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0 17:01:52
序論:在您撰寫終身體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終身體育具有兩層含義:首先,作為一種指導思想,終身體育表現出了現代體育思想的特征,在終身教育及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為了自我體育需求而制定的體育活動計劃;其次,終身體育是“人一生中持續不斷地進行體育鍛煉,”這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是指在人的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這段時間內,人們學習并參與體育活動,使體育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于人們社會生活在不斷地轉變,體育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生活中,人們要想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就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而體育不僅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更具有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和塑造良好精神品質的功能。在隨著終身教育的不斷深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終身體育的目標不僅僅是滿足人在學校體育中對體育的需求,而且是家庭的和社會的統一體,”這是體現了新時期人的社會需求和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要求。因此,樹立和培養終身體育思想和健身意識是發展體育事業的基礎,更是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職責所在,也是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倡導終身體育的價值體現。
2協同效應的原理
協同效應(SynergyEffects),又稱增效作用,是由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在其《協同學導論》中提出的,是指“在復雜大系統內,各子系統的協同行為產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單獨作用,從而形成整個系統的統一作用和聯合作用。”協同效應所呈現的是各個子系統在遵循一定的運行指令或程序所達到的效果,簡單地理解為“1+1>2”的模式。終身體育倡導的是身體教育和身心健康,而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也是追求教育和健康的目的,并且這三者對終身體育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終身體育的實現有其獨特的運作機制,需要依靠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等多個子系統的共同發展,并且在這個運行系統中,終身體育又作為一種體育指導思想和理念,在促進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協同效應中的“運行指令”或“程序,”因此,終身體育思想和健身活動也能得到落實和實現。
3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對終身體育的影響分析
3.1從學校體育角度分析
學校體育“是以青少年為主要活動對象,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從學科角度考慮,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而從人的發展角度來講,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應奠定學生終身從事活動的基礎。而目前學校體育在實施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卻存在許多問題,其一,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只注重運動技能的傳授和學習。學校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單純性的進行體育技能的傳授和指導,而忽視學生對體育項目所具有的文化內涵、體育知識的傳播和體育健身意識的培養;其二,追求教學任務而忽視教學目標。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無論是學前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其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均是圍繞培養終身體育、體育健身意識以及當前學生身心發展情況而設定的。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有一定的教學任務,而體育教學一線的工作者卻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活動,忽略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其三,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只局限于身體活動或體育設施等物質形態,而缺少體育文化層面的傳播。學校是知識傳播和創新的基地,尤其是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上。校園體育文化“既是體育精神與體育道德的展示舞臺,又是體育精神、體育道德的培養的沃土。”雖然學校體育教育只是人生命之中的一個教育階段,但校園體育文化所傳承的內在的價值理念、體育行為意識以及體育道德等對人的影響確實深遠而具有獨特意義的,也是終身體育的內在文化涵義。
3.2從家庭體育角度分析
家庭體育是“一個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活自愿以家庭名義參與的,以身體練習為基礎手段,以獲得運動技能,滿足興趣愛好,豐富家庭生活、達到休閑娛樂、實現健身健體和促進家庭穩定為主要目的的教育過程和文化活動,”其主要涉及的內容則是家庭式體育文化娛樂活動和家庭式體育教育。對于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僅靠學校體育是無法達到的,這更需要脫離學校體育之后的家庭體育的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家庭體育是一個人接觸體育的起點,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延伸和社會體育的基礎。家庭體育的教育功能是指父母或長輩對孩子的體育活動進行引導和熏陶,為未成年人的體育鍛煉營造良好的氛圍,培養其良好的體育健身意識和習慣,并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督導。而家庭體育的娛樂功能則是家庭成員通過參與體育活動,達到豐富家庭生活內容、娛樂休閑和促進家庭和睦的目的,這往往體現在日程生活當中,而這種日常生活式的家庭體育則是終身體育的縮影。然而當前家庭體育的開展面臨著諸多困難,表現為:家庭經濟問題和孩子成才問題。“家庭體育發展水平的高低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家庭體育的經濟水平往往成為家庭成員如何進行體育活動或選擇何種體育項目上的影響因素,因此,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家庭往往選擇公益性體育場所或耗資少的體育項目;其次,孩子的學習是每個家庭關注的問題,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素質或學習成績,往往把孩子的余暇時間花在課余輔導或才藝拓展上,這樣的話,用于家庭體育活動的余暇時間就被占用,對于這種情況,家長往往忽略“體育鍛煉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的練習,從而提高學習成績”的作用。
