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8 01:51:24
序論:在您撰寫思想道德修養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教學內容的選取與側重需要充分考慮學生未來職業中的需要
1.教學內容的選取不應當面面俱到,應結合實際需要進行必要的刪減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的內容非常繁雜,具體到每節課的內容都相當飽滿。上過這門課程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個問題不敢過于展開講,否則一節課內容根本無法完成。筆者反思,為什么一定要按照教材規定的內容面面俱到呢?我們應該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并且在內容的選取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未來職業的實際需要。例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這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并且與學生未來的職業需求幾乎沒有什么關系,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時,可以大膽刪去這部分內容。很多人會質疑這樣的觀點,認為這樣教學的功利性太強。但筆者堅持認為: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對學生更有用的問題上。我們目前的大學教育缺乏的是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與未來社會的接軌。作為思政理論課教師,筆者決定大膽嘗試,即結合學生未來職業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以其為使學生的大學學習更為有效,使大學生在面對未來殘酷的職業競爭中能自信地展示自己,成為職業圈當中的成功者。并且大學學習中老師講授只占到很小的比例,更多的問題和知識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獲得,所以刪去的內容對學生的影響并不大。
2.教學內容應當重點向學生未來職業需要的軟實力傾斜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刪減一部分內容之外,還應當重點放在學生未來職業需要的軟實力方面。例如:對于人際交往這個問題,就應該著重向學生介紹人際交往與溝通的各種方法,幫助學生實際解決現在或者將來職場中所面臨的一些棘手的問題;關于個人品德與道德修養這個內容,就應該通過大量實例告訴學生人的品格和修養對于人生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具備哪些品格。在這些教學內容上的側重,最終希望達到的目的是增強學生處理人際交往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以及塑造學生的優良品德,而這些是學生未來職業生涯中最需要的“就業軟實力”。
(二)通過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以增強學生的“就業軟實力”
1.小組教學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
在未來的職場中,除了要求求職者具備專業技能外,還需要具備其他方面的能力,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為此筆者經常思考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堂上,除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之外,還能否幫助學生增強未來從事職業中所需要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經過反復研究嘗試,小組教學法有助于增強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小組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能充分發揮“同輩教育”的積極作用,使學生能從同齡人身上學到更為優秀的地方。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小組教學能使學生充分意識到團隊合作與溝通的重要性,沒有團隊合作與溝通,僅憑個人的智慧和力量,就不會有富有戰斗力的小組。通過小組激勵制教學,對表現積極和優秀的小組適當給予獎勵和加分,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每個成員意識到眾人拾柴火焰高。而沒有獲得獎勵小組也會總結經驗和教訓,爭取在下一次小組活動中發揮每個成員的潛力和優勢做到最好。
2.小組活動成果展示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創新意識
(一)有利于增強課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一般多是采用傳統的講授法。這種教學方式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結果是課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少了思考,也沒有興趣思考,更別說創造性思維的激發了。而啟發式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作用,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有利于增強課程的說服力。該課程在大學生素質培養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斷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自己、社會,才能最終達到教育目標。
(二)有利于發揮大學生的能動作用
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曾指出,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個人的潛力,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話:“理想的教育其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于教學生學。”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啟發式教學始終把學生作為教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教師適時地采用多種引導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展開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同時學生通過思考、反省、評價掌握了知識,并提高學習能力和認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及發展??梢哉f啟發式教學強調師生的互動與雙向交流,既強調教師的“啟發”、“點撥”、“誘導”,又注重學生的“憤悱”理性自覺,“反求諸己”“內省”“反思”。
(三)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推動教學相長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學過程的雙向性,即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互動性。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管理者,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變成了合作關系,和學生一起思考、分析、討論問題,在相互配合中進行良性互動。同時,啟發式教學還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思考,推動了雙方的學術研究。德國教育學家洪堡也曾說過:“大學教授的責任并不是‘教’,學生的職責也不是‘學’,而是從事研究,教師應誘導學生研究的興趣,進一步指導學生研究?!苯處熞龑W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帶動學生進行學術探究,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很活躍的,一旦被激發出來,結果是難以預料的。當學生不斷的提出一些新問題后,可以促進師生一起去研究,也可以帶動教師做更廣、更深的研究,從而形成教學與科研、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
二、啟發式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的運用實施啟發式
