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5 11:21:34
序論:在您撰寫數學教學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并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造,同時靈活、巧妙地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那么,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才能使其不但具備設計的一般性質,同時還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讓其更加充分地體現教學設計者的教育智慧呢?
一、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于兩位教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被谶@一目標,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匯報是怎樣找到位置的,最后達成了教學目標。從這節課的目標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標是主體,盡管教學設計質樸,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硪晃唤處煂Α按_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并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痹谠撃繕说闹笇?,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述班級中一名同學的位置,然后把同學們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點──都是用“第3組、第2個”描述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學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示,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究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后,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判斷正誤;教師說“數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他學生用手勢判斷對錯。最后教師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蛋游戲,把代表每個學生位置的“數對”輸入電腦,同學們隨機叫停,這位幸運的同學就到前邊,在正確用“數對”說出想砸的金蛋或銀蛋在方格紙上的位置后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后,電腦上會出現一句祝福的話。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對”確定物置的簡捷性、唯一性,同時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了成功,體驗了快樂。
通過對以上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關注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等目標的不同層次。
二、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
教學設計中所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一位教師在“統計”一課的設計中,做了如下的教學效果評價設計。
問題一:你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感覺怎么樣?
請全體同學合作進行現場調查,看一看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有多少名同學很快樂、比較快樂,又有多少名同學不開心,把調查所得到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并回答問題。另外,請采訪不開心的同學,了解他們為什么不開心,并幫助不開心的同學,爭取讓他們也能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這樣的問題設計,不但能讓全體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的全過程,嘗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制作統計圖表,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并回答數學問題,學會看統計圖表,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可以為改進教學提供基本的依據。
問題二:給統計圖命名。
下面是一個畫好的統計圖,請觀察統計圖并回答問題。
(1)你認為這幅統計圖可能用來表示什么?
(2)請按照自己的想法給這幅統計圖起名。
(3)請寫出根據這幅統計圖你所能想到的事情。
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解答時需要一定的創造性。評價教學效果時設計這樣的問題,不僅能考查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統計的意識,是否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對現實問題的了解情況。
一、教學設計的實施
教學目標要恰當、完整。恰當,就是對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完整,就是既要有知識目標,又要有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例如,教學“分數除以整數”目標應定為:1: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2: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時,由于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與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有相通之處,因此教師教學時可幫助學生在復習整數加減法計算法則的基礎上,采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的技能。
傳統的教學設計大多以書本為中心,教師站在教學的角度去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了按部就班的教學設計,比較機械和死板。這樣的人為規范化的設計比較抽象,是以教師個人的意志而制定的,以教材為重點,只是把書本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記憶和練習。教學設計的局限性導致了學生學習的局限性,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去考慮,關注學生的個性、愛好、認知規律等,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做到教與學的結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
1.生活化的教學設計。數學是抽象的學科,小學生的思維屬于形象思維,對于教師理論的講解很難理解,學習起來非常困難。如果把數學教學內容用感性的方式表達出來,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很容易接受,學起來輕而易舉。在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的蹤跡,我們要把生活轉化為數學學習,這樣的構思設計,就非常貼切地把生活中的數學與抽象的教材結合起來。比如在學了度量單位后,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區分彼此的不同,讓學生動手量一量家具的長度,思考用什么樣的度量單位表達更準確。學了“千克與克”后,讓學生到商場去了解哪些物品用“千克”做單位,哪些物品用“克”做單位,并稱一稱自己的體重有多少等等。
2.問題化的教學設計。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如果教師始終將數學的教與學置于各種奇妙的富于思考的問題情境之中,就是很好地貫穿了問題化設計理念。我們的教學設計要處處體現問題化理念,問題化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想學數學,要將教學形式盡量設計成引導式啟發式。具體體現在:一要創設思考數學的情境。二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用語要多用問句、用巧妙的問句形式問出來。例如,“在2、4、6、7、10這五個數中,哪一個數與其他四個數不同,為什么?”這樣一道開放題,請每位同學都獨立思考,盡可能多地找出與眾不同的數。
