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3 23:07:42
序論:在您撰寫農村集體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其中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山東省煙臺市南山村、云南省昆明市福保村、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崖口村、新疆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河南省臨潁縣、新鄉縣劉莊村等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從表2可以看出,村級集體經濟產業選擇多樣性的特點,有依托現代農業的,有工業興村的,還有發展旅游、文化、商業、物業經濟的,關鍵是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展過程呈現不斷升級和轉型的特點,普遍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延伸,從資源型、勞動密集型向管理型、技術密集型轉型,關鍵是緊跟市場、與時俱進。村級集體經濟管理呈現出小企業靠集權,規模企業靠制度,大型企業靠文化的規律。
二、幾點體會
在充分調查研究和對國內典型模式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以下四點體會:一是帶頭人作用。帶頭人的個人追求、駕馭能力、市場意識等綜合能力,往往決定了同樣的村隊實現不一樣的發展。建立優秀帶頭人脫穎而出的機制,搭建便于人才充分施展才華的平臺,研究對帶頭人實施有效監督考評的辦法是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關鍵。二是政府支持。各種幫扶政策,產業方向引導,難點問題破解以及市場信息方面,政府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應以市場化為前提,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尤其針對不穩定或基礎薄弱的村,積極探索村隊行政管理職能與經濟功能剝離后的新型集體經濟發展辦法。三是公司治理。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有企業類似,容易出現所有者“虛位”和經營者“錯位”的問題。村級集體經濟改制后,要實現企業高效運營和有效監管,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就必須建立科學的治理體系和制度框架。四是產業選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第一桶金”很重要,如果項目選錯了,不僅喪失了發展機遇,而且容易降低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同時,村級集體經濟從起步到壯大的過程,也必然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安于現狀或轉型失誤,就會被市場淘汰,改革開放出名的小崗村,今天常常出現在負面案例中。因此,產業選擇的方法研究,是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
三、天津市東麗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主要路徑
天津市東麗區村集體經濟發展結合經濟向高端轉型、農村向城市轉型的實際情況,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勢,發揮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以市場為牽引優化土地、資本、勞動力等要素配置,通過五條路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一)物業經濟鼓勵和引導擁有一定數量廠房、樓宇、公建資源的村隊發展物業經濟。通過廠房、樓宇等載體出租取得租賃性收入,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物業服務能力,完善載體配套功能,提高資源性資產利用附加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載體租賃到配套服務,從單體樓宇到園區、綜合體項目,努力實現物業經濟更高層級的發展。
(二)服務型經濟鼓勵和引導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有一定資金基礎的村隊發展服務型經濟。通過組建社區物業、家政服務、綠化養護等技術門檻低、勞動用工量大的服務性公司,有效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力發展相關服務產業。從區域內服務向區域周邊服務延伸,從本區服務向全市服務拓展,從常規服務向專業服務升級,使服務型經濟成為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三)資本經營鼓勵和引導有閑置資金或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的村隊發展資本經營。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公建補償款、征地補償款、集體經濟收益投資低風險、穩健型的金融理財產品,投資政府投融資平臺,入股華明村鎮銀行,購置科技樓宇、商業設施,投資本區具有發展潛力的重點項目、民生工程、科技企業,獲得穩定投資收益。
(四)合作發展鼓勵和引導緊臨經濟功能區、大型企業、旅游區、主干道路等區位優勢明顯的村隊,積極與相關主體單位溝通洽談,探尋合作發展,實現互利共贏。以合作開發、投資入股、物業置換等方式與經濟功能區合作;以藍白領公寓、勞務合作、生產配套等方式與大型企業合作;以旅游度假區為依托,發展商業樓宇、觀光農業、零售、餐飲等配套服務;以交通主干道為依托,發展專業市場、產業園區、商務樓宇等業態。
1.1沒有建立完善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目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權大多是集中在重要的村干部管理者的手中,然而由于大部分村干部的總體文化水平較低,思想觀念仍存在著一些落后的思想,未能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農民未能有效監督管理者的工作,使得農村集體的資產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很難發揮管理真正的作用。
1.2集體資產流失現象頻發目前農村集體的資產管理出現資產流失的現象較為嚴重,按照目前存在的情況分析,主要是由于資產的管理者私自改變集體資產的產權性質,這種情況多見于個人和村合資創辦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企業,平頻發個人管理者過多蠶食集體的利潤或者股份的現象。此外,在集體產權發生轉讓或者租賃等情況時會出現個人或組織通過暗箱操作將成本壓低,變賣集體資產或者低價折股等現象,甚至會出現管理者為己中飽私囊、和侵占集體的資產等違規違法行為,導致機體資產大量流失。
2.分析提高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水平的對策