3.3從社會體育角度分析
社會體育是指人們在余暇時間自愿參加的,以提高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以身體練習為內容的豐富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它是我國體育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體育的普及與體育健身意識的提高,社會體育在新時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人們對體育的態度和參與體育的目的也逐漸得到轉變,“社會體育的開展,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生物體育模式,而是擴展為一種生物—心理—社會的總和體育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和健身意識的提高,人們對健身需求也日益旺盛,但是現有的體育場地或設施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健身人群的需要。據國家體育局2013年對20—69歲健身人群的調查,預測到201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才能達到1.5m2,但這一數字遠遠低于美國的16m2和日本的19m2,這就造成了我國現階段的健身人群對體育需求的主要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同公共體育場地或之間的矛盾,這讓體育場地和設施成為一種緊缺的資源。我國在2013年參與體育健身的人保持在49.2%,在這些人群中,占47.3%的健身者認為所參與的體育項目和自己所期待的項目不是一類;然而從體育項目來看,健身走、跑步、籃排足球、乒乓球以及羽毛球所占比例較大,排在所有項目的前四位。我們從這兩個角度可以發現:一,健身人群所從事的健身項目比較簡單;二,這些健身項目不需要太多的技術或技術指導。對于這種情況,可以斷定在人們日常健身活動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健身項目的技術指導,其他技術含量高的體育項目的指導員缺乏。
4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協同效應
4.1強化體育教育功能,提升健身意識,培養健身人群的終身體育指導思想
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應當改革教學思路,落實學校體育的“三抓”教育,即中小學抓體育技能普及、高中抓好體育專項、大學抓好專業體育教育和體育文化素養,注重技能與體育文化素養同步發展,同時發揮體育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的體育教育功能,形成一個能夠制度化和規范化的體育教育模式,確保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加大對體育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并強化體育文化對體育健身意識的影響,以便更好地促進體育技能和體育文化素養的發展和繼承;對健身人群應端正廣大居民對體育健身價值的認識,灌輸終身體育指導思想,營造良好的健身保健的文化氛圍,豐富健身人群的業余文化生活,尤其是青少年、兒童的課余文化生活,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對青少年、兒童的成長成才的影響,實現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4.2實現人才共享,強化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健身指導和體育健身項目的普及
終身體育的實現需要提高對體育教育的功能,而提高體育教育的功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而學校占有大量的體育領域的專業性教師和體育專業學生。學校、家庭和社區應加強相互之間合作和交流,通過互助的形式,學校的體育教師或體育專業學生深入到社區對居民進行組織體育活動,并對健身人群進行健身指導和項目普及;學校應該增加親子體育教學活動,不僅讓青少年更好的參與運動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也讓家長更好地了解體育的功能和認識體育對幼兒的身體發育及學習能力的促進作用,使其端正對體育的態度,并促進家庭體育的開展,實現終身體育的日?;?其次,家庭和社會人員可以進入學校,可將當前時尚流行的體育健身項目或民俗體育推廣到校園體育當中,豐富學校體育項目,增加學校體育的趣味性,提升青少年對體育文化的認識。
4.3實現體育場地、設施等體育相關資源共享,滿足健身人群的健身需求
(一)終身體育理念的概念
終身體育即指為了強身健體和發展身心,一個人將終身貫徹身體鍛煉的生活習慣,并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接受正規的體育教育和學習。終身體育理念是改變國民整體精神面貌自強不息的佐證,是實現全面素質教育的民族智慧,未來我國將持續完成“中國夢”的大國夢想,但是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享樂主義與拜金主義也隨之盛行,這是人性的弊端,也是歷史的必然產物。若要改變腐朽的文化侵略就要發揚民族精神。終身體育理念就是這樣一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指引國民保質樂觀向上,返璞歸真的生活本質,發揮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締造一個強大而健康的民族。我國高校教育目標便是培養具有民族競爭力和凝聚力的人才,與終身體育理念相結合,有助于更好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這里所講的高校終身體育是指高校倡導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保持學習與參加身體鍛煉的習慣;二是根據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增強高校大學生的體育興趣,促進其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為大學生提供參加體育活動的實踐機會。
(二)終身體育理念的重要性
