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1 02:20:37
序論:在您撰寫雙語教學模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引言
21世紀是東西文化激蕩、融合的新世紀,新世紀人才的語言、文化、知識、視野必須全球化、國際化。世界上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對學生進行“雙語教學”方面已走在前列,并取得了顯著成績。隨著國際間交流的急劇增加,雙語教學也成了中國外語教學改革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急功近利地進行“雙語教學”,只會使“雙語教學”得到轟轟烈烈的開場、草草收場的結局。為此,我們認為應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去探討雙語教學模式的構成,以及利與弊,去探尋雙語教學模式在“雙語教學”中運用的規律及具體的實施方法。
二、什么是雙語教學
雙語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里用兩種語言上課。這兩種語言一種是學生的本族語/母語,另一種是學生所在地區的通用語言(第二語言)或學生所學習的目的語(外語)??梢婋p語教育是通過雙語教學去實施的。
許克琪(2004)對“雙語”與“雙語教學”的界定是:將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通過教學和環境,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使之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水平。因此,雙語教學就是實施雙語教育的手段,也泛指雙語教育,有如外語教學泛指外語教育。
三、雙語教學的時代性
21世紀是高新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由于電腦信息網絡高速公路的全球聯網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娛樂方式、交際方式和思維方式都已經或將要發生巨大的變化。而現代化的網絡高新信息技術都是基于英語這個國際性通用語言上開發的,英語成為現代信息技術傳播的語言支撐。隨著我國與世界接軌的步伐加快,社會經濟形勢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外語教學改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雙語教學就是當前英語教改實驗中凸顯的一個新亮點。從某種程度上說,雙語教學可能會成為外語教學的一大突破口。
四、我國雙語教學的實踐模式及問題
雙語教學一向是國際基礎教育的尖端項目,它不再把母語之外的外語僅僅當做一種語言工具,而是依據兒童心理成長特點,使之介入兒童素質發展過程,使其在依據母語學習外語的同時又依據外語來感受、理解和更好地掌握母語及相關文化背景,以增加其多重語感的復合思維的現代教學方式。20世紀90年代,作為我國教育改革中的一種探索,漢英雙語教學形式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興起,這類地區的學生從小學階段,甚至從幼兒園起,就開始接觸漢英雙語教育。
董艷(1998)將漢英雙語教學的主要模式歸納如下四種:
一是過渡模式(Transitional Model)。學生在低年級首先部分或全部使用漢語,以后再逐漸過渡到完全使用英語。過渡模式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但容易形成母語使用上的慣性與規避運用目標語的惰性。
二是加強模式(Strengthening Model)以英語教學為主,對其中無法表述清楚或難以闡述的部分,再由母語教學來彌補,以防學科自身目標的偏差,對學生來講,這種模式增加了掌握所學知識的難度。
三是雙語協助模式(Bilingual Model)。雙語協助模式是指在課堂上較為平衡地使用漢語兩種語言作為教學語言。該模式有利于學生兩套符號的交叉利用。自由切換,但常常導致語言輸入有限,影響學生使用任何一種語言進行自如表達。這種模式在我國雙語教學中最為常見。
四是浸沒模式(Immersion Model)。一種全英語的,回避母語的教學模式。著名教育家奧蘇伯爾指出:“在學習第二語言時,竭力設法避免學習者的本族語言的中介作用,這既是不現實的,也是無效的?!痹诂F階段,該模式不符合我國的國情,盡管某些教學觀摩課上能做到這一點,但它不易普及,只能是一種進行比較的“模擬情”與“理想狀態”。
我國雙語教育的實踐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語言與思維逐漸“國際化”,提高了學生的專業外語與公共外語水平,有利于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也有助于教師外語教學水平的普遍提高。但它的發展同樣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如“雙語教學帶來學科課堂的費時低效、劣質英語影響英語的學習和掌握”(陸效用,2002)?!罢Z言是思維的工具,是建立在母語基礎上的,中小學用英語教學往往影響學生正常思維,加重學生學習和思維負擔。語言沒有好壞之分,但是有標準與否之分,課堂上教師一口不標準的劣質英語,反而可能影響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和掌握”(陸效用,2002)。在目前的師資水平下,通過用英語來上一些學科課程掌握好英語是不可能的。英語只是一種表達工具,在別的學科課堂上通過雙語教學的方式來要求學生提高英語,是費時低效的。雙語教學中英語地位的凸顯也引起一些人士對母語學習的擔憂。
五、結語
目前在我國人們對雙語教育的認識有偏差,對其炒作過熱。雙語教學模式有其特定的社會環境和語言環境,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對雙語教學提出過高的、立竿見影的要求不切實際,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雙語教學試驗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語言習得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見效的。所有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會有一時一地的轟動效果,但不是科學的態度。
在國際上,實施雙語教學的一個基礎要求是聘請本族語教師。在我國中小學,不可能大量聘請外籍教師來教非語言學科,本國教師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可能個個都會外語又懂專業。因此,就我國目前的經濟條件、教育觀念、師資水平和學生素質,我們認為,雙語教育應依托高校,以點帶面,逐步擴展,不宜全面鋪開;雙語學?;驅嶒瀸W校應定位在“外語突出、各科領先,綜合發展”的模式。通過雙語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應當是全面發展的復合人才,而不單單是會外語的尖子。雙語教學是當前英語改革實驗中凸顯的一個亮點,它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積極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許克琪.“雙語教學”熱中應關注中華民族文化遺失問題[J].外語教學,2004(3).
關鍵詞:會計;雙語;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7-0289-02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其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而會計的雙語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西方優秀會計教材與案例分析,熟悉與掌握西方會計與我國會計實務的一些異同點,對提高會計專業學生運用英語處理涉外企業會計實務的能力,培養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會計學雙語教學模式解析
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通過學習科目知識來達到增強該語言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的目的。
雙語教學模式是把雙語教學作為一項完整的系統工程,從整體上形成一種在過程和結果上都具有民族多元文化特征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并在不斷實踐中逐漸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為特征的教育表達方式。它涉及到雙語教學的定位與教學模式,雙語教學的課程選擇、課程教材的選用,以及雙語教學方法的選擇、教育理念與思想等諸多問題。
加拿大和西歐國家(例如比利時、盧森堡等)的一些雙語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實踐證明,雙語教育能夠比較省時、省力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語言的能力。香港一些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學)的實踐對此也證明,通過教學語言可以獲取語言能力的提高。在中國,雙語教學不是國際上的“雙語教育”概念,它是對單一文化的學生進行兩種語言混合式的專業教學,不存在文化影響因素。我國內地大學雙語教學具有教學的一般性質,但同時又與其他國家存在明顯差異(如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不同的目的與模式)。同時,“雙語教學”主要是指由教師傳授學生學習組成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指課堂內的教學活動,它比教育的活動范圍窄得多。
會計學雙語教學作為會計學專業一種新教學形式,亟須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途經和培養學生的有效方式。因此,對于會計學雙語教學模式研究和探索是極其必要的。會計雙語教學同樣涉及到如會計學雙語教學的定位與教學模式和會計雙語教學的課程選擇、課程教材的選用以及雙語教學方法的選擇、教育理念與思想等諸多問題。
二、目前會計學雙語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中西方國家由于經濟發展程度、環境等存在的差距,使中西方會計存在很大差異。如中西方會計循環或程序的差異、作分錄與日記賬設置方面的差異、講述會計流程所用企業類型的差異、會計科目的詳細程度的差異等。這些專業知識差異以及雙語教學形式增加了會計學雙語教學難度,也帶來以下諸多問題。
(一)雙語教學與專業外語的關系認識模糊
目前,許多老師、學生甚至是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對兩者各自的定位不十分清晰。認為會計雙語教學等同于會計專業外語,或者在實際教授的過程中采用會計專業外語的教學理念與方式教學的人不占少數。專業英語是外語教育界為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而進行實用性語言教學改革的產物,它側重于語言教學的方法,教學過程以語言知識的講解和訓練為主線。但在雙語教學的情況下,主要是在用第二種語言講解某一專業知識時,培養學生在聽說讀寫(尤其是聽和說)方面的能力。如何正確區分其與專業英語的關系將影響到教師如何開展雙語教學、學生采用何種態度對待雙語教學、學校如何管理雙語教學這一連串的問題。
