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4 03:03:27
序論:在您撰寫職業道德培養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護士形象護士給患者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儀表和舉止,整潔的工作服飾、溫婉大方的儀態舉止、從容樂觀的微笑不僅能彰顯護士的文化修養和人格魅力,更能瞬間拉近患者與護士之間的距離,當患者見到衣衫不整潔,或穿著高跟鞋,走路踢踏作響的護士時往往會產生抵觸情緒和不信任感。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必須具備衣冠整潔、舉止大方、樂觀從容、態度熱情、具有親和力等要素。這些要素的具備不僅可以使患者有賞心悅目之感,更能散發出一種穩重、可信的魅力,增強患者的信任感。在對患者的護理中,要做到“以人文本,尊重生命”。護士對患者的一句問候、一聲囑咐甚至是一個贊賞的眼神,都能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莫大安慰與鼓舞,使他們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的幸福感,患者的抵觸情緒和不良情緒也就自然被化解掉了,對患者的疾病康復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1.2護士的語言修養語言是做好護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護士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藝術修養,提高交流技巧。比如對不同的患者應使用恰當的稱呼,強調語言的通俗性、文明性、禮貌性。但通過臨床觀察,僅僅強調語言的內容并不能完全達到好的交流效果。在臨床工作中要求護士不但要說而且要會說,7%言辭、38%聲音、55%體態語言被認為是最完美的語言表達方式。應該把這完美的表達方式應用于語言交流中,使護理工作事半功倍。俗話說“語言能治病也能致病”,在與患者的溝通中,護士一定要注意語言的使用,一句不當的語言甚至有可能導致患者心情激動,加劇病情的惡化。護士在與患者溝通的時候,語言語氣中要表達出一種樂觀、從容的精神面貌,幫助患者解除思想負擔,增強他們戰勝病魔的決心和信心。護士在與患者交談的時候,要雙目直視對方,而不能左右閃爍,要認真傾聽的患者的講述,要讓患者感受到你是真的在關系他,而不是在敷衍他,由此獲得患者對護士的信任,以便幫助護士和醫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與精神面貌,做出正確的治療判斷。
1.3心理素質和政治素質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首先要熱愛本職工作,有奉獻精神和尊重病患的專業素養。護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還要善于觀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心里活動,熟悉患者的情緒起伏,如此才能針對患者的個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步驟。護士首先必須是尊重患者、尊重生命的。護士要養成自覺培養自身職業素養的意識和習慣,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任何情況下都不因個人的情緒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情緒。遇事要不急不躁、時刻保持樂觀、從容的心態,臉上時刻掛著笑容,給患者以親切感和安全感。護士的職業道德與人道主義信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面對一個口不能言的患者的時候,護士是否還能向對待普通患者那樣細心、細致、熱情、周到,都取決于護士的人道主義觀和職業道德觀。
1.4精湛的技能及敏銳的觀察力一個護士要更好地完成任務,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學習“三基”理論,掌握各項技術操作規程,能夠及時發現患者心里活動的變化,并采取及時有效的行動,以緩解和消除患者的心里壓力。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鉆研業務的科學精神、豐富的臨床經驗。要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在醫生在制定醫療方案時,提出可靠的建議。
2培養護士良好的職業道德
2.1教育護士應具備的起碼的職業道德學校應專門開設人文、社會等學科,對護士的職業道德進行專題教育。進入臨床的護士,應進行“慎獨”精神教育,如:有的護士編造生命體征、護理記錄、不按照分級原則巡視病房、隨意簡化護理操作規程等,強調這種錯誤行為的危害性。
2.2注意培養護士的道德行為習慣道德才是護理工作的基礎,規章制度僅是護理工作中的約束與管制。結合工作實際,一個時期可重點抓一個問題,定期講評,開展有護士、醫生、病人及家屬相關行管后勤科室參入的各種評先評優,護理服務電話回訪等各項活動,天長日久的陶冶,培養出護士良好的專業品格。
2.3加強對護理工作的領導,迅速改變現狀我國目前的護理行業各種教育和考核機制還不夠完善,關于護士道德的職業規范的實施也沒有取得良好的進展與成績,政府和醫院應加強對護士的道德建設,加強對護理工作環境的轉變,改善護理工作的生產環境,明確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努力發展護理專業。
3總結
論文關鍵詞:職業道德行為養成;培育期;定向期;就業實踐期
在21世紀,人才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只有高素質的勞動者才能生產出高質量高水平的產品,提供高質量高層次的服務。那么,這一切取決于什么呢?我想莫過于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是職業道德素質的表現,是從業者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事業獲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提高綜合素質。人的綜合素質是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變動性的整體,各個因素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欠缺,都會造成人的整體素質的降低。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注重培養自己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人生的價值。
一、高職大學生就業現狀
1.供過于求。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為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為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大學生的數量都是供過于求。
