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1 23:03:07
序論:在您撰寫教師教學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能力
問題數學是學生小學階段重要的啟蒙學科,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對這一學科的知識掌握,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充分掌握學科內容和知識點,有效設計學科教學,堅持教與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突出教育目標,提高學科的教學質量。
1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生涯中的重要課題。體現著教師的教育水平和業務能力,對學科的教學有著直接的意義。教學設計能力的高低反映出教學實踐的成績,對提高教學質量改善課堂效率有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中的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尤為關鍵。
2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的現狀和問題
當前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還處于一個較為低級的狀態,缺乏成熟的設計能力和理論水平。許多教師都是借鑒國外的教學模式,雖然根據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和教育水平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但在教學應用上比較牽強,并不是完全適應我國的教育現狀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此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呈現的問題和矛盾如下。第一,不重視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出現較晚,處于起步階段,許多教師不予理解和重視。沒有認識到教學設計對課程內容的促進作用和積極意義,因而就不采用這種教育方式,憑借過去的教育經驗去教學,使數學教學缺乏科學的嚴謹性和系統的方向性。第二,部分教師一味的追求教學形式的改變,實施形式化、模式化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了解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課堂教學過于單調呆板,知識點難以走進學生內心,教學效率極低。第三,教學設計水平低。部分教師能夠理解教學設計的理念,愿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意識的探索和嘗試,但缺乏正確的導引和方向。例如:教學目標概念含糊,設計方案空泛模糊,文本研讀不仔細,情景設置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形式單一,內容片面,無法針對問題展開深入剖析等等。教師缺乏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和學習,設計能力止步不前,課堂教學效率偏低。
3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問題的改善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態度是一個主要因素。數學教師應秉承對職業的熱愛、對數學學科的喜歡和對教育的欲望去工作,探究數學教學的方向、目標和本質,主動積極地引導學生,使學生學會自主探究,相互探究,形成數學的邏輯意識。例如,在學習三年級《量一量》時,教師全面發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學生的實踐數據為積累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動手測量、合作幫助、分組交流、總結規律等幾個環節的進行,將教學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建立起“量一量”這一數學思維,找出問題的本源:只有統一了面積單位才能更準確地知道面積的大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提出問題、設計方法、動手實踐、數據分析、總結歸納的整個思維過程。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培訓學習,通過細致詳實的教案文本閱讀,參加各種教學研討會和培訓等,不斷調整、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設計應具備嚴密的科學性和完整的系統性,通過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探究、鉆研意識,實現課堂教育內容的延展。如在學習《體積單位》教學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制定出課堂的教育目標是:通過教學設計讓學生理解《體積單位》這一單元的概念知識目標——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達到能力目標——學生可以根據學到的知識建起了日常生活中體積單位的常識意義和實踐經驗,最后實現情感目標——可以順利地用這些知識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學數學教師應在編寫教學設計時融入更多的創新,這就需要教師在領悟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抓住主要元素,選取較好的切入點,創新的分析講解教學重點和難點,編寫相應的練習,使教學設計更具針對性和層次感,內容更簡潔鮮明。同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得主要依賴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實踐活動,逐步形成自己的邏輯分析、推理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要充分考慮到這些特點,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關注思維的拓展。例如,在編寫《圓的認識》教學設計時,緊緊圍繞“同一個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論點展開設計,循序展開、逐步深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領悟這一知識點。教師先讓同學觀察圖形,找到特殊平面圖形的特點、規律,推斷結果。將由等長線段組成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置于同一個平面,讓學生理解這些等長的線段3條、4條、5條……之間的關系,再進一步想象將所有的正多邊形站成一列,第一個是正三角形,第二個是正方形,第三個是正五邊形……由此分析得出結論——圓是最終極的那個圖形。這樣生動形象化的教學設計有助于學生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聯系,形成圓的概念認識,實現教學的趣味性。
4結語
教學設計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新型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師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能夠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對促進教學改革、培養優質人才有積極的推進作用。數學教師在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的同時,既要有一定的開拓創新,也要采取科學的方式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
作者:李玉雅 單位:廣東省惠州市聯和小學
參考文獻:
[1]宋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72.
