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5 12:09:23
序論:在您撰寫智能化發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包裝材料人工智能專家系統
智能化包裝是指在一個包裝、一個產品或產品-包裝組合中,有一個集成化元件或一項固有特性,通過此元件或特性把符合特定要求的智能成分賦予產品包裝的功能中,或體現于產品本身的使用中。他具體為:利用新型的包裝材料、結構與形式對商品的質量和流通安全性進行積極干預與保障;利用信息收集、管理、控制與處理技術完成對運輸包裝系統的優化管理等。具體到在包裝行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智能化包裝材料
智能化包裝材料研發與應用是當今食品包裝發展趨勢,主要采用各種內部指示劑、活性包裝材料等,根據被包裝商品的不同將具有如下功能:
(1)能夠直接提供關于產品的質量、充填氣體、包裝件儲藏條件等信息;(2)能吸收包裝食品釋放的氧氣,防止細菌增長,降低食品變質風險,延長貨架壽命。(3)能通過外包裝顏色的改變,讓顧客知道食品新鮮程度,顯示包裝物是否敗壞。(4)通過時間-溫度指示劑記錄食品在貯存和銷售期間溫度變化的連續過程,預示食品的質量變化情況。(TTI指示劑)(5)通過氣調包裝調節包裝內氣體的環境,以減緩氧化速度,延長貨架壽命。(MAP包裝)(6)通過包裝物中微生物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新陳代謝產物與某種指示劑反映的情況來直接指示產品中的微生物質量。(新鮮度指示劑)(7)利用可以同加速水果、蔬菜衰老的乙烯發生反應的指示劑(澳大利亞的CSIRO),呈現出顏色變化來指示食品情況。(乙烯指示劑)
可以預見,未來食品用智能包裝會含有更復雜的、遠程可讀的非視覺信息,油墨技術的進步也許能用上更精細的印刷線路。標簽可能會向芯片一樣,電子標簽可以作為時間-溫度、泄露和/或新鮮度指示劑,可能會隨著電子學和生物科技的進步而具有更加智能的作用。
2.智能化包裝技術
智能化包裝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初期的智能化包裝技術主要體現在產品造型加工工藝上。具體形式有顯竊啟包裝(包括薄膜包裝、泡罩與貼體包裝、收縮包裝、全封閉包裝、防盜蓋包裝等)、兒童安全包裝(包括壓扭蓋、掀開蓋、泡罩、迷宮蓋、拉拔蓋等形式),特種工藝;特種包裝結構(如:一次性包裝)。
隨著技術的發展,產品智能化有了進一步提高,從造型加工工藝發展到多種附加工藝,具有標志性進步的就是防偽包裝的出現。目前防偽包裝從技術上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防偽標識;特種材料工藝;印刷工藝。主要的技術手段有:激光全息圖像;激光防偽包裝材料;隱形標識系統;激光編碼;凹版印刷防偽。第三個階段的智能技術從采用各種工藝過渡到了采用計算機技術手段,使得包裝不再是處于被動消極地位。如:微波爐自動加熱包裝;適應超市功能的帶電子芯片銷售包裝;適應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的可跟蹤性包裝。
3.人工智能包裝
人工智能階段的包裝從采用一項或多項智能技術發展到全面提供包裝方案的專家系統階段。專家系統是指一個(或一組)能在某個特定領域內,以人類專家水平去解釋該領域中困難問題的程序集合。它同自然語言理解、機器人學并列為現代人工智能的三大研究方向,這也是目前包裝行業討論和研究最為火熱的課題,主要發展有以下兩個方面:
(1)產品包裝設計方案智能決策系統
系統總體結構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如圖。人機接口負責設計、檢索和評價的調度;智能包裝設計方案模塊由防護包裝設計、單元包裝數量確定、外包裝容器設計、包裝標志確定和包裝件試驗檢驗5個字模塊組成,各模塊各司其職并相互協同;典型包裝設計方案智能檢索與評價主要完成針對多個相似包裝設計方案的優選和排序;產品數據管理系統負責包裝設計的有關數據的管理。
(2)各個包裝環節的專家系統
是指在包裝從設計到生產過程中,針對某一環節的專家系統。比如,基于知識庫的緩沖包裝CAD系統就是針對流通環節的緩沖包裝專家系統。每個環節的專家系統組合在一起,就構成整個包裝工業的專家系統,這正是人工智能在包裝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4.結束語
人工智能一直處于計算機技術的前沿,人工智能研究的理論和發現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方向。今天,已經有人多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包裝伴隨商品的問世一路走來,它所肩負的功能越來越多。高新技術的浪潮,將包裝推向了更高的發展境界,人工智能與包裝的結合是歷史必然。將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教育帶來更大的影響,新世紀的包裝業人員應該以敏銳的洞察力抓住這種機遇。
參考文獻:
[1]劉志鵬:產品包裝設計方案智能決策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包裝工程,2001.02
[2]金國斌:智能化包裝潛力無限.市場動態,2006.08
關鍵詞DSS;智能化;知識獲取
一、引言
隨著Internet和多媒體技術等的飛速發展,制造業也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的方向發展,并由此涌現了各種先進制造概念與模式,如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綠色制造、虛擬樣機、動態聯盟、企業重組等等。它們的共同之處是其整個過程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不僅與設計制造技術有關,也與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經營管理與決策系統技術、現代管理技術等相融合,是新興的多學科交叉領域。
因此,必須采用跨越式發展的方式,融合信息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制造技術,從系統管理、產品開發設計方法/技術與技術裝備等諸方面采取綜合措施,為了支持現代制造業的整個組織管理決策過程,迫切需要研究和開發新一代的DSS。
本文就是在介紹當前DSS發展概況的基礎上,根據現代制造模式的特點,研究了面向現代制造領域的DSS應具備的功能、結構、協調機制、系統層次與實現方式,最后展望了其發展方向。
二、DSS發展現狀
DSS從其產生以來,其發展已從最初僅通過交互技術輔助管理者對半結構化問題進行管理一直到運算學、決策學及各種AI技術滲透到其中的各種實用DSS出現,其應用涉及到多個領域,并成為信息系統領域內的熱點之一。但是傳統DSS投入應用的成功實例并不多,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基于傳統DBMS的DSS只能提供輔助決策過程中的數據級支持,而現實決策所需的數據卻往往是分布、異構的;另一方面是實際中大多DSS的應用對決策者有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專業領域知識也要有較高的DSS構模知識;因此針對不同的社會需求,提出了多種類型的DSS,有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分布式決策支持系統、群體決策支持系統、組織決策支持系統、自適應決策支持系統、戰略決策支持系統等等,這些系統的提出與實現,各自適用于不同的場合,都在不同程度上滿足了新的決策形勢的需求。以下將對當前最主要的幾種DSS發展加以概括論述。
2.1分布與群體決策支持系統
分布決策支持系統(DistributedDecisionSupportSystem,DDSS)與群體決策支持系統GroupDecisionSupportSystem,GDSS)均是八十年代來DSS研究與應用的熱門方向,滿足在制造業發展虛擬企業、網絡化制造的需求。其中DDSS是對傳統集中式DSS的擴展,是分布決策、分布系統、分布支持三位一體的結晶。GDSS則是面向群體活動的,它為群體活動提供溝通支持、模型支持及機器誘導的溝通模式3個層次的支持。GDSS與DDSS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前者是對個體決策支持系統的擴展,后者則是相對于集中式DSS而言的,兩者研究的重點和關注的焦點有所不同。GDSS對群體決策的支持既可是集中式決策,又可是分布式決策。但通常情況下,群體決策是在分布環境下實施的,這就決定了GDSS與DDSS有著非同尋常的聯系。GDSS大多采用分布式和分散式結構,系統支持“水平方向”分布式處理,即支持對數據對象的遠距離操作;系統還支持“垂直方向”的分散式處理,即通過在用戶和各應用層之間的接口,來實現各個應用領域的功能。