2.1全面清核集體資產,明確資產存量農村的集體資產是廣大農民共同的一項資源,必須對其進行規范科學管理,全面核查集體資產,明確集體資產具體存量。首先應對多樣化結構和經營的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核,根據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條文規定對農村的集體資產的產權歸屬給予明確界定,明確其資產的具體性質,是屬于國有資產或是屬于集體資產。其次建立相應且完善的資產賬簿,對資產的產權歸屬和正確的存量關系給予明文規定,并通過城堡、租賃或者拍賣等方式正確處理長期閑置的集體資產,以實現集體資產的活躍性,實現集體資產的優化配置和使用,并對集體資產加強管理,提升資產的發展水平。
2.2轉變思想,創新管理管理農村的集體資產應加強思想轉變,創新管理,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以提高集體資產的管理水平和質量,防止集體資產受到惡意侵占。加強管理思想的轉變是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具有現實作用和價值,并在實踐管理的工作中規范自身的行為。此外還應建立健全科學的資產管理制度,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和管理權限等,確保將制度管理落實到具體的日常管理活動中,為農村的集體資產管理創建牢固的制度保障。
2.3提高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技能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技能在提供集體資產管理水平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應變能力能有效處理資產過程中出現的腐敗、侵占集體共有資產、貪污等問題,因此可通過培訓的方式,開設資產管理的相關課程提供管理人員學習,讓管理人員在培訓活動中學習到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和創新的管理理念。此外在管理崗位的培訓上,可通過考試的方式進行崗位分配和管理,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建立科學的獎懲機制以激活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在良性的競爭中提升資產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提高資產管理的水平和質量。
2.4建立牢固的監督體系牢固的監督體系是提高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水平的重要后盾保障,完善的監督體系是保障資產管理健康發展的主要條件,能有效避免資產管理者發生侵占集體共有資產、等情況。建立牢固的監督體系應走群眾路線,凝聚群眾的力量,農村的集體資產要求實行公開的財務制度,并通過群眾接受的方式給予公示,讓農民群眾充分了解共有資產的流動情況,構筑牢固的群眾監督后盾,實現依靠群眾的力量對資產管理充分監督的最終目的。此外應在監督體系中建立責任獎懲制度,對出現侵占集體共有資產和挪用公款等現象出現時,給予相應的責任懲罰,確保農村的集體資產管理的健康持續發展。
3.結束語
當前大安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還面臨著諸多的制約因素。經調查,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集體經濟發展薄弱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偏重于以農戶為主體的家庭承包經營,忽略了集體的建設與發展,從而導致本該為農戶提供生產經營服務的村集體經濟卻異常薄弱。如我市2013年全市223個村,當年有經營收益的村為51個,只占總數的22%,而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只有6個,占3%。而發展較好的如兩家鎮的同權村,龍沼鎮的山灣村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一個聚集力很強、素質很高的村集體領導班子。
1.2土地流轉步伐緩慢
全市18個鄉(鎮)223個村在二輪土地承包時,土地是按照好、中、差三個等級分給農民,許多農戶家里所分到的地塊大多是4~5塊,土地條塊分割嚴重,不利于實現農村土地規?;图s化經營。同時農民收入近幾年來增長緩慢,人均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占了半壁江山,以土地產出收益為主的農民不愿意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2013年全市土地流轉為19萬畝,僅占總耕地面積的9%,在全市合作社中土地股份合作社數量為94個,僅占總數的8%。
1.3農民素質較低
由于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較弱,很多農民都處于觀望狀態,加之宣傳力度不夠,許多農民對家庭農場的概念模糊,他們對于推進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發展意識淡漠,無法參與其中。
1.4合作社發展量多質差
雖然大安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總量有著快速的發展,但是大多的合作社只是流于形式,只是在工商進行了注冊,有名無實的現象是很嚴重,發展較好一點的合作社,大多以自己與親友為主,很多農民總怕上當受騙不敢加入,而辦合作社的一部分人,沒有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心里又不愿意為別人提供服務,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的信心不足。
1.5產業化經營缺乏助力
大安市農村產業化發展起步較早,但是成效不是特別明顯,許多村的產業化水平還是很低,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農村實現產業化經營所必須的科學化決策、快速的信息化服務,沒有組織保證和資金扶持,這無形讓農業產業化發展成了沒有翅膀的鳥兒,無法有大作為。
2幾點建議
為了促進大安市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讓其成為我市農民增加收入的一個新的增長點,結合實際情況,為推動我市新型經營主體的建設與發展,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不斷完善雙層經營體制,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力,使之成為引導農民興辦各類經營主體的領頭雁。
2.2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使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只有讓農民在非農產業的收入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后,農民才會愿意地把土地流轉出去。否則農民群眾是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土地。
2.3搞好國家政策宣傳教育,加大資金政策性扶持
要在深入搞好國家政策宣傳教育的基礎上,示范引導,以點帶面,同時要加大資金政策性扶持,吸引社會的閑散資金,為各類農村經營主體的成立與發展提供有力的物質保證。
2.4認真處理現有各類經營主體與農戶間的利益分配關系
