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0 22:58:30
序論:在您撰寫特色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資源環境分析湖南省位于南嶺山脈中段與長江中游之間的內陸腹地,地質構造復雜,地表組成巖種類多樣,湖南境內水系發達。擁有全國第二大的淡水湖(洞庭湖),起著調節長江水量的重要作用。還有湘江、澧水、資江和沅江4個水系匯集流入洞庭湖并且還連接長江,全省擁有的水量是南方9個省份最多的。在全省土地中,各種常態地貌齊全,一般山丘、岡坪多呈垂向層狀和水平鑲嵌的組合狀況,形成了復雜多樣的農業地貌環境。湖南省幾乎全部位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熱量豐富,且光、熱、水配合相當良好,農業氣候資源利用效率高;同時,由于經緯水平分異和山丘區垂直分異的直接影響,湖南的植物區域成分復雜,土壤類型多樣,植物和農作物的種質資源極為豐富。種子植物約5000種左右,全省木本植物達1900多種,約占全國總數的25%,茶葉僅一個南岳衡山就有20多個地方品種。還有湘西那一片的茶葉種植更是品種良多了。這些都為湖南區域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基礎和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
(二)交通環境分析湖南地處南嶺山脈中段與長江中游之間的內陸腹地,介于華南經濟圈和華中經濟圈的之間,地理區位優勢相當明顯。湖南的公路,鐵路,航空,水運非常的發達,更是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網中的三縱六橫,市州均實現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的4小時訪問圈。在水運上也已經形成了以湘水、資水、沅水和醴水為主體的洞庭湖現代水系交通運輸,并可通江到達海;京廣、枝柳、湘贛、湘黔、湘桂、洛湛還有貴福、渝懷等主要鐵路干線,并且上昆、京珠、衡昆等高速公路以及許多的國道、省道公路線相互連接,這對于開拓湖南特色農產品市場是非常有利的。
(三)技術環境分析湖南省的科研和教育資源是比較豐富的,省內的農業科研及農業教育體系也已經比較完善了,這為湖南區域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持。目前,湖南全省共擁有中科院亞熱帶區域農業研究所、湖南農科院等263個農業科研機構,其中,僅僅省級的農、牧、漁類的獨立科研機構就有18個,擁有約2000名科研技術人員,聚集著袁隆平、官春云、劉蕩、王克林等眾多知名農業科技專家,幾千名教學科研人員創造并積累了一大批居全國乃至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培育出了一大批各級各類農業專業人才。
(四)政策環境分析首先,將特色農業列為全省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發展實施項目,并直接由省府規劃了優質水稻基地縣、優質玉米縣和優質蔬菜基地縣等的科技示范基地,還在江永、瀘溪、湘潭、祁東等地開發香柚、優質棗、優質柑、湘蓮、黃花等特色農產品。其次,已制定了全省的無公害特色農產品開發的“十二五”規劃,并明確要重點加強發展無公害蔬菜、水果、茶葉、水稻、畜禽等產品的生產開發,建設了100多個重點無公害標準化農產品示范基地,并在全省進行大量生產無公害類型的農產品,這可見湖南省政府對特色農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二、湖南省農業特色化的對策
(一)依靠品牌企業帶動促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特色農業產品實現價值的載體是品牌的建立,而提升產品質量和推進農業生產的標準化都是產品品牌建設的有效手段。面對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各種變化,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而進行的農業產業轉移中可以依靠質量好、品牌好的地區轉移。相對于農業產業化,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產業化就更加針對市場的需求和更加專業化的地域生產,這些在農業科技和產品品質的提升,并進一步去提高市場化程度等方面更具優勢,更加容易實現農業生產的價值。這也是特色農業產業轉移所需要的。通過產業轉移形成一定特色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產業鏈保障了特色農產品投入產出和資本轉化,更加有利于特色農業的發展。湖南省已經有金健米業、油中王、童胖子醬板鴨、益陽松花皮蛋、東江魚集團、益陽普華紡織有限公司等著名品牌企業??梢砸揽窟@些企業,在它們的帶動下形成集科研、種植、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不斷地發展和完善這特色農業產業鏈。
(二)借助政府的引導進行特色農業區域集聚化布局政府、農民和企業是農業產業發展的三大主體,它們在農業發展中分別有著不同的作用。進行區域特色農業的發展,對政府而言,首先是要提供促進特色農業發展的政策與適合的市場制度環境,對比給予特色農產品的加工稅收政策優惠,并開通相關的綠色運輸通道等。其次要深化特色農業的融資渠道,改變比較單一的投資模式,可以去吸引和借助銀行資金和社會各種風險投資資金去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一條以政府為引導,特色農業的發展多元化的投資機制。最后要重點扶持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農村農產品市場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政府的這些政策是特色農業進行區域集聚化產業轉移的根本保證。
(三)知識化和技術化是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特色農業技術化不但包括生產管理的技術化還包括了市場的信息化,不管是在傳統的特色農業如水產農業、綠洲農業、旱地農業,還是新興的都市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旅游農業等等,整個過程的系統化技術化的生產管理是使得其活躍的關鍵。一方面,在一個地區的發展特色農業的過程中,要努力去提升質量產品的品質,以技術去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附加值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動力,高的附加值是特色農業可以和其他新興行業媲美的資本。另一方面,在管理上面也需要技術化的知識化,比如,在質量的檢測和一些預防,還有一些市場信息的收集都是需要的。這是信息的時代,知識化是信息化是發展的根本。
(1)特色農業發展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這一科學論斷的具體體現,它代表著生產力的發展,是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健康增長的必然選擇。首先,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貧乏、農村人口相對較多的發展中國家。要想不斷解決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當前的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決定了我們必須進行深層次的農業產業改革,而發展與各區域自然地理、風土人情、傳統文化相適應的特色農業則是眾多方案中的較好選擇。農民收入水平的高低與持續健康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和諧、穩定和持續健康的發展。近年來局部地區大面積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呈塌方式、地陷式下降,農民生活水平起伏波動較大,引發農民心態的巨大波動,已引起了中央及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為了建設一個和諧、穩定、繁榮的新時期的農村社會政府也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當前農村工作,甚至整個經濟工作的重點。農業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國家的穩定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特色農業是實施新一輪提升農村經濟大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可以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條件。其次,我國雖然土地資源類型豐富,但適合傳統農業的土地并不多。在相對貧瘠的土地上發展與之相適應的特色農業,不僅可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還可以改善土地生態環境,恢復生態平衡,做到一舉兩得。例如:黃土丘陵溝壑區,是我國北方生態脆弱、產業單一、廣種薄收、鄉村貧困的特殊問題區域。“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土地利用方式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鍵“瓶頸”。通過相關研究結合當地地形地貌特點與水土流失所獨有的自然規律,最后通過采用旱作農業與節水灌溉技術、推廣造林護耕技術、生態農業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等典型農村特色生態經濟模式,使該區經濟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在我國由于地域遼闊,各地自然資源條件千差萬別、各不相同。要站在國家層面上科學地統籌規劃,合理建議每一片區域適宜什么樣的特色農業的發展。再次,通過特色農業的發展,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可以提高廣大農民自覺自愿地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情,從而促進我國農村農民文化水平的整體提升,為提升我國農村在全國乃至世界的整體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發展特色農業能有效實現農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一定區域內存在著各種自然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松散的農業資源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要因地制宜合理統籌配置有限的農業資源要素,敢為人先大力支持發展與本地條件相適應的特色農業。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少我多的絕對優勢,保持我國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
