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5 03:47:28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生德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初中學生具有獨立的思想,是思想和行為上都比較獨立的群體,學生之間由于思想上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要對班級內的學生的基本狀況有所了解,對每個學生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要有一定的了解,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的時候,班主任要及時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不能以學生成績的好壞作為教學管理重視程度的評價標準,雖然班主任面對的學生數量比較多,教學工作也是比較繁重的,但是對待學生不能夠采用單一的方式,每個學生的適用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賞識學生的能力,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對于學生來說,不論是處于什么樣的學習階段,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賞識,每個人都是渴望被表揚和夸獎的,對于自尊心比較強的初中生來說更是如此。在初中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在教學工作中要多尋找學生們的優秀品質,對于學生的缺點在及時糾正的同時,也不要太過挑剔,通過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讓學生能夠增強自身的學習自信心。對于班級中出現的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更需要班主任的關心和鼓勵,這些學生可能并不是因為智力上的缺陷造成的學習上的落后,只是缺乏學習的動力或者是對學習沒有自信心造成的,班主任對待這樣的學生更需要具有耐心,班主任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其他優點,及時地進行鼓勵,學生通過教師的贊許和鼓勵,對自身充滿信心,在學習方面也會更加地努力,間接地提高學習成績。比如:對學生進行鼓勵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形式,班主任要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班級的溫暖,班主任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適當給予學生鼓勵的眼神,肯定的微笑,一句輕聲的問候或者是輕拍學生的肩膀,這樣簡單的肯定方式對于學生來說都會是莫大的鼓勵,學生得到認可之后會增強自信心,激發更大的學習動力。鼓勵和表揚是學生取得進步的有效催化劑,促使學生取得進步。
三、關注集體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級就是一個整體,如果整個班級失去凝聚力的話,那么也就失去了生氣,缺乏活力的整體是不利于進步和發展的,所以說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要注重集體活動的開展,切實地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讓學生之間能夠做到互幫互助,在展現自身能力的同時也能夠互相學習,感受到集體學習的樂趣。比如:班主任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班級辯論會,找出比較熱點的話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辯論,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能夠感受到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增強整體的凝聚力。班級凝聚力也是良好班風形成的前提條件,良好的班風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使得班級管理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
中職學校德育的生活化所要解決的是學生的道德所“行”問題,即學生的道德生活實踐問題。學校德育中學生的道德生活實踐與非學校的社會人的道德生活實踐的主要區別在于:非學校的社會人的道德生活實踐完全是道德主體的自我行為,是一種非他人指導的道德生活實踐;而學校德育中學生的道德生活實踐則是在教師指導下的道德生活實踐。這種師導性道德生活實踐是經過學校和教師的設計和安排的,是在學校和教師道德要求的總體框架下發揮學生道德生活實踐的自主性、主動性,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在校期間通過開展有限的道德生活實踐獲得較為系統的道德實踐經歷,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到積極的道德行為轉化和道德境界提升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現實生活道德中的主人,則必須讓學生用自己的道德思維和掌握的道德知識,對自己的道德生活實踐進行自我設計和反思,能自主、自愿、主動地做經過自己獨立思考的、具有道德性的事,用自己的“道行”提高自己的“德性”。學生道德生活實踐中的師導性和學生的自主性是一種有機統一的關系,即教師對學生道德生活實踐的導師作用不是替代學生進行道德生活實踐,而是在發揮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必要的、適宜的“導行”;同樣,學生道德生活實踐的自主性也不是要放棄或擺脫教師必要的、適當的“導行”,放任自我道德生活實踐,而是在教師的“導行”中自主地開展道德生活實踐。因此,中職學校只有將德育的課程性與德育的生活化有機結合起來,即實現學校德育的“理實”一體和學生道德生活的“知行”統一,才能使學校德育在學生良好品德形成中發揮整體育人的作用,而輕視德育的課程性學習或忽視德育的生活化實踐,都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學校德育教育。
二、中職學校德育的課程性教學和生活化實踐的有機結合
1.在學校德育教育課程性上,既要突出德育課程主渠道作用,又要發揮其他課程的德育滲透功能
德育課是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這是由德育課的地位與性質決定的。德育課是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專門課程和主要課程,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關系到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向和學校的辦學方向,關系到職業教育的質量和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它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發揮著學校其他課程和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作用,就是通過德育課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識。所以在德育課教學中,必須全面落實國家德育課程教學大綱,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就業創業教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開展以生命教育、安全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預防教育、環境教育和廉潔教育為重點內容的專題教育。