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4 19:24:06
序論:在您撰寫應用經濟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構建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式教學模式
針對應用型高校的本科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的特點,筆者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小組式分組教學,即構建一種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式教學模式,從而做到因材施教。這種模式的具體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將選修該門課程的學生的專業和班級打亂,征求學生意愿的同時(可以由學生先提出申請),分別進行高等數學和英語的水平測試,按照學生的基礎和意愿分成若干授課小組,并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考核的方式。位于第Ⅰ象限的學生,他們的數學功底較深厚,但英語的水平一般。針對這種情況,授課教師可以選用國內的稍難教材,例如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教程,鑒于學生的英語水平薄弱的情況,僅對學生介紹名詞的英文,作為理解課程的有益補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比如,講授成本理論過程中,共涉及短期總成本(STC)、短期平均成本(SAC),短期邊際成本(SM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變成本(AVC),總固定成本(TFC)等十余個名詞。課程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記住這些名詞,并且還要能夠理解這些成本名詞背后代表的數學意義,要能夠推導公式,并運用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名詞一下子讓學生都記住,并且能夠自己推導和計算,確實存在很大的難度。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告訴學生這些概念的英文字母表達其實是其英文名稱的縮寫,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例如,短期總成本的英文是Short-runTotalCost,因此用其英文縮寫STC來表示。經過多年的教學反饋,這樣講解后,學生普遍反映對于概念的理解加深了,記憶得更勞了。在考核上可以以論文和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位于第Ⅱ象限的學生,他們的不僅數學基礎好,而且有著過硬的英語基礎,對于這樣的學生,授課教師可以選用原版稍難的國外經典教材授課,不僅使得學生有更寬闊的眼界,而且原汁原味的外文經典教材還可以讓學生加強對于微觀經濟學專業知識的理解。這部分學生往往學習意愿都很強,授課教師在課下可以布置一些研究熱點和經典的微觀經濟學外文文獻給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己朔绞缴峡梢砸哉撐淖鳛榻Y課方式,并鼓勵學生撰寫外文論文,授課教師挑選出好的論文可以加以修改后,推薦發表。位于第Ⅲ象限的學生,其特點是無論數學和外語的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往往比較低。針對這部分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選用一些比較簡單,案例量更大的教材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時,分成若干討論組,運用更多的案例討論形式,讓學生的參與度增加,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考核時,教師可以采用讀書筆記和討論作業的形式來進行。綜上所述,這種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劃分不同的學習小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取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方式和不同的考核方式,因材施教,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和興趣都將有所很大的提升。位于第Ⅳ象限的學生,他們的特點是英語功底深厚,但數學水平不高,針對這樣的學生,授課教師可以選用國外經典但內容較簡單的教材,例如曼昆原版的《經濟學原理》這本教材,就非常適合。這樣學生不僅能體會原汁原味的國外經典教材,同時由于該教材深入淺出,模型較少,案例較多,注重經濟學思想培養,非常適合英語基礎好,而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己藭r,教師可以利用外文試卷和讀書筆記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考核。
2.構建批判式創新思維
培養模式創新是一個國家不斷前進和發展的源動力。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一份子,應用型大學的學生有必要肩負起建設國家、復興民族的重任。因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顯得刻不容緩。筆者提出的構建創新思維的教育模式,即突破以往只講經典理論本身的束縛,而將經典理論的來龍去脈悉數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理論的產生過程和演進的路徑,并在其中穿插介紹其他非經典學派的觀點,從而將經濟理論的全貌展現給學生,而非以往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的理論本身。在授課前,指導學生閱讀教師精選的閱讀材料,讓學生自主地找尋問題。授課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教師講解完理論的外延和內涵的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討論,教師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課后學生根據課堂討論的結果撰寫讀書筆記,幫助更好地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同時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個人觀點,定期集中進行點評,鼓勵學生創新。
3.構建互動式案例教學模式