由于人的健康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長期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改變個人體質,鍛煉可以使得身體素質強的人變弱,身體素質弱的人變強。由此可見,終身學習體育理論知識和貫徹體育鍛煉才可以幫助高校生獲得真正的健康以及體育精髓。高校教學的體制改革,建設校園基礎設施以及增加師資力量,僅起外輔作用,最重要的還是由內而外,以終身體育理念作為教學理念,促使高校生能自主學習,有興趣、有計劃、有目的地實現終身體育鍛煉。其次,高校生的學習任務重,身體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學習和生活的質量。最后,終身體育鍛煉有助于高校生長期保持體能,日益增強體質。因而,終身進行體育鍛煉是提高高校生身體健康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種全新的高校體育教學理念。人體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人要經歷生長發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于體育鍛煉具有增進體質的作用,對人各個時期的身體健康都有積極影響。所以,高校發展體育鍛煉要根據不同時期的人體特點提出相應要求。具體而言,一是生長發育時期要促進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成熟期要保持旺盛的精力與充沛的體力;衰退期要延緩衰退。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的目標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體育鍛煉方法,才能達到合理鍛煉的功效?,F代生活方式的變化可對人的健康帶來消極影響。體力活動的減少,工作和生活的節奏加快,精神過度緊張,生活的不良習慣,食物攝取熱量過多等變化,造成了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癥等病患,嚴重威脅著高校生的身體健康。因此,貫徹終身體育鍛煉理念是提高高校生學習和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
(三)現階段高校體育所存在的問題
高校體育的發展、教學體制、教學模式單方面要求高校生的體育成績,過于重視體育動作的規范和運動技能的培養,盲目教學比賽,忽視了高校體育的教學目標。
1、缺乏教學理念
高效體育教師盲目追求體育成績,對體育教學理念不加重視,導致終身體育理念不能貫徹,也難以實現教學質量。高校生步入社會必會承受就業與生活壓力,因此,要有健康的體魄與強大的心理承受力。據調查,我國高校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有明顯的下降趨勢。并且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不明確,不能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理念。因此,高校體育課程單一枯燥,嚴重約束了體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降低了高校生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致使高校生體育鍛煉意識淺薄,造成對體育鍛煉的輕視??梢娡茝V終生體育是教學改革的重點。
2、缺乏教學條件
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高校生的體能素質。高校的體育課程并未選擇專業教科書,而是根據教師安排來進行體育學習。高校體育對體育鍛煉的不重視,致使體育設備建設滯后,配套設備難以跟上教學需求,使得高校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受到影響。且由于我國體育專業的師資力量不足,難以提高體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全新的教學理念。
二、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的發展
高校體育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將提高高校生的全面發展體能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并非一日之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也是培養了大學生體育意識及興趣、強化體能和增強意志的學習目標。終身體育理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高校體育的全面體育教學,更詮釋了體育乃持之以恒的運動精髓。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體育認知的深化,高校體育圍繞終身體育理念,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就是由被動轉為主動,培養學生終身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觀念和習慣,并使大學生真正掌握終身體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不再將體育鍛煉流于形式,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國民普遍健身意識低下,體能不足的現狀。此外。高校體育是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終身體育理念確定了高校體育的培養目標。因此,把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相鏈,就必須落實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把終身體育納入高校體育教學內容。
三、落實終身體育理念的教學改革
(一)學校方面
1、轉變教學觀念
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結果。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對傳統教學體制進行改革。高校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應以培養高校生的終生體育意識為目標,體育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將高校生視為教學主體,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轉變教學理念,提高專業素質,不能重成績輕理念,要多注重高校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內心建設為重點,不斷對高校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學輔導。
2、轉變教學模式
傳統高校體育的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發揮高校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將理論和實際有效結合,增加教學趣味,增強運動意識。首先,教學組織的形式應多樣化發展。高校體育教師創新教學模式,加強拓展訓練,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有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譬如多媒體設備等;充分利用專業教材落實高校生的理論學習,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不止進行場地訓練。其次,體育教學向個別化發展。采用個別教學方式,發揮學生潛能,培養高校生進行自我發展和自我鍛煉。
3、改善體育器材
體育項目必須要有相應的訓練器材和場地支持。所以,高校應改善教學制度,保障高校生依據個人喜好,開展體育運動。還可設置專業教師對高校生的訓練進行輔導,使高校生獲得更好的運動效果。改良體育器材,拓展體育運動。高??梢M輕巧便捷的體育器材,譬如排球、乒乓球等體育設施。這些全新項目可增強高校生對運動的樂趣,易被學生所愛。教師可借助體育器材來促進體育教學改革。
