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0 08:09:00
序論:在您撰寫農機推廣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們應以推廣示范基地為根據地,以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作業協會等為戰斗堡壘,既要積極爭取承擔國家重大農機推廣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借此推動推廣工作上臺階、進檔次,提高工作水平,又要采取多種方法,全力推廣新機具、新技術。同時培訓和配套服務要及時到位,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鏈條,讓農民滿意。
一是積極籌措資金,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引進適合當地農業生產條件的新機具進行試驗和推廣。
二是要管理好試驗基地和試驗項目,并有計劃有層次開辟新的試驗基地和實施項目。
三是可與生產企業聯合,創建農機展銷區。四是可與銷售流通企業聯合推廣新技術、新機具。五是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借助院校、科研單位的優勢,發揮自身特點,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
2發揮優勢,打造航母
《農業機械促進法》的頒布實施,促使我們農機推廣部門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工作能力與水平,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機制,努力工作,多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
一是要強化內部管理,實行擇優錄用,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
二是要建立健全考核獎勵制度。
三是要牢固樹立為“三農”服務思想,努力武裝自己,增強本領,更好的為“三農”做貢獻。要發揮農機推廣部門與企業、農戶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好試驗、示范、推廣、培訓、咨詢、政策宣傳、信息等工作。
隨著機構體制改革的變化,很多農機管理服務設備并不齊全,管理人員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缺少培訓的場地和設備,有時候由于落后的各種設備和交通工具使得推廣人員并不能切實落實培訓傳達工作,對工作的實施拖拖拉拉,使得農機技術的推廣得不到時效的推廣。
2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途徑
2.1加大宣傳力度
當今宣傳成了讓大家了解一種東西的最好方法,為了讓廣大農民重視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我們就要大力宣傳農機技術推廣創新的重要性以及會給農民帶來的廣大利益。我們要真確制定宣傳的內容,宣傳國家的政策方針以及惠民政策,讓廣大農民真正意識到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同時我們要正確利用媒介技術的宣傳,比如電視網絡等的宣傳,也可以組織宣傳人員下到農村中親自宣傳,切實增強宣傳工作的高效性。
2.2建立新的體系制度
在新的社會形勢下,要想推廣農機技術就要建立新的體系制度,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比如:國家可以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從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給予相應的政策輔助和資金保障,并且落實到個人身上。同時,建立以農機化技術為主體,各種農民專業合作共同發展,農機科研、生產和培訓廣泛參與的農業體系,農機化各部門要切實履行上級的指導,為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建立法律保障,提高可行性。
2.3增強推廣隊伍的素質
推廣人員是農民與國家的溝通橋梁,推廣人員應該把上級傳達的任務指標切實傳達給農民,不偷工減料,不從中謀取利益;同時也要真正了解農民的真正需求,然后切實把信息反饋給上級。然而要真正提高推廣人員的素質,就要加強對他們的專業培訓,比如:不斷教育推廣新技術的知識給推廣人員,可以讓他們在專門的機構學習培訓,也可以讓一些重要組織者外出專門學習新的技術經驗。這樣,就可以把他們學的新的技術經驗切實傳達給其他成員,這樣才可以全面促進人員素質的提高。
2.4加大典型事例的宣傳力度
推廣人員在推廣農機技術時,不能光靠組織者的語言宣傳,要結合典型的事例,讓農民真正懂得新技術的操作方法和效益所在。比如:建立健全的信息網絡結構,將典型成功的農技推廣事例給農民展現出來,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技術的偉大性。也可以邀請一些專家人員來給農民親自講授,將農機化技術將給農民,做給農民,教會農民,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國家的惠民政策,鼓勵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工作中來。
3小結
項目可行性研究(立項)階段的效益測算