近年來,案例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應用型高校的學生更加注重實踐精神的培養,因而案例教學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構建互動式案例教學模式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首先,授課教師要選取適當的案例做成多媒體課件。因為低年級的本科生大多缺少社會閱歷,較少地接觸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選取案例時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多選取身邊的案例,如政府報告、熱點話題、新聞報道等等,這樣才能讓他們產生共鳴。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盡可能地還原事件原貌,既節省了時間,又在最大的程度上減少學生因為缺乏對案例背景的了解,而產生誤解和誤判。其次,教師起到一個啟發誘導的作用,不直接說出結論,而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的想法和結論,然后組織討論,讓學生體會暢所欲言的氣氛,教師和學生之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教師通過總結,將微觀經濟學經典的理論引出,并將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精心的點評,學生可以課下根據討論的結果完成相關的討論作業。這樣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成為了引導者,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自主性學習的動力加強。
二、總結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自身的特點西方經濟學理論系統較龐大且相對復雜。其中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重要的部分,微觀經濟學主要針對解決資源的配置問題,包含需求理論、消費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國家微觀經濟調控政策等;宏觀經濟學主要解決資源的回收利用問題,以及對國民收入的宏觀調控、對經濟上出現的通貨膨脹等問題進行監控和調整。西方經濟學包含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在市場經濟下確定資源的合理配置,對于現在社會面臨的經濟問題,具有較強的引導作用。例如國家在應對近些年過快發展的房價問題、國民供需比例失調、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等現象,進行合理化分析,促進國家政府實行適當的宏觀整合。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廣大院校缺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相關教程,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應用能力理論知識的培養。缺少專業的西方經濟學教務人員,教務人員一般都是對于理論知識掌握較強,但是缺乏具體的實踐經驗,就不能達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要求。加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系統性較強,學生難以進行通俗的理解,其中包含的案例較多,相對于中國案例的分析較少,缺少針對于中國國情的案例。西方經濟學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考核評估系統不完善,主要采用試卷的考核方式,難以綜合的進行評估和判斷。國內各大院校在教學方法上存在漏洞。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嚴重到影響教學效果,加上學生一味的對權威認可,缺乏自主分析判斷的能力,使難以得對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西方經濟學學習產生興趣,學習過程身心疲憊,學習效率降低,最終對西方經濟學的學習失去信心。
二、對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培養的西方經濟學的改革和調整
(一)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在課程教學中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務人員適當插入當今社會出現的經濟熱點問題,運用多種途徑的教學方法,增添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提高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學習的興趣,最大程度的運用高科技教學,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對西方經濟學的運用,注重人才的實際應用。改變傳統授課方式適當的進行啟發式教學,適當的運用案例教學法,科學的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性,確立良好的西方經濟學學習氛圍,課堂對于繁瑣的西方經濟學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后,通過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進行呈現,對注重多種的教學方式綜合。
(二)改革西方經濟學教育考核體系確定新的西方經濟學教育考核評估方案,深入開展西方經濟學課程體系的改革。改革單純以測試的分數作為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鑒別方法,從一張試卷中難以判斷學生學習的能力以及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評的目的是確認學生是否已經掌握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尤其是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新型改革的考核體系應該具有能逐步體現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倡考核體系從單一向多元化轉變,除了運用試卷成績進行評估,還要具有實踐操作的成績和平時課堂表現的評分,更多的在試卷中增加實際分析題以及實驗題,這樣的考核體系才能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更加綜合的評估,更好地解決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三)對西方經濟學課程體系進行改革西方經濟學是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要通過全面研究國內各大院校經濟管理不同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并做好前續課程和后期課程的銜接,為學生學習專業課打好基礎。西方經濟學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但是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角度來看,課程學習的中心要放在人才實踐上的培養。合理的安排課時,要求教務人員在進行課程講解的同時做好課時內容的分配,在能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保證好教學質量。