另一方面,要挖掘其他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的德育內容,發揮其德育滲透作用。全面挖掘其他課程中蘊涵的德育因素,將內隱的、零散的德育內容顯性化、系列化,發揮其他課程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文化課教學中既注重提高學生對文化知識的認知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又要挖掘文化課的德育因素,發揮德育的滲透功能,教師在把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講精彩的過程中,還要用德育因素自然而然地潤澤學生的心靈,真正實現教學的教育性。筆者學校是涉農職業學校,在專業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樹立專業意識,增強學好專業的信心,了解專業發展的前景和人才需求,而且還應根據學校涉農專業特點,在專業教學中向學生介紹中職畢業生在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居民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紹學好涉農職業技能對改變三農現狀、提升三農水平、推進大連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意義,這些都是德育滲透的內容。
2.在德育生活化方面,既要注意學生德育生活實踐的師導性,更要注重學生道德生活實踐的主體性
1.職業過程中典型挫折類型教育
這屬于預見性的教育。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與現代社會發展的一般性實際,中職學生常見的挫折有三種:(1)就業挫折。表現為就業難,實際的擇業和就業中,現實和自己的理想有著較大的差距,既有學歷低的原因,也有個人技能低的原因。(2)人際挫折。中職學生作為將要成年或剛剛成年的學生,他們人生閱歷少,實際的文化知識基礎薄弱,這些都將導致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常會遇到各種人際關系的挫折,如同事關系緊張、與管理者關系不融洽等。(3)職業發展挫折。
2.職業過程中挫折對成功啟發教學
這屬于啟發性與參考性的教育。根據中職生常見的挫折類型,以及社會上戰勝挫折的各種典型案例,可以從三個方面開展啟發教育:(1)就業理念啟發教育。主要針對就業難與擇業難帶來的挫折,讓學生在實際的就業中,開放專業視野和個人理想職業的認識,勇敢地立足專業知識與技能、個人興趣與市場機遇等去擇業和就業。(2)技能創新啟發教育。這是針對職業挫折的教育,中職學生只有在具體的職業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和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開展技能創新,才能在自己的單位贏得更具有實力和前景的未來。(3)創業啟發教育。針對那些有遠大理想的學生與遭受就業挫折較多的學生,創業教育是最切合他們實際的,在解決自己的就業的基礎上,也可以為他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中職學生德育的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職業韌性教育的實踐教學
從“心理素質教育”等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實踐“干預與訓練”,是提升中職學生“心理韌性”又一主要路徑。
1.挫折體驗活動
即學校、院系、班級或相關的教師等,設計與組織專門的挫折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挫折的“實戰”演練中,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和培養積極陽光的心理素質。參考活動類型有:(1)高負荷體能游戲活動。主要是考驗和訓練學生的個人意志力,尤其是在困難、痛苦體驗中的堅持能力。讓他們在相對痛苦的經歷中,強化對只有堅持和拼搏才是戰勝困難與取得成功的唯一路徑的認識。(2)高難度技能競賽活動。即根據學生所學習的專業和技能,舉辦具有某種影響的技能比賽活動,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實際能力,尤其是發現自己的不足與其他的缺點等,且在比賽中給他們預設改進的機會,讓他們在最終的成功體驗中,學習認識挫折、面對挫折與解決困難的辦法。(3)人際挫折表演活動。這是具有娛樂性的實踐教育,尤其讓學生在角色的表演和個人實際角色的轉換中,按照既定的劇情要求開展表演,會讓他們進行更多的換位思考,也會產生更多的人生認知與感悟。
2.社會實踐活動
1.必須教育學生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讓他們懂得,在我們社會,人人都是服務對象,人人又都是為他人服務的,相互服務是人之間新型關系的一個基本內容。人際關系的和諧和社會的安寧,很大程度上是同各種崗位工作者的服務質量、服務態度、盡忠職守密切相關的。
2.要立足于社會現實和自身實際。崇高的理想必須與社會現實和自身實際相結合,必須與所學的專業知識相結合,要與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結合。要讓學生懂得,要把自己追求的職業理想與社會現實和自身實際相結合,只有這樣,經過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如可以教育學生以主人翁態度對待本職工作。教育他們干一行,愛一行,與企業同甘苦共命運,積極參與企業改革,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建議。在企業發展的同
時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二、要努力拓寬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面
要改變過去那種學生道德教育只靠思想政治課的片面認識,注重挖掘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德育因素,拓寬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面,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比如可以在學校開展、勤儉和艱苦奮斗的教育,反對奢侈浪費,禁止學生抽煙、喝酒、女學生禁止涂口紅、佩戴金銀首飾、穿袒胸露背的奇裝異服等。
1.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
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單靠職業道德課是不夠的,要讓所有教學分擔教育任務,在各科教學中全程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育人效果。比如,會計專業教師在傳授會計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反復強調會計崗位是一個特殊的崗位,會計人員直接同金錢打交道,處在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的特殊位置上,不僅要掌握各種系統的會計專業知識更需要有高度的原則性和專業精神,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專業特點,開展與職業道德相關的課外活動。教師可以在帶領班學生春游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愛護環境教育,引導學生用眼睛去欣賞美,用心靈去感受美,用感情去體會美,讓情操得到美的熏陶。祖國山水是美,可是近年間由于種種原因環境污染嚴重,有的山不再青翠,水不再碧綠,花不再芬芳,草不再茂盛,天空不再蔚藍,……借此教育學生增強環保意識,愛惜祖國山水,做環保的衛士。
