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0 18:43:09
序論:在您撰寫建筑評價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綠色建筑的實踐毫無疑問是一項高度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建筑師具有生態環保的理念,并采取相應的設計,還需要管理層、業主都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這種多層次合作關系的介入,需要在望個過程中確立明確的評價及認證系統,以定量的方式檢測建筑設計生態目標達到的效果,用一定量指標來衡量其所達到的預期環境性能實現的程度。評價系統不僅指導檢驗綠色建筑實踐,同時也為建筑市場提供制約和規范。促使在設計,運行、管理和維護過程中更多考慮環境因素。引導建筑向節能、環保、健康舒適,講求效益的軌道發展。
近10多年來,世界一些發達國家相繼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環境評價方法、其中英、美、加等國所實施的比較成功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值得借鑒。
一、英國建筑組織環境評價法(BREEAM)
英國建筑研究組織環境評價法是由英國建統研究組織(BRE)和一些私人部門的研究者最早1990年共同制定的。目的是為綠色建筑實踐提供權威性的指導以期減少建筑對全球和地區環境的負面影響。從1990年至今,BREEAM已經發行了<2/91版新建超市及超級商場>、<5/93版新建建筑和非食品零售店>,<環境標準3/95版新建住宅>以及<BREEAM‘98新建和現有辦公建筑>等多個版本并己對英國的新建辦公建筑市場中25%到30%的建筑進行了評估,成為各國類似評估手冊中的成功范例,
BREEAM‘98是為建筑所有者,設計者和使用者設計的評價體系,以評判建筑在其整個壽命周期中,包含從建筑設計開始階段的選址、設計、施工,使用直至最終報廢拆除所有階段的環境性能,通過對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包括建筑對全球、區域、場地和室內環境的影響進行評價,BREEAM最終給予建筑環境標志認證。其評價方法概括如下:
首先,BREEAM認為根據建筑項目所處的階段不同,評價的相應也不同。評估的內容包括3個方面:建筑性能、設計建造和運行管理。其中:處于設計階段、新建成階段和整修建成階段的建筑,從建筑性能,設計建造兩方面評價,BREEAM等級和環境性能指數;屬于被使用的現有建筑,或是屬于正在被評估的環境管理項目的一部分,從建筑性能、管理和運行兩方面評價,計算BREEAM等級和環境性能指數;屬于閑置的現有建筑,或只需對結構和相關服務設施進行撿查的建筑,對建筑性能進行評價并計算環境性能指數,無需計算BREEAM等級。
其次,評價條目包括9大方面:管理——總體的政策和規程;健康和舒適——室內和室外環境;能源——能耗和CO2排放;運輸——有關場地規劃和運輸時CO2的排放;水——消耗和滲漏問題;原材料——原料選擇及對環境的作用;土地使用——綠地和褐地使用;地區生態——場地的生態價值;污染——(除CO2外的)空氣和水污染。每一條目下分若干子條目,各對應不同的得分點,分別從建筑性能,或是設計與建造,或是管理與運行這3個方面對建筑進行評價,滿足要求即可得到相應的分數。
最后,合計建筑性能方面的得分點,得出建筑性能分(BPS),合計設計與建造,管理與運行兩大項各自的總分,根據建筑項目用處時間段的不同,計算BPS+設計與建造分或BPS+管理與運行分,得出BREEAM等級的總分;另外由BPS值根據換算表換算出建筑的環境性能指數[EPI],最終,建筑的環境性能以直觀的量化分數給出,根據分值BRE規定了有關BREEAM評價結果的4個等級:合格,良好,優良,優異。同時規定了每個等級下設計與建造、管理與運行的最低限分值。
自1990年首次實施以來,BREEAM系統得到不斷的完善和擴展,可操作餃大大提高。基本適應了市場化的要求,至2000年已經評估了超過500個建筑項目。它成為各國類似研究領域的成果典范,受其影響啟發,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出版了各自的BREEAM系統,香港特區政府也頒布了類似的HK-BEAM評價系統。
二、綠色建筑桃戰2000(GBC2000)
綠色建筑挑戰(GreenBuildingChallenge)是由加拿大資源部(NaturalResourcesCanada)發起并領導。至2000年10月有19個國家參與制定約一種評價方法,用以評價建筑的環境性能。它的發展已經歷了兩個階段:最初的兩年包括了14個國家的參與,于1998年10月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綠色建筑挑戰98”國際會議,之后的兩年更多的國家加入,成果GBC2000在2000年10月荷蘭馬斯持里赫特召開的國際可持續建筑會議(InternationalSB2000)上得到介紹。綠色建筑挑戰目的是發展一套統一的性能參數指標,建立全球化的綠色建筑性能評價標準和認證系統,使有用的建筑性能信息可以在國家之間交換,最終使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的綠色建筑實例具有可比性。在全球化趨勢日益顯著的今天,這項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GBC2000評估范圍包括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評估手冊共有4卷,包括總論,辦公建筑,學校建筑,集合住宅。評估目的是對建筑在設計及完工后的環境性能予以評價,評價的標準共分8個部分:第一部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這是基準的性能量度標準,用于GBC2000不同國家的被研究建筑間的比較;第二部分,資源消耗,建筑的自然資源消耗問題;第三部分,環境負荷,建筑在建造、運行和拆除時的排放物,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壓力,以及對周國環境的潛在影響;第四部分,室內空氣質量,影響建筑使用者健康和舒適度的問題;第五部分,可維護性,研究提高建筑的適應性、機動性、可操作性和可維護性能;第六部分,經濟性,所研究建筑在全壽命期間的成本額;第七部分,運行管理,建筑項目管理與運行的實踐,以期確保建筑運行時可以發揮其最大性能;第八部分,術語表,各部分下部有自己的分項和更為具體的標準。
GBC2000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評價依據結合的,其評價操作系統稱為GBTool,這是一套可以被調整適合不同國家,地區和建筑類型特征的軟件系統。評價體系的結構適用于不同層次的評估,所對應的標準是根據每個參與國家或地區各自不同的條例規范制定的同時也可被擴展運用為設計指導。GBTool也采用的是評分制。
三、美國能源及環境設計先導計劃(LEED)
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在1995年提出了一套能源及環境設計先導計劃(LEED,LeadershipInEnergy&EnvironmentDesign)在2000年3月更新了它的2.0版本。這是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為滿足美國建筑市場對綠色建筑評定的要求,提高建筑環境和特性而制定的一套評定標準。
(能源及環境設計先導計劃評定系統2.0)LEED2.0通過6方面對建筑項目進行綠色評估。包括:可持續的場地設計、有效利用水資源、能源與環境、材料與資源、室內環境質量和革新設計。在每一大方面。USGBC都提出了前提要求,目的和相關的技術指導。如對可持續的場地設計,基本要求是必須對建筑腐蝕物和沉淀物進行控制,目的是控制腐蝕物對水和空氣質量的負面。在每一方面內,具體包含了若干個得分點,項目按各具體方面達到的要求,評出相應的積分,各得分點都包含目的,要求和相關技術指導3項。如有效利用水資源這一方面,有節水規劃,廢水回收技術和節約用水3個得分點,如果建筑項目滿足節水規劃下兩點要求號可得2分。積分累加得出總評分,由此建筑綠色特性便可以用量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其中,合理的建筑選址約占總評分的22%,有效利用水資源占8%,能源與環境占27%,材料和資源占27%,室內環境質量占23%,根據最后得分的高低,建筑項目可分為LEED2.0認證通過,銀獎認證,金獎認證,白金認證由低到高4個等級。截至2001年9月,全美已經有13個建筑項目通過了LEED2.0認證,超過200個項目登記申請認證。
LEED2.0評定系統總體而言是一套比較完善的評價體系,與前兩個評價體系相比結構簡單,考慮的也少些,雖然操作程序較為簡易,但具有缺乏權衡系統的機制約束的缺陷。
上述各國的評價體系的時間,技術水平,操作理念等狀況各不相同,但是我們還是能從它們的評價體系成果中發現一些共同點:
(1)共同的立足點和目標。各國的評價都是在明確的可持續原則指導下進行的,基本都可以實現以下目標:為提供一直普遍的標準,指導綠色建筑的決策與選擇;通過標準的建立,可以提高公眾的環保產品和環保標準意識,提倡與鼓勵好的綠色建筑設計;而且刺激提高了綠色建筑的市場效益,推動其在市場范圍的實踐;另外由于評價體系提供了可考核的方法和框架,使得政府制定有關綠色建筑的政新和規范更為方便。