(3)特色農業發展有利于農村經濟的持續增長
特色農業發展壯大起來了,可以帶動周邊一系列的相關行業,如農作物深加工、農產品儲藏、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區域性的產業鏈條,把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開辟新的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實現農民增收目標。
(4)發展特色農業能有效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特色農業對于資源和生態環境有著特殊的要求,它不以破環、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它是在有限的前提下對自然資源的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發展特色農業必須自覺遵守自然規律,堅決按自然規律作出合理的安排,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既能夠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資源,又有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調動農民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實現對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特色農業發展需注意的問題
(1)特色農業不一定是高產量農業
有些從業人員由于存在急于求富的心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惡意擴大生產規模,絲毫不顧自然資源的有限承載額度,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一現象的出現極大地破壞了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打破了自然生態的脆弱平衡。因而特色農業既要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又要不能一味地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違背其自身發展的規律。
(2)特色農業與常規農業共生并存
常規農業解決吃飽,特色農業解決吃好。不能為了特色而特色,只做或做足表面文章,一味迎合上級領導、一味滿足填報數據的需求。特別是有些地方在行政命令的干擾下,不切實際地好大喜功。用適合常規農業的資源條件做特色農業的大文章,好看不中用,最終出現喜人的開頭、悲慘的結局。我們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可行的條件下適宜發展什么農業就發展什么農業,不因人為的因素而發生改變,做到有始有終、錯位發展、相得益彰。
(3)特色農業與現代科技的運用
特色農業的發展要立足于當地的自然資源條件,不能簡單地利用現有科技沒有底線地仿制擴大化生產??茖W技術對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促進的作用,但不是徹底改變農業生產方式。母雞下蛋和人造雞蛋一樣都是蛋,雖然表面上差不多,但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從事特色農業的生產要立足現實,在不改變本質的可行的前提下,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快特色農業的發展。
(4)特色農業與產業化生產
在傳統農業中,歷史上傳統特色農業由于受到自然資源和人類因素的影響,以個體家庭為承載主體的生產缺乏產業化生產的社會分工、協作。這是一個傳統農業的遺留問題,農民往往以戶為單位,自給自足。在當前我們在不改變特色農業本質的前提下應建立完善的產業化生產,產業化生產的社會分工、協作要從制度開始健全,將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掛鉤,將每個農民按照其特長放在最需要他的崗位上,從而最有效地提高特色農業的社會、經濟效益。
(5)特色農業與配套生產
一、現代服務業的內涵
現代服務業是我國的提法,是1997年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的。國外是知識型服務業《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KIBS)、高端服務業(AdvancedServices)。我國四個現代化最初沒有服務業現代化,只有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后來用于具體產業上,又提出發展現代農業、現代制造業,黨的十五大開始加入現代服務業。所謂現代服務業:主要受工業化進程、社會生產分工的深入影響而加速發展的服務業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新型服務方式及新型經營形態對傳統服務業進行改造的服務業。它是為滿足現代生產生活需要,那些運用現代技術和經營管理理念而快速發展的服務行業,包括推進傳統服務行業的現代化和正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快速發展、且不斷分化的新興服務業。我們提到現代服務業,更多的是貫徹一種理念。現代服務業有現代生活業和現代生產業之分。現代服務業是一個功能概念,它突出強調的是服務業的生產性特征,與傳統服務業的基礎性特征相比,現代服務業突出強調了對生產的功能作用,它所具有的很多功能其他產業無法替代。這些功能形成了產業結構升級與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它是現代化水平的推進器,節能降耗的催化劑?,F代服務業的特性:
1.擴張性。傳統服務業是國內消費,擴張能力較弱。現代服務業是世界消費,要么直接占領世界市場,要么借助工業、農業產品擠占世界市場。比如,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對世界的金融控制;再如聯邦快遞、沃爾瑪、麥當勞和審計領域的普華永道等。
2.高增值性。離岸外包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是來料加工的20倍,印度500億美元軟件出口,給國內創造的增加值相當于中國制造業1萬億美元創造的價值。發達國家之所以讓出一部分低端制造業,集中精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看中的就是現代服務業是賺錢的行業。只有現代服務業才能支撐西方富裕的生活方式。
3.知識密集性?,F代服務業都是知識密集、人才密集的行業,知識與創新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從事現代服務業的人員習慣稱之為白領,絕大部分還是白領中的白領,即高級白領。與工業領域的物耗不同,知識、智力等要素的投入是現代服務業的最大投入。
4.物質資源的低損耗性。從要素投入看,服務經濟和工業經濟最大的差別在于,非物耗的投入比重高,物耗投入的比重低。發達國家從工業經濟階段邁入后工業化社會,進入服務經濟階段后,單位GDP的物質消耗和環境損耗大大降低。
二、海南現代服務業的定位
現代服務業發展重點改革試驗區。充分發揮海南特殊區位和經濟特區優勢,選準若干有條件、有優勢、有潛力、基礎好的現代服務業行業,進行先行改革開放探索和試驗,使海南在這些現代服務業行業的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國際標準,加快推進旅游要素轉型升級,加強旅游軟硬件設施建設,開發特色旅游產品,規范化、標準化、優質化旅游服務,全面提升海南國際旅游島形象和發展水平。
國際經濟合作交流的重要服務平臺和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發揮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優勢,為國家全方位開展區域性、國際性經貿交流活動和高層次外交外事活動提供優質服務。發揮國際旅游島的獨特優勢,整合各民族文化資源,使海南成為我國對外文化傳播,增強中華民族文化世界感染力的重要基地。
南海綜合開發服務中心。圍繞南海油氣資源開發、島嶼旅游、漁業資源開發等,發展面向海洋經濟的服務業,建立海洋綜合保障服務體系,使海南成為我國南海綜合服務中心地區。熱帶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充分利用海南熱帶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建立集南繁育種、熱帶農產品交易、熱帶農產品信息等于一體的綜合熱帶農業服務體系,成為我國立足海南、面向全國和東南亞的區域性熱帶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三、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縱觀世界發達國家現代服務業的崛起,無不是以現代金融、商務服務、信息與科技服務為主導,無不以為現代生產服務為主導。但海南的區域特點和產業基礎決定了在構建現代服務體系上的差異性。建設國際旅游島需要海南強化生活性金融、旅游商務與資訊服務。圍繞現代化大生產服務的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務的市場基礎薄弱。因此,近期海南現代服務業的生活性需求較為明顯,需要構建生產性和生活性并重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構建以旅游業為龍頭,度假休閑購物、康復療養、文化娛樂、房地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生活體系。圍繞特色化和優質化,加快培育復合型現代生活服務企業,引進大型服務企業集團。打造一批服務特色明顯、服務質量一流、品位高、影響力與知名度不斷提升的現代旅游交通集團、大型商貿集團、休閑療養集團、文化娛樂集團等,形成服務品牌。構建以現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為支撐的現代生產體系。圍繞“精、高”做文章,不以貪大求全為目標,建立服務有力、精致高效、服務品種多、服務觸角廣的現代生產體系。