(二)雙語教學管理不到位
在教學行政部門的管理中,首先,一方面使用的是外國原版教材,一方面又要遵從原有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大綱,兩者之間存在矛盾,使教師在進行教學安排過程中左右為難,無所適從。其次,在課時安排上,針對同樣的教學任務,會計雙語教學比一般教學需要更多的學時才能完成(目前僅有約50左右學時),因為既要用英文講述又要用中文解釋和講解。再者,管理部門缺少科學的管理手段保證雙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三)師生英語運用能力欠缺與教學高要求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會計雙語教學對教師外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口語和寫作能力要求十分高,但是目前的授課教師很少能達到這一要求;另一方面,盡管近年來大學生公共外語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四、六級外語通過率不斷上升,但就整體而言,學生外語水平仍參差不齊,特別是聽力、口語和寫作方面能力的欠缺仍為普遍而又突出的問題。由于英語基礎較薄弱,在雙語課學習中,許多同學表現出抵觸情緒,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教學方法不靈活、考核形式單一
會計雙語教學要求在課堂上大量使用專業英語,加之針對學生聽力理解普遍滯后的狀況,教師往往會采用增加黑板板書的方法來彌補,某些重點難點問題教師還需要重復講解等,但在講解與展示內容的過程中,受教師講授與學生理解能力、講授內容的難易程度等條件約束,未能做到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雙向性、突出啟發性,以更直觀、更生動、更快捷、更利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如使用手勢、形體語言、圖形、動畫、錄像等)進行??己耸侄我不静捎靡话阏n程的考核方式與分值結構安排,沒有充分考慮到雙語教學目的、雙語教學定位、教學內容等對考核形式與效果的影響。
(五)教材選取的困難
選擇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證學生領略到原汁原味的東西,包括專業詞匯使用的準確、專業內客表達的地道、西方的專業教學思路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序,真正讓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客上都能夠與世界主流技術和思想接軌。但往往在國外原版教材中難以找到深淺程度相當的教材,即使找到一本較為滿意的又可能因有的是標準或規范不相同而不能使用,或者有的是教材編寫的風格和秩序上的大相徑庭而不合適。
三、會計學雙語教學模式的建立
建立雙語教學模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培養學習研究能力為導向,合理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包括多個方面。首先,要確立教學目標。在雙語教學中,要變知識教育為能力培養,其教學目標應是通過雙語教學提升學生第二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聽和說的能力)。其次,教學大綱設計要與教學計劃相一致。再次,設計教學程序。教師要將教學材料進行合理的編排,把教學的內容按照相關性、學科發展的先后或難易程度等依次展開,逐步將學生引至學科發展的前沿和重大攻關課題。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多種語言表達形式改善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畫面清晰、色彩明快,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課件刺激學生的視覺帶動其聽覺,有助于提高其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因此,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如重復性可替代語句的使用、夸張的手勢和體語、設問、圖畫的使用、多媒體技術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時,才易于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取得的成果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肯定。
(三)改革考核辦法,引導學生注重學習能力的提高
設定的制度將通過影響人的行為而影響目標的實現,因此,要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使學生從應試教育中只注重死記硬背轉變為注重研究能力的提高,就必須改革對學生的考核制度。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而非在期末考試中,因而對學生成績的考評不能太注重期末考試的成績,而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例如,平時討論、學術論文寫作的成績應占總評成績相當的比重。期末考試要考出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合理選擇教材,搭建教學資源平臺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高質量的雙語教材要內容新穎、難度適中。為掌握國外會計準則、國外管理理念的內容,應盡量選用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
此外,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搭建教學資源平臺。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工具收集本學科發展的最前沿資料,下載供教學使用;還可向學生推薦一些國外的財經網站,教會他們如何利用網上的信息與教材的內容相結合,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可以圍繞一門課程設立一個專門的網站,及時提供最新的補充材料和教學資源,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課程交流平臺,供學生交流課程學習體會、提出課程學習中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并回答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通過教學平臺的建立使教學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結語
會計雙語教學需要在教學管理、理念、實踐、方法等各個方面統籌安排、合理規劃,需要按照系統觀原則建立合理的會計雙語教學模式,并加以實踐,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過程逐步完善雙語教學理論和實踐,提高雙語教學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運蘭.雙語教學采用西方會計教材差異的探討[J].會計之友,2011,(2):118-119.
[2] 向友君,徐向民.香港理工大學雙語教學的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12):74-75.
[3] 孫鵬云.會計專業雙語課程的教學體會與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4).
[4] 余志君,張黎.國內近年來雙語教學研究評析[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6,(6):66-68.
[5] 于侃.雙語教學方法探索[J].華章,2012,(5):165.[責任編輯 李 可]
收稿日期:2012-05-30
傳統雙語教學模式,多是在形式上將教材內容的講解由漢語講解變成雙語講解。教學模式的思路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學生從中受益的僅僅局限于多了解到一些理論知識的英文說法,而缺乏真正意義上對整個工作過程的把握。造成了所學不實用,所學不會用的尷尬情況。據調查,用人單位經常抱怨在招聘了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后,還要花費企業培訓成本使其熟悉國際貿易流程,這也對現有的雙語教學在內容模式上提出了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工作指導手冊,設計教學模式均圍繞“所學即所用”展開,能很好的解決上述矛盾。筆者很榮幸地作為高校特邀記者參加了2008年由無錫人才市場舉辦的國際貿易專場招聘會。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調查了83個從事國際貿易的公司,得到76份調查問卷,參與率為91.56%。幾乎有八成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是不滿意的。從圖2可以看出:雖然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但工作上手速度極低。這應該就是造成了超過八成用人單位不滿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揭示了傳統雙語教學的弊端。筆者認為雙語教學方法本身是有助于克服“工作上手速度”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模式,還是照搬原有理論教學模式,與實際工作脫節。因此,只有方法與模式相一致,都以實際工作項目為導向,這種完美的配合才能克服上述問題。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雙語教學模式設計
雙語教學過程中,其模式主要分為三塊:情境模式,方法模式,考核模式。而這三塊均要根據工作實際來設計,配合雙語教學,這樣才能真正促使學生對工作實際的把握,克服一些實際問題。
(一)情境模式設計