(2)共同的關注點。各國的評價體系都有明確清晰的分類和組織體系,可以將指導目標(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和評價標準聯系起來,而且都有—定數目的包括定性和定量的關鍵問題可供。這些問題體現了各國對綠色建筑實踐的技術和文化層面的思考和研究。評價體系中都還包括一定數量的具體指導因素(如對可回收物的收集)或綜合性指導因素(如對綠色動力和能源的使用),為評價進程提供更清晰的指示。
(3)開放性和專業性。各國的評價體系評價的數據和方法都向公眾公開,任何人都可以了解使用,筆者便是從因特網上得到了各國的完整的評估手冊。數據和方法的開放性并不意味著評估過程的簡單,各國對評估的進程都有嚴格的專業要求。評估是由相關部門給與專業認證的評估人執行的。如BREEAM的評估是由持有BRE執照的專業人士進行,而LEED的評估則要求所評估的項目組中至少有—位主要參與人員通過LEED專業認證。
(4)都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綠色建筑系統是復雜并且不斷發展的,因而評價應當是可重復的、可適應的,對變化和不確定性能做出及時反應。各國在制定自己的評價體系時都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BREEAM對辦公建筑分冊分別于1993年和1998年進行了兩次修改;LEED評價系統要求每5年便要更新升級一個版本,LEED3.0預計在2005年;GBTool的版本已發展到了GBC2002階段,GBTool的版本也在不斷更新。
(一)技能評價的調查與分析
從學生技能評價反饋中可以看到測量初級、測量中級、施工方案、專業認識的技能考核平均分分別為71.3、72、69.8、74.4,平均分普遍在70分左右,分值偏低。四個技能考核中60~75分的學生所占比例最大,至少占56%以上,甚至達到79.4%,而優秀率卻相對偏低很多,有些只有3%左右。從這個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只能達到合格的要求,也只是泛泛而學的程度,而真正能把技能學精學專的學生卻非常少。合格率除了測量初級,基本都能達到100%的通過率。
(二)具體技能項目分析測量初級、測量中級
主要由第三方評價來完成。主要考核學生對使用水準儀測高程的掌握情況,考試主要是實操,不涉及理論部分??己讼鄬﹄y度不高,主要分應知和應會兩部分。只要按要求訓練,通過基本沒有問題。但是從考核的情況來看,還有20名考核不合格。從考核的過程來看,學生的操作熟練度不夠,優秀率偏低,學生對技能訓練的熱情不高,沒有刻苦鉆研的精神。專業認識:主要由我校教師自己評價完成。主要是針對新生進行的建筑專業方面認識實訓培訓,考核以任務書的方式完成。該項目相對其他3個項目考核成績總體相對較好,里面涉及的實操較少,主要圍繞專業的入門知識,淺顯易懂,學生完成的情況也相對好些。施工方案制作:主要由我校教師自己評價完成。優秀率和良好率都較低,主要是由于該項目涉及的專業知識較為廣泛,評價優秀需要多門專業課靈活運用,與實際工程結合較為緊密。
(三)存在的共性問題
1.教師的教學
由4個技能考核情況來看,學生的考核優秀率實操為主的明顯不如理論為主的,說明學生還沒完成從傳統教學到技能教學的轉變,應該把“學精技能”的理念灌輸到每個學生心中。4個考核總體合格率高,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都在60~70分,而對于學生來說,合格就有技能證書,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所以他們對技能訓練不積極或馬虎了事,導致最后優秀率非常低。由于大多數技能訓練在室外進行,建筑班級人數多、男生多,管理難度大,教師不能做到時時督促時時指導,教學效率不高,由于考核時間短、人數多,特別是測量的初級和中級考,考核的內容相對單一,學生平時訓練不努力,最后臨陣磨槍也可以勉強過關,導致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
2.評價的方式
目前除了測量考核采取第三方,其余技能都以專業教師考核為主。考核的方式也較單一,不能體現學生的優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考核的效果
考核對全部班級情況是可以做出一定的分析,并得到一定的分析結論,但是對學生個體而言,考核的數據還是顯得有點薄弱,至少不能反映學生的具體能力及進步,對學生個人沒有多少參考價值。同時在結構上比較簡單、信息傳遞方向還較單一,不僅未形成信息反饋網絡,而且也不可能充分調動評價主體與評價客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問題解決的措施針對前面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技能訓練的方法
為了使技能訓練更加有效,每個技能訓練都應有一份詳細的訓練方案,方案中應該包括訓練的方式、內容、考核的時間、考核的內容、考核的方式等。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應考慮建筑專業班級人數多教學難度大的問題,如何能做到大班化上課小班化訓練,盡量能讓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施教。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考慮模擬競賽隊的訓練方式方法,達到以賽促教的效果。
(二)技能評價的方式與主體技能評價的方式應多樣化
既有書面理論又有實際操作,既有專業技能的學習又有專業技能應用,既有分解技能項目又有綜合技能項目,既有個人項目又有小組合作項目,既有純專業技能又有結合社會能力的專業技能等等。盡量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拓展,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訓練的積極性。目前的4個技能考核都是以教師考核為主,除了第三方考核為主的項目,其他技能考核可以加入學生自評、互評環節,畢竟教師不能對全班的學生能做到了如指掌,學生之間相互情況比較熟悉,做出的評價也會更加客觀全面。
(三)讓學生了解評價
如果我們參加一項考試或競技,必須知道其規則要求或評分點,這樣才有針對性,保證最大限度地獲取高分。如駕照考試中,“上坡起步”這個項目,教練會不斷的告訴我們起步時必需打出右轉向燈,如果沒做將會扣分。其實教練所說的不斷給予學員的反饋就是在做評價。讓學生了解評價規則有兩個好處,一是增強學生學生的目的性,增強學習動機;二是做出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可以促進自我認知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四)建立綜合技能評價
系統每個技能評價都相互獨立,各個項目的評價只有任教教師清楚,因此對與學生很難提供全面、準確的反饋結果,不能發現學生的優缺點。如在本次技能評價分析中,有些學生的測量評價為優秀而施工方案設計評價卻一般,雖都是技能項目,有些側重于動手,而有些側重于動腦。如果能綜合所有技能項目,建立綜合技能評價系統,給予每位學生系統性的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有利于增強自信心,同時便于今后的職業規劃。
三、總結
1.1建筑項目后評價定義建筑工程項目在竣工交給業主使用后,對項目意義、施工全過程、再生作用效益進行客觀評價分析研究,建立各個指標相應節能評價體系,對各個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對每一個階段的節能效果、預期目標及指標效益進行驗證,在對其進行驗證以后,針對其中發現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得出相應的措施,為未來建筑工程節能建設進行指導,從而達到提高建筑工程節能項目投資效益的目的。