(二)學生方面
1、注重體育興趣培養
加強對高校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樹立正確價值觀,使高校生充分認識體育鍛煉的作用。尤其,高校生對終身體育鍛煉的認識水平愈高,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就愈大,終身體育思想的發展就愈穩固,從而提高高校生對終身體育理念的認識。堅持終身體育鍛煉就必須充分調動高校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和主動培養高校生的鍛煉興趣,切不可為完成任務而抹殺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除此之外,還要注重高校生的創造性,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個性,培養高校生的體育特長。
2、注重運動能力培養
(一)加強宣傳與教育終身體育意識
中專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要從樹立起其體育意識開始,加大宣傳體育意識,強化體育教育能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參加課內外活動,并有利于實現家庭、社會、學校三者體育教育的有機融合,從而培養和加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了加強體育意識的宣傳和教育,高校要從以下三方面來做:其一是有效利用廣播站、黑板報、網站等媒介,拓寬學生認知體育的途徑,開闊學生體育知識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激發學生體育鍛煉欲望,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其二要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知識講座,并舉辦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同時為了擴大體育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可邀請家長或社會及企業中知名人士參加到體育活動中來;其三是轉變傳統體育教育觀念,加強體育創新,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激情,促進學生體育觀念的轉變,并重視體育教育。
(二)確定自我身體鍛煉的目標
中專生的自我身體鍛煉目標的確定受其個體差異性的影響。對于身體素質較差及體育運動能力薄弱者,在確定自我身體鍛煉目標要注重提高自身機體抵抗力和滿足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基本運動量,促進其身體各機能的正常發展;對于身體素質及體育能力一般者,要以國家制定的健康體質標準為準則來確定其自我身體鍛煉的目標,最少要達到及格及以上;對于那些身體素質較好且體育運動能力較強,只不過缺少一定的體育運動基礎和經驗的中專生時,要以國家制定的健康體質標準的優秀級別來要求其自我身體鍛煉目標的確定;而對于那些擁有良好體質和運動能力并具有一定體育運動基礎和經驗者,則應該有更高的目標要求,對此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學生,其自我身體鍛煉的目標除了要達到國家級二級運動員及以上的標準還要在各項校內外體育競賽中斬獲佳績。
(三)展開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
學生都具有好勝心理,準確把握好學生心理,積極開展各種體育競賽活動來促進學生體育意識的養成。在設計體育競賽活動時,首先要避免活動對象的局限性,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擴大競賽活動的影響力,從而樹立起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其次要避免體育項目的傳統性及乏味性,這導致學生對體育競賽活動的參與度不高,達不到開展體育競賽活動目的。為此體育競賽的內容及形式要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促進學生體育興趣的發展,使得學生在緊張又愉快的氛圍中鞏固其體育技能,并逐步確立起終身體育意識;最后要避免體育競賽活動過于正規化,學校體育教育其重點是培養學生體育技能,鍛煉學生體魄,并非真正的國家級體育運動者的培養場地,如果以國家級、世界級標準來要求學生,只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體育活動的開展,達不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目標。因此要合理設計體育競賽活動,促進學生終身提議意識的養成。
(四)培養終身體育習慣
要培養中專生體育鍛煉的習慣,使體育鍛煉成為其生理上的動力定型和生物鐘節奏,促進其終身體育鍛煉的養成。在校期間,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養成,一旦學生畢業之后其進行有益體育鍛煉活動會受多方面因素制約,只有在學校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后,體育鍛煉才能在以后學生生活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體育習慣的養成的關鍵在于其自身體育素養,而學校體育教育對學生體育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所謂體育素養其實際就是體育水平能力,學校體育教育要從基本的體育技能、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鍛煉、身體娛樂及欣賞體育賽事能力等方面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使其在長期學校體育教育影響下,逐步樹立體育意識,加強體育鍛煉,進而養成體育習慣。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也要充分發揮好引導作用,不斷創新、豐富和完善實際體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二、結語
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中學體育課程設置以及課堂教學模式應改變傳統的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模式,要做到在國家統一大綱的指導下進行多樣性的課程設置安排。主要以增強學生體育意識、傳授科學訓練方法和監督加強實踐鍛煉等方法來提升中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讓學生在科學的體育教學中學習到正確的體育健康知識,培養出積極的體育意識,并形成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習慣。
二、轉變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