3.合作化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幾個人為一個小組單位,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們展開討論學習,共同解決問題。合作學習不同與班級授課制和個體學習,教師要面對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要共同語努力,有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發現自己的優缺點,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能從伙伴那里取得信息資源。大家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和提高。在討論中,思想的碰撞激發了靈感的火花,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比平時的學習效率高。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組間的競爭,使學生更加注重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師在學生合作時不能當旁觀者,要從旁巡視、指導,取得教學反饋,觀察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教學中的忽略之處。教師也不應過多地干預,要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探討。
4.層次化的教學設計。教師在教學時不能用標準化的教學對待學生,要看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其目的是既要讓學生學懂,又要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學活,不被限制在一個固定的知識窠臼內。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問題、練習等,避免學生們“吃不飽”和“吃不了”,最大程度接近學生的發展區,讓學生取得成就感。
三、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教學設計中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設計中最基礎的教學因素,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良性開展,保證了教學計劃得順利實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課堂教學氣氛就壓抑,學生不是自愿地接受教育,在被動地學習,應付教師,學習效率可想而知。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通過自己的態度、行為等傳遞給學生友好的教學信息,讓學生對教師有親切感,愿意接近教師,尊重和信賴教師,對其所教的學科自然感興趣,學習主動。在課堂上,教師要用愉快的心情執教,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進課堂,遷移給學生。我們要友善地對待學生,用微笑面對學生,展現自己親和力的一面,不能對學生動輒批評、懲罰,這只能讓學生害怕教師,躲得遠遠的。要有一顆愛生之心,多鼓勵學生、寬容學生,允許他們犯錯,讓他們大膽說和做。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探討學習,聆聽學生的心聲,給學生出謀劃策。如果學生感覺教師非常容易相處,和自己有共同語言,就會信任教師,師生之間交往會密切,融洽的師生關系自然生成了。
一、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思維固化。
大多數經驗豐富的小學數學教師總是將教學設計與備課混為一談。由于他們教學經驗十分豐富,所以小學數學的知識他們已經熟記于心,而這也就使得他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方式和思維模式,但是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思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教學設計主要是針對新教師而言的,而他們已經將教材熟記于心了,所以即便是不備課也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
2.缺乏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
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后發現,目前只有大約26%的教師進行過教學設計的系統化學習。也就是說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方面的知識是欠缺的,大多數數學教師都認為教學設計和以往的備課沒什么區別,只是換了一種叫法而已,只要按照以往的備課方式準備教學設計就可以了。
3.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內容豐富價值高的知識信息是優秀教學設計的基礎,而這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設計最關鍵的因素。但是經過實際的調查發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知R信息幾乎全部來自于數學課本。總結和規劃數學課本中的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師最常用的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很少將書本以外的知識及時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從表面上看教師已經完成了相應的教學任務,但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早已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對策
1.客觀分析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其設計內容必須以現有的教材作為基礎,隨著現代數學教材科學性的不斷增強,其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特點結合的也越來越緊密。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學設計開始之前,必須詳細了解和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深入分析教材特點以及存在的不足,在確定教學重點的同時,將其與學生的學習現狀、特點以及學習能力緊密結合,才能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內容的進一步優化;其次,必須深入分析教材中各個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才能做好各個知識點的重新設計與組合,使知識點之間形成新的關系和聯系,才能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穩步提高;最后,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些重難點。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學習層次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數學教學的針對性。
2.制訂明確目標,貫穿各個層次。
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和制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制訂層次化的學習目標,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以學生的學習層次為基礎制訂學習目標,一般可以按照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基本層次,這一層針對的是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其學習目標主要是以教材為基礎;第二層次,學習層次,這一層次主要針對的是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其主要是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一些相對較高的學習目標;第三層次,高水平層次,這一層次學生學習目標的設置要遠遠超出教材內容所涉及的范圍。
3.把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
數學知識大多來源于現實生活而最終又服務于生活,這一點在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尤為突出。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引導和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比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知識后,可以要求學生計算一下教室空間的大小、學校噴水池的容積等。
