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5 17:49:37
序論:在您撰寫計算機學習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學目標明確后才能更好的選擇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的教”為主體,先理論后實踐,在實際操作中,教師選擇實例先示范一遍,然后學生模仿老師做,最后上交作業就可以了。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應該引入“以學生為中心的”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雖然已經出現很多年,也被應用到了很多學科,但對于計算機類操作比較強學科這個教學法是比較適合的,項目教學法變“教師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這種角色的轉變,即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又能提高創新性,還能加強知識的“舉一反三”的應用能力。
2選取“貼合工作實際”的案例為教學內容
既然應用了項目教學法,選取合適的項目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學生感興趣,選取項目的原則一定要來自生活,或者來自工作實際需求。所以教師要進行企業調研,調查一下企業對計算機基礎的操作需求,選取企業的工作實例作為項目的載體,教師要對項目進行加工,讓其變成一個學生感興趣,又能涵蓋大部分知識點的項目,這樣才會一舉多得。如果是建筑類學校,計算機基礎的項目選擇就要選擇建筑公司常用的案例,由于每個專業區別很大,所以在每個專業的授課上項目的選擇要貼合專業的,分專業按項目講授。如講授word文檔編輯時,選擇“建筑招投標書”為編輯范文,招投標書的編輯時建筑個行業都需要的,但沒個專業又有區別,大項目名稱一樣,但內容不同,學生在編輯本專業文檔時,興趣立刻就被激發出來了,有了興趣,知識就容易接受。課下項目選擇編輯“學生論文”,與學生本身息息相關的項目實例,讓學生覺得學有所用。這樣必然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創設“多向思維、靈活互動”的教學過程
在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學做評”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中學,學中做,評價貫穿于始終,教師扮演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并采用“五步走”的教學模式“,五步走”是指:第一步:創設情境、引發興趣,讓學生明確做什么;第二步:師生互動、分析項目,讓學生知道怎么做;第三步:合作學習、完成項目,經過師生互動最終完成項目;第四步:多維評價、交流學習評價,經過組內、組間、教師評價后,告訴學生做的怎么樣;第五步:拓展項目、鞏固提高,這一步是獨立完成課下項目,鞏固提高課內教學內容。通過“多想思維、靈活互動”的教學過程,能使學生在由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從“要學”變為“樂學”,即提高了興趣,又增長了能力。
4構建“激發學習興趣”的多維評價方法
當前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等得以迅速發展,但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體系在高校網絡技術領域之中仍然薄弱,教師在本專業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同時,應積極教導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同時還要具有維護及管理大小型網站以及網絡技術應用開發的能力,從而向國家培養和輸送具有高技能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啊專科層次的實用型專業人才。將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體系的主要實踐環節包括計算機接口技術、局域網技術、多媒體技術基礎以及網絡綜合布線技術基礎切實可行的實施在實驗課程體系之中。
2優化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的教學思路
2.1目標的確定“以人為本”的思想不僅可以應用在現代企業的管理當中,同樣適用于教育領域,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力資源的爭奪,高校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也應該以滿足市場所需為原則,結合現代大學生自身特點,制定出合理、科學地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目標,例如: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原本就是以應用為主的一門學科,學校和教師應該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來設定,將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及應用課程作為開設的一門基礎類課程,為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必修科目,針對此門課程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首先,在教師的指導講解后,讓學生對局域網技術、計算機基本操作實訓、局域網組建實訓、網絡綜合布線技術、TCP/IP技術實訓、網絡安全技術實訓等知識有一個概況的了解和清晰地認識,這部門屬于第一層次的目標,其次,在充分知曉必備的基礎知識后,要求學生掌握諸如可視化的對象編程以及高級語言的編程和設計,具備一定思想高度,該部分為第二層次的目標,最后,通過上述幾方面的基礎知識積累,使得學生能夠對計算機領域中的小型數據庫應用系統進行合理的開發、設計與研究,進而達到將數據庫系統原理與應用課程充分相結合的目的。
