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4 18:40:15
序論:在您撰寫學習項目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項目教學 分析化學 項目設計
項目教學是指以生產中涉及的典型性項目為載體、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1]。通過項目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素養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將其培養成既能動手又能動腦的技術應用型人才[2]。目前,項目教學大多集中于職業院校的相應課程教學中,將其應用到本科院校分析化學等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報道較少[3],[4]。分析化學基礎課理論性高、實踐性強、應用性廣泛,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涉及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復雜問題的綜合處理,項目教學的實施將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5],并提高其職業素養,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以及工學結合模式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下面以“自來水、某品牌純凈水、礦泉水水質分析”為例,展示項目教學的實施過程和方法,并簡單分析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分析化學項目教學中項目的設計
設計項目時應該具備的基本要素包括:項目的名稱、參考的學時、教學和學習的基本目標、相關知識、操作和訓練、考核評價及實施建議等[6],[7]。
論文根據項目設計的原則及專業需求,進行不同分析化學項目的設計,如食用醋總酸度的測定、檸檬酸質量的分析、復習氫氧化鋁中鋁鹽含量的測定、阿司匹林含量的測定等,可以作為綜合項目出現,又可以分為不同的子項目。論文選用“自來水、某品牌純凈水、礦泉水水質分析”為例闡述各個設計要素。
(1)項目名稱:自來水、某品牌純凈水、礦泉水水質分析。
(2)參考學時:6學時(分為:分組、咨詢、立項、計劃1學時――根據分析項目分為不同的子項目,各個子項目計劃書在1學時以內同時設計;決策、準備檢測試劑及儀器1學時;三種不同類型的水的鑒別與檢查1學時;實施測定2學時;結果展示與評價1學時)。
(3)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說出水質分析的內容;能說出不同類型水的鑒別、檢查和相應項目測定的方法;能闡述諸如水的硬度、酸度、微量元素、COD等測定的原理。能力目標――能依照水質分析標準進行水樣分析;能依據不同的水質分析項目設計分析測定方法和方案;能正確記錄實驗結果,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能正確規范地書寫水質分析報告??傊?,可以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情感目標――具備嚴謹細致、實事求是和探索創新的科學態度;具有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4)相關知識:水分析標準條款/檢測細則及編號;天然飲用礦泉水、生活用水、地表水、污水水質分析的目的及區別;水質簡分析、全分析和專項分析的目的及區別;111項(不要求全部都會,會其中的某些項目即可)檢測項目及所需儀器、檢測原理,等等。
(5)操作訓練:任務1:pH值測定;任務2:總硬度測定;任務3:總氯測定,等等,按照具體任務進行操作訓練。
(6)考核評價:展示成果,包括學結、操作過程完成情況、項目課題報告、實驗報告、組內成員評價、教師評價等。
(7)實施建議:根據學生選擇的項目,進行教學條件建議(軟、硬環境,包括師資)、評價方式建議、教材建設建議等。
2.分析化學項目教學的實施
分析化學項目教學的實施包括以下幾個過程[7],[8]:
(1)咨詢并立項:由教師、企業專家和學生共同確定典型性、代表性項目,要具有項目名稱、參考學時、教學目標等內容;
(2)計劃:教師課前下發項目任務(大項目:水質分析。子項目:自來水pH值測定、總硬度測定、總氯測定、COD測定,等等),學生自行分組并明確個人的分工,在教師指導下根據項目任務制訂學習方案、確定學習內容、整理項目知識并分工,匯報小結,制訂項目計劃;
(3)決策:分工合作,子項目學習小組確定最佳實驗方案;
(4)實施:子項目小組學習方案的展示(方案中應包含基礎知識、測定原理及實驗方案)、教師及企業專家的點評、進入實驗室進行相應項目的檢測、報告的撰寫、報告的展示等;
(5)檢查:組內、組外(教師、企業專家)的檢查、報告、展示等(確定組內、組外檢查評定方法及權重);
(6)評估:根據學習小結、實驗過程及報告等,進行組內、組外、教師和企業專家的評估。
其中,咨詢、計劃、實施、檢查階段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只有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才給予及時指導。在決策與評估兩個階段中,老師要參與到每個組,及時提出合理建議和公正評價。
3.有關分析化學項目教學法的思考
對教師而言,首先要轉變角色、自我督促、不斷學習。其次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避免一灌到底或者全篇采用項目教學。另外,要根據不同專業和學生的基礎,設計不同的項目實施。最后要積極進行記錄、反思和反饋,為后續應用奠定基礎。
另外,對學生而言,首先要明白依據項目學習的目的和項目教學的優勢,從心理上接收項目教學并且積極配合。其次要認識到團隊協作和積極溝通的必要,團隊進行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組內、組外積極溝通和交流。另外,不必要求學生在項目開始時掌握一個項目所需的所有知識,可以在項目逐步完成的過程中掌握這些知識。即先掌握“怎么做”,然后“邊做邊學”,最后“做中學、學中做”,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合理回答“為什么”的問題。
4.結語
水質分析內容繁多,按照傳統教學方法,內容分散、知識枯燥、課堂沉悶,采用項目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做中學、學中做,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通過實際項目的完成,學生親身體會到企業的需求,為其職業素養的養成和提高提供機會??傊椖拷虒W積極推動了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這個大需求下基礎課程的改革。
參考文獻:
[1]江獻華.精選教學項目提升項目教學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2012(27):273,306.