技術能力和計劃投資規模等對項目預計產生的效益進行科學測算。考慮到農業生產具有常產特性這一因素,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有無項目測算法,即分別測算項目區在“有項目”和“無項目”兩種不同情況下的財務數據(收入、成本和利潤),然后將兩者相減,利潤之差即為項目實施的效益。運用有無項目法測算項目效益的意義在于,測算數據是可行性研究階段運用的國民經濟分析法和財務分析法判斷項目的可行性的必要基礎,還是上級部門是否同意項目立項的重要決策因素。(一)需收集數據資料的內容和要求。效益測算需收集項目區的數據資料包括:①農業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機作業條件;②單位面積農業生產成果;③單位面積農業生產成本;④單位面積農機作業收費價格;⑤單位面積農機作業成本;⑥項目區耕地面積;⑦單位面積農業生產成果的估算;⑧單位面積農業生產成本的估算。1~6項上述數據資料可通過統計、會計報表,試驗資料,實測數據,典型調查資料和各種技術規范獲得,確定數據通常取近三年的平均值,并做到內容齊全,計算方法、結果和計算單位無誤。這里需要特別指出,作業成本數據包含機具作業的油料費、維修費、勞動用工折價和管理費,但不含機具折舊費,因為折舊費金額與機具的購置價格相關,參照以往機具的價格計算,往往會影響測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測算效益時,應按項目建設計劃擬新增機具報價作為計價基礎。7~8項數據資料由農業、農機專業技術人員對照項目的建設目標,預計項目實施后,估算增加的農業生產成果、減少的收獲損失和節約的人力勞動成本。(二)效益測算的計算公式。1.農業生產增加值=([有項目單位面積農業生產收入-無項目單位面積農業生產收入)-(有項目單位面積農業生產成本-無項目單位面積農業生產成本)]×項目區耕地面積。2.新增農機作業凈收益=(單位面積農機作業價格-單位面積農機作業成本)×項目區耕地面積×項目建設增加的農機化作業率-項目新增農機具年折舊額3.項目預計產生效益=農業生產增加值+農機作業收入增加值-基本建設投資年折舊額。
項目實施(中期)階段的效益計算
農機化推廣項目的實施時間跨度一般為3~4年,因此在項目實施期間定期開展中期效益分析具有以下意義:一是可以動態掌握項目的運行狀況,實行追蹤問效制度;二是能根椐項目在實際中運行的效果,對原先制訂的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修正;三是目前財政項目資金是隨項目的建設進度分期下撥,其分析結果是后續資金是否下撥的重要依據。中期效益分析的方法是收集代表性的農業生產、農機作業基礎數據進行計算分析。(一)基礎數據的采集與統計。基礎數據主要在實施項目中通過試驗調查或統計獲得。其包括有:①推廣應用面積;②試點單位面積增產量;③產品價格;④新增單位面積生產成本;⑤新增農機具作業純收益;⑥財政支農投入。1.推廣應用面積:是指該實施項目新技術、新機具推廣使用的面積,它的統計單位有:自然面積(公頃、畝)、播種面積、作業面積。三種統計單位的數據有時是相同的,如一年只種一季稻的地方,自然面積和播種面積應一致,但如果在復種指數>1時就不相同。機播時播種面積與作業面積相同,但化肥深施時就不一定相同。在統計數字時,一般不采用作業面積,因為其增產效果不容易計算,而主要采用自然面積。當然,采用自然面積還是播種面積,還得按項目合同任務書要求確定。2.產品單價的確定:產品單價應以當地本產品大宗收購價為準,如果國家有收購價,則以國家收購價為準,否則以市場價計算。3.試點單位面積增產量:指應用新技術、新機具的單產量與應用原(或舊)技術、原生產工具的單產量之差。在采集該數據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對比區應該有可比性。為了排除地區、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最好在同年同地點以及相同的其它農藝措施下進行對比試驗。(2)大面積推廣時,應選擇不同地點進行多點對比試驗(或調查);多點采集的數據,應按所代表試驗點的推廣有效實施面積進行加權平均,而不能用算術平均值方法計算。(3)若不得已采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比的數據,應根據當年氣候等因素的差異,對數據進行合理修正,并經農業主管部門認同。4.新增農業生產成本:指應用新技術、新機具后的單位面積所需生產費用與應用原(舊)技術、原生產工具單位面積所需生產費用之差。計算得出的數據正值為增加生產成本,負值為節支生產成本。5.新增農機具單位作業面積純收益:是指項目區新增農機具單位作業面積的農機作業收費價格與農機作業成本之差額,這里農機作業成本中包含機具的折舊額。6.財政支農投入:指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下撥的項目基本建設資金和項目建設配套資金,包括基本建設投入、農機購置專項補貼和技術推廣經費投入。(1)基本建設投入是指用于項目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支出。(2)農機購置專項補貼投入是指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區新增農機具按照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購置補貼政策,享受的財政補貼。(3)技術推廣經費投入是指用于項目技術工藝、機具示范應用等方面的培訓、試驗、演示、技術資料、宣傳、差旅等支出。(二)選用數據的確定。選用數據主要是指根據推廣項目的具體實際,經過分析后所選擇的系數,包括保收系數和縮值系數。1.保收系數:是指所統計的實施項目應用推廣面積與真正采用了該項新技術而獲得有效成果的那部分面積的折扣數。從實際工作中得知,一是在所統計的推廣面積中,有一部分因后期自然災害或其它原因而未能正常生產;二是由于實施規模大,應用面積的統計工作可能做得比較粗糙。2.縮值系數:選擇縮值系數的理由主要是,由于在進行對比試驗與大面積推廣應用時,在自然條件、試驗對比點的多少、推廣面積的大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在利用對比試驗(對比區)獲得的單位面積新總產量來推算整個應用推廣的新總產量時,其增產的效果要打折扣。所以在選擇該系數時,要充分考慮到當地各方面差異的大小及其對增產的影響,確定一個合理值。
大多數的農民是很少有機會直接接觸先進的農業機械,他們大多數需要依靠傳播者的介紹才能夠直接接觸到農機,由于農民大多世代按照原來的生產方式農耕,對于農機工作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2農機推廣工作的重要性