3.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努力創造職業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在美麗的校園里,隨處可見的名言警句以及科學家肖像使學生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地受到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比如,我們在全校范圍開展了“做文明學生,樹文明形象”活動,要求著重抓文明禮貌用語及儀容儀表,在全校范圍內張貼文明用語口號,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積極引導宣傳。班主任會同學生科對儀容儀表不符合要求的學生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此項工作持續了很長時間效果很明顯,它有利于嚴肅校風,整頓校紀,規范校貌,使“樹文明形象,做文明學生”成為大部分學生的自覺要求。
三、要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1.職業道德教育必須把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實踐是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也是職業學校的顯著特點,職業道德教育要以實踐為落腳點。只有通過實踐,增加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才能使學生體驗到職業道德標準的意義,并予以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使他們更好、更多地觀察了解社會各個方面,使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轉化為行為。比如,我校教務處組織學生參觀汽修廠,了解該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直立于不敗之地的事跡,我們還請已任經理廠長、修理技師的畢業生回校作報告,用其親身的經歷論證職業道德修養是個人進步和成才的重要條件的道理。這些生動、直觀的報告加深了學生對鉆研務、提高技能的必要性的認識。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學會了思考和探索,提高了對職業道德的深層次認識。
2.根據學校辦學的總體目標和各專業特點及學生思想素質,與實習單位或聯辦單位簽訂協議,團結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討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內容、辦法和措施。在實習中,加強職業教育理論與職業道德實踐的緊密聯系,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實踐中受到良好的職業道教育和熏陶。我校在制訂學生實習前的教育計劃、實習中的指導計劃和實習后的總結時,都要把職業道德的教育列入計劃之中。實習前,學校舉辦了關于“職業道德”的專題講座,分別邀請參加過實習的老師、企業領導、已經工作的畢業生對參加實習的學生介紹業對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實習中,班主任深入到各個實習單位,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習情況,尤其是職業道德方面的表現情況,給每一個學生寫出實習中期評價。實習后,每一個參加實習的同學都上交“職業道德”的作業。從學生的實習報告中,我們看到了他們開始把職業道德的理論內化為自身行動要求。
綜上所述,中專生是21世紀職業勞動的主力軍,加強對他們的職業道德教育,對于推動倫理學的發展,對于克服我國社會生活中嚴重存在的道德失范現象,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一定要結合實際工作,采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渠道,強化中專生職業道德教育。
大多數中職學生都是中考失利的人群,在他們有一個共性就是自卑心理比較凸顯,缺乏自信心。再由于社會用工機制尚未完善,市場不能充分有效地消化人才,所學專業就業難以對口;社會用人單位對職業教育、職校學生存在偏見等,致使學生身心發展不平衡,心理出現負面影響。目前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大部分沒有認清中職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沒有認識到中職教育的特殊性。借鑒普通高中的德育經驗,認為他們同屬一個年齡階段,是同一個人群,德育工作也同樣進行。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多照搬或過多借鑒普通高中的經驗,這樣就會走入教育的誤區,沒有注意到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培養目標的不同,學習方式和內容的差異,心理狀態的異處。偏離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育原則。德育課程缺乏特殊性,不能因材施教的進行教育。中職德育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德育課依然以知識傳授為中心,以道德知識的教學和灌輸為主體,道德知識與道德能力不匹配,學生雖然知道理論上的道德教條,但卻在復雜的現實中不知所措。導致中職學生對德育課程不感興趣,認為學校德育與現實脫節、不切實際。學校方面對于中職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認識不夠透徹。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術專業人才,學校特別重視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這種教育模式必然會疏忽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把這部分教育的大部分“課程”都推向社會,這樣會導致學生畢業以找工作時學校與社會的脫節,學習所學知識不能順利的與社會需求相銜接。在實際的社會當中,市場經濟對中職德育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在市場經濟的大潮面前,市場原則向各個領域的滲透,雖然現在就業與為人方面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但在社會中能夠得到成功的還是道德品質高尚、不計個人得失的人群。同時道德品質變化也會影響各行各業的職業原則。所以教師要在極大程度上阻止消極情緒傳入校園,以免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和身心健康。因此,教育的職能,第一是培養人格,第二是提高智力,第三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認為,道德的完善比技術和職業訓練更為重要。所以中職學校道德教育進一步創新和夯實,增強道德教育的生命力迫在眉睫。
二、中職德育的有效對策
首先,根據中職學生的專業特殊性,與專業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中學生有著很強的技術專業,從他們一進入職校的第一天起,就有針對性的去學習某一“專業”,而這一“專業”又和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有著很大的關聯,因此,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體的職業道德規范為切入點,一方面在專業課堂知識及實際鍛煉中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對該人才的道德需求;同時加強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也尤為重要,在具體職業環境下,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使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更具實效性。
