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18:00:53
序論:在您撰寫社會學基礎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藝術設計;繪畫基礎;教學;評價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美術高考熱”不斷升溫,每年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日趨增加,藝術設計學科逐漸成為熱門的學科,全國各大??圃盒R布娂娫鲈O藝術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但對于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和已經進入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不能簡單地把設計專業等同于繪畫專業,尤其是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繪畫基礎教學方面,不能輕易認為用繪畫造型可以替代藝術設計中的造型基礎,從而忽略藝術設計造型基礎的獨特個性。藝術設計中的繪畫基礎教學定位的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我們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素描、色彩,是所有學習美術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繪畫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把他們作為基礎繪畫教育課程,有我國多年藝術教育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素描、色彩課程一直被認為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但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很難把基礎繪畫課和設計專業結合在一起,只注重繪畫寫生和技法的訓練,而忽視藝術設計的專業性,牽制了學生設計思維的發展。在過去,我們的藝術教育強調基礎,強調繪畫功底,在這種情形下著實培養了一批批寫實功夫和藝術表現力過硬的畫家,以至于這些畫家至今還陶醉于花費數月表現一個比真的還真實的手工繪畫作品的滿足感受中?,F在的書店里,我們會經??吹揭恍┧孛?、色彩書籍被命名為“正規畫法、正規范畫”的字語,難道除了他們的畫法外,其他人的繪畫風格都是旁門左道嗎?何謂“正規”,藝無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風格,即是走到了終點,接下來就是必然要打破他,超越他,這樣藝術才能進步,我們才能創新。如今是一個數字技術、多媒體影像可以輕松去復制作品,可設計藝術卻不能去反復、去拷貝,因為設計追求的是原創性和創新性;現在我們的創新設計、原創設計和國際上一些優秀的設計相比顯得有些滯后,看看近年來一些產品造型專業的萎縮狀況,一些大型的優秀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都來自于國外的設計師即可而知。我們的一些設計師的創造力相對就顯得有些蒼白,這是不是過分強調基礎忽視創造力培養的結果,是不是所謂“正規”的繪畫基礎教育造成的?這就需要每個從事設計藝術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們的“繪畫基礎”和功底的了。
過去,我們傳統的素描、色彩繪畫基礎課的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物體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調子、質感、體積、透視關系等方面的要求,這在傳統繪畫教學中能體現出其合理的教學目的性,因為那畢竟是在培養畫家;但在現在的設計教學中假如還過分強調虛實、強調素描明暗調子,而忽略藝術設計教學目標的目的性,忽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花上過多時間去進行追求光影的虛實和物象的體積、質感的表現時,會不會覺有些得太奢侈,會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呢?既然我們培養的是設計人才,而不是畫家、藝術家,那么他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對著物象去表現、再現,對著石膏像磨來磨去,會使我們學生失去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更談不上創造、創新了。所以把傳統的繪畫基礎課放在課下,把能培養學生快速造型的設計素描、設計速寫、設計色彩放在教學首位,不失為一種目的明確的基礎訓練。
西方國家對心理社會腫瘤學領域的研究也始于20世紀70年代,如英國、瑞典、比利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有心理社會腫瘤學的專門研究機構和專家。他們的工作極大地推動了這一學科的發展。目前,針對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社會療護和臨床實踐也正趨于標準化。1997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NCCN)的專家組制定了第一部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社會療護和臨床實踐標準化指南。比較有影響力的心理社會腫瘤學的相關組織——國際心理社會腫瘤學會(InternationalPsycho-OncologySociety,IPOS)的目標也是尋求一種能夠為教育和研究提供指導和發展的標準,而教育和研究的心理、社會和精神因素不僅影響癌癥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還影響著腫瘤的發生和發展過程。IPOS成立于1984年,是一個多學科的國際機構,其癌癥護理國際標準如下:①癌癥護理質量必須將心理社會方面納入到常規護理;②痛苦應該被作為繼體溫、血壓、脈搏、呼吸和疼痛后的第六項生命體征予以測量[2]。IPOS的主要任務為:①培養人才。培養一批骨干人才,鼓勵腫瘤專業醫師、心理醫生等多學科工作者積極參與,并將社會心理理論和人文精神運用到癌癥患者的護理中。②研究工作。改進研究方法,加強多學科之間的協作研究,特別注意心理專業知識的研究。③培訓技能。加強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腫瘤醫生、護士的業務素質,以便更好地將社會心理理論與臨床腫瘤患者的護理相結合。IPOS旨在通過多學科合作、研究、公共政策、宣傳和教育等方式為全球受癌癥影響的人們提供更好的心理社會關懷,將心理社會治療應用到臨床腫瘤中。2014年是IPOS成立30周年,截至目前,已召開了16次世界腫瘤心理社會學術會議。該學會擁有自己的網站(網址是ipos-)和學會出版物,旨在吸引科學家和臨床醫生對心理社會腫瘤學的興趣,宣揚制藥公司和非政府機構為癌癥患者健康做出的貢獻。IPOS要求全世界癌癥組織支持臨床護理標準聲明和臨床實踐指南。該標準為癌癥患者和他們解決家庭支持性護理問題提供了依據,它有可能影響護理的國際標準并且推進組織的總體目標。