一、強化基礎學情分析 找準教學設計的落腳點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設計的其他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是教學內容分析的依據,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1)學生的知識儲備。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生在學習新知時,一般會受到舊知的影響,在舊知的基礎上,認識新知,重構知識網絡。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前,要加強對學生知識背景進行有效分析,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于新知識獲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要對不利于新知識獲得的舊知的分析。因此,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設計富有情趣和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活動。
(2)學生的思維能力。許多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關注的是“怎樣教”,而忽視學生“怎樣學”。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形成和發展?!币虼?,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關注、分析學生已具有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使教學設計與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效對接。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視的內容。
(3)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判斷提供了理論基礎及基本思路,準確地判斷學生的起始數學素養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前提。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僅僅在于掌握多少數學知識,也不在于能解決多少道數學難題,而是關注他們能否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形成進一步學習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各個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能過高,也不能降低教學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設計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習數學的能力,加強學法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優化教學內容設計 找準教學設計的基本點
優化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整合、開發、創新處理,以分散教材的難度,減緩知識的坡度,使教學內容更趨于合理,讓教材的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充分體現,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1)處理好四維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確立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維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加深對數學的了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2)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方向。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即“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教學內容。在設計中要做到重“知識”,也要重“技能”;重“過程”也要重“方法”;還要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注意“三維教學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組織好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一種依據,是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資源。教材內容是一個靜止的知識庫,與學生接受知識的動態過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設計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知識的呈現順序,即先出現什么,再出現什么。要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設計相應的練習時,要加強練習題的針對性、有層次性,真正達到知識的形成、鞏固與應用的目的。所以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取舍教材內容,可打破章節順序,進行有選擇的、科學的再創造、再加工,合理優化教材結構。
三、優化學生學習方式 找準教學設計的關鍵點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教師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方法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變教師講、學生聽、不停練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1)動手實踐。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理解知識的形成,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恰當地運用直觀操作,師生互動,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學設計;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6-0047-01
新課改下對命題教學設計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學目標方面首先關注的是“使學生獲得怎樣的數學”,“學生學完這些數學能做什么”,在確立教學目標的同時要掌握數學命題的學習方式,新定理和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有三種關系:下位關系、上位關系和并列關系,結合三種學習方式來分析問題,教師應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命題教學的內容和學習方式,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數學命題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命題教學設計中,要抓住命題的關鍵部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條件、結論,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條理化,學生只有系統掌握數學命題設計,才能不斷增強綜合數學能力,提高思維品質,才能達到深入理解各種命題,運用自如,同時能應用數學命題解決實際問題。
一、確立目標
數學教學設計之初,我們首先關注的是“使學生獲得怎樣的數學”,“學生學完這些數學能夠做什么”,這就是教學目標。例如一次函數的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規律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2.使學生理解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概念,能根據所給條件寫出簡單的一次函數表達式;3.使學生初步了解作函數圖像的一般步驟,能熟練作出一次函數的圖像,并掌握其簡單性質了解兩個條件能夠確定一次函數,能根據所給條件求出一次函數的表達式,并用它解決有關問題。
二、分析內容
教學設計離不開內容,分析內容的目的在于明確學習主題屬于哪一類目標,它所包含的數學知識、方法有哪些;學生需要具備的數學知識前提是什么;學習素材與教學目標的練習是什么;評價目標可以考查那些教學目標的實際情況等。例如,“確定位置”,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確定物體的位置,如何確定物體的位置?這節課顯然是一種數學方法的學習,而不是具體的知識點,但它又與學生未來要學習的許多知識(包括坐標軸、坐標系等)有密切的聯系,可以說是產生坐標思想的萌芽;顯然,日常生活經驗和基本讀圖能力是學習這一主題的必備知識。一般地,電影院內確定一個位置需要知道兩個數字,這兩個數字有什么不同的意義?教師通過幾組數據讓學生明白如何確定一個具置。
三、了解學生