構建圍繞熱帶農業發展和海洋資源開發的特色化的綜合服務體系。圍繞獨特的熱帶農業資源和200萬平方公里海洋資源的全面、深度開發需要,建立以優質熱帶農產品培育、產中綠色無公害服務、產后營銷體系建設為主導的綜合農業服務體系和以遠洋捕撈服務、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服務為主導的綜合海洋服務體系。
四、海南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主要任務
(一)推進服務業的現代化
海南服務業的現代化水平還較低,據粗略計算,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大致在45%左右,不僅服務經濟不發達,現代服務業發展也十分滯后。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海南不僅要將發展服務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更要將推進服務業的現代化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1.推進傳統服務業的現代化。
海南傳統服務業的比重還較高,商貿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經營手段仍然以傳統方式為主,現代信息技術應用還不充分,現代化的交通營運與管理方式應用還不普遍,商貿餐飲的連鎖化、品牌化經營理念與環境還未廣泛形成。缺乏大型化、連鎖化、品牌化和能影響全國的本土化商貿和餐飲企業。海南土生土長的生活企業在海南還是空白。要借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春風,發揮海南特有的政策與區位優勢,整合全國在這些領域的資源和人才優勢,將中華文明的飲食文化和數千年的商業文化,通過運用現代經營理念和信息技術,讓其在海南生根發芽。因此,海南在推進傳統服務業的現代化過程中,一是要積極推進傳統服務業領域產業技術的信息化;二是要積極推進傳統服務領域產業組織連鎖化、大型化;三是要大力培育基于全國資源在海南出生的品牌化企業。
2.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現代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是支撐發達國家占領全球經濟制高點的關鍵領域,是現代經濟結構組成的核心行業,其他行業或強或弱的附屬其中。海南必須要在這些領域有重要突破。一是大力發展與國際旅游島建設要求相適應的現代金融產品,推展傳統金融市場,繁榮現代金融產業;二是建設以推進海南的信息化和軟件產業發展為重點,通過大力發展信息服務外包,建立信息服務外包基地等方式建設信息智能島;三是以洋浦港等為依托,利用現代化的高速運輸網絡系統和信息管理手段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四是大力發展與熱帶農業資源、海洋資源開發密切相關的科技服務業,推進熱帶農業資源和南海資源的深度開發;五是大力發展與外向型經濟和市場經濟密切相關的各類商務服務業,提升海南整合各類市場資源的能力;六是大力發展與和諧社會及國際旅游島建設密切相關的社區服務、醫療健康服務、社保服務等,提升服務居民的能力。
(二)推進服務業的國際化
服務業的國際化包括引進國外服務企業和培養本土化的國際企業,開拓海外服務市場,推進服務業的國際化就是大量擁有國際化企業的過程。歐美正處于大量服務企業走出去即向外擴張階段,我國香港則是大量國際化服務企業涌入發展的結果。服務業的國際化是服務業大發展并不斷提升自我發展能力于區域乃至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由于服務業領域國際化進程較慢,對外開放滯后,我國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作為我國最先開放的省份之一,海南要繼續發揮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先發優勢,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步伐,海南必須在推進服務業的國際化上有所作為。
1.搭建國際化大型服務企業參與海南建設平臺。
中國不僅是巨大的工業品消費市場,未來更是巨大的服務消費市場。發達國家的很多大型知名服務企業一直將進人中國市場作為企業的市場拓展方向,從信息服務領域到商品銷售,從飲食服務行業到會計咨詢,從現代物流到旅游服務等無不成為跨國服務企業進軍中國的陣地。很多跨國服務企業開始加快了亞洲總部轉移至中國的步伐,比如聯邦快遞亞洲總部從南亞移至廣州,很多知名制造企業也將研發中心從亞洲其他國家轉移至中國。海南具有很多體制機制和政策上的開放優勢,可以在服務業的某些領域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成為國際化的服務企業進入我國的跳板和平臺。
建設國際化空港服務平臺。國際旅游島需要加快國際空港建設步伐,開辟直達國際主要旅游消費熱點城市和國家的空中航線。要將海南打造成中國南部又一個新的國家空港基地,形成與香港相互輝映發展的格局。因此,需要大量引進國外航空企業,建設國際空港服務基地。
建設國際化旅游服務平臺。采取特殊政策,引導國際旅行社進駐海南,鼓勵發達國家旅游中介機構和服務組織,比如各類游艇協會在海南設立辦事處。
建設國際化的品牌供應商服務平臺。我國正成為增長最快、國際地位日益突出的品牌商品消費大國,根多國際知名品牌十分重視開拓中國市場,海南具有獨特的品牌商品銷售政策優勢,可作為國際品牌供應商進人中國內陸的基地。
建設國際化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平臺。進一步擴大博鰲論壇影響力,提升國際知名度,形成西方有達沃斯,東方有博鰲的格局,交流范圍比達沃斯更廣,影響力更全面,涉獵范圍除經濟外,包括文化、區域合作等諸多議題,可以有博鰲影視文化節、國際民族藝術交流節等國際重大文化活動。
2.搭建我國優勢服務企業走出去的戰略平臺。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對外拓展能力日益提高,在海外建基地、建工廠,參與世界企業重組并購乃大勢所趨,且呈現快速發展勢頭,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商務活動也急劇增加。為此,海南要在中國走向世界進程中扮演應有角色,承擔應有功能,成為我國走向世界的重要助力平臺。
將海南建設成為我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休閑商務談判基地。培養與引進國際商務人才,建立優良國際商務發展環境,推動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
將海南建設成為我國企業資訊中心,成為世界了解中國企業的一個重要窗口。
(三)推進服務業的連鎖化、集團化
滿足基礎服務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但要拓展世界市場,對區域經濟起關鍵性的帶動與引領作用,則必須建立起行業集團。市場競爭法則如此,連鎖企業因此應運而生,比如快速崛起的零售企業集團沃爾瑪、家樂福,餐飲業集團肯德基、麥當勞以及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日本連鎖料理、中國本土的連鎖料理,娛樂業的麥樂迪和我國本土化的各種休閑中心等。服務業的連鎖化、集團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大眾信用度較高、易于推廣市場的服務產品。海南要借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契機,通過發揮政策與體制機制優勢,吸引與整合國內相關資源,著力打造本土化的連鎖企業集團。
1.推進家政服務集團化、連鎖化經營。
海南具有我國稀缺的熱帶資源,是度假或作“候鳥式”居住的理想場所。海南不僅需要開放大量與之相關的房產資源,還需要培養一支素質高、安全可靠、服務質量好的家政服務隊伍,以滿足各地人們來海南居住或定期度假的需要。為此,需要有集家政人員培訓、管理、各類家政服務人員保障等于一體、公司化運作的集團來完成,形成海南模式。
2.推進旅行公司集團化、連鎖化經營。
縱觀世界六大島嶼旅游勝地,一些大的旅行公司承擔起旅游地的聲譽影響。不僅環境優美,秩序良好;而且游客花錢放心,旅游滿意。民營和私營旅行社可以參與競爭,但一定要有規范,要有行業協會管理,可以形成民營旅行社集團,同非民營旅行公司展開公平、有序、規范競爭,但絕不允許無序的自行其是。因此,需要加大對現有旅行社的整合,制定整合規制,制定統一的宣傳形象和統一的服務標準,實行上下關聯、不同區域和路線關聯、利益關聯的連鎖化、集團化旅游經營管理新模式。圍繞旅游體制創新,建立海南旅游綜合改革實驗區。
3.推進某些服務領域從業人員集團化、租賃化管理。
在海南生活領域中,很多行業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旺季一些行業的服務人員供不應求,淡季則供過于求,人員流動性強。導致行業從業人員心態不穩,影響行業發展。要提升海南服務品質和形象,就必須有針對性地出臺相關措施,改變這個局面。一是服務從業人員的集團化培訓和管理,即成立專門的服務勞務公司,讓從業人員不僅有職工之家,還能得到適應不同服務行業和標準的培訓,政府從稅收、培訓資金、辦公條件等方面給予支持;二是采取行業租賃方式出售服務勞務,服務勞務需求方根據服務需求市場變化情況與服務勞務公司簽訂服務勞務合同。公司對服務從業人員負責,公司與勞務租賃方打交道。同時,公司在全海南開展服務勞務租賃活動,具備不同服務行業勞務租賃能力和淡旺季、區域間的勞務調節能力。
4.推進車輛租賃、游艇租賃等連鎖化、集團化經營。
適應自駕游、個人消遣游比例不斷提高的總趨勢,圍繞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旅行環境建設,大力發展自駕游車輛租賃、游艇租賃服務,借鑒國際同行業成熟發展經驗,建立便捷、高效的租賃服務體系,發展覆蓋全島、服務周到、信譽度高、集車輛和游艇租賃于一體的旅行工具租賃公司。在全島設立若干個租賃服務網點,開展連鎖化、品牌化的旅行租賃服務。
(四)推進服務業的特色化、品牌化