2.缺乏勝任力。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企業是非?,F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并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F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干,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后的新的發展。而大學生沒能在這一轉機中受到青睞,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后,不具備相關工作的勝任力。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對大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的反思也愈發深刻。學校也在積極尋找教育改革途徑,雖然每個學校每年都在做著就業率統計和報告,但是有些學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經在好幾年前就開始了,比如在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等好幾年前就成立了實驗室,引進了實訓的教學模式,并建立有自己的實習工廠,現在又在積極探討本身引進企業的教育產品和模式。企業首要考慮的不是職業道德行為教育問題,卻間接地促進了職業道德行為教育的改革和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應該說已經開始思考教育本身的問題、解決途徑和自身的價值了。企業一開始考慮的是如何能獲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勝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業在相關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養班,按照自己企業的要求和實踐培養大學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業工作,比如機械工程系的遠大班、中聯班、博世班等。這是解決目前問題的途徑之一,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實踐。問題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決問題的過程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各個角度,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側重點,逐步來解決這一問題。
二、高職學校教育中不同階段的職業道德行為養成
1.打好基礎。為職業道德行為養成做準備
順利就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長期規劃。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需要大學生們在大一學期間就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大一是“培育期”,學生應多與學長進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來想從事職業的情況,利用網絡進行輔助學習。
在各類招聘會上我們可以看到,對于高職高專類畢業生企業普遍表示更欣賞他們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務實的工作態度據了解,參加招聘的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包括著名的房地產集團、酒店、IT行業等等,顯示出民營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渴切。而且在今年,企業“人才高消費”的觀念有所改變,有不少企業就表示:“能用大專生,就不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边@說明,學得一技傍身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正逐漸以過硬的專業技能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企業也開始轉變用人觀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學歷,而更加推崇“實用的才是最好的”擇才理念。
因此,大一時期最重要也是最實際的事就是要端正學習態度,不要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每學期為了考試而學習要知道我們現在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是為了今后就業打基礎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大一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要在職場上擁有過人的實力,必須擁有堅實的基礎知識,為最終的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打好基礎。
2.扎實專業知識基本功,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是形成良好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基石。
大二為“定向期”,學生應考慮未來是繼續深造還是就業開始嘗試兼職和社會實踐活動。我院推行一張文憑多種證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希望學生積極通過英語和計算機相關證書考試,在畢業時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
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在招聘會上,參加應聘的人成千上萬,用人單位憑什么選擇你呢?在同等學歷下,你怎樣才能脫穎而出呢?那就要懂得展示自己的優勢,展示別人沒有而你擁有的東西。作為大二的學生,不妨利用業余時間,根據自己對職業生涯的規劃,根據自己的興趣培養一項專長。它會為你今后就業增加一項砝碼。
3.要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特別是動手能力培養是養成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關鍵。
1.就業態度消極、挑剔。
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后發現,大多數學生不愿意被分配到車間去,不愿意到生產一線參加工作,認為流水線上工作簡單、重復、枯燥,不體面,而且累人。他們認為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車間工廠工作會是一種浪費。他們相信自己是管理人才、高薪人才,覺得一線員工的工種和工資不能詮釋自己的價值。因此,他們在離校工作前挑剔單位,在工作后頻繁跳槽。沒有穩定的工作,經驗也就相對減少,試問哪家公司會試用頻頻跳槽的員工。在選擇就業方面一定要慎重考慮,因為一份工作給自己帶來的不僅僅是利益收入這么簡單。這其中還包含了人脈和知識。沒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自身是學不到什么東西的。所以在臨近畢業時一定要慎重選擇,這關乎自己的將來。
2.缺少擔當和使命感。
筆者今年擔任《哲學與人生》這門德育課,在授課到第四單元“順應歷史潮流確立崇高的人生理想”這一章時,為了避免說教,特地把這章設計成講座,和學生們談青春,談家庭,談青年的責任。學生更多的是在談抓住青春,及時行樂,利用青春好好戀愛。當然這些都是青春的內容??墒钱斘彝耙郧啻褐覄摻ㄇ啻褐彝?、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引導時,課桌上多了些趴著想休息的臉龐。課后和他們交流年輕人的擔當,他們居然說:這太遙遠,老師你想多了。當然,現在的社會是進步的。思想也是進步的,可是這并不能代表我們的思想被束縛。學生這樣想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在跟著時代在進步。不管是在哪方面都是引領潮流的??墒?,他們這種缺少擔當和使命感對以后的人生價值觀是有直接影響的。
3.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
現在高職院校的孩子大都是“90后”,這代人的獨生子女特點,讓他們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獨自占有,不愿與人分享。一切向錢看,不具有團結協作精神與意愿,只想到自己的前途,卻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前途和社會、集體團隊是成正相關的關系。這樣在以后的社會經驗中他們會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團結是團隊中比較重要的成分。缺乏合作精神這會使很多事情往多方面發展。只有在體會到團隊精神后才能做得更好。
4.貪圖輕松,怕吃苦,缺乏敬業精神。