2.2方法的改善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一個個實際的例子,來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和研究,有針對性地在每一節課中適當引入教學案例,這樣不僅讓枯燥、空洞的理論知識得以具體形象化,而且在實際的講解操作中。鍛煉了學生思維分析能力,提升了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也有利于師生的交流和探討,經過細致地研究講解,讓學生掌握一定實踐經驗,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創造性的激發具有明顯效果。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當中,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設定任務,以促進其積極研究探索。
2.3內容的優化調整教學內容的優化調整同樣對于三本院校計算機專業數據庫及應用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改革十分重要,結合課程中主要的三個方面的知識:數據庫原理、數據庫接口技術以及數據庫應用,做出進一步的優化與調整,以便達到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可將各種網絡設備的特性、網絡的構架、雙絞線的制作和測試、以太網和虛擬局域網的安裝配置、子網的劃分、路由器的配置等各種網絡技術的知識點融入在實驗教學之中,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以此達到專業技能的培訓目標。
3總結
〔1)初學者模式
本模式輔助初學者學習揚琴有關的基礎音樂概念,他們可以學習揚琴的基礎知識,如:音位排列、各調性、音名、節奏等等。我們通過一個非常簡單而吸引人的模塊設計,鼓勵初學者與它進行互動,獲得學習音樂的樂趣。同時可以通過鼠標或者鍵盤這種最簡單的方法與軟件界面進行交互,這樣初學者仿佛擁有了一個揚琴??梢酝ㄟ^鼠標點擊不同音符發出相應的聲音,鼠標的光標形狀就像是揚琴琴竹,當鼠標單擊一下時,就顯示琴竹應如何擊打音符的動畫效果。另外,當鼠標移過時,軟件顯示相應的位置及音符(高亮顯示)。
(2)音符記憶模式
本模式主要是為學習揚琴不同調性的音位排列的各個音名的初學者準備的。同時可以被設計成一個互動的有趣的小游戲,提高揚琴認知的學習效率。首先進入記憶模式,在本模式中,他們可以看到一組逐個下落的音符卡片。點擊每個卡片,初學者可以學習和記憶的音名、音符及音高。當鼠標點擊卡片時,相應的音符、音位擊弦點及音高會顯示到揚琴上。然后進入訓練模式,同樣可以看到一組逐個下落的音符卡片。這組卡片與記憶模式卡片相反,它只顯示音名,需要你在虛擬揚琴的界面去找到音符的相應的位置,隨著難度的增加,出現音符的數量也依次增多,不同調性的不同音名也在不時的變化,在游戲中學會認知。這樣對真實的揚琴學習就非常有利。
(3)視唱練耳模式
本模塊幫助初學者提高揚琴音符的聽力水平,通過有趣的游戲的方式來培養初學者試唱練耳模塊。游戲開始后,隨機播放一個揚琴的音符聲音,學習者應盡快從音符卡中挑出相應的音符。根據用戶答對的情況及答題速度,給予相應的分數。當學習者獲得足夠的分數時則進入下一關,難度也相應提高。例如第一部分練習單音符的聽力,第二部分練習音程的聽力等。答題過程中的錯誤情況和正確情況用直觀的方式顯示。例如答錯時,紅色卡片表示錯誤答案,綠色卡片表示正確答案。
(4)結語
(1)上機操作難度大。職業院校課改后,該課程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機房實操內容增多,教師的教學任務增加,導致對學生的了解不足,教學效果亦不如從前。解決方法:創立4人一組的協作小組,每組學生推薦一名小組長。上課時,小組長參與到教師角色,管理好小組的任務,教師只需關注6組任務,做好引導。
(2)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自學能力差。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無法激發學習興趣,自主性和創造力得不到發展,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解決方法:在協作小組內,能力較高的學生帶動其他同學,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在參與過程中得到幫助,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
(3)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困難。職業院校學生特點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差異明顯,小部分學生已有基礎、學習的興趣較濃;部分學生則沒有學習樂趣。解決方法:分組時,將不同基礎和思維特點的學生混搭,在彼此思維的碰撞中,獲得靈感,提高學習效果。
(4)培養學生專業競賽的能力困難。目前,國賽和省賽已是職業院校的重要賽事,在制造類的比賽項目中,為爭取較好的名次,需要參賽學生具備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協作學習的引入,使得大部分學生都對程序設計有了更深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在近幾年的比賽中,使得學生在省賽和國賽中多次獲得較好的成績。
2基于協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協作學習在教學環節設計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監控者和組織者?;趨f作學習的《計算機應用程序編制》的教學過程設計。
2.1上第一次課前
課程開始前,先創建小組。根據學生的基礎、興趣愛好和性格,將學生分成若干協作小組。參考軟件公司的項目小組形式和學校的現有資源,以4人為一組,組員推薦出一名小組長。
2.2任務實施前
任務實施前,教師要做好組織者的角色,確定學習目標、合理安排上課任務及進度,并到課程網站的主頁上。學生在上課前,到主頁下載學習任務,并在預習的基礎上,彼此協商任務分工,并將結果上傳。在學習目標和任務規劃時,引入國賽和省賽的競爭機制,并將計算機等級考試的相關知識溶入到課程中,可提高學習效率。