國際旅游島眾多,但各有特色。國際經驗證明,國際旅游島的開發成效總是與該國經濟發展成就、文化淵源和世界影響力緊密聯系,美國的夏威夷之所以在世界六大國際旅游島中獨占鰲頭,國內旅游收入和旅游外匯收入遠超過其他五個旅游島之總和,與背靠美國發達的經濟密不可分;與美國國內旅游消費急劇增長和世界各國人民想急切了解美國,對其樂土夏威夷趨之若騖密切相關;與美國這個代表發達國家文化水準,各種文化在此高度融合密切相連。打造國際旅游島需緊密聯系上述關聯因素展開。一是緊緊抓住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亞洲日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重心的歷史機遇,將海南打造成亞太乃至世界島嶼旅游的中心;二是集中華悠久文化之大成,通過現代服務創新,將古老的文化與現代旅游文明緊密結合起來,造就集文化旅游于一體、山海游融合的東方明珠。這就需要海南著力強化各類特色功能區、基地與平臺建設,將開發國內旅游市場與開拓國際旅游市場緊密結合起來,打造世界一流、特色化與品牌化的服務產品。而且,海南具有一批頗具特色的“山、河、湖、海、農”服務資源,萬泉河、五指山、西沙群島等在全國有較大聲譽,令國人向往,是做響品牌,做強特色的良好基礎。
1.打造中華文化精品演藝園。
借國際旅游島建設之機,在海南著力打造中華各民族文化展示的大舞臺,促進文化產業在海南的大發展、大繁榮,讓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在海南不僅感受到自然風光和獨特氣候帶來的愜意,還要有享受豐富文化大餐帶來的滿足。一是以海口為基地,打造中華精品文化展示平臺,建設中華精品文化演藝園;二是以三亞為基地,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平臺,發展民俗文化展示園;三是以萬寧為基地,打造集東南亞風情和各國特色文化于一體的國際優秀文化展示平臺,建設國際優秀文化演藝園。此外,海南還應更多承擔國家對外宣傳形象大使功能,打造代表東方文化視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影視文化節,建設東方戛納城。
2.塑造熱帶農業休閑觀光體驗平臺。
將熱帶休閑、觀光、民俗風情表演、豐富的農業感受活動等緊密結合在一起,抓住新農村建設和農民致富這條主線,打造體現海南特色,具有全國感召力和世界影響力的休閑農業觀光體驗園。建設若干個特色鎮、特色農業園區,按照一鎮一色、一園一品的布局發展要求,形成不同的農業休閑觀光模式。通過“農業+旅游”的一、三產業聯動與融合發展,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經營體制創新,引入現代農業經營理念,促進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促進農民致富和身份變化,帶動新農村建設與發展。
3.構建高端服務人才培訓基地。
發揮海南獨特的氣候資源、海洋資源、山地資源匯聚輝映的優勢,建立如金融管理人才培訓、航空管理人員培訓、大型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等高端服務人才培訓基地;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緊密合作,把海南建成國際化、國內一流的MBA、EMBA教育基地,使海南盡快成為中國乃至在華企業進行高端服務人才的培訓中心。“十二五”時期,重點以???、三亞和博鰲為依托,打造集培訓、高端再教育和會議于一體的會教產業,初步形成以會議培訓為主,熱帶農產品展銷為輔的會展培訓業發展模式。
4.開發熱帶深山旅行體驗服務新產品。
海南具有豐富的熱帶深山森林資源,是國際旅游島建設極為珍貴的財富。在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將逐步加大以“山”與“林”為依托資源的開發力度。按照高標準、高品質、現代化、特色化的要求,規劃建設若干個特色明顯、功能獨特、服務設施齊全的現代深山旅行體驗功能區,開發包括漂流、登山、野餐、療養、探險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旅行服務產品。統籌考慮各功能區的便捷交通聯系,按照市場影響力的強弱與成熟程度,循序漸進開發與布局深山旅行服務產品鏈條。
5.建立南海海洋資源保護與教育服務基地。
我國具有廣闊的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為促進海洋資源開發,發展藍色經濟;以及提升國民的海洋意識,教育全民熱愛藍色國土,海南將在國際旅游島建設過程中,著力建設好南海資源保護與開發平臺,促進藍色旅游經濟發展。為此,將加強南海資源實驗保護基地、南海資源科研教育基地、南海資源開發綜合補給基地、南海島嶼旅游特色基地等的建設,把海南建設成為集海洋資源科研、保護、開發、綜合補給及教育于一體的國家級海洋資源綜合利用中心。
(五)形成若干服務業功能集聚發展區
服務業發展的集聚效應明顯。同時,服務業的集聚反過來極大地促進了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海南發展服務業,增強服務業對全省經濟的支撐作用,也必須在服務業功能區建設上有所作為。在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的基礎上,形成若干個特色明顯、支撐功能強、對區域服務業發展有較強帶動作用的服務業集聚功能區。
1.休閑度假療養功能區(RBD)建設。
建設國際旅游島,要求強化特色明顯、功能各異的休閑度假療養功能區建設。我省南北兩極、東部沿海、中部山區、西部部分地區及南海島嶼均具有建設上述功能區的良好條件,有些已初步具備一定規模。“十二五”時期,需要在統籌規劃、科學布局與定位的基礎上,明確各功能區建設范圍、發展目標、實施步驟及搞好控制性詳規,并要有相應的管理機制;需要在特色休閑療養度假區建設規劃的基礎上,超前謀劃相關旅游設施規劃。
2.中央商務功能區(CBD)建設。
集金融、商務、休閑購物于一體的中央商務區是城市功能強化的突出標志,同時也為城市增添許多現代氣息。從世界國際化和建設國際旅游島的需要出發,海南需要不斷強化國際金融、商務、法律咨詢、資訊等服務功能。為此,從綜合區位條件看,需要以??跒橐劳?,著力打造集上述各類功能于一體的中央商務區,提升全省適應國際化的能力和現代化國際旅游島形象。
3.會議培訓功能區建設。
博鰲論壇的會議品牌已經形成,但還遠未充分發揮其對瓊海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也亟待加強。要圍繞博鰲品牌,大力發展與之相關的會展培訓業,以博鰲沿海、萬泉河沿江為基本框架,謀劃全國有影響、國際知名的會展培訓城。在現有會議功能的基礎上,不斷強化高端培訓、商務與高端購物、特色優秀文化演藝等功能,提升服務品質和整體影響力。同時,要與??诠餐蛟臁皟牲c一線”會議培訓產業帶。
4.熱帶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功能區建設。
包括熱帶農業綜合服務基地及其延伸觸角,以熱帶農業院校、科研機構為依托,農業公司為紐帶,農業信息化為支撐,建立復合型、對熱帶農業發展有強大支撐作用的現代綜合服務功能區。圍繞觀光農業、優質農業、信息農業開展服務支撐工作,以農業經營體制創新、科技創新、資源整合能力提升為重點,設立熱帶現代農業綜合改革實驗區,探索農業信息化、現代化及服務化的相關問題。
5.海洋綜合服務功能區建設。
加強南海資源的開發利用,發展藍色經濟是21世紀海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深化包括海洋捕撈補給服務、海洋產品交易、海底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服務、海洋信息服務等是推進海南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十二五”時期,海南省要在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建立集海洋科教、補給、信息、海產品現貨交易及定價權管理于一體的大型海洋綜合服務基地,全面提升海洋綜合服務能力。
6.文化功能區建設。
沒有文化的旅游島缺乏生命力。揚中華民族5000年悠久歷史文化之輝,展示56個民族歷史文化瑰寶,不僅是中華各民族互吸營養的重要途徑,也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熱愛中國的重要手段,更能形成巨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強國際旅游島的魅力。除了傳統的獵奇文化外,要大力發展大眾的、民族的文化,將海南建成中華民族文化乃至世界優秀文化的共融舞臺。
7.世界高檔消費品展示與銷售中心。
中國成為快速崛起的高檔消費品市場,并受到世界各大高檔消費品品牌供應商青睞。然而,由于關稅原因,我國并不是消費者理想的高檔消費品購買地,絕大部分消費者去香港乃至歐美其他國家滿足購買需求。如果海南在《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指導下,盡快成為高檔消費品離島免稅區,則不僅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高檔商品銷售基地,更有可能成為世界各大品牌供應商的必爭之地,有利于高檔商品展示行業的發展,形成新的會展品牌,其直接效應是商業的突破發展和會展行業的新增長極。為此,在空間布局上以??凇⑷齺啚檩d體,通過抓住兩頭、帶動全身發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免稅購物對全省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8.現代物流園區建設。
國際旅游島往往不是區域乃至世界性物流樞紐,海南也不可能成為這樣的樞紐。沿海物流樞紐往往緊緊背靠大陸腹地,而不是孤島海港。以建設與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現代物流園區為基本目標,著力發展以人流為主要對象的現代化空港和海港,以人流促物流是海南省物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因此,需在謀劃好國際空港與現代化旅游港口的基礎上,統籌考慮生產物流問題,統籌全省物流園區規劃與建設。
五、重點行業發展思路
(一)旅游業
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拓展并舉,以著力打造清潔海南、療養海南、熱帶雨林海南、南沙海南、購物海南、窗口海南等多個品牌為標桿,構建特色化、多種優勢資源組合的發展模式,形成不同特色組團、功能差異明顯且互補性強的空間發展格局。按照國際旅游島建設目標,加強旅游服務設施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旅游要素的轉型升級,逐步實現旅游要素國際化、高端化和品牌化。
(二)現代物流業