[2]王婧.案例教學與項目教學比較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22(4):116-117.
[3]張坐省,馬云梅,張曉麗,等.高職《分析化學應用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56-60.
[4]楊偉民,劉佳.藥學類高職專業分析化學實驗的項目教學法應用探索[J].化工時刊,2012,26(3):64-66.
[5]梁紅,蘇錫南,余良謀,等.基于項目教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7(3):100-104.
[6]張莉,劉峰.項目教學法在分析化學課程改革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1):83-84.
[7]張金波,姜婧嬈.項目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74-76.
本文以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籍管理工作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學籍管理的項目化管理對策,尤其是具體的項目化管理措施,能夠為我國高職高專學籍管理提供具體的操作方法。以期提高我國高職高專學籍管理水平,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成都紡專;學籍管理;項目化
1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籍管理工作概況
1.1院校簡介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以下稱成都紡專)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并報國家教育部審核備案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創建于1939年,已有70多年的辦學歷史。在該高職院校管理中,對學籍管理工作非常重視,將學籍管理工作貫穿到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當中,發揮出學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1.2成都紡專學籍管理工作內容及項目化管理情況
作為衡量高職高專院校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學校十分重視學籍管理工作。學籍管理工作劃分為:①日常學籍管理工作。包括為學生辦理日常的學籍手續(休學、復學、退學、轉專業)、學生基本信息變更、學生電子注冊、學生學籍注冊、學生畢業證書制作發放等。該類工作屬于經常性工作,需要重點做好相應的工作記錄。②定期開展學生學籍調查工作。③定期為學生提供學籍查詢服務。④學籍數據統計分析工作。
2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的啟動與執行
2.1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目標
根據項目目標制定的SMART原則,成都紡專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目標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圖1成都紡專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目標一是建立全程式學籍管理工作體系。將學籍管理工作涵蓋學生從入學到最終的畢業,從而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各種信息,確保學籍管理工作能夠發揮出良好的作用。二是構建學籍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統。專門創建和開設網絡用以上傳學生學籍管理信息,通過學籍管理系統來提高學籍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確保學籍管理的相關信息能夠及時得到查詢與快速更新。三是構建多元化的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格局。在學籍管理工作中,需要涉及到各個主體,包括學生、外部單位等,在開展項目化管理中,強化與內外部的合作,將資源和信息有效結合,使學籍管理工作的內容更加豐富。一方面學校可以利用這些資源推動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的實施,另一方面學生利用這些資源更好地開展學習以及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四是實現學籍管理工作全方位跟進。學籍管理工作涵蓋很多方面,包括學生的學籍信息、特長、優點、求職意愿等。將相關信息納入到學籍管理當中,這樣一方面實現對學籍的規范管理,擴大學籍管理的范圍,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學籍信息為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學生就業指導服務等提供依據,更好地發揮出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的作用。
2.2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計劃
在啟動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工作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計劃,通過管理計劃來明確學籍管理工作各個環節需要重點開展的工作、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各種問題的應對策略。在制定計劃時,需注意:第一,整體性把握項目管理的各個過程要素。為保證項目化管理計劃的嚴密性和可靠性,在制定的過程中要有全局觀念,能夠整體地把握項目管理的各個過程,綜合地考慮項目管理的各個要素。第二,選擇性涵蓋項目化管理的各個知識體系。項目管理包括項目整合管理、項目范圍管理、項目時間管理、項目成本管理、項目質量管理、項目人力資源管理、項目溝通管理、項目風險管理、項目采購管理,在制定項目管理計劃的時候需要根據項目的需要有選擇地涵蓋這幾個知識領域的相關內容。第三,動態性調整項目化管理的各個計劃內容。項目化管理計劃制定完成后,在項目管理執行過程中要做到動態的根據項目進行的情況,對計劃中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與變更,以保證項目在復雜多樣的環境中能夠順利地完成。針對成都紡專學籍管理工作的特點,制定一個完整的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計劃應該包括:制定和修正項目各階段的詳細工作任務計劃和目標,對管理各項管理對象進行計劃。
2.3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實施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更需要對學籍管理工作實施創新性的項目化管理,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構建完善的學籍管理項目化管理體系。項目化實施過程中,需要依照項目計劃,監控進程,實時進行項目控制,以確保一切按計劃行事,并根據掌握的情況隨時對項目實施進程進行優化。項目控制實施有效的重點在于定期、及時地監測實際進程,并與項目計劃進程進行比較,如有必要,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學籍管理工作的項目化控制主要是成立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小組,組織學籍管理工作人員培訓、制定學籍管理工作計劃及實施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方案。具體實施策略有:一是將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分階段予以實施??梢苑譃樵露裙ぷ麟A段、季度工作階段以及年度工作階段,結合每一階段的具體工作,開展相應的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并明確各個階段的具體工作任務,以此來推動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的實施。二是明確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的責任人,并采取責任人工作匯報的形式來推動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的實施。結合實施情況以及涉及到的各個部門,明確各項工作的責任人,并采取月度工作匯報的形式,由相關的責任人匯報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的實施情況,以此來促進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得到更好地實施。三是定期對學籍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在對學籍管理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項目化管理業務知識培訓時,還需要加大對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的考核力度,通過考核,實現對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的監督與獎懲,營造良好的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環境。