其次,加強學校對中職教育的重視程度,優化德育教育課程,做到以人為本,人人學習德育知識,人人傳授德育理念。爭取做到在學校的德育全員化,這樣不僅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同時也能升華教師的德育素養。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專業知識傳授為主體,德育教育為重點,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二者做到相輔相成,德育教育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為學習提供動力。進而讓學生也成為德育教育的主體,讓學生參與到德育教育的行列中,親身體驗,經常開展一些適合學生的個性化活動。也請同學們進行相互監督,形成激勵性的測評體系,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德育教育提供資源,使學生盡早的樹立自己的德育價值觀。
再次,與時俱進,根據實際情況來更新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尤為重要,無論是課堂還是活動中,德育教育都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在學校的教育過程當中,德育教育有兩種比較常見的途徑,政治課和其他學科的課程教育和組織開展個性化教育活動。在政治課的教學當中,學校也應該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形成有針對性的教學,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學,切實有效的發揮德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在學校有效的進行課堂德育教育之余。學校應開展各種針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各種活動,邀請一些知名的德育專家,或者是社會上的企業家,為學生們舉辦一些專題類講座活動,給學生們帶來啟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擇業觀、世界觀。培養學生開闊性的思維,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
1.1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的基本觀點教育有機結合
的基本觀點教育是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理論基礎,道德是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行為規范的總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道德的內容都是不同的,表現出強烈的時代特征,的基本觀點教育則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都離不開的基本觀點教育,但是當今的高中學生,由于迫于高考的壓力以及其他原因,對理論所蘊涵的科學世界觀的理解非常的淺薄,這樣對科學世界觀如何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認識,并且依據于此建立起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就顯得非常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要和基本觀點教育相結合,使學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蘊含于其中的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正確地理解其以實踐為源頭不斷創新的理論品質。
1.2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的觀點,德育教育歸根到底最后是通過一定的道德行為表現出來的,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空談理論,這樣只會是紙上談兵,毫無用處,而是要將德育教育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去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并分析這些需求的心理源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想。
1.3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情感教育有機結合
德育教育的對象是人,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情感關懷既是人類的終極關懷又是人類的基本關懷,德育教育也要體現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在德育教育中情感的教育可以充當良好的催化劑,因此,道德需要的增強、道德行為的規范,其重要渠道就是道德情感的培養。
1.4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教育有機結合
德育教育和其他學科的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相互滲透,交叉作用,共同實現教育育人的目的,實事求是、堅持真理、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等是科學精神的范疇,而人文精神是關于“價值的知識”,這些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在德育教育的同時,對學生也要進行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這與當前大力提倡的教育創新也是一致的,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劑。
1.5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經常性教育有機結合
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對學生持續的進行思想教育,短時間的集中教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幫助,但是經常性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教學中能及時地解答學生心中的疑問,消除他們思想中的困惑,使他們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從而塑造一個全面發展的自我。
2.高中德育教育的實踐
2.1轉變教學方法和觀念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觀念也要隨之改變,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德育教育要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不能脫離實際,泛泛而談,空洞乏味,而是要根據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制定出教學計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引導,鼓勵學生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讓師生能夠平等對話,雙方通過合作,一起探討,完成一堂德育課。
2.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