實施“人流”帶“物流”戰略。以“兩港”(海港、空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物流快速通道網絡、物流節點系統以及物流信息基礎平臺建設為支撐,以培育現代物流園區和現代物流企業為中心,全面提升整合海、陸、空物流資源的能力,形成以港口物流為“龍頭”的現代化綜合物流體系。把海南建設成為我國南方新興國際化的空港基地,確立海南在華南、全國乃至國際旅客運輸的中樞和物流供應鏈的節點地位。
(三)金融保險
利用島嶼相對獨立、封閉條件較好和特區政策優勢,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強化金融創新,擴大金融開放,在金融的若干領域先行先試,以改革開放促進金融新發展。鼓勵境外銀行、證券、保險、期貨、信托、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與組織來海南開展業務;率先進行民間金融管理改革試點,鼓勵發展各類民間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組織,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展居民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探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試點,拓展大眾保險市場。
(四)房地產業
以發展酒店、度假村、商務辦公等經營性房地產為主導,減少候鳥居住型房地產開發比重,降低住房容積率,增加綠地、生態美化林地等景觀型土地供給,堅決杜絕房地產開發上的短期性土地出租行為,推進房地產業由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型。推進人才引進型房地產業小區建設;精心設計,統籌規劃,體現特色,著力解決好保障性住房建設。結合新農村和國際旅游島建設,搞好農村村莊規劃、設計與施工,建設品味村莊和特色旅游小鎮。
(五)信息服務業
以建設“信息智能島”為目標,以構建現代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手段,積極推進信息平臺與信息產業基地建設,包括涵蓋東南亞的熱帶農業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服務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綜合信息窗口平臺建設、服務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各類旅游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建設以及利用本土優勢發展起來的各類軟件基地建設等。努力開拓面向本省、全國乃至全球的各類信息服務市場,引導多種信息服務增值業務發展,開展各種形式的信息服務,不斷開拓信息服務業的新業務和新領域。
(六)現代商貿業
圍繞打造國際購物中心的目標,塑造“東方購物天堂”。盡快出臺離島購物免稅實施管理辦法,加強國際頂級商貿中心建設,提升商貿服務能級;優化空間商貿格局,培育現代商貿品牌核心區與功能區;積極發展先進商貿業態,全方位、多層次營造國際化購物環境,提高商貿現代化水平,推動傳統商貿業向現代商貿業轉型,促進海南省商貿業由末端產業向風向產業、支柱產業轉化。著力打造全國熱帶農產品綜合交易中心、國際高端消費天堂。
(七)文化產業
按照建設大產業、繁榮大文化的目標,通過突破文化產業發展體制與創新投融資機制,推動“娛樂之都”建設。鼓勵舉辦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和節慶活動,引進各類演藝企業和專業創作團隊,開發形成音樂會、舞臺劇、曲劇、戲劇、演唱會、實景演出等一批演藝品牌,建設???、三亞等文化綜合演藝園,打造“東方迪斯尼”。
根據中國體育發展快、體育入口多、體育市場潛力大的特點,搭建體育延伸產業綜合服務平臺。支持海南舉辦國際大帆船拉力賽、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高爾夫球職業巡回賽等體育賽事,打響品牌;引進體育創意服務機構,開展體育產業相關活動。
(八)商務、會展與培訓業
以旅游休閑商務、企業(公司)內外聯系商務為主導,以搭建政府大型論壇為支點,以高端化會議培訓為基本拓展方向,將海南塑造成為集國際商務、特色會展、高端培訓與一體,功能特色明顯、亞洲頂級的現代商務服務中心。
(九)農業服務業
以建立熱帶農業綜合科技實驗基地、東南亞熱帶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為目標,強化熱帶農業科技支撐、信息支撐、農產業綜合交易能力建設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服務業。增強海南熱帶農業資源的整合能力,實施“小島帶大區戰略”,使海南成為優質化熱帶農產品實驗與培育基地,東南亞熱帶農業信息反饋基地與定價交易中心。
(一)發達地區的特色產業
這類地區除了遷安市、樂亭縣、涿州市、遷西縣和玉田縣沒有明顯的縣域特色產業,其他地區的縣域特色產業與縣域經濟的發展關系不大。一是以武安市為代表,特色產業與資源密切相關,其縣域特色產業所占比重為50%左右,我們可以把這些縣域特色產業稱之為資源型縣域特色產業;二是以涿州市為代表,臨近京津或者石家莊等大中城市,依靠中心城市的吸附作用,來發展自身產業,其縣域特色產業所占比重為30%左右,我們可以把這些特色產業稱之為區位型縣域特色產業。
(二)發展地區的特色產業
這類地區除欒城縣等15個縣域特色產業外,其他其他54個都有非常明顯的特色產業,占這個地區總數的78.26%。一是以陽原縣為代表,依靠資源發展特色產業;二是以無極縣為代表,依靠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三是以安平縣為代表,依靠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產業,其縣域特色產業所占比重為40%左右,我們可以把這些特色產業稱之為市場型縣域特色產業。
(三)落后地區的特色產業
這類地區特色產業比重低,只有17個縣(市、區)有縣域特色產業,占這個地區總數的32.69%。同時,同時,這個地區既沒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如隆化縣的采礦業,營業收占整個民營經濟的20%左右,沒有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沒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這些地區距離省會石家莊、天津和北京都比較遠;而且縣域特色產業的營業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都不高,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所做的貢獻也不大,使得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各縣域的落后位置。
二、河北省縣域經濟與特色產業互動關系探析
結合特色產業發展的三個階段,探析縣域經濟和特色產業之間的互動關系,以促進各縣域經濟的發展。
(一)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與特色產業的互動關系
在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已經處于很高的水平,許多適合和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和升級的條件都已經具備,特色產業的發展都已比較成熟,因此,該地區的工作重點是如何使特色產業進行發展和升級。
1、發達地區特色產業萌芽階段
以遷安市為代表,由于該類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已處于發達水平,發展縣域特色產業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條件、氣候環境條件、資金和基礎技術工藝等基礎性條件已經具備,因此我們要在引進人才,增加創新方面下工夫。
2、發達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階段
以藁城市的板材為代表,該類地區特色產業已經形成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由于規模不大,經濟效益不高,發展實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吸引投資,延長產業鏈,擴大已有特色產業的發展規模上來。
3、發達地區特色產業升級階段
以遵化市為代表,該類地區特色產業的升級是指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手段,采用高新技術改造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向協調化和高度化方向演進,來達到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的目的。
(二)發展地區縣域經濟與特色產業的互動關系
在發展地區,縣域經濟水平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特色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在該地區如何更好得發展和升級特色產業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
1、發展地區特色產業萌芽階段
以欒城縣為代表,該類地區除了需要引進創新型人才外,還需要創建縣域特色產業所需要的區域經濟環境,如公用設施、道路等硬環境,以及金融、信息服務等軟環境。
2、發展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階段
以定州市為代表,該類地區縣域經濟和特色產業的發展水平,企業要爭取更多的市場占有份額,企業要進行自主創新,建立以關鍵技術支撐的自主品牌,這樣才能真正打造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同時來促進縣域特色產業的升級。
3、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升級階段
以高碑店市為代表,該類地區特色產業已相對成熟與完善,因此,要鼓勵和扶持本地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創新實力的企業實現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產品的升級,并通過示范作用,帶動其他企業的轉型,并通過技術學習,逐步培育特色產業技術創新源,實現自己的升級發展。