1.設計中缺乏人文性的內容
這主要體現在在教學目標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中,很多時候初數學教師認為,數學課的教學就是從知識性出發,由知識過渡到具體的應用——做題。因此在以往數學課主要的任務就是做題、解題。當然這樣設計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其中缺少了人文方面的一些影響,課堂的形式必將會過于的單一。
2.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的缺乏
在很多時候在數學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最為困難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尋找某節課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一般教師,就是直接的在課標中找到一段話將這個環節應付過去,至于這些話的含義教師很少的過多的探究和思考。將這部分的設計最為一種形式和模式來看,實際上這部分是對一節課宏觀、整體上的一種升華和知識、技能的提煉,這也是教師其基本素質中一個主要的考察標準之一—教育學理論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能力。
二、初中數學課程教學如何有效進行有效教學設計
1.關注學生,從導入環節入手充分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際上導入環節的作用很重要,這個環節是新知識學習的準備階段,也是將學生注意力引入到課堂知識學習的重要環。在這個環節中實際上是可以滲透一些人文思想的,例如在進行正負數的加減運算方面的知識的學習中,就可以將我國關于經濟增長、物價下降等方面和正負數運算有關的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由此來滲透一些關于人文化方面的知識,以培養學生關心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思想、態度。當然這樣的應用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具體教學設計的環導入環節的設計方面多花一點心思,盡量的實現一些育人與情感教育方面的知識。
2.教師應該多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并鉆研課標
論文關鍵詞:《修飾工作表》教學設計
《修飾工作表》這節課是能否獲得一個精美表格的關鍵,是最能夠培養和體現學生審美觀點及實際動手能力的內容,也是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通過該內容的學習,將會帶給學生很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勞動后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會設置數據的字符格式、對齊格式;
會設置表格的行高、列寬、邊框和底紋。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并通過親身經歷,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對細節問題強調,讓學生明白只要做有心人,就能把工作表設計的更加美觀合理。
【教學重點】
1、掌握單元格行高、列寬的調整及設置對齊方式的具體方法
2、掌握對單元格添加邊框與底紋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單元格行高、列寬的調整及對齊方式的設置
【教學方法】任務驅動自主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想】
因為美化工作表的實際操作性較強,操作又比較機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解、演示和學生實際操作有機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授課,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同時采用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進行研究性學習,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導入新課
教學環節及手段
教學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對今天學習的任務進行明確定位教育學論文,讓學生明確今天學習的任務目標
首先展示一張不完美的“八年級(3)班學生成績表”,引發學生思考:可否進行修飾美化?
大屏幕投影:
“八年級(3)班學生成績表”美化前后的對比畫面。
問:兩個成績表不同的效果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活動:觀察、小組討論,選出學生代表發表觀察結果:(對齊方式和表格的行高與列寬等的不同,邊框、底紋的設置)
教師概括:(屏幕投影)
1.行高和列寬
2.對齊方式
3.邊框與底紋
引入新課:本節課就是學習如何進行以上內容的設置來修飾工作表。
投影課題:修飾工作表(屏幕投影)
通過強烈的對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通過提問解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收集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
老師總結,自然過渡,引入主題。