教師是學生的表率,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其作風、習慣與處事的方法等都會讓學生看在眼睛里、記在心里,“身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對他們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始終保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和精神面貌去引導和影響學生。
2.3營造校園文化氛圍,讓環境育人
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不僅能夠體現一個學校的綜合實力,更能使這一環境影響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學校不僅僅要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而且要有濃郁的書香味,其次,學校要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氛圍,學??梢栽谛@醒目的位置上懸掛橫幅、條幅,時刻提醒每位學生“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努力拼搏一學年,美好回憶一輩子”,也可以讓學生設計制作文明用語標語牌,或在學校的墻壁上懸掛著優秀教師或優秀學生自己創作的富有哲理性的警語,讓它時時提醒、告誡學生[3-5],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積極奮進的氣氛,不知不覺在行動和學習積極性上面也有所長進。
考試(中考、高考)能提高社會、學生對生物學科的重視,但實質上那只是對其“分數”的重視。有了考 試,未必一定能讓社會、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科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教師也未必能真正實現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 。事實上,生物學科的高考說取消即取消,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即使在屬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學科也并 沒有凸現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學科教育價值。
因此,要真正讓生物學科在中學課程體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讓社會、學生真正重視中學生物學教學, 我們必須切實重視中學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實現,這樣無論考與不考、怎么考,中學生物教學一定會有穩步可 持續的發展。
一、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
課程理論告訴我們,課程牽涉到各種價值取向。目前社會上各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已經開始對學校課程產生 了較大的影響,教育者若要在價值日漸多元的社會形勢下擔負起課程價值整合和實現的使命,必須成為理性的 行動者。生物學科教育價值可從學科教育價值關系中的主體(社會需要、個體需要)和客體(生物學科教育價 值屬性)來分析。
就生物學科來說,社會需要體現在中學生物學科設置和生物學科教學總體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學科教學大 綱中,生物學科教育的社會需要尚未充分體現,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標、技能目標、德育目標等太過原則、籠 統,而知識目標過分強調系統、嚴密。從中學生物教學具體情況而言,生物學科的教育目標應放在人與自然的 開放系統中,從生物科學自身發展、生物科學對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以及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等角度,提出 體現當代社會需要的生物學科教育的知識、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標。而生物學科教育的個體需要來自于個體 生存與發展的內在需求。這種內在需求對生物學科教材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只有當中學生物學科的教育 誘發了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了探究的興趣和欲望,習得了分析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這種內在需求才是 持久的,才能激發出無盡的學習力量。
生物學科教育本身亦具備其特有的價值屬性。除了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培養外,它在唯物 觀點、辯證統一觀點培養,用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觀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培養等方 面,有獨到的價值屬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學與人及自然界的緊密聯系,生物學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學教 育, 尤其是科學價值觀培養方面,有其獨特的價值屬性。
二、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實現
作為中學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們不能左右生物學科在中學課程體系中的設置及教學總體要求,但我們可 以通過生物學科教育價值的整合,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教育培養的基礎上,通過生物學科教育的改革實踐, 在充分實現生物學科教育價值上有所作為。
(一)小課堂、大自然、大社會
讓生物課的課堂成為“小課堂、大自然、大社會”是生物學科實現其教育價值的基礎。一本生物教材的信 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滯后的,其知識相對也是基礎的。教材不經教師精心處理,教法、教學模式不經 教師精心設計,不把教與學的知識、內容融入自然、融入社會,不把運動的、變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現 象,盡可能多地直接或間接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觸摸”,生物課將不是真正意義的生物課,其本身亦將缺 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1.精心設計好教學媒體的應用,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呈現實物、標本、模型,充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尤其 是電視、錄像、影碟、多媒體電腦等。現代教育媒體輔助生物教學,除了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一定的交 互性外,更明顯的是它可以讓學生獲得書面教材無法出現的聲像信息。它可恰當地呈現大到生態系統,小到生 物分子結構的圖像,也可以把復雜的或微觀的生理活動、生命現象簡潔地、直觀地表現出來??傊逃襟w ,特別是現代教育媒體可以讓課堂更活起來,更有生命力,更富想象力。
