大多數建筑設計比較新潮,雖然沒有歷史厚重感,但也意味著嶄新的開始,沒有包袱、可以輕裝前進;管理上更側重以學生為主,服務學生的理念,有各類豐富的課外活動調劑學習生活。
我國以公立院校為主,私立院校包括中外合作辦學的歷史很短,其生源構成復雜: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往往跨本科二批、三批,大部分來自于本科三批,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因為成績不理想,進而另辟蹊徑以經濟為基礎進入中外合作項目,以獲得較好的學習機會和學歷文憑[2];學費較高,一般是國內公立院校的3倍以上(因為公立院校有國家財政補貼),參與合作項目需要讀外方學位的學生學費更高;家庭背景復雜,雖然學生整體上的經濟狀況似乎要好一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家庭貧困,家長望子成龍,舉家借債讓孩子上大學,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凸顯了學生間的貧富差距;學生個性張揚,雖然不擅長傳統的應試教育,但是不乏多才多藝之人,動手能力、社交能力、適應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均較強,但自律意識較弱,有的學生課本學習積極主動性不足。
二、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新生挫折調查結果
心理學研究認為,如果不確信人們將會如何回答你的問題,或者你正在尋找不同的答案,那么開放式問題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開放式問卷調查需要采取內容分析的方法,先找到回答中重復出現的內容,然后計算每種內容出現的頻率,以了解每種回答在人群中的流行情況,可以發現那些獨特而富有創造力的回答。當然,這種調查需要大量的閱讀勞動,耗時耗力。[3]
為了得到學生真實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本研究以"根據你自己的切身體會談談如何應對挫折"為題,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新生在第一學期末發放調查問卷,新生在開放式問卷中自陳的挫折體驗經統計如下圖:
在問卷中,新生談到最多的是學習挫折,其中包括中考和高考的復讀,尤其是高考失敗的陰影,大多數人對上三本心有不甘,感到學習壓力大,有自卑感。其次是戀愛挫折,尤其是失戀導致強烈的情感困惑,有的總結自己高考成績不佳是由于高中談戀愛的不良影響造成的。居于第三的家庭變故挫折中最多的是親人離世,其次是父母離婚,或者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第四項,貧困挫折,雖然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學費高,其中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家庭貧困生,因為貧富差距明顯,加上同學間攀比盛行,令他們有挫折感。第五項,經歷疾病挫折的學生雖然是極少數,但是他們對疾病充滿恐懼。最后一項,是個別學生為自己太胖、太矮、面有胎記等體貌特征而苦惱自卑。
新生調查摘錄:
實錄一:我的愿望一直都是考上一個一本院校,在高二時學習名列前茅,我甚至許下偉大宏愿,要上比北大清華分都高的國防科技大學,但是活就是不遂人愿,我的愛情在這個最不該來的時候降臨了,我喜歡一個女生。戀愛不耽誤學習,那是天方夜譚,除非你不是真心的,我學習一落千丈?!疑狭艘粋€三本,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卻很骨感。
實錄二:09年,我來到了這個陌生卻又向往的地方:xxx國際學院。說實話,這并不是我最喜歡的大學,但在這里,我圓了我的大學夢,十幾年的求學征程,早已讓我心力焦瘁。我來自農村,當初是咬緊著牙交了高額學費,來到xxx。本以為到學校后可以干點勤工儉學什么的,一個月應該花不了多少錢??蓪嶋H我在這里感到非常的自卑,而且壓力非常的大。因為同學大多都來自城市,家境狀況都不錯。平時,經常會有些聚會什么的,還有就是同學的生日。畢竟大家都是新生,因此,任何的活動都非常的積極,互相請客吃飯更是常有的事。這些完全打亂了我的生活規劃,我只好借錢或是編理由向家里要錢。說實話,每次向家里要錢我都感愧疚,并且帶有負罪感。因為自己都這么大的人還要靠父母養活,心里實在難以接受。我不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但進入大學后,我好像也開始學會了攀比,因為每一次和同學一起去買衣服,心里都特不舒服,因為自己穿的太寒酸了。
實錄三:還記得,老師問:“同學們,你們誰可以說自己沒有經歷過挫折?”有人說:“來這里上學的人,誰沒有經歷過挫折?!否則,我們就去北大清華了?!迸赃叺耐瑢W們哄堂大笑,我也笑著說:“就是!”但我更明白自己來到這里經歷的心路歷程,記憶中的那段時間夾雜著雨水、淚水,還有陌生。陌生的學校,陌生的同學,讓新來的我有些許不安,但讓我壓抑的是,來到了一所昂貴的三本學校,作為孩子,誰不想讓自己的父母為自己驕傲,但我失敗了。不知道,在這所學校,我的機遇在哪里?