DDSS與GDSS的這種特性使其在企業動態聯盟、網絡化制造、CSCW、醫療等領域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有學者就針對企業動態聯盟開發了一個決策支持系統,該群體決策支持系統采用開放式體系結構,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AVE組織建立輔助工具聯合使用。整個系統可根據具體AVE問題建立不同類型的決策模型與決策知識,并通過決策支持系統通用開發工具定義各類決策功能對象,從而添加進系統,形成針對某類制造企業的部分通用AVE組織管理群體智能決策支持系統。而且系統的決策模型、知識與參考模型庫亦將隨著時間的增加不斷擴充,適合基于Internet的計算機協同工作環境進行群體決策,為建立動態聯盟的動態組織管理全過程提供問題求解與決策支持。
2.2組織決策支持系統ODSS
組織決策支持系統(OrganizationalDecisionSupportSystem,ODSS)是針對目前的多人規模管理決策活動已不可能或不便于用集中方式進行而產生的,它要求在更高的決策層和更復雜的決策環境下得到計算機的支持。對ODSS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但可通過其規模與其它類型的DSS區別開來,并且在要求上也與其它形式的DSS不同,它支持一個組織中多個不同功能領域和不同層次的決策任務,而非關注于針對一個決策問題的單個決策者或一個決策組。ODSS主要是在分布式環境中,用戶可以通過系統從不同區域獨立、并行對其他用戶進行訪問、交流。
一般說來,ODSS應具有如下特征:1同時涉及公共數據和私有數據,同時涉及公共模型和私有模型;2一個ODSS可以跨越多個組織部門;3注重對決策者的內容支持(即提供分析工具幫助決策者進行問題分析),也注重對決策者的過程支持(即創建決策分析環境,支持決策者完成其決策過程中的各種活動);4打破功能領域;5打破遞階層次;6有一組支持信息/過程任務的工具包,依賴計算機技術。
ODSS的上述特征使其在制造領域及CSCW領域中的得到了重視與應用。目前面向機械制造領域的ODSS的研究重點在于,根據當前網絡協同設計特性,將Agent技術的分布式智能控制方法與ODSS的分布特性結合起來,利用多智能體系統適于求解功能或地理上分布的復雜問題和問題求解及推理中出現的有爭議的問題特點,來完成異地協同設計與制造的協作策略、知識共享和沖突消解等問題,提高整個ODSS的智能化程度,以適應于當前網絡化、分布式的計算環境。如通過采用Agent封裝、改造和擴展原有決策支持系統的問題部件、數據部件和模型部件,使整個系統具有更高的柔性。
2.3自適應決策支持系統
自適應決策支持系統(AdaptiveDecisionSupportSystem,ADSS)是針對信息時代多變、動態的決策環境而產生的,它將傳統面向靜態、線性和漸變市場環境的DSS擴展為面向動態、非線性和突變的決策環境的支持系統,用戶可根據動態環境的變化按自己的需求自動或半自動地調整系統的結構、功能或接口。對ADSS研究主要從自適應用戶接口設計、自適應模型或領域知識庫的設計、在線幫助系統與DSS的自適應設計四個方面進行,其中問題領域知識庫的建立是ADSS成功與否的關鍵,它使整個系統具有了自學習功能,可以自動獲取或提練決策所需的知識。對此,必須給問題處理模塊配備一種學習方法或在現有DSS模型上再增加一個自學習構件。歸納學習策略是其中最有希望的一種學習方法,可以通過它從大量實例、模擬結果或歷史事例中歸納得到所需知識。此外,神經網絡、基于事例的推理等多種知識獲取方法的采用也將使系統更具適應性。
市場環境變化及產品開發過程是混沌的,因此有學者提出一種支持先進制造模式的基于自組織的決策模式及決策支持系統,系統以協同論和分形理論等自組織理論為基礎,具有自學習、自適應、自身動態重組、適應混沌環境的能力。從而使企業在湍流、混沌的復雜非平衡環境下,適時、快速地設計新產品、重構制造系統,再造經營過程。
2.4基于數據倉庫的DSS
在制造領域中,產品開發需要全面的、大量的信息,包括需求信息、競爭情報、管理信息、產品數據等等,并且很多信息要從分布、異構的海量數據中挖掘而得,傳統的DBMS難以滿足這一需求。因此基于數據倉庫(DataWarehouse,DW)的DSS應運而生。數據倉庫系統作為面向主題的、集成的、在一定周期內保持穩定的、隨時間變化的,用以支持企業或組織決策分析的數據的集合,可將來自各個數據庫的信息進行集成,從事物的歷史和發展的角度來組織和存儲數據,供用戶進行數據分析,并輔助決策支持,為決策者提供有用的決策支持信息與知識。數據倉庫技術不是一種單一的技術或軟件,它融合了數據庫理論、統計學、數據可視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多項研究領域,在大量數據中發現有價值的知識,用于決策支持和預測未來。因此基于這一技術的決策支持系統為決策支持系統提供了可取的數據組織方式、為決策人員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工具,能有力地推動決策的現代化進程。
基于數據倉庫理論與技術的DSS的研究與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已得到了眾多學者的重視,其主要研究課題包括:①DW技術在DSS系統建立中的應用以及基于DW的DSS的結構框架;②采用何種數據挖掘技術或知識發現方法來增強DSS的知識源;③DSS中的DW的數據組織與設計及DW管理系統的設計??偟恼f來,基于DW的DSS的研究重點是如何利用DW及相關技術來發現知識以及如何向用戶解釋和表達知識,為決策支持提供更有力的數據支持,有效地克服傳統DSS數據管理難與忽視歷史數據等問題。
2.5其它類型的DSS
DSS還有多種其它的形式,但它們均是從某個方面或某個過程出發對傳統DSS進行改進而得到的,較出名的智能決策支持系統(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另外還有支持高層決策的戰略決策支持系統(SDSS)、決策支持中心(DSC)、執行信息系統(ExecutiveInformationSystem,EIS)、強調激發決策者靈感與創造力的積極型決策支持系統(ActiveDSS)等等;而從技術方面則注重引入Agent技術或群件、組件技術將各種形式的決策支持系統擴展為面向Intranet/Internet的DSS。
三、進一步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DSS研究走過二十幾年的歷程,目前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結合現代制造業與當前DSS的發展概況,筆者認為DSS及其相關領域將結合計算機網絡、AI等領域的新發展,向著以下方向發展:
1)在Inter/Intranet環境下,體系結構朝著分布、分層、并行的三層結構方向發展。為了滿足虛擬企業敏捷度要求并符合合作企業高度自治的特點,系統應具有較強的模型重組能力,并且各個決策單元可以獨立工作,也可在求解過程中動態組合。系統的知識子系統可對整個系統進行協調、管理、控制和沖突消解,整個系統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可修改性。
2)隨著決策環境的越趨復雜,一方面需進一步提高DSS本身的智能,另一方面人機合作和人人交流將是進行系統開發的重點;并且在一定時期內,重點應將DSS的基于邏輯和符號處理的理性決策能力與人類的直覺決策能力相融合,充分發揮人機各自優勢來解決復雜決策問題;
3)鑒于充足的數據源是DSS有效發揮作用的基礎,各地分布、異構知識源的獲取、表達、管理與應用將成為研究重點。整個系統應支持多種知識表達方法和推理方法,支持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共存,將目前基于模型和數據庫的DSS從過去僅將“數據”視為數值轉移到支持建立基本文檔的DSS。需要集成DW、DM與OLAP及其它KDD知識獲取方法,將各類分布、異構的知識源集成起來,為決策者提供各種類型的、有效的數據分析,起到決策支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人彬,羅云峰,費奇.決策支持系統發展的新階段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1:47~49
2.G.R.RaoandM.Turoff.Ahypermedia-basedgroupdecisionsupportsystemtosupportcollaborativemedicaldecision-making.
3.徐曉飛,戰德臣,葉丹等.動態聯盟的建立及其集成支撐環境.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1998,1:9~12
4.T.K.Sen,L.J.Moore,T.J.Hess.AnorganizationaldecisionsupportsystemformanagingtheDOEhazardouswastecleanupprogram.
5.董志斌,吳啟迪,嚴雋薇.一種基于多智能體的ODSS的設計與實現.微型電腦應用,2000,16(6):5~8
6.Ta-TaoChuangandS.B.Yadav.Thedevelopmentofanadaptivedecisionsupportsystem
7.任守榘,張蕾,劉祖照.基于自組織的決策模式及決策支持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2000,6(3):60~66
8.謝榕.基于數據倉庫的決策支持系統框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0,4:27~30