1.2建筑項目后評價內容首先,需要滿足目前國家存在并實施的節能相關法令、制度和規定,然后對各個階段節能后評價效果的時間點進行分析研究,對節能項目的目的和作用進行分析,評價各個階段節能效果,對各個階段實際和預期出入原因進行合理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對之前的建筑節能項目進行總結,找出存在的寶貴經驗、教訓,對評價體系進行客觀的分析,為制定相關節能法規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1.3建筑節能過程后評價基本方法通過對上述相關理論進行分析研究,找出目前建筑節能一些非常常用的后評價方法,下面就對其進行一一闡述,具體如下:1)Delphi法。Delphi法的核心主要是對已有的問卷進行分析研究,該方法的創立機構為美國著名的咨詢機構蘭德公司(在1950年創立),該方法主要有匿名、咨詢、反饋三個特點。2)層次分析法(AHP)。層次分析法主要操作步驟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拆分,把其分解成不同的組成因素,找出各個組成因素之前存在的影響關系的方法,對其進行一定規則的不同層次的排列結構,對每兩個相關要素進行相互比較,確定相關因素之間各自占的比重,比重確定后進一步在一定方法的操作下,確定其中每一個要素的比重值,并對其進行一致性核算。3)嫡技術法。采用上述層次分析法分析相對比重時,由于其有不可調和的缺點(循環而不滿足傳遞性公理),從而極容易失去部分準確信息,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嫡技術就可以對其不可調和的缺點進行合理的彌補。該種方法的相應步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a.對矩陣相關列項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每個階段相應的標準矩陣;b.分析各個參數相應的輸出嫡、偏差度、信息權重;c.得出由AHP法產生的信息權重后,需要進行修正,得出最終信息權重。4)對比法。該方法主要通過和之前類似的項目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其相關變化與差距,對產生的問題進行合理的分析處理,為以后項目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5)模糊隸屬度法。在對建筑工程節能項目的全過程進行有效評價時,由于其存在各種不同的問題(指標相對較多,同時指標量綱、表現形式都有很大的區別,方方面面都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對各相關指標采用無量綱處理的方式,才能較為準確的綜合評價效果。
2構建建筑節能過程后評價指標體系
2.1原則的建立在建筑節能后評價整體過程中,評價指標所占的比重最大。節能評價的結果受指標選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指標選取中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原則:1)科學性原則:每一個階段的節能指標都必須具有確定、客觀、合理的原則,同時也需要全面反映節能目標和指標之間的關系;2)全面性原則:節能指標體系需要對節能性能進行全面的反映;3)實用性原則:節能后評價指標體系應具有實用的原則;4)系統性原則:由不同聯系、相互制約的評價指標構成的節能后評價指標體系,其需要依照一定的結構模塊組成一個有效合理的整體;5)動態導向性原則:由于節能后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相對性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根據不同條件發生相關變化,根據最后確定的情況作出相關調整。
2.2構建思路建筑節能項目過程后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根據建筑節能項目各階段的評價要求,在各個階段(項目分析研究、設計、施工及管理等)制定不同的指標控制體系,這些指標都能客觀反映對建筑節能的影響,其相互之間也需要相互影響,構成自上而下的層次結構。
2.3后評價指標的確定由各個階段不同指標的效果,將建筑項目節能后評價指標劃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綜合指標層A———建筑節能后評價指標的總控制目標;分類指標層B———建筑節能各個不同階段所控制的目標;分項指標層C———對不同階段所控制的目標再向下分類,各個階段不同分項指標的評價內容需要根據各指標不同的要求作出進一步細化及解釋說明。
3建筑節能過程后評價方法
3.1指標評價方法的確定在確定指標評判的方法之前,我們需要構建建筑工程節能指標評價體系。由于建筑項目節能指標評價體系中各個階段不同評價指標存在各種不同的差異(具體表現為量綱、意義、作用等方面),同時其也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對其可比性進行分析意義不大,在此基礎上,需要我們對不同階段的指標采用無量綱的處理方法,在此處理以后,對評價結果進行合理有效的計算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在對這些評價體系中的指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各個指標有的是定量的同時又有些指標是定性的,統一的度量標準在不同指標之間沒有明確,所以就需要對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采用模糊隸屬度函數的方法)。
3.2綜合評價與分析通過對建筑工程節能前評價方法和內容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后評價最大的特點就是反饋,因此,我們在對建筑工程節能項目進行節能過程后評價時,就需要對各個階段的指標進行合理細致的評價,然后根據反饋后的結果評價各個階段指標的正確性,而不是根據各個階段最終分數劃出一個級別就結束評價工作。在對各個階段指標加權計算出的綜合評分進行評價研究后,我們需要全面分析各個階段指標的綜合得分,而不能只看某一項的得分,同時也不能因為其綜合得分低,就不考慮其得分較高的一項,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以后的評價中注意的地方。
4結語
1)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不健全
目前,世界各國對綠色建筑的評價和推廣普遍很重視,很多國家和相關組織都制定了綠色建筑的評價體系。比如美國的LEED、由加拿大發起的GBC、我國的GB/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這些標準無疑都推動了綠色建筑的發展,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缺失。以我國頒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例。首先,從內容上看,條款中定性的比較多,而定量的比較少,這樣一來,評價的過程和結果具有較大的主觀和隨意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評估的結果。其次,我國不同地區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水平差異很大,例如:一線城市的發展明顯快于二、三線城市。而現有評價標準并沒有考慮到這種的差異。采用統一標準來進行綠色建筑的評價,必然影響最終評估的結果。最為重要的是,傳統的綠色建筑評價主要是對環境質量的評價,強調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及對環境的保護,而忽略了建筑的經濟性及舒適性的評價。但經濟性恰好是房地產開發商和使用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市場最為敏感的問題,這種缺失導致了對綠色建筑經濟性認識的誤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綠色建筑的全面推廣。當然,想要進行指標的計算,所需參數都只能從大量實際工程的數據中得到,而現階段綠色建筑的發展畢竟還比較有限,可供使用的數據并不充足,所以才使得大多數國家的評價體系中都缺少經濟性評價。但隨著綠色建筑在全球及我國的推廣,實際數據資料會逐漸完備,這將給綠色建筑的經濟性評價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撐。
2)對綠色建筑經濟性的認識存在誤區
a.高新科技的誤區。以前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只單純的在建造時使用過多的高科技產品,使得建筑造價非常高,而且能耗量同樣也很高,這并不是智能建筑正確的發展道路。而這種現象也導致了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誤區。當前的綠色建筑,應盡量使用最簡單的方法,盡量減少工程成本和環境代價,營造最舒適的居住環境。在建造過程中,運用一些節能技術,使用一些節能設備、智能系統等,但使用這些技術最終是為了減少能耗和污染。如在南方,安裝空調主要是為了能在夏季減少室外的陽光,降低室內的溫度。如果安裝一個很小的智能測溫設備,一旦陽光強烈超過某一溫度時,室內的遮陽簾能夠自動關閉起來,這樣就能減少陽光的進入,從而減少空調能耗,同時增加的成本也比較小。再比如,現在可以通過安裝特定軟件,實現用手機來控制家中供熱的目的。出門以后,可以利用手機關掉家中的供熱系統,在回到家之前的半個小時,利用手機開啟家中的供熱系統,這樣回到家時,家里已經很溫暖。這種智能系統,節省了家中無人時的供熱,能省近1/3的能源。像這些花費不大,卻能極大減少能耗的智能系統才是符合綠色建筑長遠發展的。所以,只有通過節約成本、減少能耗將綠色建筑的未來定位于大眾化的層次上,綠色建筑才能健康發展,而定位在高端化的層次上是無法取得成功的。b.高成本的誤區。目前市場對綠色建筑經濟性的認識還存在誤區,很多人認為只要沾上“綠色”,建筑的造價一定會增加很多。即便是房地產、建筑行業的專業人員也將綠色建筑的成本估計的過高,有的甚至可能高達300%。