筆者所在高職校,多數學生來自城市,大都有著比較富裕的家庭,沒有吃過苦。他們不了解,也不愿意去多想生活的不易,活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對于外界的新鮮事物吸收得很快。加之在全球化、市場化大潮帶來物質豐盈的同時,他們也被這種大潮帶來的另一方面諸如更看重物質,怕吃苦,樂于享受,惰于努力等消極思想所裹挾。在與用人單位交流溝通后,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學校、企業都認為:經驗、知識以及能力都是可以在工作與實踐中逐漸培養和慢慢積累的。不怕招聘到的學生技術差,就怕招聘到的學生道德素養低。他們可以沒有很多的社會經驗,可以從零學起,但是必須要有踏實肯干的精神,肯學習肯吃苦。然而現實中職業院校的學生生活在沒有升學壓力的環境中,有不少學生確實放松了對自己品德修養的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進行強化。
二、黃炎培先生有關職業道德的教育思想
黃炎培先生把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進行了概括:“敬業樂群”、“勞工神圣”和“金的人格”。
1.敬業樂群。
敬業樂群是指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在工作中盡善盡職、有所作為,有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追求,同時還要具備高尚的情操以及團隊精神。我們在工作的同時能給身邊的同事帶來方便。這對自己沒有壞處。反而能夠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樂趣。我們在幫助別人后當自己有困難時別人也是樂于幫助我們的。
2.勞工神圣。
黃炎培先生將職業院校的?;斩椤半p手萬能”的圖案。他將“勞工神圣”的思想貫穿于多年的職業教育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平等意識和尊重勞動的品質。在工作和生活當中。“能者多勞”這句話是真實存在的。做的事情多,收到的回報就多;做的事情少,自然就不要抱怨沒有回報。這都是成正比的。自己懶惰是得不到什么的。只有付出之后才能有收獲。
3.金的人格。
黃炎培先生始終秉持把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格培養放在首要位置,要求院校學生“人格完整”,要求學生時時刻刻在高尚純潔的人格、博愛互助的精神、俠義勇敢的氣概與刻苦耐勞的習慣四個方面中進行人格修養。同時還教育學生“名,吾所不求;功,吾所不爭;將吾整個生命,完全獻給我國家、民族生存工作上”。
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思想培養的方式方法
1.“敬業樂群”職業道德的培養。
首先,學生自身要做到學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要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一方面,所學專業是解決生計的手段。另一方面,學好專業知識與技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是有益于服務民眾和國家建設的目標的實現。許多高職學生在入學時對所選專業根本不了解,進校學習后發現已選擇的專業自己并不喜歡,由此就產生了抵制學習,放縱玩耍的惡行。因此,面對剛入校的新生,學校相關專業人員要做好專業宣講,及時地引導他們樹立對專業前景的憧憬和自信。從職能部門來說,要會同班主任,開展系列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未來要從事職業的社會價值和職業成功的方式、路徑。為此,可組織行業勞模開展講座,讓優秀的專業畢業生進行交流,使在校學生都能認識到在現實的工作中,自己所學專業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專業崗位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本專業成功的可行性,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從德育課角度來說,德育教師要利用課程內容,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個性,制定有效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使他們確定自己未來的就業目標。從家庭角度來說,需要督促學生堅持理想,嚴格執行自己的職業規劃。其次,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F實中,成就卓越的公司企業都認同敬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都有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而這些優秀的企業文化聚合了員工的智慧和力量,促進了企業的良性發展。同時,還要加強院校教師的師德修養。相關部門要把教學督導工作做到實處,把一些教師從職業倦怠的現狀中喚醒,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榜樣,讓教師敬業奉獻、勤業吃苦的精神和行為照亮學生。再次,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生要正確開展自己的人際交往,正確對待與教師、同學、同事的交往,要懂得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建立對朋友積極的情感反應,要懂得欣賞他人,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要善于團結合作,懂得眾人拾柴火焰高。
2.“勞工神圣”職業道德思想的培養。
首先,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要讓學生明白職業平等、尊重勞動。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對學生的道德熏陶。如:對勞動之星的宣傳,用主題班會的形式讓校園保潔阿姨談工作;制定全員美化校園周,讓領導、教職員工和學生都參與到流汗的勞動中,打破以前的領導走過場,老師一旁背手指導的不示范的狀況。其次,雖然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都生理成熟,但是心理上還是不夠成熟的。這些行為主要表現在心理上承受的壓力和情緒上不易控制。其主要原因是他們人生中缺少目標和理想,自身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是很明確。所以自身的條件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在學生的日常生活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有交流。要提醒他們認識到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有足夠的信心去面對自己的未來,要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樹立良好的心態,要積極向上;同時還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對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監視作用;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面對自己的未來,要有承受挫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培養堅韌的意志。
3.“金的人格”職業道德思想的培養。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已為古今中外所共識,歷代教育家曾經有過精辟的論述。比如,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皩W而不厭,誨人不倦?!薄肮院穸∝熡谌?!”;唐代韓愈,還專門著有《師說》一文,指出教師三大任務是“偉道、授業、解惑”;十七世紀捷克著名教育理論家夸美紐斯強調教師應是道德卓異的優秀人物,要無限熱愛學生,反對學校中使人變得呆笨的棍棒紀律;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這些論述體現了對教師職業道德作用的重視。