3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實施保障
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為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實施提供保障,本文將從制度體系、程序及行為規范、健全運行機制、隊伍建設這些方面開展,并制作了相應的實施保障甘特表以及甘特圖。結合以上對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實施保障的具體內容及時間要求,本文將采用甘特圖表示方法更為清晰地表示出來。
3.1健全學籍管理制度體系
一是制定相應的學籍管理制度。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如獎懲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相關制度,通過具體的制度為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確保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以此來推動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的實現。制度建設是項目化管理實施的基礎,只有建立在制度管理的基礎上,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才能夠做到有制度可依,一切工作按照制度予以執行,這樣可以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推動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朝著既定的發展目標實施。二是定期對學籍管理制度進行修訂與完善。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籍管理制度的時效性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如國家政策變化、學校擴招等。學??梢酝ㄟ^專門的學籍管理制度討論會議的形式,由項目化管理小組負責召集與學籍管理工作相關的人員參與會議討論,并由參會人員針對項目化管理的開展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對策與制度修訂建議,在此基礎上,對學籍管理制度進行修訂與完善,確保學籍管理制度能夠為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3.2規范學籍管理程序及行為
一是制定學籍管理程序及行為準則。結合實際的工作情況,確定哪些部門負責哪些具體項目、哪些學籍管理工作人員負責哪些具體的工作等,通過管理程序與行為準則予以明確。在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則按照學籍管理程序與行為準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確保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正常有序地開展。二是定期對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管理程序及行為準則掌握情況進行考核,確保學籍管理工作人員按照管理程序及行為準則開展項目化管理。項目化管理小組可以定期采用考核的方式,對學籍管理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獎懲的依據,同時根據考核中學籍管理工作人員反映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策略與培訓方案,幫助學籍管理工作人員更好地遵守學籍管理程序及行為準則。
3.3健全學籍管理運行機制
一是制定學籍管理運行崗位職責手冊,確保學籍管理工作能夠正常運行。根據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執行情況,制定學籍管理運行崗位職責手冊,通過職責手冊來明確各個部門、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的具體崗位職責,各部門及學籍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崗位職責手冊開展工作,以此來推動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的高效實施。二是制作學籍管理運行組織結構圖,并定期為學籍管理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結合學籍管理工作項目化管理的實際情況,制作學籍管理運行組織結構圖,按照組織結構圖的具體內容為學籍管理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確保學籍管理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學籍管理運行組織結構圖開展工作,避免各部門之間的糾紛與矛盾。
3.4加強學籍管理隊伍建設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1-0123-01
隨著全國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的不斷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帶動職業教育現代化思想的深入人心,推動了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建構主義是在化工分析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理論指導和依據,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信息化教學不只是把計算機作為文字處理工具、數據處理的工具,更是作為學生知識認知的工具,它形象而生動地把實際工作過程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變傳統的以教為主體的課堂環境;信息化教學中多媒體不只是用來幫助教師呈現教學信息,而且也用來幫助學生檢索資料、查詢信息,作為主動學習、合作式探究、意義建構、解決實際問題的認知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信息、學習環境成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四要素。
一 信息技術在項目化教學中的作用
基于工作過程的化工分析項目化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理實獨立的教學模式,成為一種適應于高職教育的新模式。遵循項目化教學的“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步驟,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在資訊環節,查詢資料、信息檢索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學生主動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獲取學習必備的信息,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量,發揮信息技術的工具作用,讓信息化教學課堂更加豐富、活躍。在計劃環節,為了幫助學生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可設計“逐級闖關”的游戲形式,遵循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律,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項目計劃的制訂。在決策環節,通過播放規范實驗操作視頻和圖片資料,讓學生形成統一認識,為學生的知識構建釋放了空間,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施環節,教師在進行巡視指導的同時,將所見所聞用攝像機拍攝下來,以便于在檢查環節進行展示,強化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在檢查、評估環節,通過在線學生學習監控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全程監控,讓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