教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并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還需要一定的實施條件。啟發式教學不是說幾個案例就可以了,啟發式的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需要教師不斷總結探索。這里,介紹幾種啟發式教學的基本形式,供大家相互學習。
(一)設疑啟發向學生提問
然后引發他們思考,是很多教師慣用的啟發方式。教師適時地向學生提出一些難度適中、新穎有趣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進行思考,最終找到問題的結果。但是目前很多教師提問沒有精心準備,隨意性很大,深淺過渡,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運用此方法前,一定要認真準備,給學生一些富有挑戰性的能激發他們思考的問題,才能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講大學生誠信的問題時,筆者問了這么幾個問題,考試作弊是不誠信的表現嗎?有多少人從來沒有作弊過的?除了考試作弊,大學生在校園中還有哪些不誠信的行為表現?善意的謊言你能接受嗎?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對大學生誠信問題做進一步的思考,同時引出大學生誠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話題。
(二)討論啟發討論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
它的特點是答案的不唯一性。在進行討論前,教師要精心制定討論的話題,題目給大家后,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以免學生的思路偏離了軌道。例如,筆者在講大學生就業擇業的問題時,并沒有直接照搬書上的內容,而是讓學生討論這么幾個話題:你認為咱們醫學生的就業情況如何?影響醫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哪些?醫學生要想獲得一份滿意的工作,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醫學生創業,有哪些方向可以選擇?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后,充分認識到當前大學生就業的現狀,了解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所在,并明確了自己的生涯規劃。在比如講授公民道德時,組織學生討論大學校園里不文明現象及如何提升大學生道德素質進行討論,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及怎樣完善自己。
(三)案例啟發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理論性比較強
為了讓學生更輕松的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可以通過案例進行啟發。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向學生呈現精選的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導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研究,從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同時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理想信念的作用時,筆者引用了以下案例,讓學生自己分析討論案例,效果較好:清華大學高材生考過600分也不易,可一個每天三頓為清華學子切菜賣飯的農民工,頭回上場就爆出冷門———北京日報報道,清華園里人才濟濟,但學生食堂的師傅張立勇,也為許多人知道,就不能不說是件新鮮事了。他的艱辛,他的刻苦,他的頑強,讓清華學子動容。水木清華BBS上,頭一回為一個農民工的堅韌好學掀起波瀾。張立勇,做農民工10年,如今即將拿到北大國際貿易專業大本文。在案例看完后,我給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1)張立勇為什么高中讀完后不直接考大學?(2)他為何選擇去清華打工?(3)食堂工作很幸苦,他為什么還要繼續學習,并且挑戰國內知名高校?學生對這樣的事跡顯得很有興趣,他們都踴躍參與討論,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還講到聽過他的演講,被他的追求理想的精神所打動。
(四)比較啟發在教學中
1.法律教育部分的教材編寫
(1)具體法律內容稍微不足。
與2010年修訂版的內容相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年修訂版進一步刪減了實體法和程序法相關內容,與2009修訂版、2006修訂版相比,具體法律內容更是少之又少。鑒于當前我國依法治國理念的逐步深入,筆者認為應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法律內容,而不應一味的刪減。
(2)教材編排較為死板。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兩課”教材之一,有必要保持一定的嚴肅性,但是縱觀歷年修訂版本,教材編排在排版、內容形式、用語等方面沒有實質性進步,書中充斥著大量死板的教條、概念、條文等。這不但較難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而且不能很好地去影響學生,無法達到國家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的目的。
2.法律教育部分的教學
(1)教師教學方式。
在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進行講述的過程,往往以教師單方面的授課為主要方式,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加之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識不深,思想上不夠重視,經常有逃課或不認真聽講的情況發生,課堂效率較低,學生們往往都是在老師的灌輸下被動地接受法律知識,而不是自己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2)課程設置。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在2006年課程改革之前是分開的兩門課程——“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但是在兩門課程合二為一之后,由于將“思想道德修養”的內容排在“法律基礎”之前,教師在授課的過程往往習慣于把教學重點放在教材的前半部分“思想道德修養”上,而忽視了有關法律知識的教學,教師的不重視就導致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忽視,甚至是無視。除此之外,教材中有關“法律基礎”部分的知識編寫不夠精確、概念含糊不清,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再者,整本教材通篇采用文字形式進行編寫,理論概念性較強,知識分布過于緊密,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疲勞感。
二、改善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1.教材改革
(1)保障教材編寫的嚴肅性。
(2)增強法律部分教材的趣味性。
(3)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平衡性。
2.教學改革
(1)完善我國大學生法律素養教學的機制。
根據我國目前法律教育發展現狀,建立起一個從小學開始至初中、高中、大學的完善而銜接有效地法律教學體系,從小就開始培養學生一種法律意識,真正地體會到法律學習的重要性,自覺地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2)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對授課老師進行培訓。
加強大學生法律素養教學的重中之重就是授課者的法律素養。目前,高校中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師可能會出現知識斷層的現象,由于他們往往自身并不是法律專業出身,對于我國法律制度、法律變革也不甚了解,因此,高校就需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隨時更新他們的法律知識體系。
(3)活躍課堂氣氛,改革授課方式。
