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8 04:32:38
序論:在您撰寫數學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數學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難,但數學其實并不是那么難,很簡單,告訴你一個訣竅: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仔細讀題,你就會覺得數學特別好學,很簡單,一點也不難。
今年,我們學習了不少知識。認識正、負數這一單元,我知道了:我國數學家劉微在注解《九章算術》時,更明確的提出了正數與負數的概念。他在籌算中規定“正算赤,負算黑”,就是用紅色算籌來表示正數,黑色算籌來表示負數。這個記載,比國外早了七八百年。從這里可以看得出來,正數和負數的作用。
檢查視力用的視力表上也有小數,現在我國使用的是國家標準視力表。當檢查結果等于或大于5.0時,視力為正常,小于5.0,視力你應該知道的,對不對?如果你不近視,也要注意用眼衛生噢!
兩個數相除,如果得不到整除商,會出現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小數部分的數位是有限的,就叫做有限小數。小數部分的數位無限,那就是無限小數。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一個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的數字,就是這個小數的循環節。你知道什么是有限小數、無限小數了嗎?
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數學其實不難吧!讓我們學好數學,將來成為中國的第二個“華羅庚”吧!
高效課堂即在單位時間里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與學任務,促使學生獲得高效的發展.高效課堂凸顯教學的高效率,這種高效率既著眼于當前,更應立足于長遠.
高效課堂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課堂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5%以上.[1]讓課堂真正成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2]前提就是要看學生愿不愿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如何打造一節高效的數學課堂?筆者總結與反思近年的教學實踐,深深體會到“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與喚醒!”.[3]
一、善于解讀新課程標準,靈動把脈教學的主線
教師要明確教學的重點工作是如何實現教與學,逐步減少外部的一些控制,增加學生自控的空間.然而,做到靈動地把握好教學的主線,則需要相應的理論(或理念)的支撐.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強調本質,注意適度形式化;與時俱進地認識“雙基”,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4]提出“提高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與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4]”的目標.
怎樣才能體現新理念,實現課程目標?實踐證明,問題的創設、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我們教師要善于解讀新課程標準,做到心中有數,應用自如.這樣才能很好地呈現給學生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才能使教學更有效、更高效.教師要處理好“要教什么,如何教”的關系,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情有根有據.只有恰到好處地創設問題情境,才能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中.教學設計時還要盡可能地創設與學習主題相關的、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讓數學課堂充滿激情與活力.
二、創設恰到好處的問題情境,進行情到深處的知識講解
恰到好處的問題情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并不是什么時候都要創設問題情境,或者說都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教師要把握時機,如一節課的開頭引入、遇到難點時要創設問題情境.下面筆者就教學經驗舉幾個例子予以說明.
【例1】(古典概型)創設問題情境:甲、乙兩位同學在大課間民族體育運動的花樣跳繩中都表現得十分出色,現要選派一位代表我校參加市民族體育運動花樣跳繩比賽,請你為他們設計一個選派的方案.有兩個學習小組分別給出了如下兩個規則.
規則1: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正面向上就派甲去,反面向上就派乙去.
規則2:兩人同時擲兩個質地均勻的骰子,點數之和為6點就派甲去,點數之和為7點就派乙去.
請問哪個規則公平與合理?
情境源自于學生平時的大課間活動,對規則作出公平合理的選擇,自然而然就聯想到概率的問題.問題串就出來了,怎樣計算?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實際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為學生高效的學習做好鋪墊.
【例2】(回歸分析)創設問題情境1:2015年6月7日下午高考考完數學,很多考生都說2015年高考數學卷普遍被認為較為容易.事實是這樣嗎?
本課作為選修2-3第三章的起始課,鑒于該章內容為新課改的新增內容.因此,在設計與處理教材上,盡可能地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如開篇從“2015年高考數學卷普遍被認為較為容易”這一現象引入本章統計案例.要做好統計,就需要相關數學知識做理論指導.尋找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識點切入,讓學生感到數學學習也是十分有趣的.
創設問題情境2:在日常生活中,常聽人們說:“量的積累達成質的飛躍.”“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你的存在讓我變得如此美麗.”“年齡大了,發福了啵.”等,這些話語都飽含著兩個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數學上,我們也學過有關兩個量之間的關系,比如數學必修1的函數關系(確定性關系)和數學必修3的相關關系(非確定性關系).