在中學體育課程教學中,首先要貫徹“終身體育”“、健康第一”和“以人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學校的體育教學并不是應試教育模式下的量化體現,而是應該真正深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去。從而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都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也能為未來社會輸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然而,傳統的體育教育一般都局限于呆板的課堂教學活動,知識陳舊且技能單一。體育運動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不僅有強身健體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緩解疲勞消除壓力的重要手段。而現階段中學體育的課程安排確都是機械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體育運動對學生的本質作用。在中學體育的教學活動中,課程的設置應利用起學生愛“玩”的心理,使用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模式,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開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如在技能實踐課上根據不同的地域特征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球類、武術和健身操等趣味性的群體游戲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又能使學生掌握一項可以長期參與體育活動的既能。而在教材的選擇和體育知識傳授的時候,要注意知識內容的時效性、趣味性和多樣性。同時,在課堂知識傳授時,要打破傳統教師填鴨式的講課方式,通過利用多媒體等有效手段,進行科學的、規范的體育知識傳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體育競技項目的賽程錄像進行觀摩,將理論與知識結合在一起,對于比賽規則和技能技巧同真實畫面的結合,使得學生對于體育知識有更加深刻和立體的認識。從而培養出學生對于體育健身持久的意識和興趣。
三、課堂教學模式和內容的改變
在體育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應營造出一種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并引導學生又被動進行體育鍛煉而轉變為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去。豐富的課堂教學方式十分重要。要改變體育課上單一的田徑類體育項目教學,而結合舞蹈、瑜伽等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項目,從而使得體育課程更加有趣和活潑。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教師可以采用多樣花的課堂教學方式,如教師可以根據對體育賽事的講解與回訪組織學生對進行賽程模擬的方法,設置運動對抗組、裁判組和觀眾組,讓學生群體自發地組織一次體育賽事。提高體育運動技能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將豐富課堂的傳授內容,將營養學等內容引入體育教學內容當中去,采用競答或者心得分享等方法提高學生保持健康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興趣小組”的模式,以學生自學、教師指導和心得分享的模式,提升學生的自助學習意識和學習興趣,為學生離開學校后仍能進行體育鍛煉和掌握體育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體育活動
目前,高校體育教材的主要內容仍舊趨向于競技體育,但值得重視的是,現代體育的綜合性越來越強,主要包括休閑、娛樂、健身以及探險等,一言以蔽之,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或者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當下,學生在選擇體育項目時,還是略顯單一。具體包括籃球、排球、健美操、足球、田徑等,而時下或將來比較容易用于個人自身體育鍛煉的韻律操、網球、羽毛球、兵乓球等由于受制于體育場地設施、師資力量、教學成本高等因素,而開課量不足或壓根不開這些課程。
二、以終身體育教育思想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對策
1.不斷轉變體育觀念,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
長期以來,高校以及教師都特別重視學生競技體育項目的鍛煉,這忽視了學生鍛煉方法、鍛煉習慣以及體育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當學生踏出校門后,他們就會將所謂的體育拋于腦后,也就是說學校所謂的體育教育實質就是一種終結性教育,當學生畢業后,體育學習也就終止了。為有效促進學生發展,教師必須不斷地轉變體育學習觀念,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首先,教師可以在授課時不斷地向人們宣傳終身體育教育的先關概念以及知識,讓他們在課前能夠對終身體育意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其次,教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自主學習的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全身心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再次,教師要不斷地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生的“突發奇想”,要正確地對待。
2.不斷完善課程體育,積極更新體育教材內容
在我國眾多高校,存在以下現象:只在大一、大二開設體育課,每個星期的體育課只有兩個學時,這樣的開課年限以及學時遠遠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的實際需要。為此,本文提出應進一步的完善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的給以解決,以保證學生體育學習的連續性,這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不斷鍛煉的習慣,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重視體育學習意識。此外,學校應及時的更新體育教材的內容,建立一種以學生終身體育為主線的、靈活的、個性化的教材體系。最后,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鍛煉的習慣,最終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為重視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3.不斷豐富體育知識,提高學生運動技能
豐富體育知識,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應為學生創造學習體育基礎知識的條件,具體包括人體的基本知識、體育衛生以及體育保健學等方面的知識,這有利于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指導自身的身體鍛煉。其次,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掌握并了解相關的知識、理論以及技能,讓學生學會將這些運用到體育鍛煉的具體實踐中去。學生的運動能力是指學生不斷運動、不斷練習、不斷訓練中所具備的能力,要想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就必須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具體做法包括以下幾點:
(1)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能夠進行反反復復的練習,最終掌握技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
(2)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讓學生找尋到學習體育的正確方法;
(3)引導學生根據天氣、器材以及地理環境等因素鍛煉身體,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三、結語
一、終身體育的概念及與大學體育的關系
(一)終身體育的由來
終身體育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法國的教育家保羅•郎格郎在其著作《終身教育引論》中提出的。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才產生終身體育這個概念。我國終身體育相對于國外來說起步比較晚,且經驗還不夠豐富。
(二)終身體育的概念
針對終身體育,國內外體育理論專家有著不同的定義。國外體育理論專家比較傾向于將終身體育定義為人的一生堅持接受體育教育,并進行體育鍛煉。并把終身體育的含義分為兩方面來闡述:一方面,終身體育作為一種行為模式,是指人的一生都接受體育教育,并堅持體育鍛煉,在體育鍛煉中提高身體素質和對于體育的熱情,并能夠依據自身的身體素質制定長期的、有效的、適合自己的練習計劃;另一方面,終身體育作為一種思想,是指人們通過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和信念來影響其一生的體育行為。國內體育理論專家將其定義為:終身體育是指人通過接受階段性的體育教育之后,能夠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并長期進行體育鍛煉,使體育伴隨一生。終身體育教育是終身教育理論的創新和進步,它是將終身教育的理論應用于體育教育的創新成果。終身體育的目標是使得學生在接受小學、中學、大學不同階段的體育教育過程中培養體育熱情、增強身體素質、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學生真正掌握體育鍛煉的技能和方法,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在自己離開學校步入社會之后,能夠應用在學校學到的體育鍛煉的技能和方法堅持鍛煉身體,進一步增強體質,并且針對社會體育活動要具備應有的組織和裁判能力,使體育伴隨一生。
(三)終身體育與大學體育的關系
大學體育是學生在校期間接受體育教育的最高階段也是最后階段,它是體育教育從學校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做好大學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銜接工作十分必要。大學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的最重要場所,大學的體育教育的設施、項目、課程設置是充分考慮到學生步出校門之后的社會體育而制定的,其一般都具有周密的時間計劃和課程強度安排,這對于學生培養體育熱情、掌握體育鍛煉的技能和知識、樹立終身體育觀將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大學體育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社會體育教育的前一階段,它銜接著學校體育教育與社會體育教育,其體育教育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之后的體育鍛煉。因此,做好大學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的前提與保證。
二、大學體育教育中終身體育教育的現狀
(一)取得的成績
在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各項體育活動都取得了長足發展,體育教育中的終身體育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1.多樣化的課程設置
終身體育教育開展以來,我國各大高校進一步豐富了體育課程中的體育項目,在傳統的籃球、足球、排球等體育項目的基礎上增設了健美、太極劍、中國武術、跆拳道、體操等體育項目,新增的體育項目進一步滿足了學生的體育愛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熱情和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
2.靈活的教學方式
大學體育教學避免了傳統的強制性課程安排、不分學生身體素質差異,不考慮學生體育興趣愛好的教學方式,采用的是學生自主選擇體育課程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考慮到了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學生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也有利于提高其課堂積極性,也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效率。學生通過自選體育課程的方式與和自己有相同體育愛好的同學聚在一起,會更容易、更高效地掌握體育技能和方法,在課下還可以與同學切磋技藝、交流經驗,必定會進一步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
3.豐富的社團活動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大學中的社團活動也越來越多,其中有關體育活動的社團也越來越多,社團活動越來越豐富,活動內容越來越新穎。這些社團,如滑板、街舞、輪滑、臺球、拳擊、健美操等,它們在豐富學生的體育生活的同時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和能力。學生們通過參加這些社團活動,在各種競技比賽中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相關方面的體育技能,又能在組織這些社團活動中提高自己的組織和協調能力,這在自己步入社會之后的體育實踐中都是十分有利的。另外,在社團之中,學生們又可以結識很多與自己有著相同體育愛好的同學,這對于提高自己的體育水平意義重大。
(二)有待解決的問題
1.對于終身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中終身體育的意識普遍比較薄弱,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角色,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單一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教授體育項目的運動技巧,教學內容只針對考試范圍,同時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只注重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部分,而忽視了終身體育的重要性,導致終身體育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其次,學生沒有端正對體育教育的態度。有些學生認為進入大學學習好專業知識就足夠了,對于體育教育根本不予重視,沒有把體育課程當做正規課程來對待,參加體育教學完全出于一種隨便、散漫的心態,有些男同學沉迷于網絡、游戲,長期不進行體育鍛煉;女同學則整天擔心體重增加,又怕苦怕累,不愿參加體育鍛煉,于是采用節食的方式來控制體重,導致營養不良,使身體素質越來越差。