2.讓書面教材無法承載的或是變化、發展了的有關生物科學知識,以及與生命科學有關的自然、社會知識 、材料經過精心篩選后再進入課堂。如細胞學說的創立史、哈維和血液循環理論、 克里克和沃森與DNA雙螺旋 結構、達爾文和進化論、卡爾文和光合作用、關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組技術、保護臭氧層、無磷洗衣粉推廣 、控制“白色污染”、 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以各種生物興趣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讓學生到大自然、到大社會中去觀察、調查、實驗,從愛護一 草一木,飼養小動物到參與生物科技活動,使其體驗到生物科學知識、技能之于人、自然、社會的價值。
(二)培養生物學科基本觀點
生物科學中,有許多樸實而又博大的基本觀點。這些基本觀點不僅對學好生物學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 能對學習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導價值。教師必須充分地利用每項生物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 中,逐步明確、認同、確立這些基本觀點。
1.唯物的觀點。一切生命和生命現象都有其物質基礎:生命起源的物質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 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進化過程演變而成的。生命的物質性——C、H、O、N、S、P等元素 組成了核酸、蛋白質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構成了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命現象的物質性 ——生物的新陳代謝、生長、應激性、生殖發育、遺傳變異等一切生命現象、生理過程均可給以物質基礎上的 解釋。
2.辯證統一的觀點。自然界、生命、生命現象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辯證統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 統一性——生物有明顯區別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一切生命均由非生物界中的普通元素組成,且與非生物界 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細胞和生物體自身結構的統一性——這些自身結構各有其結構和功能的特點,但同 時又相互聯系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這是生命科學最基本的觀點之一。如葉綠 體、線粒體的結構分別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統一,脊椎動物前肢的結構與其各自特有的功能相統一,魚的 形態結構適于水中生活,家鴿的形態結構適翔生活,等等。生命活動的辯證統一——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遺傳與變異,生長與衰老等,正是在這一系列的矛盾、對立中,生命及生命活動才有 了其完美的、和諧的統一。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辯證統一——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進行 著生存斗爭,而生存著的生物均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環境,正是這種既斗爭又統一的各種復雜關系,構成了生 態系統,建立了動態平衡。
3.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組成生物的物質、生物體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的。 生物的組成物質是動態變化的——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使生物體每時每刻進行著新舊更換。細胞和生物個體是動 態、變化的——他們都有一個發生、成長、衰老、死亡的動態變化過程。細胞和生物個體的結構與生理、生物 和環境的關系等也是動態、變化、發展的。
(三)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組已有知識、經驗,從而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成果的思維 。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獨特性與求異性、流暢性與變通性、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統一,邏輯性 與非邏輯性的統一。結合這些特征及生物學科教學的特點,我們可以建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和方 法。
1.充分重視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思想,努力實現課堂教學民主。課堂教學民主是師生共創的,符合“主 導主體”思想,存在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間的平等、互助、參與、進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創設出一種民 主、和諧、開放的課堂氣氛,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膽地思考、質疑和創新。根據課堂教 學民主化思想,生物學科教學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其兩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間接式教學,開展課 堂教學改革實踐:教師的直接指導可以在前,起開路帶頭作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起輔助學習作用,也可以 在后,發揮點撥、解惑答疑作用;教師也可以應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結論式、不作詳細指導的間接指導 ;教師可以講,可以不講,可以多講,也可以少講。這樣,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去主動思考、質疑:這 個生物學概念是否準確、完整,有無例外?這個生物學實驗的設計是否科學、有什么干擾因素?該觀察結果、 生命活動或生理現象如何從本質上作出規律性的解釋?等等。
2.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造性思維方法。從心理學角度,可以抽引出許多種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具有普遍 性意義的有:發散思維法、集中思維法、逆向思維法、側向思維法、治弱思維法、統攝思維法、組合思維法、 辯證思維法等。生物教學中,這些思維方法的培養途徑很多,其中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探究、分析、歸納、綜 合、推斷等過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我們可以在新課導入時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側向 思維等,可以在解決教材的重、難點問題時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集中思維、逆向思維、辯證思維等,可 以在新舊知識的聯系教學時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治弱思維、集中思維、側向思維等,可以在學習生命現 象研究的進一步深化、概念內涵進一步豐富及外延進一步拓寬的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統攝思維 、集中思維、辯證思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