2我國心理社會腫瘤學的發展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心理社會腫瘤學的研究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一些學術期刊才出現了零星幾篇有關腫瘤患者心身特點方面的文獻[3]。20世紀90年代,有關應對方式、生活質量方面的研究才開始增多,也是在這一時期羅健博士闡述了心理社會腫瘤學的歷史與概念,并提出心理社會腫瘤學的作用是“在腫瘤診治的全過程中,通過專業或非專業人員,對患者及家屬提供身心及社會學范圍的幫助”[4]。1990年8月,中國抗癌協會(民間學術團體)成立了中國癌癥康復會二級學會,奉行“讓社會知道惡性腫瘤不等于死亡,惡性腫瘤患者需要康復治療”的宗旨,貫徹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提倡患者積極參與治療。在各大、中城市,學會組織惡性腫瘤患者成立康復會、抗癌樂園、康復俱樂部等團體,建立了一個較為理想的社會支持系統。20世紀90年代初,張宗衛教授等在北京腫瘤醫院首先成立了康復科,主要從事腫瘤心理問題的臨床和研究工作,雖然規模很小,但標志著我國腫瘤領域開始了心理社會腫瘤學的臨床和研究工作??祻涂频奶汽慃愥t生繼續致力于心理社會腫瘤學方面的研究和臨床工作,并于2005-2006年作為該院第一位派出到斯隆凱瑟琳癌癥紀念醫院和加拿大的湯姆貝克腫瘤中心學習的專業人員。通過她的組織及協調,在香港癌癥基金會的資助下,北京腫瘤醫院已完成了10門IPOS網絡在線繼續教育心理社會腫瘤學核心課程的翻譯工作,對心理社會腫瘤學在我國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同時,北京腫瘤醫院還開設了睡眠、疼痛、心理門診,是國內腫瘤醫院中第一家建立該領域臨床科室的單位,并在首都醫學科研發展基金(現名“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的支持下開展多項集體心理治療干預的研究。
現在,對于癌癥患者心理社會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有對腫瘤患者的研究、腫瘤患者照顧者的研究、測量工具的研究及干預性研究。Mo等對51例鼻咽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發現,進行強放射治療之后,其情緒和睡眠質量變差;Li等在對中國乳腺癌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與創傷后應激障礙癥狀及疲勞的關系研究中發現,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和疲勞是中國乳腺癌患者的一個獨立影響因素;Yang等對沈陽312名癌癥患者照顧者的研究結果顯示,癌癥患者的照顧者出現較高水平的抑郁癥狀(63.5%),并建議改進管理患者的方法,以減輕照顧者的抑郁癥狀。Han等在對中國食管癌住院患者和他們的家庭照顧者的無望和抑郁的影響因素研究中指出,應該在食管癌患者和照顧者中運用心理干預。Yu等對學齡前惡性腫瘤患兒的干預性研究結果顯示,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等干預措施,可以提高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并提出建立規范化的家庭-學校-社區-醫院分級多元化經營的干預模式。Li等[10]則提出:以配偶為基礎的夫妻應對是癌癥干預措施發展的方向。2006年,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專業委員會(CPOS)成立。在CPOS的支持下,很多省份如山西、河北、湖北、新疆等都陸續建立了省級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在各地逐步開展工作。
3我國心理社會腫瘤學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及未來的努力方向
3.1我國心理社會腫瘤學與西方國家的差距雖然我國的心理社會腫瘤學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1]。(1)觀念和文化上的差距。發達國家已經對惡性腫瘤患者人性的一面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人文關懷被放到與臨床治療同樣重要的位置。而在我國,普遍的觀點還是支持不能將“惡性腫瘤”這樣的詞或病情告訴患者。(2)臨床研究模式的差距。發達國家的臨床醫生是以組來劃分的,每一組算是一個隊伍,這個隊伍既是治療隊伍又是研究隊伍,他們每發現一個問題就開始討論制訂研究方案,由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共同開展,在基礎和臨床研究與臨床實踐之間架起橋梁,以持續改進對于疾病的診療[12]。而在我國的模式中,醫生和研究人員往往缺少合作。結果臨床醫生由于臨床工作繁忙,很難開展大量的研究,而研究人員也因為無法發現大量的臨床現象而使研究脫離臨床需求,從而失去很多寶貴的研究機會。(3)人員培訓方面的差距。美國的醫學院校從本科教育開始就已開設了心理社會腫瘤學和醫患溝通方面的課程,并階梯式地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有著良好的教學體系,人才資源源源不斷,因此學科隊伍也就不斷發展壯大。而我國還沒有完整的心理社會腫瘤學教學體系,只是在一些大學有零散的教師隊伍有興趣研究心理社會腫瘤學,從長遠來講,還無法滿足該學科發展的需要。(4)經濟原因帶來的差距。發達國家的研究資金來源廣泛,資金雄厚,有來自國家的、各種協會的、制藥公司的、慈善機構的贊助,為他們的臨床和研究工作帶來很大的經濟保障,以至于他們在臨床應用的一些心理療法已經不以盈利為目的,甚至對患者是免費的。我國也逐漸開始關注并投入資金研究,但是投入與需求之間差距還是很大。
關鍵詞:藝術設計;繪畫基礎;教學;評價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懊佬g高考熱”不斷升溫,每年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日趨增加,藝術設計學科逐漸成為熱門的學科,全國各大??圃盒R布娂娫鲈O藝術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但對于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和已經進入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不能簡單地把設計專業等同于繪畫專業,尤其是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繪畫基礎教學方面,不能輕易認為用繪畫造型可以替代藝術設計中的造型基礎,從而忽略藝術設計造型基礎的獨特個性。藝術設計中的繪畫基礎教學定位的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我們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素描、色彩,是所有學習美術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繪畫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把它們作為基礎繪畫教育課程,有我國多年藝術教育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素描、色彩課程一直被認為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但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很難把基礎繪畫課和設計專業結合在一起,只注重繪畫寫生和技法的訓練,而忽視藝術設計的專業性,牽制了學生設計思維的發展。