9.胡彥.基于數據倉庫的決策支持工具的比較研究.計算機應用,2000,20(6):20~23
關鍵詞:智能化住宅;問題;數字化社區;前景
1智能化住宅概念
智能化住宅的概念,最初是從智能大廈的基本含義中延伸和發展而來的。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國際社會把智能大廈的概念推向住宅,形成了“智能住宅(SMARTHOME)”的概念,而國內則隨著智能大廈的發展,結合本國居民小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提出“智能化小區”的新理念。
2住宅小區智能系統基本功能要求及技術要求
2.1住宅小區智能系統基本功能要求
住宅小區智能系統應該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功能要求。安全防衛,如:電子巡更、對講(可視)與門禁控制、防盜報警等;物業服務與管理,如:物業管理綜合信息服務、遠程抄收與管理等;信息網絡與布線,如:開關控制量傳遞、模擬計量數據傳送、程控數字交換等;家庭智能化,如:家電智能控制、室內人工環境調控等。
2.2住宅小區智能系統基本技術要求
(1)先進性。住宅是一個使用壽命較長的大件商品,在選擇智能化系統技術與設備時,要充分考慮一定的超前性,避免過早淘汰。
(2)成熟可靠性。在考慮先進性的同時,要注意技術的成熟性和可靠性,保證運行穩定和可靠。
(3)開放和兼容性。無論是系統設備網絡拓撲結構,還是操作軟件應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兼容性,避免因硬件種類多而采用多種網絡操作系統給系統集成和應用帶來困難。
(4)升級性。隨著社會與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住宅小區智能系統的規模、功能與技術水平將會不斷提高,用戶的需求也會不斷變化,住宅小區智能系統應充分考慮未來拓展的可能性及服務水平升級發展的需要。
3智能化住宅小區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智能化住宅小區的發展現狀
自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出現了“智能化住宅小區”的新理念之后,國內的智能化小區建設才逐漸發展起來。但與國際社會相比,國內的智能化住宅小區建設起步較晚,人們對智能化小區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夠深入,技術開發也還遠遠不足,大多相關產品的開發還主要是單一功能專用產品。
目前國內智能化小區的建設由于受各地之間經濟水平差別的影響及居民的經濟能力差異,多數的居民小區開發仍停留在科技含量較低的水平,所謂“智能化”,在更多的成份上還僅限于一種炒作。
3.2智能化住宅小區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1)開發商盲目追求先進或片面追求低成本。
個別項目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盲目追求智能化系統的高檔次、全覆蓋,過分強調了智能化系統的作用,忽視了中國的文化背景和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超出了業主的功能需求。相反,有些項目將智能化系統看作是額外開支,片面追求建筑低成本,造成智能系統成了擺設。
(2)智能化住宅小區沒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
住宅最要緊的是居住的舒適方便程度,小區建設應當在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能將其延伸為高度自動化和現代化的辦公室,因此,物業管理和社區服務的智能化應是小區智能化的重點。也有些智能小區過分強調安防,安裝了太多的攝像機,使小區居民感覺個人隱私得不到必要的保護和尊重。
(3)從業隊伍不夠專業。
設計部門對智能化產品的了解不夠全面,對智能化設計的技術方法和經驗不夠成熟,尤其在系統集成方面較弱,還需要產品廠家和系統集成商的支持;開發商缺乏對總體集成和系統更新與擴展的考慮,往往邊招標、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造成返工、浪費嚴重;施工隊伍素質較差,缺乏經過正規訓練、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造成施工效率低;物業管理公司缺乏管理智能化住宅的經驗,以及管理層次與能力低下,造成后期管理的一系列問題。
(4)要從管理入手,解決好有關行業間的諧調問題。
智能化產業是個跨多個行業的項目,涉及消防、郵電、安保、自動控制、公共衛生等多個部門,從立項、設計、施工、裝飾、物業管理,跨過的行業大多都是法規、標準各自獨立。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人管理入手,在相關部門間做好協調,在跨行業的管理問題上加強聯絡和協商,制定跨部門的管理規定,共同探討發展的課題,促進行業的進步。同時,還需要提高行業自律,提升自身業務水平,使小區的智能化功能得到充分利用。
(5)太陽能及環境能源的利用技術研究有待提高。
隨著地球不可再生資源的日益匱乏,應加強節能技術、生態技術、環境效應等技術與材料的研究與應用,智能設備
與智能房屋相互適應的設計與技術的研究,使智能住宅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4發展前景:從智能化社區到數字化社區
人類已經進入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無孔不入的數字化信息,不僅改變著人們工作、商務的模式,也開始全面改變人們生活的觀念,因此,數字化社區的概念便應運而生,成為比智能化社區更高的社區形式
所謂數字化社區,就是通過數字化信息將管理、服務的提供者與每個住戶實現有機連接的社區。這種數字化的網絡系統,使社會化信息提供者、社區的管理者與住戶之間可以實時地進行各種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現代網絡瀏覽器的先進性以及多態的表現性,加上各種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從而營造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虛擬社區。數字化社區是由于有一個數字化的平臺,數字化社區比傳統社區的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更加豐富的文化、更加全面的服務。未來的數字化社區應向以下三個方向發展。
數字化社區成為人文社區。當各種類型的“數字社區”都建好以后,應該從為數字文化發展構建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入手,提煉數字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并使人文精神成為人們在數字化世界生存與交往的精神支柱,成為數字化時代的主旋律。同時,還應不斷加強居民的人文教育,提升居民的人文素質、培育人文精神,以更好地構建適應人類生存與交往的“數字人文社會”,并使之與現實的“人文社會”形成良好的互動。
數字化社區成為科技社區。數字化社區應該是一個設施齊全、環境優雅、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且具有高尚文化品位和科技水平的社會基層區域,這就不僅對政府構建信息化平臺和控制管理平臺、提供物業服務和信息資訊服務等提出了要求,也對社區居民的科技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應以數字化社區建設為契機,將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滲透、融入到數字化社區的建設,加快科學技術普及的力度。
數字化社區成為綠色社區。“綠色社區”不但是指社區內環境的綠化美化,而更多強調的是社區的環保、節能等生態效應。一個沒有環保意識的社區在未來的建設中是沒有生存余地的,因此數字社區要左手抓信息化,右手抓生態,同時還要有節能指標體系和技術政策作指導,只有這樣數字化社區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鵬.談智能化小區[J].中國智能建筑信息網,2004,(5).
[2]秦保根.智能住宅小區建設初探[J].廣東通信技術,2001,(5).
關鍵詞:智能化小區;系統規劃;建設要素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智能化住宅小區的建設在不斷提高,由早期單一獨立的電視、電話、寬帶、閉路電視監控等系統,已經發展到一個更高的階段。隨著計算機(包括硬件、軟件和網絡等)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各種高新技術產品得以在住宅區中廣泛應用。
