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4 18:11:27
序論:在您撰寫德語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1618-1648年的整整30年里面,德國都處在水深火熱當中,人民常年受到戰爭的困擾,政治、經濟都十分落后,偶爾有一些工匠們在工作之余會唱歌和創作,我們也稱這些歌曲為工匠歌,雖然工匠歌曲并沒有普及大眾,但是這也是德奧藝術歌曲很重要的一個前身。在這個時期,教堂音樂還是在德國古典音中搶占著最主要的地位,人民的思想依然受到宗教因素的控制。德語藝術歌曲的雛形產生于17世紀中葉,這個時期的音樂雖然沒有完全擺脫宗教的束縛,但是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思想也得到了進步,人們的創作熱情也得到了啟發。在這個時期,藝術歌曲呈現的是單聲部的旋律。到了古典時代,以維也納三杰暨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為代表的作曲家創作的一系列德文歌曲深入人心,這些歌曲當時都被人們當做詠嘆調來演唱,但是這些歌曲的藝術水準已經和藝術歌曲很接近了。到19世紀初期,在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下,藝術歌曲開始作為一種聲樂形式正是確立。隨著舒曼、勃拉姆斯、門德爾松等一系列作曲家的發展,德國藝術歌曲進入了繁盛時期。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德語藝術歌曲的歌詞并不是作曲家隨手寫來的,他都是出自浪漫主義詩人之手,這些優美精致的詩歌也成為了后世藝術歌曲創作的重要素材。進入20世紀以后,德語藝術歌曲也開啟了新音樂時代,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優秀的德語藝術歌曲作品誕生。
二、德國藝術歌曲的演唱風格
德語藝術歌曲雖然不及詠嘆調那些歌曲,篇幅龐大,情感對比強烈,但是德語藝術歌曲有著對歌唱者藝術修養更高的要求,歌唱者不僅僅是要理解作曲家的作品,更需要透徹地理解詩人創作的這首詩詞的情感,只有首先在這兩點上對作品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才能開啟這個藝術歌曲準確的演繹。在技術層面,首先需要關注到的是氣息,呼吸需要做到流暢、平穩,一句句的連貫性循環呼吸。其次,聲音的通道要求統一,這樣聲音才會和諧、通暢。再次,德國藝術歌曲具有很強的名族音樂的風格特征,所以在音色的運用上面,不要需要過分夸張渾厚的音色,而是需要明亮、清晰的音色,音量上需要準確的把握和控制,這樣才能更好地營造出德語一首歌曲的意境。在情感處理上,首先,演唱者需要把握好整首歌曲的基調,對于曲譜的各種表情符號需要一一詳讀,從而表現出每一首歌曲的特點。不論是演唱抒情的還是傷感的歌曲,都應當恰如其分地做到感情的抒發,符合作品的風格,切勿使用過分的夸張、或平淡冷漠的表達。
三、德國藝術歌曲的語言發音特點
完整的演繹一首藝術歌曲,還需要把握住一個靈魂———語言。相對于法語、意大利語等其它語言,德語在發音吐字上面則難度稍大一些,主要表現在元音的組合、輔音的清晰上面,以下筆者就從這兩個方面談談德語的語言特點。首先,元音。德語的元音一共有16個單元音和7種復合元音,除了傳統的元音字母外,還有3個特殊的變元音字母:a、o、ü,這三個變元音也是德語區別于其他語言的重要標志。發好這幾個關鍵的變元音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a,a是在a這個字母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發音的時候,舌尖要抵下牙齒,舌尖微微向上抬起,雙唇向兩邊自然張開。根據不同的單詞的組合,字母a的發音也分為短元音[ε]和長元音[ε:],除了發音長短時值不同以外,長元音[ε:]在發音時的開口度要比短元音[ε]稍微大一點,有點靠近發音素[a]的感覺。其次是o這個變元音,它是在o的基礎上形成,也有長短音之分,音標分別為[Φ:]和[oe]。發長元音[Φ:]時,舌頭的位置同長音[e:],口型類似長音[o:],雙唇稍圓,發音效果介于長音[y:]和長音[o:]之間。發短元音[oe]時舌位同短音[ε],雙唇攏住成圓形,做發短音[]的口型,[oe]也叫做[ε]的唇化音,在聽覺效果上介于短音[y:]和[]之間。最后就是ü,這個變元音是在字母u的基礎上演變形成的,發音類似漢語“煜”字,發音中的元音(ü),這個變元音的發音也分為長元音[y:]和短元音[y],長元音[y:]是[i:]的唇化音,發音時舌位與發音素[i:]相同,舌尖要抵下牙齒,舌頭微微向上抬起;短元音[y]的發音與長元音大體相似,只是有音值的長短不同而已。最后,元音的發音還應該注意保持元音的純正飽滿,清晰區分長短元音的區別,切記拖長,導致長短元音區分不清楚。德語歌曲中,輔音的發音也是一個重中之重,單輔音的發音需要做到清晰,而復合輔音則要求第一個發得稍輕,突出第二個音,輔音的發音需要做到快速、清晰,聲斷氣不斷。德語的節奏感比較強,它的重音一般都在第一個音節上,只有把握好了重音才能把握好德語的語氣,這樣聽上去才地道、純正。
四、德語藝術歌曲在高校的現狀
關鍵詞德育教育目的教師教育內容關系
一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如果將“法律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環保教育”,甚至“性教育”等納入“德育”,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亂和麻煩:德育概念的泛化,德育地位的異變。德育方式的偏頗等。教育“是人們嘗試持續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質結構,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質結構中有價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質形成的行動”。相應地,“道德教育”就是通過教育形成或者改善個體品德素質,讓個體成為“有道德”的人。在杜威看來,“教育即生活”,教育與個體生活具有先天的血緣關系。而道德則是生活的“構成性因素”,不能脫離生活存在,生活也不能離開道德進行??梢钥闯?,生成有道德的人是教育的重要的目的之一,道德教育則是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在我國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把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的現象。如在古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等同于道德教育;在近代和現代則又有把德育空虛化的傾向,名義上給德育一定的地位,而在落實中不是用意識形態的東西來替代德育,就是把德育完全流放到邊緣地帶。對這種種情況,雖然已有不少學者進行過反思,但是仍有進一步厘清德育與教育之關系的必要。
