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15:10:45
序論:在您撰寫工商管理系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國家教育改革的大潮在每一個階段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理念去適應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國際環境,其投入、強度都在不斷地加大。這也在要求學校在各階段的教育中不斷地提高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工商管理專業各類試驗也陸續開展并不斷增加課時,其進步的幅度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新興的事物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更需要一個被接受的過程,每一步都在不斷探索,系統性的實驗課程安排設置極其匱乏、不全面,缺乏完善的硬件實驗設施,各類版本的試驗軟件都有待更新和研發,以下幾點是具體的表現:
(1)專業實驗之間缺乏聯系、銜接,缺乏互補
當前我國各院校的教學實驗體系處在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狀態之中,缺乏最基本的聯系和溝通交流,存在于各管理專業課程之間最本質的規律性聯系也被人為地割裂了。知識的盲點大范圍存在,重復率高,脫節也較為嚴重。課程上缺失特色,知識結構被尚未成熟的教學方式錯位,實驗的效果目標根本無法達成,課程本身的重點也極易被忽略,最終造成學生對實驗失去興趣。不同的科目過于獨立,科目的教研過于集中,是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本性原因。
(2)實驗的開放性遠遠達不到實驗本身所要求的程度
在已經建立起的實驗教育體系中,器材和工具以及技術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要求,然而由于過于密集、混亂、趕時間似得課程安排、分布和設置,使得這些技術無法切實的應用到實驗之中,試驗環節也比較倉促、不夠細致,使得實驗資源要么極其緊缺、要么大多閑置。
(3)不合理的實驗模式、試驗方法仍然存在
實驗的綜合性深究和內部細節的細化之后,其模式的不合理性、不適應性也就隨之暴露。實驗缺乏創新性、設計性,實驗的步驟在起初提出時是新思維,然而實踐的過程中就難免再次落于窠臼了。
2.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實驗體系構建的幾點措施
(1)加強開放性
構建針對綜合性實驗需求的網絡平臺。工商管理專業作為一門對實踐性、實際操作能力都有較高要求的學科,具有的最為基本的特性是:最為基本的工具是計算機,最為基礎的平臺是網絡,因此,整個工商管理專業實驗的基礎迫切地需要一個完善可靠的實驗網絡。而在未來的技術發展中,必定會有更多的、更全面的、更體系化的管理實務類實驗隨著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仿真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被源源不斷的轉移到網絡上進行。
(2)輕者從輕,重者從重
改進實驗體系中每個環節。實驗體系都需要四位一體的教學機制:機前教學、課程設計、課程論文以及畢業論文。每個環節之中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每個側重點都需要等同對待,不可忽略。首先要運用大量的機前教育使得學生夯實基礎、運用熟了,并掌握其中的規律,這部分也是對學生的驗證性教育。其次,教師加強教授力度,學生較強學、練強度。第三,要把兩者相結合,教師的輔導和學生的自主設計相融匯,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的學習和設計。最后在畢業論文的部分,要綜合、總結、歸納所有多學、所想、所得的知識,形成完備的體系,注入自身的創新能力,對結合后所得的成果進行恰當地運用。
3.結語
然而,從目前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管理實踐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論文寫作及答辯質量不高,沒有體現出畢業論文應有的價值[1]。這里有很多原因:有管理制度上的原因[2],如高校更注重畢業論文寫作及答辯的程序性要求,而在畢業論文質量及答辯能力的要求方面缺乏針對性措施;有學生自身的因素[3],如創新意識和能力不足,就業壓力導致態度不夠端正;也有指導教師的因素[4],如教師的投入精力和重視程度都有待改善,指導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指導方法對畢業論文質量具有很大影響。
實證研究發現[5],指導教師的業務水平對論文質量有顯著影響。徐海成等[2]通過統計分析發現,論文指導因素,包括學術水平和指導方法等,在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的影響中具有0.3的權重。因此,提高指導水平和方法對有效實現畢業論文環節的目標具有重要影響。
本文從分析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入手,剖析當前該類畢業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針對性地提出提高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基本方法和改善指導績效的對策。
2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要求
真正發揮技能培育功能和學業評價功能,這是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最根本的要求,具體可以從選題、內容、寫作和格式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2.1選題
選題是具有方向性意義的第一步,關系整個論文的成敗[6]。
首先,選題要有一定的學術性,這是專業教學目標決定的。畢業論文應該聚焦于某個理論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展開分析。其次,畢業論文的選題要有很強的實踐性,這是專業教學效果的一個最終衡量指標[7]。畢業論文應該通過分析某個企業存在的具體管理問題,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對策建議。本科生不具備很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研究能力,但必須具備較強的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因此,畢業論文的實踐性要求比學術性要求更高。第三,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選題要足夠小。要避免大而空泛的選題,一方面使得學生有可能針對性地展開理論分析,另一方面也使得結論具有可操作性,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具體管理問題的能力。最后,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應該與學生的畢業實習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避免紙上談兵。
2.2內容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至少應該包括:文獻綜述,體現學術性的要求;某企業的管理現狀和問題描述,體現實踐性的要求;運用管理理論和管理工具分析問題,體現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結合;最后,提出管理對策和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使得論文的結論具有可操作性。
在內容的要求上,一方面要避免學生將畢業論文寫成膚淺的理論文章[4],另一方面也要求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畢業論文不能是對一般性管理問題的老生常談式的重復分析,而應該鼓勵學生發現新市場和新技術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商業模式中的最新的管理問題,從而提出具有創新意義的觀點和結論。
2.3寫作和格式
大學本科教育的通識教育功能越來越得到強化,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夠寫出規范和符合實踐要求的管理報告是專業教學的重要目標。畢業論文必須在寫作和格式方面具有較強的要求。畢業論文一方面要符合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論點清楚、論據準確、論證完整嚴密,有獨立的觀點和見解;另一方面,根據專業特殊性,畢業論文還應該貼近實踐中管理報告的要求,文字流暢、語言準確、層次清晰,符合格式要求。
3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質量不容樂觀,根據筆者論文指導經驗和相關調查,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四個方面:
3.1態度不重視
由于各高校普遍對畢業論文采取高通過率甚至是完全通過率,學生不存在壓力。而就業壓力增加,使得學生更關注找工作。因此,學生對畢業論文往往敷衍了事,態度不夠重視,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嚴重不足。加上很多高校在畢業論文環節上注重程序而不重視質量,在學生心目中畢業論文成了一樁不得不應付的差事。