“學高信為師,身正堪稱范”。學生時代正是世界觀、品質、性格形成階段,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時,這個時期的學生又具有“向師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通過他們的眼睛在心靈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著無聲無息的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動,為學生樹起前進的旗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種。
面向21世紀,中國正在進行著一場全面深刻的社會改革。時代要求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一代有創新能力,能自主學習,全面發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這一點,對于跨世紀教師的素質,特別是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勝任21世紀教育發展的要求,就必須切實加強師德建設,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要高度重視師德教育
首先,必須旗幟鮮明地把師德教育納入學校重要工作日程。根據《武漢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結合本校的實際,提出師德教育的具體要求,做到目標明確,措施具體,結合不同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點,務求實效,使師德教育經?;⒅贫然幏痘?。其次,要把師德列入教師的崗位責任制,定期檢查和考核,對涌現出來的師德高尚的先進典型,大力予以宣傳、表彰;對品德有缺陷的教職工,要加強教育、幫助,促進全體教師更好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把師德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積極引導教師學習理解《武漢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下簡稱《規范》)
通過對《規范》反復深入地學習,使教師從自身所肩負的歷史重任的高度,認識什么是教師職業道德,明確《規范》是黨和國家對教師應該具有的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其核心是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提高教師遵守《規范》的自覺性,使教師聯系工作、生活的實際,深入了解《規范》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把《規范》作為指導自己行為的準則,進一步強化師德教育。
三、學習師德榜樣,鑄造一代師魂
師德榜樣具有無窮的力量,如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的高尚師德,一輩子也忘不了,時時激勵著魯迅先生去英勇戰斗。教師要將自己的師德水準不斷提高,就要以優秀典型為榜樣,勤于學習,虛心學習,善于學習??蓪W習的榜樣非常多,首先要注意從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營養,比如陶行知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要主動了解他們的事跡,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升華自己的師德境界;其次,也要學習優秀教師的榜樣,在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成長起來了一大批優秀教師,他們的教育實踐和先進事跡,生動地體現了新時代教師道德的嶄新特點。要通過聯系自己的實際,找出差距,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他們的感人事跡,提高師德認識,激發師德情感。
四、堅持他律與自律并舉,重在內化
[論文關鍵詞]新聞教育;職業道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新聞事業突飛猛進,生機盎然,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青年才俊,“新聞記者”成為許多青年學生向往的理想職業。伴隨著新聞行業的迅猛發展,全國各類大學開辦新聞傳播專業的熱情也是一浪高過一浪。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7年底,我國高等院校中新聞與傳播學類專業點已經接近700個,在校生l3萬多人,每年畢業的學生則高達3萬余人。我國新聞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直接導致了新聞從業人員結構的較大改變。有關資料表明,截至1983年底,全國設有新聞專業的高等院校只有l4所,在校本科生1482人,研究生103人,共培養新聞專業畢業生5200多人。其中分配到新聞單位的約3000人,僅占當時新聞從業人員的1.2%。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當時高等院校新聞專業畢業生對新聞業的影響是很小的。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我國新聞教育事業開始飛速發展。1997年上海廣播電視媒體從業者的調查結果顯示,其學科背景為新聞傳播學的占到30.6%,而25歲以下的年齡組中,比例更是占到了45%。另據對2002年上海新聞從業者的調查,有新聞傳播學教育背景的從業者已經占總人數的49%_2??梢?,具有新聞傳播學背景的大學畢業生已經成為新聞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充分說明這些學生在大學階段的教育背景會直接影響新聞事業的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高校新聞人才的培養必然會帶有強烈的時代色彩。為了使自己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更有競爭力,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上手快、高效率、多技能、新科技”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就成為各新聞院系的共同選擇。于是,各院系在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上煞費苦心,而在人文教育方面卻不自覺地停下了腳步。高等教育緊跟社會經濟及科技發展的步伐,及時與經濟社會接軌與生產企業溝通完全必要,但如果完全由過去的“象牙塔”轉變為社會的“服務站”,過分偏倚社會價值而忽視個人素養,這種模式很顯然背離了高等教育的精神,其潛在危機將很快暴露出來。綜觀目前新聞教育,由于多年來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缺失及完整人格塑造的忽視,已經給媒介自身和整個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危害。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新聞從業人員角色意識差,職業道德嚴重缺失,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聞品質和傳媒形象,成為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針對這些問題,高等院校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已有的倫理道德規范,還要充分研究由于社會發展而引發的倫理道德規范的變化,適時提出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新的倫理道德規范,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高等院校要在新聞職業道德教育中扮演主角,發揮更大的作用。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一、充分認識社會現實對新聞教育在倫理學方面的挑戰