當前一些經營主體為了自身的發展,有時會不顧農民的利益,所以在經營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原則,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從而保證農民參與的積極性。
2.5創造優惠條件,大力引進人才
創造各種優惠的條件,引進所需人才,為農村經營主體的發展提供有效的人力保障。
2.6加快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建設步伐,為各類經營主體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利的信息服務
在做實證檢驗前,需要對數據進行調整、處理,先對實際農村GDP、實際農村固定資產投入和存貸比取自然對數,減少異方差性,使得數據接近正態分布。最后應用Eviews6.0軟件對數據進行檢驗。
從單位根檢驗結果可以看出,RGDP、RL、FIR和LDR都接受的原假設,是非平穩序列。分別對RGDP、RI、FIR、LDR做一階差分,對一階差分做平穩性檢驗,從上表可知,RGDP、RI、FIR和LDR在10%的水平上表現平穩。結果表明,文中所選數據是一階平穩的,可以做進一步的經濟分析。
在VAR模型中,在做協整檢驗之前,需要確定滯后階數,確定滯后階數的目的是要消除誤差項中的自相關性,本文采用AIC和SC兩種檢驗標準,確定出合理的滯后階數是二階。
1.協整檢驗
本文基于回歸系數,采用Johansen檢驗方法對各變量做協整檢驗。在做檢驗前,對RGDP、RI、FIR和LDR分別取對數,取滯后階數2。通過Johansen檢驗結果可以看出,至多存在著2個協整關系。根據檢驗得出的協整系數:
β=(1.000000,1.286866,0.284633,0.122563)
RGDP=1.286866RI+0.284633FIR+0.122563LDR+1.665646
標準差:(0.01227)(0.02087)(0.01323)(0.2364)
從協整方程可以看出,實際農村GDP、實際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金融相關率和信貸比之間達到了長期均衡狀態。其中,金融發展規模每變動一個單位值,RGDP就變動0.284633個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最大,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每變動一個單位值,RGDP就會變動1.286866個點,而金融發展效率每提高一個單位值,農村經濟就會增長12.25%的比例。
2.格蘭杰因果檢驗
格蘭杰因果檢驗是用來考察時間序列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實質上是檢驗一個變量是否受到其他變量的滯后影響,就是考察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之間是否是因為受到滯后變量影響而存在相互因果關系,而不是由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
在格蘭杰因果檢驗10%的顯著水平下,FIR是農村GDP的格蘭杰原因,但農村經濟的增長卻不能提高農村金融相關率。檢驗結果顯示LDR和RGDP增長之間不能相互解釋,農村經濟增長不是金融發展效率的原因,金融發展效率也不能解釋農村經濟增長;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解釋農村經濟的增長,而農村經濟的增長卻不是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的格蘭杰原因。
3.脈沖響應與方差分解
(1)脈沖響應:VAR模型中的內生變量之間雖然存在著長期穩定的關系,但由于在短期內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得內生變量不在均衡的水平上,而是在均衡水平上下波動。
(2)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是衡量其他變量對內生變量的貢獻值,這一貢獻值用方差來表示,方差越大,一個變量對內生變量的貢獻度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結果表明,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和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村經濟增長做出了較大的貢獻,而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貢獻值較低,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有限。通過實證分析可以看出,陜西金融發展效率低下,不僅不會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二、結論與建議
影響農村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固定資產投資、金融相關率及存貸比,通過相關分析、格蘭杰因果檢驗及方差分析等實證檢驗,分析各個影響因素與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和金融相關率是經濟增長的原因,農村存貸比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不能互相解釋,由此可以看出陜西農村金融市場存在金融抑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短期內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在農村經濟發展發展中的作用突出,但長期作用衰退。各向量回歸結果表明,陜西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村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方差分解中,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值達到38.5%,但脈沖響應分析中,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響應在第4期后就歸于0,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不能解釋經濟的長期發展。
第二,陜西農村金融規模對農村經濟的增長作用明顯。格蘭杰因果檢驗表明,陜西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壯大,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更多的農戶和個體商戶參與金融資源配置,促進了生產、消費和投資的增長。脈沖響應分析中,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對經濟的沖擊由負轉向正,可以看出隨著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擴大,農村經濟也是不斷上升的。在方差分解中,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貢獻值達到29.4%。但是,農村經濟增長不能推動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