(三)落后地區縣域經濟與特色產業的互動關系
在落后地區,縣域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特色產業數量不多,并且特色產業的發展水平都比較低,沒有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在該地區主要解決如何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
1、落后地區特色產業萌芽階段
以肥鄉縣為代表,該類地區沒有特色產業,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很低,因此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強調專業化生產,培育特色產業,引導產業發展。
2、落后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階段
以南宮市為代表,該類地區特色產業內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市場開拓能力能力差。因此,加強與大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提高自身能力,塑造自身品
牌,從而提升整個縣域特色產業的競爭力。
3、落后地區特色產業升級階段
【論文關鍵詞】 經濟論文" target="_blank">國際經濟與貿易 專業特色 誤區
十一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和發展階段,提高教學質量和培育特色成為高校的共識。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這個較“老”專業,要辦出特色確實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如何確立競爭優勢,形成特色是擺在所有同仁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育現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可以說是個老牌專業,其前身叫“國際貿易”,1998 年國家教育部調整新的專業目錄,將國際貿易專業更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上世紀末,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和入世預期帶來的外貿人才需求增加,該專業經歷了史無前例的規模擴充。許多高校在這個時期紛紛增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招生人數的大量增加,保守估計,目前該專業每年培養畢業生人數超過3 萬名。 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我們長期調查發現兩個現象:一是很多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并未從事國際貿易方面的工作;二是盡管就業難,可是那些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仍能較順利地找到工作。這些現象說明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專業培養與社會需求有矛盾,二是人才培養的整體素質仍需提高。從學科大類劃分,國際經濟與貿易屬于經濟學,其課程體系與師資隊伍重點突出經濟學,而管理與法律比較薄弱或不被重視。專業口徑過窄,制約了人才培養的規格,學生個性不能被充分張揚,造成人才“克隆”。
另外,擴招也導致了教育資源無法及時跟進,也容易造成培養質量下滑。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建立適應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本科專業設置和調整制度。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壓力迫使許多招生單位重新審視自身實力,努力發揮特長,以差異化競爭策略重塑專業特色,從而能夠贏得生存與發展空間。[中 華 勵 志 網 ZHLzw.Com] 二、對專業特色建設的理解及誤區 什么是辦學特色?目前我們能在教育部2004 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當中找到解釋:“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應當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大,效果顯著。特色有一定的穩定性并應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得到公認。”該方案將特色列為評估一級指標來考察。特色可體現在不同方面:如治學方略、辦學觀念、辦學思路;科學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教育模式、人才特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解決教改中的重點問題等方面。
從這個解釋來看,“特色”應具備三個必要條件:一是長期積淀出來的穩定的東西;二是要對提高教學質量發揮重要作用;三是特色要被社會認可。特色可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滿足上述條件的教學要素,都應屬于特色范疇。專業特色是學校特色的一部分,與特色的性質一樣,專業特色也是多維的,只要在某一方面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就應被視為專業特色。 根據各自優勢確定專業發展方向的思路是正確的,特色是可能總結提煉,并能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強化,管理者可以集中資源促成特色鮮明化和更有社會影響力。但是,在認識和具體做法上存在一些偏差,片面地追求專業差異有可能導致相反的效果。
對專業特色的含義理解不清,指導思想不明確現象比較普遍,尤其一些典型的認識誤區需要引起關注:一是把特色定位與特色本身混淆。二是把專業特色等于人才培養特色。三是簡單模仿名校。四是過分追求差異。五是對特色的穩定性與靈活性的曲解。六是重宣傳、輕建設。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色建設的思路 專業特色建設中的規律和原則卻不可違背。實踐才剛開始,許多規律在等著我們揭示。下面是我們的一些經驗和體會。首先要明確特色定位。 我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辦于1993 年,具有一定的歷史積淀和優良傳統,依托學校理工特色,已有較獨特的優勢。
我們歷經三年的調研,在學校發展規劃和特色建設的框架下,結合相關專業優勢,把原來初具雛形的傳統加以優化,定位了專業特色。圍繞定位,我們重新整合教學資源,在科研方向和團隊支持上、人才引進上、資金分配上都進行了優化配置。在教學理念、教學計劃、教學管理、實踐教學等軟件方面,我們采取了如下新舉措:
第一,教學理念上體現尊重規律,尊重個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尊重年青一代的心理特征,尊重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尊重每位學生個性,避免人才“克隆”。
第二,教學計劃上擴大選修課范圍和比重,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優良條件。設選修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可按興趣和職業規劃進行自助式學習。課程可不拘專業范圍,允許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外專業課??膳c校外培訓機構合作,把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課程引入教學。
第三,創新教學管理制度,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比如實習,如果制度上必須要求像課程一樣集中在一段時間,實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再如,畢業論文一般都安排在畢業的最后學期,學生因為找工作就會影響論文。創新教學管理制度,改集中時為分散時間,這樣的制度創新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空間,非常值得嘗試。
關鍵詞:循環經濟;鄂西;特色經濟
一、循環經濟與特色經濟論文
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以物質閉環流動為特征的生態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為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發展模式,屬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經濟形態。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體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是緩解我國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解決從源頭上治理污染、持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建設生態城市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
特色經濟是一個區域在發展市場經濟中利用比較優勢原則,通過競爭形成的,具有鮮明產業特色的經濟結構。特色經濟的構成要素是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特色企業、特色產品。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源,以公平競爭為生命線,而區域經濟發展又必須遵循比較優勢原則,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因此,特色經濟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發展市場經濟中利用比較優勢原則和市場原則,通過競爭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產業特色和產品特色的經濟結構。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特色經濟是相對于特色經濟而言的,是在鄂西地區依據現有的社會經濟基礎、資源稟賦、文化狀況和生產力水平,在競爭中充分發揮區域經濟優勢、自然資源優勢、文化資源優勢和主導產業優勢,進而形成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產業特色和產品特色的經濟結構。