實錄四:“心理健康課”,一開始我覺得這課可有可無,我們都多大了,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第一次課來了,不是為了課,而是怕老師點名,來到教室,手機打開看小說,但是我發現周圍的人都在鼓掌,我就聽了會兒,然后我就聽了一學期。老師很激情,講課也很HIGH,老師沒有照著課本讀,而是用一個個例子,用“潤物細無聲”的方法,走進我們心里。我郁結了多年的心病也開始緩解,我現在有了生活的目標,我很感謝這門課,也感謝我們親愛的老師。
實錄五:一學期的心理健康課過得好快,老師像灌溉花園的溫和的園丁一樣,精心給予我們營養物質,而當我這根枯草正在“咕咚咚”喝個飽時,老師卻宣布時間到了!真是意猶未盡啊!從沒想過心理健康課會上得這么盡興!
三、針對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新生挫折情況的應對途徑
針對新生的常見問題,建議制定配套解決方案,縮小學生挫折感受的范圍和程度,可以采取上好心理健康課、強化成才教育、加強學習指導、給貧困生提供切實幫助、建立多元化和諧校園等具體措施。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
作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課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傳授大量的心理健康知識,這一點是其它任何教育方式都不可比擬和替代的,對預防大學生心理問題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目的是預防,“防重于治”,而不是等學生出現了問題再想方設法去補救。心理健康課注重教學完整性,課程的內容涵蓋了大學生這個群體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易產生問題的各個方面[4]:自我意識、情緒情感、個性、人際交往、愛情與性心理、適應、學業壓力、挫折、心理咨詢與治療等,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得到有效的指導和改善。通過教學不僅給學生們傳授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而且在理論中貫穿著許多切實可行、可操作的自我調節方法:如正確自我歸因、合理調整自己的抱負水平、控制憤怒、適度宣泄、妥善運用人際交往技巧、壓力的應對、正確對待愛情和性心理、挫折承受力的培養等。心理健康課要個性化教學, 讓學生主動參與,有情感交流,可以配合講授法的啟發式教學、案例分析、討論、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籍以提高教學效果,。
2正確看待挫折,強化成才教育
有首歌詞寫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其實,挫折教育本身應包括成才教育,因為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要讓受挫的學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愿景,才能把挫折當作墊腳石,在困境中奮發圖強。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有八十掛帥的姜子牙,現有數學曾考1分的馬云。他們成功是因為他們付出了更多的艱辛與努力。條條大路通羅馬,要教育學生認識到自己本身的優勢與劣勢,尋求適合自我的成才之路。
3加強學習策略、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習自信心
由于合作辦學學生的高考總分整體上偏低,所以,新生普遍有學業不佳導致的自卑感,一些同學信心不足, 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情緒和學習積極性。高校以學生為中心,就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引導新生的學習興趣,防止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因學習困難而挫傷學習積極性。專業課教師要注意講究策略和方法,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疏通,努力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協助新生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教會他們科學管理與支配時間;學校要多舉辦一些有關學習方法、記憶策略的大型講座和學習經驗交流座談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學習自信心。[5]
4采取多種措施進行戀愛引導