1.1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通過實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不僅進一步盤活了村集體資產、資源,也確保了村級財務的及時公開。同時,通過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村集體“三資”管理,強化了民主監督,為保證農民群眾當家作主提供了保障,也使基層干部的政策觀念、法制觀念和民主意識及為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基層干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
1.2促進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通過實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了對村集體“三資”的監管,確保村集體“三資”管理在“陽光下”操作,暢通了監督渠道,有效杜絕了基層干部在資產處置、資源發包上的隨意性及不廉潔行為,達到了讓群眾明白、還干部清白的效果,切實維護了農村集體和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推進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3實現了村集體資產和資源的保值增值。
通過實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使地方政府進一步掌握了村集體資產、資源的分布、存量、結構及效益狀況,通過清產核資、加強資金代管、資產資源競價發包等措施,有效防止了村集體資產閑置、流失、被侵占等問題的發生,確保了資產資源的保值增值。
2“三資”管理工作存在問題
2.1資金不足。
由于地方政府特別是鄉鎮一級政府因經費短缺,存在電腦老化、缺少掃描議和照相機等硬件設備問題,也存在人員不足、素質不高問題,需要加強培訓。希望市里能給予專項經費支持。
2.2管理人員素養有待提高。
由于農戶家庭承包信息量大以及軟件、網絡連接、由于鄉鎮農經管理人員素質等方面原因,影響了數據錄入進度,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
2.3管理運行機制需要完善。
有的鄉鎮在“三資”管理具體環節上不夠嚴密,業務不夠規范,工作運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有的財務制度執行不力,有的村開支不經集體研究,大額支出不討論,支出憑證手續不完整;有的村報帳員對農戶往來、應收應付帳款不過明細帳,造成農戶查帳較難。
3加強“三資”管理對策和建議
3.1加大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力度。
農業主管部門要加大指導督查力度,定期深入到鄉村,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嚴格落實落靠各項規章制度,切實加強日常監管,嚴肅查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的違紀違法問題,切實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紀檢監察和農業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定期對村級“三資”委托服務工作進行業務檢查和指導,建立健全村級“三資”管理工作的督導制度。一方面要定期對村級“三資”管理工作的及時性、規范性進行檢查和指導;另一方面要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民主理財、財務公開及管理等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狠抓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
3.2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長效機制建設。
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加強鄉村干部廉潔自律教育,增強勤政廉政意識,從源頭上夯實防治腐敗的體制機制。要切實加強“三資”管理網絡系統建設,做到隨時監控,全程監督,適時分析,定期總結,確保規范運作,確保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逐步實現管理規范化、手段現代化、監督經?;?。
3.3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配套措施,鄉鎮政府要有針對性地配強配齊工作人員,加強軟硬件等基礎設施建設。
爭取專項經費支持,加大培訓力度,為實施好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促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高效運行。
3.4繼續加大業務指導力度。
組織專家咨詢團、業務指導組深入到鄉村進行手把手、面對面的交流,幫助解決“三資”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性問題,確保“三資”委托工作扎實規范運行。繼續推行電算化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電算化崗位責任制、操作管理以及會計檔案管理等內部管理制度,規范操作行為,確保“三資”管理工作安全運行。
3.5繼續強化民主管理、財務公開力度。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農村集體經濟薄弱
目前農村還存在著相當大比例的薄弱村集體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業基礎設施,這些不足嚴重阻礙了高速發展的農村經濟,農村基礎設施的滯后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由于集體經濟薄弱,使黨支部缺乏履行領導職能,缺少為群眾提供多種服務的能力,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務,因此他們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就很難得到有效的發揮,給社會帶來了很多不安定因素,從而導致農村經濟不能持續、穩定、全面發展。
1.2資源因素制約經濟發展。近年來,隨著村級集體資源的再分配,如今村級集體組織掌握的可支配資源越來越少,特別是失去了對土地資源的控制和使用權利。因一些重點項目建設很難地村里落地建設,而村級經濟發展、留用地開發等缺乏財稅、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企業入村卻得不到實惠,村集體積極性不高。村干部面臨的工作壓力很大,一方面要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已有很大的工作壓力,而一方面來自村民利益的要求很高,村干部難以達到兩全,普遍存在“守攤頭”思想,缺乏內在動力。
1.3農業資金缺乏。一些農民在上級部門的引導下,逐步樹立了市場經濟意識和發展意識,尋找到了一些致富項目,但就是手頭缺乏資金,很難實施發展規劃,失去了致富機遇。
1.4增收項目少,增收方式單一。經過近幾年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雖然加強了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國家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群眾收入得到穩步增加。但是,增收幅度緩慢,主要原因:除了農業生產和部分從事經營服務,外出務工收入外,幾乎沒有其他收入渠道。