這是目前阻礙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據調查,目前,相比普通建筑,我國“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大約在100元/m2~400元/m2不等,而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過提高住宅的銷售價格來抵消,絕大部分由消費者來買單。站在開發商的角度來看,第一,綠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費用比普通建筑大,成本相對較高;第二,目前我國城市房價逐年上漲,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持續,開始出現供大于求的趨勢,所以絕大多數開發商都比較謹慎,不愿意增加建筑的成本;第三,由于提高了成本,建成后的投資回報率有所降低;第四,由于售價提高,產品的市場需求風險會較大。所以,即便是開發商有資金和技術實力,都會考慮有意識地避免建設綠色建筑。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第一,大眾目前還比較缺乏主動節能的意識,又沒有迫切的需要去購買節能住宅,所以消費缺乏動力;第二,綠色建筑的售價比普通建筑高10%左右,這個因素成為消費者選擇綠色建筑的最大阻礙;第三,由于采用新型的技術和設備來達到綠色建筑的要求,消費者每年需要為物業管理與設備維護支付更多的費用。所以在我國,綠色建筑的意識還只是停留在少數的精英階層,還沒有成為普通消費者的共識。事實上,綠色建筑并不就一定意味著高成本的建筑。比如延安的窯洞冬暖夏涼,只需要適當的做些內部和外部的改造,就可以成為中國式的綠色建筑,造價并不高;再比如,新疆當地有一種建筑,它的墻壁由當地的石膏和秸稈制成,保溫性很高,再加上具有當地傳統特色的屋頂,進行簡單改造后就是一種典型的綠色建筑,造價也不高。
2對策
1)正確認識增量成本
對于綠色建筑的成本,人們普遍關注的不是整個建設過程所花費的全部成本,而是相比普通建筑所增加的成本,即增量成本。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就是指綠色建筑與基準建筑兩個成本之間的差值。以目前國家或地方節能標準來設計的方案為基準建筑,以當地的材料和設備市場定價的產品為基準建筑的成本,項目實際設計中因為采用了更先進技術、更高效設備而增加的成本就是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其實,雖然綠色建筑的前期投資成本高于普通建筑,但是在全壽命周期的范圍內,綠色建筑會帶來收益。這種收益除了經濟效益,還有環境效益以及社會效益。這樣一來,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沒有那么高。因為:a.運營期節約電費、水費和其他能源費用的經濟效益。根據目前國內已有的綠色建筑大致估算,這些綠色建筑在整個壽命期內都能極大的節約能源和費用,能帶來比較明顯的經濟效益。比如,一項建筑對外墻、門、天花板進行改造,對供熱、智能化和水循環等系統也進行改造,每戶總投資7000元左右。改造后,由于能耗的降低,住戶一年就能降低3000元以上的開支;b.綠色建筑對建筑物內部和外部環境進行了很好的改善,大大減少了環境污染,帶來了較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c.經過估算,其實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能夠負擔的,因為大多數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靜態回報期都小于10年,而綠色建筑壽命期是遠遠大于這個期限的。
2)建立健全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
所以,建立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指標,不僅要考慮到增量成本,還要考慮到增量效益。增量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三個方面。首先,對于開發商或消費者而言,最為關注的是經濟效益,而對于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因為難以量化,可以暫且忽略。所以,指標體系的建立首先要從資金成本和經濟效益兩個方面來考慮。其次,要在全壽命周期內分析綠色建筑的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確反映綠色建筑的經濟性。全壽命周期是指從建設項目構思開始到建設工程報廢的整個全過程。所以,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可以分為決策設計、施工建造、使用維護、回收報廢四個階段。因此,可以分別研究每個階段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以此建立適合的評價指標體系。只有建立健全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才能一方面引導市場正確而全面的看待綠色建筑??吹角捌谕顿Y增加的同時,也能看到全壽命周期由于能耗的大量減少所帶來的可觀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直觀地了解到哪一棟建筑更經濟、更劃算;可以指導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兼顧經濟性,有效控制成本;也可以指導投資者選擇最經濟的設計方案,做出正確決策。這樣可以極大的鼓勵房地產企業進行綠色建筑的生產,也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綠色建筑的優勢,更好接受這種新型產品,促進綠色建筑在我國快速長遠的發展。
3)獎勵措施和稅收政策
綠色建筑各項技術的開發需要眾多參與方的合作,涉及面很廣。又因為初始投資較大,經濟及社會效益需要長時間才可以看到,所以,對這些技術研發進行投資風險是比較大的,也會影響到企業的投資意向。因此,需要政府的積極配合,運用各種方法,對節能技術的開發提供適當的政策優惠。a.財政補貼。由于生產綠色建筑產品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應該對綠色建筑的開發商和消費者進行補貼。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降低開發商成本,鼓勵開發商建設綠色建筑,另一方面,減少綠色建筑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購買綠色建筑。在計算補貼值時可以依照某些指標來進行,比如建筑密度和容積率,綠色建筑一般這兩個值相對較高,可以按照這兩項指標來計算補貼值。b.稅收政策。由于普通建筑相對綠色建筑來說,會消耗較多的能源,造成較大的環境污染。所以對建設普通建筑的單位或個人進行征稅,促使他們向綠色建筑轉化。國家征稅的數額應該不小于該企業給環境造成的損失。例如對普通項目可以征收能源稅,其數值可以不小于比綠色建筑多消耗的能源費用。又或者,對固定征稅的項目,可以對綠色建筑項目少征稅費,而對普通建筑項目適當多收取稅費,這樣進一步降低綠色建筑的運行維護期間的費用,引導市場行為,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c.獎勵政策??梢愿鶕G色建筑評價標識中評價的星級不同,給予不同程度的直接獎勵;也可以對達到一定綠色建筑規模的城市給予直接的資金獎勵,這樣,可以不同程度的抵消開發商建設綠色建筑過程中的大量前期投資,減少風險,極大的鼓勵開發商去建設綠色建筑,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
3結語
關鍵詞:評價教師教學評價評價主體多元評價
一、引言
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蹦壳拔覈M行的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主要實現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教學改革,離不開教師的直接參與。教師教學水平直接決定著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的成敗。為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立積極有效的教師教學評價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教學評價是整個教育評價的重要環節。從理論上說,教學評價主要由兩個目的:一個是提高教師的效能,即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明確目標、衡量結果、評判等級、獎優罰劣或解聘不稱職的教師來保證教學質量。另一個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即通過評價,發現問題,提供給教師自身的優缺點信息和建議,協助教師不斷完善自我,提高業務素質和專業發展水平。