3.2選題不合理
很多學生的選題較大而空泛,脫離實際。這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學生與實踐接觸較少,對實際管理問題沒有深入地認識,往往憑主觀臆斷選題;二是小而有深度的題目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接觸企業,而理論性的論題的相關資料較易獲得。
3.3內容無創新
多數學生的畢業論文內容沒有創新,缺乏理論價值和實際價值。相當一部分的論文重復討論往屆學生的論題,沒有展開實質性的研究。從學術性角度看,很多論文簡單堆砌網上的資料,沒有梳理已有研究的脈絡,更沒有提出創新性的觀點。從實踐性角度看,很多論文只是對企業現狀的膚淺描述,無法分析實質性問
題,更沒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3.4寫作不規范
很多學生沒有掌握畢業論文的寫作方法,表現在:邏輯層次不清晰,標題同級而內容在邏輯上不同級;論文結構不完整,沒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文章結構性;基本表述不過關,很多學生寫作的基本能力尚有欠缺,表述不清、缺乏論證等現象常有發生。另外,論文有嚴格的格式要求,包括字號、字體、行間距、標題規范等。很多學生在格式初審時就不能通過,表現出較差的行文和工具操作能力。
4指導方法分析
4.1提高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
根據上述分析,要達到畢業論文的要求和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首要的措施是提高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實證研究也說明,態度是造成論文質量差的最重要因素[5]。在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提高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積極性和重視程度,是畢業論文指導過程最根本的問題,也是解決問題的治本之策。
4.1.1科學精神的培養
指導老師是學生大學四年接觸時間最長的老師,要充分利用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機會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幫助學生樹立客觀性和辯證性的認識,樹立求實精神、創新精神、懷疑精神和寬容精神等,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研究的重視程度。
4.1.2與實習相結合
整個指導過程應該與學生的畢業實習解密地結合在一起。指導老師要跟著學生一起了解實習單位,共同分析實習中遇到的問題,探討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習單位的存在的問題等。通過與實習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畢業論文的興趣,也增加學生對畢業論文研究問題的感性認識。
4.1.3減少指導學生人數
過多的指導學生人數,造成老師精力不足,無法對每一個學生都指導到位。而學生也會根據老師指導人數的多少來判斷老師的重視程度和決定自己精力的投入程度。因此,要使學生重視畢業論文,首先必須學校和老師重視,每個老師指導學生的數量不宜超過5-6個。
4.1.4重視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畢業論文的第一個環節,決定了論文選題、內容和研究方法,必須高度重視。很多學校僅僅將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的一個程序性工作,學生開題的狀況較差,后續的質量就很難獲得提高。因此,指導老師要將開題報告過程正規化,對不合格的開題要退回去讓學生重新準備。幾個回合下來,不但質量可以提高,學生也會對整個畢業論文持更嚴肅認真的態度。
4.2采取正確的指導方法
指導老師在具體指導過程中還應該采取正確和恰當的指導方法,包括:
4.2.1結合實踐選題
必須要求學生結合畢業實習進行選題,否則不予開題。事實上,隨著新技術發展、國際合作加深,以及我國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嶄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也帶來了很多值得探討的新問題。論文選題必須要求理論聯系實際,以促進解決現實存在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具有微觀應用價值和可操作性。
4.2.2重視資料準備
目前我國的大學本科教育還以知識傳授為主,較少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學生對如何收集和梳理相關學術資料尚較為陌生。在論文指導過程中,老師要耐心細致地講解研究的過程和基本方法。特別是要重視資料的收集和準備工作,指導學生文獻資料的使用方法,對研究論題在整個研究體系中所處位置有一個基本認識。這是保證畢業論文學術性要求的關鍵因素。
4.2.3適當降低研究深度
要重視畢業論文與現實管理問題的探討與分析,適當降低研究深度。絕大多數學生還不具備綜合性和創造性地運用理論知識能力,整個畢業論文時間也不是很長,學生還承受著就業的壓力。過多強調研究深度反而會使學生喪失信心,后續的指導工作也較難展開。只要能針對某個管理問題的某個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論見解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這樣的論文就是合格的。
4.2.4團隊指導和個體指導相結合
指導老師要通過面向整個團隊的指導課的形式來傳授和指導共性問題,如研究方法、論文結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發揮團隊精神,也讓學生們有一個參照體系。指導老師也要針對每一個學生展開具體的個體指導,解決針對性的問題,如實習單位管理問題的分析、研究方法的設計和研究結論的討論等。只有把團隊指導和個體指導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和效果。
4.2.5增設論文寫作課程或專題教學
多數學生不熟悉論文寫作,甚至有的學生在最基本的寫作方法上也有所欠缺。應該通過畢業論文這個教學環節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和素養??梢酝ㄟ^開設論文寫作課程或專題教學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目標。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應該把這樣的課程或專題放在第四學年的上學期。
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現狀分析工商管理管理專業、創業課程體系應該是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為專業創業教育的順利推進提供良好的實體基礎,但在現實的課程體系建設過程,卻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1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寬泛,創業知識體系不完善
目前大多數普通本科院校認為工商管理專業應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課程也是圍繞這個培養目標設置的。但是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過于寬泛,俗稱“萬金油”專業,但是一些課程可以專業課程學習可以獲取,另一部分可能通過意會或實踐來完成。
1.2實驗實踐課程體系不健全
工商管理專業、創業教育理論課時充裕,而實踐課時短缺,這說明在實踐課時的安排上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借助虛擬軟件或綜合性試驗提升實踐水平,雖然學生參與度較高,但這些課程開課學期較晚,學生接觸時間較短,對學生實際專業、專業幫助較少,二是實驗實踐園區不完善,一些學校也有所謂創業孵化園鼓勵學生創業項目進駐,但缺乏相應的引導和支持,一部分淪為盈利的工具,不能夠為專業和創業服務。三是大多數校外實踐課程基本流于形式,由于缺乏資金及外部溝通渠道,最終靠學生自主實踐,學校又缺乏監管,最后效果并不理想。最后一些學校開設第二課堂,但學生參與度較低,總體來看,專業、創業實踐課程不完善,實踐教育不足。
1.3工商管理專業、創業課程融合度不夠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基本素養和專業能力素養,其專業基本能力素養包括職業道德素質、人文素質、政治素質和協作能力,其專業能力素養還有具有組織領導能力、企業運營能力、協調執行能力、創新創業能力。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創業教育,應審慎選擇發展路徑,關注專業教育基礎上的創業教育理念融入與資源整合,推進創業教育,但在課程體系設置中,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不能交叉融合,課程內容重復,增加了學生負擔,另一方面由于師資的短板,使得課程體系由一些經驗欠缺的教師設置,本身參考資料的缺乏使得專業、創業的課程體系往往與現實創業能力與創業實踐難以有效結合起來。
2.完善工商管理專業
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的路徑選擇
2.1專業課程優化,創業課程體系完善