在過去,我們的藝術教育強調基礎,強調繪畫功底,在這種情形下著實培養了一批批寫實功夫和藝術表現力過硬的畫家,以至于這些畫家至今還陶醉于花費數月表現一個比真的還真實的手工繪畫作品的滿足感受中?,F在的書店里,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書籍被命名為“正規畫法、正規范畫”的字語,難道除了他們的畫法外,其他人的繪畫風格都是旁門左道嗎?何謂“正規”,藝無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風格,即是走到了終點,接下來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這樣藝術才能進步,我們才能創新。如今是一個數字技術、多媒體影像可以輕松去復制作品,可設計藝術卻不能去重復、去拷貝,因為設計追求的是原創性和創新性;目前我們的創新設計、原創設計和國際上一些優秀的設計相比顯得有些滯后,看看近年來一些產品造型專業的萎縮狀況,一些大型的優秀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都來自于國外的設計師即可而知。我們的一些設計師的創造力相對就顯得有些蒼白,這是不是過分強調基礎忽視創造力培養的結果,是不是所謂“正規”的繪畫基礎教育造成的?這就需要每個從事設計藝術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們的“繪畫基礎”和功底的了。:
過去,我們傳統的素描、色彩繪畫基礎課的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物體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調子、質感、體積、透視關系等方面的要求,這在傳統繪畫教學中能體現出其合理的教學目的性。因為那畢竟是在培養畫家;但在現在的設計教學中如果還過分強調虛實、強調素描明暗調子,而忽略藝術設計教學目標的目的性,忽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花上過多時間去進行追求光影的虛實和物象的體積、質感的表現時,會不會覺有些得太奢侈,會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呢?既然我們培養的是設計人才,而不是畫家、藝術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對著物象去表現、再現,對著石膏像磨來磨去,會使我們學生失去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更談不上創造、創新了。所以把傳統的繪畫基礎課放在課下,把能培養學生快速造型的設計素描、設計速寫、設計色彩放在教學首位,不失為一種目的明確的基礎訓練。
【論文摘要】正確處理傳統繪畫基礎和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關系,強調藝術設計繪畫基礎教學的目的性。在藝術設計的繪畫基礎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運用恰當的評價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科發展更規范、更完善,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藝術設計人才。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美術高考熱”不斷升溫,每年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日趨增加,藝術設計學科逐漸成為熱門的學科,全國各大??圃盒R布娂娫鲈O藝術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但對于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和已經進入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不能簡單地把設計專業等同于繪畫專業,尤其是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繪畫基礎教學方面,不能輕易認為用繪畫造型可以替代藝術設計中的造型基礎,從而忽略藝術設計造型基礎的獨特個性。藝術設計中的繪畫基礎教學定位的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我們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素描、色彩,是所有學習美術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繪畫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把它們作為基礎繪畫教育課程,有我國多年藝術教育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素描、色彩課程一直被認為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但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很難把基礎繪畫課和設計專業結合在一起,只注重繪畫寫生和技法的訓練,而忽視藝術設計的專業性,牽制了學生設計思維的發展。wwW.133229.cOm在過去,我們的藝術教育強調基礎,強調繪畫功底,在這種情形下著實培養了一批批寫實功夫和藝術表現力過硬的畫家,以至于這些畫家至今還陶醉于花費數月表現一個比真的還真實的手工繪畫作品的滿足感受中?,F在的書店里,我們會經??吹揭恍┧孛?、色彩書籍被命名為“正規畫法、正規范畫”的字語,難道除了他們的畫法外,其他人的繪畫風格都是旁門左道嗎?何謂“正規”,藝無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風格,即是走到了終點,接下來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這樣藝術才能進步,我們才能創新。如今是一個數字技術、多媒體影像可以輕松去復制作品,可設計藝術卻不能去重復、去拷貝,因為設計追求的是原創性和創新性;目前我們的創新設計、原創設計和國際上一些優秀的設計相比顯得有些滯后,看看近年來一些產品造型專業的萎縮狀況,一些大型的優秀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都來自于國外的設計師即可而知。我們的一些設計師的創造力相對就顯得有些蒼白,這是不是過分強調基礎忽視創造力培養的結果,是不是所謂“正規”的繪畫基礎教育造成的?這就需要每個從事設計藝術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們的“繪畫基礎”和功底的了。