與上述兩種評價目的相對應的評價制度是:獎懲性教師評價和發展性教師評價。作為終結性評價和量化評價,獎懲性教師評價以獎勵和懲處為最終目的,通過對教師工作表現的評價,做出解聘、晉升、調動、降級、加薪減薪、增加獎金等決定,這種評價直接與教師的切身利益相關聯,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坦誠態度,導致教師的積極參與度不高;而發展性教師評價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為最終目的,它是一種雙向的教師評價過程,建立在雙方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和諧的氣氛貫穿評價過程的始終。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下,發展性教師評價成為教學思想領域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不論是獎懲性教師評價還是發展性教師評價,都需要評價主體來評價。教育評價具有多元主體性。而作為教育評價的子系統—教學評價的多元主體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敖處熢u價主體是教師評價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
教師教學評價的主體一般有: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者(領導)、同行、學生、教師、家長、專家等。評價的目的直接影響著評價主體的選擇。評價主體需要的差異性使得評價方式和結果不同。學校管理者對教師進行評價是要考核教師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師的外在行為表現,教師績效評價的主體應為學生、同事、領導;教師個人對評價的需求是出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教師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時的評價主體就應該是教師自己,因為教師最了解自己的教育價值觀念,最了解自己的內在心理活動。因此在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活動時,要根據不同的評價目的,選擇合理的評價主體,并將經濟、效率等因素考慮在內,力求評價的最優化。
二、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主體性分析與探討
1.管理者(領導)評價
管理者評價主要由學校領導來執行,學校領導評價中獎懲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并存,其中大部分學校以獎懲性評價為主。教師教學評價直接與學生成績掛鉤,尤其是以升學率作為對教師教學的認可度。發展性評價主要是學校領導通過聽課的方式對教師進行督促和指導,且日益成為學校關注的重點。但學校領導忙于行政工作,無暇顧及教師教學,這也是學校領導疏忽于教師發展性評價的重要原因。
2.同行評價
從理論角度出發,教師教學評價應由其同事和學校教學負責人(如教導主任)來具體操作,他們在教室里聽課、檢查教學,更廣泛更全面地收集相關信息,但這一作為的負面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一些因素如利益關系、個人主觀態度等會影響同行與領導對教學工作評價的投人,以致影響對其評價的客觀性,無法了解評價者的真實想法。某校在對1985年以來的“同行評價和領導評價”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評價主要或只能作為教師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為決策依據,要么全優要么全差要么棄權的評價結果存在著相當大的普遍性。
3.自我評價
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注重教師在整個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師主體意識的形成,因此教師教學自評有利于教師自我反思、自我改進和自我提高。開展有效的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成長。
教師自我評價是教師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對象依據評價原則,對照評價標準,主動對自己的工作表現做出評價的活動。它是一個批判反思的過程,更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教師的自我評價有利于教師自我反思、自我改進和自我提高,對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育質量有重要作用,是實施教師終身教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我們的自我評價充滿著危險。作為教師,我們工作中都有盲點,有時我們看不清它們,因為它們離我們太近。”同時不應忽視的是,教師自我評價可能會導致個人夸大自己的績效。人們有把自己不良的績效歸咎于外部因素的傾向。
4.專家評價
專家評價方式屬于直觀評價范疇,是以評價者主觀判斷為基礎的一種評價方法,應用較為廣泛。專家評價由于專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獨特的視角,評價著眼點更多的放在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否達到教學目標等方面上。充分發揚專家的鑒賞加評價方式,并對教師存在的問題給予相關的建議,將有助于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5.學生評價
教學過程的理論研究表明,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在他們身上得以體現。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科學技術與文化知識、技能,引起學生在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理想變化,因而教學中的主要矛盾是學生。教師的教學是否已經使學生獲得了預期的學習效果,這是教學評價中最重要的內容。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生最有發言權。但亦有學者對此提出異議。章立早認為,教育評價本質上是一種對教育現象的“價值判斷”活動。“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是人們認識外界環境或自身狀況的兩種最基本的方式。所謂“事實判斷”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價值判斷”,是個體根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在事實判斷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的價值作出評判,主要解決是好還是差的問題。教師評價直接關系到教師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晉升職務等切身利益,必須以嚴肅和公正的態度來處理。由于學生年齡、知識、經驗和判斷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意圖不一定全部都告訴學生,因此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情況只能具有“事實判斷”的資格,也就是說只能描述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情況,沒有資格對其進行“價值判斷”,即沒有資格評價是好還是差。
把評價的權利教給學生,師生共同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是現代教學評價的一個新理念。構建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規范和制度,是中小學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重要保障。
6.家長評價
從已有的研究看,家長評價更多的是集中在學校管理、學校規劃上,而較少地對教師具體教學做出評價。家長對教師教學的評價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基準,以獲得知識的多寡、班級升學率為評判標準,也就是說更多的是從教學結果而非教育過程來關注教師教學。課堂教學作為相對封閉的環境,教師對家長參與課堂教學是排斥和反對的,他們認為家長參與會擾亂課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而家長對參與教學評價亦不積極,在中國尤其如此。中國傳統的尊師重教思想使得學生家長對學校存有敬畏心態,家長會是中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這種單向的家長—學校交流也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要討論話題,即使這種家長會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參與學校教學評價,將是一個長期和逐步深化的過程。