2.1農機推廣工作有助于減輕農民勞動負擔,提高收入
農機推廣工作幫助農民了解并購買使用先進的機械設備,教授正確的使用方法和保養常識。農機推廣工作者擔任著傳播的重要任務,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說,農機推廣工作是造福于老百姓的利器。
2.2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單位土地出產率
農機技術的推廣能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機是農業現代化的載體,農機的使用是機械與生物的完美集合,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提高農作物抗風險的能力,不斷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
2.3農機推廣技術有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現在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數都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壯年減少,勞動力缺失。年齡大的勞動力,體質虛弱,無法完成體力消耗較大作業任務。他們大量使用化肥等化學農藥,使得農作物生長的土壤環境等不斷惡化。長此以往,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農機技術推廣的優化
3.1普及農機知識,加強農機的學習和培訓
我國農機推廣工作者身負傳播農機使用的重要任務,農機推廣工作者要加強新的農機的宣傳工作,讓農民充分認識到農機給農作業帶來的巨大變化與效益,提高農民對農機推廣的重視程度,才能保證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在給農民普及農機知識的過程中,定時利用閑暇時間培訓農民接受使用農機,讓農機切切實實地給農民帶來利益和方便。
3.2提高機械設備水平
目前,我國的機械設備相較于發達國家還比較落后,機械設備水平還有待于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路程還有很長的路,我們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的農作物結構研發出最適合本地農作物以及地勢結構的農機設備,盡快淘汰老舊的農機,加快研發新農機的步伐。
3.3提高農機推廣工作者的素質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身為農機推廣工作者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發現、研發新的合適的農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時刻關注國內外農機化的動態,不斷充電,在推廣過程中還要培養自身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農機推廣工作者。
4結束語
在很多鄉鎮中,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即便是確定了相關體系,但是也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問題,特別是針對三農服務這一塊,網絡化服務更是匱乏,農機產品在農業生產中的得不到有效發揮,導致了服務水平與農機服務現代化水平不相協調,從而極大的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發展。
2農機推廣的對策和創新模式
2.1全面提高我國農機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
在實現農機推廣模式創新的過程中,提高農業推廣退伍的整體素質,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推廣模式,與高等院校進行合作,財務培訓以及在職培教育的方式,推進人才素質的提高。要積極開展培訓,鼓勵他們自學,為其提供更多學習與交流的機會,要以市場經濟理論以及現代農業科技知識最為重點,并在新型農機具操作技術方面的推廣力度,要從根本上提高農業隊伍整體素質。
2.2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
加快農機服務產業化進程農業機械化服務是促進農業推廣的基礎,工作人員應該深入到農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并能夠充分依靠其優勢,拓寬其服務區域,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前提,有效的進行產業結構配置,從而實現管理與經營的一體化模式,現階段,我國要以鄉鎮為中心,展開農機服務網絡,建立立體化的服務體系,從而更好的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
2.3加快農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現階段,我國農業產業化結構還有待優化,要應該向著更加深層次的方向開展,這是促進我國農業特色化的有效方法,將糧油生產向著經濟作物、畜牧業的全方位方向轉型。為了能夠有效促進實現的速度,農業部門就應該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盡快對農機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以增量調整帶動存量優化,以存量優化促進結構升級。農機調整要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作物和農畜產品生產的重點環節以及瓶頸環節來進行,加快發展一些科技含量高,投資少。見效快、農民買得起、用得起的經濟實用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要堅持大、中、小機具相結合,走質量、效益并重的路子。