二
從教育目的看,培養“有道德”的人是教育的應有之義。在這里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在制定教育目的時,一般都能通盤考慮。著眼于完整的人的培養;而在具體實施這一目的的過程中,則往往會把該目的分割成一些獨立的部分,而對這些獨立部分之間的關系又缺乏恰當的處理。在古代,把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只注重個人品德的發展,而輕視其他方面,教育成了國家意識形態的代言人,“目中無人”;當今的教育似乎走上了相反的道路:只重視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知識技能的獲得,而把道德品質培養流放到了邊緣地帶。道德是生活的一個“構成性”因素,離開生活無以存在。而生活也離不開道德,離開了道德生活就會枯萎。因此,如果教育只重視智育,只看重科學知識的價值而無視道德教育,就會造成一些精神器官不協調者,正如一四肢極大而軀干極小之人。
學校教育在把社會對教育的要求逐級內化的過程中,也把教育目的進行一次次的分解,最終落實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體現在受教育個體的發展上。而在一次次分解的過程中,需要區分兩種不同的目的。一種是“固定目的”,另一種是“流動目的”。“固定目的”指那些在特定時段、可以用確定的內容來完成的方面,比如各類科學素養、動作技能等。這種教育目的更多的是針對個體的物質生活進行把握和謀劃?!傲鲃幽康摹眲t是指那些伴隨著生活本身的流動而不斷變化、生成著的目的,它并不固定在人生的某一時段,也沒有一個確定的最終狀態,很難用特定的內容來形成,只能通過每個人的經歷獨立地實現。這類目的更多指向于人的精神生活,指向于人的意義世界。這兩類目的是互相結合的,盡管可以分開來認識,但在實際教育中卻是不容分割的。如果把教育目的比喻成一輛車的話,“流動目的”可以說是車的方向盤,指引著所要開往的方向,但它不能離開車身而獨自起作用;“固定目的”則好比是車身,載著方向盤,而自身卻不能拋開方向盤而前進到某個地方。德育更多地屬于教育目的之中的“流動目的”部分,盡管也包括具有“固定目的”性質的、相對確定的規范教育在內,但它的主要內容是要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做出說明,并促進實現。在實際教育中,存在著簡單、機械地把教育目的肢解的做法,分割成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這種做法常常導致產生許多沒有“方向盤”的“車體”和沒有“車體”的“方向盤”。因此,在把教育目的進行分解時,通常只宜把“固定目的”進行分解,而“流動目的”則應附著于每一個“固定目的”。這樣“固定目的”才能有的放矢,而“流動目的”也不至于盲目泛空三
教師是教育目的能否實現的關鍵性因素。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以道德教育為綱的。首先,德育是全體教師共同的責任。有些學校設置專門的德育工作部門和配備專職的德育工作者,將德育工作化,忽略了其他教師在德育中的作用。這種做法嚴重地影響了學校德育目的的實現。其次,德育作用的發揮依靠每一個教師真實、真誠地對待學生。杜威曾經說過:“不能有兩套倫理原則,一套是為校內生活的,一套是為校外生活的。因為行為是一致的,所以行為的原則也是一致的。”教師如果搞“兩套倫理”,一方面容易使自己迷失于異己的世界,既勞累了自己,也喪失了職業的尊嚴與自由;另一方面則給學生一種虛假的熏陶,這種虛假的熏陶無論被學生識破與否,都對其人生有百害而無一利。最后,教師需積極作為,不能消極避事。盡管學校教育經常與社會影響不一致,但教師必須機智地把這種矛盾轉化為德育的資源和動力,要化負面影響為有教育意義的事件,開發“惡”的教育價值。
四
教育目的的實現必須依托于一定的內容。教育內容應該包括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切內容。教育者僅僅完成了學科的教學并不能保證教育任務的徹底完成。因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識掌握,而是培養人。另外,將教育內容僅限于各學科,容易讓教師形成錯覺,誤以為完成課堂教學就意味著教育的結束,就意味著教育目的已實現。這種對教育內容的偏狹理解,不僅會在以“應試教育”為指揮棒的當今教育中將德育排擠到邊緣地帶,甚至有徹底消解德育在學校中的地位的可能。德育目的不能僅僅依靠學科教學去實現,也不能通過設置專門的德育課程來達到,這就是說,德育的實施不能依靠將美德按條目編制成類似于“菜譜”式的學科,然后“插入”學習者的頭腦。德育目的的實現需要廣泛的內容,包括各門學科、教師道德修養、學校生活的德性等方面。
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是學生的第二父母,關心他、教育他如何做人;是學生的朋友,聆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正視挫折、樹立信心。因此,教師要善于變換角色,全面了解學生。如一次上課有個學生打瞌睡我沒有直接點名批評,而是走到他的身旁,摸摸他的頭部,輕聲問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這時學生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哪還有心思再睡覺。這位學生感受到了老師是真誠地關心他的身體狀況,使他在這個班集體中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這樣學生也能學得關心他人,認識到熱愛集體的重要性。