國家建設部住宅產業辦公室對于智能化小區提出了一個基本概念:“住宅小區智能化是利用4C(即計算機、通信與網絡、自控和IC卡),通過有效的傳輸網絡,將多元的信息服務與管理、物業管理與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為住宅小區的服務與管理提供高技術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實現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務與管理,提供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隨著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躍進,這一基本概念也將會有所變化。
一、智能化住宅小區建設的基本要素
智能化住宅小區的建設,要根據小區建設的整體規劃定位,遵循以下幾點基本要素。
1.1對智能化小區的正確認識
首先,對于智能化住宅小區的建設,建設方要明確什么是智能化小區,它不單單是安裝一個電視插座,一個監控攝像機那么簡單。智能化小區是一個綜合性多技術手段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專業技術的應用,還需要其它各個專業的配合,正確的認識對小區的后續運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對智能化小區的合理需求定位
智能化住宅小區的建設需要合理的需求定位,要根據小區的項目投資、整體規劃、銷售對象、配套設施建設、周邊環境、后續管理等各個因素來確定小區智能化建設的檔次。需求分析包括用戶使用的需求、小區管理的需求、市場承受能力的需求和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等等。如建設方對小區的定位為高檔住宅,在配備了電視電話寬帶等標準的智能化系統外,還應該考慮高端的智能一卡通、智能家居等系統的配備,以提高住宅的檔次。綜合以上因素,我們才能確定下一步設計的實施。
1.3對智能化小區的系統優化設計
智能化小區建設的關鍵,在于系統的整體規劃設計,一個小區是否能真正體現其智能化,全在于此。智能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由各個子系統組成,在各個系統的實施及運行階段,它們是一個整體。在設計當中,要注意各系統的適用性、節能性、可擴展性、經濟性等各方面因素,更要考慮各個系統之間聯系,優化設計,使之達到安全性、舒適性的目的。
1.4對智能化小區的規范化實施
在明確了建設的目的后,將進入真正的實施階段,規范化的實施能夠確保智能化系統工程順利的運行。從系統規劃、建議方案、設計方案到深化設計,而后進行施工、安裝、調試,最終到系統的穩定運行,整個過程都需要其規范化的操作實施。規范化的實施,為投資方、建設方、施工方、使用方提供了保障,使小區智能化建設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是小區智能化系統運行的根基。
二、智能化住宅小區的系統規劃
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工程的建設,是以綜合布線為基礎,將各個子系統高效穩定的集成在一起。
2.1安全自動化
2.1.1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小區的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包括室內室外兩個部分。室內需要防護的區域可以包括電梯前室、電梯內、通往天臺的通道口、通往地下車庫的通道口、地下停車場等位置;室外需要防護的區域可以包括小區的出入口、小區四周、小區內主要街道和其它隱蔽位置。攝像機采用普通攝像機與紅外攝像機,定點攝像機與動點攝像機相結合的布放方式,可采用全實時錄像,確保小區安全。
2.1.2防盜報警系統。在室內房間安裝雙鑒探測器、報警按鈕、門磁等設備,當有報警發生時,將信號傳至小區控制中心,小區控制中心值班人員可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理。雙鑒探測器可設置于一些重要房間,報警按鈕設置于隱蔽并方便人員使用的地方。
2.1.3周界防范系統。為了防止不法分子非法進入小區內作案,設計在小區圍墻或柵欄上安裝紅外對射探頭,它可以為小區設置安全的第一到防線,此系統可與閉路電視監控子系統進行聯動。為了管理方便,系統可配置報警管理軟件,含有電子地圖,可直觀顯示報警區域。
2.1.4巡更系統。在小區內設置無線巡更系統,小區值班人員可手持巡更棒,按照一定的路線進行巡邏,然后將巡更記錄上傳到管理機。這是一種人機相結合的防護方式,巡更路線的規劃十分重要。2.1.5智能家居系統。隨著小區智能化的不斷發展,智能家居系統已經在小區中使用,基于可視對講系統為基礎的智能家居系統,已經逐步為人們所接受。通過設備實現對燈光、窗簾、家用電器的現場及遠程控制,它是現代化智能小區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1.6門禁系統。在小區的各個出入口、電梯可設置門禁系統,采用一卡通形式,利用一張IC卡使小區內的住戶及物業管理人員方面、快捷、安全的進出通行。
2.1.7煤氣泄漏報警系統。煤氣泄漏報警系統是在廚房、餐廳等位置安裝煤氣泄漏報警器,一旦有煤氣泄漏,即觸發報警;一方面其自動切斷煤氣供應,另一方面通知中心控制室由控制室值班員作處理。
2.1.8消防報警系統。消防報警系統是在房間安裝煙感或溫感探測器,當住戶發生火災時,觸發報警,并將信號傳送到報警中心。
2.2通訊自動化
2.2.1綜合布線系統(語音、數據)。小區的綜合布線系統不僅僅包括了語音、數據的信號傳輸網絡,它還包括了安防系統、一卡通系統、智能家居系統等多個系統的整體傳輸網絡,要考慮系統的結構完整,各設備之間接口規范。它就象人的神經,構成了小區的“神經系統”。
2.2.2有線電視系統。數字有線電視系統是一個從節目采集、節目制作、節目傳輸、一直到用戶端接收機,都要以數字方式處理信號的端到端的系統。全國早已開展了數字電視的建設,對于建設方、設計方來說,應該注意的是傳輸網絡的構架及終端用戶的使用,與新技術相配套。
2.3管理自動化
2.3.1水、電、煤氣的遠程抄表系統。三表的遠程抄表系統日趨成熟,三表輸出的脈沖信息由計數器讀出,儲存于芯片中,再通過網絡傳輸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計算脈沖數量讀出三表讀數,并打印出來。可以與銀行聯通,定期通過銀行系統扣費,從而實現遠程抄表與自動扣費結合。
2.3.2停車場管理系統。系統可采用非接觸式智能卡停車場管理系統,實現對停車場車輛進出、停放、高效有序的管理要求,有效防止車輛丟失、損壞事件的發生。系統采用聯網設計方式,與門禁系統、電梯刷卡等集成到一卡通用。可實現脫機運行、圖像對比、車位顯示、收費、防砸車等功能。
2.3.3供水、供電設備管理系統。系統是通過有關網絡,控制中心可顯示小區內主要設備如水泵、水池水位、電梯、高低壓開關、路燈等的運行狀況,并可通過軟件控制設備,使設備運行于最經濟合理模式中。當設備發生故障時,控制中心發生報警并通知管理人員處理事故。
2.3.4公共信息顯示系統。智能化住宅小區的特點之一就是面積大,在項目的前期規劃中,建設方和設計方可根據園區的情況設置公共信息顯示系統,采用室外LED顯示屏,起到信息、美化環境、提高小區檔次的作用。
2.3.5背景音樂及公共廣播系統。在小區的園區內、地下停車場、電梯前室可設置背景音樂及公共廣播系統,系統對全區或各別分區進行有選擇的廣播,能夠實現音樂播放、宣傳、播放通知、找人及群呼等功能。同時具備消防廣播功能。
1.1城鎮環境逐步改善,但環境保護力度需要加強
1.1.1節能工作不斷推進,能源利用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1)能源消費高增長減緩,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需優化。2007—2011年,廣西能源消費總量呈持續上升趨勢,但增長勢頭減緩。2011年,廣西能源消費總量為8591.36萬噸標準煤,比2007年的5997.38萬噸標準煤提高了43.25%;能源消費增速由2007年的11.26%下降到2011年的8.49%;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2007年的0.75下降到2011年的0.69。廣西能源生產以水電為主,但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2011年,廣西能源生產水電所占比重74.8%,煤炭所占比重25.1%;但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水電所占比重15.5%,煤炭所占比重高達53.9%。(2)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能源消耗水平地區差異大。2007—2011年,廣西能源利用效益總體呈上升趨勢。2011年,廣西每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消費能源為0.73噸標準煤,比2007年的1.03噸標準煤下降了29.12%;雖然廣西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不斷降低,但內部差距較大。廣西14個城市中,南寧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最低為0.11噸標準煤,梧州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最高為2.01噸標準煤。