隨著傳媒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傳媒的形態無時不在發生著變化,同時,新的傳播媒介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對于網絡傳播這樣一種發展尚未定型,尚有諸多不確定性存在的傳播形態而言,與之相連的新的教學內容的開拓更是富有挑戰性的工作。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開設了《“網絡社會”中的責任:今天和明天的新聞倫理學》作為研究生選修課,他們認為,因特網正成為日益重要的傳播媒介,然而大量有關資料表明,對于網絡空間不負責任地濫用的現象相當嚴重。而今日的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將是未來的新聞傳播學界與新聞傳媒管理的骨干力量,他們必須認清網絡使用中的社會責任問題,學會對有關問題作出正確的道德選擇和評判,學習制訂相應的決策、規范,以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必須學會接受因特網帶給新聞職業道德的挑戰并研究制定相關的傳播政策。
二、加大新聞倫理和道德課程的分量
我國的新聞倫理和道德課程開設較晚,從1980年代,一些大學的新聞理論課或新聞業務課才開始以專題或者專章的形式講授新聞職業道德。到1990年代,這種教育有了進一步發展,一些大學的新聞院系開設了新聞倫理道德課程,系統講授新聞倫理道德,從而結束了我國大學新聞院系未開設新聞倫理道德課程的歷史。雖然有了相應課程,但是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并沒有作為一門重要課程而被納入專業教學課程體系,許多院校把這一課程列為選修課,有的院校甚至根本就未開設。反觀一些新聞業比較發達的國家,他們大都十分重視大學階段的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美國大學的新聞院系在20世紀20年代就開設了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課程,例如1924年出版的納爾遜·安特寧·克勞福德著的《新聞倫理學》就是大學一個學期的新聞道德課的基本課本。
我國高校的新聞院系應該充分認識到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把新聞倫理和新聞職業道德課納入專業課程體系,并且列為學生的主干課程,使學生清醒地意識到,學好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是從事新聞事業的必要條件,只有打好了道德基礎,才有可能做一個合格的新聞人。前幾年,新聞界廣泛開展的新聞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教育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新聞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而高校新聞院系承擔著培養未來新聞從業者的重要責任,應使在校新聞學子打好政治理論根底和職業道德基礎,為新聞單位輸送合格的新聞人才。
三、注意教學內容的通用性與前瞻性
在新聞職業道德教育中,應能覆蓋一些帶有前瞻陛的問題。如在網絡傳播中有很多倫理道德問題都還沒有定論,像“網絡空間中的隱私權問題”、“對取自網上并用于新聞報道中的信息的核實”等問題,在日常的工作中都會遇到。如果在教學中,把這些問題融人對新聞傳媒業具有通用性的新聞道德基本原則之中,如遵守有關法律、不侵犯公民隱私權的原則,堅持新聞真實性,防止新聞失實,反對以訛傳訛的原則等等,則會對學生有莫大的幫助。
新聞倫理學教育內容中通用性與前瞻性的平衡,有助于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深刻認識新聞職業道德規范并懂得如何在不同的傳媒環境中奉行新聞道德原則的高素質的新聞人才。雖然新媒介的發展及其介入新聞傳播活動在新聞行業的倫理道德中引入了新的問題,但是新聞倫理道德的基本內容,仍然是闡述新聞傳播工作的社會責任、社會義務與道德要求,提供調節新聞傳播活動中的道德關系,規范新聞從業者職業行為的道德準則,其基本原則是具有穩定性的,并且是探討與網絡空問有關的新聞倫理道德問題及其對策的基礎。
四、強化新聞職業教育
新聞職業道德教育要從傳授基本理論知識人手,從講清道理人手,給受教育者打下良好的新聞職業道德理論基礎。實踐證明,新聞從業人員只有掌握了新聞學的系統知識與理論,才能對新聞職業道德的諸多問題有較為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才能在職業生活中自覺地履行道德義務與責任。我國的傳統新聞教育囿于能力教育模式,偏重新聞操作技能的訓練,對新聞學的基本內涵、基本理念的教育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卡萊教授的文章《新聞教育錯在哪里》提出了新聞教育的三條原則。他強調,新聞學是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新聞教育應當重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理念和職業素養;不能把新聞簡單地等同于傳播和媒體;不能把新聞學同廣告學、傳播學、公共關系學等相關學科相混淆。新聞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要讓學生掌握這些基本理念,真正弄清什么是新聞,什么不是新聞;弄清新聞事業的宗旨、任務和職責是什么,什么是新聞事業應當做的,什么是新聞事業不能做的;弄清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特征和職業素養是什么,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等等。
五、言傳身教,率先垂范
論文關鍵詞:職校學生;養成教育;策略
職業教育培養具有專業職業技能的初中級人才,其發展如何,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落實,關系到將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進程,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精神面貌,是經濟和社會的真實寫照。因此,應加強職業學校養成教育的力度,培養高素質的中職人才,將道德素質滲透到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當中。
一、養成教育的含義
“養成教育”就是從行為訓練人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質的教育。(養成教育包括各種習慣的培養,如培養良好的做人習慣、處事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等。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而繁雜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通力合作來完成。養成教育不僅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作風規范教育,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教育,也要具有職業學校的特色,即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道德規范,將職業素質與道德規范相融合,加深對所從事職業的感情,提高專業技能和職業適應性的教育。
二、加強職校學生養成教育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人世以來,世界范圍內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的改變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各種新文化、新事物鋪天蓋地地襲來,它在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無疑會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特別是給青少年的身心帶來嚴重的影響。網絡傳播媒體的發展,讓許多沒有實際價值的信息不脛而走,使許多青少年在信息的洪流中喪失自我,成了典型的“游戲迷”、“網絡迷”。西方文化及一些傳媒網絡帶來的一些有害信息,吞噬了青少年單純而天真的靈魂,使其淪為時代文化下的犧牲品。許多青少年的價值觀發生了扭曲,他們張揚個性,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日趨“功利化”和“以自我為中心”,這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建立一種有效的養成教育模式。
