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2 11:27:02
序論:在您撰寫國際物流工作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普法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稅收征納雙方的法律素質,2015年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踐行“聚財為國、執法為民”國稅工作宗旨,繼續在全社會普及稅收法律知識,深入在國稅系統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堅持法制教育與法制實踐相結合、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促進,大力推進依法治稅進程,加強法治國稅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稅收法治環境。
二、普法總體目標:
扎實有效的法治實踐,通過廣泛深入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公民法律意識,提高公民法律素質和依法誠信納稅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稅收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公平執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國稅機關依法治稅的自覺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納稅人的水平。
三、普法對象和任務:
對社會,全縣國稅系統開展“六五”普法工作。負有宣傳普及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加強稅法宣傳教育的任務;對國稅系統內部人員,負有學習宣傳各種通用法律法規以及稅法的任務。
(一)面向社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要按照市、縣普法辦的要求,局面向全社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深入開展“法制宣傳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六進”活動,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的稅收法制宣傳,深入開展以打擊偷稅、騙稅為重點的法制宣傳教育。1要通過舉辦稅法專題講座、贈送稅法知識出版物、依托地方學校開設稅法講堂、呈報專題信息和報告、召開專題聯席會議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稅收政策法規,大力宣傳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做出的重要貢獻,使他解稅收工作,支持國稅機關依法治稅。2要采取國稅公告、國稅網站在線咨詢、送稅法進機關、舉辦稅收與經濟社會發展專題展覽及講座等形式,引導他解稅收在調節經濟和調節分配、促進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解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的重要意義。3要以普及稅收法律、法規知識為重點,進一步推動稅法宣傳教育內容進課堂、進教材、進課外讀物、進趣味活動的工作。通過法律知識讀本、影視專題片和小板報、小廣播、小活動等教育形式,發揮好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4要大力宣傳“依法誠信納稅”和“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內容,加強辦稅服務和稅法咨詢,積極展示國稅機關推進依法治稅的積極效果,積極引導企業自覺遵從稅法、依法誠信納稅、依法經營管理。要通過豐富宣傳內容,優化宣傳方式,強化分類宣傳,協助納稅人更好地了解稅收權利和義務。針對稅收知識、辦稅流程、難點問題、典型案例等內容,制作豐富多樣的稅法宣傳資料。發揮互聯網優勢,突出面對面稅法培訓輔導,加強培訓輔導宣傳。通過稅務網站、短信平臺等途徑,為納稅人提供個性化稅法宣傳訂制服務。針對大、中、小學學生的不同接受能力,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普及稅法知識。積極發揮稅收管理員、辦稅服務廳人員和稅務稽查人員等直接接觸納稅人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分類宣傳。
(二)國稅系統內部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學習宣傳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各種通用法律法規及稅法的學習宣傳。堅持以講促學、以用查學、以考督學的學法機制。以及新頒布、新修改的法律法規,著力培養“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觀念。要進一步完善法律知識的培訓、考試、考核制度,切實落實全員學法每年每人不少于學時的要求,并把學法情況和考試考核效果記入檔案,作為考核、任職、定級、晉升的重要依據。要把深入學習、宣傳憲法等法律法規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和臨時任務來抓,增強民主法制意識,樹立依法治稅、規范行政的觀念。
四、普法內容和步驟:
(一)學習國家基本法律。樹立牢固的法制觀念,增強國稅人員遵紀守法、民主參與、民主監督的意識,注重提高國稅各級領導干部依法管理稅收的水平和決策能力。
(二)學習經濟建設相關法律。大力宣傳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和稅收秩序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改革、發展、穩定發明良好的稅收法制環境。
(三)學習稅收專業類法律。促進納稅人依法納稅,稅務機關依法征稅。加強稅收征收管理,大力組織稅收收入,確保應收盡收,切實保證征納雙方的合法權益。
(四)學習行政執法相關法律。建立健全稅收執法責任制、執法監督制和執法考核制。堅持學法與用法相結合,努力提高稅務行政復議、稅務行政應訴和稅務聽證的水平,通過法制培訓以案釋法活動,促進法治國稅建設。
(五)六五”普法從2011年開始實施。2011年月前,根據實際制定本單位的五年普法規劃,報縣普法備案;組織階段,2011年月至2015年。依據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法制宣傳教育年度工作計劃,突出年度工作重點,做到布置合理、措施有效、指導有力、督促及時,整改到位,確保六五普法規劃全面貫徹落實;驗收階段,2015年,依照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對“六五”普法工作進行總結,做好資料收集和迎接市局、縣普法辦檢查驗收的準備工作,順利通過上級的驗收
五、普法措施和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要高度重視。把“六五”普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工作計劃,統一考慮,統一部署。要健全組織,完善工作機制,空虛力量。要成立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參與的六五”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普法辦公室設在法規科,具體負責我局的六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二)加強法制宣傳載體建設
推出一批有特色、內容新、形式活的名牌欄目。利用報刊、電視、電臺、互聯網等,要注意發揮宣傳作用。辦好稅法宣傳專欄、專題節目、系列講座、公益廣告,既為社會大眾喜聞樂見,又能夠增強稅法宣傳教育的感染力和針對性。與行風評議、專項培訓、支持新農村建設等熱點工作相結合,堅持不懈開展宣傳教育,實現普法工作的綜合效應。
(三)堅持普法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