2.4加大農機推廣資金投入力度
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及生產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各級鄉鎮中,政府應該給予物力以及人力上的大力支持,這個時候,可以采取銀行貼息以及低息貸款的方式推動農業機械化推廣,也可以采取股份制,將現階段我國農機推廣中存在的資金問題進行緩解,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3結束語
中國基層農機推廣機構,普遍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初。近三十年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變化,基層農機推廣工作曾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一是轉型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轉移到經濟建設方面,農業機械化成為當時建設的重點和熱點。但是由于當時中國的經濟百廢待興,綜合國力很弱;農業工業和農機化事業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正在進行聯產承包制的重大改革;這些客觀存在的制約限制了農機化水平的發展。二是蕭條期(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由于農村聯產承包制的實施和逐步完善,以及國民經濟發展重點的戰略轉移,農機化事業的發展處于維持和停滯狀態。三是復蘇期(本世紀初至今),這次農機事業的快速發展有一大特點,它不是靠任何人為地設計、掀起和推動,而是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自然形成的。這次發展的動力既存在政府的因勢利導,積極支持,也有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強烈需要,更有國家和地方政府相應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保證。
2006年,國務院制發了30號文件《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就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體制不順、機制不活、隊伍不穩、保障不足等亟須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改革建設意見。至此,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再次迎來了成長發展的春天。
二、基層農機推廣工作現存的問題
按照《意見》要求,各地都在積極加強和推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力度,但就基層農機推廣工作的發展態勢來看,普遍存在著以下兩個主要問題:
(一)整體實力弱
由于基層農機推廣工作長期處于蕭條狀態,人、財、物長期得不到投入和補充,加之機構改革農機系統幾經撤并,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嚴重,工作條件十分簡陋,部分基層單位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工資經費沒有保障等,致使正常的業務工作無法開展。雖然基層農機推廣機構改革基本結束,但上述現象并沒有改變??偨Y分析,造成問題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個方面:
1.機構改革形式化
地方政府對基層農機推廣機構改革的認識不夠。在這次基層農機推廣機構設置、隊伍結構和資源配置等方面,地方政府對農機推廣機構設置,總是持可有可無的錯誤認識;在隊伍結構和資源配置方面,采取你改我動、你調我整的觀望態度;而不是積極地從地方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宏觀大局出發,去挖掘和培植科技推廣潛能的角度,來研究調整和正確對待基層農機推廣機構的改革。
2.基礎設施差
據調查,大多數基層農機推廣機構資產為零。問題存在的原因有三個:一是長期沒有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二是過去國家和政府的投資,基本被上級有關部門擠占挪用;三是自身發展能力差,缺乏市場經濟意識,沒有自我生存發展的造血功能。
以柳河縣農機推廣機構基礎設施為例:縣級農機技術推廣站資產為零,15個鄉鎮級農機推廣機構,資產總額為18.6萬元(80年代末固定資產總值),其中六個鄉鎮資產為零。
3.人員素質低
20世紀90年代初,全國各農機化專業院校開始撤并停招,致使培養輸送農機化專業技術人才的園地和渠道被切斷。由于基層農機推廣工作長期處于蕭條冷落狀態,職工生活待遇沒有保障,工作環境十分艱苦,專業技術人員流失嚴重。再則,基層長期得不到國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根本沒有經費幫助他們去進修和培訓的機會。加之政府輕視、社會排斥,他們自身也喪失了學習提高的信心。
4.政策落實不到位,政府承諾難兌現
《意見》既明確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公益性職能地位,同時也強調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認真做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編制、人員安置、財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項目支持等工作。編制、人員基本確定,基建、項目后續待進。那么首先要解決的,也是基層要求最強烈的,就是財政保障問題了。要想馬兒跑,就要填料加草,這是最簡單的道理,而就這一點點,也成了基層農機推廣人的一種奢望。