為擺脫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多而不實的情況,對專業課程進行優化,顯性知識模塊通過課堂傳授的方式來實現,對于隱形知識轉化為實驗實踐,或通過講座課程來實現,通過成功人士的經驗及自我的實踐,使隱形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能力。創業類課程的設置應該形成體系,從創業思維的形成,創業知識的掌握,創業模擬到創業實踐逐步推進,課程體系創業通識課、創業專業課,創業模擬實驗課,創業孵化等組成,讓學生在人文情懷、社會責任、創業知識、創業技能方面都有所提升。課程內容涉及創業管理學、創業教育概論、大學生創業指導等組成,模擬創業實驗、創業教育專題活動、創業教育項目活動課程等方面。
2.2完善工商管理專業、創業的實驗實踐體系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創業人才不可缺少的措施,實踐課程體系可以分三個層面,第一層面,專業知識的實驗實踐層面,實現的路徑可以多元化,首先課程的實踐部分設置引入校外企業團隊的參與,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建立長久的聯盟機制。其次加強校內實驗室的建設,在軟硬件的設置上進一步提升,如財務、人力資源管理模擬軟件引入等。最后是加強第二課堂的開發,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比賽,設計等。第二層面,創業計劃實踐,通過綜合性的實驗和拓展訓練讓學生理解創業的流程,創業團隊建立,創業精神的培養。第三層面創業項目孵化實踐,一方面在校內創立創業孵化園,學校為創業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引入校外評估團隊,對創業類項目進行評估和投資,將創業計劃轉化為創業項目。
2.3加強工商管理專業、創業的資源融合
工商管理專業實習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種種問題,根源在于企業、學生和學校三方信息溝通不暢,不能使企業的實際需要有效傳導給學校,學校無法按照市場的真實需求去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對未來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而喪失動力,結果三者間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工商管理專業實習的效果與質量。工商管理專業實習的質量一直得不到保障,主要是因為受到三方面條件的限制:
(1)企業方面,隨著經濟體制改變,向在校大學生提供實習條件的概念迅速淡化,已經不存在以前專門負責接待學生實習的組織、部門和人員,加之不能有效管理實習生和考慮到企業信息的保密性,企業不太愿意為工商管理專業實習提供機會。
(2)學生方面,由于缺乏明確的就業導向和職業規劃,許多學生不能將實習崗位和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有效統一,不能擺正心態很好融入企業工作中,不能主動對專業知識和實習工作內容進行思考、建立聯系。
(3)學校方面,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實習指導教師不能及時掌握企業和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種種表現和問題情況,所以無法有效給予針對性的引導,使得今后的教育改革也不能有的放矢。
2工商管理專業實習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
工商管理專業實習綜合評價的主體對象是學生,圍繞主體學生而形成相互作用關系的評價方是企業和學校,考慮到學校是人才培養的評價單位,企業是人才使用的評價單位,本文探索構建“企業、學生和學校”三方的綜合評價體系,對工商管理專業實習效果進行全面客觀的綜合評價。
2.1學生通過專業實習的收獲評價
大學生通過長期的專業知識學習,對知識在未來工作中的應用存在疑問和興趣,社會實踐不同于學校的知識學習模式,學生寄希望于通過專業實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提升能力。根據學生對專業實習的興趣和希望,提出學生的專業實習收獲評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實習過程的鍛煉程度、自身價值的體現、專業知識對自己的幫助、對未來工作及職業規劃的幫助、心理的成長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2.2企業對專業實習學生的滿意度評價
大學培養人才的目的是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部門和人才需求的主要單位,所以企業在大學生實習過程中對人才產品的滿意程度是培養工作的重要參考。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實習人員的滿意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大學生的實習態度、實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專業素養水平、對崗位的幫助和貢獻等。
2.3教師對專業實習學生的表現評價
工商管理專業實習的重點是學生的培養,學生的培養又集中體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等。教師對學生能力提升的評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習單位選擇的目標明確性、實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3基于AHP的工商管理專業實習評價
3.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依據工商管理專業實習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按照三方評價的不同的策源點,確定各自的指標體系結構框架,在此基礎上系統地建立工商管理專業實習評價的指標體系。根據學生對專業實習的興趣和希望,確定學生的專業實習收獲評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實習過程的鍛煉程度、自身價值的體現、專業知識對自己的幫助、對未來工作及職業規劃的幫助、心理的成長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3.2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在專家咨詢的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通過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構造判斷矩陣,進行層次單排序和層次總排序的一致性檢驗,最終確定了工商管理專業實習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相應權重值。
4結論
(1)工商管理專業實習的效果要從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有效的評價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實習效果得到全面評估,也能使學校及時了解和調整專業實習的教學指導方案,同時也能夠使企業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培養和評判中來。
2、大型商業企業快速擴張與中小商業企業生存問題探討
3、新會計準則對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4、建立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5、云南農村勞動力市場和就業制度研究
6、完善云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業補貼政策研究
7、云南地區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研究
8、(云南文山地區)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和管理問題研究
9、(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財務績效評價問題探究
10、境外國有資產監管問題研究
11、整頓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研究
12、助學貸款信貸風險防范研究
13、云南優勢產業市場競爭力研究
14、云南文化品牌的現狀和對策研究
15、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社會風險實證研究
16、企業財務風險與保險保障研究
17、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與信用保證保險問題研究
18、經濟工作人員的職業責任保險問題研究
19、云南企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研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20、云南外向型中小企業發展研究
21、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問題研究
22、家族企業變革與發展研究
23、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機制研究