情境模式也可認為是內容模式。將不同的工作內容設計成教學中的不同教學情境。所謂以工作項目和任務為中心的內容模式設計,即在編排教學內容時將原有的教材內容順序打破,重新編排。按照工作項目和任務的要求,將各項目和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柔和在一起。即不是為了學理論知識而學理論知識,而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而學所需的理論知識。這樣很多知識點在傳統的雙語教學模式中不會安排在一起,但在這種新的模式中就安排在了一起。這種變動可以提高學生對工作任務和能力的把握,而非對理論知識點的把握。以“國際貿易實務”的雙語課程為例。在設計課程內容時以國際貿易的完整流程為工作項目主線,以工作任務為平臺,進行章節情境設計。在每一個工作項目中融入國際貿易實務知識,從而形成一個以國際貿易流程為主線,以國際貿易實務知識為節點的知識網絡體系,使零散的理論知識根據工作指導而結合在一起。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都成為貿易流程中模塊的工作指導。使學生不僅能夠管中窺豹,而且能夠一覽眾山曉。整個國際貿易工作流程可以分為四大工作項目:交易前的準備工作,磋商過程,合同的執行(出口)及合同的執行(進口)。首先,交易前準備工作。將此項目的兩個任務設計為兩個情境講解:情境一(工作任務一)為尋找客戶,情境二(工作任務二)為資信調查。在情境一中著重介紹尋找客戶的途經,情境二重點講解資信調查的通用方法。其次,工作項目之磋商過程是國際貿易中的一個重點,任務從磋商開始到簽訂合同結束共有八項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分別據此設計情境:情境一詢還盤磋商、情境二討論商品相關條款、情境三價格談判、情境四運輸事宜、情境五保險事宜、情境六支付方式、情境七一般條款、情境八合同簽訂。磋商過程是國際貿易工作的重點項目,因此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應將其設計為課程內容重點章程,充分體現以項目任務為中心來進行情境設計的理念。在該項目的實現中,情境設計以“合同”為載體,按照從最初詢還盤到合同簽字生效的完整過程為主線,進行工作任務的學習。以上情境和實際業務操作完全一致。工作項目三為出口商的合同的執行,在這個項目中出口商主要要完成從準備單據、發貨、取得貨款、退稅等十項工作任務。因此根據不同的任務設計十大情境模式:情境一申請產地證;情境二租船訂艙;情境三商檢;情境四保險;情境五報關;情境六裝船;情境七交單;情境八核銷;情境九結匯;情境十退稅。工作項目四為進口商執行合同,在該工作項目中主要有四項工作任務,據此設計四個工作情境:情境一支付貨款;情境二進口報檢;情境三進口報關;情境四索賠和仲裁。參考哈弗MBA課程的案例導向教學,為各個工作項目設計真實的案例來進行教學預演,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以上設計的內容主要是教師在雙語教學過程中的內容情境模式設計。然而僅僅有內容上的改變還是不夠的。理論教學要通過實踐來鞏固,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融為一體,即還應配合雙語設計的方法模式。
(二)方法模式設計
所謂方法即在內容確定的前提下,通過什么樣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在以工作項目為導向的雙語教學中,應考慮兩個層面的方法:一是理論教學中的方法模式;二是理論教學后的方法模式。
1.案例引入與導出
在理論教學中,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學法。由教師虛擬一個以實際貿易為基礎的國際貿易案例情境。教師在該案例中擔任編劇和導演的角色。將學生分成貿易的甲方和乙方。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虛擬的環境中,和學生一起為雙方設計相應的組織機構,搭建仿真的貿易平臺。作為編劇和導演的教師,負責編寫“劇本”。而學生按照“劇本”,找出本幕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預習的工作要求由學生在課下協同完成。教師編寫的“劇本”給學生一個拋磚引玉的參考,學生可以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按照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進行“表演”。教師在課程前,將本幕所設計的知識點和考查點,列一個Checklist(檢查表格)并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仔細記錄學生對知識點和考查點的掌握情況,并對雙方的表現進行打分。學生“表演”結束后,由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評講和總結,對所涉及的外貿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并評出“最佳表現獎”等獎項,既是對學生的鼓勵,又可以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2.實踐與理論高度融合
理論教學后,存在教學效果鞏固的問題。這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單純的理論教學,其鞏固效果很差。在傳統的外貿教學中,通常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訓分開,學期的大半時間講授理論,學期末進行實訓。這樣的弊端是:在學理論時,由于比較抽象,很難真正全面地理解。而實訓課時,平時教授的理論知識由于掌握不牢固,已經大部分忘記了。這樣一來,變成了“夾生飯”,“回鍋肉”。教學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高度融合的實踐與理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不二法則。在教學中,將只是在學期末進行的實訓分成章節實訓和匯報實訓。章節實訓與章節理論教學緊密相連,學完了理論知識,立即去實訓,使抽象的理論得以在實際應用中消化理解,成為技能。而匯報實訓,是將所學的分散的知識和技能條理化,是實際工作情形的真實預演。
(三)考核模式設計
由于前面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變化,以提高學生畢業后工作能力為目標的課程,其考核模式就不能再采用傳統的書面百分制考試了,否則會使前面的改革前功盡棄。前面教學內容突出工作重心,后面方法的案例教學與理論實踐高度融合也突出工作實際,因此考核再以理論為中心就非常不協調,甚至會影響前面兩項成果。因為當學生得知考試仍以傳統理論考試為主,其學習目標就會發生變化,認為學習工作實踐與考試不相干,會挫傷學生學習工作實踐的積極性。因此,考核模式的改變是非常必要的。以工作項目為導向的雙語教學課程,其考核應采用多種形式并舉的方法,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尤其要突出工作實踐能力。具體可設計為:書面考試(占20%),平時作業以及平時表現(20%),工作情境考核(30%),口試(面試)考核(30%)。
三、基于工作過程雙語教學模式面臨的難題及解決方法
這種基于工作過程的雙語教學模式在執行過程中主要面臨兩大難題。第一個難題就是配套教材。當前國際貿易專業有很多雙語教材。然而這些教材的共同特點是:以原有的中文教材為基礎,在傳統框架下編排相關內容。很多內容理論性太強(如術語),很多實踐性的環節缺失(如報檢、報關等),很多知識順序顛倒(如磋商)。而基于工作過程的雙語教學模式要求所有知識點的設計和組合均圍繞工作過程,并在每個工作情境中設計實踐環節,讓學生學完理論立即操作。因此這種雙語教學模式所要求的是工作手冊式的便捷的雙語教材。針對這種現狀,應對雙語教材重新設計和編寫。目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根據上述模式編寫了自印教材《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材》,該教材受到學生的好評。第二個難題是這種雙語教學模式中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實行。高度融合即要讓學生在理論學習中實踐,在實踐學生中深化理論知識的理解。然而當前主要院?,F行的教學計劃很不適合這種模式的推行。在當前院校的教學計劃中,考慮到教學資源的合理安排和分配,往往會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分開。往往是前半學期理論,后半學期實踐。在這種計劃下,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很難。因此在專業教學計劃安排中應讓雙語教師有充分選擇權,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實時調整理論和實踐環節,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采取兩種做法。一是調整教學計劃,將實踐環節和理論環節合在一起安排。即將實踐環節放到理論教學中去。但是在實訓室的時間和課時安排上會給系部帶來一定的麻煩。另一種方法就是:引進集教學做為一體的實訓室。該實訓室集理論講解、實訓操作為一體。教師在實訓室中講解,同時學生可實時在實訓室操作。這樣就可以將理論與實踐完全融合在一起。
關鍵詞:《管理統計學》;雙語教學;模式選擇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9-0192-02
1 雙語教學有個成熟過程
長期以來,我們受自身條件和學校對雙語教學認定標 準的局限,對雙語教學心存敬畏,裹足不前,期望著自己達 到雙語教學的嚴格要求再行組織實踐雙語教學?,F在發現 這個思維是個很大的錯誤,其結果是讓我們不敢放開手腳 大膽實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看其它學校如何規 劃、開展雙語教學。
李建中、陳淵、張品(2004,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 規劃課題成果)指出,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雙語教學模式 有:浸沒式(immersion model)、過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和維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model)三種。其中 浸沒式雙語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語言(或外 語)的習得環境之中,這種教學模式的成功率很高,但需要 特定語言環境和條件;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是一種將第二 語言(或外語)作為媒介語逐步導入教學全過程的模式;維 持式雙語教學模式則是指在將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教學 語言的同時,繼續用母語來維持學生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式。 而在我國,小學和初中還探索出一種新的模式――浸潤式。 浸潤式雙語教學模式是按照“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循序漸 進、因材施教”的原則,使雙語教學能夠向液體一樣漸漸滲 入教學領域的全過程。這四種教學模式各有特色,各適于 不同形式的雙語教學。在實施時我們要根據主講教師的英 語水平、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難易程度,以及各學校、各 專業的具體情況,分專業、分課程、分層次、分階段、循序漸 進地開展。具體可歸納為五種方法;
(1)中文教材、中文授課、穿插英文專業詞匯。
(2)中文教材、中文授課、穿插英文專業詞匯和分析講 解英文專業資料。