1.1.2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部分環境問題治理要加大力度(1)水環境逐步改善與優化。2007—2011年,廣西水環境質量不斷提高。2011年,廣西39條主要河流70個斷面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Ⅲ類標準,達到相應水環境功能目標要求,水質達標率為95.9%,比2007年的91.9%提高了4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達一類、二類標準比重為81.8%,比2007年提高了19.3個百分點;海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88.6%,比2007年提高了3.18個百分點。(2)空氣質量不斷得到改善。2007—2011年,廣西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整體保持良好態勢。2011年,廣西14個設區市中,達到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目標要求(二級)的城市為13個,比2007年提高了2個。(3)生活污水垃圾處理提高。2007—2011年,廣西繼續推進城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污染防治不斷加強。2011年,廣西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累計達256.5萬噸/日,比2007年的104.5萬噸/日提高了近1.5倍;污水集中處理率達52.99%,比2007年的14.96%提高了38.03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為8241噸/日,比2007年的3880噸/日提高了1倍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49%,比2007年的68.38%提高了27.11個百分點。(4)園林綠化水平持續上升。2007—2011年,廣西綠化建設不斷推進,城市綠化覆蓋不斷擴大。2011年,廣西綠化覆蓋面積為69697公頃,比2007年的60623公頃提高了14.9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7.40%,比2007年提高了5.3個百分點;園林綠地面積為64461公頃,比2007年提高了20.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1.02平方米,比2007年增加了28.74%。(5)多項生態建設指標欠佳。2011年,廣西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7.40%,比全國水平39.20%低了1.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1.02平方米,比全國水平低了6.61%;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為55.58%,比全國水平76.42%低了20.84%。(6)石漠化問題依舊較突出。廣西石漠化面積、潛在石漠化面積均處于全國前列。2011年,廣西石漠化土地面積為192.6萬公頃,占全國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16.04%,位居全國第三(見圖6);潛在石漠化面積為229.4萬公頃,占全國潛在石漠化面積的17.2%,位居全國第三。
1.2智能化建設不斷推進,“智慧”潛力有待挖掘
1.2.1信息化建設扎實推進,信息化發展步伐要加速2007—2011年,廣西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2011年,廣西行政村基礎電信網絡覆蓋率達到99.4%,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和互聯網;移動電話用戶數為2532.7萬戶,比2007年的1370.94萬戶增長了84.747%;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590.2萬個,比2007年增長了近2倍;互聯網用戶數達到2042.3萬戶,比2007年增長了近12倍。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南寧、柳州等城市應急聯動系統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南寧市城市應急聯動中心獲“2011年中國應急管理信息化卓越成就獎”;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90%的鄉鎮建立了農村信息服務站,“三農”信息服務平臺不斷完善。目前,廣西的社會信息化程度處于全國中等偏下水平,信息化程度與經濟發展速度極不均衡,需要加快信息化發展步伐。在政策服務及資金支持方面的力量較為薄弱,電話以及互聯網普及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11年廣西支持工業發展的財政扶持資金大多用在比較成熟和重點支持的產業,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產業的投入較少。2011年廣西移動電話普及率為54.94部/百人,較全國同期水平的94.81部/百人低72.57%,互聯網普及率為29.4%,較全國同期水平的38.3%低8.9個百分點。
1.2.2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相關產業亟待加快發展信息技術在廣西工業、商貿、銀行等經濟社會各領域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一是工業企業。信息技術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應用水平不斷提升,廣泛應用于研發設計、生產過程和關鍵工序控制、營銷物流等環節,中小企業信息化取得顯著進展,信息技術在重點工業行業的應用有效推動了節能減排和污染源監控。二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應用取得良發展,電子支付和結算加快推廣,網絡信用環境有所改善,網上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廣西糖網的電子化交易量突破1億噸,廣西移動公司“甜蜜通”項目提升了糖料蔗生產、食糖生產、銷售及倉儲物流等環節的信息化水平,在全國移動電子商務領域具有示范意義。三是物流平臺。電子口岸實現無紙化大通關,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等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一批專業化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投入應用。四是金融領域。金融領域信息技術應用成效顯著,銀行卡消費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以上。與全國其他發達?。▍^)市相比,廣西信息技術產業競爭力不強,產業總量占廣西生產總值比較小。2011年,廣西14個地級市中,百色市信息技術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信息技術產業從業人員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均為最高,分別為2.59%、5.61%;柳州市信息技術產業從業人員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為2.25%,排在廣西第四位,但信息技術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偏低,僅為0.69%,排在廣西倒數第二位。
1.3城鎮發展關注以人為本,人文關懷需落到實處