過去,我們傳統的素描、色彩繪畫基礎課的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物體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調子、質感、體積、透視關系等方面的要求,這在傳統繪畫教學中能體現出其合理的教學目的性,因為那畢竟是在培養畫家;但在現在的設計教學中如果還過分強調虛實、強調素描明暗調子,而忽略藝術設計教學目標的目的性,忽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花上過多時間去進行追求光影的虛實和物象的體積、質感的表現時,會不會覺有些得太奢侈,會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呢?既然我們培養的是設計人才,而不是畫家、藝術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對著物象去表現、再現,對著石膏像磨來磨去,會使我們學生失去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更談不上創造、創新了。所以把傳統的繪畫基礎課放在課下,把能培養學生快速造型的設計素描、設計速寫、設計色彩放在教學首位,不失為一種目的明確的基礎訓練。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語文教學 人才培養 教學改革 主導地位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結構、規格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就要求中等職業教育結合實際在教學思想及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全面改革。語文具有人文性、知識性、基礎性和工具性的特點,中職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實踐能力,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中等職業在培養數量和質量上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現階段我國的中職教育課程結構設置并不合理,由于社會產業結構的迅速調整和職業崗位的不斷變化,許多課程的內容顯得相對陳舊,知識的更新與教材內容滯后的矛盾日漸顯現,課程設置和教材改革滯后于現實需求,專業課程偏重學科建設,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忽視學生綜合能力有培養。這個問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與傳統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教師仍然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仍在沿用。教師大都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和簡單的模仿練習,偏重于理論型、知識型邏輯思維訓練,因而學生難以獲得事物具體表象的支撐,語法概念、人文倫理、文體表達方式、語體風格、語文結構在不少學生的頭腦里只是干巴巴的知識條文,缺乏活靈活現的具體形象,更缺乏日后工作中的實際運用能力。由于語文教學的欠缺,使學生對抽象概念出現較多的文言文和一些科技文的理解產生困難,影響了學生全面思維的發展,認知和實踐能力較差。用這種方法培養的學生顯然是“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這不僅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也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語文教學是一種融知識與能力為一體的工具操作性很強的教學,是科學教學的基礎。弱化了這方面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只強調學技能的職業特點,而忽視個人發展的文化內涵,使他們在掌握從事某種崗位技能的同時卻無法達到與崗位要求相適應的文化程度,在走向工作崗位時,因其專業技能低,文化素質較差,而難以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主要是指其服務于適應職業社會需要的教育教學質量,即培養具有通專多能實用型、適用型、適需對路的中等職業技術人才,其核心是教育與經濟的結合度,是畢業生的認可程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走向市場后給社會帶來的物質與精神利益的多少,則會成為中等職教生存與發展的制約因素,因而要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上來,使其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促使人才規格質量培養與勞動市場的流向趨于一致。為此,中等職業語文教育尤其重要,作為科學文化學習的基礎學科,與有效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職業素養、自學能力、心理素質等有著密切聯系,在教學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局”的主導地位和事半功倍的效能。
創新教學模式,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提供平臺。在學生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各種情感、態度、意志、興趣對技能的養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職業教育中作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特點的語文教學,應在選文和教學形式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在職業方面的審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養,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讀職校當工人低人一等”的思想在語文教學中選取一些歌頌當代勞動者的詩歌、散文。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角色互換扮演等形式讓學生經歷審美和情感體驗,正確認識到勞動者的光榮和偉大,找回自信;組織學生聽取有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做典型報告,寫出感想認識,語文課上進行評講,使學生了解成功者背后的付出;以語文教學為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良好的理性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經營能力、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語文教學由于自身的特點,其人文性在解決學生各種非智力因素對專業技能形成影響的問題上有著獨特的優勢。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行的體現,如對人的接納、容忍、理解、尊重關懷和愛護、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體現出極大的社會性和人生價值追尋。作為職業學校的語文課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專業課教師溝通,互相配合,結合學生專業學習的具體問題,積極探索語文教學的各種新途徑、新方法。通過語文教學不斷地轉變學生的觀念,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動力,強化學生學習和練就專業技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教育,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獲得適應將來就業所必需的專業技能。