學生自己走進數學課堂之初,就不是一張白紙任由教師在上面涂寫,他們對數學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而隨后的學習又是在其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了解學生的現有狀況是從事有效數學教學的起點。了解學生可以使我們知道下面的教學活動該從哪開始,又該往哪走,甚至在哪里多停留一會兒。
對學生的了解無疑應當關注他們是否具備將要進行的數學教學活動所需要的知識與方法。但僅此顯然是不夠的,還要了解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特征、對數學的價值取向、學生之間在數學活動方面的群體差異等,這些都是設計合理數學教學的基本前提。
四、設計活動
以上步驟完成后,就可以設計數學活動了。如何設計教學活動呢?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要設計有利于學生“觀察、試驗、探索、猜想、推理與交流”的活動。如:在學習“機會的均等與不等”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確定事件和隨機事件的概念,教師可以適當設計如“摸球”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事件的隨機性。
五、結果評價
設計中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還需要評價。這里牽涉的評價既有形成性評價,其目的在于改進教學,也包含總結性評價,其目的是檢查教學是否達到了設計目標。選擇準備適當的評價素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數學教學設計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其中較重要的方面就是評價素材應當與所要評價的目的一致。比如對技能的測試不能考察概念性的理解,計算性的問題不能用于測試問題解決的能力等。如:在學習“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概念時,最主要的不是會計算它們的值,而是讓學生理解為什么需要它們,它們各自的含義是什么,在什么樣的場合能夠有效地使用它們等。這一切只能在情景中去學,讓學生在對現實問題情景分析的過程中逐漸理解這些概念的意義。
每一位數學教師都非常關注如何教學的問題,而要使數學教學活動富有成效,事先必須有所計劃,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制定教學計劃的工作就是教學設計。數學教學的設計主要包括五個環節,即確立目標、分析內容、了解學生、設計活動、評價結果,就一個完整的數學教學設計而言,上述五個環節缺一不可,每一環節的意義和作用不盡相同。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使學生能通過學習具備較好的數學能力和素質,提高他們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教師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深入探究,在進行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時要講究一定的策略,通過對教材和新課標理念的深入研究,不斷探索新的科學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目標來使每一堂課都高效地完成,通過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設計內容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和能力,使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化獲得實現。
一、“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貫徹到教學設計之中
“以生為本”作為處理教材的基本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但有些教師過分迷信這一原則,過分忠于教材,以致出現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沒有的不作補充,教材的設計程序被嚴格執行,再加上現行教材例題的編排在提供答案的同時,也提供了思考過程,更使得教師會強行去統一學生的思考方法,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所謂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位,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已有數學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和數學成長的需要為依據設計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的實踐活動,做學習的真正主人為教學出發點,組織課堂教學,從而使數學教學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所必備的主動性、民主性、合作性和開放性等特征,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光彩,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核心,要根據實際需求和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進行適當改造或修改,引進新的東西,更好地滿足學生。
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
對學生知識水平的掌握能使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所設計的內容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問高效率地掌握。所以,教師要和學生進行交流來收集學生傳遞過來的信息,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學生己有的知識水平,還要考慮到他們對信息掌握的容量,以及他們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事物從學生的基木情況出發來設定學習內容,可以快速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能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場景來使知識融入其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生吸收知識、收集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多,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智力水平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按照固定的標準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而是要時刻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考查,使設計的內容既能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使他們通過思考和討論來對知識進行理解,又不能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知識太簡單,使他們沒有了探究的欲望。
三、深挖教材內容,并不斷突破創新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人多以基礎性知識為主,主要培養小學生的計算和應用題解答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創新性講解,除了把握好教程中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之外,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練習時問,鞏固所學知識。另外,教學設計需有一定的針對性,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在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擴展相應的課外知識內容,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授小學三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內容的時候,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正確分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具有一定的空問感知,并能用語言描述自己所處的位置、確定了教學目標后,教學設計上應該循序漸進,搜集一些關于方向的兒歌和詞語,引導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然后教師可以簡單講解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為“東、西、南、北”,在教室里分別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對正確的學生以獎勵。另外,教師還可以進行擴展性教學,給學生講解在森林里和航行過程中,人們都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辨別方向的,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開闊視野、