1.3.1教育衛生事業不斷推進,資源配置水平需繼續提高(1)衛生資源總量顯著增加。2007—2011年,廣西醫療機構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呈上升趨勢。2011年,醫療機構床位數為152039張,比2007年的105223張增加了44.49%;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數為73776人,比2007年增加了26.85%;注冊護士數為76505人,比2007年增加了47.97%;每千人口醫院、衛生院病床數為2.72張,比2007年增加了32.04%;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為3.92人,比2007年增加了28.52%。(2)教育事業發展不斷推進。2011年,廣西學前教育規模持續擴大,每十萬人口學前教育在校生數位于全國前列,幼兒在園人數為3129人,比2007年的2169人增加了44.26%;廣西成為第一個通過國家“兩基”驗收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全面實現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明顯增加,自治區示范性高中建成51所,總數達到115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9%,大專程度以上人口為275.12萬,大專程度以上人口比例為6.6%,比2007年提高1.96個百分點;新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3個,實現了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零”突破。(3)衛生資源配置仍需優化。2011年,廣西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數、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均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為3.80人,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倒數第八;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數為1.38人,全國排名倒數第五;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為1.43人,全國排名第21位;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為2.83張,全國排名倒數第二。(4)教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廣西教育發展基礎弱,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等重要指標與全國教育發展的平均水平差距較大,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低。2011年,每十萬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為1688人,比全國水平的2253人低了25.07%;大專以上程度人口比例為6.6%,比全國水平10.06%低了3.46個百分點。廣西14個地級市中,南寧市大專以上程度人口比例最高,為12.65%;貴港市大專以上程度人口比例最低,為3.24%。
1.3.2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公共服務水平需不斷提升(1)城鎮就業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廣西城鎮新增就業53.29萬人,比2010年增加7.68萬人,增長16.84%;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6%,比2007年下降了0.33個百分點,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1%。(2)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改變。2011年,廣西人均GDP為25326元,比2007年的12277元提高了1倍多;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9.5%,比2007年的41.7%下降了2.2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9平方米,比2007年的35.3平方米提高了10.48%。(3)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2011年,廣西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83.75萬,比2007年增加了48.64%;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981.32萬,比2007年增加了近2倍;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240.77萬,比2007年增加了7.6%;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272.52萬,比2007年增加了49.39%;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243.77萬,比2007年增加了49.14%;全區109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6.2%。(4)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2011年,廣西人均GDP為25326元,比全國水平的35181元低了28.01%;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9.5%,比全國水平36.3%高了3.2個百分點。(5)各項設施建設亟待加強。廣西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仍較低(除人均城市道路面積、人均用水量、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外,多數指標未達全國平均水平),與未來發展的需要和城鎮居民的期望要求還有一定距離。
2廣西城鎮化建設規劃存在問題
2.1城鎮規劃科學性不夠,各類規劃缺乏銜接由于城鎮建設涉及很多內容,因此編制的規劃很多,包括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及各部門的發展規劃。鑒于各項規劃的組織部門與編制部門不同,因此規劃側重點亦有差距,出現了各類規劃相互交叉、相互矛盾、銜接不到位的現象。另外,規劃的合理性也存在很多值得商榷和推敲的地方,比如不論城鎮大小都規劃大廣場、寬馬路,道路網一律都是方格網,并不考慮城鎮本身的特點,結果導致千城一面,城鎮特色漸漸喪失。
2.2規劃的權威性不夠突出,規劃修編較隨意城鎮規劃普遍存在權威性不足的現象,尤其在廣西這種相對欠發達的地區表現尤為明顯。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一旦政府換屆,規劃就要重新修編一輪,對于規劃修編的必要性,并沒有進行充分的論證與評估。“領導一換,規劃重來”,規劃淪為政府凸顯政績的重要手段,有點偏離規劃原本真正的意義。同時,因為重大項目,或者是利益集團的需要,公園用地可以改變為商品房開發用地,工業用地可以調整為房地產用地。在香港和西方國家,規劃的權威性和法制性很強,規劃不能任意修改,規劃的修改必須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規劃不只是政府意圖的體現,更是民眾意愿的表達,民眾充分參與規劃建設。在這一點上,中國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而廣西與國內發達地區也存在較大的差距。
2.3城鎮規劃相對滯后,與城鎮建設步伐不符廣西的城鎮化進程近年來步伐加快,大、中、小城鎮發展迅速,城鎮規劃跟不上城鎮建設的步伐。城鎮建設過程中,規劃改了又改,馬路挖了又挖,城鎮建設呈現無序狀態,持續不斷地挖、拆、改、建。地下涉及天然氣、供水、供電、電訊、污水、路燈、道路指示燈、天網等專用管線道密布,任何一個部門的“修繕”、“維護”、“改造”和“搶修”,均會將一個好好的城市挖得個“百孔千瘡”,一場大雨洗刷,城市排泄設施功能癱瘓一覽無遺。一來是城鎮發展過快,導致各項配套設施跟不上,需要擴容更新;二來是城鎮規劃的滯后與不合理,缺乏前瞻性,對交通規劃及管線綜合規劃的功能把控不到位。
2.4規劃人員缺乏,管理效率與水平有待提高規劃管理部門由于受編制、機關規定等的制約,大中專規劃專業畢業生很難直接進入規劃管理部門,城市規劃專業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難以應對城鎮規劃建設的快速發展;規劃管理業務成倍增加,特別是部分管理人員年齡及知識結構老化,缺乏新知識,科班出身的各類專業人才尤其缺乏,直接制約了城鎮規劃管理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對城鎮規劃的資金投入也相對不足,在城鎮規劃編修過程中,資金經常不到位,給城鎮規劃和管理增加了新的難度,大大降低了規劃編制和管理的效率。