進一步加大日常宣傳工作力度,利用每年“全國稅收宣傳月”和“全國法制宣傳日等有利時機抓好集中宣傳的同時。確保稅法、政策咨詢、辦稅服務內容的宣傳不間斷,依法誠信納稅要求的宣傳不間斷。對社會公眾知悉、涉及稅收政策或稅收管理內容的文件,與新聞宣傳稿件同步宣傳。要豐富內容、創新形式,以滿足納稅人的新期待、新需求為動身點和落腳點,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以納稅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法制宣傳教育效果。
(四)堅持普法宣傳與法治實踐相結合
認真落實“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組織收入原則。要將普法宣傳工作列入基層辦稅服務廳工作人員和稅收管理員的基本工作職責,規范稅收執法行為。增強在執法中普法、服務中普法的意識。要嚴格稅收執法監督,大力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認真開展稅收執法檢查,加大稅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力度。要圍繞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深入開展稅收征管法制宣傳,樹立依法誠信納稅的典型,嚴厲打擊和曝光偷稅、騙稅、非法減免稅等涉稅違法行為。
【關鍵詞】 工作過程系統化 物流管理 課程體系
1 引言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工作過程導向課程的實質在于課程的內容和結構追求的不是學科架構的系統化,而是工作過程的系統化。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行動主體,以職業情景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以學習情景中的行動過程為途徑,以自我調節的行為為方法,以師生及學生之間互動的合作行動為方式,以整合后形成行動能力為評價標準。
2 物流產業對高職物流人才的需求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首先需要人才的支持,特別是需要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高級技術人才。物流企業人才主要是物流企業運作中需要的管理、技術和操作人才,他們需要掌握物流運輸、倉儲、包裝、配送、裝卸、信息、貨代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企業物流人才主要是在制造業和流通企業中涉及的生產物流、供應物流、銷售物流等環節中物流崗位所需要的物流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操作人員。雖然高職物流培養的人才主要以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但面對現代物流業對人才的需求,高職物流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內容應該適應物流業的發展變化,人才的素質和能力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和提高。
3 高職物流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的設置的原則
(1)高職物流專業課程以就業為出發點,體現工作過程中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要求,反映崗位對從業者的綜合能力需求。
(2)能夠適應“寬口徑”、“重能力”的就業環境。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高職物流專業畢業生并不完全在本專業就業,他們不得不采取“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策略,因此,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置能夠使學生具備在相關專業崗位工作的適應能力。
(3)不再追求學科體系的邏輯嚴密性,強調教學內容“實際、實用、實踐”基礎理論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
(4)把職業資格標準和課程體系結合起來,使校內課程和職業資格證書在時間和內容上統一起來。
(5)要兼顧現在就業和將來的職業發展。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畢業就業的崗位基本是操作性崗位,但是隨著工作經驗和能力的提高及積淀,職業空間會有一個發展和提升,這依賴于畢業后的不斷學習和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
4 高職物流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實施
4.1 改變原有課堂教學的場所
傳統的教學場所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這樣往往會形成教師一言堂的現象,很難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授課場所不僅有課堂教學,還會把更多的教學內容安排到實訓室、實訓基地,甚至是真正的物流企業進行頂崗作業。
4.2 改革授課時序
在教學的運行上,要打破常規刻板的學科體系順序,緊密結合物流行業企業的發展形勢和區域經濟發展方向,通過典型的工作任務,結合具體的工作現場,合理地調整各單元內容的授課時序,做到機動靈活,突出重點。在授課時間上,打破原有的小課堂,按課程內容連續授課或分段教學。
4.3 改革考試方法
在考試方法上,做好“三個體系、兩個場所和三種方式”相結合的考試方法的改革,即努力建設好理論教學課程評價體系、實訓教學課程評價體系、教學效果考核評價體系的“三個體系”;完善“兩個場所”,即校內和校外實習實訓場所分別考核;根據需要采取“三種方式”,即筆試考核、口試考核和實際操作考核三種不同考試方式的結合。
5 高職物流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運作
5.1 專業教研室統籌安排課程
對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應該由專業教研室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穿插實驗、實訓等內容,使教學更能突出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特征。
5.2 強化院系兩級教學督導
改革和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和健全教學質量評價考核制度;完善和穩定院系兩級教學督導機制;健全教學信息的收集、調控、反饋制度;建成集理論實訓教學為一體的全過程、全方位、高信度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這對工作系統化課程實施來說十分重要。
5.3 課程實施與企業作業緊密結合
在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中與企業緊密協作。從了解企業崗位設置、操作技能要求和崗位工作環節,到確定課程目標和典型工作任務;從企業安排有經驗的能工巧匠給學生訓練操作技能,到結合具體工作崗位對學生進行頂崗實訓及人員管理都離不開企業的大力支持。
5.4 專兼結合教師隊伍作為保證
根據“引培結合,以培為主”的方針,聘請行業企業的高級技師和能工巧匠為學生進行專業指導,努力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建立相應的兼職教師庫,主要核心課程由具備物流師以上職稱的一線工作的教師承擔。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充分體現了現代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最新理論,創建了與實際崗位工作任務相一致的學習情境,整個教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反思性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積累職業經驗或策略,突出了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專業化、教學內容的職業化的鮮明特點,可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形成主動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教學與生產的零距離對接,終極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字:物流專業課程;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改革