經過多年的實踐,相比傳統的英語本科專業畢業學術論文寫作,目前的實踐性研究所倡導的行動研究,為電大英語專業學生帶來了多方面的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在問題提出階段,學生們學會了自主地發現一個可控或可操作的教學現象的能力,同時掌握了如何在經過觀察、反思、參與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和提煉問題的能力。行動研究重視理論和教學實踐的參照作用,研究的問題或稱之為選題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過程注重初始調查。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研究中,實踐者是被研究者,是研究的客體或對象,而在行動研究中,他們成了研究的主體,具體體現在項目研究的第一階段中,選題的提出是研究者本人根據自身教學實踐自己提出來的,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學生就一個教學現象進行有感而發的敘述或者辯論。這個選題一定是困擾教學實踐者的一個難題,并且在實踐者可解決能力之內,具有可控制性和合理性。在問題歸因階段,學生們學會了運用科學方法開展調查研究的能力。這一階段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重視理論和經驗的啟發作用,并且使用實證的調查為最終的依據,以期找到導致問題或現象的原因,并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或指明方向,學生們運用到的學習策略有觀察、實驗、探究、分析、綜合能力等。要求學生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ana-lyticmethod)、蘇格拉底式對話法(Socraticdia-logue)、原因分析法(causeanalysis)、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觀察法(observation)和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學生在做問卷調查過程當中,充分使用行動研究策略,實踐環節指導教師要始終堅持要求每個學生必須至少使用三種以上的方法,其中必須使用問卷調查法,每位學生至少要做兩個問卷調查表,其中一個是在研究進入第三階段前要求學生調查出導致問題的真正原因,另一份則是要求學生在項目實施階段調查出學生對于教學改革的反饋。在做兩個問卷調查時,學生必須實實在在地走進他們的學生當中、教學任務當中和教室當中,針對他們在上一個階段中所選定的課題,設計出問題以及若干個可能是問題答案的選項,那么,如何設計出切中問題要害的題干和盡可能覆蓋面廣的答案選項就成為行動研究的主要任務。比較成功的做法是,要求學生結合英語教學法的相關理論,以及學生自身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觀察積累,先提出問題,然后,在設計答案選項時,真實地傾聽學生的困惑是什么,還建議學生真實地去走訪他們的同行,橫向地去了解這些問題的潛在原因。在方案設計及實施階段,即教學改革措施建立在調查歸因的基礎上,并體現在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的行動中,整個實踐活動注重收集日常教學活動,尤其是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和作為教學實踐者的教師的反響和變化,日常資料的收集包括課堂實錄、課堂筆記和學生日記。在課堂教學方案設計階段和項目實施階段,學生們借助行動研究實現了為行動而研究的目的,完成了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實踐工作,做到了為實踐本身的改善而展開研究,而不是理論上的構建。通過行動與研究的結合,透過實踐行動來改善教學情境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并且關注問題的解決方案及其與之相隨的連帶問題的產生和應對策略。通過實際地去實施他們自己所設計教學改革方案,親身體驗改革進程、觀察改革中學生的變化以及記錄改革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實踐者們獲得了第一手的教學數據、直接感受到了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愉悅、主動地踐行了教學設計所體現的教學理念并且最終感受到了行動研究帶給他們的經驗和啟示。在評估反思及報告撰寫階段,學生們學會了如何在互動與交流環境、問題與解決環境、發現與反思環境、評估與提升環境中對自身所做的研究工作給予評價和反思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實證基礎上對措施和行動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和反思。實踐活動進行到第五階段時,要求學生對前面四個階段的研究任務做一個總結和反思。有一種公認的說法是,行動研究即指教師對具體教學情境所做的一種反思性研究,實踐證明,借助行動研究,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面臨復雜多變的教學現象,他們依靠教育實踐中創造性研究和實踐,有意識地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主動去思考和解決教學難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教學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感知力,培養了自身的創新能力。
二、行動研究在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教學設計中的實施效果
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宗旨就是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學會轉變角色,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發現式學習、反思型學習等學習策略。學生們通過做教學設計,了解了行動研究的相關理論及其在英語語言教學中的應用,較為充分地實踐了自己在電大學習期間學到的英語語言知識以及英語教學法的相關內容,真實地體驗到了如何做基于課堂教學活動的科學研究,對于學生的教學職業生涯產生較大的實踐指導意義,并且對于他們日后的學習、科研和個人發展都具有相當明顯的促進作用。學生們給于教學設計中的行動研究更多正面的評價。對6個分校連續5屆157名畢業生進行的面對面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相比傳統的畢業作業或設計,將行動研究應用于英語專業教學設計這一模式得到了多數學生的肯定。問卷調查表數據顯示63%的學生認為通過實踐“我學會了科學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89%的學生認為“我學會了記錄教學過程”;79%的學生認為“我學會了從同行和學生中尋求思路以解決困難”;91%的學生認為“我學會了做問卷調查表”;74%的學生認為“我學會了根據學生需求設計教學活動”;88%的學生認為“我開始對教學研究感興趣了”。