(四)注重多種學科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宏觀并且抽象的經濟學概論,在對其進行定量分析的時候要注意與數學知識的相結合,例如對進行微積分的深入的剖析就會很好地幫助理解西方經濟學,為了確保學習效果,教務人員可以在進行對西方經濟學理論知識的講解前,抽出適當時間帶領學生對經濟學中常用到的高等數學相關知識進行簡單的復習。西方經濟學不同于其他學科要充分做好西方經濟學與個學科之間的銜接,例如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所講到的價值決定購買能力,而在西方經濟學中則是供需決定價格,因為兩者所占在市場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對市場經濟的理解也會不同,掌握好兩者的相結合點進行簡單的分析,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學習熱情。
1.1知識點多、研究方法多微觀經濟學在知識點的分布上包括了供求與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論、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和微觀經濟政策等內容,理論中又穿插著相關分析方法,如實證分析、規范分析、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數理公式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在講授基本理論的同時還要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方法。雖然一個學期72學時,但鑒于本課程知識點多的特點,一方面對于學生課堂認真聽講、吸收消化知識和課后復結的能力都有較高要求,另一方面,對教師對知識點和理論體系綜合總結的能力也有較高要求。
1.2理論性和邏輯性強,內容抽象難懂微觀經濟學的屬于專業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雖然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是針對初學經濟學的學生而設立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的是學科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但是微觀經濟學是屬于西方經濟學的課程體系,有大量的知識是對西方國家該學科的發展過程中理論成果的總結,內容比較艱澀、難懂,學生難以產生學習的共鳴。
1.3對數學知識要求較高,有一定學習難度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馬歇爾綜合了“邊際三杰”的成果,提出了流行于西方的系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同時,微觀經濟學也開始大量使用數學方法,大部分理論表現為圖形、數理實證分析以及經濟學的特有概念去理解,許多經濟變量之間的邏輯性很強。即使是在本科階段的初級微觀經濟學也已經大量的涉及到數學推導和幾何模型的證明,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的雖然表現出較大的興趣,但由于數學基礎相對較差,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難,出現了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尷尬局面。
2微觀經濟學教學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我院在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實踐過程,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教學內容貪大求全,缺乏針對性微觀經濟學內容十分豐富,雖然在我院的教學中安排了72學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選擇高鴻業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作為教材。雖然該教材在不斷再版的過程中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內容體系,網上相關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堪稱西方經濟學教材的經典。但是,從該書在本院的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該教材案例較少,注重理論體系的全面性和一定的深度,對于本院非經濟類專業且數學基礎不太好的學生而言,理解較為困難,學生課后復習難度較大,習題注重數學推導和相關數學方法的使用,相當一部分學生早早放棄了本課程的學習。
2.2課程考核方法比較片面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試題通常側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識記,名詞解釋、計算題和簡答題所占比重較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開放性問題所占比重相對較低。而這恰恰正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所在。在這種考試方式下,成績較高的往往是擅長死記硬背的學生,而善于思考的學生不一定能得高分。
2.3教師缺少必要的實踐機會和經歷,阻礙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應用型本科的微觀經濟學教師,大部分都是從學校畢業后就直接到學校教書,缺乏在企業和社會中運用經濟學知識的具體實踐經驗,教師自身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比較欠缺,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自身概念就比較模糊,因此就更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基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