中國分類號:H319
一、前言
目前,廣西地方政府正在積極籌劃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把物流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把北部灣打造成“承東、啟西、聯南”最為便捷的出海通道。中職物流教育作為培養物流生產管理第一線技能應用型人才,承擔著為社會物流行業輸送不同崗位技能人才的重任。
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物流專業課程開發與實踐的意義
雖然目前中職學校物流專業在培養目標和專業課程內容設置上一直在不斷的積極探索和改革,但始終存在工學不能較好結合、學生職業技能不能得到較好訓練的現象,未能形成一個能滿足社會需要的專業課程體系結構,物流專業課程的建設、改革仍然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開發是中職院校課程建設的一種新的模式,是通過企業調研,把握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素質、能力,形成課程內容設置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對應和銜接的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有助于知識、能力的對接,工學的結合。同時,課程的結構的調整和改革,能夠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物流專業課程開發與實踐思路
(一)工作過程系統化思想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論認為,課程設計必須建立在符合職業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礎之上,這就意味著教學環節必須與學生未來崗位工作職業環境相吻合,涉及師生角色的轉換和學生實踐參與度的提高。專業教育可以通過創造仿真的工作環境和教學工廠,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使學生從專業技能、問題分析到現場管理等方面得到鍛煉。
(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物流課程開發與實踐的思路
1、課程內容設計。物流專業是一個復合型專業,涉及技術、經濟、貿易、管理等學科,物流的職業崗位內涵也非常豐富。但是目前物流專業課程內容理論多而實踐少,所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差,不能較好適應企業崗位需要。因此,課程內容的設計應體現能力本位,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基于物流企業工作流程進行系統化設計,打破原有的以理論為主的內容結構,重構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相應的知識、技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培養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做出判斷并采取行動的綜合職業能力。
2、教學方法設計。以行動為導向選擇教學方法,將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發揮出來。每一種方法應與工作任務相適應,融“教、學、做”于一體,集理論、實訓操作于一體,完成項目任務。通過這些方法使學生在課堂的能夠做中學,學中做,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起著組織者與協調人的作用,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掌握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
3、教學活動組織設計。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教學活動組織由易而難,結合物流教學工廠和實訓場所,配以相應的教學方法,在不同的教學場地,建立工作任務與知識、技能的聯系,再現企業工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工作任務,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
四、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物流課程開發與實踐的具體做法
1、通過企業調研,歸納物流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結合國家發展改革示范校物流專業建設的需要,我校通過對廣西物資貿易儲運有限責任公司、廣西順豐速遞有限公司、廣西桂華物流有限公司等第三方物流企業調研,了解這些物流企業的公司概況、組織機構、業務范圍、作業流程、崗位以及對知識能力的要求、相應的職業資格等。
2、進行工作任務分析,提煉崗位職業能力。工作任務分析是對物流所對應的職業中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解的過程。確定每個工作項目的具體工作任務,并將完成任務應掌握的職業能力提煉出來,形成了物流崗位職業能力分析表,體現企業實踐與理論知識的融合,也是進一步設計課程內容的基礎。
3、確定學習內容。以物流企業中倉儲和配送作為基礎工作任務,根據工作流程設計商品入庫、在庫、出庫以及配送作業的操作環節,實現了職業能力向課程內容的轉換。這些課程的內容遵循了職業成長與認知的規律,來自于真實的企業環境,體現了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更有針對性。
4、進行學習情境的設計。在教學中,將每一個情境劃分為若干學習子單元,進行每一個單元的教學教案設計、任務書、工作單設計,然后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最后以筆試或口試方式進行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完成單元教學目標。
5、形成精品課程。從滿足物流領域崗位需求出發,物流品牌課程建設緊緊圍繞工學結合特點設計,打破過去傳統的理論與實踐分離的教學模式,構建精品課程的教學做考一體化教學模式,建立集圖形、文字、視頻、音頻、網絡資源于一體的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學資源的服務與共享。
五、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物流課程開發與實踐的創新
(一)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的對接
課程開發從企業調研入手,基于物流活動的工作過程和崗位能力要求,確定物流各學習領域內容和相應學習領域的學習情境,每一個學習情境在內容安排上都體現了企業完整工作過程,進一步通過單元教案設計、工作任務書設計和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法,使學生所學與物流企業崗位需求對接。
(二)形成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
每個學習單元的教學設計注重采取任務驅動、角色扮演等新穎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模擬的工作情境和實訓情境中,掌握物流的業務流程和操作方法,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考核手段也呈現出靈活性和多元性,采用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教學工廠實訓、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踐報告相結合、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等多種考核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物流管理綜合能力培養和健康人格的發展。
(三)工學的有機結合