二 信息技術在項目化教學中的應用
1.網絡技術
為了滿足化工分析項目化教學的要求,學習網站的建設尤為重要,學習網站可以把課程的整體設計、單元設計、項目背景、任務書的學生評價等內容作為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資料,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延續了課堂教學。此外,網絡技術可以為學生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等提供方便,利用網絡平臺,學生可以直接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網站查詢化工分析項目的國標分析方法。網絡技術還可以供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收集化工分析過程案例視頻,為課堂知識、技能教學增添實用性。
2.多媒體技術
在化工分析項目化教學過程中,運用大量的視頻材料、Flas、仿真軟件教學等多媒體輔助手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枯燥,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輕松。多媒體教學與項目教學有機結合,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讓學生主動建構新知識,降低學習難度的同時,擊破教學難點。
多媒體技術除了為課堂教學服務之外,還可以作為課后作業的形式。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將知識多媒體化,綜合各種聲音、文字、圖形、圖像等多種信息,既有靜態信息的形式,又有動態信息的屬性,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
3.編程技術
在化工分析過程中有大量實驗數據,在數據處理的過程中有圖形的繪制、曲線的回歸、結果的計算、精密度和準確度的計算等要求。對數據處理較復雜的儀器分析實驗而言,信息技術中計算機編程的應用尤為重要,它關系著實驗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在現代化分析檢測要求下,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工業分析檢驗崗位已有廣泛應用。在化工分析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數據處理程序非常必要。
在傳統化工分析課程教學的基礎上,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改變了教學媒體和手段,而且對整體的教學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以學為中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教師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實現教學過程優化;利用信息技術學生獲取信息化環境,實現自主探究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效果。信息化教學任重而道遠,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的逐步融合已成為一種趨勢。
參考文獻
[1]許穎如.網絡技術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化[J].學教學,2006(1)
關鍵詞:機械基礎;項目;教學;實踐
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基礎中的運用使職高機械類專業的學生大受裨益,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對學好這門課程更有信心,也使他們為以后的學習打好了基礎。作為教師,我們要明確項目教學的目的、要求以及實施方案等。
一、項目教學的目的與要求
實施項目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避免學生學完這門課在實際生活中“用不好、用不上、不會用”。通過項目教學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參與到一個完整的項目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輕松掌握、運用所學知識。
1.項目教學對老師的要求
項目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要求老師通過引導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要在寒暑假深入到企業中實踐,掌握最新的知識,不要把眼光只著眼于書本,以免教學與實際脫節,用實際行動打消學生認為老師是紙上談兵的顧慮,老師要容忍學生的一些新奇觀點,對于學生在設計上的錯誤不要直接否定,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是要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勇于創新,打消怕被批評的顧慮。對于成績的評價不能只看最終的試卷,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完成項目中的表現。
2.項目教學對學生的要求
正如上面說的,項目教學是與傳統教學的灌輸性教學有別的一種互動性的教學方法,學生要自覺地摒棄以前那種認為只需要老師講,自己只在下面做筆記的習慣,要積極地參與到老師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地收集資料、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然后參與小組討論,找出自己的不足,拿出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實踐過程中不能因為幾次失誤、失敗而自暴自棄。
二、項目教學的實施
項目教學要按照課程的安排來協調好授課與教學進度的關系,要有條不紊地做好教學安排。要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教學任務,這就要求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項目任務。項目準備好后,要針對項目所涉及的問題,確定操作步驟,選擇相應的方法,制訂整個項目計劃。
由于一個項目涉及多方面的知識,而這往往不是一節課或幾節課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要對項目進行細化,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子項目來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目標要求的教學內容融入各個項目實施中去,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好的項目完成評價體系,確保隨時可以對項目的完成情況作出評價、總結經驗,對項目進展中遇到的困難要及時地查閱資料、組織討論,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在完成每個階段的項目任務后,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評估,再由老師給出評價,通過整體和階段性的評價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其中的不足,以便以后能做得更好。
三、項目教學實施的注意點
1.教師要重視項目完成的質量和時間,同時不能忽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雖然項目教學法要優于傳統教學法,但也不能忽視傳統教學法的長處,注意多利用傳統教學法的條理性,把一個總項目分解為一個個小的子項目,為學生構建一個系統的、全面的知識框架。
2.學生分組前要對所有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對于小組的規模、各成員的任務做好分配,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各成員的能力。實踐證明,小組成員能力、小組的規模、任務的分配等會直接影響項目教學的效果。通過不斷的項目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在項目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要注重小組成員的搭配,充分考慮學習底子薄的學生,小組成員要控制在5~6人,可以根據項目的規模增減人數,各小組成員的任務要分配合理,要讓每個成員都有事可做,每個成員要承擔不同的任務,避免小組成員相互推諉,影響項目的完成和質量。