三、建立以自我評價為主,多元主體的參評體系
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因此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要求教師和學生更多地在評價中發揮作用?,F代教學評價強調自我更新自我調控,更多的從自我接受的角度評價教學工作。在評價方式上講究自我評價為主,對自身的課堂教學活動不斷進行判斷反思和分析,不斷自我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統一和具體化教師自我評價的標準性
教師教學自我評價要能夠有效地得以開展,合理、科學的評價標準是基礎和關鍵。學校的管理者和上級行政負責人要組織教師與專家共同商討,確定教師自我評價的標準和尺度。具體說來,教師自評的標準采用半開放式評價,為教師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過分細化各項指標,留出教師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空間。同時,指導教師采用可操作性強的評價尺度,如現今流行于教師群體中間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記,引導教師詳細具體的分析自我,并發現不足自我改進。再如通過教師學習者的經歷和教學自傳獲得教學洞察力,提高課堂管理水平,等等。為了使自評的內容更加真實、客觀,避免教師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出現不顧實際地抬高自己、文過飾非的現象,必須將自我評價與教師的晉升、提拔、獎懲等各種個人利害關系脫鉤,使教學自我評價的教育性原則得以正確地體現,其正確的導向作用得以充分地發揮。
(二)建立規范的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制度
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帶來的是教學、學習與管理等多方面的積極互動,影響的是學生、教師等的促進性發展。因此,深刻認識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積極探討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策略或實踐方式,建立合理的規范與制度是當務之急。
建立一種規范學生參評制度是合理科學評價的必要條件。制度是行動的保障,沒有制度規范與指導的行動,易帶來實踐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過制度規范的制定,可以對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意義、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個參與方式等進行規范。學生依照參評標準對教師教學評價,更能反映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以及教師的優勢和特點。當然,學生參評工作需要學校做好相關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課堂教學中因學生參評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中小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
教師教學評價在關注教師自評和學生評價的同時,亦不能忽視領導、同行、家長、專家等其他群體的評價,教師教學評價應建立以教師自我評價為主,學校領導、學生、教師、專家、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主體,即把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專家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領導評價結合起來,使教師能從多渠道、多角度獲得評價信息,不斷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摘要:文章分析了項目風險管理與風險管理審計的關系以及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的自身特點和現狀,闡述了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的一般原理和審計步驟,對幾類工程風險管理審計進行了探討。
風險是指組織內部受到某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遭受某種損失的可能性。建筑工程項目一般具有投入資金多、規模大、周期長、不確定性因素多、易受自然條件及地質水文情況和社會環境因素影響等特點,在工程建設期間,工程項目管理組織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隨著現代建筑工程項目逐步大型化,國內一些管理組織在20世紀90年代末不斷將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應用于工程實踐,以使工程項目最大程度上避免各種風險給工程帶來的損失,提高管理效率,促進經濟效益。
本文論述的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是指業主內部審計部門采用一種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對工程投資決策、財務管理、工程質量、工期、造價、技術等風險的識別、分析、評價、處理等管理行為的一系列審核活動,是對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控制、監督及評價的過程。
一、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與風險管理審計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項目管理人員對可能導致損失的項目不確定性進行預測、識別、分析、評估和有效地處置,以最低成本為項目的順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是指工程項目組織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人員采用一種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對組織內部風險管理程序、對策及體制、機制的合理性、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是對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系統的控制、監督及評價的過程。
關于風險管理與風險管理審計二者的關系《,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6號-風險管理審計》中提出“風險管理是組織內部控制的一部分,內部審計人員對風險管理的審查和評價是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內容之一”??梢钥闯?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審計的前提和基礎,風險管理審計注重確認和測試風險管理部門為降低風險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及相關制度和程序,與風險管理本身有所區別。但從工作步驟、工作方法上看,二者有很多相似,其功能和最終目的都是減少組織風險損失,提高組織管理效益,因而風險管理內部審計從某種意義上說又是風險管理的組成部分和重要內容。
二、開展建筑工程項目風險審計的自身特點和現狀
1.建筑工程項目風險審計的自身特點。第一,審計范圍廣。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注重確認和測試風險管理部門為降低風險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審計工作涉及整個工程項目管理系統。第二,審計專業性要求更強。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由原來的內部控制審計擴展到所有工程風險管理技術審計,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還要求廣泛運用統計分析、計算機等技術方法,因此,對審計人員專業技能要求較高。第三,開展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要求有較完備的管理系統及其子系統,如風險管理系統、合同管理系統等,為風險管理審計提供支持。