(二)家庭因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獨生子女的時代已經來臨,這使得青少年在家中儼然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家長的過分嬌寵讓孩子變的任性、刁蠻,遇事不冷靜,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嚴重阻礙了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家長離婚現象也很嚴重,單親家庭對于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使孩子的感情世界呈現“真空”現象,助長了青少年的暴力傾向,也加劇了青少年犯罪的頻率。在教育方式上,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家長往往感到就業壓力的嚴重,因此對孩子傾向于知識教育而忽略道德教育,使得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變得日趨“功利化”,對孩子的養成教育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道德養成的重要場所,對學生的影響最直接也最具體,但是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用傳統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來應對新時期德育建設提出的挑戰已難以解決問題。一切為了學生的就業,重視專業知識而忽視道德教育,或干脆采取道德灌輸和道德說教的方式,把德育的任務完全交給德育課的老師,把德育任務的執行完全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刻的去分析養成教育和學生之間的彼此關系,缺乏對學生心理教育的認識,只是利用外界的校紀校規、懲罰這些硬性措施,而不能從根本上去貫徹道德教育。這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和反感,不利于學生道德教育的實施。
(四)學生自身因素
中職學生仍屬于未成年群體,他們自身不成熟,容易被一些表面看起來新穎的事物所吸引,而缺乏一定的辨別力。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差,自我評價能力也很薄弱,很容易導致學生的理想和實踐的脫節,進而導致學生從高度的自尊轉向盲目的從眾。他們的情緒也不夠穩定,容易失落和迷茫,容易開心和憤怒,也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從而導致一些錯誤和過失行為的發生,誤入歧途。因此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從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著手,促進養成教育的形成。
三、職校學生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表現
(一)道德認識不足
有的學生是非不分、善惡不明、缺乏公德心,破壞公物等,完全不顧及學校的道德行為規范。集體榮譽感差,拒絕參加集體和學校組織的活動。攀比成風、物質至上、極端的拜金主義,這種金錢至上的思想往往驅使他們不顧一切后果去偷竊、搶劫別的同學的錢財。誠信嚴重缺失,借書不按時還,把書上有用的內容隨手撕下來為己所用,等等,還常常對教師和家長撒謊,嚴重阻礙了學生養成教育的實施。
(二)道德情感淡薄
受社會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職校生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有的甚至已經發生了扭曲,淡薄民族感情,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對于西方的一些文化主流盲目地跟風和崇尚,張揚個性,注重潮流。對美的含義的理解也已經完全的扭曲,重視外在,而忽視內在修養的提高。缺乏責任感、缺少同情心、不夠關心困難同學,對于一些救助生病同學的捐款活動,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不注意與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完全把自己封閉起來。
(三)道德意志消沉
有的職校學生因為成績差、基礎差,覺得自己是應試教育的淘汰者,沒有資格和順利升入高中的學生競爭。一直以來也從未得到過老師的贊許和肯定,學習上缺少動力,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及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和挫敗感,抗挫折能力相對薄弱,自控性也不強,無故的曠課,試圖渾渾噩噩的混日子。因為身心發展不成熟,道德行為意志薄弱,常常因為興趣和好奇,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失去正確的行為,導致自我方向感迷失、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認同感降低,因此而陷入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中,過早的抽煙、酗酒,有的甚至靠來麻痹自己從而導致各種道德失范和道德犯罪。
(四)道德行為散漫
職校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受到家長的過分溺愛,生活習慣很差,自理能力也不強,有些維修家電專業的學生,卻完全不會操作日常電器。有的任性驕縱,遇事不冷靜,性格暴躁,遇事動怒,自我約束能力差,打架斗毆現象嚴重。紀律觀念淡薄,無視于學校的規章制度,不屑于別人的批評教育,自我感覺良好,報復心理和逆反心理嚴重。有的受到社會不良團體的影響和誘惑,拉幫結派,注重江湖道義和哥們義氣,在校園里任意妄為,蓄意破壞公物,甚至走上了青少年犯罪的深淵。這些不僅破壞了學校的正常秩序,更影響了職校生養成教育的形成,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四、職校學生養成教育的對策分析
(一)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
1.在各門專業課中滲透德育內容,體現職業道德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素質的高低關乎著未來社會的發展,德育工作作為學校的重中之重被提上日程。學校應加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各種道德情感的培養,德育的培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要將德育的精神滲透到所學專業的各門學科中來。在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不能“為了德育而德育”,從而導致本末倒置。對于職業學校的德育培養,要更加體現職業特色,將職業指導、職業理想與德育相結合,提高學生對于職業的認識,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加深對于未來所要從事職業的感情,養成職業道德所要求的行為習慣,從而激發其全面提高德育素質的自覺性,達到德育培養的效果。
2.堅持以人為本,實施和諧德育
德育的培養并不等同于“道德灌輸”和“道德說教”,這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和排斥心理。要充分認識到德育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要以學生的道德主體性為特征和目標。學生不是“道德的容器”,想填充多少就填充多少,而是具有獨立人格和自主選擇能力的個體。道德的培養是學生自覺探索、不斷建構、從而達到自主自覺的過程。德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以促進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批判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慧為目的,以任何一種道德教條向學生進行灌輸的做法,都會阻礙學生道德的養成。要以人為本,利用主題班會、課外活動、辯論會、黑板報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正面的疏導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完全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達到對學生德育的培養。