由于筆者所教的學生數學底子較薄,所以筆者盡量通過通俗易懂的話語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思維盡快進入課堂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再枯燥,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將較為抽象的知識化為直觀的感觸.
【例3】任意角的三角函數.
[問題1]什么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數?
[問題2]你打算怎樣給“任意角”建立一個函數?
[問題3]銳角三角函數可以用來建立任意角的函數嗎?
[問題4]能用銳角三角函數來建立任意角三角函數嗎?
[問題5]它的定義域、值域是什么?
[問題6]余弦、正切函數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建立?
每?課首先要提出一個問題,并且去解決它.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成為數學的生命,數學因問題而獲得生命力.讓學生學數學,能不讓他們了解數學的生命嗎?因此,課堂的引入也可以用問題驅動的方式引入.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將會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動起來,讓學生不再做默默的觀眾,而是做積極的參與者,漸漸體現課堂是學生的,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這樣,學生就會在單位時間內學有所成、學有所獲,為后續的學習傳遞正能量.
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起師生的雙邊互動
筆者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利用導學案,舉全組力量,相互幫扶.課前解決相關問題,對所上的內容有所了解,不至于上課時云里霧里.筆者截取《古典概型》部分導學案如下:
(一)活動1:讀一讀,想一想.中心任務:理解基本事件.
帶著下面問題閱讀教材第125頁,2分鐘后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出現的概率分別是多少?為什么?
問題2:擲一個質地均勻的骰子,1~6點出現的概率分別是多少?為什么?
問題3:基本事件的特征是什么?請列舉一個隨機事件為基本事件的例子.
問題4:除了課本方法,計算例題1的基本事件個數的方法還有哪些?
(二)活動2:讀一讀,說一說.中心任務:理解古典概型特征及公式.
帶著下面問題閱讀教材第126頁,2分鐘后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5: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請列舉一個你身邊的古典概型的例子.
問題6:如圖1,向一個圓面內隨機地投射一個點,如果該點落在圓內任意一點都是等可能的,你認為這是古典概型嗎?為什么?
問題7:某同學隨機地向一靶心進行射擊,射擊的結果只有有限個:命中10環、命中9環……命中1環和不中環.你認為這是古典概型嗎?為什么?
問題8:在推導古典概型某事件的概率公式時,用到了哪些知識和哪些方法?
問題9:嘗試用多種語言描述古典概型事件A的概率計算公式.
(三)活動3:辨一辨,思一思.中心任務:應用古典概型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問題10:根據課本例題2,思考如下變式問題.
變式1:如果一道試題可以排除兩個,還有兩個選項不知道該選哪一個,則他回答對的概率是多少?
變式2:假設該題是一道多選題,這道題只有兩個正確答案,如果某考生不知如何回答,就隨便選.那么選對的概率是多少?并說明在做多項選擇題時,沒有把握猜對的概率更少.
(四)活動4:用一用,展一展:中心任務:總結計算古典概型方法、體悟合作學習意義.
問題11:同時擲兩個骰子,計算:
(1)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結果?
(2)其中向上的點數之和是5的結果有多少種?
(3)向上的點數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問題12:回到開始問題,思考規則1和規則2的合理性.
問題的預設均根據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目標進行設置,課前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有寬裕的時間交流與探討,給學生一個“兵教兵、兵練兵”的平臺.一來能給學生做“小老師”的優越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二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多提問題,合作探索,揭示數學本質;三來讓學生在正式課堂中知道教師上課的主線.同時,教師也能自如地做到教學明線鮮明,暗線不虛,達成課堂的雙邊互動,為高效的學習帶來促進的作用.
四、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高效理解知識
筆者在講到誘導公式時,針對口訣“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進行如下教學.
下面以圖3解說“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加也好減也好,α統統是銳角”.α看成是銳角,奇偶數是針對π2的系數而言.