(3)中文教材、中文授課、部分章節使用英文教材。
(4)英文教材、中英文授課。
(5)英文教材、英文授課。
以上的五種教學模式及五種教學方法在雙語教學的開 展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師資、教材的實際,采取靈活多樣 的方式加以選擇,條件好的可以直接采用難度大的教學模 式,條件差的可以先采用難度小的教學模式,亦可以采用循 序漸進的方式,或將幾種教學模式交叉使用。
付筱娜(2002)認為,根據師資和學生的外語水平與專 業知識的實際,在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模式大致存在三種 類型:
(1)全外型。
即所開設的課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講授。學生 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學知識這是屬于高層次的雙語教學模 式。師生應分別具備教與學的條件。
(2)混合型。
這種雙語教學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教師采用外文與 漢語交錯進行講授。這種模式與全外型比較屬于較低一個 層次,但對于學生來講易于對知識的接受。這種模式對于 初開設或開新課的雙語教學以及廣大教師宜廣泛采用,也 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要求。
(3)半外型。
這種模式屬于雙語教學模式的一種較初級形式。即采 用外文教材,用漢語講授。采取這種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學 生外語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薄弱所致。學生需要占用一定 的時間攻讀教材。既需弄懂外文的語言知識,又需學好專 業知識。上述三種模式,開設雙語教學的課程和教材的選 擇,一般是由主講教師確定,因而存在著較大的靈活性和變 動性,不夠規范。這個問題在開展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應逐 步得到解決,使其嚴格按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的規定步入規 范化的軌道。教材選擇的原則是在國際上某一領域優秀 的、先進的、當代的教材。對于混合型、半外型的教學模式 應采取措施,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全外型。
李家龍(2004)認為,雙語教學難度很大,要循序漸進。 并進一步指出可以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專業術語后注外文式。這需要教師首先學 會這些外文單詞,然后在課堂上傳授中文知識的同時,將對 應的外文詞匯講授給學生。這一階段適應于外語水平有限 的教師。教師在授課前,需要熟記有關的外文術語,在備課 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作準備(這種模式雖然對外語水平有 限的教師較適應,但是,由于外文專業術語的補充和插入, 往往影響授課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在教學效果上多少有些 影響)。
第二階段,外文術語導人中文講課式。這種方法對教 師的外語水平要求較高,教師不僅要熟記有關的外文術語, 而且能正確地發音并講授出來,同時還需要用外文術語組 織教學內容。由于欠缺外語的交流和互動,這還屬于雙語 教學的過渡階段。
第三階段,外文直接導人雙語講解式。這種模式對教 師的外語水平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外文術語 和詞匯,有正確的發音,還需要有較強的外語交際和表達能 力,在教學中能用外語與學生交流和互動這種模式可兼顧 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使教學內容的組織更為合理。但是, 由于教材的不適應性和課堂上外語互動交流的程度還有 限,還未達到自然的雙語教學境界,不過已為真正意義的雙 語教學做了必要的準備。
第四階段,外文授課,中文補充和外語互動交流式。這 方面,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很成功,在香港高校教學語言基 本上是英語,課堂上的交流語言也主要是英語,在這種環境 下,師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普遍較高,以英語為主的雙語教學 也很自然,在我國國內要達到這種真正自然的雙語教學模 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種模式對教師的外語水平要求 很高。他需要有較強的外語交際能力,對外文和教材內容有 準確的把握,還需要熟悉學生的理解力,有一定的雙語教學 經驗并以師生間外語互動為補充。
這些實踐或研究結果,給我們上管理統計學雙語課,指 出了方向,回答了在實踐中的什么是雙語教學的問題。雙 語教學不再高不可攀,雖然開展雙語教學有難度,師資、學 生、教材以及教學方法條件可能都不成熟,但是我們可以積 極尋找突破口,找準切入點,在雙語教學的實踐中學習、借 鑒和創新。只要我們長期堅持,結合我們的實際,積極探索 學習,逐步提高,就能達到較高水平。
2 我院《管理統計學》開展雙語教學的審視
2.1 條件審視
從師資的角度看,我們有主講教師5人。年齡結構上, 4人年齡均在35歲以下;學歷結構上,一名博士,4名碩士, 其中3人是在讀博士研究生;職稱結構上,1名教授,4名講 師。英語水平上,教授已經完成出國留學英語培訓,其他人 英語達到6級水平,也有老師參加過公共英語培訓和雙語 教學研討班。因此我院管理統計學開設雙語教學的師資條 件已具備。
從學生的角度看。我院工商管理專業有普通班和國際 工商試點班(IBA)。管理統計學通常在第5學期進行,即面 向我院大三學生開設此課程。以2005級學生為例,80%以 上的學生通過國家英語4級,30%左右的學生通過國家英 語6級。IBA的學生們在選拔的時候英語基礎就好一些,因 此國家英語四、六級通過率更高一些。學生對管理統計學 開展雙語教學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從教學資源上看。具備如下條件:多媒體教室,已經制 作完成全英文的PPT課件,全英文練習,有經典英文參考教 材。
綜合來看,我們這個教學團隊已經具備在一定層次進 行統計學雙語教學的條件。
2.2 定位審視
理解和定位雙語教學,對我們來說,有過誤區,我們曾 經對雙語教學的理解是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教學。我校對 雙語課程的認定中就有一條,英語表達占到50%以上。這 種理解讓我們忽略雙語教學的發展有一個過程,強行往雙 語教學的高級層次上靠,只會欲速而不達。在我們雙語教 學的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教師的自信心不夠,自我 否定,將雙語教學視為難以為繼;學生們在期待中發現雙語 只是多了一項新任務,只有負擔,沒有樂趣,興味索然。如 果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好一些,上課經驗豐富一些,更能調 動氣氛,情況會好點。從往年上課學生們評教打分中可以 看出端倪:同一個老師上課,雙語課程的得分明顯少于非雙 語課程得分。
2.3 授課審視
正是將雙語教學定位到其高級層次上,教師們雙語授 課的模式也是勉為其難地“硬著陸”。上課內容按照中文版 的書(將其作為參考)結構來,給學生提供對應的全英文復 印資料當作教材。授課時用全英文的PPT課件,力圖用英 文表達。結果授課表述時,內容上或者變成了復述PPT,或 者變成了中文解釋。英語用得生硬,更不用說要達到單語 授課時的旁征博引,信手拈來,這樣遠遠達不到高級層次的 要求。學生們的情況也不樂觀,雖然他們可以提前拿到英 文資料,但是對厚厚的英文資料認真預習,費時費力,多有 逃避,就指望著老師上課講解,特別是原理與方法的演繹 時,更是希望獲得中文講解,等到要考試時,就希望老師們 出的全英文試題不要太難。事實上,考試也不可能難:平時 少了英文的訓練和積累,僅僅是看懂試卷的題目就要大量 的時間。慢慢地,學生們變成“等、靠、要”的消極接受者。 造成這種雙語教學的不好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師和學生們 都沒有準備好。教師要講好雙語課程需要時間學習積累, 學生們要學好雙語課程,也要循序漸進。我們的教學模式 違背了這個原則。
3 我院《管理統計學》雙語教學的模式選擇
3.1 《管理統計學》雙語教學定位
短期來看,基于目前的水平和經驗,我們能夠選擇的模 式是維持式,或者說是半外型,處在上述四個階段的第二和 第三個階段之間。具體來看,我們用中文和英文兩種參考 教材,講解上我們中英文結合,具備上述第3和第4種方法 的特征。
長期來看,希望通過3年的建設提高,能夠達到過渡式 層次和混合型層次以上,到第三個階段以上的水平。
3.2 模式的選擇
選擇什么樣的模式,取決于我們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我們著力于條件建設,然后在模式上進階。在短期(建設 期),我們主要是立足于維持式,通過專業詞匯的滲透,局部 知識點的英語表達突破,由單詞、短語、句子、段落等方式拓 展,提高教師們的英語表達的能力,建立和鞏固教師們的自 信心。這種方法本身也是雙語教學的手段。是對雙語教學 方法單詞短語式(Word and Phrase Mode)、整句式(Sen- tenee Mode)和復合式(Word and Sentence Mode)的具體演 繹。即分別使用英文單詞短語、整句以及兩者并用來配合 漢語講授。
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過去我們的雙語課堂忽略了不 同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雙語教學的初衷。雙 語教學也可分為單向式(Unilateral Mode)、交互式(Bidirec- tional Mode)和多邊式(Multilateral Mode)3種。單向式也 稱灌輸式,是指在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可以讓教師最大限度地向學生灌輸信息,并與我 國外語教育“會聽不會說”的特點相吻合,對學生而言可能 更樂意接受(逃避說),但同時會由于缺乏及時溝通,默許甚 或助長部分同學的學習惰性,造成對該課程失去興趣;交互 式又稱對話式,是指教師用兩種語言講授,并適時地提問, 要求學生兼用兩種語言回答的教學模式(不能純用中文), 這種模式可能會影響課堂講授信息量,但由于能達到師生 教與學同步,反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邊式亦稱討論 式,是指在案例討論時允許學生自愿發言的模式,這種模式 對不善言談的內向型學生來說,有充足的發言準備時間,對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大有裨益。
選擇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的教師,不同的章節,可以靈 活。雖然強調循序漸進,但是也能根據內容的熟悉程度進 行選擇。另外條件不同時,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 我院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商學院交流越來越頻繁,他們有派 老師在我院授課,這時,可以考慮直接進入浸沒式教學,全 英文授課的方式。為了保障教學的效果,可以提供一名中 方教師做助教。