1.5農業技術水平有待加強??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目前許多農民還是靠天吃飯,科學技術水平不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就會損失慘重。一些基層單位農技員較少,很多還兼職其他工作。盡管上級有關部門會到鎮村舉辦一些如科普之冬等形式的培訓活動,但實踐性缺乏,農民真正能聽進去的課程不多。
2.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對策措施
2.1因地制宜,發展項目
牢固樹立“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壯大發展農村經濟,“項目”發展是關鍵,要把項目作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載體。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要求,因地制宜選準產業和項目。在產業和項目的選擇上,繼續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農民自愿、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我鎮要始終抓住花椒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充分發揮專合組織的作用,集中力量、夯實基礎、持續推進、務求增效。要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重點探索以資源、場地、資金等入股的機制,增強集體經濟活力,提高集體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2.2加強領導,規范管理
鄉鎮和村委會要成立第一責任人為組長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領導小組,落實專門人員、明確責任部門負責抓本鄉鎮的農村集體經濟的管理工作。要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管理和監督,盤活、用足現有的村集體資金,防止集體資金和資產的流失、閑置、貶值,嚴禁對集體經濟實行一次性收取承包費和拍賣,杜絕再次成為空殼村。開展好“村帳鄉(鎮)管”工作,嚴格控制開支,加強債權、債務清理,強化集體資產的所有權,對村財務實行收入年度審計和領導離任審計制度,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
2.3引導農村土地合理流轉
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理、有償流轉,促進農業生產規?;?。積極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行有償轉讓,進一步整合農村土地資源,促進農業生產規?;RF代農業企業制度,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探索試行“訂單式”農業,即由公司與農戶簽訂農副產品生產、收購協議,農戶負責按照訂單生產,公司負責產品收購;探索試行“公司+農戶”式農業,即將整個農業項目全部實行公司化運作,公司自行負責生產經營管理,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農戶僅以雇工形式受聘于公司進行生產作業。這不僅有利于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有利于農業生產效率、農副產品質量和農業產出效益的提高。
2.4提高農業產品信息服務
建立農村信息服務中心,加大對農資產品和農副產品生產、銷售信息的收集,及時宣傳推廣極具市場竟爭優勢的品種。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服務渠道,為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了信息和技術支持。通過農業信息化取得經濟效益,改變廣大農民傳統的銷售方式和銷售觀念,為農民增收拓寬渠道、促進農民素質的提高、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以及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礎。
2.5加強農村科普知識培訓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加強對策;分析
前言
近些年來,農村的改革事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農村的經濟發展對于農村勞動力的應用以及農村勞動力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雖然農村的經濟已經實現了長足性進步,但仍然沒能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速度。加強農村經濟的發展,使農村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水平相匹配,是維護社會和諧的重要實踐。面對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加強解決對策的分析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指導人士的重要研究課題。因此,筆者選擇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社會經濟意義的。
1 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分析
農村的經濟發展對于農村與城市來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農村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下面,我們就來對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的闡述:
1.1 農民的經濟收入不高
農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其生產與經營的農產品,雖然我國的農產品總量在不斷增加,但其增長的趨勢并沒有達到農民所理想的狀態。更有一些農產品的產量具有波動性,時而高時面低,這就使得農民的經濟收入得不到保證。加之自然環境變化對于農業的影響,農產品的產量經常出現變化,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經濟收入。加之近幾年來,一些地區受到天災的影響,農田大面積受到洪澇災害與干旱的影響,使得農產品的產量達不到標準產量,使農民的從事農業的經濟效益低下。而在農產品產量增多之時,以會出現價格較低的問題,使得增產年份不增收。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之下,農產品沒有最低的收購價格保護,更使得農產品價格走低。這樣的現狀表明我國的農產品整體發展情況已經不能夠滿足市場經濟對其的要求,深入分析,這主要受到農業生產技術的影響。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的落后使得農產品的質量不足且產量不盡穩定。農產品在進行市場之后,為了各自的銷量而進行惡意競爭,使農產品經營陷入至一個怪圈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農產品相關的生產資料價格并沒有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居高不下,使得農民的經濟收益低下。