2.5缺乏公眾參與城鎮規劃,使社會監督缺位城市規劃工作是一項政府職能,體現著城市發展趨向和公眾利益,影響著千家萬戶,必須將規劃工作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當下的規劃管理工作是封閉運行的,對規劃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評價,并沒有形成一個順暢、有序的表達機制,公眾不了解規劃的內容,也沒有途徑進行監督。對規劃工作的一些失誤,公眾沒有糾正的渠道,只能通過復議、行政訴訟,而這些途徑往往都只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而不對規劃的合理性進行審查,從而使公眾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
3廣西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對策
3.1加強新型城鎮化發展建設體制創新
3.1.1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規劃理念在廣西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中,不僅關注城鎮物質空間形態有序、集約、健康發展,也要對城市文化、地方特色、居民生活質量、人文關懷等方面增加關注度。政府與市場相結合,政府為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治理等提供鼓勵和引導政策,市場在相關指引下推動城鎮發展建設。規劃成為政府與市場銜接的平臺,在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市場運作機制中起協調作用。
3.1.2推進新型城鎮化土地、戶籍改革在土地政策方面,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嚴格征地用地審批手續,推行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出讓或劃撥、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的“五個統一”辦法,以有利于城鎮發展及農民向城鎮轉移為原則,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不僅要加強土地管理,也要保證城鎮建設的必需用地。積極開展土地整理,盤活現存量土地,制訂并落實土地年度利用計劃。在土地用途嚴格管制和土地有償使用的基礎上,劃分小城鎮的土地權屬關系,采取轉讓、出租、作價入股等方式,允許集中土地使用權進入小城鎮土地市場。在戶籍改革方面,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落戶條件政策,引導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以具有合法穩定住所為戶口遷移的基本條件,通過建立和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醫療保險、衛生服務保障體系,吸引農村居民到城鎮落戶;使進城落戶的農民在就業、住房、教育、社會保障、服兵役、撫恤優待等方面,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的權利。全面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降低農民進城入戶門檻,在全區范圍內逐步實行居住證制度。以北部灣經濟區為試點,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放寬城鎮入戶條件,推動人口向北部灣聚集,使北部灣經濟區成為我國人口和經濟的重要集聚區。
3.1.3以新型城鎮化推動公共設施建設以集約、綠色、智能、低碳和人文等新型城鎮建設的目標要求,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改變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明顯滯后的狀況。一是改革投融資體制,拓寬城市建設資金來源,放開市政公用市場,廣泛吸引社會投資,盤活城市存量資產。二是以人為本,圍繞人文城鎮建設要求,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集約、智能、高效、綠色的要求統籌規劃和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大力推動城鎮道路、供電、供水、供氣、學校、醫院和住宅等建設。推動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縣域生活垃圾“村收鎮運縣處理”試點;推動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和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
3.2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多元模式
3.2.1城鎮規模結構的多元化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各類城市發展的重點應有所不同。其中,大中城市以內涵發展為主,即圍繞新型城鎮特征和目標,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創造良好的城市發展環境;小城市和小城鎮則以外延發展與內涵發展并重,在擴張聚集人口的同時注重發展轉型,提升城鎮發展內涵。
3.2.2城鎮空間布局的多元化不斷提高城鎮化的質量,促進城鎮體系升級,致力于形成功能各異、層次分明、運轉高效的新型城鎮發展體系。堅持現代化、工業化與城鎮化“三化驅動”戰略,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城市組群發展,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做大做優中小城鎮,打造產業集聚和城市發展的示范地區。以南北欽防沿海城市群為沿海增長極,桂柳梧城市群為腹地增長極,玉林、貴港為兩城市群的延綿區和節點城市,增強城市群之間、各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在廣西形成產業互補互動、功能分工明確、層次梯度明顯提升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體系。
3.3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試點工作
3.3.1探索符合廣西實際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建設新模式廣西的自然山水、人文風情豐富多彩,城鎮建設也各具特色,圍繞新型城鎮化的內涵特征,堅持“順應自然、尊重歷史、發展特色、整體設計、長期完善”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理念,體現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促進城鎮物質空間與城市文化的共同建設與發展,避免城鎮發展建設走入“似”的誤區,形成各有特色的新型城鎮。
我國早在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初期就開始智能化家具方面的研究和開發,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在科研和技術上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通過在知網上對以“智能化”和“家具”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可以看在早在1995年就有相關學者對智能化家具進行了研究。從1995年至今,我國在智能化家具方面的研究可查的已經有將近100篇之多,其中還不包括專著等文獻資料。此外,在智能化家具設計開發上現今也卻了一定的成就。如有些家具生產商和設計人員設計出了具有自動加熱與保溫的功能餐桌;可以自動調節溫度、角度的高度指標的床類家具;能對嬰兒尿床時立即發出警報的嬰兒床等。從整體來看,我國的家具智能化設計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產品技術含量低、可以實現的智能功能少、安全性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普及型和個性化發展方向還有待摸索。
2智能化家具設計的多元化發展方向
2.1智能化家具設計向功能性多樣化方向發展
統觀我國的智能化家具的設計現狀還是主要以體現家具的智能化為主。與國外的智能化家具設計相比,在功能性多樣化的體現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智能化家具設計的多元化發展的方向基本的一點即是實現設計上的多樣化功能。不僅要體現智能化家具的某一項功能,還要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進行多種功能共同實現的目標。如智能化的燈具在設計時可以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間的融合來達到自動開關、自動控制光照強度以及自動控制局部范圍內的溫度等多項功能的實現;智能化餐桌通過多元化設計同時實現滿足不同數量的人使用和對餐桌上的食物進行保溫等多項功能的。