3.項目的選擇要合理,要把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內容設計;ISM分析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在職業教育和培訓領域中常用的教學方法,近幾年來逐漸引入基礎教育。項目化教學,簡言之,就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是一種“行為導向”的教學法,其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項目化教學強調以典型產品為載體來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以工作任務結果的產品為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從一定層面上來講,可以被理解為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即學生的職業能力),依據項目化教學理念,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實施項目化教學確實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學習能力)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目前,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將項目化教學模式引入信息技術課程,已成了一大批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熱門話題。
項目化教學的實施主要流程如下:
(1)項目內容設計: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選用、刪減、調整和加工;
(2)項目任務分析:教師根據內容提出任務,同學討論;
(3)制定項目計劃:學生制定,教師審查并給予指導;
(4)實施計劃:學生分組及明確分工,合作完成;
(5)評價:學生自我評估,教師評價;
一、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材內容分析存在的問題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快、知識更新周期短,各地區計算機軟硬件配備不均衡,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起點的差異性較大等,這就要求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內容的選擇要適用于不同對象,內容的呈現要有靈活性,所以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項目內容設計,項目內容設計分析的目的是讓學習者減少對未知教學信息的不確定性,使學習者在認知上的不完全、不理解和不確定變為完全、理解和確定。項目內容設計實質上就是以項目化教學模式為前提的教材內容分析。一直以來,人們對教學的理解是教師“吃透教材”,對學習的理解是學生“掌握教材”,但是真正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卻對教材內容缺乏科學的分析。大多數教師或是憑借自己的經驗,或是依靠教參得出教學重難點,然后寫出教案;有的老師干脆就照本宣科,把教材內容“灌”給學生;還有的老師完全拋棄教材,打字、玩游戲、上網就是他的課堂教學內容。而在項目化教學的內容設計環節,要求首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選用、刪減,確定合適的項目知識內容;其次通過分析教材內容所含知識點的關聯,適當調整和加工為下一步項目任務設計做準備。
二、基于ISM分析實施項目內容設計的實踐
從教學的視角來看,教材內容設計作為教與學的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活動。在實踐中,很多科學教師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在探究活動時,特別是實施項目化教學時,沒有把握好知識的結構和呈現的先后順序,會導致自己精心設計的探究過程或者探究活動序列混亂、探究偏離主線。所以作為一線教師,將教材中各知識點信息進行全面的梳理,并將它們關聯起來是授課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從系統科學理論的角度來說,目前重點推進的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求教育者對教育系統進行充分的信息分析,并基于這種分析,在教育系統中廣泛地進行信息的生成、加工、傳遞、存貯、利用等各種有意義的操作。而課程教學其實是一個傳播信息的過程,教材是教學信息的重要來源,因此基于教學信息的教材內容分析對于課程教學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實施項目化教學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
基于系統科學方法論的ISM(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結構解釋模型法或解釋結構模型法)是Waffield將圖論用于研究社會系統中復雜要素間關聯結構分析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最大限度地考慮了人們的經驗和主觀認識,并將內容結構用易于理解的可視化圖形予以呈現,是目前教材分析方法中運用較多的一種,ISM能夠將教材的教學信息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形成合理的邏輯結構,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可操作性強的教材分析方法。以南方版的《信息技術(六年級下冊)》教材中的Flas制作模塊為例進行ISM分析:
1.抽出要素,確定教材中的教學信息。在本教材涉及的Flas制作模塊中抽出:①動畫原理;②時間軸;③工具欄;④幀類型及應用;⑤圖層;⑥庫面板;⑦元件;⑧補間動畫;⑨文本和聲音,九個重要教學目標作為行為要素,進行ISM教材分析。
2.確定各要素之間的直接關系,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根據目標行為的決定性前提行為,若學習目標A之前必須進行目標B的學習,則稱B為A的直接下位目標,兩者具有直接關系,表示為BA。例如,本例中教學目標①和教學目標②的直接關系表示為:①②。據此,以上九個學習目標要素之間的直接關系如圖2。
3.根據上圖的各教學目標要素之間的直接關系,列出以高級目標為橫軸,直接低級目標為縱軸的目標矩陣。如上圖1所示,教學目標①是教學目標②的直接低級目標,則相應的目標矩陣第1行第2列的值為“1”;教學目標②和教學目標③沒有直接關系,則相應的目標矩陣第2列第3行以及第3列第2行的值為“0”(在矩陣中表示為“空”)。
4.對如上圖2所示的目標矩陣進行分析,第1列、第6列均為空,則教學目標①和教學目標⑥不存在直接低級元素,即教學目標①和教學目標⑥為第一層級的學習目標。去掉矩陣中的第1行第1列以及第6行第6列,在得到的新矩陣中可確定位于第二層級的教學目標②和教學目標③。如此類推,得到教學目標④和教學目標⑤為第三層級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⑦、教學目標⑧、教學目標⑨為第四層級的教學目標。所有教學目標的層級關系如上圖3所示。按照各教學目標之間的直接關系以及層級關系,得到各教學目標之間的層級分布如圖4所示。
5.確定教學序列任務。根據以上的分析,教師在實施項目化教學時,可根據實際的學習者特征、學生起點能力、課時分配情況,按照層級之間由低層級向高層級、同一層級的不同要素之間按照先易后難、應用性由大到小、基礎性由低到高的原則,靈活、合理地設計、安排教學序列任務。有了確定的教學序列任務,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能將教學內容有邏輯性、有效地向學生傳授。
以科學的方式進行教材內容分析能夠使教師的授課過程更加具有邏輯性,更有效地設計學習任務,并將序列任務關聯起來,從而減少教學過程中干擾信息的出現,減小課程安排的不確定性,靈活把控項目化教學實施的進度。
綜上所述,項目內容設計作為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用科學的方式來設計項目內容有利于項目化教學的有效實施。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全面掌握教材內容,通過梳理知識點結構,結合學習者特征分析,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選用、刪減、調整和加工,有效地提取教學信息,以科學的方式進行內容設計,確定合理、科學、最優化的教學序列,不拘泥于教材特定的內容順序,并根據實際情況設定最優化的教學路徑,提高處理教材內容中的教育信息的能力,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隨著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推廣,教師不僅應注重項目內容設計,而且應該更多地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以期實現教學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內涵、原理與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2008(07).