2.基礎設施不全
有些大學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或沒有真正理解終身體育的理念和重要意義。在教學活動中削減或擠占體育教學經費,以節省辦學資金,這使得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全,甚至因基礎設施配備不完整,或經費不足而無法開展部分體育課程。體育基礎設施是開展體育課程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基礎設施配備不全,必然會導致師生的部分體育教學要求無法得到滿足。基本要求都無法滿足,更無從談起體育興趣、愛好和終身體育教育。這將嚴重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使得終身體育教育不能得到真正的貫徹和落實。
3.考評機制有待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評價學生的體育水平時只注重學生在體育考試中,相關課程的運動技能是否達標,把體育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而忽視了學生是否通過參與體育教學提高了體育熱情,增強了身體素質,掌握了體育鍛煉的技能和方法,樹立了終身體育觀,這是一種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表現,是不合理的、不科學的。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本身就存在差異,在參與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的身體素質本來就比較好,那么其掌握運動技能的速度就比較快,可能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在體育考試中拿到優秀的成績。相反,有些學生本身體制就比較弱,或體育水平比較低,可能其經過刻苦努力,體育考試成績也不夠理想。因此,如果只單一地將體育考試成績作為考核和評價標準必然有失公平,也不利于教師實時了解學生對于體育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解決方法與對策
(一)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1.提高重視程度
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主導和終身體育教育的重要實踐者,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提高對于終身體育的重視程度,樹立終身體育觀。并且要對學生做好正面教育與引導,采用多種形式使學生真正了解終身體育的內涵和重要意義,促進其增強體育鍛煉,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
2.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方法
大學體育課程的設置要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真正勤于鍛煉、樂于鍛煉。教師要改變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組織游戲性、趣味性比較強的體育競賽或體育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教師也要注意講解知識時語言的生動性和動作示范時動作的優美性。另外,教師要多肯定和表揚學生的進步,增強其學習信心,對于學習速度比較慢的學生千萬不可諷刺挖苦,要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3.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
大學體育教育不僅僅要對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教育負責,更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鍛煉方法和技能,培養其終身鍛煉的習慣,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受益終生的。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期間,學校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教師要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學生要充分意識到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的重要意義,從日常生活做起,逐漸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
高校要提高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得隨意削減、擠占體育教學經費。與教育主管部門做好交流,進行專項資金申請,來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最大程度地滿足師生對于體育基礎設施的需求,并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引進先進的體育教學儀器、設備等,為體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
(三)建立健全考核機制
高校只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才能真正掌握學生體育水平,并針對其程度完善下一步的教學方案。高校不能將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而要注重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和變化,將學生體育興趣的提高、身體素質的增強以及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等加入到考核機制之中,使考核機制能夠反映學生在體育教學整個過程中的心理、身體、技術水平、體育意識等多方面的情況。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梢钥紤]采用不同的考核標準。教師要因材施教,將學生作為個性化的主體進行個性化的體育輔導。
四、結束語
終身體育的思想來源于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各種體育教育與培養的總和。[1]終身體育的核心在與使體育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使學前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緊密銜接,以保持體育教育的統一,完整與連貫,實現一體化。學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的中間環節,起著程前啟后的“橋梁”作用,特別是學校體育具有顯著的“奠基”功能。高校體育是作為具有“奠基”功能的中間環節的學校體育的一部分,通過高校體育教學活動,課外活動和競賽活動,促使青少年學生接受體育教育,學習并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使他們在緊張學習生活中身心得到最佳的放松與調節,在各種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充分享受青春的活力。