3.1為專業課程和職業課程奠定經濟學基礎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和管理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為我院各專業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和相關職業課程,如運輸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證券投資學等,提供理論基礎,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微觀經濟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將直接決定后續課程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講授中,不能對各專業采取相同的教學模式,應結合各專業的特點和后續專業課,有意識地引入專業課程和職業課程中的相關概念、理論和案例,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微觀經濟學和其他相關專業課。
3.2培養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掌握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而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對生活中所遇到的現實經濟問題進行分析。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關心的身邊的事或者新聞,運用經濟學的方法進行分析。
4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4.1基于夠用的原則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對微觀經濟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盡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與未來工作密切相關的經濟學知識,盡可能減少經濟理論的數學證明過程和對模型的講解,結合案例闡述清楚經濟學模型的理論涵義就可以了。在教材的選擇上盡可能選擇適合非經濟學專業的、數學推導較少、案例較多的教材,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組織相關教師針對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出創新、注重實踐的微觀經濟學教材。
4.2采取相應措施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微觀經濟學涉及到的知識內容比較多,在我院以青年教師為主的教學隊伍中發現雖然青年教師自身基礎知識較牢固,但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較單一。為解決這一問題,學院鼓勵集體備課,相互取長補短。在此基礎上,應繼續加大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微課、慕課等網絡教學方式,改善教學方法,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參加相應的培訓和社會實踐,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4.3豐富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要微觀經濟學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方法。
4.3.1實施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理論聯系實際,盡可能利用一些貼近日常生活、淺顯易懂的案例和事實,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在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中,盡量選取近期發生的、與中國本土經濟貼近的案例,加之大多數學生對經濟和金融有一定的參與程度,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討論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進行討論,使知識得到激發和升華,例如,在介紹機會成本這一概念時,可以從上大學或投資股票的機會成本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4.3.2引導和鼓勵學生將微觀經濟學知識用于社會實踐中學院要求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開展社會調查,通過社會調查,學生需要對所關心的經濟現象展開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這是將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良好的平臺,需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將微觀經濟學知識用于社會實踐中,如學生在描述一家三代生活水平提高的現象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恩格爾系數進行描述,對在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嘗試使用經濟學原理提出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
4.3.3嘗試實驗教學法實驗教學法是在可控實驗環境下,模仿自然科學實驗,針對某一現象或經濟理論,通過控制某些變量、觀察實驗過程及分析實驗結果,以檢驗某些經濟理論來為經濟決策提供依據。比如,在介紹消費者剩余這一概念時,可以設計一次拍賣會或者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過程,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消費者剩余=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這一基本概念。實驗教學法趣味性強,這樣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較直觀、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枯燥的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4.3.4舉辦專家講座課堂教學之余,學??梢匝堉慕洕鷮W專家和學者、知名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給學生介紹和分析當前的經濟理論熱點、前沿問題,以及所學理論知識如何運用到實踐中去,以達到開拓視野,激發興趣的目的。例如,目前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問題以及未來房價可能的走勢,企業如何進行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問題。