[2]傅德榮.教育信息化與教育信息處理[J].現代教育技術,2002(04):41.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n Senior School IT
Curriculum Project Teaching Research
FENG Z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In 2014 the NMC horizon report,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s predicted to be widely used technology within one year in the future.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re concern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This article discuss from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n senior school IT curriculum project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in project teaching, the impacts on students and the impacts on teachers.
Keywords: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Senior School Project Teaching; feasibility analysis
項目化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引入到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活動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提倡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以項目成品為導向結合小組協作的形式設計項目教學活動。旨在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自主地建構知識體系,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能,達到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的目的。
項目化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強,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一個設計和向導的作用。為了及時把握教學進程,教師需要設計很多表格,學生填寫表格,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此我們引入學習分析技術,以更好地實施項目化教學的研究。
學習分析技術是一個綜合運用合適的分析工具促進學習的新興技術應用,學習分析以學習數據為分析對象,結合人工智能、專家系統和教師知識,以定量的結構性分析作為研究線索,結合了質的研究并提供了意義理解,將情境細節豐富化,在數量結構與意義理解之間建立了關聯。
1 學習分析技術在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從高中階段學生的年齡(15歲~18歲)特點來看,他們有逐漸加強的自我意識和參與意識,勇于探索并能很快地接受新事物,敢于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獨特看法。內心強烈希望和別人不一樣,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表現在學習中就是希望按自己的意愿探索知識以擺脫控制,但是他們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夠全面。另一方面,由于每個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不同,學生興趣愛好方面的差異導致學生入學時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很小就開始接觸計算機,對計算機的使用已經比較熟練。有的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才第一次使用計算機,基本不會操作計算機。
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學習分析技術更好地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根據學習差異和需要,實施學生分層、施教分層、目標分層、作業分層和學生分組以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另外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提供合理的建議和反饋,以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偠灾瑢W習分析技術運用于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的這種新型思維、方法、形式,在教育教學中必然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 學習分析技術在項目化教學中的應用
學習分析技術在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各環節中可用于分析以下幾個內容:項目主題、學習情況檢測、學情記錄、閱讀資料數、項目完成進度、課后作業提交情況、測試結果以及精華作品數等。
(1)選定項目。在項目教學中,項目主題的選定很重要,它是項目實施的第一步,也是項目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為了體現建構主義理論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不能把某個項目硬塞給學生,而是可以預先提供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多個項目主題,然后學生進入調查頁面投票選定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主題來進行學習探究。
(2)制定計劃。項目計劃包括時間安排和活動計劃。相關的計劃安排由學生自己制定。此階段教師在線提供課時安排表、小組任務分工表、任務安排表并對學生制定的計劃給予指導和評價,方便教師對學生整個項目活動進度的掌控。學生在線制定任務計劃,進行合理的任務分工,填寫好小組分工表等,有利于學生掌握和調節活動進度。
(3)活動探究。該階段是整個項目教學的核心,持續時間較長。在整個活動探究過程中,學生根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有步驟有條理地完成相關工作,學生在活動探究的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活動進展、活動的感想做必要的記錄并進行相關活動反思。教師在此階段,主要給學生提供完成項目任務所需要的學習資料,對學生開展的探究活動進行監控,包括學生課堂學情檢測比如說監控學生在學習頁面的停留時間,學情記錄比如說記錄學生學習各階段的得分,查看學生閱讀資料數,發現問題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4)作品制作。項目教學區別于一般活動教學的典型特征就是制作一個具有實際價值的作品。這一階段體現了杜威“從做中學”理論。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圖片、錄像、幻燈片、網頁等。作品是學生在項目學習中所獲知識的直接反饋,也是教師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信息技術每完成一階段的作品,學生均要上傳自己的電子作品以讓教師了解項目完成的進度以及課后作業的提交情況。
(5)成果交流。項目成果的形成是項目教學區別于一般教學的重要特征。項目教學模式注重階段性與最終性成果、個人與小組交流、自我與他人交流的良好結合。在項目任務完成后,學生制作出的作品就是一個項目成果。除此之外,還應該包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以及項目過程記錄資料。
對于作業成果采用自評、他評和師評等方式,結合學習分析就能得到作品得分。精華作品應當堂展示作為榜樣,欠佳的作品可以由全班師生探討改進,共同進步。