實行靈活模塊的教學策略,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中把語文課編為文選預讀訓練、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文刊板報編輯與排版訓練四個能力模塊。每個模塊分為基礎語文能力訓練和職業語文能力訓練,既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基礎知識的提高,又適應和滿足技術專業的需要,從而強化學生今后崗位實踐活動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崗位工作需要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廣泛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提高語文教學時效、培養學生把握語文的能力和提高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把教材變為學材,提高以專業為本的教學程度。語文教學不能做簡單的課本執行者,應該做教學方案的編輯,做教學實踐的導演,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的學生需求把學校選定的教材改變為“學材”,如針對機電類專業,增設或加強說明文、產品說明書等應用文方面的教學訓練內容;針對土木建筑專業,就增設或加強古今建筑物詩詞、散文和專業技術性文體結構的講解。教學中盡可能地把教學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專業需要,提高以專業為本的教學程度。增強語文教學實踐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教師自身具備的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語文課教學范疇內,需要不斷學習開設的所有專業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帶著“任務”進入學習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將語文教學與學生今后崗位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論文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表現形式;中國式抽象;非實體性
論文摘要:(1)民族傳統文化是中國現代設計與繪畫藝術基礎教學成長的最佳土壤。(2)現代設計與繪畫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努力求發展.求現代。更要溯源。(3)由西畫表現形式出發,重啟中國文化傳統未來發展的價值取向。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千載,魅力依然,在世界藝術之林永放燦爛奪目的光輝。其中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是祖先留給我們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它是我們藝術創作中最為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也為我們現代繪畫藝術與設計教學及創作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尤其在“民族性”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表現內容與形式。現代設計與繪畫基礎教學是現代設計與繪畫的訓練基礎,是培養設計師美術家形象思維和表現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認識形態和創造新物象的重要基礎學科。民族傳統文化是這門設計與繪畫藝術基礎教學成長的最佳土壤。作為一門藝術,把民族傳統文化融人其中,是其不斷創新的動力源泉與實踐基礎,同時設計藝術與繪畫藝術也可以從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中不斷得到滋養與有益的補充。在設計與繪畫基礎教學中,文化的民族性是其內核與靈魂的最終展現,是以本民族文化為支撐的設計與繪畫基礎教學的主流。隨著當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設計與繪畫基礎教學再次面臨嚴峻的挑戰。國外教學體系在中國年輕一代人心目中及生活中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是不容回避的社會現實;然而縱觀中國設計與繪畫基礎教學的發展方向,20世紀60至80年代出現的當代繪畫藝術及設計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歷史時期以后,至今一片沉寂,再也找不到明確的發展方向。
現今傳統中國畫已漸行漸遠,不知怎的,這些畫讓人想起趙無極。我們天天對“現代”的努力已傾向于將傳統連根拔起。可若是失去了根,那就是再“現代”也不是中國的“現代化”,而是“同化’。在現代設計與繪畫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努力求發展、求現代,更要溯源。否則,無根無源,便是毀滅,是用“現代”在消蝕我們的傳統。中國畫即“近”而“遠”。很“近”的物體塑造卻獲得一種悠遠滄桑的感受;“實”而沒有放棄空靈、自由,同時又在超逸的味道中獲得一種雋永的境界。我們不應為觀念所迷惑,停留在形式層面,而是向縱深走去;這個“縱深’就是中國的“像”與“境界”。境:境界是中國文人曾在山水中遙望的“彼岸”,是中國文化的形而上之境。對于中國文化模式,她的手段是“象”,而“彼岸”是空靈的“境”。如果說確有“接近抽象式的表現”(或日“中國式抽象”)存在的話,那它的目的不是導向“絕對理念”,而是指向生氣氰顯的“境”。我們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宋元山水畫不僅代表了“中國古典文藝繁榮”時代的“高峰體驗”,更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形而上世界—-宇宙生命流變的空靈之境。象:為我們展現中國文化本真之源的只能是中國畫的“象”,而不太可能是西式的“X X抽象主義”。作為傳統的靈魂之所在,是中國藝術“現代化”的結點?!跋蟆笔且粋€世界,它代表宇宙與人的禪機,寓于境界之中的表征,不是實體的因素。因而不能太“寫實”,也不能取消形象。以往“民族化”的經驗讓我們相信,只有實證化的探索才能確證,在現代繪畫與設計中從內里真正建立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與“當代”的溝通與跨越;這不僅指理論學術,也是指創作探索本身,更重要的是當代繪畫與設計教學基礎如何發展的走向。
我們傳統的繪畫根源實際上是從宋元山水人手打開古代文化的精神空間。借助西畫表現的結構化的形式創新之所長,在個人繪畫與設計的語言中找到了發展的空間維度。由此出發,或者我們可以重建某種主體意識重啟中國文化傳統未來發展的價值取向?!爸袊幕木辰?屬于不同的文化體系,方式、概念內涵不盡相同”,以心象靜觀字宙之氣韻流變,以山水遙望體悟人格與自然一體的彼岸之境;這無疑在重視中國山水美學乃至古代文化精神的脈搏。而在深層意義上,它對我們當代藝術教學對民族文化的反思與覺醒,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如前所述,作為“象”與“境”的世界,其意義不僅僅是激活我們民族原有的流變、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識,激活一種求新求變的精神動力;更是在這種“宇宙之境”上與現代思維的同步與超越。如果說我們現代繪畫與設計在基礎教學中再不把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寶藏更好的發展起來,我們的現在藝術教學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當今國際上站在最前沿的現代物理學家們已識到了這種宇宙本質的“非實體性”,他們的論證已證明中國傳統“象”的范疇所具的深遠的世界意義,中國的文化將會引領世界文化。最后無論是從畫家和設計師,還是從民族文化考量:這是一條擺脫世俗浮躁氛圍,秉持超越信念,又發揚中國精神文脈的“當代”之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要按照我們自己的國情出發,把我們傳統文化切切實實的融入到當代繪畫與設計教學中。