24、中小企業二次創業對策
25、云南零售企業發展策略研究
26、云南物流企業發展及其運行機制研究
27、(云南或地區)旅游投資與開發研究
28、(云南或地區)旅游行業內不正當競爭問題及對策研究
29、(昆明或地區)酒店營銷管理策略
30、(云南或地區)房地產問題及對策研究
31、(行業或區域)商業賄賂問題分析與對策
32、(改革效果良好的)國有企業改革思路與機制研究
33、(某行業內的)創業問題研究
34、區域創新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問題研究
35、(昆明或地區)工業園區的區域競爭力分析
36、企業無形資產的評估問題分析
37、企業集團財會人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
38、會計報表作弊分析與審計策略
39、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
40、高校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41、完善離任審計工作
42、投資決策中定量分析方法比較
43、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構建
44、國內外內部審計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45、商業賄賂形成過程及內部審計治理對策研究
46、商業銀行票據貼現業務中的風險及防范
47、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關系
48、網絡環境對預算會計假設的影響及其構建
49、內部審計監督的獨立性
50、資產減值新舊準則比較研究
51、電子商務環境下網絡審計的發展
52、改進縣級醫院財務管理的思考
53、企業重組過程中的會計問題研究
54、對企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研究
55、綠色會計在我國應用的必要性及其核算原則
56、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現狀與發展
57、對綠色審計的探討
58、信息網絡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59、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內部控制
60、環境審計規范化研究
6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62、當前財務會計報告的改革與發展
63、涉外企業的財務核算問題
64、合并會計報表若干問題的探討
65、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分析與實證
66、中外合資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
67、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68、上市公司財務指標的分析和調整
69、物流管理與企業效率問題
70、會計信息的市場管制
71、公司清算的審計和會計問題
72、企業內部控制設計
73、影響我國管理會計應用的環境因素
74、成本控制若干問題的探討
75、銀行會計的內部控制
76、企業財務分析評價
77、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目標
78、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優化
79、我國企業投資組合分析
80、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中的應用
81、我國企業償債能力的分析
82、價值鏈分析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
83、作業成本計算、作業管理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
84、管理會計假設的局限性
85、我國推行作業成本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86、我國企業在價值鏈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
87、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
88、電算化環境下的審計
89、電子商務的網絡財務風險及防范
90、電子商務時代財務管理的新趨勢
91、大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92、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93、工程目標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
94、項目采購管理中成本降低的策略研究
95、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創新
96、知識經濟條件下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
97、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分析
98、融資成本分析和融資決策
99、企業籌資風險及其對策研究
100、項目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101、我國環保稅制存在的問題及改革
102、供電企業內部控制探究
103、我國企業創立階段的所得稅納稅籌劃研究
104、會計政策的選擇在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中的應用
105、中小企業品牌塑造及誤區
106、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計價及會計處理的探討
107、電子商務對稅收的影響及對策
108、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運用的思考
109、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目前存在的問題與完善
110、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困難及對策
111、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中小企業應用的可行性
112、現階段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
113、不良資產掛賬的操作手法及控制措施
114、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思考
115、我國企業如何實施戰略成本管理
116、商業促銷的會計處理
117、改進我國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探討
118、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物流企業的運用
119、我國中小企業預算控制制度的問題
120、我國中小企業現金流管理
121、國有企業會計管理模式比較
123、中小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網絡營銷
124、賒銷風險的防范管理
125、新準則對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
126、對我國稅務會計的思考
127、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128、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原因,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及對策
從目前業界流行的組織變革、戰略轉型等話題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企業決策者與管理者們已經意識到,僅僅重視常規的業務投資與運營管理,已經難以確保企業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日益意識到企業自身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等要素的重要性。
一、戰略管理的重要性
那么,企業究竟如何發掘和培育企業自身的戰略競爭力、構建自身在產業領域的競爭優勢呢?這就取決于企業戰略運行系統的連續性和目標一致性等問題。進一步講,就是要求企業必須對宏觀環境、行業競爭、市場空間、自身資源與業務能力等要素進行前瞻性的、系統的分析、計劃,制定出企業明確可行的近期、中期及遠期的運營目標與事業發展方向,而這種分析、評估、預測與計劃的過程就是所謂發展戰略規劃。而只有擁有系統的戰略規劃,才能確保企業在日常運營與決策的連續性及目標一致性。
可見,我們必須清楚這樣的邏輯關系:企業要想達到持續的增長盈余,必須在產業領域里具備相對于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取決于企業自身獨特的戰略競爭力,企業只有保持運營與管理的一貫性、連續性和目標一致性,才有可能逐步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否則企業今天干這項機會業務,明天又干那種賺錢的業務,似乎靠這種利潤機會就可以獲得眼前滿意的利潤。但關鍵的是,明天是否還具備這些機會?明天其他人是否沒有發現這些機會(行業新進入者)?明天的機會您能否抓?。ㄗ陨淼馁Y源能力是否匹配)?