循環經濟要求以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與可持續發展。因此,保持特色資源的優勢、優良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是一個地區特色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一個地區特色資源開發與保護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而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和最佳模式,是21世紀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循環經濟的理論思想非常切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對于資源環境依賴性與主要資源的可重復利用性等固有特性和發展要求。
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經濟體系構建的基礎分析
根據鄂西不同市州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生態文化旅游業發展情況及資源稟賦,我們選取了若干指標,經過對指標進行數學處理將鄂西8個州市劃分為如下三個圈域:即第一圈域為“宜昌襄樊”圈域,包括宜昌、襄樊2市;第二圈域為“荊荊十隨”圈域,包括荊門、荊州、十堰、隨州這4個市;第三圈域為“恩施神農架”圈域。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農架林區。
(一)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不同圈域特色經濟優勢分析
“宜昌襄樊”圈域特色經濟發展優勢一是區位優勢明顯。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川鄂湘三省交匯點。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地處我國地形的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歷來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二是旅游資源豐富。宜昌市共有景點350多處,是一座集自然風光與名勝古跡于一地、融現代化和文化歷史于一爐的旅游城市。襄樊市共有各類名勝古跡和景點70余處,國家A級旅游景區13個,是一個同時具備旅游資源豐富性與獨特性的旅游大市。三是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宜昌是中國巴文化、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交融地,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襄樊是一座有2800多年建成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山川靈秀,文化悠久,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匯合地。四是產業集聚初具規模。近年來,襄樊、宜昌作為鄂西北、鄂西南區域中心城市,積極融入全省經濟發展大潮,在與武漢城市圈各城市的相互合作和競爭中較快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襄樊、宜昌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穩步提升。
鄂西生態圈第二圈域包括十堰、荊門、荊州、隨州4個市。其特色經濟優勢一是文化底蘊深厚。圈域內擁有炎帝神農文化、楚文化、三國文化、武當文化等優質文化資源。二是旅游資源豐富。圈域內自然山水瑰麗秀美,人文景觀奇特壯觀,遺址遺跡保存完好,建筑設施古樸精致,種類齊全。三是旅游資源級別高,品種齊全。武當山這一世界級旅游景區位于該圈域,特別是武當山古建筑群、鐘祥明顯陵兩處世界文化遺產,江陵紀南城、隨州擂鼓墩等古文化遺址,荊州、隨州、鐘祥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歷史文化品牌,優勢明顯。
“恩施神農架”作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第三圈域。是實現鄂西圈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分層指標顯示本圈域生態環境、旅游資源稟賦條件優越,未來以旅游業為帶動的產業經濟發展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其特色經濟優勢一是生態環境良好。其中恩施州森林覆蓋率達62%,被稱為“鄂西林海”、“天然氧吧”、“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并且有中國“三大后花園”之一的美譽。神農架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素有綠色寶庫之稱,森林覆蓋率達88%。物種極為豐富,有“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之稱。二是文化特色鮮明。圈域民族、歷史、民俗等文化特色鮮明,恩施州擁有數量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神農架獨特的生態旅游資源使其具備了發掘和開展觀光攬勝、度假休閑、探險獵奇、體育健身、科學考察、科普教育等旅游項目的獨特優勢。
(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特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宜昌和襄樊作為湖北省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旅游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日漸明顯。其主要表現:一是旅游資源開發中保護不足。在對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旅游規劃與開發依據不充分,資源數量和承載能力不符,資源價值特別是潛在價值把握不準而造成旅游資源不合理開發或低水平開發等問題。二是市場運作乏力。在對外宣傳和旅游策劃上是單兵作戰、各自為政、手段落后,缺乏高水平的市場化包裝和營銷,沒有形成統一鮮明的主題形象。三是旅游經濟快速增長與粗放經營并存。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缺乏,旅游商品趨同,富有特色的晚間娛樂活動嚴重不足,旅游產品結構簡單,更新緩慢。不能滿足多層次旅游市場的要求,旅游產業結構的粗放經營特征明顯。
“荊荊十隨”圈域的主要問題:一是產業環境友好程度不高,工業發展水平跟宜昌、襄樊還有較大差距,而且圈域內工業主要集中在傳統工業上,資源消耗大、環境友好程度不高,離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的要求有較大差距。二是旅游及相關產業體制障礙突出,圈域內產品路線各自為政,市場集中度不足。三是旅游業資源整合不夠充分,如隨州、谷城和神農架都有炎帝神農旅游資源,但缺乏一定的整合,難以形成品牌?!岸魇┥褶r架”圈層內基礎設施、工業及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底子都較為薄弱,圈域內生態保護、文化保護及生態文化旅游及相關產業發展還面臨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旅游業帶動效應不強、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力度不足等問題。
三、構建以循環經濟為基礎的鄂西特色經濟體系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資源節約引導機制
為了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循環經濟體系,必須最大限度地節約自然資源,建立自然資源節約機制。自然資源的節約主要表現在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上。節約資源,降低自然資源消耗,原材料的消耗是自然資源的節約: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即將工業廢棄物及生活廢棄物加以循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也是自然資源的節約。因此,節能降耗,污染減排,統稱自然資源的節約。
(二)建立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的聯動機制
為了保證環境質量的“生產和再生產”,必須建立資源耗費和環境治理的聯動機制,將環境保護與治理結合起來。制定環保法規,建立法律機制,用環保法規規范環保行為,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建立稅收機制,根據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和相應稅率收取環保稅,以此收入作為治理環境的投入:建立行政審批機制,限制污染嚴重的企業的開辦;建立行政監督機制,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立社會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環保產業,運用經濟手段推薦污染治理的市場化進程。
(三)建立生產活動影響的評估機制
建立生產活動對自然和社會影響的評估機制,以便配和調節這種影響。對于每一項生產活動對自然生態所產生的近期和遠期影響,要組織相關自然科學專家進行評估,依靠專家進行決策,以使生產活動對自然生態的改變為人類目標服務:對社會生態所產生的近期和遠期影響,要組織相關社會科學家進行評估,以便采取相應措施,發揮它們對社會生態的積極影響,限制對社會生態的消極影響。