3.加強德育工作隊伍的建設,增強德育實效性
德育工作的落實是全校德育工作者的共同責任,而并不只有德育課的任課老師來擔當,應該建立一支從校長、校團委、科任老師到后勤工作人員的合作化和正規化德育隊伍,共同將德育精神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來。新形勢下,社會的變遷對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對德育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要認真貫徹新的德育精神和內容,在道德上、政治覺悟上、思想上、生活作風上自覺提高,并努力學習從事學校德育工作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跟隨時代的步伐,認清形勢的需要,達到與新的德育精神一致的要求。要求真務實,決不能把上級傳達的文件精神靠每周幾次的例會而敷衍帶過,校長要首先帶頭學習,給全校師生樹立典范,并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特別是一些管理條例來幫助管理工作的實施,加強對班主任的指導工作,實施德育激勵體制,要求全員相互協作,相互監督,相互評價,并將德育表現與年終獎勵相互掛鉤,激發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特別是班主任,因為其與學生團體接觸最緊密,影響最直接,其德育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德育養成,對其的工作表現,學校應給予足夠的鼓勵和重視,從而推進德育工作更好的進行。
4.加強職校的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中職生的養成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學校,學校要努力為學生創造一種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學校中沐浴到知識的陽光,呼吸到清新的人文空氣,在和諧中互助友愛,加強自我認知和自我修養。除了具備教學樓、圖書樓、實訓基地等一些必要的基礎設施外,還要具有職校的特色,加強與企業的校外合作,組織參觀校外活動,使學生了解未來所要從事的職業特點,加強對其的了解,培養對其的熱愛。學校也可邀請企業的專家到學校進行一些課程的講座,從而將企業的精神融人到學校的精神中來,塑造具有職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學校也要多組織一些文娛活動和體育活動,活躍校園氣氛,并鼓勵學生踴躍參加,提高他們的自我認同感。校園廣播要發揮積極的媒介作用,將校外優秀的社會文化,及時傳播到校內,增加學生的閱歷和知識量。學校要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清除不良文化對于學生的影響,搭建校園資訊平臺,開闊學生的視野,全力為學生打造一個和諧的校園,促進學生的養成教育。
5.加強對職校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職校生大都處于十五六歲,是人生階段一個發展極不穩定的時期,他們的身心都還不成熟,極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影響,容易產生各種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對社會、對人事容易產生一種極端和偏激,這對他們的發展造成了很不利的影響。學校要加強對于學生的心理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特別是班主任,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和學生一起,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給予跟蹤指導,要用心去與學生交流,只有打開彼此的心扉,給心靈的土壤灌溉愛心的雨水,才能使心靈的嫩芽茁壯成長,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問題。職校的學生大多都曾在應試教育中受挫,他們會自卑、會厭學、會對生活和學習失去信心,缺少動力,老師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和指導,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一旦學生犯了錯,也不能采取懲罰措施,要從心理上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打開學生心理的缺口,用愛心,關心加上耐心去融化學生的心理障礙。
(二)發揮家庭的基礎作用
1.家長應更新教育觀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家庭在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品德教育、勞動教育、智力開發等方面起到了不同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獨特作用。在學生的養成教育中,家庭更是擔當了重要的角色。中職生仍處于未成年階段,在生活上和經濟上都沒有獨立,仍然需要父母的扶持和幫助,在生活和學習習慣上仍然離不開父母的指導。但有的家長卻以為,孩子一旦人了學,這些責任都是學校的了,父母可以落個清閑了,于是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而只是在經濟上給孩子最大的支持,對孩子嬌慣溺愛,這種過分的寵愛在無形中給學生的養成教育造成了反效果。并且多數家長認為,只要成績提高了,學到知識了,可以輕松的就業了,目標就達到了,并不關注孩子道德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家長對此應該轉變理念,中職學生的養成教育離不開家庭的教導,無時無刻不能放松對孩子的教育,將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任務一以貫之。
2.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十五六歲是一個叛逆的年齡,在這一階段孩子的心理是復雜而多變的,特別是一些單親離異的家庭,更是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家長要及時彌補孩子心靈的缺失,理解孩子,及時與其溝通。而不是一味的放任自由或是一味的強加管理,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成績差就粗暴的打罵,而不摸清問題的根源所在,非但教育不了孩子,反而會加深與孩子之間的隔膜,阻礙與孩子之間的進一步交流。家長要不斷的反省,找準教育方法的錯誤所在并及時的加以糾正和改進。
3.加強與學校的聯系
有的孩子在家和學校的表現判若兩人,在家很任性驕縱,在學校卻表現得很乖,顯然,學校對學生在家的表現全然不知,只能通過家長的配合來教育孩子。家長要多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現,對于一些問題青少年,家長更是不能放松警惕,避免孩子誤入歧途。在送孩子入學的第一天,就要對學校的學習內容和進程有個大致的了解,并不定期的與班主任采取短信溝通或網上交流的方式,及時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現和動態,從而有針對性的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對孩子教育工作的推進和完成離不開家長和學校的通力合作,這是家長和學校的共同責任,要使青少年在其伙伴式的關系下健康成長。
(三)發揮社會補充延展的作用
1.利用輿論宣揚德育觀念