三、總結與反思
(一)存在問題
盡管行動研究增強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自我意識,提高了教師的自我決策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不足:1.絕大多數學生對課堂教學行動研究不熟悉,容易和傳統意義上的學術論文寫作混為一談。2.有的學生選題太大,無法在規定時間和有限條件下完成;有的學生選題脫離課堂教學實際;還有些學生選題過分相似等等。3.部分學生未能就提出的問題做仔細分析和文獻綜述,因此也就不能設計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4.很多同學對于項目實施階段的跟蹤監控不夠,只是流于形式,導致對于項目研究的反思不夠深入、全面。
(二)改進措施
獨立學院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尤其數學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習慣還停留在高中時期,習慣于教師的“滿堂灌”,被動聽課,主觀能動性不強。而數學實驗課相對于其他微積分等數學課程而言,更注重實踐和應用,所以相對來說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高些。但是由于數學實驗開設時間較短,因此整個教學的運行還在探究摸索階段。同時,雖然開設了數學實驗,但是跟一般的計算機上機課沒太大區別,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三種模式哪種更適合獨立學院的學生,我們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要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所以下面就獨立學院數學實驗教學設計方面展開改革。
二、基于CDIO的數學實驗課的教學設計
數學實驗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改變了傳統大學數學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思維,重結果、輕過程等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動腦和動手相結合、內容和方法相結合、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相結合。所以我們從數學實驗的教學角度出發,按思維的層次和實驗的難易程度為劃分標準,將實驗分為基礎驗證實驗、探索應用實驗、綜合設計實驗和項目創新實驗。
(一)獨立學院數學實驗內容的改革
1.基礎驗證實驗。
軟件操作實驗主要要求學生掌握Matlab數學軟件,包括該軟件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程序設計及簡單編程等。基礎驗證實驗比較簡單,要求每個學生上課的時候獨立完成。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計算驗證數學知識,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基礎知識。例如我們在講解極限的時候,先通過Matlab畫出曲線的圖像,然后再用limit函數求出極限,這樣不僅在圖形上可以直觀的看出曲線的變化趨勢,而且計算機也可以很快的計算出結果,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項目創新實驗。
為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借助CDIO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驅動的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根據不同系別、不同專業的學生,分別設置相關專業或實際問題的項目,要求學生以5~8人為團隊在課程結束之前完成一個項目。學生可以自由組隊,根據項目進行集體討論,制訂計劃,設計方案,制定進度表,分工合作,付諸實施;最后,結課之前提交報告或小論文。例如我們會讓學生做調查問卷,調查學院學生網上購物的情況:看一下男生和女生的每月購物金額大概是多少?購物的類型分別是什么?不同系別購物有沒有區別?經常購物的網站是什么?談戀愛的和沒談戀愛的購物是否有區別?宅的和不宅的又有什么區別?等等。那么,如何做調查問卷?如何根據數據建立模型、分析模型、求解模型?通過模型得出什么結論?為什么有這些結論或情況出現?根據結果可提出什么好的意見或建議?等等問題是我們值得研究的。
(二)獨立學院數學實驗方法的改革
除了上述內容的改革外,教學方法也有必要進行改革。首先采用案例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篩選案例或實驗的過程中依照以下原則:(1)跟蹤國際科技前沿,結合教學內容適當補充與之相聯系的科技前沿內容,如探月衛星的速度計算實驗和飛機飛行航程實驗;(2)將常規數學方法與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如死亡時間推測模型;(3)跟蹤應用領域的新發展,及時介紹數學及相關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最新應用,如還房貸模型;(4)分層次、分專業選取案例,例如針對圖形藝術系我們會介紹分形圖,針對電工系我們會模擬仿真實驗和電路分析中的微分方程求解實驗等。其次,在講授的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輔助和指導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和情景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調動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完成實驗并展示成果。
三、結語
論文關鍵詞:教學設計,大學英語,性質
一、教學設計的性質