在課程的教學情境中,以真實企業為載體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成為企業活動的再現,寓教學于實際場景中,融合教學工廠,校內校外實訓室,通過實踐教學的實施和操作,及時總結和升華,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是反映維吾爾族歷史事件、英雄人物、愛情故事等內容,篇幅較長、涵蓋面廣、韻文與散文形式相結合的民間敘事長詩,集文學、音樂、說唱為一體。
新疆哈薩克族民間達斯坦
是具有故事情節、篇幅較長、涵蓋面廣、韻文與散文形式相結合的哈薩克族民間敘事長詩,集文學、音樂、說唱為一體。
新疆柯爾克孜族約隆
是目前發現僅在帕米爾地區生活的柯爾克孜族聚居區流傳的民間禮儀歌的一個種類,有勸嫁約隆、迎客約隆、謎語約隆、對唱約隆、諷刺約隆等10多種。
新疆羅布淖爾維吾爾民歌
主要流傳在尉犁縣的一種維吾爾族民歌,內容豐富,旋律優美,節奏極具感染力。
新疆維吾爾族鼓吹樂
是一種流傳在維吾爾族民間的鼓吹樂種。其節奏鮮明、發聲高亢、激越,擅長渲染喜慶氣氛,常用在節日、婚禮等喜慶場合、群眾性廣場舞蹈或者民間雜技“達瓦孜”表演的伴奏。
新疆維吾爾族婦女服飾
花樣多,色彩鮮亮,很有特色,主要分布在于田縣、民豐縣、且末縣、策勒縣等。
新疆烏孜別克族埃希來、葉來
“埃希來”和“葉來”是烏孜別克族民歌中非常重要的兩種表現形式和組成部分。“埃希來”是長篇敘事民歌,結構比較嚴謹,曲式比較恢弘,在古時是宮廷音樂;“葉來”是流傳于民間的短篇、小段民歌,表現形式和曲風多樣,常常與舞蹈結合在一起。
新疆哈薩克族冬不拉藝術
是哈薩克族重要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由彈唱音樂、器樂曲、民間舞蹈音樂、演奏方法與技巧、樂器與制作工藝五大部分組成,可自彈自唱,又可伴奏、獨奏、齊奏、合奏等。
新疆柯爾克孜族庫姆孜藝術
庫姆孜藝術是柯爾克孜族獨有而又古老的一種三弦撥樂器,“庫姆孜”柯爾克孜族語意是“美麗的樂器”,有獨奏、對奏、二重奏、合奏、伴奏等多種演奏形式。
新疆哈薩克族奎依
哈薩克族人將器樂曲統稱為“奎依”,由各種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分別冠以樂器的名稱,如“冬不拉奎依”、“斯布孜額奎依”、“庫布孜奎依”。
新疆蒙古族綽爾
綽爾是新疆蒙古族圖瓦人的一種古老的豎吹管樂器,吹奏出的單調和聲音非常獨特,它的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
新疆蒙古族舞蹈薩吾爾登
薩吾爾登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間舞蹈,是衛拉特蒙古人在長期游牧生活中保留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用獨特的舞蹈形式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產勞動、日常生活以及對自然、對祖先、對親人、對戀人等純真的感情。
新疆錫伯族貝倫舞
貝倫舞是錫伯族民間娛樂活動中最為常見,既可自娛自樂、又可在舞臺表演的舞蹈,經過數代民間藝人的傳承發展,又有了新的特點,思想內容健康純正,舞姿優美。
新疆維吾爾族賽乃姆
維吾爾族賽乃姆主要分布在哈密市五堡鄉一帶,歷史上受多種文化的影響,是多種歷史文化融合發展的歌舞形式,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
眉戶(迷糊戲)
是從陜西、甘肅流傳到新疆并演變而來,它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彈唱技巧,用方言土語演唱,鄉音韻味濃。
新疆哈薩克族鐵爾麥
“鐵爾麥”,哈薩克語意為“擷取精華”、“精選”、“集粹”,是一種從哈薩克族諺語、格言、詩歌或其他文藝作品中擷取精華,配以曲調進行演唱的形式。
馬球
塔吉克族是新疆唯一打馬球的民族。馬球是流傳在塔吉克族中的手持木制馬球棍,在馬背上打球的一種競技運動。
叼羊
叼羊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新疆多個民族所共有的一種民間傳統競技項目,在新疆分布很廣泛。
柳編
手工枝條編織是維吾爾族優秀的民間技藝,大約有154種,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吐魯番地域特色,在吐魯番人民生產、生活中用途非常廣泛。
新疆維吾爾族刺繡技藝
主要流傳在哈密,最大的特點是在伊斯蘭文化的基礎上,從圖案工藝等方面,借鑒和融入了漢滿文化和佛教文化,色彩鮮明飽滿,針法質樸穩重,有別于新疆其他地方單一色彩、圖案的刺繡文化。
新疆蒙古族刺繡
新疆蒙古族刺繡色彩明快、質樸無華,強調顏色由淡到深的推移,圖案在形式上也具有濃厚的裝飾性,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自由、和諧、幸福的無限渴望,裝飾性和實用性結合完美。
新疆柯爾克孜族刺繡
主要用在柯爾克孜族人家中的墻圍、枕頭、被面、毛毯等飾品上,有紅色、藍色、黃色等各種顏色,由圓的、方的、菱形的各類幾何圖案組成。
新疆哈薩克族氈繡和布繡
哈薩克族氈繡是用羊毛線在白氈上繡圖案,哈薩克族布繡是用線在布上繡圖案,這兩種圖案色彩鮮艷,富有濃郁的哈薩克族民族特色。
新疆維吾爾族傳統棉紡織技藝
伽師縣維吾爾族傳統織布在19世紀比較多,每個村都有幾戶加工專業戶,生產的棉布制品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用途廣泛。
新疆維吾爾族艾德萊斯綢織染技藝
發源地在洛浦縣,其圖案主要為植物、勞動工具、樂器等,制成的絲綢質地柔軟、輕盈飄逸,主要制成裙子、褲子、領帶、圍巾、帽子等服飾和生活用品,備受維吾爾婦女的歡迎。
新疆維吾爾族地毯制作技藝
是維吾爾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創造出來的優秀傳統手工藝,主要流傳在洛浦縣,織出的地毯工藝考究,古樸典雅,質地柔軟,防潮抗腐,經久耐用,久不褪色。
新疆哈薩克族服飾
種類繁多、色澤艷麗、選料考究、剪裁合理,著色、縫制、刺繡以及飾品的加工精細,主要用在哈薩克族男女的氈帽、皮褲、皮套靴、高筒帽、繡花裙等服裝上,包含著吉祥、祝福的意思。
新疆維吾爾族 卡拉庫勒羊胎羔皮帽制作技藝
主要流傳在沙雅縣、庫車縣以及周圍地區,用卡拉庫勒羊胎羔皮制作的帽子不僅結實美觀,還能御寒,不變形,品種有杜化瓦式、吾尼且式、杜力昆式等。新疆維吾爾族傳統小刀制作技藝
是經百道工序、手工雕刻、精細鑲嵌打造出的手工藝珍品,造型別致,制作精巧,既可作刀具,又有藝術欣賞價值,較為著名的是英吉沙縣和沙雅縣的維吾爾族傳統小刀。
新疆塔吉克族婚俗
新疆塔吉克族婚俗包括定親、擊鼓祝福、接親、婚禮、揭面紗等程序,一般要舉行三天,村里人都要去為年輕人的婚禮祝賀,氣氛和諧。
新疆哈薩克族氈房制作技藝
哈薩克族氈房主要用若干根木桿以幾何形組成架構,在木架構外裹上羊毛氈,包含了雕、刻、鑿、編、扎、染等多種工藝,所有建材及工序全部是用手工完成,氈房居住舒適,具有冬暖夏涼和防震的特點。
民族樂器制作技藝(維吾爾族樂器制作技藝)主要用來演奏維吾爾族“十二木卡姆”,主要樂器有獨它爾、熱瓦甫、艾捷克、胡西塔爾等50多個品種。
俄羅斯族民居營造技藝
主要集中在塔城、伊犁、烏魯木齊、阿勒泰等地區,一般為磚木和木質結構兩種,房屋高大,空間寬敞,門窗多,注重外觀花卉和圖案裝飾。
新疆塔塔爾族撒班節
撒班節是塔塔爾族的一個民族傳統節日,男女老少載歌載舞,吹拉彈唱,舉行各種獨特、幽默、風趣的體育活動和游戲活動,充滿了團結友愛的氣氛和樂觀向上的精神。
新疆蒙古族服飾
藝術形式獨特,展現了蒙古族婦女精湛的手工技藝和蒙古族豐厚的文化內涵,凝聚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境界。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物流
一、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目前,眾多用人單位反映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過于寬泛,專業培養目標與企業實際職業崗位難以對應,畢業生到企業后難以實現“零過渡”。而反思目前的專業課程體系是按照學科型知識結構設計和構建的,強調的是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混淆了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本質區別,結果使本科與高職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大同小異,導致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必然與社會實際脫節。因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和專業課程重新開發已迫在眉睫。