2.我國開展建筑工程項目風險審計現狀。近些年,一些大中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者開始認識到風險管理在現代項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將風險管理理論應用于工程管理實踐。但就總體而言,項目管理者風險意識淡薄,缺乏積極、主動、系統的風險管理行為。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的風險管理活動往往是瞬時的或者間斷性的,缺乏對風險進行定期的復核和再評估。另外,大部分工程項目管理組織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還不完善,缺乏現代意義上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這里我們引用風險管理研究與開發項目合作組提出的項目風險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四個等級標準,即臨時級、初始級、可重復級、管理級。可以看出,風險管理實踐在我國建筑工程管理實踐中的應用還處在初始級或可重復級。
而風險管理審計工作作為一種現代審計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實踐中,受到管理者風險意識程度、組織內部機構設置、內部審計技術力量等因素的影響,在大多數工程項目中還未全面開展,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尚處在理論研究與初步實踐階段。
三、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的一般原則和審計步驟
1.一般原則。建筑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審計應當堅持依法審計、實事求是、獨立客觀、職業審慎、保守秘密等原則。內部審計人員應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實務標準,充分考慮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的復雜性、艱巨性,遵循適當程序,采用先進方法和手段,科學有序地按步驟開展審計工作。風險管理審計工作應有利于工程項目生產與管理,增加企業效益。
2.審計步驟。建筑工程項目風險審計的工作要求高、專業性強、責任重、審計風險大。要做好建筑工程項目風險審計工作,防范審計風險,一般要按以下步驟開展各項風險管理審計工作。第一,識別風險。制定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計劃,包括制定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管理、施工生產風險管理、建筑市場風險管理、項目組織人事風險管理和其他風險管理審計計劃,確定風險管理審計的位置和背景。第二,分析風險。對工程風險跡象進行深入了解、做好記錄,并對風險進行分類。第三,評估風險。分析工程風險的成因及其影響,確定風險程度及等級。第四,監控風險。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進行跟蹤檢查或后評估。跟蹤已識別風險的發展變化情況,包括在整個工程項目生命周期內,風險產生
的條件和導致的后果變化。第五,處置風險。
以上審計步驟,是開展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風險管理審計具體工作的一般步驟,同時也是風險管理審計的基礎性工作,它與各業務部門風險管理的具體工作既有所聯系,又有所區別。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人員應協調各業務部門嚴格按照以上審計步驟,扎實地做好風險管理審計的基礎性工作,有效防范審計風險。
四、建筑工程項目的幾類風險管理審計
建筑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審計主要包括工程風險管理體制審計、工程風險管理機制審計、工程風險管理程序審計、工程風險管理對策審計。工程項目組織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針對建筑工程項目的特點,在工程項目進展的不同階段應有重點地、有計劃地、分步驟地開展以上幾類風險管理審計工作。之間并不是彼此分開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為一體的,都是開展風險管理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在工程項目的不同階段審計工作的側重點不同。
1.工程風險管理體制審計。工程風險管理體制審計主要在工程項目組織成立初期開展,審查、評價風險管理體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重點審查、評價建立風險管理制度是否經過充分論證,財務管理體制、考核評價體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是否健全。
2.工程風險管理機制審計。工程風險管理機制審計一般同風險管理體制審計在項目組織成立初期同期開展,主要審查評價風險管理機制的結構性和盡責性。重點審查、評價高層管理人員和重要崗位業務人員的風險管理理念及對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審查評價工程風險管理人員的結構和素質,是否具備勝任風險管理的能力,有無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審查評價全員風險管理的情況,包括工程管理人員在風險管理中崗位的設定和責任的明確性。
以上兩項審計是從組織建設方面對風險管理系統的審查和評價,目的是為組織決策層提供組織建設決策依據。雖然這兩項審計相對于后面敘述的工程風險管理程序與對策審計,從技術層面上來講要相對簡單,更加側重于對組織的定性評價,但完善、合理的組織建設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同時,也為風險管理程序與對策審計提供組織方面的支持,因此風險管理體制與機制審計工作要認真做到科學、客觀、公正、有效。
3.工程風險管理程序審計。工程風險管理程序審計貫穿于工程項目管理的始終,審查、評價內容包括從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設計,直到項目施工、驗收、后期服務等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框架結構內的所有內容,主要審查、評價風險管理程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內部審計機構應有重點地、有較強針對性地開展審計工作。比如,工程招投標階段,重點審查、評價招投標過程中風險管理部門是否采取了規范化程序規避風險,規避風險程序是否有效運行;施工過程中,風險管理程序是否有效地通過管理信息系統使得規避風險措施在工程管理中得到落實;組織之間、組織與外部之間財務往來核算辦法是否能夠通過風險管理程序有效規避風險等。風險管理程序審計和后面敘述的風險管理對策審計涉及到內部審計機構與組織內部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協調,同時也需要組織內部各部門間的配合,還需要合同管理系統、施工管理系統等其他管理子系統的協作,是開展建筑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風險審計的工作重點,也是工作難點。
4.工程風險管理對策審計。工程風險管理對策審計重點審查、評價工程風險管理對策的周密性,即風險應對計劃是否對已經發現的風險的每個層面均作了應對的安排,制定風險防范對策有否考慮風險的可規避性、可轉移性、可緩解性、可接受性;審查、評價工程風險管理對策的可行性,即風險應對策略是否對已經發現的風險的每個層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是否采取了風險控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等對策。利用合同條款規避工程風險是工程中最經常、最廣泛采用的風險管理辦法,因此結合工程實際,工程風險管理對策審計可以通過對工程各級階段簽訂合同以及合同實施情況的審查,并結合其他審計程序來完成,已達到對風險管理對策周密性和可行性的審查、評價。
工程風險管理對策審計更加側重技術審計,工程項目實施階段各種技術應用復雜、繁多,審計人員不可能對每一項風險規避技術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內部審計機構可以在各具體業務部門聘請兼職審計員,充實到審計隊伍中,增強技術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審計報告