【關鍵詞】社會學 實踐教學 方案設計 社會學干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001-03
社會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文科專業,它需要學生具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能以及文理交融的專業知識,該專業的學生還需要具有使用社會學理論、研究方法以及專門的社會學知識進行分析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為了實現該培養目標,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指導性專業規范”中提出了相應的專業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總體框架,而其中包括了專門的實踐教學和訓練,具體有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社會調查與研究、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以及專業實習,這些實踐教學內容具體都由各高校的社會學系自己設計并實施。本文以華僑大學社會學專業為例,探討如何進行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并在融入社會學干預理念的基礎上,實現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目標
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是為了滿足培養方案的需要,培養出能夠達到培養目標的專業人才。因此,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目標是建立起能有效培養學生相應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這樣的體系應同已有的理論課程體系有機結合,著重培養學生使用基本知識和方法技能的能力,包括使其能具備一定的觀察社會、分析社會的能力,具備提出問題、設計問題、解決方案、應用方案的專業技能。該目標的定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意義。首先,在培養方案中設置實踐教學環節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培養目標,培養出合格的專業人才。根據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參考意見,設置一定量的實踐教學內容是開設社會學專業的基本要求。目前華僑大學的社會學專業已設置了必要的實踐教學內容,但需要進一步的統籌優化,并對實踐教學進行適當的改革。其次,現行的社會學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內容應該適時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完善、補充、優化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實踐教學環節發揮出真正的作用,才能使學生綜合運用理論和方法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才能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二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思路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可行的思路。針對社會學專業的特點,我們認為設計思路是:首先,要確定不同環節的實踐教學內容該如何設計;其次,搞清諸環節的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再次,統籌諸環節實踐教學的銜接方式;最后,將該方案整體用于教學實踐并接受反饋以做出相應調整。此外,為了保證實踐教學方案能夠有效實施,也需要對現有的課程體系(理論講授為主的課程)提出改革優化方案,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結合,而這種優化方案需要符合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參考意見,并且也符合本專業目前的實際教學條件。
三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理念
社會學實踐教學方案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清晰的設計思路,但僅遵這些設計原則并不夠,還要有核心設計理念,是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靈魂。該項設計原則是以往教學改革,特別是實踐教學改革不太提及的,但這一點很重要。有了理念,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具體內容才能具體實在而不流于形式。結合社會學專業特點及社會學理論,我們提出將“社會學干預”作為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核心理念。
何謂“社會學干預”?它是法國著名社會學家阿蘭·圖海納的“行動社會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圖海納在其著作《行動者的歸來》中提出不同于功能主義的觀念,即個體所具有的主體性使其不再是被決定的個體,而是可通過自身的社會行動來作用于我們的社會和歷史時代。那么個體如何發揮這種作用呢?圖海納提出了行動社會學的方法,即社會學干預(或翻譯為“社會學式介入”)。這一方法對我們進行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有極大的啟發:首先,“行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不只是社會學研究中傳統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技術。它本身就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它還是一種改變社會的方式,一種幫助我們產生社會知識的途徑。以往我們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主要目的就是收集跟某個社會問題有關的數據或資料,然后進行理論和實證分析,雖然有時也嘗試提出解決方案,但這并不是大家所認為的社會學專業的主要目的之一。當然,這種認識是同傳統的社會學觀念分不開的,社會學研究講求客觀、價值中立,所以并不強調社會學者能做什么,或能通過自己的行動改變什么。而“行動社會學”的思想豐富了我們對社會學研究的認識,非常契合社會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理念。其次,可獲得真正的社會學知識,或者說認識到社會學知識的真正起源。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時,通過使用已學的方法收集資料,通過使用已學的理論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只是套用現成的理論和方法再次確認或否認書本上的知識,事實上并沒有發現新的知識,從而也就無法真