所謂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是在教學之前對教學歷程中的一切,預為籌劃,從而安排教學情境,以期達到教學目標的系統性設計。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教學設計使學生在有效地教學歷程中間達成教師為他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的完成需要系統完善的方法,在教學歷程的系統設計中,包括多個前后彼此連接的步驟,從開始的教學目標分析,到最后對目標是否達成的評量,每個步驟的設計均須符合實證研究的要求。教學實際的基本原理是以人類的發展心理與學習心理為基礎的。教學設計者應進一步研究研究人類在學習情境中,經由何種歷程獲得該能力。因此,教學時所采用的課程材料,教師不僅需要徹底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教的學生喜歡并能把教材中的知識點學以致用。
二、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的模式
1.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設計模式進行教學設計時,第一步工作是確定所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所謂教學目標(instructional goal),是指在教學之前預期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學生從教學活動中學到些什么教育學論文,是知識與技能,還是態度與觀念。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根據:1. 大學英語課程的需要 2. 學生的能力與個別差異 3. 教師的教學經驗。
2.進行教學分析
教學設計第二步的教學分析(instructional analysis),是指在教學目標之下,對達成目標的過程當中學生學習所需技能的分析。以學生學習過去完成時為例,教師在教學之前必先了解學生是否具備應用過去時的能力。了解學習者需要哪些先備知識技能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
3.檢查起點行為
所謂的起點行為(entry behavior),是指學習新經驗之前必須具備的基礎性經驗。面對新的教學情境時,學生們因起點行為的不同,而有個別的差異。英語教師者必先了解這方面個別差異的大概情形,然后才能決定如何教導他們學習。檢查起點行為的方法,可采用口頭問題的方式,也可采用紙筆測驗方式進行。
4.制定作業目標
根據前述之教學分析與起點行為分析,就可進一步制定作業目標。所謂作業目標(performance objective),是指教學設計者或教師,對學生預估其在教學后學的知識技能的具體表現。同時,在制定作業目標時,附帶制定出學習成敗的標準,即指明達到什么標準才算是及格。
5.擬定測試題目
根據前述之作業目標及教學內容進行學后成就測試的命題工作。學習之后的測試題目,必須以作業目標為范圍,如此才能從測驗結果中真實反映出每個學生學習的情形。
6.提出教學策略
根據前面五個步驟看,教學設計者或教師,即可進一步提出實際教學的教學策略。加涅提出在教學歷程中的九件教學事項時順序排列的:(1)引起學生注意。(2)提示教學目標。(3)喚起舊有經驗期刊網。(4)提供教材內容。(5)指導學生學習。(6)展現學習行為。(7)適時給予反饋。(8)評定學習結果。(9)加強記憶與遷移學習。教學策略中包括教材的講解、教學媒體的使用、問題及解答方式、測試及回饋原則、師生間與同學間互動功能之運用等。例如,在大學英語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根據學生的舊經驗引導到新學習,是由教師先把要學的新知識的主題提出來,然后要求學生從長期記憶中所貯存的相關知識檢索出來與新知識核對。從舊經驗引導新學習的辦法相當于正式比賽之前的熱身運動。如此做法使得學生在學習之前先形成心理準備狀態,以便正式學習時對新知識特別注意?;蚴菍W生采用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校的教學活動方式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們學到的知識更具意義。由此得出,如果教學目標只限于希望學生學到書本知識,教師主導取向的教學策略是較佳的選擇。如果教學目標時希望學生學到較廣的能力與氣質,學生自學取向的教學策略則是較佳的選擇。
7.選定教學內容
教學策略之運用,自然是以教學內容為范圍。教學內容主要是指學校規定的教材?,F成的教材是固定的知識,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如何靈活運用以及如何使用多媒體加強學習效果等,則須在方法上加以選定。
8.做形成性評量
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evaluation)是指在學科教學未結束之前,為了了解學生學習與進步情形所做的評量工作。在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時教育學論文,預先考慮到形成評量的時機及進行方式,以便將來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隨時予以補救.形成性量評的目的在性質上相當于段考,對教師而言可以借此獲得教學歷程中的連續性回饋,隨時知道學生們學習的成敗情形,據以作為隨時修正自己教學策略的參考。同理。形成性評量對學生也產生回饋作用,有評量結果獲知自己學習后的表現是完滿或是欠缺,從而肯定或修正自己以后的學習方式。根據預定的教學目標,然后核對形成性評量的結果,教師才能針對全班或個別學生的學習成敗情形分別給予輔導。形成性評量所采用的方法,可使用有教師自編的文字形式測驗,有學生回答后分析結果;也可以由教師平常觀察記錄或是對學生訪談,以了解學生學習進步的情況。
9.做總結性評量
總結性量評是指在學科教學之后,為了解學生學習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標準,是否符合教學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及作業目標而做的評量。通常是以期末測試的方式進行。總結性量評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在教學目標指導下,檢查學生一學期以來的學業以及人格成長達到了什么程度,從而判斷教學效果的得失。其二是根據總結性評量的結果,評定學生的學業成就??偨Y性評量時所采用的方法,除使用成績測驗之外,也須要靠老師平時觀察記錄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馮忠良.結構—定向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改革教學體質的探索[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6.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目標;教學優化設計