工程風險管理審計報告是風險管理審計的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第一,審計情況介紹。包括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的范圍、內容、方式、時間等。第二,工程項目目前進展的實際狀態以及未來狀態。第三,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評價。第四,工程項目關鍵的管理問題。第五,最終結論及建議。
審計報告由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人員撰寫,要求做到客觀公正、重點突出、專業性強,在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后提交工程項目組織管理層審核和應用。
六、工程風險管理審計的注意事項
1.注意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人員與組織其他部門的信任??梢酝ㄟ^聘請兼職審計員,增強技術力量的同時,加強組織內部橫向、縱向的聯系,增強組織間信任。
2.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要求內部審計機構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得與工程項目實施相關的工程信息,要求組織有較完備的信息系統作為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的支持。
3.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審計作為一種新型的復合型邊緣管理實踐,它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更要求相關人員具有對復雜環境的洞察力和減少環境復雜性的能力。
工程項目組織應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邱菀華.現代項目風險管理方法與實踐[M].科學出版社,2003
(1)建筑技術專業可實施的實踐教學考核內容。根據國家對于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一系列舉措,針對建筑專業的特殊性,我們要制定出詳細的實踐教學考核內容。建筑專業核心課程(建筑建筑設計基礎、建筑設計及原理、中外建筑歷史、建筑結構與建筑力學、建筑構造)等內容都是學生在院校期間所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然后就是要結合授課內容進行實踐教學,我們都知道建筑行業是十分重視實踐經驗的,所以,實踐環節是很必要的,我們主要以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根據建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本著突出培養學生技能操作的能力,制定安排教學實踐考核。學生能夠根據建筑專業核心課程的基本理論,按照規范要求實施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完成助理項目管理師和施工員的崗位實踐操作內容,了解建筑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的意義,熟悉成本管理的任務和措施,掌握建筑安裝工程費用的結算方法,完成造價員的崗位實踐操作,會運用工程項目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備工程項目質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的能力,能夠整理竣工驗收文件及工程備案資料,會簽訂工程保修合同。能夠熟悉資源管理、信息管理和資料管理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備資料員的基本素質和應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能力。能夠掌握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會用所學知識進行施工項目風險管理。
(2)具體實施的教學實踐考核評價標準。要求學生能夠自覺按規定時間進入實訓工場,做到不遲到,不早退。如果有違規現象,一定要按照相應的懲罰措施嚴格處理;進實訓工場操作前,應按要求穿戴好工作服、鞋、帽等勞保用品,并能保持工作服的整潔;借、領、還器材或工量具,要有專人負文明有秩序;按要求在自己的工位上認真訓練,不串崗,嚴防安全事故發生;實訓結束后,個人要做好本工位的清潔工作和機器設備的保養,班級衛生值日生,要及時打掃工場衛生,清除垃圾;要尊重專業教師、指導教師和管理員,聽從指揮和安排,虛心接受指導。
2建筑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具體評價方法
學生在院校學習過程中,教學評價是教師對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消化后實施的內容進行評價的過程,此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僅關系著學生學習的知識點,同時也關于學生學習的心理感受。因此,我們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方法必須要體現出我們要培養的目標,符合現代社會的技能型人才。我們所進行的教學評價不是在于給出評價內容,而是要在評價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應有的東西,并且認同,接受評價,根據所給出的評價結果能夠進行改進,達到最終學生學到知識的目的。教師在給予實踐教學評價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必須要做到給出評價保證其客觀性,準確性以及科學性,保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不要扼殺學生的創造能力?,F在我們所使用的教學模式多采用模塊式教學,將課程體系分成若干模塊,對每個模塊進行逐一解釋操作。我們進行教學評價時必須根據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進行選擇。我們進行實踐教學通常會在分組的情況下進行,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得到啟發,自我約束管理比較明顯,我們可以按照分組情況進行評價,不僅是教師評價,學生也同樣要進行評價,突出小組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也可以將每個小組所做的內容進行公布,各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勁頭。
我們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而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和動手能力的話,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表現性評價,把學生的實驗記錄進行綜合評價,提出專業的見解,這樣可以更加結合學生實際,促進學生進行知識更新。同時,根據不同教學實踐內容實施階段性評價,不僅僅關注學生學會了什么,而且更強調學生怎樣才能學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和良好的職業修養,使他們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得到持續發展。我們在評價體系中一定要注意的事,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角色,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和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能夠實現平等對話,教師在此過程中扮演的都是輔導者,起著輔助的作用??偟膩碚f,我們在進行教學評價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生給出的評價內容是不同的,要滿足學生的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同時,也要注意在給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要給予肯定,在評價方法中,我們倡導廣泛應用注重過程的表現性評價,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運用恰當的教學評價方法可以使在實踐教學事半功倍。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