(二)職能作用小
基層農機推廣機構職能作用小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職能邊緣化。隨著中國農業的快速發展,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卻遇到了新的挑戰。現在基層農機推廣完全不同于其他農技推廣,要求它的條件也比較苛刻,要推廣發展大農機(大中型農業機械),要集中大面積(地塊集中且達到一定數量的試驗示范基地)。而種植業和養殖業等就不同,他們的適應性較強,小可以入戶(種植戶、養殖戶),大可以入園(農業生態園、養殖園)、入場(農場、養殖場)、建基地(試驗示范基地、養殖基地)等。相比之下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基層農機推廣機構受基礎設施和客觀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現在還無法獨立履行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培訓等公益性職能。致使基層農機推廣公益性職能很難體現,人才資源閑置浪費。
三、整改建議
基層農機推廣機構,是中國向農業機械化邁進的助推器和先行者。它的工作職責是集所能集之人力、物力、財力,將最適合當地農業生產的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引進來,通過試驗、示范推介給農民使用。作為各級政府,應該有效發揮基層農機推廣機構的主導和帶動作用,為當地農業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提供有效服務和技術支撐。
根據《意見》精神和各地的實際情況,應按照“利用現有,不增負擔,整合資源,方便工作”的原則,進行基層農機推廣機構的改革。
(一)人才資源的整合
設立鄉鎮區域(中心)農機推廣機構。機構改革后,鄉鎮農機推廣機構一般定編為2~3人。他們既搞農機推廣,又抓農機安全管理和服務。由于精力和能力所限,即使做了些工作,也不過是應付了事而已。
設立鄉鎮區域(中心)農機推廣機構有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有利于基層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二是有利于對基層農機化工作的指導和管理。
1.突出農機推廣工作的特點
采取鄉鎮機構撤并整合的方法,集中專業技術力量,加強農機推廣力度。以3~5個鄉鎮為單元,設立鄉鎮區域(中心)農機推廣機構,人員編制8~12人。重點負責服務區各鄉鎮的農機推廣、管理和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區域(中心)農機推廣主導、帶動和輻射作用。
2.促進基層農機化工作規范化管理
鄉鎮農機推廣機構,屬獨立法人事業單位?,F有機構設置及人員結構所存在的弊端,直接影響和阻礙了基層農機化工作的開展。比如正常的農機教育、培訓和技術指導,它們干不了;農機安全生產和服務,它們做不了等。致使群眾意見大,領導不滿意。
通過整合,類似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和改善,人員結構的合理調配等,都會積極促進基層農機化工作向標準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
(二)物資資源的整合
按照“整改”原則,將鄉鎮農機推廣機構現有的物資資源進行整合,加強基層區域(中心)農機推廣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資金和物質不足部分,爭取上級政府和財政的支持和幫助,為基層農機推廣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
(三)強化公益性職能,理順管理體制
根據基層農機推廣工作特點,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發揮基層農機技術推廣機構作用的管理體制。縣、區域(中心)二級的人員和業務經費及資產全部由縣級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其人員的調配、考評和晉升,要充分聽取所服務區域鄉鎮政府的意見。
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堅持實行人員聘用制度。切實抓好農機技術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不斷提高農機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
四、政策保障
每個方案和建議的優劣,都要通過實踐來驗證。改革也一樣。一項新生事物的產生和壯大,需要一個適宜的生存發展環境。剛剛復蘇崛起的基層農機推廣工作,更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各級政府的關注。
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比較少見,但某些科技發展快速的國家,已經實現了農機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利如,美國研發的激光拖拉機,便可科學測定拖拉機的運行方向、所處位置等信息,并建立計算機數據庫,根據精確的數據資料,制定土地種植方案,計算播種量、化肥量、農藥量等。在人國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下,農業機械實現耕作、收獲、施肥、噴藥、采摘等全智能化,相信也是必然趨勢[1]。
2機器人技術
機器人技術是計算機視覺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信息網絡計算的完美融合,將機器人技術應用于農機機械生產中時,主要指利用機器人來完成農業的耕耘、噴藥、施肥、除草、嫁接、采摘等工作。機器人技術可有效避免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等對人體的直接傷害,改善勞動力缺陷,改善農業作業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雖然我國對于農機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中國農業大學研發的自動插接技術,便可實現對農作物產品的旋切切貼的自動嫁接。