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開發是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一種新的模式,是通過企業調研,把握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素質、能力,重構課程內容,形成課程內容設置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對應和銜接的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有助于知識、能力的對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是實現畢業生就業“零過渡”的有效途徑。
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開發的思路與原則
(一)開發思路
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的實質在于課程的內容和結構追求的不是學科架構的系統化,而是工作過程的系統化。工作過程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則是指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的名稱和內容不是指向科學學科的子區域,而是來自職業行動領域里的工作過程。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行動主體,以職業情景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以學習情境中的行動過程為途徑,以自我調節的行為為方法,以師生及學生之間互動的合作行動為方式,以整合后形成的行動能力為評價標準。這樣開發出來的課程體系打破了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的模式,可適應高職院校培養復合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開發原則
1.以企業需求為基本依據,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將滿足企業的工作需求作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開發的出發點,提高高職教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同時,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與地方經濟密切聯系,符合行業市場就業需求,通過開設有關的理論與實踐課程,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2.整體優化原則。整體優化原則要求做到課程體系內部協調一致,避免課程之間作用和內容的重復。具體而言.應確定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主次作用,明確核心課程、支持課程、基礎課程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社會需求與學生基礎水平、課程目標之間的協調關系,統籌考慮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之間的協調發展。
3.特色化原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應凸顯自己的辦學特色,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專門方向的物流人才。
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開發實踐
我校自2008年起,推行項目化教學的課程設計,2009年起,在各專業推動基于工作過程系統的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目前已經取得明顯效果。所謂物流專業的工作過程系統化,即一個大型的典型物流企業,在其生產運作實踐過程中,其所屬的各個構成子模塊、各個工作崗位(群)所需完成的日常典型性工作任務。物流專業“職業導向、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的流程體系包括了物流職業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轉換和課程學習情境設計五個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物流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流程圖
1.深入企業調研,確定物流崗位群,熟悉各類物流企業的工作過程、崗位及其職責、管理制度、企業對物流人才要求,為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打下基礎。然后以物流企業業務流程為主線,歸納物流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進一步進行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做準備。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廣東省物流人才需求較多的崗位如圖2所示。該環節是課程開發的基礎,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相對接的關鍵。
圖2 物流崗位群調查
2.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提煉崗位職業能力。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是對物流專業所對應的職業或職業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解的過程,目的在于掌握物流的具體工作內容、以及確定完成該任務需要的職業能力。通過專業教師與邀請的物流企業的領導和部門主管一起座談,采用頭腦風暴法將物流所涉及的職業活動分解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工作項目,然后確定每個工作項目的具體工作任務,并將完成任務應掌握的職業能力提煉出來,并歸納出典型的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
3.行動領域歸納。根據物流專業能力復雜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形成綜合行動領域。如表2所示。
4.學習領域轉換。根據認識及職業成長規律遞進重構行為領域,轉換成課程,并進行課程設置。根據物流專業的崗位(群)能力以及技能要求,依據認知發展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進行教學分析與設計,分析和歸納關鍵能力單元所對應的知識與技能要求,然后對知識技能進行歸屬性分析,即按照知識技能的關聯度,將知識技能聚類,形成“能力――課程”對應關系圖,按照從易到難和學習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系,排列課程內容的順序。如圖3所示。
5.進行學習情境的規劃和設計。學習情境是以某一項目、產品、服務、功能等為載體,真實反映物流活動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單元,學習情境規劃是根據職業特征及完整思維分解學習領域為主題學習單元的過程,是將課程內容以某一真實企業為載體具體落實的過程。比如:我們將倉儲配送技術與實務課程設計了普通貨物倉儲作業、冷藏貨物倉儲作業、危險品倉儲作業、集裝箱倉儲作業、倉儲型配送、流通型配送、加工型配送、綜合型配送八個學習情境。各情境之間體現由易而難或并列與包容的關系,使學生的遷移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在教學中,將每個學習情境劃分為若干學習子單元,進行每一個單元的教學教案設計、任務書、工作單設計,然后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最后以筆試或操作方式進行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課后項目評價,完成單元教學目標。如圖4所示。