2.3任務實施中
任務實施過程中,在組長的帶領下,充分發揮組員的主觀能動性,團結協作,共享學習資源。與此同時,教師要做好答疑和引導學生的工作。
2.4任務完成后
任務完成后,各小組做好總結工作,寫成果匯報的過程就是對知識點的復習,讓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吸取本次任務中的經驗教訓。教師根據各小組的表現,認真做好組織好評價工作。評價由三部分組成:個人評價、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制定相對公平的激勵機制,獎勵表現優秀的學生或小組。
3協作學習網站說明
界面簡潔、清晰、圖文并茂,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如在任務模塊展示了教師的任務,各小組選好任務后,到主頁申請通過后,可進入到各小組的子頁面完成任務。同時也支持小組消息,方便各小組內和組間的學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4教學案例
該課程學習過程中,前三個項目主要是以學習C語言的基礎知識為目的,從項目4開始,每個項目在選取時,都經過仔細篩查,不但與實際的應用結合緊密,而且是機械實現自動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4.1上第一次課前
課程開始前,已經對班級進行了分組。分組原則是:根據企業調查和多次教學實踐,將學習小組分為4人一組,每班有6組左右。每組成員選擇,是根據異質分組的協作分組模式,組員推薦一名小組長。
4.2任務實施前
在任務實施前,需做好準備工作,教師將項目“花樣燈的制作”上傳到網站。同時,學生需做好預習工作,到網站下載資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4.3任務實施中
(1)任務分析(1課時)。本環節是整個教學的重點,教師應做好活動的組織者和監控者。引導學生先讀懂題目。一般學生可以想到的花樣燈有流水燈、閃爍燈、心形點亮、圣誕樹等,引導學生對花樣燈進行分類,現在常見的花樣燈方式有:燈顏色的變化、燈的亮滅、多種燈擺的形狀。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環節,需要學生做好記錄和資料整理工作。
(2)任務分配(1課時)。從學生現在的編程水平、制作實物的難度和本校的實訓條件,在課堂上討論出6種方案。課后,教師將6種任務上傳到“任務分配”模塊,由每組自由選擇任務,然后教師明確任務。
(3)機房仿真(2課時)。每組成員整理出自己的實現方案,畫出方案圖和程序,通過后,在機房編寫程序,繪制仿真圖,驗證程序。
(4)單片機實訓室制作實物(2課時)。此環節是學生最有興趣的,教師在此環節需要,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把握好實訓進度。
4.4任務完成后
1.1影響認知結構的根本因素是計算思維
學習遷移的目標是處理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計算思維強調的是問題模型化的能力,將問題逐步分解抽象成計算機能夠自動處理的能力。計算思維是信息時代人們學習的基本素質,是應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問題的客觀思維模式。人們運用計算機來解決問題是對人類活動過程的抽象模擬。人類往往是先提出問題、明確問題,然后提出假設、檢驗假設。而計算機解決問題則是從具體的問題抽象出一個適當的數學模型,設計算法,然后編碼執行,驗證結果。計算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具有層次抽象的能力以及層次細化的能力,這決定著學生在信息領域發展的空間和深入的程度。
1.2計算機硬件學習過程的
3個階段計算機是由硬件、軟件系統構成的復雜數字系統。硬件教學的目標在于數字系統的設計。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將傳統的手工布線式電子電路設計方式改為計算機自動地完成。設計者完全從系統布局、器件連接布線、調試與仿真等工作中解放出來,工作重心集中在設計上,即從系統分析、算法、協議等開始利用設計數字系統,具有可以通過軟件編程對硬件結構和工作方式進行重構特點的可編程邏輯器件,使得硬件的設計就像軟件設計一樣便捷。在虛擬仿真實驗環境中,如果沒有器件管腳、信號、布線、電路圖等基本概念就直接面對EDA設計數字系統,也會由于理論與實踐的跨度太大而無從下手,難以應付,根本談不到理論的應用,更談不到對學科的認知。依據教育部計算機教指委制定的專業指導規范,IEEE-CS及ACM指導計劃,硬件課程設置包括“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計算機組成”、“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接口技術”、“計算機維護”、“計算機體系結構”。要求結合數字電路的發展史,遵從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原則,將3個學期要求的能力培養目標按抽象化程度分成3個階段實現,依次是:要求學生掌握數字系統的電路原理圖設計;利用可編程邏輯器件軟件化設計;利用集成芯片實現設備擴展。這3個階段分別對應數字系統設計的3種方法,雖各有特點但互不沖突,原理圖非常直觀,便于學生建立硬件系統的感官認識和體系模型,有利于組件式軟件技術開發的轉型。
2基于學習遷移的計算機硬件教學改革
計算機硬件教學要求學生利用軟件技術設計出能運行自己系統的計算機。這個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完成,通過學習遷移,激發學生的潛能。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的遷移,需要對計算機硬件教學進行改革
2.1以學生“計算思維”為核心的教學體系構建