本調查發現,除了高考的挫折,失戀是排在第二位的新生挫折體驗,而且,許多同學坦稱:中學戀愛對自己的高考成績不佳影響很大。所以,從中學就要開展以預防為主的青春期教育、性教育,在引導男女生健康交往的同時,幫助學生認清早戀的危害性,分析早戀會導致的不良后果,讓學生及時調整心態,把時間和精力投向長遠的奮斗目標上。其次,高校應大力加強對大學生的戀愛挫折的指導。分析近年來媒體上關于大學生自殺的報道可以發現,其中絕大多數人自殺的緣由與失戀等情感受傷關系密切。大學生雖然從生理上來說已經成熟,但在心理上還沒有成熟,他們正處在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的時期,有些情感脆弱的學生會因為戀愛失意導致行為失常,甚至出現傷人、自傷等極端過激行為。所以,一定要重視并采取切實措施加強戀愛引導,要了解學生情況、及時發現并關心遭遇戀愛挫折的學生。心理健康課的任課教師要掌握現實素材,有的放矢,用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開展課堂討論,強化學生正確的情感認知,案例和討論要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要舉辦專門的愛情和性心理系列講座,并加強對大學生情商的培養,提高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尤其是對憤怒沖動的控制能力;最后,輔導員要發動同學互相幫助,形成集體支持的良好氛圍,對于比較嚴重的問題,要進行危機干預,發揮學?!靶睦碜稍儭睓C構的時效性作用。
5給貧困學生提供切實的幫助和關懷
雖然中外合作高校的學生大多家庭經濟寬裕,但是也有來自傾全家之力舉債讓孩子上大學的貧困家庭,在社會攀比成風的大環境下,身處有“貴族學校”之稱的貧困生,同學間凸顯的貧富差距使他們受到有形無形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他們是弱勢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懷和幫助。首先,努力幫助他們改善經濟條件。通過發放國家助學貸款、臨時困難補助、貧困獎學金、師生愛心捐助、一幫一等活動使特困生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時,設置勤工助學崗位、聯系社會企業機構提供假期、周末兼職打工的機會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取得勞動報酬,增加收入。其次,關心貧困生的現狀,鼓勵其他同學走近貧困生,了解他們的生活,尊重他們的人格,體會他們的心理感受,讓貧困生在集體中得到更多的關愛,主動走出自卑的心理困境。最后,要教育貧困生珍惜在大學里讀書的機會,認真學習,增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要和其他同學盲目攀比,要善于分析環境中的利與弊,通過實踐來增強自尊和自信,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奮斗方向,堅信天道酬勤、知識改變命運,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光明的前景。
6加強學校軟環境建設,構建多元化和諧校園
心理學認為,受挫者的挫折反應總是在一定的挫折情境中產生的,挫折情境是產生挫折的重要條件,如果挫折情境得到改善或消除,挫折感也就會隨之消失。因此,設法改變挫折情境是克服挫折的一個重要方法,融洽民主的生活環境會大大降低不良情緒發生的程度和頻率。提高大學生耐挫力,不僅要靠學生自身的主觀調控,更需要以先進的制度和管理模式改善校園軟環境,尤其要保證信息溝通渠道的暢通,如設立院長學生助理團、家長委員會、學生申訴委員會、院長信箱、法制督察處,定期召開師生座談會等,好的校風學風、協調的人際關系、恰當的獎賞與監督機制、民主協商與對話制度,是幫助大學生減少和克服挫折的重要條件。從新生入校報到開始,學校就要為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提供幫助,做好新生的接待、安置、熟悉環境,舉辦家長見面會介紹學校概況和各專業情況,讓學生和家長感受到充滿蓬勃朝氣、和諧融洽的校園氛圍。另外,還要給學生提供醫療保險,讓身體不佳的同學無生病之憂;為了減少學生對就業的擔憂與迷茫,學校要經常舉辦模擬招聘會,提前模擬招聘會的流程和面試過程,讓同學感受招聘會的氛圍,對就業方面有充足的準備;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說破生死,正確對待親人離世帶來的情感沖擊,珍惜生命,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具有多元的文化氛圍,對學生的培養方案要求人性化、個性化[6],注重對學生的引導、疏通。所以,對于不同年級、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譬如,對于那些缺乏自信、性格內向、自卑的學生應多給一些積極暗示和期望,多鼓勵、支持他們參與學生集體活動中,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對于心理素質較好、耐挫性強的學生可以采用激將引導法,促使他們挑戰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傊?,學校要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促使學生提高挫折抵抗能力,挖掘自我潛能、不斷學習探索、不斷自我完善,以實現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為國家培養優質人才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 胡泊.中外合作辦學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6月.
[2] 錢峰.做好中外合作辦學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年第1期,227.