四、有針對性的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在進行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應該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出發。首先,教學情境的創設要能夠貼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起點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能夠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能夠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決,不斷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包含相應的數學問題,并且教學情境中應該包括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來掌握相應的知識。最后,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應該包含的問題具有層次性以及整體性,讓教學情境在教學實踐中貫穿始終,通過不斷深入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知識,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畫、圍、拼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用線圍成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三角形,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三角形進一步感知;可以讓學生在長方體中尋找不同和相同的長方形,增強學生對平而圖形和立體圖形的理解。再例如在學習《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圖像進行折疊,這學生自己尋找這些圖形的對稱軸。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教學知識,還能夠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層次性以及整體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學設計 問題情境 思維 自主探究
一、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人的思維過程始于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與好奇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數學。
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前,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小烏龜在鐘面形跑道上不緊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時),小白兔沿著鐘面形跑道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員卻最后判定:烏龜和兔子跑得一樣快?!鞍。俊保ㄐ∨笥褌兌济婷嫦嘤U)這個判定可令他們費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為何比賽結果卻是不分勝負呢?就當學生們疑惑之際,教師適時引入教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通過今天的學習,小朋友一定能解開這個謎?!边@下,學生們個個瞪大了小眼睛,專心致志地投入到時分的認識之中。短短的40分鐘下來,幾乎每個孩子都明白了時與分的關系。無可否認,正是這樣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巧妙地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欲。
二、創設競爭性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小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睘閷W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例如,在一次數學教研活動中,一位教師就根據教學內容并針對小學生心理特點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講授“8的認識”,在做課堂練習時,教師拿出兩組0至8的數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隊,女隊進行比賽。雖然此刻教師還沒宣布比賽的規則和要求,可是全體同學已進入了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之中,暗中為自己的隊加油,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出來了。
三、激活知識積淀,促進自主探究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任何學習都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簡單地傳遞、復制書本知識,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識結構注意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構建當前學習內容。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睘榱藢W習新知識,必須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具備先前的知識并不意味一定能學到、學好新的知識。例如在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時,首先讓學生回想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圓也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而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接著讓學生分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評價統一,補充完善各組的思維方法。整個活動過程,通過教師激活學生的知識積淀,面對新問題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經驗進行真實的認識過程,親自體驗到前后經驗的對比和變化歷程,心靈產生深深地震動,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收獲。因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努力培養學生形成一種依靠已有的知識儲備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從已學的知識中獨立獲取新知識,得到新經驗,產生新創造。
四、舉一反三,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教師應掌握歸納問題的策略,在眾多問題中,如能篩選提煉出適合學生研究的、有助于學生自己探究、思考的問題,將對學生的自學產生關鍵作用。例如,教師出示習題一:已知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8厘米,長與寬的比是5:4,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學生往往將周長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數值,誤認為是長方形長與寬的值。此時教師應啟發學生思考:按5:4分配長與寬與長方形的周長有什么關系?這樣激活學生的思維點,使學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對應的數量為前提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習題二:一個長方體長、寬、高的比是5:4:2,它們的棱長和是44厘米,請你計算出這個長方體的體積。由于學生的思維點已被激活,他們將會進行較為縝密的思考、推理,最終尋得正確的解題方案。
上述教學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采用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假設演繹等學習手段,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促使學生全面理解、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