4.4建立較全面的成績評價體系為進一步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積極改變過去的單一的基于標準試卷的以考查學生記憶力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較全面的成績評價體系,將學生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完成、課程論文和期末考試成績三者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獨立思考經濟學問題。
關鍵詞:學習動力;高校;經濟學英語
教育心理理論認為,學習動力是在個體學習心理系統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下,“由個體的需要、興趣、動機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個性心理傾向所產生的,來自主體自身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是動力性、結構性、生成性、系統性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該合力引發、維持并強化主體的行為過程,直至達到目標。學習動力系統由認知系統、行為系統和動力系統構成。其中,認知系統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信息等認知活動的內部控制系統,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學習中的智力潛能。行為系統是由行為、行為結果的評價和習慣等因素構成的外部執行系統。而動力系統則是激勵學生的學習活動的內部驅動和調節系統,它影響學生的知識、思想、行為和信念的轉化過程。
學習動力有目標引力、內部驅力和情境動力三種形式。目標引力是學習目標對大學生的誘引傾向,其作用通過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等因素表現出來。內部驅力由學習者獲取知識,解決個人與社會關系問題的需要引起,并推動學習者從事滿足這些需要的學習行為的內部激起狀態。情境動力是由與學習者學習相關的外部情境而使學習者持續學習的傾向,其主要以獎勵與懲罰形式表現出來。
一、研究的意義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意義:第一,教師建立適當的、發展性的經濟學英語學習目標有助于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經濟學英語的效率。第二,在經濟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學業成功,能維持和加強學生持續的學習動力,從而保證學習過程的持久性。第三,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通過靈活的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
二、經濟學英語課程最佳學習心態的構成
經濟學英語課程最佳學習心態由輕松感、愉悅感、新奇感和成功感構成。第一,輕松感。學生在輕松的時候,思維就會變得迅速敏捷,這加速了知識的接受、加工和結合的進程,知識也能迅速得到鞏固并轉化為能力。第二,愉悅感。愉悅感是最好的誘發劑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奮劑。學習中有了愉悅感,學生就會積極主動,不知疲倦,思維機制也會加快運轉,知識也會很快被吸收。第三,新奇感。新的教學信息,新的教學方法,新穎而又有啟迪的教學模式會使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而這種狀態最有利于接受知識。第四,成功感。學生在學習時,每取得一點進步,如能及時得到肯定,便會有一種經常的成功感,使他們看到自己努力得到的成績,從而樹立信心和進取心。
三、學習動力理論在高校經濟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方案
為了在經濟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發展,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
(一)提出適當要求,建立經濟學英語學習目標
經濟學英語學習目標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直接動力。建立適當的、發展性的經濟學英語學習目標有助于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從而提高經濟學英語學習的效率。第一,難易適中,突出自主。經濟學英語學習目標要適中,并且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預想自己可以實現,學生就會積極的投入經濟學英語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并結合教學的要求來建立這樣的目標。經濟學英語學習目標要具有自主性,要出自學生自愿,由學生自由選擇、自主安排。在學生自主動力作用下,學生會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中,而不需要外力的督促和控制。第二,重視過程,注重體驗。經濟學英語學習目標的確立,要以經濟學英語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本身為重點。該過程激發直接學習興趣、指向性明確,沒有中間環節。這種學習目標一經建立,就會產生強大的行為動力,并伴隨著一種自我愉悅感。第三,目標轉化,動力內化。一般情況下,學生懷有一種對集體的責任感、榮譽感,因此在經濟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共同的經濟學英語學習任務,形成群體性經濟學英語學習目標。當利用群體性學習目標的間接動力激起學生投入到經濟學英語活動時,教師應適時的引導他們理解學習的價值意義,讓學生在經濟學英語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魅力,成功的樂趣,從而增強經濟學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一般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學法來培養群體性學習目標。