[3] [美]Annabel Ness Evans等著,心理學研究方法[M].周海燕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年.318-319.
[4] 張怡斌.基于通識教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探索[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 年 8 月.
[5] 王嘯天.民辦高校新生挫折及其應付方式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3.
[6] 鄧琪,許駿.中外合作辦學跨文化教育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4卷第4期,140-144.
一般來講,心理健康研究屬于個體對象層次,但在某種程度上,又具有一定的群體性特征。因此,心理健康范疇是介于中觀與微觀之間的研究。大學生有很多共同點,而不同類別的學生群體又具有鮮明的特征。本文研究對象為地方建筑類高校學生心理,旨在通過調查研究某地方建筑類高校學生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能進行教育效果的檢驗。
一、調查對象特點分析――地方建筑類高校的學生構成分析
(一)性別特點
在調查的500份問卷中,男生占83%。
通過大樣本總體成數檢驗,設H0:P=0.5 H0:P>0.5
Z=(0.83-0.5)/√[0.5(1-0.5)/500]=14.85
α=0.05,Z0.05=1.96 14.85>1.96 否定原假設,即可認為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統計結果表明該地方建筑類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差異較大,男生多于女生。
(二)生源來源特點。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生源為75%,經過大樣本總體成數檢驗
Z=(0.75-0.5)/√[0.5(1-0.5)/500]=11.25
Z0.05=1.96 Z> Z0.05,即可認為農村生源多于城鎮生源。
(三)擇校(或專業)原因分析
學生選擇建筑院?;蚪ㄖI就讀的原因中,選擇“家中有從事建筑行業的,能夠安排工作”的占22%,選擇“父母或重要親屬擁有建筑產業,日后繼承家族產業的”占16%,選擇“建筑業每年的用工需求量大,易于找到工作”的占54%,選擇“單純喜歡建筑類相關專業,填報志愿時未考慮其它因素”的占7%,選擇“隨便填報志愿” 的占1%。其中前三項選擇均與日后的工作相關聯。
將前三項合并為“與工作相關”,所占比例為92%,將后兩項合并為“與工作選擇無關”,經過大樣本總體成數檢驗,
Z=(0.92-0.5)/√[0.5(1-0.5)/500]=18.92 Z0.05=1.96 Z> Z0.05
即可認為地方建筑類高校的生源在選擇學?;驅I時均與工作相關。
二、心理問題分析
在調查的500名學生當中,認為自己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的有31%。地方建筑類高校的學生具有男生多、家庭收入低、考慮現實問題等特點。在該類特征影響下,其心理問題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學業引起的心理問題較少。
認為自身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當中,只有5%與學業有關。換句話說,500名被調查者中只有8個人存在學業的困擾。
(二)情緒問題比較普遍。
500名調查者中,超過40%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情緒問題,當然其中一些并不認為這屬于心理問題。然而我們知道,情緒對心情有著直接的影響,對心理也存在著間接地影響。長期的情緒激動、低落等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
(三)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敏感。
大學人際關系較為單純,但人際關系問題也是影響學生情緒并間接影響學生心理的一個主要因素。而在眾多人際關系中,又數宿舍人際關系最為重要。宿舍人際關系是大學生中最為密切、直接的人際關系,也是最不可避免的人際關系。大學生活中,宿舍生活至少占到1/3的時空,因此也是事故最為頻發的敏感地帶。
(四)情感問題。
大學階段學生性心理趨向于成熟而又遠未達到真正成熟的階段,有一定的性意識,對異性興趣增大,情感生活的重要性逐漸增加,成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愛情是一種濃烈的感情,具有唯一性與排他性,最炙熱也最容易帶來傷害。在大學中,因為戀愛、失戀、單戀等引起的自傷、自殺、傷人、殺人、抑郁等現象層出不窮。
(五)大學生活適應問題。
適應性問題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中,如不能順利過渡到大學生活、適應大學生活,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并進而影響學生的整個大學階段。因此,這是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應重點關注的內容。
(六)就業心理問題。
由于較高的就業率,就業引起的焦慮問題在建筑類高校中相對較少。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業心理問題可以被忽視。地方建筑類高校的就業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就業層次較低引起的挫敗感、從業流動率大引起的不安全感以及女生就業困難引起的不公平感。
(七)調查中集中體現的不健康心理。
第一、自卑心理
異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全部精力幾乎都用在考試型學習方面,大學更強調全面綜合的發展。而在地方建筑類高校中,農村生源、中低收入水平生源較多,高中階段參加課余活動少,其它文藝、體育技能也較少,知識面不寬。當進入到五彩繽紛的大學中來,這部分生源的挫敗感會增強,自卑失落的心理較為常見。
第二、冷漠心理