要知道,缺少時間與行業經驗的積累,企業的核心能力如何培育?沒有核心能力,何談戰略競爭力?因此,做企業還得做長遠打算,這種長遠“打算”就是發展戰略規劃!只有基于明確的事業方向指引下,實實在在地發展和培育自身的戰略競爭力,在行業里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企業才有可能確保自己基業常青!
目前國內許多企業對“運營與管理決策”這個環節比較重視,畢竟,這個環節直接可以給企業帶來“眼見為實”的“真金白銀”,與企業的收入成本有著直接的關聯,直接決定企業能否繼續生存!為此,不少企業管理人員說“我們企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生存,還跟我談什么戰略?”,顯然是一種“就事論事”解決問題的慣性思維。究其然,難道還會認為戰略是“虛無縹緲”的概念嗎?企業出現生存危機,就說明企業在這個行業沒有戰略競爭力與競爭優勢。
而企業一旦不清楚自身的戰略競爭力在哪里的時候,也就談不上有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戰略規劃了。要知道,所謂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必須要圍繞企業的自身獨一無二的資源與能力這個靈魂來進行規劃。否則,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只是一些圖有其表的分析文字或者是一些強詞奪理的數據的文本而已。
在這里,企業決策者或管理者有必要理清一些觀念誤區:戰略并不是“空的東西”,也不是“虛無”,而是直接左右企業能否持續發展和持續盈利最重要的決策參照系。戰略管理則是依據企業的戰略規劃,對企業的戰略實施加以監督、分析與控制,特別是對企業的資源配置與事業方向加以約束,最終促使企業順利達成企業目標的過程管理。
戰略管理是解決企業在日常運營與管理過程中“哪些事情是不能干的,哪些事情是必須把它干好的”問題,而運營管理則是落實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的實際部署與工作計劃而已,企業一旦達到當初既定的戰略目標,那么,獲得利潤也就是再自然不過的結果了。
二、戰略管理建設與實施過程
戰略管理,主要是指戰略制定和戰略實施的過程。一般說來,戰略管理包含四個關鍵要素:
戰略分析-了解組織所處的環境和相對競爭地位;
戰略選擇-戰略制定、評價和選擇;
戰略實施-采取措施發揮戰略作用;
戰略評價和調整-檢驗戰略的有效性。
1、戰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評價影響企業目前和今后發展的關鍵因素,并確定在戰略選擇步驟中的具體影響因素。
戰略分析包括三個主要方面:其一,確定企業的使命和目標。它們是企業戰略制定和評估的依據。其二,外部環境分析。戰略分析要了解企業所處的環境(包括宏觀、微觀環境)正在發生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給企業將帶來更多的機會還是更多的威脅。其三,內部條件分析。戰略分析還要了解企業自身所處的相對地位,具有哪些資源以及戰略能力;還需要了解與企業有關的利益和相關者的利益期望,在戰略制定、評價和實施過程中,這些利益相關者會有哪些反應,這些反應又會對組織行為產生怎樣的影響和制約。
2、戰略分析階段明確了“企業目前狀況”,戰略選擇階段所要回答的問題是“企業走向何處”。
首先需要制定戰略選擇方案。在制定戰略過程中,當然是可供選擇的方案越多越好。企業可以從對企業整體目標的保障、對中下層管理人員積極性的發揮以及企業各部門戰略方案的協調等多個角度考慮,選擇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或上下結合的方法來制定戰略方案。
第二步是評估戰略備選方案。評估備選方案通常使用兩個標準:一是考慮選擇的戰略是否發揮了企業的優勢,克服劣勢,是否利用了機會,將威脅削弱到最低程度;二是考慮選擇的戰略能否被企業利益相關者所接受。需要指出的是,實際上并不存在最佳的選擇標準,管理層和利益相關團體的價值觀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戰略的選擇。此外,對戰略的評估最終還要落實到戰略收益、風險和可行性分析的財務指標上。
第三步是選擇戰略。即最終的戰略決策,確定準備實施的戰略。如果由于用多個指標對多個戰略方案的評價產生不一致時,最終的戰略選擇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法:
(1)根據企業目標選擇戰略。企業目標是企業使命的具體體現,因而,選擇對實現企業目標最有利的戰略方案。
(2)聘請外部機構。聘請外部咨詢專家進行戰略選擇工作,利用專家們廣博和豐富的經驗,能夠提供較客觀的看法。
(3)提交上級管理部門審批。對于中下層機構的戰略方案,提交上級管理部門能夠使最終選擇方案更加符合企業整體戰略目標。
最后是戰略政策和計劃。制定有關研究與開發、資本需求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政策和計劃。
3、戰略實施就是將戰略轉化為行動。
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問題:如何在企業內部各部門和各層次間分配及使用現有的資源;為了實現企業目標,還需要獲得哪些外部資源以及如何使用;為了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需要對組織結構做哪些調整;如何處理可能出現的利益再分配與企業文化的適應問題,如何進行企業文化管理,以保證企業戰略的成功實施等等。
4、戰略評價就是通過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審視戰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戰略調整就是根據企業情況的發展變化,即參照實際的經營事實、變化的經營環境、新的思維和新的機會,及時對所制定的戰略進行調整,以保證戰略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指導的有效性。包括調整公司的戰略展望、公司的長期發展方向、公司的目標體系、公司的戰略以及公司戰略的執行等內容。
企業戰略管理的實踐表明,戰略制定固然重要,戰略實施同樣重要。一個良好的戰略僅是戰略成功的前提,有效的企業戰略實施才是企業戰略目標順利實現的保證。另一方面,如果企業沒有能完善地制定出合適的戰略,但是在戰略實施中,能夠克服原有戰略的不足之處,那也有可能最終導致戰略的完善與成功。當然,如果對于一個不完善的戰略選擇,在實施中又不能將其扭轉到正確的軌道上,就只有失敗的結果。
三、戰略管理體系的構建與職能
首先應說明和區分戰略管理和經營管理。戰略管理是提升企業的發展態勢、提升企業生命力,以適應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及其他環境變化。企業的經營等管理是強化競爭力、擴大收益基礎,以增強在市場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有兩種不同的需要和兩種管理職能,也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管理體系。