(二)體驗經濟學英語學習成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經濟學英語教學中,學習活動被激發起來后,需要有持續的學習動力加以維持和加強,以保證學習過程的堅持性和效率。在經濟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面向全體學生,鼓勵積極參與,培養學生學習經濟學英語的自信心。在經濟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經濟學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第二,引導學生自我評價,體驗成功與進步,促進學習動力的加強。經濟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過程和結果進行適當的評價,并在評價的基礎上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生的自我評價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效率等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使學生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學習過程、尋求學習策略,保持學習的動力。
(三)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調整經濟學英語學習內容,克服課堂疲勞心理
教師在安排經濟學英語教學內容時,一定要盡可能避免使學生產生疲勞心理,或在學生產生疲勞心理、興趣開始轉移時,及時調整學習內容,使學生接受新的刺激,重新興奮起來,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具體的做法有以下幾種:第一,采用靈活多變的經濟學英語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教學環節設計時,要注意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如小組討論、正反辯論、單獨發言等,而聽、說、讀、寫各種訓練方式也要靈活變換,使他們始終處于新鮮的刺激中,大腦不易產生疲勞。第二,掌握“逗引”的教學藝術。教師在經濟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巧妙的問題逗引學生去深入探究教材,領著他們去領略無限風光。“逗引”能迅速打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并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岸阂边€能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要選準“逗引”的時機和突破點,以此來引導學生去聽、去說、去讀、去想。第三,掌握教學幽默藝術。教師要擅長運用活潑的、富有情趣的、意味深長的表現手段進行教學,將教學引向成功。幽默能使教學過程更輕松、更有趣、更有效。尤其在學生進行了一段強度較大的學習之后,大腦很容易產生疲勞,這時如果能適當地動用教學幽默,不時給人以輕松愉悅的笑,就能保持大腦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性,減輕疲勞,振奮精神,增強學習興趣。實驗表明,學生對含有幽默色彩的內容記憶最深刻??傊處熞朴谶\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其注意力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確保學習任務高效地完成。
(四)優化經濟學英語學習環境
系統論認為,系統要素之間、系統與環境之間的兩方面協調,可以使系統在原有要素不變的情況下發揮更大的潛力,從而提高系統整體功能的效果。因此,對經濟學英語學習動力系統的開發要重視其外部環境。經濟學英語學習外部環境包括物質環境、文化環境和交際環境。第一,物質環境。物質環境是指學校設施、經濟學英語教學設備及有關學習資料等。教師要利用高校的物質環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發揮校園設施的影響力。教師可以通過對校園物質環境的設計和校園景點的布置,來樹立一種正確的導向,激發學生經濟學英語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其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結合經濟學英語教材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把豐富多彩的、形象生動的視聽信息合理地呈現給學生,實現教學內容從抽象到具體的良性轉化。第二,文化環境。文化環境指的是經濟學英語學習之外的、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實際影響的一切校內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表現出的校風、班風等。教師利用高校的文化環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構建能夠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情景和氛圍。其二,塑造積極向上的班風,構筑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學生在一種積極的班級氣氛中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形成健康的情感,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第三,人際環境。人際環境是在經濟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比較穩定和持久的關系。教師利用高校的文化環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經濟學英語教師的情感能陶冶學生的品德。教師在經濟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情感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加強學生的情感動機,直至形成穩定的情感特征。其二,經濟學英語教師的精神風貌能滿足學生快樂求學的需要。經濟學英語教師良好的思想言行、感情意志、道德品質能使學生的心理中包涵更多的崇師、敬師和親師的理智情感。
參考文獻:
[1]田慧生.活動教育引論[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
[2]林崇德.學習與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