計算思維強調的是計算模型的抽象以及計算過程的自動化,因此,硬件的“計算思維”也就體現在問題求解的部件及計算模型建立和自動處理序列的實現。這種能力的遷移離不開科學的教學體系支持,離不開教學過程諸要素,也離不開知識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效果評價的有機結合。第一,授課前,細化課程間的教學脈絡,抽象出技術應用模型、問題求解可計算性模型和規范化的方法論,突出教學層次性,修訂了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第二,授課中,規范課堂教學中選用的例子,將抽取的數字系統設計與分析的方法融入每一個實例,有意地訓練學生硬件級進行問題描述、設計算法、評價結果的能力。實驗教學中,開發實驗素材采取驗證性與設計性實驗并舉的教學模式。驗證性實驗引導學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開發工具;設計性實驗以項目驅動模式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獻,自己設計選題,寫出設計方案,編寫具體代碼,自己調試并解釋運行結果。第三,考核中,實驗與綜合題目相結合,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
2.2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改革
以學習遷移理論為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積極主動、自我遷移的過程。在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積極參與知識傳授的過程和學習遷移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進行正確的遷移。
2.3注重實踐教學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是把學習的知識、技能遷移到新的情境中解決問題,計算機硬件課程要求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技能遷移到實際系統的研發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以數字邏輯課程設計為例,首先,選取的題目全部來自現實生活,如多功能計算器、交通燈控制器、空調控制器、洗衣機控制器、自動售貨機、電梯控制器等。其次,明確要求底層用硬件描述語言實現,頂層采用原理圖實現。第三,指導教師督促學生按照軟件工程的思想規范化地開展工作,從需求分析、功能模塊劃分開始明確任務、解決步驟、部件設計、原理圖設計和成果驗收。最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
2.4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學生學習效果一方面來自實驗的成功,另一方面來自教師客觀、積極、肯定的評價。鼓勵學生去挖掘自身的潛力、克服學習的困難是教學的首要基本點??茖W的評價機制在客觀評價學生能力的同時應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中,采取理論考試、實驗報告、科技作品等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評價策略,同時融入形成性評價并及時反饋給學生,通過學習態勢的感知進行學習調整。
2.5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
第一課堂是基礎知識的積累,第二課堂是基礎知識的拓展與運用。計算機硬件的學習應當把課堂知識遷移到各種技能競賽、作品設計等活動中,依托第二課堂的活動,為學生的技能展示提供一個平臺,學以致用,用以創新。只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才能達到學習遷移的目的。
3結束語
在計算機教學中,為了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根據學習任務來提出相關的問題,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起來,積極主動地思考,快速有效地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所遇到的困難及時的提出來,并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這樣便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激發出來。例如,教師在講解《Excel表格的制作》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份全班同學的期中考試成績表,提出這一學習任務之后,教師應該先讓學生自己主動探索制作方法,將學生的主動性充分激發出來,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對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尋求各種途徑解決問題,完成這一學習任務,最后教師再講解制作的方式,使學生的獲得更加有效地解決途徑。在完成這一學習任務時,學生必然會遇到還沒有學習的知識點,如函數的應用,這便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教師必須予以解決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2教師和學生針對學習任務展開討論
學生在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所提出的學習任務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適當的引導學生針對學習任務進行積極地討論,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積極分享各自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同時,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積極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針對其他同學提出的解決方法給出自己的見解,使學生在相互探討交流中能夠學會思考,善于將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分享給大家,促進大家共同成長。