3農機技術推廣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1)農機化技術推廣可滿足農民群眾的農業生產需求。我國雖屬于農業生產大國,但農機生產技術受到經濟、地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顯得比較落后。這種現實條件下,決定了我國農機化技術需加強推廣,只有農民均能充分掌握各種農機化技術的應用,才能保證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2)農機科技成果的轉變依賴于推廣。農機科技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只有將其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才可充分地體現出該技術的價值。因此,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深入農村,針對農機化技術為農民進行科學的試驗、示范,便也是必然趨勢。(3)農機技術產品的二次開發及完善需要依靠技術推廣。農機化技術推廣是一種將農業機械技術應用于實踐中的過程,是對農機技術的再認識。通過不斷實踐,才能發現農機化技術的問題,并對農機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完善,便其更符合實際生產。此外,通過農機化技術推廣,還可實時了解農民對農機化技術的改革要求,使農民在農機化技術的應用實踐中,不斷反饋問題、提出建議,幫助農機技術產品進行二次開發,使相應的技術更加科學、先進,更具操作性。
4農機技術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廣措施
4.1完善農機技術信息服務
我國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應該構建完善的農機化技術信息服務體系,該服務系統必須包括全國所有省市縣的主導產業構架知識,并能根據各地主要栽培的農作物,在各個物候期遇到不同天氣狀況時提供科學、合理的農事操作建議。農民也可通過選擇所在的地域、所關注的種植品種,來了解地域特點、天氣狀況等因素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進一步獲知相應的農業生產操作建設,以此來保證農業生產作業的可行性與合理性,進一步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農機技術信息服務系統見圖1)。
4.2加大農機技術宣傳力度
①各級領導應該充分意識到農機化技術推廣對新農村建設起到的作用,并將農機化技術推廣宣傳工作列入到議事日程,與農機化重點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推進、考核,使農機推廣工作得以順利開展。②為保證農機化技術宣傳工作的連續性與有效性,需對各農機化技術推廣單位及信息宣傳人員明確宣傳責任,同時落實獎勵制度,對農機宣傳工作做到每月一統計、半年一總結、全年一考核,針對完成宣傳任務的單位或個人,給予獎勵,以此來調動宣傳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農機新技術在農村的推廣與宣傳。③農機化技術宣傳時需圍繞中心,突出主題,以保證農民能真正了解農機化技術應用的好處,進而積極、主動學習與應用農機新技術。④農機化技術推廣宣傳部門應該合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手機APP等多種渠道,宣傳農機化技術應用的優勢,使農民隨時隨地均可獲得農機化技術信息,在不斷宣傳強化中,帶動農民應用農機新技術的積極性[2]。
4.3加強農機技術推廣隊伍建設
擁有一支專業、高水平的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是保證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開展的先決條件之一,因此,還需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刹扇《喾N有效措施開展農機在職教育與技術培訓,以此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使技術推廣能夠盡職盡責、受崗敬業,全面做好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此外,農機推廣隊伍要適應新農村發展建設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斷分析農機技術推廣的變化,堅持理論與實際結合,創新推廣手段,改進推廣方法,使農民易于接受、樂于接受農機技術推廣,從而推動農機化事業又快又好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起到保障作用。
4.4優化農機設施設備
農機裝備水平的高低,對現代農業技術的持續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把握高效農業生產過程的關鍵環節,優化農業機械裝備也很重要。①應該通過增加政策扶持力度,為農民購置先進農機提供補貼,以此來調節農民應用農機技術的積極性;②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物質基礎,建立基地性、長期性、具有行業指導意義的機械化示范園區,以此來鼓勵農民應用技術機械、新技術,進一步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新農村建設。
5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