二、課堂教學中適時滲透德育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每一個凈化思想的機會。如在教學《黃河頌》《最后一課》一類的文章時,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適時進行愛國教育;在教學哲理詩《理想》時,讓學生在領悟詩歌的深刻含義和精妙的比喻的同時,更要鼓勵學生樹立崇高理想、擁有信念,及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在語文教學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意志,堅持不懈的恒心,如《音樂巨人貝多芬》《再塑生命》可激發學生追求理想,與苦難、困難作不屈不撓的斗爭;《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在引導學生歸納文章哲理的基礎上教給學生克服困難的方法:將大困難化為小困難,一個一個認真地解決,這樣會戰勝巨大的困難;在教學《登上地球之巔》時,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精神的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在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如《信客》能教給學生做人要誠實、講信用;《老王》也讓學生知道關愛弱者的重要……總之,每一堂語文課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陣地,語文教學與德育的教育是同步進行的。所以我們作為語文教育者,應引導學生的情感活動向著純潔、健康、高尚的方向發展,達到能夠控制情感、主宰情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
三、課外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我開展過多種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朗誦比賽、辯論賽、成語接龍、故事會等,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充滿競爭,只有那些知識豐富、意志堅強的人才能適應生活。
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是指課堂上師生溝通順暢,課堂氣氛活躍,緊張適度,秩序井然。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學生對學習活動本身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好學、樂學的人格特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敢于標新立異,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具體到語文教學中,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可以有效縮短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人物形象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的思想更豐富、更活躍,繼而產生美好的心理體驗,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比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在愉悅自信、寬松自如的課堂氛圍中對文本作個性化的閱讀,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則作針對性的點評。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積極向上的閱讀感受和心理體驗,教師應當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那些消極、片面、錯誤甚至可笑的閱讀感受和心理體驗,教師不能視而不見,要熱情地去引導和糾正,必要時還需提供適當的心理輔導。這樣,學生的個性就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總之,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對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我們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心靈棲息的精神家園。
二、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育人因素
培養良好品德選進語文教材的課文大多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它們不僅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而且還蘊含著一定的教育意義,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教育材料。除了要求學生多讀以外,還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以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學習《送東陽馬生序》,讓學生談如何學習?如何珍惜今天的學習條件?如何感謝家人和國家?學習《愛蓮說?》,讓學生談如何做一個“潔身自好”之人?學習《我的叔叔于勒》,讓學生談如何處理和諧社會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何樹立良好的親情觀……另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文的主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可以結合李白《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摹皩η巴境錆M希望”的信念和《愚公移山》中“不畏困難、持之以恒、永不言敗”的“愚公精神”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教學《魚我所欲也》,可以在引導學生領悟孟子向我們闡明的“義重于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的道理后,勸勉學生為人處世不能見利忘義;教學《岳陽樓記》,則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語句,進而體會范仲淹在抒發自己憂國憂民,關心國家大事情懷的同時,還希望以自己那“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影響世人的寫作意圖……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在學好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同時,思想受到教育,品德得到培養。