正實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因為分析并解決問題其實也是一個知識創造的過程?!靶袆由鐣W”的方法告訴我們,社會學知識不僅是或者根本就不是社會學者的工作成果,它其實是社會學者與社會行動者之間共筑的結果。這種認識可以幫助我們反思以往社會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以及具體的內容設計。
四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內容及體系
在明確方案設計目標,理清方案設計思路,并找到有效的方案設計理念之后,可開始設計實踐教學方案的具體內容并使其形成體系。這里體現出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思路的三個方面:(1)搞清諸環節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2)確定諸環節的實踐教學內容設計;(3)統籌諸環節的實踐教學銜接方式。
1.諸環節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
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性專業規范”中提及的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社會調查與研究、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以及專業實習是實踐教學的五個方面,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首先,社會調查與研究注重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重在鍛煉學生綜合使用社會調查方法、數據資料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它是整個實踐教學的基礎性內容。其次,在掌握基本能力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在此過程中檢驗其掌握已學技能的實際水平,并發現和總結出現的問題。再次,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學生應撰寫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通過論文寫作,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也是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培養起來的,并為后續的專業實習奠定能力基礎。最后,學生在專業實習中綜合應用實踐教學中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反思實習過程??梢哉f,上述五個方面的實踐教學能滿足社會學類專業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它們構成了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2.諸環節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
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需要達到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目標,而且要能體現出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理念。目前華僑大學社會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包括兩次各為期4周的社會調查、學年論文、各為期12周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四個主要環節,另有不占學時的寒暑假期間的社會實踐。在設計這些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時,我們嘗試將社會學干預的理念融入其中。
第一,社會調查的設計安排。社會調查是社會學專業固有的實踐教學內容,它是最基本的實踐教學形式之一。我們共安排了兩次各為期四周的社會調查,它們擔負著不同的功能。第一次社會調查安排在第四學期,學生主要將《社會研究方法》中所學的調查研究知識和技能用于實踐,側重于定量調查方法和技術的練習。調查的主題原則上由指導教師統一安排,學生需要根據既定的主題擬定調查問卷并利用問卷收集資料,然后嘗試進行統計分析,鼓勵學生將數據分析結果寫成調查報告或小論文。第二次社會調查安排在第六學期,側重于定性調查方法和技術的練習。調查的主題仍由指導教師擬定但不指定,學生可從中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學生要根據選定的研究主題擬定訪談提綱,還要選取合適的研究對象進行個案訪談,最后要對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并寫出分析報告。兩次社會調查涉及社會學研究方法中定量和定性兩種研究路徑,這樣安排可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系統的社會調查練習。需說明的是,兩次社會調查的時間安排既考慮了兩次調查練習的難易程度,也兼顧了課程教授的實際。學生在學習完《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社會科學統計軟件應用》后從事定量調查練習,學完《定性研究方法》后從事定性調查練習,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第二,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的設計安排。這一環節屬于全校性的素質教育內容,需我們結合社會學專業的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學生可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自主選擇社會實踐和服務的主題或領域,根據需要選擇人員組成團隊來實施。我們鼓勵學生將實踐和服務結合起來,突顯社會學干預的理念。如學生選擇流動人口的子女教育這個主題,可選定若干個外來人口子弟學校,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收集所需的資料,然后綜合運用定量和定性的資料分析方法找出問題,最后就本次調查對象所出現的問題嘗試給出解決方案,并身體力行。最終的目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研究對象的現狀。這個環節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技能,也磨煉了學生的身心意志,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第三,研究論文的設計安排。該環節包括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兩者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學年論文安排在第七學期,由學生自主選題,按照學術論文的格式規范撰寫。