由于戰略的本質特點不同于經營,所以戰略管理體系并不如經營管理體系那樣清晰和龐細,而是座落在最高層次上,即企業的戰略管理是董事長和董事會的職責。企業的戰略發展部門隸屬于董事會,戰略發展部作為董事會的參謀機構,承擔著戰略管理的主要職能。
戰略管理體系的具體職能,包括戰略研究、戰略情報、戰略組織、戰略控制,等等。
(一)戰略研究職能包括戰略研究和戰略性研究兩個方面。戰略研究是針對未來環境的變化研究企業發展的戰略目的、戰略和戰略規劃。目前企業戰略研究的這部分較多與經營目標、經營計劃、經營措施混同了。
戰略性研究是在戰略研究的指導下,針對變化的某個方面、某個層次、某個局部,研究指導應對的政策和策略。講“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即是講政策和策略是否正確,決定了黨的綱領和戰略、方針能否實現,它們具有戰略性。目前大多數企業沒有專門研究政策和策略的機構,常常是某方面工作出現失誤或不適應變化了,在總經理工作會上提出某項政策。這種情況一方面反映了企業缺少內在的主動權,常常會制約外在競爭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提出的政策和策略之間易產生抵觸。企業的政策和策略研究作為戰略性研究必須納入戰略發展部組織,各經營部門參與。
(二)戰略情報職能不同于企業經營信息管理。戰略情報的范圍不限于市場環境,還包括社會環境和其他環境。針對不同環境的相互作用對企業發展的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針對競爭搏弈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作用。戰略情報不僅是調查正在發生的變化,還要預見可能發生的新變化,因此戰略情報的職能不僅是收集信息、調查情況,還包括更多的研究方面。
市場信息常常只是戰略情報的一個參考。
戰略情報中包括了預見調查和預測調查,也包括了不同調查方法的設計研究。
(三)戰略組織是通過組織方方面面的關系和資源,包括可控和不可控的企業內外的各種力量和要素,協同進行戰略項目,以創造或取得新的機會。
目前中國企業戰略組織功能較弱,除了在一些大的公關宣傳活動或者近年來的反傾銷活動中有一些,大多帶經營性的,由于缺少條件,較少開展戰略組織活動。但從國際上的大的并購活動或搶占大的商機時,都可以看到有實力的大企業或戰略組織活動非常多,甚至持續數年,按照龐大的細致計劃實施。中國若出現真正的大集團參與大的國際角逐時,這種戰略組織協同會出現。
(四)戰略控制包括規劃控制、組織控制和戰略成本控制、宣傳控制,等等。
規劃控制是由戰略部署和戰略規劃制約的。
組織控制即公司治理結構。目前我國討論的公司治理結構容易脫離實際,對于不同的公司,或者對一個公司的不同發展時期,戰略是不同的,若出現戰略同質化,則企業在競爭中(非競爭除外)必死無疑。企業的未來十年或十年以上發展戰略不同,公司治理結構的依據不同,治理結構也應不同,從而才能起到組織控制的作用。脫離發展戰略,只從經營規模的量的增加出發討論公司治理結構,就不可能適應變化,永遠也治理不完。
戰略成本控制不是直接針對經營的,而是針對企業發展態勢、發展主動權的,比如發展中度的關系。企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對于企業發展的態勢和主動權有直接影響,但是在變化的環境中,尤其是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速度和規模的發展不一定起正作用,還可能起負作用,可能使優勢變劣勢,在這次宏觀調控中已出現了許多實例,新疆德隆也是如此。尤其在企業實行多元化時,戰略成本更為重要,否則常常以失敗告終。
戰略管理體系的四個主要功能是交織在一起的,不可能機械性分開的。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實習教學改革
工商管理類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現代管理和企業管理方面的綜合知識,接受企業管理方法與技巧的基本訓練,具有適應激烈競爭環境的經營管理能力和再學習能力,適應21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綜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就能力結構而言,這類專業不僅要掌握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及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等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要掌握運用科學的立場、觀點來觀察、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和意志堅強的心理素質以及較強的科研、寫作和表達能力,也就是動手、動嘴和動筆的實際操作能力。理論知識的獲得,完全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實現;但對于實際操作能力,就需要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實習教學獲得。
一、認識實習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實踐
認識實習是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實習可使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和將來可能面向的就業方向有一個初步了解,讓學生初步建立起專業概念和專業感覺,獲得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學習目標性的增強和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高校在長期的認識實習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實習地點、經費和效果等因素,從時間、內容及方式等多方面著手進行了系統的改革與實踐,建立了相應的新模式,規范了認識實習工作。
1、建立優質規范的認識實習基地