社會是一個復雜的大環境,它對于青少年的影響是隱性的、長期的、多元的,既有正面影響的存在,也有負面影響的干擾,青少年在不良影響的誘惑下,其克制力是很差的,社會需要給予積極的引導,政府部門要制定道德規范標準,通過制度、體制和機制來保障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從觀念上扭轉青少年思想出現偏移的可能性,并且積極聯合社區、居委會、學校、家庭,充分發揮社會的凝聚力作用,共同對青少年的行為習慣進行監督和指導。
2.加強德育的管理和監督
社會多元文化的沖擊,使德育的環境大大開放起來,因此各種不良現象也紛紛涌進來,沖擊著學生的眼球。一些唯利是圖的商販,在學校附近傳播著不良文化,如一些黃色報刊、網吧、迪廳,給學校的穩定和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社會應加強對于學校周圍的環境管理,堅決取締不良的文化傳播,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道德發展、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和諧而溫馨的環境。
3.社會對德育建設給予足夠的保障
引言
高職畢業論文是對學生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的一次綜合檢驗,是對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技能開展科學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所以,做好高職畢業論文工作尤為重要。
“工學結合”是世界高等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是高技能人才教育培養重要的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對2007級的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開始實行“2+1”的工學結合培養模式,“2+1”的“工學結合模式”,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個學年,進入專業相應對口的企業和單位參加生產實踐,從而實現“工”和“學”的輪換。之后又根據專業特點對2010級的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開始實行“1+0.5+1+0.5” 的“四段遞進、學訓交互”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縮短了學生的在校時間,增加去企業鍛煉的時間,使學生在已經具備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及一定的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去企業頂崗實習工作,提高適應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有效和更好地完成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而這種縮短在校時間的培養模式卻給高職畢業論文的管理和考評本文由收集整理帶來了很多問題。
1 畢業論文指導存在的問題
(1)畢業論文指導不充分。在工學結合的大背景下,縮短了學生的在校時間。無論是“2+1”還是“1+0.5+1+0.5”的工學結合模式都出現了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時間與頂崗實習時間相重合的問題。而學生的實習單位分布范圍比較廣,而且學生的分布也非常分散,使得指導老師與學生很難有機會面對面地指導交流,師生互動少,教師催要論文繁瑣,甚至出現了在學生答辯前指導教師才看到學生論文的情況,這直接導致了畢業論文指導難的問題。另外,雖然有一系列的畢業論文指導管理辦法,但是由于學生分散,教師教務繁忙等客觀因素,使得很多考評辦法也流于形式。
(2)論文指導教師數量不足。物流管理教研室所屬的專任專業教師人數較少,但每年都要承擔90名左右的同學的畢業論文指導工作,人均指導學生達到了15人左右。在承擔正常教學管理工作之外,還要負責這么多學生的論文指導,也影響了論文指導的效果。
(3)教師年輕化,實踐經驗不足。物流管理教研室的專業教師主要是年輕教師,雖然都是研究生學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素養,但是普遍缺少企業一線工作實踐經驗。高職畢業論文跟普通高校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相比,又有它的特殊性。高等職業教育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確定辦學目標,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的道路,培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職畢業論文更要突出它的實用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等特點。目前物流管理專業的師資情況要很好地完成這一目標還是比較困難。
(4)學生論文寫作能力比較差。學生在校期間沒有系統的論文寫作方面的培訓,對于論文的寫作技巧、數字資源的合理使用等方面有所欠缺。很多學生的電子資源都是通過百度獲得,對于學校圖書館里提供的中國知網等數字平臺基本不會使用。在論文寫作方面,很多學生還是停留在資料堆砌的層次上,通過各種資料的疊加來達到論文寫作的文字數量要求,但對于整體結構、邏輯順序、自主思考等方面做得比較欠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同學能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5)論文審核和考評相對較寬松。學生論文的審核主要是通過同事間相互評審,以及論文答辯的形式完成。面對這么大量的審核和考評工作,指導教師很少有精力做到認真細致地評審,最終也就導致了論文審核的時候相對比較寬松,再加上同事之間的相互間的個人關系也會導致最后審核會出現不客觀因素。而論文答辯由于時間比較緊,學生比較多,答辯的時候每個學生的時間也不多,所以最后的考評也不夠完善。
2 提高畢業論文指導質量的建議
(1)強化入學教育?,F在的高校一般在入學的時候都會進行入學教育,主要是介紹所在專業,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認可所學專業,對所學專業就行職業規劃的介紹。但是對在校期間的學習方面的教育比較少,特別是對于如何獲取畢業資格等方面介紹得不多。學生對于畢業論文缺少概念,很多都是聽上一屆的學生說的“小道消息”,容易使學生產生一些誤解,比如說畢業論文很簡單,畢業論文基本上都給過等等,使得學生從一開始就不夠重視畢業論文寫作,所以基本沒有學生去注意這方面的資料和資源的積累。只有在入學的時候就介紹清楚了畢業的條件,介紹了如何去撰寫畢業論文,才能從一開始就引起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
(2) 加強畢業論文寫作方法的指導。每個學期安
排一次與畢業論文寫作有關的講座,從如何擬定題目、如何收集資料、如何架構文章體系等。把功夫用在平時,避免出現臨近畢業頂崗實習的時候學生趕畢業論文,指導不充分的現象出現,也可以讓學生能有充分的時間去準備畢業論文。
(3) 強化教學實習的功能。在學生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學期的教學實習,這段時間學生將離開教室,深入企業一線,去感受和體驗物流行業,去接觸和學習物流知識,去認識和結交企業基層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這個過程也可以為學生的畢業論文撰寫打下基礎,通過這個過程,應該讓學生去解讀實習企業的物流運作情況,讓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問題,為將來畢業論文撰寫提供方向。另一方面,也要求學生能夠與基層的工友,領導處理好人際關系,既可以鍛煉交際能力又可以為將來論文撰寫尋找企業指導老師,更加方便寫作。
(4) 企業指導教師的參與。真正讓企業的相關人員參與到學生畢業論文中來。一方面,邀請其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從選題到寫作進行全面的指導,使學生的論文更具有現實意義。另一方面,讓企業的相關人員參與最后的畢業論文答辯,從現實意義的角度去審核和考評學生的論文,進而提高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