三、發揮作文教學德育功能,提高思想認識
(一)命題誘情,練文又煉人
語文教師在命制作文題目時,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誘發學生的情感,以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為基本的出發點。只有精選學生既熟悉且又有意義的題材,并針對學生的思想情感考慮命題,才能誘發學生蓄積在心中的美好情感,從而在情感的審美體驗中提高思想認識。例如,某學生患病在家休息,很多學生前去探望和幫助他,教師若以《他病了之后》為題讓學生作文,就會誘使學生抒發對友愛互助精神的贊美之情,并從中受到教育,達到“練文又煉人”之目的。此外,教師還應針對學生的消極思想設計命題,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二)精心選材,端正學生思想
圍繞文章主題選擇材料,是作文指導的一個重點,而選擇什么材料,確立怎樣的主題,都鮮明地表現著作者的思想傾向。青少年處在成長時期,教師要指導學生多寫正面的、向上的文章,即便寫批判不良現象的文章,也應該從積極的角度,站在正確的立場上來寫。例如,有些學生抱怨我國落后,認為“外國的月亮更圓更亮”,不能辯證地看到我國的歷史和現狀。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和農村的巨大變化,命《市場見聞》《我家富了》之類的題目。學生的調查研究和作文過程,其實就是自我教育、端正思想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寫作活動,學生就能很強烈地感受到我國正在飛速發展,“明天的中國并不比外國差”,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匡言糾行,改文又改人
學生年紀小,閱歷淺,觀察和認識事物的能力不強,難免會出現一些言行上的偏差與錯誤,并反映在作文中。因此,教師在作文的批改中,要做到“改文又改人”,改語言又改思想。例如,在一次以《記星期天的一件趣事》為題的作文中,有個學生寫到:“街上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好不熱鬧。突然‘咣當’一聲,兩輛自行車撞在一起,人仰車翻,多么有趣啊!”諸如此類學生中流露出來的幸災樂禍的思想,教師不能熟視無睹,而應在批改作文時予以指正。讓學生懂得對于別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或發生的意外,應采取什么態度,不應采取什么態度。這樣,學生的錯誤言行,就會在作文訓練中得到匡正,樹立起健康的審美觀。
(四)頌美揚善,陶冶學生情操
作文的講評不僅是作文指導的繼續,更是德育教育的繼續。它在活躍學生思維思想、端正認識、培養良好文風、提高表達能力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教育指導作用。對學生在作文中表露出來的好思想、好行為,教師要適時并恰如其分地進行激勵性講評,使學生看到教師的贊許和期望。對文質兼美的作文,教師可讓小作者自己朗讀,全班同學品鑒,并讓小作者講述自己的寫作經過和體會,還可在墻報上張貼或選編成冊,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四、寓德育教育于語文實踐活動中
教師的價值觀、審美觀、情感、道德品質和教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具有敬業精神,用自己的愛來喚起學生對學習和周圍人的愛,從而引伸到對生活的愛。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諧、互重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融洽、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的同時,品德得到提升,性格得到完善。教師的語言要親切有力,態度和藹。還要特別注意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和家長的及時溝通和探討加強對個別有問題的學生進行教育和對其內心情感的關心。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因為我們優美的語言、得體的行為、高尚的情操能引導學生的審美觀,使學生在學校聽到的、看到的、學到的是保持一致的,這樣我們用純潔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才能做到言傳身教,做到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二、充分利用職教英語教材,組織課堂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1.通過英語教學內容滲透德育
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要經常使用禮貌用語并引導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活用這些禮貌用語。例如Morning!早上好!Hello!你好!Seeyou!一會見!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和一些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我們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一些禮貌的稱謂和重大節日時能夠互相問候。比如新年互相祝賀“Happynewyear!”、教師節能夠對老師說聲“HappyTeachers’Day!”這些都會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慢慢提高他們的德育素質。還有在講授英語family這個單詞時,我并沒有直接翻譯出它的中文意思,而是巧妙的把它分解成一個等式:FatherandmotherIloveyou=family。學生都興趣高漲,我繼續提示:“Doyouloveyourfatherandmother?你們愛自己的父母嗎?什么才是愛的港灣?”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說:“家庭?!表樌囊鰂amily的含義。再比如,我在上每節課剛開始都會有EverydayEnglish這一環節。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的點評也非常重要。一句簡單的Thankyou!Excellent!Good/Welldone!等就會給學生很大的鼓舞,同時也不知不覺讓學生學會贊揚別人,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取長補短??梢娚朴谕诰蚪滩闹械牡掠蛩?并利用日常交際用語,采取自然滲透的方式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可以達到英語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水融。