3.3 我院《管理統計學》雙語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牢記原則。
開展雙語教學,不是要形式,而是要實實在在的內容。 要“營造氛圍,注重實效”。經驗告訴我們不可貪多求快,否 則只會欲速而不達。要重視一個術語和一個術語的積累, 一個專業詞匯和一個專業詞匯的掌握和應用。通過滲透法 創造機會和條件讓教師和學生提高英語水平。
(2)加強教學資源的建設。
目前,沒有很合適的英文教材,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 我們暫時還沒有能力編寫英文教材,但是可以努力編寫或 組織匯編合適的英文講義,這樣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將學生 們從厚厚的英文原著中解放出來,更有效率地學習管理統 計學的知識,而不至于湮沒在英文材料的閱讀理解上,同時 也能夠訓練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與思維,提高英語水平。另 外,就是編寫合適的英文題庫,以及生動的例子。
(3)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
《管理統計學》是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的課程,許多國 外最近發生的例子都可以拿到課程中來,這樣可以極大地 提高學生們的興趣(對時事的關注),容易使他們上課興奮。 多媒體可以盡可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訓練聽力,甚至積 極思維。
4 結論
雙語教學的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的努力 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雙語教學應該根據不同的條件選擇不 同的模式。關注雙語教學的目的比雙語教學的形式更重 要,因此要注重實效,在這個前提下,充分利用并創造資源 在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
化學課堂評價途徑探討
張華芬
摘要:課堂評價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括,是對以往強調過程的預設性、計劃性、規定性的一個重要補充和修正?;瘜W世界中物質變化的多樣性、復雜性,物質性質學習的階段性和理論理解的有限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能力的差異性以及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發展和學生思維的空前活躍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評價的重要性。討論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課堂評價的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課堂教學;課堂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9-0194-02
1 注重課堂評價的語言運用,順應學生個性心理體驗
課堂上如何評價,學生就會有積極的表現、就會有愉快的情緒體驗呢?我認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揮其獨有的魅力。以往在課堂上經常會聽到“不錯”、“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還好”等等這樣的評價語言。的確,這些語言有一定的激勵性,但久而用之,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無法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認為課堂上的評價語言不應拘于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教師要有創造性的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真正讓課堂評價語言發揮應有的魅力。
(1)評價語言要準確、得體。
評價語言應根據學生的回答客觀、準確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不足,既對學生表現出色之處給予肯定,同時又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醒與糾正。“你回答得很好,如果思維在活躍一點就更好了”,“你做得很對,如果能夠把化學方程式用關系式表示就更能體現你的水平了”,“你這個方法很好,你再想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做”,“你很了不起這么難的題都做對了,但你有沒有想過會不會存在另外一種情況……正是這些準確得體的評價語言,使學生知道了學習化學不僅要掌握好基礎知識還要注重知識的遷移,同時也明白了只有多練習,思路開闊學習才會提高。也正是準確得體的評價語言使學生對自己的朗讀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一次一次練習中揚長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進步。
(2)評價語言要生動、巧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的評價語言會使學生興奮不已,情緒高漲,同時課堂氣氛也會異?;钴S。即使學生的回答出現問題,只要教師運用巧妙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不但避免了學生的尷尬,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學生在糾正了學習中錯誤的同時,還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
2 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除了要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外,還應經常用無聲鼓勵,即用表示贊許、喜歡的體態語言進行評價。例如,學生積極思考時摸一摸他的頭,學生有獨特見解時教師傳遞給他一個贊賞的眼神等。當學生很準確快捷的回答出題目的時候,我會情不自禁地為他鼓掌;當學生拿來書寫規范、正確的作業本讓我批閱時,我會為他寫上“GOOD”,讓全班傳閱;當聽到學生精彩的發言,我會快步上前握手祝賀;當學生沒思考周全,還不知如何回答時。我會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另外,根據學生具象思維突出的特點,還可以巧用有形鼓勵,即用象征物對學生作鼓勵性評價,以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和榮譽感。例如,本學期我將學校開展的“爭章活動”與課堂評價緊密結合起來,我與學生一起制定了許多根據課堂表現來評定的“子章”,諸如“好問章”、“合作章”、“進步章”等,當學生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時,我就會及時在他的“爭章本”上蓋一枚“好問章”,從而鼓舞同學們向他學習;當學習小組合作探討時,全組同學合理分工、共同研究,表現較好時,我就會給這個小組同學發一枚“合作章”以鼓勵先進、鞭策后進,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們從老師這親切多樣的體態語言中感受到了關愛,感受到了贊賞,更感受到了那無聲的動力,這一切會推動學生永遠向前、向前。
3 運用恰當的評價方法,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
以往的課堂評價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教師主要看學生學習的結果是否與課本知識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如果一致就是好的,否則不然。動態生成式的課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智力表現。教師評價時要指出學生回答中所包含的智力價值。以及采取了何種學習方法,這樣的評價。能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特別是創造性學習。
4 師生的心靈對話是課堂評價的重要基礎
課堂是動態的,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成為學生式的教師,學生可以變成教師式的學生。對學生來說,這意味著主體性的體現,個性化的發展與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教師與學生真心交流,彼此溝通,分享快樂,共同成長。要實施課堂評價那么教學環境必須是民主、平等、寬容的,沒有一個民主的機制、沒有一個平等的支持氛圍,就不可能有個體之間真正意義上的積極的互相推動。學生是現實的、主動的、具有創造性的生命體,主動、健康發展是他們的權利,更是他們的內在需求。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試想如果沒有主體的參與,沒有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作用于課堂教學,怎能會有動態生成?因此,課堂評價得以表征和達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便是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學習每一位學生,感謝每一位學生,友愛每一位學生,教好每一位學生,并努力將它貫徹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學實踐中,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個美麗的童話,具有生命色彩的動態生成一定能得以表征并活躍在活動過程中和活動結果上。
要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課堂評價,還需要每一位教師具備扎實的功底,因此我們需加強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知識就是力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識作為前提條件的。因為只有加強學習,不斷擴充知識面,具有廣泛的知識,才能對學生進行解惑,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發生的問題。并且需對每一次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找到在教學中的閃光點和處理不足之處,只有通過這種不斷的積累過程,教師的教學經驗日漸豐富,其捕捉、合理利用生成性教學資源的能力亦不斷增強。