大學語文作為致力于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增強學生綜合素養的一門課程,由于仍受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卻沒有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育目的。有鑒于此,在充分把握大學生的心智特征、學業狀況和人文素養情況的基礎上,大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切實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手段,促進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達到大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真正目的。
現今,盡管絕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但該課程歷來不被重視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該課程自開設以來,一直被界定為人們進行交際的一種手段和工具,突出強調其工具性,而對語文課程所蘊含和要傳達的審美等人文性的教育內容重視不夠,并且在教育教學的手段、途徑和方法等方面呆板和滯后,缺少主動作為和創新的擔當和動力,致使大學語文教學效果不明顯,離大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目標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當前大學語文教學的尷尬境地一定程度上也和大學生的文學素養較低有關。在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在高中階段,由于較早地進行文理科分班,大部分理工類和藝術類學生要么集中精力學習數理化,要么專注于藝術技能訓練,語文學習則被棄置一旁。這種教育教學的后果在大學階段就體現出來了,比如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很多大學生沒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審美修養等素養,就連在平時作業、論文和報告中,錯別字和語法錯誤都很常見。
人文性是語文教育的核心,大學語文應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主要教學目標??偟恼f來,教師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功底、淵博的學識、良好的仁愛之心和較強的教學能力,還需要能跟上時代,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具體就是要明確語文人文素養教學的目標,并根據這一目標要求,做好教學的準備工作和優化課堂的教學環節等。由于本文主要是探討基于教學目標實現的大學語文教學優化設計問題,所以我在這里主要是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和相關理論的參考,提出如下為實現大學語文教學目標而進行教學優化設計的對策。
首先,必須做足優化設計教學之前的準備工作。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積極主動和他們打成一片,通過融入到學生中,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心理狀態、專業特點和學業狀況等,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考察他們觀察和思考外部世界的立場和觀點等,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語文教學設計,即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呈現方式、途徑以及策略等的選擇和使用。
其次,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模式。盡管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獨特審美感受和體悟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但實現這個目的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個性化的設計風格和能力,通過個性化的風格樣式來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進而能夠幫助學生生成和發展體會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哲理、人情事理,體會語言的魅力,發揮出應有的思考力和想象力,領悟人類之真知。
最后,設計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一是要突出教學手段的新穎和教學方式方法的靈活性。二是要適當進行教學內容的背景知識的介紹。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也有利于打開他們的視野和心胸。三是注意預置適當適度的互動環節和場域。
總之,作為一門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大學語文應該在當下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和效力。當然,改進和加強這門課程的著力點很多,基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來優化大學語文教學設計是其中比較基礎性的工作。而且,這一基礎性的工作離不開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理念、能力、素養和責任心諸多方面作基礎,進而把日益改進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呈現方法等融入課程設計中來,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趣味,幫助他們生發出自主學習的動力,實現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