1.2 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
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較多,已經成為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的國土面積較為豐富,但受到人口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經常存在人多地少的現象。農村人口與土地資源數量之間的矛盾極為深遠。加之從我國的生產技術水平要求與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來講,通到農業勞動力水平的人較少,使得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農村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剩余勞動力。這樣的發展趨勢會使得農業資源問題大幅度下降,農業發展對于勞動力的需求程度降低,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會不斷增多。這樣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會降低農業生產的效率與經營規模,對于農民收入的提高不利,影響農村經濟發展。
1.3 農民的貧富差距較大
農村致富的口號已經提出很多年,也確實有一部分農民從農業發展與農村經濟當中獲利,成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農民間貧富差距的增大成為了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農村貧富差距的存在,使得農村的發展不平衡,極不利于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就同一個農村地區來講,也會有明顯的貧富差距,并且貧富差距還在不斷加劇。農村貧富差距的極端化就是農村的經濟成果在向一小部分人集聚。而大部分人卻在為了溫飽問題而為難,甚至難以維持生計。農村中的貧富差距直接導致社會主義社會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2 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分析
面對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要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加強社會大眾的向心力,就要將農村經濟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事件開展。下面,我們就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進行闡述:
2.1 重視農村經濟發展三要素的作用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需要三要素的支持。所謂的農村發展三要素,就是指資金、技術與信息。只有這三個要素得到有效的結合與利用,農村的經濟才能實現飛躍性發展。
首先,從資金說起。要實現農村經濟的發展,就需要資金的投入。缺少充分的資金,農村就不能進行高效的運轉。足夠的資金是支持農村經濟活動正常與高效運行的必要基礎。其次,技術的使用,對于農村的物質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隨著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的不斷增加,要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就要利用可靠的技術進行農產品的增收,利用因地制宜的農作物,實現土地的合理利用。要在豐富農產品種類的基礎上實現高產優產,就要加強技術投入。人才,作為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自然需要被積極地引進。人才是技術的掌握者與使用者,對于技術積極作用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關于信息,是聯系農村經濟發展與市場經濟的重要紐帶,只有市場信息得到有效的捕捉,才以使三個要素進行有效的結合,共同作用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2.2 加強農村的城市化力度
在農村進行城市化度的加強,主要就是為了從更為深入的層次上解決其經濟發展問題,從而使新農村得到有效的建設。加強農村的城鎮化,可以使生態難民得到轉移。在統一的規劃與合理布置之下,形成一個以城鎮為主體,以農村(小城鎮)為輻射區的新農村形式。首先,要將農村的城鎮化列于到農村經濟發展的策略當中,從農村發展的實際現狀出發,抓住自身的優勢。其次,要建立一個正確的農村城市化觀念,規劃一個農村城市化的方向與特色,吸引更多的農民走出農村,面對更為廣闊的天地。另外,要準確抓住發展的重點。將合理規劃的城鎮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以其經濟發展來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促進二者的互利共贏是。
2.3 加強農業科技發展
農村要加強對于農業科技技術的重視。首先,要加強農業科技技術的投入,加強財政支出支于農業技術研究的支持,吸引有效的社會資本服務于農業科研機構的建立。農業企業也可以利用投入的增加來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其次,要進行農業科技體制的改革,使農業科技體制的存在形式與發展符合農村發展的需求與市場經濟規律的需求。除此之外,更要加強農業科技的服務體系建立。使更多的設備與技術被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對農民進行實踐引導,提高農業生產質量。
3 小結
綜上所述,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和諧社會的打造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只有農村經濟發展了,社會的貧富差距才能得以大幅度減小,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筆者從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入手進行分析,希望以此來引起社會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的重視,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恒,馮克偉,蔣秀芳,張勝利. 西吉縣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 2009(03)
[2] 熊尚鵬. 關于農業信息化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 農業經濟. 2008(10)
[3] 伊宗春. 湟源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 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