[關鍵詞]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模式 ;維漢雙語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52;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779(2011)05—0051—04關于 雙語 教育 ,大 多數學 者所 接受 的 是世界 著名 的雙語教 育專 家加 拿 大 的 M ·F·麥 凱 和西 班 牙的 M ·西 格 恩 在 《雙 語 教 育 概 論 》一 書 中 為 雙 語教 育 下的定 義 ,廣義 的雙 語教 育就 是泛 指使 用兩 種語 言進行 教學 的教 育體 制 。不 同 民族 和不 同國家之間相互學習和使用對方語言的教育都可稱為雙語教育 。狹義 的雙 語教 育特 指在 一個 多 民族 國家里 以少數 民族學 生 為教 育 對 象 ,使 用 其 本 族 語 和 主 流 語(族 際語 )兩種 語 言 的 教 育 系統 ,我 國學 者 通 常稱這 種 教育 為少數 民族 雙語 教育 。r1一、有關 雙語教學模式 的理論研究(一 )關 于雙 語教 學模 式 的界定美 國學者 喬 伊斯 和韋 爾 于 1972年在 著 名 著 作《教 學模 式 》中指 出 ,教 學 模 式 就 是 “試 圖系 統 的探索 教學 目標 、教 學策 略 、課程 設計 和教 材 ,以及社會 和心理 學理論 三者 之間 的相互關 系 ,已設法考察一 系列 是 教學 活 動模 式 化 的各 種 可 供 選 擇 的類型 ?!盵2王鑒 在 《民族 教 育學 》一 書 中 指 出教 學 模式是 實施教學 的一 般理論 ,是 教學思想 與教 學規律的反 映 ,它具 體規定 了教學 的進 程 ,實 施教學 程序應 遵循 的原則 等 。l3王鑒 和 李艷 紅 的 《藏漢 雙語 教學模 式研 究 》中認為 雙語教 學 的模 式是 雙語教 學基礎 級與 實踐級 之間 的中間環 節 ,它是教 學論范 疇 中的教學模 式 (ModelofTeaching)在 雙語 教學 中的演化 。l4]游 汝杰 ,鄒 嘉彥認 為所 謂 雙語 教 學模 式 是指實 施雙語 教學 的結構 形 式 ,其 基本 要 素 有 四個 :一是 教學語 言 的選 擇 ,二是引 入第二 語言教 育 的時機 ,三是兩 種語 言過渡銜 接 的形 式 和方法 ,四是對兩種語 言文 字最終 達到 的 目標要 求 。王斌華認 為雙語教 學模式 是一個 國家雙語 教育 的標 準形式 ,或可供 他 國借 鑒 的標準樣 式 。_5]綜上所述觀察角度 的不 同,由于跨 學科 的角度 ,強調的重點不同說法不一對于我國雙語教學模式 含義也 極 為復雜 。
(二 )關 于雙語教 學模式 的類 型的研究我 國著名語 言學 家桂詩 春先生 曾將雙語 教育 歸納 為 四種模 式 :一是雙語 社 區模式 ,二是殖 民地模式 ,三是多民族混居地區或國家模式 ,四是校園模式 ,我 們 通 常 探 討 的 雙 語 教 育 是 指 最 后 一 種 模式 。[6成曉毅 在 《我 國高 校雙語 教 學模 式 初探 》一文 系統全 面地介紹 了沉浸 式 、導人型 、雙軌 式 、過渡 型 、雙聯 型和三 向分 流等 六種 模式 。l7]嚴 學 窘提出不同地區雙語教育的 6種模式 :延邊式、內蒙古式 、新 疆式 、西藏 式 、西南 式 、掃盲 式 ;_l8]( 。’周 慶生從 功 能出發 將雙語 教學計 劃分 為保存 型 、過渡型 、權 宜 型 。2004年 ,王 莉 穎按 照授 課 教 師 在雙語教 育實 驗課堂 教學 中使用 的英語 量及其 各學校開 設 的雙語教 育實 驗的科 目,將 我 國各 地 區現行 的雙語教 育模式 概括 為 以下 三類 :(1)全 英語 式 (全英 語浸入 式 )雙語教 育 。(2)半英 語式 (半英語 浸入 式 )雙語 教 育 。 (3)漢 英 過 渡 式 雙 語 教 育 模式 。[9王斌 華在 《雙語教 育 與雙 語教 學 》 中指 出我國當前雙 語教學 領域 經常使 用 的并 在不 斷的進 行研究 的模式 有如下 三種 :(1) 沉浸型 教學模式 。在 學校 中完 全 使 用 一 種 非 母 語 的第 二 語 言 進 行 教 學 。
(2)保 持 型教學模 式 。學生 剛進人 學校時使 用母語教學 ,然后 漸漸地 使用第 二語 言進行 部分學 科 的教學 ,有的學 科仍使 用母語 教學 。 (3)過渡型 教學模式 。學 生進入 學校 以后部 分或全 部使 用母語 ,以后52逐步轉 變為 只使用 第二語 言 進行 教 學 。_5王鑒 教授在 《民族教 育學 》一書 中也提 出我 國先行 的雙語教學 模式有 三種 :保存 雙語 教學模 式 ;過渡雙 語教學模 式 ;權 宜雙語 教 學模式 。
凡此 種種 ,多是從 宏 觀上進行 規劃 ,國內學者對 雙語教 學類 型的劃 分大 同小異 。有 的按少數 民族居住 的地 域 劃 分 ,有 的按 雙語 教 學 的 計 劃 目的 劃分 ,若 研究 能把 宏觀 的雙語 教學模 式和特 定地域 特定 民族 現存 的模式 結合起 來加 以改進 ,建 立具有地區特色 和 民族 風格 的雙語 教育類 型 與雙語 教學模式那 么劃 分往往 會大 相徑庭 。
(三 )關 于影 響雙語 教學模 式 因素的研 究教 師 、學 習者 和教材 是雙語 教學 模式 的重要構成 要素 ,我 國學 者對 其予 以 了高 度 的重視 ,王斌華(2003年 ),指 出 :教 材 和 師 資 是 影 響 我 國 雙語 教學有 效實施 的兩 大瓶頸 。[5王莉 穎 (2004年 )在研究美 國雙語 教師 必須具 備 的基本 條件 的基礎 上 ,提出了師資問題在雙語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1Ol王鑒教 授在 《民族 教育 學 》 中認 為 由于我 國雙語教學的綜合性 、復雜性 ,因而影響其模式設計的 因素也 比較復 雜 。主要 的因素有 :(1)我 國少數民族居 住分 布的特 點呈 現大 聚居 區 、小 聚居 、散 雜居 的分 布特 點不 同 ,在 民族地 區實 行雙語 教學 的模式 也會 隨之不 同 。(2) 我 國少數 民族 語言 文字多 語性 、多 文性 、語 、文關 系的多樣 性 、分布 區域 的不均衡 性 、使用 人數 的懸殊 性 、發 展趨 向 的兼 語性 和動態性 這六大 特點 ,必然 影響設 計少 數 民族 的雙語教 學模式 。 (3)對 雙 語 教 學 的基 礎 的不 同 認 識 ,持 不 同的基礎 觀點 ,便會 形成不 同的雙語教 學 的指導思 想 ,而這 一點正 是雙 語教學 模式 設計 的首要 因素 ,也是 關鍵 因素 。(4)雙語文 教學 在先行 學校教育 中 的使 用情 況是影 響我 國少數 民族 雙語教 學模 式設重 要 因 素 。_3]( 。宋 敏 在 《雙 語 教 學 模 式 探 析 》一文 中指 出雙語 教學 的各個 環節 中 ,恰 當的教學模式是 其成 功實行 的基礎 ,中英文 授課 的 比例 、教材的選用、教師的要求 等是雙語教學模式 的關鍵 問題 。有 的學 者認 識到雙 語教 學模 式順利 實施 的關鍵是政 策 的保 障 ??疾煳?國雙語教 學模式 的發 展歷史我們 發現 ,民族 地 區雙 語教 學模式 的變 更歷程 實質是我 國 民族 教育 政策 的發展 史 ,有什么 樣 的民族教育政 策就 有 什 么 樣 的雙 語 教 學 模 式 存 在形 式 。 因此 ,政策導 向對 民族地 區雙語 教學模 式 的設計具 有重 要作用 。
【關鍵詞】雙語教學 教材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8-0020-02
根據我國高校本科教學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并頒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1號文件)。[1]意見要求各高校應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各高校的“雙語教學”熱潮繼而由此形成。雙語教學是指在教材使用、課堂講授、期末考試等教學環節同時使用漢語和外語的教學活動。[2]我國實施雙語教學最直接、最主要的出發點是提高英語水平,滿足國家、地方和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雙語教學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得在教學理念、方式、教材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和實踐。
一、我國雙語教學教材使用現狀
在我國,雙語教學教材的使用主要有三種:引進的國外英文原版教材、自編教材以及原版教材的改編版教材。[3]這三種教材的選用各有利弊。
國外英文原版教材是主要的雙語教學使用教材。比如,清華大學開設的1440門課程中,有500門左右的核心課程采用國外著名高校的優秀教材作為教學參考書。原版教材主要集中于經濟、管理、醫學、計算機、化學、數學、機械工程等學科。[4]采用國外原版教材,有利于直接選用國際通行的先進教材,可以避免低等水平教材的重復,跨越式地完成教材改革,直接站到國際先進教材最前沿,[5]也能讓學生接觸到最地道的英文表達,培養他們使用地道英語進行思考、寫作和交流的能力。此外,國外相當多的大學教材都是一流學者撰寫的,他們也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所編教材在內容上整合了學科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學科前沿最新信息,淺顯易懂、更新及時,學生易于理解、接受。[6]
自編教材分兩種,一種是出版社組織專家學者編寫出版的教材,另一種是雙語教師編寫的教學資料,用于課堂上講授。自編教材的知識體系可與中文教材完全一致,但無法保證英語使用的地道性和表達的原汁原味,許多表述不可避免地會帶有中國式英語的痕跡,這對于學生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和培養用英語思考的技能不利。
原版教材的改編版教材指的是結合國內教學特點,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思想,改編國外教材。主要形式有:在國外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改編;請海外作者編寫適合國內需求的英文版教材;請國內作者聯合國外作者共同編寫;選擇多套原版教材為藍本,本著規范表達、內容相對完整的原則進行節選和整合。此種教材既能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又能促進外語學習技能、思維技能的形成與提高,[6]而且,經過重新組編的教材,在教學體系、教學習慣上都符合我國國情,在價格上也與國內教材價格相當,比較適合國內院校使用。除此之外,還有將中文教材翻譯成英語或把原版英語教材翻譯成中文教材的翻譯教材。
二、無教材雙語教學模式
所謂“無教材”雙語教學,并非真正不要教材,而是指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抓住重點和難點,根據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和相關性,打破教材的原有次序,突出知識的系統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系統性要求任課教師對課程內容了如指掌,在撇開教材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通過查找相關文獻資料,促使他們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和鉆研。先進性要求任課教師不斷關注本學科本專業的前沿知識和最新發展動向,引導學生從圖書館中學習,從網絡資源中學習,不斷吐故納新。實用性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實用型人才。