圖4倉儲配送技術與實務學習情境設計
四、結語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開發以企業調研為基礎,課程的結構、內容、組織方法、考核評價基于企業工作流程而重構,通過學習情境的規劃和設計,展現不同情境下企業完整工作過程,有利于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銜接,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遷移能力的培養,更符合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黃浩.基于職業導向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與構建[J].科技資訊,2009(2).
[2]姜大源.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7).
[3]閻子剛.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實踐[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
[4]楊麗.基于工作邊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開發與實踐[J].當代經濟,2010(2).
關鍵詞: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6-132-2
1 概述
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社會中第一線崗位的專業領域人才,承擔著為社會輸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場所,不僅要做好自身的教育工作,還要適應社會崗位需求和經濟發展的變化,適當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育內容等。從而為國家輸出更多適銷對路的人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我國高職教育產生較晚,雖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教育內容和教育模式,但是到目前為止,仍然處于探索期。在工學結合,以及學生實踐技能培訓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改革,是當前階段高職院校改革的重難點?;诠ぷ鬟^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開發是當前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研究者提倡的一種新手段。主要是運用企業調研能力,深入分析社會各個崗位的人才需求模式,細化到專業知識、綜合素質等方面。以此來重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內容。使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教育與職業發展要求相一致
2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分析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許多社會用人崗位在開展招聘時,往往反映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問題針對性較差,所設置的物流專業發展目標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不一致。許多物流專業畢業生也感覺到自己學習的專業知識較寬泛,實用性不強,而且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太低。通^對目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觀察發現,基本都是按照學科型知識結構進行設計的,它主要強調的是教育知識的系統性。這樣一來,就模糊了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根本區別。導致高職院校的在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模式、課程內容設置上,與本科院校十分類似。高職院校的實際優勢得不到發揮,但是在專業知識培養上又缺乏根基。所以導致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發展的脫節。由此可見,高職物流專業課程改革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3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開發原則
3.1 以綜合素質培養為基礎,以發展為載體的原則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基礎教育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關注的內容。因此,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就要突出基礎教育的重要地位。在教學內容設置上,也要增加文化基礎、專業技能的培養部分、除此之外,要從職業崗位分析的角度出發,分析當前社會物流行業發展總趨勢,分析相關崗位對人才技能的需求,從而建立有效的課程標準,確定以職業活動為基本核心的課程設置模式。
3.2 以企業發展要求為目標,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原則
學校要充分調查社會物流管理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分析該類型人才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以此為教育導向,調整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提升高職教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與此同時,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還要與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相匹配。高校要充分調查物流行業市場現狀,在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進行教育時,也要增加個人發展與該行業經濟發展適應性的內容。
3.3 從課程設置的整體著手,注重內部一致性原則
除了注重物流專業與社會經濟發展、與物流行業發展相一致之外,還要從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整體著手,注重課程體系內部的協調性。防止出現課程之間內容重合的狀況。從具體來說,應當根據課程體系各個部分的作用進行設置,明確規定哪些課程為核心課程,哪些屬于支持課程,哪些屬于基礎課程。明確各部分內容作用之后,就能夠處理好各部分所占的比重。然后再結合該行業發展的需求,明確協調學生基本水平、課程目標設置之間的關系。統籌規劃學生理論知識培養、實踐操作培訓各自所占的比重。
3.4 從院校發展目標出發,突出教育特色的基本原則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不僅要追尋時展的步伐,還要充分突出自身發展的特色。根據該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以及本校設置的基本發展規劃,對物流專業教育培養模式進行重新規劃。有針對性地培養物流管理專業人才。
4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開發思路
4.1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想