冷漠心理是自卑心理的延伸。冷漠即不關心,不關心源于不了解,不了解是因為不參與,不參與很大程度上由于膽怯與自卑。外表的冷漠往往是內心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用外表的冷漠來掩飾自我的自卑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堅強。
第三、孤獨感受
孤獨感受又與自卑心理和冷漠心理息息相關。其實很多時候,有些學生看見他人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心中無限向往,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有一部分學生總感覺自己被大學的世界拒之門外,主動的或被動的,必然的或偶然的。但無論原因如何,缺乏了集體生活的個人,孤獨的感受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導致情緒失落的主要原因。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途徑
(一)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心理健康的趣味性與知識性相融匯。
從心理學講座的上座率上不難發現大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渴求程度。在很多學生看來,心理學本來就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學科,科學、神秘而又令人著迷。因此,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充分利用好學生的獵奇心理,以趣味性為切入點,以知識性為目的,二者相融合,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教育學生的效果。
第二、健康教育的預防性與治療性相結合。
很多人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即解決心理問題為主要任務,預防心理問題為次要任務。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也是大學心理健康問題解決起來總是事倍功半的原因所在。健康教育應首先做到預防為主,防微杜漸、未雨綢繆。發現問題越早,解決問題越容易,而不能當沒出現危機事件時放任自流,一旦出事再積極治療。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將預防性與治療性相結合才能更加有效。并通過研究總結不同心理問題初期的表現,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解決。
第三、教育開展的課堂性與生活性相貫通。
心理健康教育的收效絕非幾次課堂教學就能實現,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來。只有有意識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心理學知識才算了學會了學懂了,不然再多的理論也起不到好的作用。
第四、教育者的專業性與業余性相輔助。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實施者主要包括心理學教師、心理咨詢師,業余實施者主要包括輔導員、社會工作者、教師、黨團干部、學生干部等。專業的開展方式包括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咨詢。業務的開展方式主要包括其他人員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礎,但業余的心理健康教育圍繞著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為存在了其中一種就認為另一種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第五、教育過程的整體性與階段性相協調。
不同年級學生關注的重點是不同的,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是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和學生學習的專業課是一樣的,有一個由淺入深的層次性問題,例如對大一的學生沒有必要開展過多關于就業焦慮的心理疏導。所以心理教育和職業生涯是一樣的,都需要規劃,需要整體性與階段性的協調。
(二)高校學生工作與高校社會工作相結合
目前很多高校的學校社會工作基本上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所代替。雖然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有重合的部分,然而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的理念與方式卻存在著較大的區別。社會工作強調“助人自助”,學生工作注重全面細致,面對同樣的問題所采取的主要工作方法方式也可能不盡相同。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服務的主體是相同的。有效的整合學校社會工作和學生工作的優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可以從積極構建系統預防、合理完善資源分配、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和及時介入危機事件四方面入手。
(三)通過高校黨團建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肩負著為黨輸入高素質的新鮮血液的使命,同時也是加強大學生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為了提高高?;鶎狱h建水平,從學生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積極融入大學,應從改變形式主義的黨員發展程序、改善僵化枯燥的基層黨建活動、改良作用單一的學生黨建功能、改革動力不足的黨建創新機制幾個方面入手,拓展高校黨建思路,切實提高黨建水平。
(四)避免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