(6)活動評價?;顒釉u價是對學習參與度、作業情況、測驗成績的綜合測試結果評價。學習分析作為非常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它可以清晰地記錄了學生的學習活動行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過程評價的主觀隨意性,與過去只關心評價的結果不同,它是考慮到過程和結果的評價方式。當提交最終學習成果后,學習分析給予學生一個最終的成績等級評定,履行了終結性評價的功能。學習分析兼具基于表現和價值追求,顯示學習各個階段的發展情況的過程性評價的功能,以及基于成果激勵,對學習過程進行整體評價的終結性評價的功能,具有極強的教育指導意義。
3 學習分析技術對學生的影響
(1)學習分析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實時、準確的數據反饋信息。它通過自動記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成績、測驗成績等資料,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個單獨的學習檔案,創建個性化的學習報告,這樣就可以分析了解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從而為其提供學習支持。
(2)學習分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判斷力和思考力。學生將自己的項目成果展示出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學生在評價自己或他人的項目作品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作品鑒賞能力,尤其是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能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同時,在他人評價自己的作品時,也能夠促使自己進行反思,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提升自我。同時,學習分析將可視化的學習表現結果反饋給學生,有望使學生利用這些數據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究者。
(3)學習分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將學習分析技術運用于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中,可以采取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生動機,如:利用科學的數據分析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以肯定他們的價值和努力,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完善最終項目成品的期待;利用分組教學、在線測驗的形式組織學生作品競賽或進行作品的演示和投票,以提高學生完成項目作品的積極性;通過評選最佳作品,樹立學習榜樣,以達到增強學習動機的目的。
4 學習分析技術對教師的影響
(1)學習分析有利于教師管理數據的自動化。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包括學生項目完成進度的記錄與教學管理,比如說,分數管理、獎懲管理等??上攵?,記錄和統計這些數據的過程是相當持久的,手續也是相當繁瑣的。學習分析技術使教師從原始數據的記錄、統計以及繁瑣的計算中解脫出來,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及學習層次,便于教師管理及開展因材施教的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2)學習分析有利于教師追蹤學生學業成就。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個體和整體學生學習進展狀況,還可以獲得包括學生對主題討論感興趣程度和參與程度等一系列活動狀態在內的容易理解的、可視化的報告。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前提下,對危機學生進行識別、警告和干預,也可以改進教學方案以提升教學質量。
(3)學習分析有利于減輕教師評價的工作量。由于項目教學大部分都是在自我或者同伴中獲得評價。所以,在最后的評估階段,教師只需根據學習分析平臺生成的詳細的研究報告,就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項目活動實施的效果,任務的難易程度等進行概括化的評述。并按照評價結果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實施干預即可。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是培養學生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能力的核心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與設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工具與技術解決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施以及運行維護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具備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和維護工程師工作崗位所要求的技能。傳統的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注重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概念、方法等基礎知識講解,學生由于缺乏項目開發的實際經驗而難以理解。傳統的實踐內容涉及到多種軟件工具的使用,內容安排零散而不成體系,學生無法掌握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實際工作流程。因此采用項目化教學方式,將理論教學貫穿于具體的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工作過程中,并設計完整的實踐項目使學生參與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整個過程。
2.課程教學中的現有問題
2.1 理論教學枯燥
本課程理論教學知識點多且覆蓋范圍廣,涉及到信息系統的概念、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多種方法、系統分析設計報告的編寫規范、軟件項目管理方面的知識等。課程講授的理論、方法、模型技術都十分抽象。大量抽象的理論知識,如果使用傳統灌輸式的講解方式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感覺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主體的能動性[1]。高職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往往比對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弱,因此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學效果欠佳。
2.2 實踐教學零散
目前很多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教材缺乏配套的較完善的實訓教材,無法讓學生全面掌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和過程。實訓通常設計為使用若干種輔助系統開發的CASE工具,粗略講解每種CASE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設計幾個組織結構圖、業務流圖、數據流圖、用例圖、類圖、活動圖等練習[2]。實訓安排和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工作流程不匹配,實訓內容零散不成體系。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僅僅掌握了幾種CASE工具軟件的簡單使用技能,但沒有按照軟件工程的方法進行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全過程,沒有經歷一個系統從需求分析、需求轉換成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最終形成表達用戶需求的信息系統模型的流程,因此并沒有真正具備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能力。