(四)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利益導向機制
結合投資體制改革,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加大對構建循環經濟體系的資金支持。把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循環經濟體系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對一些重大項目利用國債投資或進行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的支持,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鼓勵民間資本對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進行投資。同時要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健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價格和收費政策,積極調整資源性產品與最終產品的比價關系。要進一步完善財稅政策,通過財稅杠桿的調節,促進循環經濟快速發展。建立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的經濟補償機制,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四、著力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特色經濟模式
基于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已形成的經濟發展水平,整合其工、農業和文化資源,借助于旅游產業發展平臺,致力構建以“創新中循環,循環中增效”為主要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一)務實工業基礎,探索生態工業模式
以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為主線,以科技、體制和管理創新為動力。形成從企業內部到企業之間、再到全社會的物質能量循環生態系統,構建新型經濟發展模式,發展生態工業。把廢物綜合利用與建設循環經濟型產業結合起來,把企業清潔生產、產品結構調整與技術改造、解決結構性污染結合起來,建設生態工業園區。以循環經濟理念為規劃建設主導。形成污水、固廢、廢氣資源化綜合利用三大循環系統,實現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合理循環和配置。逐步建立鄂西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二)以原有農業為依托。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將農業結構調整與增加農民收入、防治農業污染和改善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生態農業產業體系。探索適合鄂西自然和經濟發展要求的生態農業模式,突出區域生態農業特色。目前,鄂西地區形成了以柑橘等為特色的水果產業、以草食動物為特色的畜牧產業、以庫區特種養殖為特色的水產業、以無公害反季節為特色的蔬菜產業、以優質綠茶為特色的茶葉產業和以烏紅天麻為特色的中藥材產業。把這些特色產業納入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大量開發參與性、體驗性的產業農莊,將達到雙向促進的效果。
1.1財政理論自1993年中央提出分稅制改革后,分稅制改革確立了我國財政稅收體制的基本模式.學術界根據對前期試點情況的歸納總結和比較國際經驗的基礎上,認為國內經濟研究有著較強的導向性,同時也認為分稅制是建國以來規模范圍最大的一次制度創新.[6]但其也存在財權與事權劃分不對稱的現象,權責不明確的現象,政府層級過多,財政支出標準決策過度集中與規則絮亂并存的問題.[7]同時,地方政府也存在的財政困難,如地方債務的問題,地方政府權力爭奪等.但不管怎樣,中央政府最終都要為地方財政風險,承擔最終的責任.也就是說,地方政府雖然在稅收來征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可以進行自主控制.但是對對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最終的承擔者還是中央政府.在分稅制種種不足之下,有相關學者認為要對財政制度進行全局性的優化設計,[8]并進行漸進性的改革,實現財政民主化的建設.[9]財政分權與公共財政也是國內學者研究的熱點領域.財政分權一方面地方政府間的分權競爭使得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標與人民福利的目標相統一,利于改革的有效推進,加速中國市場現代化的進程,促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財政分權會加劇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均衡,尤其是東西部發展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公共財政對應于市場經濟,是財稅體制改革的方向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提供公共產品和調節收入分配.國內學者,更加傾向于支持制度性公共品的概念的研究,認為穩定經濟的內容也是公共財政之一,[10]強調提供公共財政的多目標性協調性和順序性.
1.2金融理論在對于金融理論的研究中,學術界更關注于經濟結構問題的研究.怎樣的金融結構,才適合我國宏觀經濟的要求,不同的學者的看法不盡相同.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應該提高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把其它的專業性銀行改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業銀行,進而建立“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二級體系.[11]同時也有學者認為應在建立金融結構之前,要對銀行的呆賬進行處理.[12]在中國金融結構改進上,由于政府起著主導作用,故其一直都存在著滯后性的問題,而此將會帶來更大風險的積累.[13]且政府的金融調控,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允許并接受金融市場的某種非均衡,進而有學者提出,金融制度應向市場配置轉型,漸進性的將利率市場化.[14]直接市場金融與證券市場發展方面,在我國直接融資的比例一直是較低的.有的學者認為直接融資可以有效的分散于控制金融風險,利于我國現階段經濟結構的調整與發展,也有利于國有企業改革.[15]但也有可能造成中國資本市場結構和功能的失衡.[16]證券市場是虛擬經濟的代表之一,它的發展使得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對虛擬資產價值的積累,但虛擬資產與所對應的事物資產的價值卻越發脫離.特別是在經歷2008年次貸危機后,學者認為虛擬價值的存在,需要進行有效的控制,加強金融監管,規范金融創新,完善金融體制.
1.3增長與發展理論中國經濟的增長呈現著一種非均衡的發展,主要依賴于要素與資本的投入,來推動經濟的發展.高投資推動高增長的事實,已被國內學者普遍的認同.但是有學者認為目前投資過度,并帶來了投資效益惡化的效果,[17]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同時,靠資本投入來引進技術,可能會導致結構性的失衡,過度依賴于進口技術,來促進經濟的增長.甚至有學者察覺到我國的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之間存在著“反效率配置”.總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非均衡”也凸顯得越來越明顯.中國的經濟增長,離不開投資的作用,即投資推動型增長,來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的過程中,引致勞動力結構轉化,可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根據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2006,2007)的研究,可以歸納為兩方面,一則是在趕超階段利用低成本的競爭優勢,趕超快速發展.二則是中國正處于從低價的工業化向高成本的城市化的轉向過程中.也正是在這種轉向的過程中,工業化解決了“吃、穿、用”之后,那剩下的“住、行、學”則應由城鎮化來解決.[18]總體上來看,中國現處于發展轉變的階段,即轉型升級階段,存在著四個中國化的特征,強調制度的重要性、強調政府的控制性、強調多目標的協調性和強調公平取向的落實性.在強調制度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前提條件是技術不斷創新與發展,而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則依賴與制度的創新.[19]兩著相互促進,但制度創新時根本.強調政府的控制性上,主要體現在政府的資產與政策導向,會促進某一行業或領域的快速發展.政府需要扶持經濟結構的轉型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促使其又好又快的發展.強調多目標的協調性,主要體現在統籌兼顧上,既要經濟快速的發展,也要自然環境得以保護.在經濟發展轉型過程中,需要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方式的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相統一,利用外資與經濟安全的相統一,經濟發展與社會主義發展相統一.[19]強調公平取向的落實性,主要體現為防止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要落實好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為促進就業穩定,就需要落實就業與公平的相統一.
2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