“工作過程系統化”是在科學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理論,在它內部的系統中,堅持工作過程就是一種在企業里為了完成某項工作任務,而且獲得了有效工作成果的、較為完整的工作程序。它屬于一種系統化的、綜合性的、能夠長時處于運動轉臺當中的固定的發展系統。在“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當中,堅持的一種重要觀點就是,課程設計的基本內容必須要根據實際的行業發展評估。也就是說,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環節,必須與學生今后可能從事的某種工作環境相吻合。這就涉及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模式的轉換,以及教師與學生角色關系定位的轉變。學校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讓教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從專業技能、問題分析、實踐操作等方面進行綜合培養。
4.2 課程改革要建立在課程開發理念基礎之上
當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開發必須要打破傳統的固定思維模式,高職教育要突出“高等性”和“職業性”兩個重要特點。這兩個特點的結合,突出了對高職教育與社會發展對接、與崗位需求對接的要求。要想實現這些要求,最基本的就是要建立在課程開發理念基礎之上。
4.2.1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內容設計
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使用的教材都具有明顯的學科屬性,其課程內容突出基礎學科理論的價值,而忽視實踐內容的安排。如果學校一味地按照教材的內容,被動地設置課程內容。那么就會陷入實踐技能培養與理論知識脫節的境地。因此,課程內容的設計必須要以能力為本位,以社會物流行業的實際需求為標準,以企業工作流程為基本模式,開展系統化的設計。重構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內容,突出新時期高職教育的先進性、實踐性、典型性等。
4.2.2 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設計
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體現,是新時期教師、學生角色關系轉換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要以行動為基本導向,選擇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方式。每一種方式要與實際的工作任務相結合,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無縫銜接。通過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的選擇等,來維護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組織與協調作用。幫助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獲取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從而適應該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4.2.3 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活動組織設計
以實際的工作任務為導向,能夠增加教W活動安排的針對性。減輕教學活動組織的難度。教師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的特點,選擇典型的、成功的物流企業發展案例為載體,配合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與技能、學校教育與社會職業發展之間的聯系。使得學生逐漸實現學生與工作者之間的角色轉換。
5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策略
5.1 構建有效的課程體系
在構建課程體系時,要充分考慮課程各個課程培養目的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的確定,取決于每個課程的難度,學生在獲得全面知識系統時的過程。一般情況下,課程的設置要按照難度從低到高,學生學習從概括到具體、從基礎到系統的模式。高職院校在設置課程體系時,要根據實際的需求進行安排,一個學習區域的內容可以劃分為多個板塊。根據學生知識獲取規律,將這些板塊分散在不同的學期內,可以按照從具體到系統、由難入深的模式排列。
5.2 課程內容的編制
在編制課程內容時,要充分結合該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例如,可以采用比較學習的方式進行編排。比較學習指的是學生通過不斷重復的步驟,來獲得專業知識技能,然后結合對不同范疇內容之間的比較,獲取更全面的認識。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課程內容的編制必須要與該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相一致。
5.3 設計學習情景
學習情景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所接觸的完整的工作過程。設計學習情景之前,必須要充分了解各個情景對技能培養的價值,以及各個情境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來說,在初始時期,無論設置何種學習情景,都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學生逐漸掌握比較學習的能力。通過在多個典型工作情景的學習中,運用比較學習的方法,逐漸掌握了咨詢、決策、計劃的技能。在下次的學習中,反復地對這些技能進行運用、檢測,學生不僅能夠完成該學習領域范圍內的理論知識學習,還能獲得在工作環境內的實踐技能。
5.4 選擇有效的課程載體
為了實現學生學習的具體化,保障學校教學內容開展過程的系統化,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改革必須要選擇創設學習情景的載體。使得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技能之間,實現無縫銜接。在打好專業知識基礎的同時,獲取更強的工作能力。載體是規定學習情景設置范疇的基本依據,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在設計載體時,要充分考慮載體的可操作性、可替代性、可遷移性等。這些性質全部都具備的載體,才能充分發揮課程內容設置、情景創設的重要價值。
6 結語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開發是當前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課程建設的新思路,它能夠將學習情景、課程體系改革、課程內容安排融于一體,以培養專業型、實踐型人才為基本導向。物流管理專業在課程改革的過程當中,需要通過工學結合的模式,來實現實用性人才的培養任務。因此,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教育工作者及相關研究者,也要從這些方面出發。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該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課程設置內部的整體性、系統性,來設計更加完善的課程內容。
參 考 文 獻
[1] 馮梅,吳細剛.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微博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長江叢刊,2015(22).
[2] 李強.基于“學賽一體化”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開發研究[J].知識經濟,2016(04).
[3] 施學良.基于工作過程的五階段實踐教學體系探索――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0(01).
[4] 王秀繁,矯利艷,王煦.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開發與實施[J].現代交際,2010(07).
[5] 朱慶偉.關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0(15).