二、高校體育中網球運動的獨特優勢
網球運動過去一段時間曾被稱為貴族運動,隨著我過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我國運動員在一些重大比賽中獲得驕人的成績后帶來的網球熱,網球運動在我國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學生對某一運動的心理需要,決定了對這一運動的投入程度,良好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1.健身功能:網球運動是一項有氧和無氧交替的運動,它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希望鍛煉身體的人得到不同層面的滿足。經常系統地、科學地參加網球運動,能促進人體機能的發展,能夠改善人體健康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
2.健心功能:網球運動是一項情趣高雅、健康時尚的運動。它既是一種消遣,是一種減輕思想壓力的尚佳方式,是一種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種對藝術的追求和享受。喜歡網球本身就是一種心理作用。文明、優雅地打出一個個好球時,不僅自己感覺興奮異常,愉快無比,旁觀者也會為之擊節叫好。大學生通過參與網球運動,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養,達到健心的作用。
3.促進社會交往:體育已成為人類生存的一種有效方式,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社會的顯著標志。它在鼓舞民族士氣,愉悅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文化形式無可替代的?!靶∏驇拥厍颉钡耐饨徊呗?,使中國人民受到了鼓舞。打網球可以交流球技,增進友誼,開展社會交往活動。在球場上,球友之間很容易拉進關系,取得信任。球友們在一起不僅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球技,還能夠在其它方面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升自身的素質。網球運動已被現代作為一個非常便捷的社交途徑,這也是網球運動具有很強吸引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網球運動的終身體育教育特征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接軌的有效結合點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的身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適合高速度、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權。因此,人們對鍛煉身體不僅更為自覺,而且要求作為基礎的學校體育能夠培養出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志向和能力。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接軌已成為學校體育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2]終身體育思想的樹立與學校體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學校必須把終身體育作為其主要的教學指導思想,使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接軌,從而才能實現終身鍛煉,終身受益的目標。網球運動具有的普遍性、可調節性、娛樂、觀賞性等終身體育教育特征決定了網球運動是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接軌的有效結合點。
1.普遍性:網球運動具有無身體接觸,多在戶外進行(條件允許時也可在室內場館進行),適合于不同年齡人們的體力和心理上的特點,從6、7歲的兒童到老年人都能較好地從事這項運動。長期堅持網球運動,兒童能強健身心,青年人能保持青春活力和健美體型,老年人能保持旺盛精力、推遲衰老、延年益壽。另外,打網球需要有一個對手或球友,這樣通過打球可以增進友誼、加強團結、交流球藝、開展社交活動??梢娋W球運動屬于所有年齡階段的人,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健身運動。作為滿足人們在體育鍛煉和情趣上的要求,網球是所有體育項目中運動年齡最長、參與性最廣的體育項目之一,因此,非常符合學校體育教育、健康教育、終身體育的目的和要求。
2.可調節性:作為一種健身項目之所以能適應人的各個發展階段的不同要求,就在于其方式與內容的可調節性。例如:兒童可采用短式網球進行過渡練習,青少年可進行軟式網球運動,中老年人可進行硬式網球鍛煉;單人可對墻或采用輔助器械進行練習,兩人可進行單打,四人可進行雙打比賽;不分性別(除競技體育外),如在學校體育或大眾體育中,男女同學也可進行單打,夫妻雙方也可進行單打,三男一女或三女一男都可任意組合進行雙打;網球場地有沙土、水泥、塑膠、草地場地,可適應不同階層的人進行鍛煉。因此,從事網球健身者都能在適宜的網球運動中,滿足各自的需要,達到各自的目的。(下轉第93頁)
(上接第83頁)
3.娛樂、觀賞性:網球的擊球動作舒展優美大方,給人以美的享受。人們可以從一場精彩的網球比賽中欣賞運動員優美、巧妙的擊球動作,尤其是多變的戰術中所體現出的雙方智慧的較量更使人興趣盈然、回味無窮,忘記了過去,忘記了煩惱,甚至忘記了自我,眼隨絨球走,心隨比分飛,這是一種消遣,是一種娛樂,是一種美的陶冶;網球服裝瀟灑大方,網球禮儀使觀眾和運動員更能愉快地享受網球運動的樂趣,能夠陶冶情操,提高境界。
高校的教育環境和文化氛圍都很適合開展網球運動,高校網球教學利用學校特有的資源優勢,在課程設置上,設立了網球選項課和選修課,針對喜愛網球的學生,進行科學、系統地教學。高校開展網球運動對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中國網球人口,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中間環節,是群眾體育的基礎。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思想的形成,特別是中國網球選手在國際大賽取得的驕人成績后,使許多大、中、小城市出現了網球熱的現象。網球俱樂部、少年網球培訓班、網球協會都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起來。高校網球運動的開展更是為為群眾網球運動打下了基礎。假期間,大學生把網球運動帶到了家庭體育中,而家庭網球運動又帶動了社區網球運動的開展,一連串的連鎖效應將使網球運動在群眾體育中開花結果。因此,在高校中大力開展網球運動可以使網球運動在終身體育中得到推廣與普及。
四、結語
1.網球運動高雅、時尚及健康功能吸引當代大學生積極參與網球運動;2.網球運動的終身體育教育特
征決定了網球運動是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接軌的有效結合點;3.在高校大力開展網球運動可以推動網球運動在終身體育中的推廣與普及。
【參考文獻】
[1]李建威.高等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教育[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4).
[2]汪靜華,何健.論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接軌[J].嘉興學院學報,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