CASE工具實訓主要是練習使用Microsoft Visio、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等工具軟件輔助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3]。高職院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進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綜合能力,強調實驗過程中分析方法、設計方法的實際運用,不要求學生進行過于復雜的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學生參與分析與設計的信息系統一般是小型系統,所要完成的任務相對簡單,采用大型的軟件分析設計工具如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等過于復雜,需要更深層次的專業知識,不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和使用。并且多種軟件分析設計工具的使用也使得課程的實踐環節缺乏連貫性,往往導致每種工具的使用技能都沒掌握牢固。
2.3 理論與實踐脫節
在整個課程的理論教學中通常以講授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和過程為重點,實踐教學中通常以講授CASE工具的使用為重點,目的在于讓使學生掌握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與設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工具與技術解決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施以及運行維護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教學效果與課程目標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學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對于系統分析與設計的相關理論知識無法融會貫通,并在實踐中靈活應用;另一方面實驗環節的設計與理論知識的講解不能一一對應,實驗內容不能有效地服務于課程理論知識。學生的感受是抽象的理論知識需要死記硬背,實踐操作時又找不到合適的理論方法的支撐[4]。
3.課程項目化教學探討
3.1 課程內容構成
隨著上海農業信息化進程的加快,農業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大,職業能力較強、與工作崗位對口的職業教育人才由于實際針對性更強將成為農業信息人才的需求重點。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對培養具有農業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能力的農業信息復合型人才有重要作用。針對本課程知識抽象性強的特點,結合高職院校農業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調整課程內容體系結構,設計兩個農業相關的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項目。
以第一個“農業生產管理”項目為引導,使用項目任務組織教學內容,以工作過程序化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情境,針對此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每個環節進行教學和實訓。以第二個“農產品庫存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為強化,設計工作任務,完成對該信息系統詳細的分析與設計工作。第一個項目設計得較為簡單,主要是以該項目為載體進行理論教學。第二個項目設計比第一個項目復雜,側重于實際工作任務的分解與實施。兩個項目由易入難,將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過程進行了兩輪,有助于學生牢固掌握理論知識和熟練掌握相關技能。
課程內容覆蓋信息系統項目開發中的幾個重要環節:項目可行性分析與項目計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通過以上工作過程的分析,將項目分解出多個工作任務過程,按學習情景(學習項目)的教學順序描述教學內容。以72課時為例(其中包含實訓36課時),具體項目及任務內容及課時分配如表1所示。
3.2 實踐教學設計
實踐教學的總體設計思想是:工作任務確定實訓內容,工作崗位確定任務分工。項目一是理論教學的主要載體,做為入門級項目的實訓注重基礎技能的掌握,實訓環節要求每一個學生獨立完成;項目二是理論在實踐中的進一步應用,做為提升級項目的實訓注重崗位技能的掌握,實訓環節要求學生成立項目組定崗進行。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過程實際是一個建立信息系統邏輯模型與物理模型的過程,基本采用圖形方式表達所建立的模型。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模型的可視化效果,便于與用戶交流,分析原系統中存在問題,驗證用戶的真實需求,為最終建立滿足用戶需求的信息系統提供基本的模型與規范,也為用戶提供驗收信息系統的依據。因此,在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過程中利用相應的開發工具,可以提高信息系統開發的效率,提高系統開發的質量。使用Microsoft Visio提供的常用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模型的模板能繪制Gantt圖、組織結構圖、業務流程圖、數據流程圖、框圖、UML圖、數據庫模型等,利用這些模板可以快速建立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模型。Microsoft Visio與微軟的其他軟件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直接將生成的圖表為網頁文件或將圖表插入到Word文檔中,也可以在Word文檔中打開Visio對圖片進行編輯修改。另外,該軟件操作界面簡潔、操作方法方便、圖形修改便捷,使用拖放式建立標準圖形,功能數據與圖形的有效結合能方便在進行模型建立時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選用Microsoft Visio做為實訓環境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掌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綜合能力。
以36課時為例,具體實訓內容、實訓目標、實訓安排如表2所示。
3.3 考核方式研究
本課程的傳統考核方式是對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理論進行筆試,對CASE工具的使用進行機試。這種考核方式只考核了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忽視了對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進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綜合能力和信息系統分析方法、設計方法的實際運用能力。因此需要對考核內容與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具體方案如下:
(1)實訓文件與實踐報告相結合
每次實訓課要求學生提交相應的實訓文件,課程結束要求學生將所有實訓文件歸納整理后形成“農業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報告”和“農產品庫存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報告”,既可以考核每次實訓的結果又可以考核項目的完成情況,深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用的掌握。
(2)個人考核與團隊考核相結合
項目一的各次實訓及最后的系統分析與設計報告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考核實訓文件和實踐報告的完成質量,檢驗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理論基礎在實際中的應用。但在實際工作中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過程需要項目組成員的團隊合作,因此課程也需要注重學生的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的培養。在項目二的實訓過程中,讓學生組成項目組,以項目組為單位進行實訓和提交實踐報告。課程結束時讓每個項目組的學生進行講解和答辯,根據其講解和答辯的情況實施組間互評,結合教師評價來確定該部分考核成績[5]。最終,將項目一的個人考核與項目二的團隊考核結果加權平均做為課程的考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