通過圖解將抽象化為直觀,通俗的語言講解會讓學生更為容易理解,提供高效學習的途徑,幫助學生有效和高效地理解知識,既做到適當的形式化,又注重強調本質,從而整體把握誘導公式的作用“負化正、正化主、主化銳”.適時地舉出例子“sin(3π2+θ)=”,讓學生“小試牛刀”,體驗收獲的喜悅感.
五、借助圖表構建知識網,由淺入深地總結與反思
在課的尾聲,教師不要包辦課堂的小結,應以開放式的形式給小組完成.學生全面參與,為自己小伙伴的回答點贊,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比如在《古典概型》這節課的尾聲,提出如下總結與反思.
知識上的收獲:古典概型及其特征、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
技能上的收獲:求解古典概型概率的“五步曲”;
方法上的收獲:枚舉法、圖表法;
思想上的收獲:符號化、數形結合、化歸;
學法上的收獲:閱讀課本、歸納與概括、總結與反思.
根據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和對圖文的感性認識,教師引進圖表
(如圖4)
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讓學生有滿滿的收獲,做到把書讀薄又把書讀厚,既能遵循形式化原則,又能揭示知識的本質.
圖4知識“魚骨”圖
學生說出了本課的收獲,提出困惑,情不自禁地開啟下一節課要講的問題.哪怕是學生所提的和所總結的不是十分完善和到位,但至少印證了只要將足夠的時間
留給學生,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效果就會顯著,課堂上
范丹萍
牡丹江市紫云小學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關鍵詞】激發興趣易懂易學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痹趥鹘y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因此,我在新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進行了“讓數學知識生活化”的教學實踐。
1生活導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到自然、親切、易懂。
我在教學《小數的性質》一課時,正臨“六、一”兒童節,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過些天是什么節日嗎?”學生興高采烈的說是“六、一”兒童節。我問:“六、一”兒童節時你有什么打算嗎?學生紛紛提議,有的說去公園,有的說要去肯德基吃一頓,等等。這時,有個學生說要和老師、同學們開個聯歡會。我順勢說:“開聯歡會就得布置會場,看來我們得買一些裝飾物。那么,在購買裝飾物時,你會考慮哪些問題呢?”學生說:“物美價廉!”接著,我出示了準備好的市場調查,讓學生看屏幕:(課件略)
我問:“你認為我們應該到哪一家去買彩帶呢?為什么?學生聽后各抒已見。
這樣的導入減少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喚起了他們探索的欲望,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生活例題,易懂易學
荷蘭數學教育家漢斯?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教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币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生的實際,轉變“教教材”和“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必須從屬于、服務于學生學習的需要,在應用教材時,要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教材進行優化組合。
例如,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
3生活練習,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爆F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和學習,與其所發生的情境有著密切的聯系。
3.1用數學眼光認識周圍事物。數學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實際,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進而明白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
一、讓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生活化”。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只有從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種地的過程:“先播種,然后澆水施肥,田間管理,最后收獲種子;來年又是播種,澆水施肥,田間管理,最后收獲種子……”,通過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斷重復”,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云水”的循環引出“循環”的概念,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2、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則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概念法則的教學也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相應的實例,并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從而抽象出來,逐步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時,學生對于“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里舉行了一次口算比賽和跳繩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兩次比賽活動,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這樣一題:120-97=120-100+3,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3 難以理解。我便設計了一個“買東西找零錢”的生活實際:我要過生日了,媽媽帶了120元錢去商店買一個97元的布娃娃準備送給我。媽媽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在120元中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3元,(應加上3元)。所以,多減去的3元應該加上。這樣的“生活教學”例子,通過生活經驗驗證了抽象的運算,而具體的經驗更提煉上升為理論(簡便運算的方法),學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記。
讓數學回到生活為生活服務,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從而激發學好數學的愿望。
二、讓數學知識的運用“生活化。
學習就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了利息后,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余的錢怎樣存最合算?并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和利息稅。
2、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其它形狀的行不行?為什么?