教師需要補充大量的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豐富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且由于受到學時限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內容上有必要對高職院校的“思修”課進行恰當的取舍,補充符合高職教育特點、貼近高職學生實際的內容,減少或精煉那些過于空泛的內容。例如,在道德教育中應著重強調和突出職業道德的內容,尤其是各個專業對應的職業或行業的相應職業道德要求,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未來就業奠定良好基礎。再如,法律知識部分,可以側重勞動法相關內容的傳授,幫助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樹立基本維權意識。同時,教師對于內容的結構體系也可以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打破教材原有的格局,重新進行邏輯結構的安排。內容改革,可以整合成思想修養、道德修養與法律修養三大模塊,其中再分別設立不同的子模塊,使內容更具邏輯性,條理清晰,一目了然。
二、改革課程實施
由于“思修”課的內容并不像其他專業課那么深奧,因此,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應該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體驗。教師可以將每個小模塊的教學內容設定為一到兩個課堂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在做中學,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實現知行統一。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法。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藉由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透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習者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并培養學習者高層次能力的教學方法。”①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選取應當盡量貼近高職學生生活實際與現狀,并且能夠作為分析、討論以及解決問題的基礎,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在課堂教學模式上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由學生分組討論,各小組匯報發言,教師分析點評、總結提煉。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各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合作,查找相關資料,共同配合完成任務。這種教學模式能夠真正實現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同時,各個小組選派代表匯報發言,相互之間良性競爭,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學習熱情。一個氣氛熱烈的課堂并不意味著學生能夠在思想上有所升華,在充分尊重學生表達的同時教師需要進行客觀的評價,并進行正確的引導,保證課堂任務按照既定的步驟、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最終實現教學目標。改革“思修”課的實施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思想道德與法律相關知識,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用正確的是非觀判斷和約束自己的言行,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參與社會活動、人際交往、溝通和與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獨立收集和處理信息、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服務于學生的就業與未來職業發展,幫助學生提高一般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
三、改革課程評價
1.法律教育部分的教材編寫
(1)具體法律內容稍微不足。與2010年修訂版的內容相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年修訂版進一步刪減了實體法和程序法相關內容,與2009修訂版、2006修訂版相比,具體法律內容更是少之又少。鑒于當前我國依法治國理念的逐步深入,筆者認為應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法律內容,而不應一味的刪減。
(2)教材編排較為死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兩課”教材之一,有必要保持一定的嚴肅性,但是縱觀歷年修訂版本,教材編排在排版、內容形式、用語等方面沒有實質性進步,書中充斥著大量死板的教條、概念、條文等。這不但較難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而且不能很好地去影響學生,無法達到國家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的目的。
2.法律教育部分的教學
(1)教師教學方式。在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進行講述的過程,往往以教師單方面的授課為主要方式,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加之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識不深,思想上不夠重視,經常有逃課或不認真聽講的情況發生,課堂效率較低,學生們往往都是在老師的灌輸下被動地接受法律知識,而不是自己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2)課程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在2006年課程改革之前是分開的兩門課程——“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但是在兩門課程合二為一之后,由于將“思想道德修養”的內容排在“法律基礎”之前,教師在授課的過程往往習慣于把教學重點放在教材的前半部分“思想道德修養”上,而忽視了有關法律知識的教學,教師的不重視就導致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忽視,甚至是無視。除此之外,教材中有關“法律基礎”部分的知識編寫不夠精確、概念含糊不清,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再者,整本教材通篇采用文字形式進行編寫,理論概念性較強,知識分布過于緊密,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疲勞感。
二、改善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1.教材改革
(1)保障教材編寫的嚴肅性。
(2)增強法律部分教材的趣味性。
(3)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平衡性。
2.教學改革
(1)完善我國大學生法律素養教學的機制。根據我國目前法律教育發展現狀,建立起一個從小學開始至初中、高中、大學的完善而銜接有效地法律教學體系,從小就開始培養學生一種法律意識,真正地體會到法律學習的重要性,自覺地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2)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對授課老師進行培訓。加強大學生法律素養教學的重中之重就是授課者的法律素養。目前,高校中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師可能會出現知識斷層的現象,由于他們往往自身并不是法律專業出身,對于我國法律制度、法律變革也不甚了解,因此,高校就需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隨時更新他們的法律知識體系。
高校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是幫助大學生樹立人生觀和價值的觀的教學。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只是理論教學為主,沒有進行深入的實踐教育環節,填鴨式的教育使學生在課堂當中產生比較嚴重的煩躁情緒。