2.通過組織課堂活動滲透德育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采取民主的方式領導學生,對待學生。在組織課堂活動時,教師要多創設交際情景,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比如Unit4Where’smyschoolbag本單元主要學習如何談論房間里物品的位置,我讓學生按自己喜好排列班級里已有道具,創設自己喜歡的小天地,并讓他們按角色表演,有同學提出問題“whereisthesofa?Whereisthetable?”然后有同學進行回答,學生興趣濃厚,寄娛樂于學習中,最后還能教育學生不能養成物品擺放不整齊、平常丟三落四的不良習慣。并且不能每件事都要父母幫著做,自己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運用情感教育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內心情感,利用專業知識和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吸取情感素養的精華。通常在課前引導環節我會通過多媒體上的圖片或視頻向學生介紹如中外名勝古跡等,建議學生搜集我國各地的圖片并加以整理,比如,TheGreatWall用“ThisisIt’sbeautiful,it’sfamous.”的句型展示我國美景,喚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在學習完西方的圣誕節(theChristmas)之后,更要讓他們知道咱們中國的春節(thespringfestival)是我們國家最隆重的節日,讓學生說說慶祝春節的方式有哪些,喚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強愛國情操。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新年卡片,寫上HappyNewYear!Bestwishesforyou!等新年祝福的話語,贈送同學和好友,培養自己動手能力和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的美德,并珍惜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再比如第七單元談論職業,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職業理想,并讓他們知道每種職業都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每個人都在為社會做貢獻,鼓勵學生要努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四、總之
科學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人也愈來愈變得浮躁,再加上我們部分教師對素質教育的片面理解,課堂上層出不窮的花哨表演更助推了學生的不良習慣,他們學習和對待事物的態度也變得急功近利。為此,我認為在數學課堂上適時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尤為必要。如在一些計算題訓練中,有些學生往往會因為對小數點的粗心而鬧出很多笑話,教師此時要抓住學生的錯誤之處,強化教育,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科學品質。記得在教學比例尺的知識時,我給學生編制了這樣一題:“在比例尺是1∶1000的地圖上,量得張明同學的家離學校的距離是60厘米,他的家距離學校實際距離是多少?”班級頓時活躍了起來,此時,我讓一個馬大哈同學上臺板演,結果他將結果算成了6000米。對此,我首先并沒有讓大家去分析他錯在哪里,而是讓大家來想象一下6000米是多元,是多少里?此時,同學們紛紛發言,有的說“:你什么時候給張明搬家了,人家就住在學校西邊大概一里多一點的地方?!庇械谋г沟溃骸按中拇笠猓质切迭c讓你犯傻了吧?!睘榱司徍驼n堂氣氛,給他找回自信,我幽默地說:“假如我們國家的科研工作者都這么粗心大意,那我們的‘神七’、‘神八’指不定都落在美國了?!”聽了我的話,學生們一個個笑前仰后合,在純真燦爛的笑容中,他們理解了粗心會出大錯,粗心會造成可怕的后果,從而產生了克服粗心大意壞習慣的強烈愿望。
二、對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啟蒙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我們觀察、分析周圍客觀世界,科學評價事物的基本思想。數學學科,教師要契合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知識的前因后果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從而全面客觀的認識真理。如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內容的教學,我讓學生動手實踐,通過剪、折、實驗,自主驗證,探究獲取結論,體會“實踐中才能獲取真理”的道理。再如,對正數與負數、乘方與開方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思想的教育。借助教材中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加、減、乘、除等的知識,向學生滲透萬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彼此依存的等。