青年大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且尚未形成自己確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易被社會思潮所影響。例如散漫的新自由主義、功利的實用主義、虛偽的民主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虛榮的拜金主義以及獵奇的等不良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均存在著負面的影響。在此影響下,大學生形成了頹廢型行為、功利型行為、冷漠型行為、沖動型行為和享樂型行為,最終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了抵御不良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高??梢詮奶岣咚颊逃綀猿掷碚撀撓祵嶋H、強調學習主體地位運用現代媒介手段、了解學生個性心理,控制正確輿論導向幾個方面加以改善。
四、小結
大學生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達到真正成熟的階段,因而在心理發展中,就難免出現許多矛盾和沖突。在有些情況下,大學生不能很好的處理心理發展的矛盾和沖突問題,所以在高校中才會頻頻出現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極端行為。例如大學生跳樓、馬加爵碎尸、藥家鑫殺人、以及在大學校園中各種各樣的非主流個性張揚等現象,讓曾經的天之驕子如今飽受爭議,無數次因為各種事件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些現象的背后,其實質還是反映出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包括:學業問題、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情感問題、大學生活適應問題、就業問題等。大部分學生心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因此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困擾,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在地方建筑類高校中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適應性強、抗壓性好的建筑類人才。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2]樂國安.《應用社會心理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3]巴倫著,楊中芳譯.《社會心理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4]陸士楨,王,《青少年社會工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9月
[5]張明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摭論》,今日科苑,2003年4月
論文關鍵詞:閱讀療法心理健康大學圖書館
論文摘要:闡述了閱讀療法的概念和作用,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探討了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的意義和作用,并提出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服務的方法和技巧。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因素急劇變化的時代,生活節奏加快,競爭13益加劇,對人們的思想形成了強大的沖擊。當代大學生由于成長過程中的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心理疾患已成為普遍而又嚴重的問題。為數不少的學生在性格、情感上存在缺陷,相對缺乏獨立自理能力,而且耐挫力較差,適應能力偏弱,導致在人際交往和面對新環境時引發出許多問題。與此同時,大學生們還存在著許多心理壓力,這些壓力來源于很多方面,有社會各種輿論帶來的壓力,有家庭傳統觀念和教育觀念與自身觀念的沖突帶來的壓力。大學生因心理障礙而休學、退學的占總退、休學人數的30%左右,自殺、犯罪的發生率也呈上升趨勢。以上情況不得不引起我們對當代大學生心理狀況的擔憂和如何應對的思考。圖書館是大學生學習和獲取信息資源的地方,對學生的學習和思想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為使圖書館發揮預防、化解、排除大學生心理問題、思想問題的教育職能,近些年興起了“閱讀療法”,用以治療大學生心理問題。如何利用圖書館的有效資源,拓展高校圖書館服務內容,開展有特色的個性化服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治療心理疾病,是目前高校圖書館應該重視的一種新型服務方式。
一、閱讀療法的概念與作用
所謂閱讀療法,是運用生理學、醫學和讀者心理學的原理,通過有選擇的讀物和指導性閱讀,來尋求心理問題的答案和解決的辦法。閱讀療法能夠排除讀者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改善情緒,調整其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以達到輔助醫療的治療目的。作為一種簡單方便的心理自助療法,其應用已越來越廣泛。美國科學家斯塔克在一項全美調查中發現,84%的心理醫生在使用閱讀療法,該療法在增進自信、改變行為和人際關系方面有特別療效。