[3]吳光林.對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7).
[4]陳鋒.農業院校大學生學習動力的調查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7,(8).
[5]張敬國.學生學習動力初探[J].教育探索,2005,(2).
經濟數學知識的靈魂就是極限理論,就算是普通的數學知識,其大多數的概念都是在極限理論上導出的。如果用我國的古話說,那么“一尺之鋤,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就是對極限理論最形象的描述。極限理論不僅在數學概念中起到了絕對的作用,在金融管理、金融投資、經濟分析方面都占到了舉足輕重的位置。金融經濟領域當中其實包含了很多事物,即生物的繁衍、成長的細胞組織、放射性元素的變化、人口的流動與增長,以上這些事物當中都包含了極限理論的思想。另外,極限理論在金融經濟領域中最為典型的運用是,銀行儲蓄連續復利的計算。舉個例子說明,一個人的一筆存款為A,銀行的年利率為r,若想立即產生和馬上結算,那么多年后的本金利率和利息的計算就可以采用到極限理論,如果想每年結算一次利息,則公式為A(1+r),如果一年是分多期進行計算,那么年利率仍然不變,但是每期的利率則為r/m,這樣一年后的本利和就為A(1+r/m),具體的算法就是,假如有100000元的資金在銀行進行儲存,時間為五年,該銀行年利率為10%,那么按照以上給出的概念,就應該計算100000元到期后的本利,使用連續復利的公式就可以計算,即P=Poe”=100000•e=164872.2(元)。
2經濟分析中導數的應用
從實際的金融經濟看來,其中很多的問題都與經濟數學中的導數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數學家和金融學家都應該知道,導數不管是在能夠領域當中,都有另一種感念,那就是領域邊際的感念。伴隨邊際感念的建立,導數成功進入了金融經濟方面的學說之中,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從傳統的定量轉變成為新時代下的變量,這種轉變也是數學理論在經濟學中典型的表現,對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邊際成本函數、邊際利益函數、邊際收益函數、邊際需求函數等是導數中邊際函數中重要的幾點。由于函數的變化率是導數主要研究對象,當所研究函數的變量發生輕微變化時,導數也要隨之進行變化。比如,導數可以對人類種群、人口流量的變化率進行研究。讓此理論在經濟分析當中得以應用,導數中的邊際函數分析就是對經濟函數的變化量做出計算。經濟數學中的導數不僅具有邊際概念,其另一方面就是彈性,簡單來說彈性研究就是對函數相對變化率問題進行探討的手段。例如,市場上的某件物品的需求量為Q,其價格則為p,彈性研究就是對兩種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Q與p之間的關系公式則為:Q=p(8-3p);EQ/Ep=P•Q/p=p•(8-6p)/p(8-3p)=8-6p/8-3p。從以上的彈性關系公式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價格處于某個價格段位時,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彈性范圍將會得以縮小,但是當價格過于高時,需求量的彈性范圍將會急劇增大。
經濟最優化選擇是導數在經濟分析中另一個重要作用。不管是在經濟學當中還是金融經濟,實現產品價值最大化就要進行經濟最優化選擇,這也是經濟決策制定時的必要依據。其實最優化選擇問題在經濟學中有一系列的因素要進行考慮,包括最佳資源、最佳產品利潤、最佳需求量、收入的最佳分配等。最優化選擇中所使用的導數,不僅利用到了導數的基本原理,還使用了極值的求證數學原理。例如,X單位在生產某產品是的成本為C(x)=300+1/12x-5x+170x,x單位所生產產品的單價為134元人民幣,求能讓利潤最大化的產量。那么以下就是作者利用經濟數學的一個解法:已知總收入R(x)=134x,利潤l(x)=R(x)-C(x)=-1/12x+5x-36x-300,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數學知識算出:L(x)=R(x)-C(x)=-1/4x+10x-36,然后再通過導數的二階驗證法,得出x=36,所以最后就可以斷定當該產品的生產量為36時,企業會得到最大利潤。
3微積分方程在經濟實際問題中的運用
一般的經濟活動就是量與量之間的交往過程,在這個交往過程當中函數是其中最主要的元素,但是從實際的經濟問題上看,其函數之間的關系式比較復雜,導致量與量之間的種種關系也不能快速準確的寫出。但是,實際變量、導數和微積分之間的關系確實可以很好的建立。微積分方程的基礎定義為,方程中包含自變量、未知函數和導數。由于導數和函數的出現,所以說微積分方程在經濟數學當中的用途也是很大。在實際的經濟問題當中,微積分方程中函數可能會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這點就不同于經濟學中的理論知識,對于處理這種問題作者也是大有見解。當微積分方程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函數時,我們可以先將其中的一個函數當中常變量,然后使用單變量經濟問題來進行單獨解決,這是我們就需要用到導數的偏向理論知識。不僅是微積分方程,在處理經濟問題的時候我們還可能使用到全積分、微分等一些基層理論知識來供我們參考。
4結論
生態學是由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于1861年首次提出,并于1886年創立了生態學這個學科。生態學是研究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包括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進化生態學、地理生態學、生理生態學、應用生態學。生態學不僅是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學科之一,而且與農、林、牧、副、漁、醫都有密切關系的應用基礎學科之一。從研究的對象來看,生態經濟學是生態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科學的總稱。包括理論經濟學、技術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經濟數量分析和計量方法、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生態經濟學是從生態學系統來看待社會經濟問題,研究生態變化的經濟因素。包括部門生態經濟學、理論生態經濟學、專業生態經濟學、地域生態經濟學。是研究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復合系統—生態經濟系統的矛盾運動發展規律及其應用的經濟學分支。