數學學科,其間充滿辯證的觀點與事例可謂俯拾皆是,教師要將其梳理整合,適時升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啟蒙教育。四、對學生進行創新素養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素養是學生綜合素養的一部分,也是我們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我國每一項創新發明都離不開創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素養的滲透尤為必要,如在教學“三角函數”的應用時,給學生出示有關計算距離、航海判斷等問題;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時,向學生出示求解增長率等問題,讓學生先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然后師生共同結合實際,通過富有新意的途徑解決問題,啟迪學生另辟蹊徑,富有新意的解決問題,為學生獨特的思維喝彩,從而鼓勵學生創新,讓他們體驗創新帶來的樂趣。
牛津小學英語新教材內容多姿多彩,其中涵蓋諸多世界各國文化、歷史、地理、禮儀、習俗風貌等的知識。尤其富含反映思維活動、情感態度、道德評價、社會文化等多種涉及語言功能的項目,為英語課堂進行道德滲透提供了豐富素材。為此,在歷年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注重找準開展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和連接點,將德育教育巧妙靈活地滲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如在教學一些習慣用語“Goodmorning!”、“Thankyou!”、“Hello.”、“Sorry.”等的時候,我充分利用學生剛剛接觸英語時的新奇感,給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將學生置于情境之中,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同樣,在學習句型“Whendoyouusually...”時,我引導學生運用新句型談談自己平時的日常生活,加以正面的引導,從而讓學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懂得只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知道珍惜寶貴的時間,我們才能高效地學習。通過類似的教學,學生既獲取了知識,又提高了口語交際水平。通過這些內容的選擇,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良好道德品質的教育。
二、組織模擬情景活動,開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與單純的知識傳授不同,它必須沁入學生心脾,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接受,這樣才會自覺地去踐行。如果我們不注重方法策略,完全照本宣科,單純說教,則德育教育的效果自然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而小學生對充滿趣味的活動情有獨鐘。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將德育內容嫁接在這些活動中,則可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升華自己的道德認同。我在教學中,經常組織一些情境活動,設計一些能引發學生興趣的交際場景,激活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如在學習句型“What’swrongwithyou?”時,我設計去醫院看望病人的情景。通過這些模擬情景,讓學生自主交流,學會與他人的合作與交往。教師適當點撥,從而讓學生知道我們在平時應該學會關愛他人,相互友愛。只有我們相互關愛,彼此互助,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美好。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激活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將課堂推向。同時,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德育教育也水到渠成,收獲了良好的效果。
三、開啟情感教育模式,撥動道德之弦
小學生的情感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將德育教育借助情感的方式進行釋放,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游戲、表揚、競賽等形式,將學生的認知過程與情感體驗相結合,從而為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創造了極佳的機會。如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同桌、小組、多人競賽活動形式,即讓小學生好強好勝的心理得以充分滿足,還在活動中不經意間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更在活動獲勝或者失敗中讓學生產生了深刻的情感體驗,從而讓他們反思,只有團結協作、相互配合,才能取得預期的良好結果。這樣的認識是在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基礎上產生的,使他們印象深刻,體會深遠。此外,學習本身的確是一個比較艱苦的過程,尤其是記憶英語單詞,往往成為小學生英語學習征程上的攔路虎。在教學中,我通過親情引導,耐心細致地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從而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目標,產生克服困難的信心,使他們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不斷生成強烈的自信心,培養堅強的意志力。
四、樹立教師良好榜樣,積極影響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