關鍵詞:物流學課程群;工商管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3-000-02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不斷地增加,培養工商管理類國際化人才是當前人才戰略的重要內容;同時,物流行業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化發展進程,也驅動著我國工商管理類人才向著具有物流知識與技能的人才方向發展。因此,高校培養出國際化人才是一種必然趨勢,國際化人才掌握物理管理基礎知識與技能,同時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
二、物流學課程群的內容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能夠占有的市場份額是有限的。當企業能夠占有的市場份額達到一定限度而不能再擴大、利潤不能再增長時,會發現降低在企業成本中占據相當高比例的物流費用就等價于提高了企業的利潤。所以物流管理也被稱為第三利潤源泉。
物流學課程群是指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以《物流學》為基礎的,對受教育對象相同、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相關性和重復性的課程群體,通常包括《物流學》、《物流運籌學》、《運輸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等相關課程。
三、工商管理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一)國內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目前,很多高校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如北京大學按“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清華大學改革單一的工程專業化的教育體系而成為兼容工程專業、人文、經濟、管理和環境等內容的綜合教學體系,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復旦大學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求創新”的要求,按文理大類在全校實施基礎教育,目的是培養通才型、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廣州大學實行“學科基礎平臺+專業特色模塊”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精神和就業競爭力;武漢大學推行“通識教育”,以培養新型復合型人才;上海外國語大學著力建設復合型專業,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國際化外語人才。從這些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我們可以看出人才培養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能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需要高素質
人才。
國內各財經類和外語類高校對培養應用型國際化商務人才的實踐情況比較普遍,但是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并不多見。少數高校,特別是重點高校依托學科專業優勢,積極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取得了較好成效。其人才培養模式建構的主要類型可以歸納為:第一,中外高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如武漢大學的中法經濟學、文學雙學士學位試驗班,中法合作法語-法學雙學士學位班等,這類模式多為綜合性高校采用;第二,“專業+外語”、“專業文憑+國際職業資格證書”模式。后一種模式是指本科在校生可參加類似日本精算師考試(IAJ)、美國注冊內部審計師考試(CI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考試(ACCA)等國際職業資格考試,如上海財經大學的“中英ACCA項目”,這類模式多為財經類高校采用;第三,“外語+專業”、“外語+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這類模式多為外語類高校采用。
從培養途徑上看,有“雙校園留學模式”、“國際交換生模式”、“海外畢業實習模式”、“國內本科生-國外研究生”模式等。有的高校傾向于多種具體模式的合并運用。
(二)完善工商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對策
1.明確工商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工商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能改變傳統人才培養過程,從而引起課程安排、教學組織評價方式的變化,適應新的培養目標。
工商管理專業國際化培養目標應包括:要有國際化的思維觀念和全球戰略眼光;要與時俱進,緊跟世界科技動態和經濟態勢,掌握符合國際化標準的工程規范和技術規范,能熟練運用外語,把握不同區域的文化、風俗、思維方式;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獨立的思考的能力,具有國際視野;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2.制定科學的工商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內容
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內容主要有教學國際化、科研國際化和管理國際化。國際化人才培養內容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高校培養內容有著一定的差異,如清華大學注重課程的國際化,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對于地方高校來說,由于條件限制多是走教學國際化的路子,即是說設置國際化的課程體系,通過師資的國際化,推動學生的國際交流和專業的國際合作。
3.教師隊伍國際化
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是保證國際化教育的最基本條件,是實現國際化教育的一條捷徑。首先,在觀念上加強教師的國際意識,獲得教師對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對學校國際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在師資構成上,采用引進外籍教師和合作辦學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國際化;第三,積極鼓勵工商管理專業教師赴境外進修、訪問、并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開發,支持本校教師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相關文章,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4.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并
國際化的人才要充分了解國際發展形勢,了解合作國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商業習俗,并精通該國語言,因此,學生需要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國際交流,例如聽取具有國際化背景的老師所授課堂,遠程參與國際講座,交換生制度,參與合作辦學等。
5.強調教學中的實踐環節。
目前,很多高校為了解決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開始提倡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目標,目的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針對市場需求,開設了新的教育模式如中外合作辦學,中外合作辦學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國際化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在培養過程中考慮學生到所學領域的國內外知名的企業參觀、學校邀請業界著名人士來進行講座、以案例教學的方式使學生掌握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實踐問題的能力。
6.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中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技術。
由于教育部沒有相關的政策來規范中外合作辦學,因此,遠程教育技術在國際化教育中應用的不多。遠程教育可以實現遠程的師生互動,節約辦學成本。國際化人才培養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開展遠程教育,這樣國內的學生也能接受到海外知名人士的遠程講座,便于國內外學生交流合作,從而使學生能接受國際化的教育資源。
四、物流學課程群在工商管理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一)物流學課程群豐富了工商管理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
工商管理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模式中,培養目標的合理構建是首要問題。在培養目標體系中,應結合中國實際,培養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流專業國際化人才,同時要結合高校實際和學科優勢,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物流管理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同時要充分借鑒其他高校國際化辦學的成功經驗,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國際化、高素質、應用型的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二)物流學課程群是工商管理類國際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培養工商管理類國際化人才,除了借助國際化的教學體系外,還要設國際化的課程。提高國內教師的綜合水平,依托國內教師開展雙語教學,或者開展遠程教育,接受合作學校的全英文授課,教材方面選用外文原版教材,增開具有國際化內容的課程,尤其是物理學課程群是實現國際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物流實踐教育可以加強創新人才培養
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依托物流實驗室打造的以實踐和創新為依托的物流學課程群,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物流學課程群實踐教學形式要走向多樣化,如案例教學、社會實踐教學等。社會實踐可以通過國際化合作辦學方式進行,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培養師資隊伍,并通過校企合作,由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物流相關的大賽,使得學生提升實踐能力。
五、結論
由于企業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不斷地增加,使得高校開始探索通過聯合辦學、校企合作等方式來培養工商管理類國際化人才。而物流學課程群不僅可以豐富工商管理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工商管理類國際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可以加強人才的創新能力開發和培養,在工商管理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懿.我國高校國際化人才教育的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9).
[2]劉正良.發達國家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