(一)教學內容的單一性。高校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是作為理論研究的重點教材,是在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上的一門重點難點課程。以往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學內容上都是局限于道德領域上的灌輸,課程的教學模式也是采取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使得思想道德教育課程脫離了實際,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中沒有沒有顯示的依托是脫離實踐的教育,使得學生們在實踐中遇到問題不懂得學與致用,造成學生道德觀念的模糊性,不能及時對道德現象進行及時的判斷,從而到學生們會表現出一系列的道德問題。因此在以往教學內容上更加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建立、健全與當代大學生實際身心相結合的教學內容,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成果性。
(二)專題教學不突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圍繞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進行的教學活動,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培養起著關鍵的作用,但是目前許多高校的思想道德以法律修養這門課程專題教育不突出,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教學理念模糊,對培養大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存在一定的難點。
二、完善高校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途徑
(一)教學內容因與時俱進。高校思想政治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內容應該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達到教學內容與時代進步相統一,現有的的教學內容大多是理論教學的知識,實踐教學環節的課程比較缺乏,學生的積極性比較散漫,課堂上學習的效果到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高校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中,要把社會的熱點問題融入到課程中,針對社會的的熱點難點進行詳細的討論和分析,引導大學生學會分析社會存在的問題。教學內容可以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入其中,讓大學生更好的了解中國傳統的文化。同時也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一直是熱門的課題,隨著社會經濟的速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步的凸顯,在高校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過程
(二)優化教學手段。在科技快速的發展過程中高校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應該運用高科技手段,互聯網技術結合課本的相關知識收集相關的視頻、圖片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一定的政治觀,建立起鮮明的政治觀念和政治情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掌握基本知識,讓學生學活,用活的理論知識應用大眾媒體中,提高學生的內容學習的信息量,促進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傳統的教學手段,課堂上單向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沒能形成很好教學實踐效果。改變教學手段,使學生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要讓學生在思想上和行為上都能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
(三)提高教師技能。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人與人的交流的工作,而不是機械交流,沒有感情的教育是無法讓人信服的。針對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要進行解釋根據學生的特點去解決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高校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課程,對教師的教學技能要求很高,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就是提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方式方法。教師要借鑒國外高?!八枷胝巍苯虒W的成果的經驗,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確定教學目標,積極的引導學生投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教學。
三、結束語
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是高校的公共必修科目。通過教師課堂授課教學,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了提高學生們對思想道德課程的興趣,教師可以采取師生互動交流,即,教師提出教學主題,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比較,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一種比較客觀、科學、理性的東西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學生的潛意識之中,一個階段過后,學生的整個精神面貌發生了改變;情景劇表演,即,教師給定題目,學生組建團隊自編自導自演校園故事,展現出符合大學生良好形象的道德行為。讓學生從表演中感受到道德修養,需要時時刻刻在身邊學習提高。
(二)校園文化活動多彩化
高校的校園是大學生主要的學習活動場所,我們要充分利用校園內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修養教育??砷_展主題班會、團日活動、學術講座,把思想道德教育引入其中。學校的感恩教育、意志教育、明禮誠信教育、舉止文明教育、國學素養教育,都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有很好的引領作用。高校通過對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西部支教服務活動,讓學生進入社會中去,提升自己素質能力。
(三)網絡媒體模式新穎化
網絡媒體具有高效性和互動性的特點,也具有覆蓋范圍廣、信息量內容大的優勢。高校應注重對網絡媒體的利用。利用網絡拓展德育空間,強化網絡道德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網絡道德需要,提高他們的網絡道德素質。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新穎化,更快捷更高效的進行道德素養教育。例如建立微信、微博、QQ群,開設網絡道德規范教育、法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課程。通過教師對網絡上大學生的困惑、疑難、心理障礙等進行有效引導和疏通。并加強網絡德育教育的合理組織和控制,增加學生的網絡參與度,提高大學生網絡道德素質教育的效果。積極構建高校道德工作的新平臺,在全面服務于學生的理論學習、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時,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滲透于其中,以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避免網絡給學習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正面典型事跡身邊化
對于正在處于學習階段的大學生來說,身邊的先進典型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發他們提高自身修養。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對于剛入學的大學生而言,從高考的壓力下面走來,使他們面對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多少感覺到進茫,這時為他們樹立恰當的榜樣,來引導他們融入大學生活就顯的十分重要了比如說,將科技創新方面較為突出的學長作為榜樣,在新生中擴大影響。這樣,定程度上會帶動很多新生參與科技創新工作,從而使他們在入學之初就能好好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
(五)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