現代外語教學理念對于教材的編寫及其作用有了新的認識。盡管選擇教材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步驟,但是教師對所選教材進行創造性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大學教育是知識教育,不能讓學生僅限于書本知識,應想方設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如果大學教學仍沿襲中學階段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那么培養出來的往往是缺乏獨立思考、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是我國中小學基礎教育水平世界領先,但大學教育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的原因。實施無教材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將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甚至教師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大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三、“無教材”雙語教學實踐
“園藝學概論”作為2007年度貴州大學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之一,自立項以來,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對照階段性建設目標,項目組開展了原版英文教材的引進、教學大綱的修訂、授課教案的編寫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等工作。2008~2011三個學年已為2005級植保專業、農學專業、2007級植保專業、農安專業等班級學生開設了本課程的雙語教學。授課教師使用的原版英文教材《Introduction to Horticultural Science》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Arteca教授編著并用于該校的本科生教學,于2006年出版。這本教材為精裝本,共536頁,雖然內容系統、全面、信息量大、語言地道,但價格相對于中國學生而言比較昂貴,學生無法承受。同時由于授課班級學生容量大,一個班平均40人左右,也沒有條件批量購進該教材供學生借閱。且課程為專業選修課程,授課時數僅36學時,其中還包括8個學時的實驗,在規定的理論教學課時內根本無法讓學生掌握教材中那么多的知識內容,教學實際與原版教材內容體系存在很大差異,這使得原版教材的使用價值大打折扣。鑒于此,本著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該課程嘗試采用“無教材”雙語教學模式,即在每一章節講授前給學生發放英文講課提綱,使學生初步了解講授梗概和講課中所涉及的專業詞匯與內容。雖然學生手里沒有教材,但三個學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無教材”雙語教學模式對于雙語教學活動本身的影響并不大,學生也可以接受。
四、實行“無教材”雙語教學的有利途徑
今后“園藝學概論”課程實行“無教材”雙語教學的有利途徑有以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教學平臺,不斷加大網絡教學的力度,引導學生以自學學科知識為主、課堂語言技能強化為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二是盡可能多地提供教學資源,如課程核心詞匯雙語注解,學科前沿知識導讀,列出本學科、本專業的相關文獻,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文獻檢索平臺查找相關文獻,激發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興趣;三是采用互動式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試講和點評,以及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及時總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引導學生自己解決,使雙語教學活動本身充滿活力和生動有趣。四是考試重在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少考或不考死記硬背的題目。
雙語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而教材的使用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進行雙語教學時應根據各個階段的目標,從實際出發,嘗試使用不同類型的教材和教學模式。只要能達到雙語教學的目標和效果,“無教材”雙語教學模式又未嘗不可呢?
參考文獻
1 王 梅、高占先、姜文鳳.編寫有機化學雙語教學教材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3):94~95
2 曾劍平、曾 翔.雙語教材研究[J].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87~90
3 盧 燕.《國際商務談判》雙語教學教材選用與建設研究――以洛陽理工學院雙語教學實踐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09(11)
4 鄭昕芾、程立新、倪艷翔.高校雙語教學教材的比較、編寫和選用原則[J].中國成人教育,2008(8):129~130
作者簡介:李俊雁(1954―),女,漢族,河南偃師人,哈爾濱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生物學研究。
摘 要:我國高校普遍開展雙語教學已有7年多,其教學模式主要借鑒國外的基本教學模式結合國內教育實際構建,具有中國本土的特點。通過對國內外雙語教學模式及特點進行評析,闡明教學模式的選擇應在課程體系指導下,充分考慮到影響雙語教學的基本因素,采用由低層次到高層次、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高校;雙語教學;教學模式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既精通專業、又通曉漢語和外語的人才,必將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人才資源。雙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外語語言素養和能力,同時能激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的發展,培養能直接使用外語參與國際交流的國際型復合人才。因此,雙語教學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
一、雙語教學的內涵及目標
1.雙語教學的內涵
國內外有關雙語教學的界定眾說紛紜,不下幾十種,我國高等教育引入的“雙語教學”的法理基礎是教育部2001年第4號文件,其內涵基本符合狹義的雙語教育的界定,即用第二語言或外語傳授教育。中國的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學校全部或部分使用外語進行非語言學科的教學,課堂上漢語和外語兩種語言作為媒介的比重視實際情況確定,通過分階段教學,逐步達到雙語教學的終極目標。
2.雙語教學的目標
雙語教學是使用兩種特定的教學語言,而不是語言教學,其實質是用教學語言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高校雙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包括三個層面:(1)知識層面,掌握扎實寬廣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掌握。(2)語言層面,掌握學科的外語專業術語,讀懂學科的外語資料,并能用外語就學科的問題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提高外語水平及運用外語進行各種學術交流的能力,強調語言的掌握和運用。(3)能力層面,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提高同時使用母語和外語進行學習和思維的能力,能在這兩種語言之間根據交際對象和工作環境的需要進行自由地切換,增強學習和創新能力,強調綜合能力的形成與提高。在這三個層面中,知識層面是首要目標,雙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學習專業知識,“雙語”是學習先進科技知識的橋梁。能力層面是終極目標,在學習中學生逐步樹立跨文化的意識,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使其成為高層次的國際型復合人才。
二、雙語教學的基本模式與特點
1.國外雙語教學的模式與特點
國外的雙語教學最先開始于殖民地國家,是殖民國家把語言作為殖民地種族同化的一種工具,20世紀60年代雙語教學掀開了嶄新的一頁。雙語教學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世界上比較關注的雙語教學模式有:
(1)沉浸型雙語教學模式指教師完全使用一種學生非母語的外語(第二語言)進行各學科的教學。教學中不使用學生的母語,使學生完全沉浸于一種外語(弱勢語言)學習和專業課學習相結合的環境中,達到語言教學的目的。該模式強調完全非母語的教學,最初是在加拿大發展起來的(又稱“加式浸入型”教學模式),根據外語使用的比重不同又可分為兩種類型:完全沉浸型和部分沉浸型。許多國家在開展雙語教學中結合本國實際對“加式浸入型”教學模式進行了改良,出現了一些不同的沉浸模式。
(2)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指同一母語的學生組成一個班級,入學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進行學科教學,但教學計劃中有專門的外語課來提高外語能力,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外語進行教學。該模式開始有非雙語教學作為過渡期,借助母語作為理解和交流的工具,母語與外語較為靈活地互為主體語言,最終向純外語教學過渡,學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在實施中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在美國較為普遍。
(3)維持型雙語教學模式指學生剛入校時使用母語教學,然后逐漸使用外語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母語語言發展和掌握學科外語知識目標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該模式平衡兩種語言作為學科語言,以母語維持理解與交流過程,有利于學科發展。