認識實習的首要問題是實習基地的建立。在現代經濟社會中,企業不愿接受非畢業生實習是事實,聯系實習基地成為非常棘手的問題。但應該認識到實習基地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學習的態度。一個管理先進的企業會使學生實習時處于興奮狀態,除能學到更多知識外,還能激發其學習的激情,促進其創新精神的形成;而管理落后的企業只能更多地讓人悲觀失望,甚至使人感到前途渺茫。高校應該花大力氣選擇先進、就近的企事業單位作為認識實習合作單位。如為了保證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認識實習得以正常進行,我校與建設銀行常州分行、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新科集團公司、大華進出口公司、紅星美凱龍集團公司、中天鋼鐵集團公司以及常州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等一批常州地區的全國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認識實習伙伴關系,并經過較長時間的運行,形成了較為規范的合作模式,確保了每次認識實習的順利進行。
2、完善實習過程安排
開學初,實習指導教師根據教學計劃與實綱擬訂實習計劃。實習前一個月,指導教師與實習單位進行溝通,商量確定實習時間和內容的安排。實習前一天,召開實習動員會,請學院相關負責人做動員報告,強調實習的作用以及實習安全注意事項。進入實習單位后,首先由單位領導介紹企業情況,并強調企業相應崗位對工商管理人才素質的要求。其次,組織學生聽專業人士講座,指導教師詳細介紹與現場有關的理論知識,并根據實習計劃提出相應的要求,著重介紹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讓學生對本專業的工作流程有一般性的了解。最后,參觀現場,由專業人士和指導教師現場介紹和回答相關問題。通過嚴密地實習教學組織,使學生的認識實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嚴格要求、加強考核
安排好實習流程后,還要制定實習成績評定辦法,對學生的認識實習進行跟蹤評價,客觀地評價學生經過認識實習后所達到的水平。主要包括,一是現場考核,一般采用現場提問和查看日記的方式考核學生的實習態度和知識掌握程度。二是評定實結報告的質量,包括全面系統性、撰寫規范與質量、問題探討以及知識的總結提高程度等。三是考察交流匯報情況,即對所獲取的知識的掌握與表達能力的鍛煉與培養進行考查。將理論講解與企業實習兩者相結合評出最后的成績。
二、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實踐
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教學是應用型工商管理類本科學生培養過程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認識社會和增強勞動觀念、事業心與責任感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客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和過去計劃集中型實習模式顯現出多種弊端,高校必須改變原來的實習模式,實行“大分散、小集中”實習模式。
1、計劃集中型實習模式的弊端
所謂計劃集中型實習模式,就是由學校指定實習基地,學生完全按計劃集中實習的模式。這種實習模式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學校通常是與實習單位的行政主管部門簽定實習協議,然后由行政主管部門將實習生分配到所屬企業去實習。這實際上是實習單位在執行其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接收實習生的指令,實習單位即使不愿意也不得不接收。在實習的組織形式上,先由學校落實每個學生的具體實習單位,安排好他們的食宿生活,把學生分成2—3個小組,由老師帶隊集中實習,并由帶隊老師全面負責學生的實習工作。這種實習模式的優點是便于對實習生的統一管理和控制,但其弊端也十分明顯。一是學校對實習工作包得太多、統得太死,整個實習過程都由學校負責包攬,學生是被動實習,缺乏主動性。二是由于實習地點過于集中,少數企業要被動地接收大量的實習生,勢必會對實習生采取應付態度,實習效果自然不理想。三是集中實習難以解決食宿問題,實習費用很大,學校難以承受。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企業的自不斷擴大,主管部門不愿也不能象過去那樣直接下達接收實習生的任務??陀^形勢的變化和計劃集中型實習模式顯現出多種弊端,使得改變原來的實習模式顯得非常有必要。
2、“大分散、小集中”實習模式的運用
所謂“大分散、小集中”實習模式,就是由學生自己尋找實習單位,分散各地實習,而少數確有困難或有其它特殊原因的,可由學校出面落實實習單位的模式。在實踐中經過總結,該實習模式主要包括如下的程序。首先,學校根據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制定實習教學大綱,對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內容、目的與要求都作出較為詳細的規定。開學初,實習指導教師制定實習計劃,按計劃提前兩個月左右時間召開實習動員會,以加強同學們對實習的重視,同時發放實習聯系單(學校公函),學生憑實習聯系單自行聯系落實實習單位。實習開始前一周,學生要交回實習單位蓋章接受的聯系單,指導老師在收到聯系單后,對每一個學生的實習單位詳細信息及時進行審核整理。在學生聯系單位過程中,指導教師和班主任隨時關注聯系情況,對到時間可能找不到單位的同學,指導教師事先進行指導并幫助尋找落實相關實習單位,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按時到崗實習。實習期間,采用電話檢查和實地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指導與監控。在實習第一周里,對每一位學生和實習單位進行電話聯系,了解掌握學生實習的實際到崗情況,及時督促學生到崗實習。在實習期中階段,指導老師對學生較為集中的地區進行實地檢查指導。在實習結束階段,與實習單位進行聯系,查看學生是否仍在實習的同時,對實習單位表示感謝。學生實習返校后,上交實習手冊。實習指導教師根據實習單位對實習生的評價與實結的情況,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交流會和座談會,讓同學們積極發言談經歷、談體會,并經過一定的答辯程序,最終評定實習成績。
3、兩種實習模式的比較
盡管“大分散、小集中”實習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但與計劃集中型實習模式相比,其優點也是十分明顯的。第一,聯系實習單位的過程激發了學生實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提高了社會活動能力。第二,個人單獨全面接觸社會的過程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價值觀和人生觀都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第三,與單位個性化的對接使許多學生為實習單位作出了貢獻,受到實習單位的高度評價。第四,加強了單位與學生的了解,為學生就業的雙向選擇創造了條件。第五,為學生職業定位與畢業論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高校在實施這種自主分散的實習模式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由于實習單位分布面廣,學生自由度大,難以形成必要的制約力。二是部分學生自我約束力不一致導致實習效果不平衡。三是實習單位的情況對實習效果也有很大影響。四是一些學生對實習的目的性不夠明確,特別是對畢業實習缺乏目標等等。