2.2智能化家具設計向普及化方向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家具的受眾已經不僅僅限于某些富裕的群體,它也開始進入尋常的百姓家。它的消費群體開始向普通的人民大眾轉移,那么對于文化程度處于中等水平的普通大眾來說,智能化家具設計中的高的科技含量往往使他們望而卻步,對其使用技術難以熟練掌握。所以,智能化家具設計的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即使促進它的普及性。這需要設計人員在對智能化家具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使用者和所使用的場合,確保家具的可接受程度和便于操作性。
2.3智能化家具設計向安全性方向發展
如前文所述,智能化家具的組成都是一些與電相關的元件,一些運行型的家具也需要電來支撐和某些金屬或者材質來構成。這些動力系統或原料在智能化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能化家具使用的危險性。故而,在設計人員對智能化家具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使用者在使用家具時的安全性,將電路控制在安全電壓范圍之內,并要在絕緣和接地方面做到很好的防護措施;必須有過載和漏電保護裝置及良好的散熱措施;在設計時還要考慮到當使用不當時,要將緩沖裝置和自動停機等功能考慮到設計中去。
2.4智能化家具設計向個性化方向發展
智能化家具設計向個性化方向發展主要是針對社會上某些群體而言的,如老人和兒童以及一些特殊群體等,設計人員對智能化家具進行設計時要針對這些群體設計出具有一定針對性,能夠體現個性化服務和個性化專長的特點。如針對老人和兒童設計的具備一定監管、娛樂、安居和護理特性的桌案類、坐臥類等智能化家具。
3結論
關鍵詞:機械制造;智能化技術;體系
一、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
在現代制造系統中,數控技術是關鍵技術,它集微電子、計算機、信息處理、自動檢測、自動控制等高新技術于一體,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動化等特點,對制造業實現柔性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數控技術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由專用型封閉式開環控制模式向通用型開放式實時動態全閉環控制模式發展。在集成化基礎上,數控系統實現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礎上,綜合了計算機、多媒體、模糊控制、神經網絡等多學科技術,數控系統實現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過程中可以自動修正、調節與補償各項參數,實現了在線診斷和智能化故障處理;在網絡化基礎上,CAD/CAM與數控系統集成為一體。機床聯網,實現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二、智能化技術發展趨勢
2.1性能發展方向
(1)高速高精度高效化。
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機械制造技術的關鍵性能指標。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統以及帶高分辨率絕對式檢測元件的交流數字伺服系統,同時采取了改善機床動態、靜態特性等有效措施,機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
(2)柔性化。
包含兩方面:數控系統本身的柔性,數控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功能覆蓋面大??刹眉粜詮姡阌跐M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群拉系統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統能依據不同生產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動進行動態調整,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群控系統的效能。
(3)工藝復合性和多軸化。
以減少工序、輔助時間為主要目的的復合加工。正朝著多軸、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發展。數控機床的工藝復合化是指工件在一臺機床上一次裝夾后,通過自動換刀、旋轉主軸頭或轉臺等各種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復合加工。
(4)實時智能化。
早期的實時系統通常針對相對簡單的理想環境,其作用是如何調度任務,以確保任務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而人工智能則試圖用計算模型實現人類的各種智能行為??茖W技術發展到今天,實時系統和人工智能相互結合,人工智能正向著具有實時響應的、更現實的領域發展,而實時系統也朝著具有智能行為的、更加復雜的應用發展。由此產生了實時智能控制這一新的領域。
2.2功能發展方向
(1)用戶界面圖形化。
用戶界面是數控系統與使用者之間的對話接口。由于不同用戶對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開發用戶界面的工作量極大,用戶界面成為計算機軟件研制中最困難的部分之一。當前Internet、虛擬現實、科學計算可視化及多媒體等技術,也對用戶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圖形用戶界面極大地方便了非專業用戶的使用。人們可以通過窗口和菜單進行操作,便于藍圖編程和快速編程、三維彩色立體動態圖形顯示、圖形模擬、圖形動態跟蹤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視圖和局部顯示比例縮放功能的實現。
(2)科學計算可視化。
科學計算可視化可用于高效處理數據和解釋數據,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語育表達,而可以直接使用圖形、圖像、動畫等可視信息??梢暬夹g與虛擬環境技術相結合,進一步拓寬了應用領域,如無圖紙設計、虛擬樣機技術等,這對縮短產品設計周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在數控技術領域,可視化技術可用于CAD/CAM,如自動編程設計、參數自動設定、刀具補償和刀具管理數據的動態處理和顯示以及加工過程的可視化仿真演示等。
(3)插補和補償方式多樣化。
多種插補方式如直線插補、圓弧插補、圓柱插補、空間橢圓曲面插補、螺紋插補、極坐標插補、2D+2螺旋插補、NANO插補、NURBS插補(非均勻有理B樣條插補)、多項式插補等。多種補償功能如間隙補償、垂直度補償、象限誤差補償、螺距和測量系統誤差補償、與速度相關的前饋補償、溫度補償、帶平滑接近和退出以及相反點計算的刀具半徑補償等。
(4)內裝高性能PLC。
數控系統內裝高性能PLC控制模塊,可直接用梯形圈或高級語言編程,具有直觀的在線調試和在線幫助功能,編程工具中包含用于車床銑床的標準PLC用戶程序實側,用戶可在標準PLC用戶程序基礎上進行編輯修改,從而方便地建立自己的應用程序。
(5)多媒體技術應用。
多媒體技術集計算機、聲像和通信技術于一體,使計算機具有綜合處理聲音、文字、圖像和視頻信息的能力。在數控技術領域。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信息處理綜合化、智能化,在實時監控系統和生產現場設備的故障診斷、生產過程參數監測等方面有著重大的應用價值。
2.3體系結構的發展
(1)集成化。
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規??删幊碳呻娐稦PGA、EPLD、CPLD以及專用集成電路ASIC芯片,可提高數控系統的集成度和軟硬件運行速度,應用LED平板顯示技術,可提高顯示器性能。平板顯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輕、體積小、功耗低、便于攜帶等優點??蓪崿F超大尺寸顯示。應用先進封裝和互連技術,將半導體和表面安裝技術融為一體。通過提高集成電路密度、減少互連長度和數量來降低產品價格,改進性能,減小組件尺寸,掘高系統的可靠性。
(2)模塊化
硬件模塊化易于實現數控系統的集成化和標準化,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將基本模塊,如CPU、存儲器、位置伺服,PLC、輸入輸出接口、通訊等模塊,作成標準的系列化產品,通過積木方式進行功能裁剪和模塊數量的增減,構成不同檔次的數控系統。
(3)網絡化
機床聯網可進行遠程控制和無人化操作,通過機床聯網,可在任何一臺機床上對其它機床進行編程、設定、操作、運行。不同機床的畫面可同時顯示在每一臺機床的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