(4)雙軌式雙語教學模式實行雙軌編制,即同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母語有兩種,而老師也是兩位,并且同時通曉這兩種語言,教師各自負責用其中一種語言授課,學生學會非母語語言,教學中兩部分學生形成的雙語自然環境,極大地提高了雙語教學的聽、說效果。
(5)綜合豐富式雙語教學模式該模式是從“融入”這個概念中發展而來的。一般有母語融合和外語融合兩種形式。母語融合基本上采取的是母語,尤其強調本國文化歸屬感,當然也進行部分內容的外語教學,以求能對別國文化有一定的認同度。外語融合強調外語環境的全面化,用各種途徑和方式對學生進行外語教學,基本不用或很少用學生的母語。這類模式首先由加拿大倡導。
(6)雙重語言教學模式指同時使用母語和外語兩種語言教學,班級學生在已經較好地掌握了母語的前提下,學習掌握另一種語言,教師常采取團隊教學形式,每位教師只教授其中的一種語言。
(7)隔離式語言補救模式將外語較差的學生從常規班分離出來,集中進行專門的語言培訓,開設外語沉浸式強化訓練課程,其他學科以外語為唯一的教學語言,母語不準使用而被“隔離”,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外語水平,特別是口語技巧,使學生能盡快回到常規班級接受教育。這一模式在歐美移民學校應用十分廣泛。
此外,還有將英語作為目的語的“英語沉浸模式”、“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模式”,始于新加坡的“三向分流模式”,彌補隔離型模式的“保護型”,盛行于獨聯體的“雙聯型”,針對旅美移民實施的“導入型”,一些歐洲殖民地國家/地區的“新殖民式”雙語教學模式等。不同的理論與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結合,可構建各種類型的教學模式,在眾多教學模式中,前三種可作為雙語教學的基本模式。
2.國內高校雙語教學的主要模式與特點
教育部[2001]4號文件的頒布,促進了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借鑒國外雙語教學的基本模式,經過幾年的實踐,摸索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雙語教學模式,目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模式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浸潤式雙語教學模式在一定條件下采用逐漸滲透的方式所實施的以提高學生雙語能力和跨文化素養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具有漸進性。
(2)翻譯式雙語教學模式用外語和漢語對照來學習,通常采用外語教材,教師采用翻譯加講解的形式教學,適應外語水平較低的學生。
(3)滲透型雙語教學模式在正常教學中適當穿插使用外語,一些常規的課堂用語和專業詞匯使用外語,知識講解用漢語,師生交流以外語為主,也可用漢語,逐步加大外語在課堂上的使用比例,作為雙語教學的過渡模式。
(4)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交替使用中外兩種語言,因教材知識點以一種語言講授為主,適當加以另一種語言的解釋和說明,該模式較易操作。
(5)示范型雙語教學模式在某個學科中選擇某門課程用純外語進行教學,通過該門課程的純外語教學,使學生體會了解外語表述和外語原版教材的編寫特點,快速獲得國外先進的科學知識,起到示范作用。
(6)選修課型雙語教學模式純外語開設某個學科的選修課(專業或非專業),或將相關學科整合在一起設置成新的課程,用純外語進行教學。
(7)漸進型學生入學(大一)先以強化外語能力為主,到高年級(大二開始)逐步開設以外語作為授課語言的專業課,外語課的比重逐漸減少,用外語講授專業課的比重逐漸加大。
(8)分離型外籍教師使用外文教材用外語講解一門課程的一部分或全部,再由本土教師使用中文教材用漢語講授相關內容。實行外語與漢語分離的授課方式。
各高校在雙語教學實施中,根據學科、專業的實際提出BTEC教學模式、“掌握學習”模式、多維互動模式、雙語互依模式等多種類型教學模式。古廣靈和黃建偉等分別在研究中總結了國內雙語教學的實施方式,有全外型、混合型、半外型三種。(1)全外型,教學過程全部在外語環境中進行,學生以外語形式接受所學知識,即:外籍教師或本土教師+外文原版教材+外語講授,對師生的外語水平要求較高,是高層次的教學實施方式。(2)混合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同時使用漢語、外語講授,中外文比例視學生接受程度而調整,一般可分三個層次:①本土教師+外語+漢語講授;②外籍教師用外語講授+本土教師用漢語講授;③外籍教師+外籍教師主講+本土教師助教。根據師生的外語水平靈活選擇相應的層次。(3)半外型,課堂用語、專業詞匯以外語為主,可用漢語解釋,重難點的講解外語和漢語交替,本土教師+外文教材+漢語講授。作為教學實施的初級方式適用于外語水平較低的學生。
目前我國借鑒國外的基本教學模式建立的“半外型-混合型-全外型”循序漸進的雙語教學模式,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最基本的雙語教學模式,它將雙語教學分為三個階段:(1)簡單滲透階段:外語作為課堂用語,教學以漢語為主穿插外語,用外文講述重要的定理、概念、公式和關鍵詞等,使學生多一些機會接觸外語。實施方式是半外型的,通常采用滲透型、翻譯式等雙語教學模式。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要將課程背景、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參考資料、專業術語對照等學習資料先發給學生進行課前預習。(2)部分整合階段:將漢語和外語整合起來,不分主次,教師交替使用中外文講授,互為主體,逐漸增加外語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學生學會如何用外文表達中文內容。實施方式是混合型的,一般采用穿插型、浸潤式等雙語教學模式。(3)雙語思維階段:學生學會用中文和外文思考解答問題。實施方式必須是全外型的,根據開設雙語教學的課程性質和比例,選擇示范型、選修課型、漸進型等雙語教學模式?!皾B透、整合、思維”梯進式雙語教學模式主張應盡快由滲透、整合階段向思維階段過渡,否則停留時間過長,學生易產生依賴心理,不利于外語能力的提高。
三、雙語教學模式選擇的幾點思考
1.教學模式選擇要體現學科、專業的特點
雙語教學的連續性是確保雙語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之一。課程設置要遵循“科學性、連續性、專業至上”的原則,科學規劃,講求實效,穩步推進。根據高校的培養目標和學科的專業特點,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要兼顧外語課與學科課、基礎課與專業課、專業選修課與專業必修課的關系,從課程在其學科領域中的地位出發,每個學期都設置相關課程(1至幾門)適時實施。充分體現“由少到多、由易到難、量力而行”的雙語教學課程開設規律,循序漸進,前后銜接,防止出現“隨意設課”、“湊數達標”、僅僅是“因人設課”等現象??茖W地設置課程體系指導,從法規上保證了雙語教學持續實施。
2.教學模式的選擇要符合教師隊伍配備的狀況
教師的素質是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關鍵,雙語教學對師資的要求很高,教師不但要擁有相當扎實、豐富、精深的學科知識,能充分理解運用原版教材,把握學科前沿;而且要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能準確地表達和應用外語;同時必須具備探索研究的能力。目前高校雙語教學的教師十分匱乏,已成為制約雙語教學發展的瓶頸。雙語教學要兼顧近期急需與長遠規劃,從多方面著手建設一支具有專業結構、年齡梯度的雙語教師隊伍,并形成梯隊式師資儲備。如:選拔外語水平高的學科教師組成雙語教師骨干隊伍;挑選外語基礎好或專業突出的中青年教師進行專業課程的研修或英語的強化培訓;引進外語和專業知識雙優的復合型教師;加強校際間交流,實現師資共享。此外,在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在職培訓、自學提高外語水平等都是培訓和儲備雙語教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可行途徑。合格的教師執教,從組織上保證了雙語教學質量。
3.教學模式選擇要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
雙語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盡量使用外文教材,堅持使用外文講授(比重有所不同),因此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是直接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基本因素。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外語認知水平,分階段選擇相應的模式組織教學,即進行教學模式的適切選擇。如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模式遠遠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無疑是拔苗助長,結果適得其反。我們必須將雙語教學和“育人為本”密切聯系起來,實事求是,模式靈活多樣,學生才能獲得教師傳授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前瞻性知識,并由此啟迪鞏固已知、探索未知和不斷求新的精神,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復合型、國際型人才,為全球化中的開放的中國建設服務。
總之,雙語教學模式的選用不能盲目跟風,在不損傷學科的基礎上,要根據師生的語言水平、課程設置及特點,這樣才能保證在實現教學內容傳授的同時,使學生的外語交流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Taylor,Victor.A case study of a Cantonese child in early French immersion[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2,48(4).736-759.
[2]莫世健.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模式思考[J].中國司法,2007,(6)85-91.
[3]王斌華.雙語教學實踐談-從國際比較中思考定位[J].上海教育研究,2004,(4)13.
[4]成曉毅.我國高校雙語教學模式初探[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3(3)89-91.
[5]張璐,趙若英.國外雙語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3,(16)26-27.
[6]高友智.關于高校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大眾科技,2007,(7)159-160.
[7]董焱.非重點高校雙語教學問題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7,(10)206-207.
[8]陶思律.BTEC教學模式分析以及對雙語教學的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