閱讀療法通過治療者向讀者推薦一些有益的相關書籍,使讀者通過閱讀來達到緩解、消除心理失調,促進心身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作為人的精神食糧的書籍,自古以來就有充實人的精神、滿足人的欲求、啟迪人的心智、調節人的情緒的作用。閱讀療法的干預水j可分為四個方面:智力的、社會的、行為的和情緒的。在智力水平上,閱讀療法可激發讀者對自己的態度與行為進行反思與分析,并意識到處理問題的方法,獲得關于人的行為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發展自己的必趣;在社會水平上,閱讀療法能擴展人的認識范圍,強化禮會和文化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也有助于讀者培養正確的人生觀,更加有效地生活;在行為水平,閱讀療法可增強人的活動能力,給讀者提供機會,以便在想象中體驗各種行為模式,考察其可能的結果,也有助于抑制不成熟的行為,促進成長;在情緒水平卜,閱讀療法可使讀者獲得許多經驗,在閱讀過程巾可以有意或無意地獲得情感的支持、認同,并通過體驗作者設定情境中的恐懼悲傷,使內心的焦慮得以釋放,使情感凈化,從而使被壓抑的情感和體驗進入意識之中,開通情緒和沖動表達的渠道,獲得領悟,為讀者提供機會以了解自己的動機和他人特定情況下的動機,找到解決類似問題的辦法。閱讀療法既可以單‘地使用,也可以與其他療法…起使用。閱讀療法的關鍵是推薦的書籍應符合治療目的、當事人的病情和病兇以及閱讀水平、閱讀興趣。要避免觀點模糊甚至錯誤的書籍。閱讀過程中,讀者若能撰寫讀書筆記,并得到治療者積極的關注和指導,則效果更好。因為閱讀療法有無壓力、無顧慮、無強制性、具有暗示作用的獨特優勢,使讀者易于接受。
二、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的意義
1.通過閱讀療法使大學生及時排除心理困擾。大學生目前患心理障礙疾病的人數在不斷增加,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因此,應當采取預防為主,標本兼治,防重丁治的原則,以便有效地抑制住患病率二升的不良趨勢。讀者到圖書館可以無精神壓力、無顧慮地進行閱讀治療,也不必支付咨詢費用就能解決心理問題。因此閱讀療法相塒于心理咨詢而言,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閱讀療法具有娛樂、信息、益智、領悟等功能,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矯治,如同英格蘭布里斯托爾大學醫生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的:“閱讀詩歌比吞服藥丸能更有效地治療焦慮癥和抑郁情緒”。調查顯示大學生70%曾經通過讀書來解決心理困擾、排除心理障礙。所以閱讀療法不失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好辦法。
2.拓展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與方式。治療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圖書館是責無旁貸的。閱讀療法服務的丌展是對幾十年傳統、被動的圖書館閱覽服務方式的一種挑戰,它順應了信息社會高校圖書館發展的需要,增強r高校圖書館在社會文化、信息市場的競爭力。
3.發揮了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高校圖書館除肩負著信息眼務的職能外,還宿負著對火學生進行思想、心理、文化、信息素質等多種教育職能。圖書館作為人才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校教育的第二課堂,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職能,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以書籍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4.有利于逐步完善閱讀療法的理論與應用。閱讀療法在同的研究歷史較短,理論與應用研究十分匱乏,它的作用機理和應用效果還處在研究探索階段。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可以積累經驗,在實踐用中加強對閱讀療法的研究。
三、高校圖書館如何開展閱讀療法
1.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加強學習。由心理咨詢師對館員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工作人員要極大地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必須具備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心理學、醫學等基本知識,不斷地加強自身繼續教育,提高業務素質,充分了解學生的各種心理需求。
2.廣泛宣傳閱讀療法。我國對閱讀療法的研究還很少,研究進展較遲緩。圖=館可以利用宣傳欄、校,播站,舉辦講座等大力推介閱讀療法,向學生介紹閱讀療法的作用與基本常識。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一般都能從圖書館收藏的書刊資料中找到排解方法。這有助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乃至今后到社會上能夠自覺而有效地利用圖書這種特殊的藥石預防和凋適心理障礙,使之終身受益。例如,某圖書館舉辦j,“閱讀療法”展覽,以“現代生活的第二起居室——健康閱讀——快樂生活”為主題,推廣“以書為藥”的閱讀療法,并向讀耆推薦古代閱讀療法處方一一清代張潮開列的閱讀療法書目書本草和改編的常用對癥閱讀療法書日。
3.圖書館設立專門的閉讀臺療室。閱讀治療室應為專的閱覽室,環境應布置得輕松幽雅,使讀者感到精神放松。藏書要經過精心選擇,放置針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幫助的文獻。由經過培訓的咨詢靖員,提供心理咨詢書刊目錄和專題文章,輔導讀者進行有效閱讀。
4.進行網絡心理咨詢服務。在校園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常識,}傳具有啟發意義的佳作。讓更多的網者來學習。推薦優秀書目,以利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閱讀。還可以和來訪者在網絡進行交流,解答他們的困惑,使更多的大學生獲益。
5.豐富館藏資源,編制專題書目。閱讀療法必須有相應的館藏資源,應根據需要合理地進行文獻配置。還要根據學生需求,有針對性地、經常地提供心理咨詢書目、刊目、專題文章,開展導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