生態學與經濟學兩個名詞同源于希臘字母(Oikos)。分別是指有關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問題與管理。生態經濟學是一門跨生態學和經濟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交叉、滲透與有機結合形成的一門新興的交叉邊緣科。具有綜合性、整體性、戰略性和實用性特點。在中國它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至今只有20多年,在此期間,生態經濟學在中國有很大的發展,旨在整合生態與經濟系統,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許多有遠見卓識的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及時投入這一嶄新的學科研究與應用。研究成果中部分內容。在推動建立全民生態意識和用生態經濟理論指導中國現代化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并取得令人瞻目的成就。
生態經濟系統是由生態系統和經濟學系統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成的復合系統。在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之間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價值流循環與轉換。生態經濟系統劃分范圍可大可小,從層次上看,有由地球表層的生物圈和經濟界復合而成的生態經濟系統、國民經濟總體生態經濟系統、部門生態經濟系統、行業生態經濟系統。按地域大小分:有國土生態經濟系統、區域生態經濟系統、庭院生態經濟系統。生態經濟系統組成包括人口、資源、環境、科技四大要素。
“現代生態經濟系統是由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生態經濟統體,因而現代社會是一個由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融合而成的生態經濟有機整體。按照這個理論,中國現代經濟不是個封閉系統,而是建立在生態系統基礎之上的巨大開放系統,這個開放系統就是生態經濟的有機整體”。生態經濟學包括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理論、生態經濟有機整體理論、生態經濟全面要求理論、生態經濟生產理論、生態經濟價值理論、生態經濟循環理論。生態經濟學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和生態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現代系統理論的分析方法,從結構、功能、平衡、效益、調控高度揭示生態經濟系統這一客觀實體的運動發展規律。
生態學是由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于1861年首次提出,并于1886年創立了生態學這個學科。生態學是研究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包括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進化生態學、地理生態學、生理生態學、應用生態學。生態學不僅是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學科之一,而且與農、林、牧、副、漁、醫都有密切關系的應用基礎學科之一。從研究的對象來看,生態經濟學是生態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科學的總稱。包括理論經濟學、技術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經濟數量分析和計量方法、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生態經濟學是從生態學系統來看待社會經濟問題,研究生態變化的經濟因素。包括部門生態經濟學、理論生態經濟學、專業生態經濟學、地域生態經濟學。是研究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復合系統—生態經濟系統的矛盾運動發展規律及其應用的經濟學分支。
生態學與經濟學兩個名詞同源于希臘字母(Oikos)。分別是指有關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問題與管理。生態經濟學是一門跨生態學和經濟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交叉、滲透與有機結合形成的一門新興的交叉邊緣科。具有綜合性、整體性、戰略性和實用性特點。在中國它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至今只有20多年,在此期間,生態經濟學在中國有很大的發展,旨在整合生態與經濟系統,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許多有遠見卓識的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及時投入這一嶄新的學科研究與應用。研究成果中部分內容。在推動建立全民生態意識和用生態經濟理論指導中國現代化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并取得令人瞻目的成就。
生態經濟系統是由生態系統和經濟學系統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成的復合系統。在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之間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價值流循環與轉換。生態經濟系統劃分范圍可大可小,從層次上看,有由地球表層的生物圈和經濟界復合而成的生態經濟系統、國民經濟總體生態經濟系統、部門生態經濟系統、行業生態經濟系統。按地域大小分:有國土生態經濟系統、區域生態經濟系統、庭院生態經濟系統。生態經濟系統組成包括人口、資源、環境、科技四大要素。
“現代生態經濟系統是由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生態經濟統體,因而現代社會是一個由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融合而成的生態經濟有機整體。按照這個理論,中國現代經濟不是個封閉系統,而是建立在生態系統基礎之上的巨大開放系統,這個開放系統就是生態經濟的有機整體”。生態經濟學包括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理論、生態經濟有機整體理論、生態經濟全面要求理論、生態經濟生產理論、生態經濟價值理論、生態經濟循環理論。生態經濟學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和生態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現代系統理論的分析方法,從結構、功能、平衡、效益、調控高度揭示生態經濟系統這一客觀實體的運動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