此時的學生已完成了兩次社會調查和一次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具備了初步的實踐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培養并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撰寫學年論文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研究步驟和寫作要領,我們特別開設了專業選修課《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本課程通過對范文的評析以及適當的寫作實踐,使學生逐步了解論文選題的原則,掌握查閱信息與文獻資料的方法,熟悉論文的基本格式和寫作規范,培養對論文寫作的興趣。而且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還可幫助學生將已學的理論類課程、方法類課程、數據統計分析等課程知識打通,形成統一整體。學生在修完該課程后撰寫學年論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學生可選擇學年論文的主題及研究方式,但我們要求學生進行實證研究并寫作論文,因為社會學的學科特征就是實證性,而且只有撰寫實證分析類的論文才能真正鍛煉學生全方位的研究技能。畢業論文雖然也是撰寫學術論文,但它與學年論文的定位不同。首先,它是“命題作文”。學生只能在指導教師給予的論文主題中選擇,這樣就增加了研究和寫作的難度。其次,它的要求更高。它是檢驗學生掌握社會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重要環節,學生只有在達到畢業論文的既定標準后才能獲得學位??梢哉f,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反映了學生研究和寫作能力的不同階段。
第四,專業實習的設計安排。設置專業實習的目的是檢驗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并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并為就業做好準備。學生可自主選擇適合的實習機構,也可以在學校統一安排下進行實習,但都要按照擬定的實綱和實習計劃施行。學生可從事咨詢和公關策劃、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市場調查、媒體編輯與評論、社會組織工作、社區工作等領域的實踐實習。在該實踐教學環節中,我們仍然可以融入社會學干預的理念。專業實習不同于單一的社會科學研究,除了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外,還要嘗試找出可能的問題解決之道。在此過程中,社會學干預方法可得到很好的應用和發揮,且學生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可嘗試尋找可行的社會學干預途徑。
第五,其他實踐教學的安排。除了上述幾項教學計劃內的實踐教學內容外,我們還積極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這些科技項目或比賽可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實踐感”,學生可獲得一定的研究資助,且通過比賽的形式,可激發學生投身學術研究的熱情。適當利用好課外比賽的機會,既是鍛煉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機會,也是檢驗學生實踐能力的試金石。
3.諸環節的實踐教學的銜接方式
在搞清諸環節的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以及確定不同環節的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后,我們可統籌優化諸環節的實踐教學的銜接方式。第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銜接。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理論教學的延伸,為了實踐教學有效開展,在理論教學方面要做好相應的課程設計。第二,課內教學與課外比賽的銜接。課內教學的目的在于技能的掌握,而課外的學生項目和比賽是最好的應用場合。第三,調查研究與實踐實習的銜接。調查研究重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而實踐實習還需在此基礎上解決問題,強調社會學干預理念。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銜接,社會學諸環節的實踐教學可以成為有機的整體,發揮出良好的人才培養效力。
五 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效果
通過對現有社會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體系的調整、優化,我們重新設計了實踐教學方案。該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應用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真正有所收獲,能夠將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能用于實際。在社會調研、學年論文、畢業論文上的表現有較大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提高,學生應用專業知識的信心也有所提高。學生能夠積極參加課內外的學術比賽活動,并且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如我專業的學生獲得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福建省第十二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和優秀獎,這就充分證明了這套實踐教學方案的有效性。當然,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不是一勞永逸的,它還需要根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市場需求的調整而調整。此外,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要重視設計理念的融入,我們認為社會學干預的理念對社會學專業來說恰如其分。
參考文獻
[1]周桂林.“實踐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及其對實踐教學的啟示[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1):143~144
[2]張紅主編.社會學專業綜合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M].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3]馮波、季蕾、陳文玲等.社會學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的設計原則和實施效果[EB/OL].http:/// channel/shehuixuexi/view/241
[4]〔法〕圖海納.行動者的歸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