3、加強操作,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的能力。
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指導于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于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后,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應用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形成源于實際的需要,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源于生活實際,這就為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結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經歷,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可以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2個,所以可以用分數 來表示;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1瓶,也可以用分數 來表示;按照習慣的說法,上
面兩種情況都可以稱為是一半。生活中常會遇到分東西或物品不是整數的情況,在學生學過的數中除了上面的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一半外,還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呢?此時就要學習新的數――小數,小數又該怎樣寫,怎樣讀呢?這樣,學生對學習小數有了一種強烈的需求和愿望,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三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有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以及實踐應用活動。其中數的產生、空間與圖形的構建、統計與概率的由來,無不滲透著數學在現代生產、生活和科技中的應用,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服務于生活”,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如:三年級下冊的軸對稱圖形,新課是以天安門和比賽獎杯的實例來引入的,進而抽象到數學中的平面圖形,再抽象到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特征。再如:三年級下冊有許多數學實踐活動,如美麗的花邊、奇妙的剪紙、我們的試驗田、運動與身體變化等都是從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讓學生真切的體驗到現實世界充滿著圖形。
二、利用生活素材,體會應用的作用。
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更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產生興趣。
比如教第九冊“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我就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紅領巾、自行車車架、電線桿架、橋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讓學生通過推拉等實踐活動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并運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如修補搖晃的椅子,學生會馬上想到應用剛學過的“三角形穩定性”,給椅子加上木條形成三角形,從而使椅子穩固。這樣使學生學得容易且印象深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際生活中,數、形隨處可見,無處不有。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和周圍的生活環境相聯系,幫助他們在形成知識、技能的同時,感受數學應用范圍的廣泛。
三、搜集應用事例,加深應用的理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的發展領域越來越廣泛。數學化的家電系列、宇航工程、臨床醫學、市場的調查與預測、氣象學等,無處不體現數學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搜集這些信息,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體現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例如:在統計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學生搜集了自家幾個月的用水情況,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諸多因素)的過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斷,并做出今后用水情況的決策。既滲透了環保的教育,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
又如:組織學生去一個經常交通堵塞的路口進行現場勘察:通過對各種汽車的數量、行人的數量、堵塞的情況、紅綠燈的間隔時間狀況的調查,學生做出了如下的分析:①此路口經過的貨車多;②路動的黑車多;③人行橫道離路口遠,有些行人橫穿馬路;④主干道的紅燈顯示的時間相對短。根據以上的調查情況,學生做出了以下改進措施建議:①限制貨車的噸位;②取締黑車;③增設人行橫道線;④延長主干道的紅綠燈時間。同學將實地考察的數據寫成了考察報告,寄往了交通隊,得到了交通隊的重視,情況得到了解決,學生興奮地說:“數學知識可真的有用。學數學、用數學并不是那么地難呀!”同時,學生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歷程。
四、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應用的意識。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在學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是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家中的一切建設都離不開數學應用。讓學生參與其中,無疑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是大有好處的。