三、實習教學體系改革的進一步思考
1、切實依靠專業指導委員會
高等院校普遍設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借助專業人士豐富的經驗來促進專業的發展。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方案的制定應該從職業技能分析入手,由專業指導委員會進行,并讓其參與實習方案的制定,以便使實習教學體系更加符合畢業生任職崗位的實際需要。為了更好地發揮專業委員會的指導作用,建議所有專業委員在所在專業兼職授課,以便隨時了解專業情況,保證專業發展不偏離軌道。
2、建立基層崗位參與式認識實習制度
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來說,應當盡可能地安排基層崗位參與式認識實習,比如辦公室文員的一些工作、一些商品的銷售工作等;不能進行實際操作的崗位以學生參觀和咨詢為主;總的實習時間至少應當有一個月。一個學生到一個企業進行認識實習,要了解企業基層的一些情況,僅僅一個崗位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多個崗位的認識來匯總成專業認識,所以時間不能過短。參觀考察的對象應該是多種行業,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所設置的工作崗位是不相同的。當然,一個學生不可能把每一個行業都涉及到,可事先組織學生根據自身愛好來報名選擇行業、企業或公司,當把所有學生的材料匯集起來,就得到了對各行各業的相關需求信息。然后教師按實習行業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兩個星期之內了解到相關崗位的基本信息及該崗位應該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最后,學生要寫出本次認識實習的實習報告。比如針對工商管理專業到工業企業進行認識實習的學生,需要其在實習報告中完成以下內容。首先,畫出該企業的組織結構圖,包括上至最高層管理機構,下至每一個班組和科室的構成。其次,從結構圖中找出自己能夠從事的崗位,最少四個。詳細了解這些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和從事該崗位應該具備的計算機水平、英語水平以及專業課程知識,如寫作知識、管理基礎知識、人力資源知識、市場營銷、市場調研、資料分析和會計知識等。最后,把了解的信息綜合起來寫一份實習報告。
3、構建校內模擬實習平臺
學??梢試L試在校內構建工商管理類專業模擬實習平臺,營造企業經營管理情景,依托實驗中心開展實習。通過這種模擬實習的平臺,把企業真正的“搬進”學校,讓學生在實驗中心完成模擬實習,掌握企業運作的規律,熟悉企業運作的流程,體會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提高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可以全面提高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經濟管理水平、信息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有效地提升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當然,這個模擬實習的平臺從業務流程安排、工作崗位設置到企業情景設計,都應當盡可能地貼近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實際,突出模擬實習的高度仿真性。環境的設計應使學生有一種仿佛置身于企業實際環境中的感覺。
4、對學生的學年論文、專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實行一體化指導
學校和實習指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大三時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研究方向,由學校安排具有相近科研方向的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教師,實行學年論文、專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的一體化指導。這種指導方法既便于教師了解學生、指導學生,也便于學生幫助教師收集資料、參與教師的研究工作,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學生可以根據指導教師的建議,有計劃地安排實習時間,明確專題調查的主題,從而使實習目標更為明確、內容更為充實。同時,這樣還可以克服原有的畢業論文環節孤立、封閉和時間不足的弱點,將平時的學術研究、專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此外,還有利于學生尋找工作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高校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推行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我國實施21世紀人才戰略的重要內容,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也不能例外。立足高校、積極參與社會、加大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手段,是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論的貫徹,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輸送優秀人才的客觀保障。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和企業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需要高校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和學習中不懈努力、勇于探索,不斷構建和創新大學生實習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田建國:大學生素質教育縱橫談[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