例如,在《POWERPOINT的制作動態效果》這一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設計一個半命名的題目。如“我最喜歡的xx”,然后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確定具體的任務題目,再通過PPT制作出來。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各自發現的切換技術或者遇到的問題。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計算機能力較高的學生便可以幫助和指導其他的學生,這樣一來,學生之間可以充分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3結語
在進行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其計算機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這樣也為開展眾多教學活動帶來難度。中職學生與高中生相比,其不論是綜合能力還是學習能力都不能與之相比,所以老師在布置任務后,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就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布置的任務,而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則需要較長的時間甚至是沒有辦法完成任務,如果一起開展活動就會造成先完成任務的學生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內無事可做,這樣對充分利用時間是不利的,不能夠達到更高的教學效果。不少老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還會帶有個人情感,這樣更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所以進行分組協作式學習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難題,作為新型教學方式更是受到廣大好評。
2分組協作式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2.1先對學生進行分組
分組協作式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的關鍵就是進行分組,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分組之前要對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特點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充分了解,這樣才能盡量保持分組時學生的水平在一個基本線上,保持平衡?;蛘呃蠋熞部梢酝ㄟ^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得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能力,之后綜合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將學習能力強的與學習能力弱的各分為一組。不過在分組的時候還要考慮學生的性格以及性別,這樣綜合下來進行分組就能夠得到較好的分組結果,各方面都考慮全面了。
2.2想要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就要放手讓學生去操作,這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參與感,逐漸培養出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
老師可以盡量放手讓學生操作,讓學生多一些親自操作的機會,這樣學生才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鍛煉出學生更高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了確保每一組學生學習的過程,老師要常常巡視,對不同的學生做出不同的指導,特別是對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老師最好要花更多的時間進行講解,輔導學習。當學生完成分組協作式學習之后,發現還存在一些學習問題或者不理解的地方,那么這個時候老師就要針對這些問題對所有的學生進行講解,這樣就能夠獲得雙倍效果。在進行分組學習中,如果發現一些學生學習不積極或者怠慢,或者成績出現明顯下降時,老師可以通過取消學生職務的方式來刺激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不定期地組織小組間的比賽,對成績提高十分大或者獲得優異成績的小組和個人,老師要大大地表揚他們,讓他們獲得滿足感,而對分組學習過程中懂得創新或者勇敢操作的學舌根,老師要給予肯定,而不是責怪,對成績較差的小組,老師不能夠忽視,更要適當的進行鼓勵,讓他們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提高,或者更優異的成績。
2.3按照教學內容布置教學任務,這樣才能夠讓分組協作式學習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獲得更高的推行老師不僅要布置教學任務,更要在布置任務之前對整個學期的教學內容都有一個較詳細的分析,這樣再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布置任務,才能夠體現出分組協作式教學的價值與作用。在學習過程中還要對都無法完成的任務或者問題進行講解,這個時候講解的內容才能夠更深入到學生的心中,掌握的知識更牢固。老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刺激學生的好勝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效率。
3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