比如:學了統計以后,讓學生參與家庭管理活動。讓他們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糧、副食、水、電、氣等基本生活的各項開支情況,再將搜集的數據在老師的指導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關的問題:你家一周開支多少?照這樣計算,一個月的基本開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結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購置一臺5000元左右的電腦,根據家里每月的結余,幾個月后可以買一臺電腦?學了行程問題之后,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測一下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再計算出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學了納稅之后,布置學生回家了解一下父母一個月或一年要繳納多少稅款。學了利息的計算之后,布置學生把自己的零用錢存起來,看一年或幾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學生常吃的食品、常喝的飲料就是由廠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學生學了比的應用之后,可讓他們自己動手按不同比例配制飲料。再嘗嘗不同的味道,覺得自己喜歡按哪一種比例配制出的味道。
一、注重“數學知識生活化”
1.尋找“生活原型”。數學,在本質上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概括。數學知識都可以在顯示生活中找到其“生活原型”。這將有助于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例如,在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挖掘這樣的生活原型:爸爸對兒子說,“我像你那么大時,你才4歲,當你像我這么大時,我就79歲?!蹦敲?,現在爸爸多少歲?兒子多少歲?顯然,爸爸與兒子之問的年齡差距是一個不變量。通過分析知,這個年齡差既等于兒子的年齡減去4歲,也等于79歲減去爸爸的年齡。在此基礎上,引入兩個未知數x、y,把這種關系表示出來,這就是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問題。
2.捕捉“生活現象”。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實例服務于數學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時引人這樣一個問題:學校準備在教室后面的場地邊建一個面積為50平方米的長方形自行車棚。一邊利用教室后墻,并用已有總長為25米的鐵圍欄。請你設計,如何搭建較合適。這樣的引人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帶著實際問題去主動學習。有助于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設計“生活情境”。注重設計一種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情境化的知識背景,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激發思維。如在教學“尺規作圖”時,創設這樣一種情景:在曠野上,一個人騎馬從A地到B地,半路上他必須在河邊飲馬一次(A、B兩地在河的同一邊),他應陔怎樣選擇飲馬點才能使所走的路程最短。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尺規作圖”充滿了生活的情趣,使“作垂線”“軸對稱”與生活實例有機結合,體現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平時,教師若能創造性地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勾勒出生活畫面,創設生活情境,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數學。
二、強調“生活知識數學化”
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歸根結底就是讓學生能夠用數學的觀念認識世界,用數學的方法改造世界,用數學的語言描述世界。給學生提供生活化的問題背景,是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培養數學應用能力的必要基礎;而對生活化的問題背景進行數學化處理,則魁發展和培養數學應用意識以及應用能力的關鍵。
例如,有這樣一個問題:寶應百貨商店服裝柜在銷售中發現:“寶樂”牌童裝平均縛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為了迎接春節,商店決定采取適當的降價措施,擴大銷售量,增加盈利,減少庫存。經市場調查發現:如果每件童裝每降價1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2件。1.要想平均每天在銷售這種童裝上盈利1200元,那么請你幫助商店確定一下每件童裝應降價多少元?2.如何才能使商店每天獲得最大的利潤。
分析這一問題時,教師應聯系生活實際,分析數量關系,尋找等量關系,引導學生將這一問題化歸為“方程”和“函數”問題,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讀《馬小跳玩數學》這套圖書,會讓孩子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而且其中還有不少的美和樂趣。自言破解童心的作者緊緊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以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把孩子帶進數學的王國,使其輕輕松松地喜歡上數學,快快樂樂地學習數學,不知不覺,便離不開數學了!
跟著馬小跳,數學也好玩。在詼諧有趣的敘述中,他會告訴孩子許多實用的知識。比如,《山坡上的小樹》里,為了查清山坡上有多少棵小樹,安琪兒在每棵數過的樹上系上蝴蝶結,夏林果則系上了漂亮的梅花,這樣便很容易把數過的和沒有數過的小樹分清楚了。調皮的馬小跳還會無意中闡釋許多科學知識,《爺爺過生日》中,60歲的爺爺才過了第15個生日,為什么呢?原來,每隔4年才會有一個閏年,只有閏年的二月份有29天。《坐火車》中,馬虎的馬小跳記錯了火車到站的時間,因為5小時40分鐘不是5.4小時,時間不是100進制的,而是60進制的。
跟著馬小跳一起,做他的好朋友,孩子會慢慢變成了不起的“數學通”,因為馬小跳經歷的事情,幾乎是每一個孩子都要經歷的?!蹲鲎廛噾抖嗌馘X》中,馬小跳正確算出了到姨媽家需要的打的費是22元;《有意義的“六一”兒童節》里,馬小跳跟秦老師學了一招,知道電影院的座位每一排比前一排多一個座位,總共22排,最前一排的座位數是20個,便會算出最后一排的座位數是41個;《安琪兒的炸雞腿》中,路曼曼運用自己的智慧,在1到20這20個自然數中,劃掉了1到9這幾個數字,使它成為最大數,讓安琪兒吃到了她最喜愛的炸雞腿。還有《逛游樂園》、《夏林果家的門牌號是幾》……同學們都運用數學知識順利解決了難題。一路走下來,孩子會發現,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掌握它該有多棒??!
跟著馬小跳一起,孩子還會知道許多科學家的故事。《蘋果落地帶來的靈感》講述的是,偉大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休息時,一只蘋果砸在他頭上,引出牛頓的思考,于是產生了后來的萬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智破金冠案》則講述一個阿基米德利用數學原理,幫助國王識別假金冠的故事?!稊祵W王子高斯》告訴孩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動手,便會想出許多巧妙的辦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